千机变3之僵尸之王电影:用“心”学语文???你一定能行!(柳恩铭博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10:11:43

用“心”学语文   你一定能行!(柳恩铭博士)

(2011-12-23 20:37:07) 转载标签:

广大教育

广州一对一

培训辅导

语文

教育

分类: 教育观点、学习资源

 

 作者:柳恩铭博士

 

提到作文就怕,看到作文就厌,写起作文就烦!——这是许许多多中学生的真实心理!不愿为又不得不为之,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写作文,能写出好作文,那真的是奇迹!

我曾经在岭南地区选择了10所中学做问卷调查,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和写作文两件事情作选择,被选肢有:喜欢、比较喜欢、无所谓、不喜欢。想不到语文学习中选择喜欢的只有7.1%,比较喜欢的12.8%,无所谓的34.3%,不喜欢的45.8%;也就是说,对语文没有兴趣的中学生大约占81%。对于作文,问卷的结果是这样的:喜欢的5.7%,比较喜欢的10.6%,无所谓的37.2%,不喜欢的46.5%。可见学语文难,写作文更难,在中学生看来;对语文没有兴趣,对作文更没有兴趣,在中学生的心中。

对于这种现状,语文界百思不得其解,家长觉得不可思议,社会各界也颇有微词!笔者也一直在苦苦寻求语文教学改革之路,笔者一直在探索一条让中学生都喜欢的语文学习道路和作文之路。

对于这两条道路的探索,是源自于我的语文学习之路!我的语文学习之路,我选择语文教育这一职业,都是十分具有戏剧性的!

小学初中阶段,我从语文课那里只学会了识字、组词、造句、分析短语和句子成分,其它的东西,几乎全是一知半解。考上中师后的两年我对语文仍是既无兴趣,也无信心,语文学习仍然是一个十足的“困难产”。

中师最后一年,我的命运得到了改变!面临毕业,为了整体利益,为了整个教学班的成绩,为了学校的声誉,部分“思想先进”的老师们,提出了“发扬共产主义风格,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设想,让那些学习上先富裕起来的同学帮助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在这种思路下,班主任将全校声音最甜、普通话讲得最好、最受同学欢迎的女广播员吕泽文同学(后来成为一家电台的播音员)安排做了我的同桌,目的很明显,对我进行“语文扶贫”工作。

一天早读,任务是读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篇对于任何人永远都似懂非懂的文章从泽文同学的口里甜甜流出,分明是一种艺术享受,我隐隐约约听出了孤独与苦闷、忧郁与渺茫、悲伤与无奈、朦胧与静谧、恬淡与典雅、洗练与流畅、清丽与微婉、和谐与隽永……,整个早读,她读了多长时间的书,我就微微侧着头看了她多长时间。泽文同学发现我痴呆的神态时,脸红了,我的脸也红了,对着这位异性的同学腼腆地笑了!

我惊奇发现:原来语文这样美!我由衷叹息:原来文学这么美!

泽文同学开始帮我学习语文,从此命运在悄悄地改变。在她的指导和帮助下,首先我下功夫朗读“中师语音课本”,这本书的后半部分全都是注音读物,有朱自清的《背影》、郑振铎的《海燕》、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等名篇。一遍、十几遍乃至几十遍朗读,越读越香,越有味就越想读。记得我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流泪了,读郑振铎的《海燕》时我流泪了,读朱自清的《背影》我流泪了……,这时才发现我是在用“心”读书。读书,常常使我眼中噙着晶莹的泪珠,也常常使我泪流满面,担心“男子汉大丈夫”因为读书动情而被别人笑话为“脆弱”,便编了一句“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读书未到用心时”来搪塞同学的取笑。

一个月下来,这些篇章我几乎都背了下来,而没有一篇是有意背诵的。奇迹也随之发生了,我不但普通话说得流利了许多,全省中师语音会考得了“优”,单元考试首次超过80分,进入班级前列,进入了“第一世界”。

第一步努力就尝到了甜头,在泽文同学的帮助下,我又朗读第五册《文选》课本,并提前读下一册的文选——我忘记不了,这位质朴无华的山城姑娘竟然能将我的两本文选的全部译成汉语拼音,写在字里行间。我庆幸我读书有这样的同学、有这样的友情、有这样的境界——这是一本我至今仍然时时在心中回味的一本书!

忘情的读、忘情的读、忘情的读、忘我的读:读《依依惜别的深情》时,我仿佛是经历了一场欲血奋战的一名志愿军战士;读《内蒙访古》时,我又仿佛倾听了一曲如歌如颂女口泣如啜的《昭君怨》;读林觉民的《与妻书》,真的有一种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充溢着我的全身……我读迷了,读痴了!令我瞠目结舌的是,那时的“放声朗读”,竟然连《包身工》《为了忘却的记念》《记念刘和珍君》等这样长的篇目,我居然都能十分熟练地背下来。时至今日,我举行各种层次的语文教学公开课,从来都不用我教材,原因是我在这个时候,已经把今天语文教学所要教授的篇目,全都背诵下来了,而且非常熟练!

