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油的功效与作用:赵岩:城管执法中“欺软怕硬”的制度逻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1:57:58
赵岩:城管执法中“欺软怕硬”的制度逻辑2011年12月23日 08:15新快网【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1条

近日,有官员指出城管在素质作风和管理手腕上存在的各种不足:“执法该硬的硬不起来,该软的却软得不像样子”。

城管执法不硬?这似乎超越了网友的经验想象。不过,城管执法究竟是硬是软,还需根据执法对象区别对待。一个常见的现象是,无论是暴力抗法还是暴力执法,与城管发生冲突的往往是小贩,而对于其他类型的违法行为,却鲜见城管动粗。这也恰恰是目前城管执法现状——欺软怕硬。

先说怕硬。其实,城管的执法并不仅限于小摊贩。从开发商改变建筑外形到村民违建超建,从泥头车撒漏到毁坏路边景观树,林林总总十余项。从现实情况分析,对于这些内容执法,城管是软是硬,更多的是源于制度逻辑安排。

以当下中国的基层吏治规则,能否短期迅速产出GDP,是政府一把手是否重视的根据。长期以往,即形成了重建设、轻管理的基层现状。所以,当经济利益与城市管理相冲突时,被牺牲的往往是后者。公众常见到,一个投资数亿的重大项目,往往成了一把手的“绿灯工程”,职能部门也多会简化手续,一路放行。可以想象,这样的项目若出现泥头车撒漏、违规超建等违法行为时,有一把手在背后撑腰,哪个城管执法随意干预?

体制问题不仅局限于此。众所周知,维稳是中国基层的一根红线,维稳不力一把手将被“一票否决”。在此作用下,一些城市正常执法让位于维稳。比如,城中村违章建筑问题,媒体没少曝光,但城管的回应也往往简单:“考虑到维稳压力,所以暂缓拆除”。事实上,考虑到维稳因素的不仅是城管执法,还有属地政府一把手,出于忌惮领导乌纱帽,哪个城管敢秉公执法?

说完怕硬,再说“欺软”。我们常见,民众控诉城管暴力执法,侵犯小贩生存权的居多。但事实上,小贩霸占公共道路,造成噪音、拥堵、市容问题,也侵犯了其他公民的权益。城管执法清理小贩,也恰恰维护了其它市民的正当权益。所以,当两项权益都属正当的情况下,不该天然地将这两项权利对立起来,更不应为保障一方权益,而偏废了另一方。

众所周知,执法就该令行禁止,刚性十足。所以,应对游商小贩的生存权,政策上应以疏导为主:比如增加疏导点,低价铺租招揽小贩等措施。频繁地使用刚性的城管执法,只能造成矛盾激化,一方权益受侵害。

理性地说,城管执法只要依法依规,本质就是维护民众权益。但由于“重建设、轻管理,怕问责”的制度逻辑,反而造成城管对强势群体的执法唯唯诺诺,对于弱势群体的执法反而大张旗鼓。在我看来,制度因素导致城管的尴尬地位,根源就在于制度究竟为谁服务,是领导还是为公众,这需要认真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