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你 电影下载:长寿的革命(全本)筋长一寸,寿延十年--人人都该学点“易筋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4:22:30

“老筋长,寿命长”--练筋才能更长寿

  俗话说,“老筋长,寿命长”,“运动强筋骨,吐纳肺腑良”,中国民间很早就把筋与人的健康、寿命紧密联系起来了。

  在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中,筋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古人修炼的很多武功都与筋有关,比如我们经常在影视剧里看到的分筋错骨手、分筋擒拿法、收筋缩骨法等,甚至还有一本专门的书是用来练筋的,那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易筋经》。如果要想废掉一个人的武功,挑断“脚筋”就可以了。

  为什么筋这样重要?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筋。《易经》云:“筋乃人之经络,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处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辅。”可见,最初的“筋”是指分布于身体各部分的经络。后来,经过时代的演变,筋的定义也发生了改变,逐渐成了韧带和肌腱的俗称,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筋。

  筋附着在骨头上,起到收缩肌肉,活动关节和固定的作用,人体的活动全靠它来支配。可以说,如果人体没了筋,就会成为一堆毫无活力的骨头和肉。在2008年奥运会上,刘翔为什么跑不动了?报道说是肌腱受到了磨损,实际上也就是筋受伤了。中医认为,肌肉的力量源于筋,所谓“筋长者力大”,筋受伤了自然使不出力气来,尤其是后脚跟这根大筋,支撑着身体全部的重量,所以刘翔当时选择退赛是非常明智的,因为这时候他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即使当时拼着这条腿不要了,也不可能跑出好成绩。这样,我们也就明白了,为什么一个武功高强的人,挑断脚筋之后就会成为一个废人,因为他已经使不出力气来了。

  筋的最基本功能是伸缩,牵引关节做出各种动作,筋只有经常活动,也就是抻拉,才能保持伸缩力、弹性,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练筋。古代有许多功夫高手,能够年过百岁而不衰,与练筋是分不开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练筋还需要特殊的方法,我们平常所做的跑步、登山等运动活动的主要是肌肉,由于肌肉组织的粗纤维之间有很多的毛细血管,其活动需要大量的供血来完成,这样会使脉搏加快,造成人体缺氧而呼吸急促,这时体内的筋还远远达不到锻炼的目的。因此,需要一种能锻炼筋而尽量不锻炼肌肉的运动,这就需要“易筋”,这个方法我将在下面的小节中讲到。

  “伤筋动骨一百天”,其实是要把筋养好

  一般人都听过“伤筋动骨一百天”的说法,意思是机体受到外伤,引起骨折伤筋,经过一百天的治疗休养才可痊愈。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伤筋动骨后主要养的实际上是筋。

  “伤筋动骨一百天”是中国民间的一种传统说法,意思是说,患者伤筋断骨后愈合起来大概需要一百天的时间,在这个时间内患者应该好好疗养,不能着急,更不能乱动。关于这种说法,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争论,而争论的焦点则主要是骨折之后是否真的需要100天才能够痊愈。

  有人认为,骨折愈合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第一期称为血肿机化期,指骨折后6~8小时内血肿开始形成凝血块,随后毛细血管及各相关组织、细胞等经过一系列的变化,使骨折断端初步连接在一起,全部耗时大约2~3周。第二期称为原始骨痂形成期,所谓骨痂,指骨头受伤后的伤痂,即皮肤愈合初的血痂。这一时期,骨折断端的纤维结缔组织,经过软骨细胞的增生、变性、钙化而骨化,一共需要约4~8周。第三期称为骨痂改造期,指原始骨痂进行改造,成骨细胞增生,相关骨组织也逐步完善,使骨折断端形成骨性连接,大概需要8~12周。就这样,历时大约三个月,骨折完成伤处愈合。所以人们常说“伤筋动骨一百天”,是有道理的。

  然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骨折愈合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年龄、身体情况、损伤部位、损伤程度等,“伤筋动骨一百天”只不过是一种简单朴素的认识,不能一概而论,如股骨骨折的小儿一个月左右就可基本愈合,成年人则往往需要3个月以上才能愈合。有些骨折,如股骨颈骨折,患肢固定超过一百天也未必愈合,更谈不上活动了。

