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高手懒人听书:凉山州史志办→详细信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4 22:01:37
明确指导思想  掌握方志特点
解决好续修志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凉山州史志办公室主任 李志华
(2006年5月30日)
厉兵秣马,未雨绸缪,是历代兵家出奇制胜的法宝。我们在修志之始,搞好业务培训,就是为把凉山州志编纂成精品良志创造先决条件。在这里,我就自已的学习体会,结合工作实践,讲以下几点修志工作中应该认真解决好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以克服各行其是之滥为,达到殊途同归之目的。
一、  修志的指导思想与修志人员的素质
明确修志的指导思想,是续修志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志书质量的灵魂。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就能造就一批优秀的修志人员,进而有效地完成修志任务,编写出反映时代特色、反映凉山特色的第二部社会主义新方志。
(一)续修凉山州志的指导思想
州委、州政府制定的续修凉山州志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遵照地方志工作的法规、政策,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突出凉山的特点,客观地记述凉山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经验、教训,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全面、客观、真实、科学地反映凉山自然与社会历史现状,为我州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修志人员的素质要求
1、政治素质。所谓政治素质,就是修志人员的品德修养。政治素质包括五个方面:一是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要有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二是要有无私无畏的思想境界,既不能扬恶、又不能惩善,要尊重史实,敢于实事求是。三是要有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的做人原则,不能把自已的好恶观点夹杂在编史修志中去。四是要有勇于吃苦的风格,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五是要把自已的优良品德溶于志书的字里行间,写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优秀志书。
2、业务素质。所谓业务素质,就是修志人员的业务水平。主要有五点:一是文化水平,要求有较强的文字功底,较强的写作能力,对志书的编写体裁熟练掌握和运用自如。二是要有较强的理论功底,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水平。三是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有科学的分析方法。四是要有全面的知识水平,既要有社会科学各方面的知识,又要有自然科学各行业的知识。虽然未必求精,但是必须要懂得和掌握一些基本知识,这样才不至于“开黄腔”,或者把别人好的文字、好的作品改成“四不象”。五是要有谦虚谨慎的觉悟,有不断冲破自我、挑战自我、否定自我的思想观念。这一点横跨了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二、地方志概论
这里主要从方志基础,史志要素,志鉴特色,方志特点等几个方面,进行简要论述。也可以说只算一个初探。
(一)什么叫方志
方志,又叫地方志。其含义解释颇多。一般的称志为记,认为“志者记也”,为记载一个地方自然与社会的各个方面情况的典籍,誉称为“一方之全史”,“地方百科全书”。有人概括:“方志是官修的国情地情书”。
编纂地方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历史悠久,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最早的志书如《尚书·禹贡》、《山海经》、鲁的《春秋》、晋的《晋乘》等。它们实际上又是一国的历史。汉晋时期的方志,有汉朱赣《地理志》,晋常璩《华阳国志》等。隋唐宋时期方志有进一步的发展,体例也越来越趋向完善。著名的如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等。元、明、清三朝,国家统一修撰的《大元一统志》、《大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都以内容宏博见称于世。当时方志中,以省为单位的一般称为“通志”,下有“州志”、“府志”、“县志”。自元以后,著名的乡镇、寺观、山川也多有志。编纂地方志到明清时期发展到鼎盛阶段。全国地方志藏书极丰,约有9000多种,总数在10多万卷以上,在整个史籍中占十分之一的比重。
