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亚码勇士电影:引用 谁是毁灭了匈奴的千古罪人?(200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2:05:42

引用 谁是毁灭了匈奴的千古罪人?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用出自《左传》中的这句话来形容曾在历史上强盛一时的匈奴人的命运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的重要游牧民族,是我国第一个建立起奴隶制国家的边疆民族。从其出现于政治历史舞台起,至其消失,前后共经历了近700年,对中国古代北方各民族以及汉族的历史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它不仅是北方边疆各民族的先民,而且也是汉族先民的成员之一。匈奴的历史,是中国民族历史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而在汉朝的打击下向西迁徙的匈奴人,在公元三世纪末至五世纪中期,又在欧洲建立起了盛极一时、彻底改变了欧洲历史进程的大帝国。

      然而,匈奴人建立的东西欧亚两个大帝国却都是短命的,作为一个民族,匈奴人也没有能够幸存下来,留在中国的南匈奴大多被同化到了汉族之中(今天居住在陕西和山西北部的刘、贺、呼延等姓汉人就是匈奴人的后代),西迁的北匈奴则被淹没在了欧洲的民族丛林中(据说今天的匈牙利、保加利亚人中有相当部分的匈奴血统)。至公元六世纪时,在整个人类史上匈奴这个名称就完全变成了一个历史名词,它的国家、它的民族都永远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那么,这个善于在恶劣条件下生存,能征善战,曾经一度所向披靡,征服足迹遍及整个欧亚大陆,在世界历史上活跃了几百年的游牧民族为何如此迅速的走向没落以至最终完全消失?

      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毁灭匈奴的竟然是一个普通的汉族人,一个六根不全的汉朝的宦官——中行说!

      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冒顿单于死后,他儿子老上稽粥单于继位,孝文皇帝又派遣皇族女公主去做单于的阏氏,让宦官燕国人中行说去送公主充当和亲的使者。中行说不愿去,朝廷强迫他。他说:“一定让我去,我将成为汉朝的祸患。”结果这个中行说到达后,说到做到,立马就投降了单于,并以其阴险狡诈和能言善辩成为了单于的宠臣。(若按古代的标准,中行说当是一个大汉奸!)

       匈奴人频繁的变动和迁徙使他们无法形成文化积淀,文化非常落后。狭窄的“马背”是他们生活的全部,进而产生了单调的“马背文化”。有些匈奴贵族开始认识到文化落后的危险性,汉文帝时期,他们曾建议单于组织讨论是否吸收汉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观念。但那个投降匈奴的汉朝宦官中行说认为,匈奴不能学习汉朝文化,那样将丢掉自己的传统。他说:“匈奴的人口总数,抵不上汉朝的一个郡,然而所以强大的原因,就在于衣食与汉人不同,不必依赖汉朝。如今单于若改变原有风俗而喜欢汉朝的衣物食品,汉朝给的东西不超过其总数的十分之二,那么匈奴就会完全归属于汉朝了。希望把从汉朝得到的缯絮做成衣裤,穿上它在杂草棘丛中骑马奔驰,让衣裤破裂损坏,以此显示汉朝的缯絮不如匈奴的旃衣皮袄坚固完美。把从汉朝得来的食物都丢掉,以此显示它们不如匈奴的乳汁和乳汁品方便味美。”“匈奴的风俗,人人吃牲畜的肉,喝它们的乳汁,用它们的皮做衣服穿;牲畜吃草喝水,随着时序的推移而转换地点。所以他们在急迫之时,就人人练习骑马射箭的本领,在时势宽松的时候,人们都欢乐无事,他们受到的约束很少,容易做到。君臣关系简单,一个国家的政治事务,就像一个人的身体一样,父子和兄弟死了,活着的娶他们的妻子做自己的妻子,这是惧怕种族的消失。所以匈奴虽然伦常混乱,但却一定要立本族的子孙。如今中国人虽然佯装正派,不娶他的父兄的妻子做老婆,可是亲属关系却越来越疏远,而且相互残杀,甚至竟改朝易姓,都是由于这类缘故造成的。况且礼义的弊端,使君王臣民之间产生怨恨,而且极力修造宫室房屋,必然使民力耗尽。努力耕田种桑而求得衣食满足,修筑城郭以保卫自己,所以百姓在急迫时不去练习攻战本领,在宽松时却又被劳作搞得很疲惫。唉!生活在土石房屋里的汉人啊,姑且不要多说话,喋喋不休,窃窃私语,戴上帽子,难道还有什么了不起吗?”(译文据《史记.匈奴列传》)