  事实上,这些说法都是有道理的,但是没有抓住这句话的精髓。我个人认为,“伤筋动骨一百天”的关键点不在骨,而在于筋。

  前面已经说过,筋在人体中起到联系骨,组成关节和活动关节的作用,任何导致筋的位置、顺序、结构、走行方向异常的因素,均能使筋的作用失常或丧失,也就是所谓的“伤筋”。一般来说,骨折患者都会伴有伤筋,而相对于骨骼愈合来说,伤筋动骨之后,筋的修复则更加困难。

  所谓“肾主骨生髓”,只要一个人的肾没有问题,那么骨头自己就可以愈合,可以生长,并且骨折的地方如果愈合得好,是会和原来一样的。然而,筋就不同了,它本身是不会愈合的,是需要增生出来的瘢痕把断裂或者撕裂的地方连接起来的,叫做瘢痕愈合。一般来说,伤筋动骨之后,患者很容易发生重力性水肿、肌萎缩、韧带松弛、关节僵直、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或后遗症,这些都是由于筋没养好造成的。由于筋出现了问题,自然就会减缓骨的愈合,即使骨完全愈合了,没有筋的拉动、连接,也是不能自由活动的。

 那么,伤筋动骨之后怎样养筋,才能让它在这一百天左右的时间里顺利恢复呢?这里我给大家几点建议:

  1.在4~6周内固定患肢

  在医学上,人体韧带等软组织损伤的修复时间一般在4~6周左右。这段时间内患者应该固定患肢以促进损伤的修复,很多伤筋患者之所以留下后遗症,大都是因为在规定时间内没有严格固定患肢而导致的。另外,患肢在4~6周后应该逐渐恢复正常活动,否则容易引起筋缩。

  2.息怒养筋

  中医认为,“肝主筋,其华在爪”。肝的精气充足,方能养筋。反之,肝虚则筋气不舒,筋自然得不到滋养。另外,中医还认为,“怒伤肝”,所以我们在伤筋之后,一定要注意调节情志,不要动不动就发怒,这对身体的恢复极为不利。

  3.合理膳食

  强筋健骨首先需要合理膳食的保证。中医认为,“辛养筋”,伤筋之后,多吃一些姜是有好处的。另外,我给大家推荐一种“酒蟹”,在古代是皇帝的御用养筋方,养筋效果非常棒。方法为:用清酒和盐把蟹浸一夜,拿掉螃蟹排出的脏物,再加上花椒和盐,另外在干净的器皿里加一些酒,倒入原来浸蟹的汁,一起烧开,冷却后倒入蟹中,汁必须将蟹完全浸没,这样就可以了。这种酒蟹可以佐餐食用,每次酌量。

  腰酸背痛腿抽筋,不是缺钙而是因为寒邪伤人

  打开电视经常听到一句广告词:“腰酸背痛腿抽筋--得补钙”,导致一遇到这种情况,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缺钙。事实上,腰酸背痛腿抽筋这种现象大多数不是因为缺钙。

  我记得有一段时间,电视里经常播一个钙片的广告,里面有一句台词“腰酸背痛腿抽筋--得补钙”,致使现在许多人都认为腰酸背痛腿抽筋是缺钙引起的,于是补充五花八门的钙,吃了也不见好转,其实这种情况不是缺钙,而是寒邪伤人的典型特征。

  抽筋在医学术语上叫痉挛,这个在寒的属性里叫收引。收引,就是收缩拘急的意思。肌肤表面遇寒,毛孔就会收缩;寒邪进一步侵入经络关节,经脉便会拘急,筋肉就会痉挛,导致关节屈伸不利。因为寒是阴气的表现,最易损伤人体阳气,阳气受损失去温煦的功用,人体全身或局部就会出现明显的寒象,如畏寒怕冷、手脚发凉等。若寒气侵入人体内部,经脉气血失去阳气的温煦,就会导致气血凝结阻滞,不畅通。我们说不通则痛,这时一系列疼痛的症状就出现了,头痛、胸痛、腹痛、腰脊酸痛。

  因此,我们在养生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防寒。寒是冬季主气,寒邪致病多在冬季。因而冬季应该注意保暖,避免受风。单独的寒是进不了人体的,它必然是风携带而入的。所以严寒的冬季,北风凛凛,我们出门要戴上棉帽,围上围巾,就是为了避免风寒。