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编纂工作,经过20年多的努力,现已取得了丰硕成果,1999年10月,在北京举行全国地方志成果展,展出的省市县三级志书约4000部,加上部门志、行业志及其他各类志书,总计10000部以上。
(二)志与史的区别
方志和历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为史书出现较早,方志的发展受到了历史书的巨大影响,但是方志在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已独立的体裁。
在地方志盛行以后,仍然不断有人写地方史,这一点可以证明两者是不能互相代替的,而是并行不悖的。特别是建国以来的五十多年间,地方史的编写与地方志不相上下,其成就也与新编地方志不相上下。所以决不能说有了地方志就可以不要地方史了,两者是完全可以相互补充的。
从内容来看,因为两者都是以某一个地区为记叙对象的,所以关系极为密切,以至互为渗透,史中往往有志的内容,而志内也难免有史的成分。但两者毕竟还是有区别的:
1、编写方法形式不同。史体,主要记述历史,一般以时间、事件、人物等为线索,倾向于“纵”向的发展,然后才分别叙述,叫“先纵后横”,同时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研究,探索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故“论述”是史书的主体。在中国最早的史书之一司马迁的《史记》里,就有许多论述的事例,如在《廉颇·蔺相如列传》里,开头第一句便说:“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起句便用了一个“良”字,这便把廉颇这个人物先作了肯定的评论,为下文论述廉颇与蔺相如之间的矛盾斗争,埋下了伏笔,以便于故事情节的展开,这就是史体。
而志体在写人物志时,并不是先把人物写上“伟大”、“优秀”等按语,而只是把人物的具体事迹写出来,为社会为人民做了哪些贡献,或者对社会和人民有那些危害,这就是“寓褒贬于叙事之中”,这就叫志体。新方志的体裁,在批判继承旧志体例的基础上,形成了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七种体裁同时并用的格局,其中以志为主,其余各有专用。志书也强调纵向追溯,但是首先要求把事物“横”向分门别类地记载,“先横后纵”,并且只“记载”而不论述。
当然,志书除了区别与史书体裁外,还区别于文艺文体、议论文体、公文文体、教科书文体、新闻文体、年鉴文体等。因其区别较大,这里不再分述。
2、主体门类广狭不同。史体是以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为中心轴线,记事集中,论述深入、系统,虽也有许多门类,却围绕着一个核心内容,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和主线。
志体重在资料收集,凡是一地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各个方面,事无巨细,只要关系国计民生发展变化的事物,各个门类,各种资料,都在记述范围之内,平列叙事,并无明显的特定轴心和范围。
3、内容详略不同。史的范围较专、较约,志的范围则较广、较博。如上所述,史对经验教训、功过得失记之全面完整,志对各项各业、各个方面记之全面完整,史之详是志之略,而志之详是史之略。
4、成书方法不同。史主要依据文献、调查研究或考古发掘论证过去,详古略今,论点集中,具有论述的特点。志则依靠资料汇集,详今略古,分门别类,各成体系。因此,史可由一人或数人写成,如司马迁的《史志》,班固的《汉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等。而志则须各行各业,兴师动众,有组织有领导,有经济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学者和专业工作者共同来完成,名曰:“众手成志”。
还有,志重当代人写,史重后代人写,主要原因是史有评论。在封建社会,史官是不敢对当朝的统治者发表评论的,稍有不慎,轻则杀身,重则诛族。而志由当代人写,只记述不评论,便可无此诫忌。我们现在的修志工作,是党领导的一项光荣而伟大的事业,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文化建设,已经突破单纯“记”的范畴,史也上升为当代编写,所以我们要重“史德志品”,要对党、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
(三)志与鉴的区别