    时间过得越久,我读书的兴趣越浓。白天读,夜晚读;语文课堂读,自习课读;平日读,周末也读;在学校里读,寒假在家里也照样读;回到乡下,拿上一本课本,到屋后的小山上去读……我读疯了。“他读书读得真要疯了!”有人曾这样说过。可他们哪里知道,我疯狂的读书,也是在疯狂的享受,在疯狂的吮吸,在疯狂的奋进,是在疯狂的提高——我并不以为苦,反而觉得其乐趣穷!

    就是凭着这种疯读、痴读、狂读的精神,我获得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也获得了一手漂亮的文章。近百篇名作的反复朗读,要消化多少词语,要领会多少特殊、特别的句式,要吃透多少名句的艺术魅力,要吸收多少文章布局谋篇的框架结构,要沉淀多少文感、语感、情感,作文有可能写不好吗?

    就是凭着这种疯读、痴读、狂读的精神,我在以后的几乎历次语文考试中均获得了比较优秀的成绩。冷静思考一下,什么样的语法现象课文中没有,什么样的修辞手段课文中没有,什么样的写作方法课文中没有,什么样的艺术特色课文中没有,什么样的段落层次的构成模式课文中没有,什么样的语言环境课文中没有,什么样的读写或者语基方面的知识没有在课文中反复出现?只要有心去读,用心去读,专心去读,考试有可能不得高分吗?

    就是凭着这种疯读、痴读、狂读的精神,我找到了文科学习的信心,我发现我的文科内容的记忆潜力很大;毕业后的第一件事,我成功地也是十分愉快地背熟了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的《成语词典》,第二件事就是朗读和背诵《古文观止》中的几十篇我特别中意而中学教材里没有的的文章。

    从此,我打下了或许十分有限但十分坚实的语文基础,也改变了我一生。我毕业的时候,毅然改变了做物理教师的初衷,选择了中学语文教学;凭着那时的基本功,我受到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的欢迎!凭着这种积累,我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点石成金”的作文指导大师!

    多年的朗读习惯和读书生活,使我对前人诸如“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等,有了准确的理解和深刻的体会,对数千年东方教育文化的结晶——诵读法情有独钟。有人问《家》《春》《秋》的作者巴金:使你成为文学家的最有意义的人、物、事是什么?巴金回答:使我能成为作家的唯一资本,是我少年时代背熟了《古文观止》,300多篇古文烂熟于心的功底是我从事文学创作的全部基石。

    遗憾的是不少语文教育“改革家”,在提倡快速阅读、板块阅读、扫读、跳读等现代化的阅读方法的时候,而忽视或抛弃了“朗读”。中学生每周只有5次早读,一般每次都不超过30分钟,语文只占其中的一部分时间。用这点时间读语文,能找得到文章的感觉,能找得到语言的感觉,能找得到进入角色(议论文、说明文也有一个进入角色的问题)的感觉,有这种可能吗?一天到晚听老师讲课文,讲题目,然后做题目,这样能学好语文才怪呢!

其实一个比喻或许能说得更加透彻、明白。中学语文课本里的名家的名篇,好似道道各具特色的风味名菜,老师讲课,好比酒店的服务员向客人介绍菜的味道如何好如何香如何有味道,厨师的厨艺如何高明等等。但客人如果不亲自尝一尝菜,又怎么可能真正了解这其中的味道之独特呢?“品味,品味”,必须要品一品方知道其中之味,朗读是津津有味的全身心的“品味”。

建议各位中学生朋友们,在“品”的过程中努力体会和消化、吸收老师的观点和方法,最好还要有你自己的独特的体验(不管别人怎样理解),这种体验是最宝贵的、应当珍惜,最好有专门的本子写下来。另外读文章的时候,应当不断地把所有的字、词、句、段、篇、语法、修辞、逻辑、文、情等多方面的知识加以体会和消化。

    最后,关于学好语言的秘诀,有几句“名言”,仅供各位中学生朋友参考:——世界上没有不付出劳动的收获,与其把太多的精力花去寻找什么学好语文的秘诀,不如实实在在的行动起来,读起来,写起来。读课文,读注释,读知识短文;用心读,全心读,专心读;动情地读,忘我地读,疯狂地读。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采撷、鉴赏、吸收、内化、再创造、表达等方面的行为能力,更多的是在读书等实践过程形成的,这些是解题无法解出来的。文章的味道是读出来的,而不是“考”出来的!

读书,能够读出好作文吗?这是很多中学生都关心的问题!

答案是肯定的,默读不一定读出作文的基本功,但是像我所实践的这种“疯狂读书法”肯定可以“读”出作文的基本功。大家也许不相信,笔者的学生80%以上的都有能力公开发表文章,《中学生叙事作文开头结尾的美学思考》一书中除了每个章节的“艺海拾珠”部分的名家名篇外,举例都是我一个教学班的学生习作,我的学生大都是我“疯狂读书法”的嫡传弟子,大都领悟了“疯狂读书法”的真谛!