  值得注意的是,冬季外界气温比较低,人容易感受到寒意,在保暖上下的工夫也会大一些,基本上不会疏忽。而阳春三月,“乍暖还寒时候”,古人说此时“最难将息”,稍微一不留神,就会着凉,伤寒了。因而春季要特别注意着装,古人讲“春捂秋冻”,就是让你到了春天别忙着脱下厚重的棉衣。春天主生发,万物复苏,各种邪气在这时候滋生。春日风大,风中席卷着融融寒意,看似脉脉温吞,实则气势汹汹,要特别小心才是。

  那么,炎炎夏日,人都热得挥汗如雨,也需要防寒吗?当然需要。夏天我们经常饮食凉的食物和饮料,冰镇西瓜、冰镇啤酒、冰激凌、冰棍等,往往又在空调屋里一待一天。到了晚上,下班出门,腿脚肌肉收缩僵硬,腿肚子发酸发沉,脑袋犯晕,甚至连走道都会觉得别扭,感觉双腿不像是自己的。这时候寒邪就已经侵入你的体内了。

 如果你真的腰酸背痛腿抽筋了,也不要急着补钙,我先教给你两个小窍门,试一试再说。

  1. 芍药甘草汤

  腰酸背痛其实是肌肉酸痛,腿抽筋是筋脉痉挛。脾主肌肉,肝主筋脉,肌肉和筋脉有了问题,就要找准主因,调和肝脾。芍药性酸,酸味入肝,甘草性甘,甘味入脾,因而这味芍药甘草汤被誉为止痛的良药,并且一点都不苦口。芍药甘草汤配制容易,芍药和甘草这两味药在一般的中药店都能买到,取白芍20克、甘草10克,或用开水冲泡,或用温火煮,可当茶水饮用。注意,这里说的芍药、甘草一定要是生白芍、生甘草,不要炙过的,炙过的药性就变了。

  2.按揉小腿

  小腿抽筋的时候,以大拇指稍用力按住患腿的承山穴,按顺、反时针方向旋转揉按各60圈;然后,大拇指在承山穴的直线上下擦动数下,令局部皮肤有热感;最后,以手掌拍打小腿部位,使小腿部位的肌肉松弛。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后,小腿抽筋症状即可消失。不过,这个标虽然暂时除了,病根还在,由表及里,本还没有痊愈。敲打按揉一些经络穴位,固然可以散结淤阻、活络气血,但从病因根本上来论,还是要把寒彻底地从体内祛除,这样你才能身轻如燕,健步如飞。

  肩周炎、腰间盘突出,病根在筋上

  在骨科病中,肩周炎和腰间盘突出是非常常见的,使众多患者饱受痛苦,自然也有许多治疗方法应运而生。我认为,无论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两种病的关键点都不在骨,而在筋上。

  在前面,我已经多次谈到“筋骨相连”、“筋为骨用,筋能束骨”,很多时候筋出问题了,不能“束骨”了,骨头才会出问题。对于肩周炎来说,正是由于正气不足,肝肾虚损,最终导致筋脉失养所引起的。另外,腰间盘突出也是一样,由于筋的弹力减弱,不能把腰间盘里的骨头束统起来了,才使它们相互错位。中医一贯讲究辨证诊治,所以这两种病找到根儿,还是要从“筋”论治。

  首先,对于肩周炎,可以用以下几种传统疗法。

  1.  罐疗法

  常用的拔罐穴位有肩井、肩前、肩贞、天宗等穴位。每次选两个穴位,交替使用。

  2.  痧疗法

  刮痧疗法采用的工具--刮痧板,有许多种,传统的方法是使用牛角板,因其消毒时,易断裂,多不使用。主要使用玉制板,易于消毒,可反复使用。

  刮痧时,应在施术部位涂抹刮痧油,减少刮痧时对皮肤的损伤,并加强活血化淤、疏通经络的作用。

  常选用的经络有手臂外侧的肺经、大肠经。每周可刮1~2次。

  3.  中药热熨、热敷

  可以选用活血化淤、舒筋活络、消肿散结的中药热熨、热敷,同时也可服用养血荣筋丸、活血止痛散等中成药。

  4.自我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对肩周炎患者来说十分重要,特别是适当做大幅度肩关节的运动,对预防肩关节的粘连,肩部软组织的拘紧、挛缩,大有好处。