1、志与鉴的编纂体式不同。有相当多的地方主张借年鉴的条目体,作为续修新志的框架体式来设计篇目,并美其名曰“创新”。这是不对的。当然,由于续志记述的内容与首届志书的不同,决定了续志编纂体式必然会发生变化,应该改进提高框架模式。但是如果仅仅是为了便于操作、便于检索利用,而牺牲志书的科学、严谨、系统、完整的特点,那就得不偿失了。目前,大多数志书采用的是章节体式,可见志书采用章节体自有它的道理。年鉴的条目体对于志书来说是一种狭窄的体式。我们必须严格按照志的体例来编修志书。我们这次培训中还要重点讲志书编纂体例等。
2、志与鉴的篇目设置不同。我们在拟定续志篇目时,要克服的年鉴观念有:一是依照年鉴的内容设置志书的条目,使志书的条目、子目划分过细,造成大量的条目虚设,没有实际内容。二是标题的命名受年鉴影响,有的地方采用日常工作提法,如:一个中心、两种战略、三大工程、四项任务、五大指标等,这些语言看起来简捷,但是不符合志书文体要求,也很不规范。三是依照年鉴设置的志书篇目误导,使内容的记述带有浓重的部门(条条和自我意识)味,造成行业(块块和客观存在)内容不足。志书必须严格行业特点,先归类行业再看部门,即以行业记事,不完全是以部门记事。
地方志是全面、系统地记述一地自然和社会全貌的资料性著述,因此志书的篇目应包含社会的方方面面。续志如依照年鉴的模式动作,那么就会走入狭小的区域,丢掉几千年发展形成的宽敞的传统模式。地方志之所以成为志,就是因为是完整的地情资料;同时地方志虽是“官修”,但决不应该把它修成纯“官书”,它在记政府行为的同时,更应记社会全貌,使之真正成为“分门别类记载一个地域人类活动的总体史”。
为了有效地解决篇目设计的问题,这次州史志办率先编写了凉山州志篇目,避免了各县市、各单位、各部门在制定篇目时走弯路的现象。尽管这个篇目还有许多值得完善提高的地方,但是已经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已经为全州续志的篇目设计奠定了基础。
3、志与鉴的资料的来源不同。首轮修志的经验和教训证明,是否具备丰富翔实的资料是方志能否成为科学著述的关键。在续志启动之初,要为编写志书做大量的资料准备工作。资料是志书之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资料就有了志书的物质基础。其中年鉴资料也是一部分,但是不能完全依靠年鉴资料。因此续志启动后,各承编单位要克服把年鉴资料作为修志资料的主要来源的思想,因为年鉴资料是很少的一部分,其中很多年鉴资料又是条目式的,内容很单薄,又没有事业发展过程和发展变化的情况,更没有经验教训的总结和提炼。如果只以年鉴为志书资料,其后果必然把续志写成1991—2005年的年鉴资料汇编,那就是我们的败笔。志书侧重的是它的资料性、史料性,所选材料必须具有存史价值。因此续志在资料的搜集方面,要突破年鉴这一层面,应按志书资料收集的原则,广开渠道,健全网络,狠下功夫。
4、志与鉴的语言表述不同。近年来随着年鉴编写的普及,目前承担续志撰写的大都是年鉴的撰稿人,写材料虽然是老手,但在修志方面多是新手。写惯了年鉴稿的手法再从事志稿的编修,写作风格一时难以转变,思维定式难以突破,必然带来志书的“年鉴腔”、“总结味”,但这又是志书文体文风所不能容许的。志书的文体文风主张开门见山,从事物的源头写起,按照时间顺序记述事物的发展脉络、轨迹,注重对事物发展过程的记述。年鉴记载一地一单位上一年度的变化,一事一条,注重对事物结果的记述,这种只见结果,不见过程的表述方法不能运用到志稿的编写当中,否则志书就没有资料价值、存史价值可言。
与此同时,续修志书要改变单纯“众手成志”的观点,要辅以“专家修志”。因为志书是学术专著,学术是志书的灵魂,所以需要名家修名志。只有专家与群众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志书的学术价值,才能修出精品志书。
要避免续志出现年鉴化倾向,除了高度重视,提高写作水平以外,还要广泛搜集资料。比如,对自己所负责的篇章,要先拿出一个所需资料的明细单,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改变“闭门造车”、“守株待兔”的工作方式。但愿州史志办拿出的篇目方案,能给大家一个启迪,能更好地克服续志的年鉴化倾向。相信只要加强领导,认真负责,肯动手,肯吃苦,一定会有所收获。对于志书体例方面的创新,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做一番深入细致的研究,使其形式与内容达到和谐统一。
(四)地方志的性质与特点
从新方志的性质来看,它属于社会主义的地方文献,在学科上属于历史学范畴,在归类上属于文化领域,概括起来方志的特点有九:
1、地域性。历来方志只记载一个行政区域内之事,有特定的方位,有空间的限制。因此,要突出地方特点。
2、时代性。方志以记当代事迹为主,要记出时代的特色,时代的精华,时代的高峰。
3、百科性。方志的内容雍容大雅,包罗万象,极其广泛,综合了多种学科,堪称百科。但它不是百科全书的体例,而是志体。
4、连续性。方志以类系事,对事实的记述注意其变化,记出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反映规律。
5、资料性。方志以容纳大量资料为己任,但它不是原始资料汇编。志书对资料的编纂,讲究有事(史料)、有义(指导思想)、有文(文彩)。
6、可靠性。这是对资料质量的要求,要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可行性,只有准确无误的资料有“实用”价值,不然将贻害无穷。