其实,我学生时代实践和教师实践中所倡导的“疯狂读书法”,其实是一种全身心的品位法、鉴赏法,每次朗读的时候,我都是全神贯注的,都是如痴如醉的,既是一种语文学习行为,也是一种文章鉴赏和文学欣赏行为,而且每次朗读都有不同的感受。“千古无同局”,用以形容围棋变化基数之巨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则准确表明了朗读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我近年出版的《中学生叙事作文开头结尾的美学思考》《古代散文名篇审美》《现代散文名篇审美》《当代散文名篇审美》《古代政论文名篇审美》《现当代政论文名篇审美》《中华绝句名篇审美》《古代诗歌审美》《现代诗歌审美》等,都是我这么多年来“疯狂读书”的一些个性化的认识和思考,许许多多的感悟,不一定与大方之家一致,但我坚信,我的这些体验是可以给正在学习语文和写作的中学生朋友以启迪!——因为,至今我每周仍然保持用三个早晨的时间疯狂读书!我跟大家一样,仍然是一个学生,是一个正在实践“终身学习”思想的“学者”!

运用中国传统的文艺理论,思考我所读过的叙事作品的开头和结尾,就有了《中学生叙事作文开头结尾的美学思考》(分上、下两卷)一书!这本书编写思想、编写思路、编写体例乃至笔者个性化的文笔,应该为语文界的一道新风景!它解决的是中学生写作记叙文的困惑与迷惘!该书创新之处集中表现为“六个独特”:

一、编写思想独特。以传统的中国文艺学(美学)作为基本理论依托,分析和衡量一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之审美价值和艺术效果,是本书首创的点评方法。阅读此书能学会写作,还能学会审美,从中接触和领悟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

二、编写思路独特。关于“开头和结尾”的作文辅导书多于牛毛,但除作者本人1996年著述的《中学生记叙文写作艺术审美》外,余者均只作开头、结尾的片段罗列。本书独辟蹊径,把开头和结尾放到全文中去,思考、分析它在全文中的份量、作用意义,使读者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三、编排结构独特。《记叙文开头与结尾的美学思考》,每章包括七个部分。第一部分“名词诠释”,是一种美学意义的解析;第二部分“名篇索引”,提供经典开头或结尾的范例;第三部分“佳作示范”,点评的大多是著作者学生公开发表过的作品;第四部分“病文把脉”,剖析的是著作者学生的白璧微瑕之作;第五部分“艺海赏珠”,鉴赏的是中外散文艺术宝库中脍炙人口的名篇的开头或结尾;第六部分“本章小结”,实际是一篇美学文章。此外,每章节后开辟“文学沙龙”介绍文坛往事,分析文学现象,携读者愉悦的阅读旅程中体味写作的真谛。

第四,分类方法独特。著作者创造性地提出了各十种类型的开头和结尾之法,取意“十全十美”,取名通俗,概括简洁,意蕴悠长,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第五,行文风格独特。著作者美学修养深厚,文笔生动活泼,叙述娓娓道来,描写惟妙惟肖,议论言简意赅,抒情汪洋恣肆,潇洒活脱,妙趣横生。

第六,材料选择独特。选材上的第一个突破:“佳作欣赏”基本选择了清一色著者“嫡传弟子”的原汁原味的作品。第二个突破:“病文把脉”同样选择了著者“嫡传弟子”的原汁原味的“白璧微瑕”习作,修改开头或者后依然是佳作。第三点突破:依据新课标要求,“艺海赏珠”部分选择了有利于拓展视野许多新面孔作家余秋雨、席慕容、邵华、川端康成等的作品。第四个突破:“文学沙龙”部分,拾取了不少古今中外的文坛趣事、往事,而对于不少的文学“热”现象,如席慕容热、余光中热、余秋雨热等,还进行了冷静、理性的美学思考。

我深信,只要看看卷首语,看看书中两篇序言,或者抽取其中的一章看看,中学生朋友就会喜欢上的!用这本书的审美原理和审美体验,去评判你所遇到的叙事作文,你作文的水平也就一定可以提高,可以做到“成竹在胸”了!

 

                                 柳恩铭于广州听潮轩

                                  二○○三年十二月

广大教育更多相关文章

  • 2011-10-12 11:12:40
  • 2011-10-10 21:34:52
  • 2011-12-16 14:44:20
  • 2011-11-25 23:58:25
  • 2011-11-21 16:57:59
  • 2011-04-05 17:39:09
  • 2011-03-13 10:16:14
  • 2011-03-04 22:38:21
  • 2011-01-08 23:53:53
  • 2010-09-15 09:54:17
  • 2010-03-07 01:46:42
  • 2010-03-07 01:17:12
  • 2011-06-09 09: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