  (1)弯腰转肩:患者弯腰垂臂,甩动患臂,以肩为中心,做由里向外,或由外向里的画圈运动,用臂的甩动带动肩关节活动。

  (2)后伸下蹲:患者背向站于桌前,双手后扶于桌边,反复做下蹲动作,以加强肩关节的后伸活动。

  (3)爬墙:患者面向站于墙前,双手上抬,扶于墙上,努力向上爬,要每天比前一天爬得高。

  另外,对于腰间盘突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传统疗法进行治疗。

 1.药疗法

  对于腰间盘突出,活血舒筋是治病的关键,在发病初期,可选用清代赵竹泉先生的补肾活血汤,效果比较明显。处方:熟地黄lO克,杜仲3克,枸杞子3克,破故纸lO克,菟丝子10克,当归尾3克,没药3克,山茱萸3克,红花2克,独活3克,肉苁蓉3克。水煎服,每日1剂。若下肢放射痛明显者,加地龙12克、威灵仙15克。疼痛甚者,加乳香5克、细辛5克。

  2.通过体位、姿势自我调理

  (1)卧位

  腰间盘突出症病人应睡较硬的床垫,仰卧时膝微屈,腘窝下垫一小枕头,全身放松,腰部自然落在床上。侧卧时屈膝屈髋,一侧上肢自然放在枕头上。

  (2)下床

  从卧位改为俯卧位,双上肢用力撑起,腰部伸直,身体重心慢慢移向床边,一侧下肢先着地,然后另一下肢再移下,手扶床头站起。

  (3)坐位

  坐在椅子上,腰部挺直,椅子要有较硬的靠背,椅子腿高度与病人膝的高度相等。坐位时,膝部略高于髋部,若椅面太高,可在足下垫一踏板。

  (4)站起

  从座位上站起时,一侧下肢从椅子侧面移向后方,腰部挺直,调整好重心后起立。

  3.食物疗法

  取杜仲20克、威灵仙55克,分别研粉,后混合拌匀,再取猪腰子(猪肾脏)1~2个,破开,洗去血液,再放入药粉;摊匀后合紧,共放入碗内,加水少许,用锅装置火上久蒸。吃猪腰子,饮汤,每日1剂(孕妇忌用)。主治肾虚型腰间盘突出症,有补肾强筋、壮骨强腰的作用。

  青筋暴突是身体废物积滞的结果

  在进入这一小节之前,我首先给大家纠正一个概念,我们平常所看到的浮在身体表面的青筋,并不是那些联结骨头的韧带和肌腱,而是人体的静脉血管。

  在生活中,我们偶尔会看到这样一些人,在他们的四肢上会暴露出一条条可怕的青筋,通常这些人都比较瘦,所以人们就认为,是这个人缺少脂肪才导致身体的筋暴露出体外。事实上,不仅暴露出体外的这一条条的东西不是筋,并且它们也不是因为人瘦造成的,它们实际上是人体内废物积滞过多的产物,这一条条的“青筋”正是我们的静脉血管。

  我们都知道,人体的血管有静脉和动脉之分,人体通过动脉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通过静脉把血液回收到心脏。当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压力增高时,青筋常常在人体表面出现凸起、曲张、扭曲变色等反映状。如果身体中有各种淤血、痰湿、热毒、积滞等生理废物不能排除体外,就会导致全身各个系统都会发生障碍,此时在脸部、腹部、脚部,特别在手掌和手背的青筋就非常明显。所以,青筋就是人体的积滞。身体内的废物积滞越多,青筋就越明显。一般几天不通便的人,青筋就特别明显。

  事实上,根据青筋的分布,我们还可以判断出不同的病情:

  1.手部青筋

  (1)手背青筋。手背青筋提示腰背部有积滞,容易导致腰肌劳损,疲劳乏力,常见腰酸背痛,甚至出现肌肉紧张、硬结节。

  (2)手指青筋。小孩手指青筋,提示肠胃积滞消化不良。成人手指青筋,不但提示消化系统有问题,且还反映了头部血管微循环障碍,脑血管供血不足,头部不适,严重者会出现头晕、头痛、中风等。