7、思想性。这是新方志的政治特点、政治标准。
8、科学性。一是新方志的内容强调实事求是,并要反映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二是图表的设计、编制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三是体例结构讲求完整的科学体系。
9、人民性。新方志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树碑立传,讴歌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贡献的人物。
以上九个特点,不是孤立的,而是高度统一的。其统一落实到资料上。前四点,是从空间、时间、横和纵四个方面表明志书资料的规定性;后四条是从政治上、科学性上表明志书资料的规定性。九个特点,互相结合,高度统一,相辅相成。
三、地方志的功能和作用
志书是一种特殊的史书,是“官修”的地情书,是一种有特殊体例的著述,是汇集当地自然、人文、社会、经济的历史和现状的全面、系统、科学的国情地情资料,也是服务当代,垂鉴后世,有独特历史文化学术价值的国情地情书。
(一)方志是丰富的文化资源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类之所以能不断进步,是因为人类能继承历史遗产,善于总结历史经验。这有志书的功劳。
我们祖国历史悠久,史籍丰富,有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去继承,地方志就是一座资源丰富的文化宝库。如前所述,历代保存下来的旧志书有9000多种、新方志已达10000多部,总字数在50亿字以上,所以地方志已成为一个巨大的地情资源宝库。目前,利用地方志书和修志过程中搜集的大量资料,建立方志馆和地情资源库,运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管理,为全社会提供信息服务,已经成为史志发展的潮流。历代志书,从客观上讲,其功能大体概括为“资治、教化、存史”六个字;而新方志除了具有“资治、教化、存史”的内涵和外延之外,更重要的是其使用范围已经从为统治阶层服务,扩展到为全社会各个阶层服务,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随着市场经济高度发展,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地方志正在成为全人类文化资源。不少外国汉学家早已把中国历史上修纂积累的大量方志视为一种价值连城的文化资源和汉学资源。加入WTO后,我国进一步融入了世界经济一体化之中。但是,在国际大市场上角逐竞争,决不是仅仅局限于商品经济方面的竞争,还有文化资源的竞争。并且这两方面的竞争,遥相呼应,相互促动,一荣俱荣。因此,对方志资源的研究开发,我们必须下大力,争主动,不能只做方志资源的拥有者,更要大力开发利用方志资源,变资源为财富。
(二)方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党和政府历来非常重视编修和利用地方志。早在1941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就明确规定要“收集县志、府志、省志、家谱,加以研究”,把搜集和研究地方志作为了解中国国情和地情的重要途径之一提出来了。1957年,国务院制订12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纲要》时,将编修地方志列为12个重点项目之一。1958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成都主持中央工作会议期间,曾专门调阅《四川省志》、《华阳国志》等志书,并选辑其中部分内容,印发给与会领导同志,提倡利用方志,提高领导水平,并倡议全国编修地方志。周恩来总理也指示,要系统地整理地方志,把地方志中的经济建设、科学技术资料整理出来,做到古为今用。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倡导下,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方志研究和利用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其作用也越来越显著。
1、地方志为发展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历代地方志中记载了不少关于气象、自然灾害、矿藏、物产、水利等方面的珍贵资料,对经济建设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要按照我国的国情来规划,各地的经济建设同样要根据各地的具体地情来安排。地方志为各地提供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历史和现实状况的资料,这些资料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科学决策有很重要的价值。有的领导干部说“志书有利于我们把握从昨天通向今天的历史走向,选择从今天迈向明天的最佳道路”,“志书有微型档案库之便,一册在手有省时致用之功”。
