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曼汗2017最新图片:柏蔚林 : 从平壤到莫斯科:铁幕下最后的哭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06:27:13

从平壤到莫斯科:铁幕下最后的哭声 / 柏蔚林

2011-12-23 09:14 | 阅读(932) | 标签: 时事观点 | 字号:大 中 小 打印文章

从平壤在最高统治者金正日身后的哀哭声,到莫斯科要求强人普京下台的怒吼声,我们今天有幸见证的,不仅仅是铁幕下威权政治最后的残迹,更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民主潮流。

 

面对朝鲜的突发事件,一瞬间全世界都把眼光聚集在了金家三代金正恩的身上,所有的人都在揣测这个金家的继承人会把这个半岛小国引向何方,而未来的朝鲜将在远东的国际政治角力中扮演何等角色,更是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然而除了地缘政治之外,我们也可以从更宽泛的角度来理解这一事件。金正日死亡的消息发布之后,丝毫不出所料,电视画面上,除了红旗、水晶棺,就是北朝鲜人民捶胸顿足、嚎啕大哭的哀悼画面。而几乎与此同时,在地球另一边的莫斯科,曾经民望甚高的强人普京,却正经历着俄罗斯联邦二十年来从未有过的政治风浪。前所未有的几万民众涌上街头,大声质疑选举作弊,第一次高呼要求还给他们一个“没有普京的俄国 (Russia without Putin)”。如果把这两件看似距离遥远的事件联系在一起,我们就会很清楚地看到,这样的哭声以后很难再见到了。里面的道理很简单,维系极权政治的精神铁幕正在被一点点地撕裂开来,虽然这一过程仍将延续很久,但世界已经彻底改变了,而且潮流无可阻挡。

 

北朝鲜的哭声立刻让很多中国人想起了1976年,那曾经是何等相似的画面,已经停止了呼吸却仍然在画像上永远威严的领袖和匍匐在地痛哭流涕、如丧考妣的人民。时光飞逝,几十年就这么过去了,这样的悲恸场面还会出现在今天的中国吗?不用明说,每一个人心里都很清楚,那样的日子已经永远过去了。面对电视画面上大放悲声的北朝鲜人民,无论他们是发自内心的悲痛,还是经过特别安排的表演,我们感觉到的,则是很有些不知所措,甚至多多少少有一些反感的心态。中国的大众,特别是文革后的新生代,已经无法理解那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在今天,作为一种公认的常识,回顾中国和世界的历史,无可否认,越是拥有被神化的所谓伟大领袖的民族、国家,就越是灾难深重。相反,越是那些政府领导人不停地受到大众批评、权利受到严格约束的国家,人民生活的质量就越高,出现严重社会动荡和人为灾难的机会就越少。

 

在现代社会公认的普世价值中,任何一个政治正常化的国家里,国家最高领导人都只能是一个普通人,甚至要受到比普通人更多的约束和监督,而决不可能是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的神祇。与朝鲜完全相反,在俄国曾经被人称为“大帝”的普京,虽然一度广受拥戴,统治俄国多年,然而今天的俄国已经逐渐不一样了,俄国人厌倦了这样一个新的独裁者,自称代表人民的口号已经不再为人所接受,大众民主的思维开始在这块极权专制历史悠久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尽管最近走上街头的只有几万人,但“人民才是国家主人”这样的口号已经具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根据媒体的报道,参加几次游行的人群中,有着各种不同政治背景的人士,也就是说,这并不是一场派别间关于不同政治观点的游行,俄国人民开始要求的,是一种普世信仰的价值,即主权在民而不是少数政治精英人物或者团体,人民要求直接的发言权和决定权,而不是所谓的被代表。普京这样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对于他们完全无足轻重了。冷战结束后20年,整个铁幕后面世界的严寒冰雪正在加速解冻之中。

 

在1991年的俄国民主革命后,一些人很是幸灾乐祸,宣称民主并没有给俄国及其他东欧国家立刻带来经济繁荣,相反在接下来的很长时间里,俄国及东欧各国经济低迷、犯罪猖獗、民生艰难,并以此为借口,对于民主制度大泼脏水,为专制制度张目。需要指出的是,民主制度的建立并非仅仅就是表面上的议会或者选举制度,其更深的含义在于人民对于民主思维的信仰和以此为基础的政治经济文化实践。表面上的民主制度很容易实行,但要让民主的思维进入人们的信仰和日常生活中,就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当这一次俄国人走上街头,要求一个没有强人统治的俄国,其政治含义就已经是极为明确的了,大众民主的曙光已经降临在了俄国的大地上,尤其是年轻的一代,他们不再认同威权政治的传统,与还处于黑暗之中的朝鲜相比,他们拒绝匍匐在强人的脚下,更不可能为一个统治者的死去而哭泣。差不多100年前,俄国的革命曾经深远地影响了整个世界。而在今天,当俄国人再一次走上街头,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经历了民主理念的洗礼之后,未来的俄国将会绝对的不一样。面对这样的世界潮流,回首远东的朝鲜,我们没有理由相信,这样的堡垒能永远维系下去,谁也无法否认,今天北朝鲜人的哭声,无论真假,都只能是最后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