  (3)手掌青筋。手掌到处可见青筋,表示胃肠积滞,血脂高,血黏稠,血压高,血液酸性高,含氧量低,血液容易凝聚积滞,则容易出现头晕、头痛、疲倦乏力、身体虚弱等。

  2.头部青筋

  (1)当太阳穴青筋凸起时,往往提示头晕、头痛;当太阳穴青筋凸起、扭曲时,表示脑动脉硬化;紫黑时,则容易中风。

  (2)鼻梁有青筋,提示肠胃积滞,容易胃痛、腹胀、消化不良、大便不利,紫色时则情况更加严重。

  (3)嘴角腮下有青筋,往往提示妇科疾病,带下湿重,疲倦乏力,腰膝酸软,下肢风湿。

  3.胸腹部青筋

  (1)胸腹部青筋,多注意乳腺增生。

  (2)腹部青筋,即俗话说的“青筋过肚”,这已经是比较严重的积滞,一般是肝硬化的标志。

  4.下肢青筋

  (1)膝部青筋提示膝关节肿大、风湿性关节炎。

  (2)小腿有青筋多是静脉曲张,此病严重者往往发生腰腿疾病、风湿关节痛。多见于久站的老师和久行的农民。

  总之,人体任何地方出现青筋,不但影响外表美观,更重要的是身体废物积滞的反映。青筋即积滞的清除关键是平时要学会清肠排毒。清肠排毒与通便概念不同,很多人总以为天天大便都正常,忽略了清肠排毒。这就等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要清除水壶里的垢,汽车要清积碳一样。清肠排毒和消除青筋的凸现,最好是平常就运用拍打和刮痧疗法。

筋长一寸,寿延十年--简易拉筋法,防筋缩延寿命

  人一旦过久不动就容易筋缩,而筋缩又是导致各类疾病的根源,从而缩短人的寿命。筋长一寸,寿延十年。我们在平常应该多拉一拉自己的老筋。

  在现代社会,科技进步使生活舒适多了,多数人使用电梯、汽车,从而使运动量大大减少,筋缩也因此增加。那些长期坐着工作的白领们,尤其是老板,连一杯水都要职员送到手上,所以筋缩的可能性大增。

  也许你没有想到,你身上一些疾病的根源正是筋缩。根据我搜集的材料,筋缩可导致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颈紧痛。

  2.  背紧痛。

  3.  长短脚。

  4.  腰强直痛。

  5.  不能弯腰。

  6.  不能蹲下。

  7.  腿痛及麻痹。

  8.  转身不灵活。

  9.  肌肉收缩/萎缩。

  10.  手不能伸屈(手筋缩短)  。

  11.  步法开展不大,密步行走。

  12.  髋关节的韧带有拉紧的感觉。

  13.  大腿既不能抬举亦不能横展。

  14.  脚跟的筋有放射性的牵引痛。

  15.  手、脚、肘、膝时有胀、麻、痛感,活动不顺。

  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以上情况,就应该意识到,你这是筋缩了,应该拉一拉筋了。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拉筋呢?下面,我就教给你两种简易的拉筋法。

  1.卧位拉筋法

  这种拉筋法共分为四个步骤,比较适合你在家里使用。第一步,先将两张安全稳妥、平坦的椅子摆放在近墙边或门框处;第二步,坐在靠墙或门框的椅边上,臀部尽量移至椅边;第三步,躺下仰卧,左脚伸直倚在墙柱或门框上,右脚屈膝落地,尽量触及地面,双手举起平放在椅上,保持10分钟(这期间,右脚也可作踏单车姿势摆动,有利放松髋部的关节);第四步,移动椅子至另一面,依上述方法,左、右脚转换,再做10分钟。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拉松腰至大腿膝后的筋腱,还有助于拉松髋部的关节,并且对大腿内侧韧带及大腿背侧韧带也有拉动,是一种高效的拉筋法。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一般高血压、心脏病、骨质疏松症、长期体弱的患者,在拉筋时必须有专业医生的配合,否则可能会发生危险。