2、地方志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提供重要资料。地方志中记载的各地自然和社会情况的资料远比一般史书记载的丰富和翔实,它可以为各门学科研究服务。正如胡乔木同志指出的,“地方志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科学的资料”。例如,旧志中对天文的记载比较丰富,北京天文台从众多地方志中摘录了数百万字的天文资料,汇编成《中国天文资料汇编》。在其他科技、建筑、民众、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地方志的资料都极其丰富,可以为科学史、建筑学、民俗学、民族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
3、地方志为旅游事业和文艺创作提供丰富的资料。地方志中一般都详细记载当地的名胜古迹、人文景观、历史遗迹等。可以为旅游事业提供服务指南,可以为旅游者深入了解这些风景名胜提供理论依据,同时这些资料又为更大规模的旅游开发提供宣传向导。我国著名作家茅盾先生担任文化部长时,曾建议从地方志中汇编名胜古迹资料,为发展旅游事业服务。此外,地方志在创作历史小说、剧本等方面,也都能发挥很大作用。
4、地方志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乡土教材。我国地大物博,美丽富饶,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一直是维系伟大祖国兴旺发达的巨大力量。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今天,对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尤为重要。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对祖国土地、人民、甚至一草一木的深刻眷恋和真挚的热爱,对祖国和民族的命运至为关切,为了民族的独立和祖国的统一富强,忘我地工作和战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在历代地方志中,记载了这方面的大量资料,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最好的乡土教材。这些年来,很多地方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方志优势,利用方志资料,编写乡土教材、举办巡回讲演、组织地情知识竞赛、制作电视片和光盘等,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5、地方志为改革开放和海内外交往发挥重要作用。近10多年来,地方志的编修为改革开放服务的事例随处可见。很多地方利用方志成果编写专题地情资料,对改革开放提供了有效服务。许多人回国观光和投资,不找侨办或主管经济的部门,而先找方志办咨询和联系,寻根问源。许多外商在各地投资、办企业、谈判项目中,都把地方志作为了解市场和投资环境的具有权威性和令人信服的资料。
新编地方志不仅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有长远的历史价值。随着续修地方志事业的继续发展,对于方志的应用,还有更大的市场,还需要我们去不断研究和进一步开拓。
四、解决好我州续志编写的实际问题
通过修志基本理论的学习,结合我州修志的实践,除了其他同志还要讲的有关专题内容之外,我这里再强调以下几个应该妥善解决好的实际问题。
(一)续志与前志的衔接问题
这次续修志书确定为1991年-2005年,下限的2005年已经不容置疑,而其上限的1990年,这里要再强调一下与上志的衔接问题。我们讲断线,讲不要交叉,不是把本志与上志作为一个整体一刀切断,而是要有过度,要前后照应,每一个地区、每一个行业、每一个方面都有一个承前启后的问题。要把本志与前志有机结合在一起。
1、必须重复的内容不能简单化。象我们州志方案中的“自然与环境”部分,就是与上志完全重复的,也是不可省略简化的。因为本书是一部完整的续志,其特点表现为:既是前志的延续,又独立成书。所以这些基本情况的编纂,不是重复,而是必备的结构,省略后本书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2、只能简单回顾的不可复杂化。象各行各业1990年以前的情况,前志已经详细记载,这里就只可简单回顾,只须用少量文字承前启后就可以了。如果对1990年前的各项工作用了太多的笔墨,势必降低本志所属1991年-2005年阶段重点内容的叙述,既造成本志的文不符实,特别是文字还将大为突破,其使用价值和存史价值都会降低。
3、在必要的重复中更正前志的错误。许多地方共同的特点是前志出版以来,陆续发现了一些错漏。这些问题在本志的附录中要全面纠错补漏。其中有一些问题可能在本志的文字部分就会涉及,因此对于本志与前志允许重复的内容,要注意在本次修志时进行反复校订,特别是有些内容是发展的,比如资源情况,就有一个不断科学认识的过程,切不可再原文照抄,将错就错,要用本志的“正”覆盖前志的“错”。