  2.立位拉筋法

  这套方法是我从香港名医朱增祥先生那里学来的,非常方便,随时都可以使用,方法也分四步:第一步,找到一个门框,双手上举扶住两边门框,尽量伸展开双臂;第二步,一脚在前,站弓步,另一脚在后,腿尽量伸直;第三步,身体与门框平行,头直立,双目向前平视;第四步,以此姿势站立3分钟,再换一条腿站弓步,也站立3分钟。

  这种方法可拉肩胛部、肩周围、背部及其相部分的筋腱、韧带。大家可以用此法自己在家治疗肩颈痛、肩周炎、背痛等症。

  3.其他拉筋法

  其实,拉筋是一种非常简便的保健方法,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无论你采用什么方法,只要你感觉到自己的筋被拉动了,就会收到相应的效果。比如,在家里的餐椅上、窗台上,在公园的亭柱上、长椅上等,都可以拉筋。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饭后最好不要拉筋。

助你长寿的经典--生命十二式易筋经

  易筋经是一种以强身壮力为主的锻炼方法,“易”有变易的意思,“筋”指筋脉。它的主要特点是动静结合,内静以收心调息,外动以强筋壮骨。

  对于“易筋经”,我们非常熟悉,在金庸先生所著的武侠作品中就曾多次提到。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这样一部易筋经,不过关于它的来历则是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天竺和尚达摩所传,有的则说是道家秘籍,无论如何,它强筋健骨的功效是众所周知的。

  易筋经分为内功和外功两种功法,其中内功运动量较大,动作难度亦较高,一般全套锻炼只适用于体力较好的青壮年或慢性病患者。而外功因其主要运动指掌及上肢,普遍适用于各年龄层的健康人及慢性病患者,通过上肢运动而运气壮力、活血舒筋,影响全身。在这里,只向大家介绍外功功法。

  练功时,早晨面向东立,消除杂念,聚精会神,通身不必用力,使“气”贯于两手。边做边默念数字。练熟一式后再做下一式,熟练后连贯练习。各式锻炼方法如下:

  第1式:两脚分开,距离同肩宽;两眼向前看,两肘稍屈,掌心向下;每默数一字,手指向上一翘,手掌向下一按;一翘一按为1次,共默数49次。

  第2式:两手放在大腿前面,握拳,拇指伸直,两拇指端相对;每默数一字,拇指向上一翘,四指一紧,一翘一紧,共默数49次。

  第3式:两手拇指先屈于掌内,然后四指握拳,两臂垂于体侧,拳孔向前;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为1次,默数49次。

  第4式:两臂从下向前缓缓举起,高与肩平,两肘稍屈,拳心向对(1尺左右);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默数49次。

  第5式:两臂缓缓向上举,拳心相对,两臂稍屈;两臂不可紧靠头部,上举时两脚跟提起;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两脚跟一起一落,默数49次。

  第6式:两臂左右平举,屈肘,两拳对两耳(距离1寸),虎口对两肩;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为1次,默数49次。

  第7式:两臂左右侧平举,高与肩平,虎口向上,两肩略向后仰,胸部略向前,两臂上举同时脚趾离地,脚掌着地;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为1次,默数49次。

  第8式:两臂向前平举,高与肩平,两肘不屈,两拳距离5~6寸,虎口向上;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为1次,默数49次。

  第9式:两臂左右分开,屈肘至胸部,然后翻两拳向外至鼻前,两拳距离约2寸,拳心向外;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为1次,默数49次。

  第10式:两上臂左右平举,两前臂向上直竖,虎口对两耳;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为1次,默数49次。

  第11式:两臂落下,两掌翻转至脐下两旁,两拇指离脐1~2分;每默数一字,将拳一紧,紧后即松,一紧一松为1次,默数49次。

  第12式:两手松开,两臂下垂,然后两臂前平举,手心向上,脚跟同时提起,脚跟落下时,两手还原,重复3次。

  本法注重动静结合,一方面在练功方式上强调动功与静功的密切结合。另一方面是指在练功时要“动中静”,即保持精神宁静的状态,全神贯注,呼吸自然;练静功时要“静中动”,即在形体外表安静的姿势状态下,保持气息运动的和谐。只有动静结合,意、气、体三者互相配合,才能炼精化气,内养脏腑气血,外壮筋骨皮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