(二)区域建制和机构沿革的上溯问题
为了提高本志的可读性和实用性,续志对于区域建制和机构沿革要追溯到起源。所谓起源,就是从有行政区域、有机构设置时写起。这也是前面谈到的必须重复的内容,但是和“自然与环境”等重复的内容有区别。区域建制和机构沿革的上溯,不是完全的重复,而是简要叙述,主要是把区域建制和机构沿革的脉络完全展现出来,使人在读志用志时对区域建制和机构沿革能一目了然,并不因为是续志而不解整个区域建制和机构沿革的起源由来。各修志单位不能因为本志所修1991年-2005年这一段发展变化的历程,就忽略对区域建制和机构沿革的上溯,省略这部分文字将会降低其使用价值。
由于州志中涉及这部分文字比较少,所以在上报州志的材料中可不单列章节,其文字可写到概述之中,也就是各篇章的开头。各县市在概述中要写区域建制和机构沿革、各单位的概述中要写机构沿革。
(三)统计数字的使用问题
对于统计数字的使用,要严格按照统计部门的公开数据为准,切不可使用单位自定的数据,也不能用未经公开的数据,这其中既有权威性的问题也有保密的问题。同时,还要取一些重要历史阶段的数据进行对照,比如:建国初、改革开放之初、1991年、2005年等,以便能更全面地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貌。
(四)志书文体格式的鉴别问题
近年来我州年鉴的编写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这次参与修志很多人对年鉴的编写驾轻就熟,一定要努力克服年鉴化倾向。
还有一点,就是我州很多地方是史志机构合一,编写人员也是既编史又修志,因此要把握好史和志的界限,不要把志书写成不史不志的“混血儿”。
(五)篇目的修订完善问题
《凉山彝族自治州志(1991-2005)编纂方案》发出后,各县市、各单位都提出了许多很好的修订意见,充分反映了大家对修志事业的重视和支持。因此,州史志办拟定的编纂方案,还是初步的,要在编写中不断完善。但是要注意两点:一是修改的篇目要报州志总编室审定,二是文字不准突破限额。
1、要根据本地区、本单位的实践,修订好篇目。由于我们所处的局限性,只能是提出一个篇目引子,也就是大体模样,所以要由所属部门修订完善。这样才能写出具有本地本行业特点的、具有可读性和实用性的优质志书。这是避免千人一面、统一着装、除了统计数据不同其余都同的有效措施。
2、要克服狭隘的思想观点,要站在发展的历史条件下去修订篇目。要认真克服单纯强调结合本地本行业实际,就把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加以罗列的倾向。有的事件在某一历史条件下是大事,但是站在15年的历史发展阶段又是小事,就要注重取舍。
3、要对照其他行业、其他部门的情况,对自已的篇目进行修订。多借鉴多学习别人的长处,以有效地鉴别自已的短处。这样才能找到全面修订完善篇目方案的切入点。
(六)前志的修订补漏问题
对于前志的修订补漏,一定要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不能因为有了续志,就忽视前志;不能因为前志是别人修的,就放任其错漏;不能因为包容了前志的错漏,就是对“师长”的尊重。要把两部志书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修订了前志的错漏,恰恰是反映了本志编修者的良好素质,也就是我们的志德。今后再续志时,都还会对前志和本志进行修订补漏。这样,我们的志书就有了巨大的生命力,就能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予以指导,就能全面发挥其存史、资政、教化的作用。
(七)人物资料的全面收集问题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的大批优秀人物,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代表,是改革开放中的主力军。把他们的先进事迹载入史册,有利于鼓舞人民的建设热情和奋斗精神。所以,一定要广泛收集这部分资料。在收集材料时一定要全面完整,可以突破凉史发[2006]13号文件规定的范围,待编写时再过细研究入志内容。再一点就是人物迹录,可以全面收集这一时期到凉山的省部级以上人员,主要是他们在凉山考察期间的活动状况、视察情况、要求和经过等,字数不限,以写清楚为原则。其编写分工:主要由参与接待的主管单位为主编写。即中央的由州委办供稿、全国人大由州人大办供稿、国家发改委由州发改委供稿、农业部的由州农办供稿等,以此类推。这是一部分很重要的资料,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按时完成。
以上四个方面,是自已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初步体会,难免有许多不当之处。在这里只能是抛砖引玉,希望得到精琢细雕,得到修正完善,使其提高理论深度,扩大知识广度,加强指导力度,以推动我州第二轮修志工作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