      现在看来,中行说这种以偏概全,全盘否定汉族文化纯粹是一种无稽之谈。要想在农业社会建立起少数人(奴隶主或地主)统治多数人(奴隶或农民)的强有力的政治制度,就必须形成完善的礼仪制度,上下尊卑有序,君臣父子夫妻各守人伦纲常。数典忘祖、出卖同胞,或许是一切民族叛徒的共性,但是像中行说这样如此仇视自己的祖国和民族、处处必欲反其道而行之的人的确罕见。笔者在此妄加揣测,可能与他身体的不健全有关,身体的残疾造成了他人格的扭曲,使他陷入了癫狂和偏执。

       在中行说的极力反对下,这一建议最终未被匈奴统治者采纳,匈奴人失去了一次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化,进而形成牢固的民族共同体的绝佳机会。因为此时在东方的中国汉朝,还没有形成儒家文化的一统天下(直到几十年后的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同时期的西方,基督教虽然已确立了在罗马的合法地位,但内部教派林立,为争夺正统地位纷争不休,还没有从思想上统一整个欧洲,其他欧洲人如日耳曼、斯拉夫诸部落尚处于原始的蒙昧时代。如果此时的匈奴致力于建设自己的民族文化,很可能会形成一个具有自己信仰、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礼仪制度,凝聚力和生命力不亚于汉族的强大民族共同体。那样的话,整个人类历史就将会是另外一个样子!遗憾的是,对中行说宠信有加、言听计从的老上稽粥单于却完全听信了他的谬论,继续实施以马背为家,以抢掠为生的国策。中行说这个汉朝的叛逆也因此成为导致匈奴人由盛转衰、最终走向消亡的罪魁祸首!

       由于没有“精神家园”,匈奴很容易在遭受大的自然灾害和惨烈战争后,整体迅速衰弱。相比之下,当时的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靠皇权思想和政治教化进行思想统治,依靠固定的道德准则确立了稳定有序的政治统治。结果在汉文帝时期还占优势的匈奴,到汉武帝时就被对手打垮。在东汉年间被彻底击败,在东汉和鲜卑的夹击下被迫向西迁徙。公元4世纪,匈奴人出现在今俄罗斯的顿河草原。

      但匈奴没有吸取在东方失败的教训,西迁进入欧洲之后,他们仍梦想靠武力击败罗马帝国。当时在欧洲,罗马基督教文明起到了教化四方的作用,它强有力地维系着罗马庞大版图内欧洲各民族在思想上的联系。在罗马文化影响下日耳曼文化,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已在欧洲形成,并有形成民族国家的趋势,所以匈奴人强有力的攻击并未冲断他们文化纽带的作用。在面对匈奴人的巨大威胁时,他们就在共同文化的凝聚下,自动联合抵抗并最终将其击败。相反,匈奴没有固定的文化基础和价值观念,没有稳定的信仰,这使它在根本上非常脆弱。加之匈奴族内部部落林立,当一个部落强大时,总是依靠武力将其它部落征服,进而确立统治地位,这就造成政权严重震荡。思想文化的缺失导致政治制度的混乱无序,穷兵黩武的匈奴人在他们一旦失去了强有力的领袖(如阿提拉王),国家就会迅速变成一般散沙,不待外敌打击就在内讧中自成瓦解之势,结局只能是自取灭亡!

    匈奴就这样悲壮的消亡了,它的遭遇也成为后来很多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深深汲取的教训。以后相继崛起于大漠南北的突厥、回纥、蒙古等都在立国之初,就确立信仰,统一语言,创制文字,完善制度,最终,他们都在残酷的民族纷争中幸存了下来,发展成为现代民族。如突厥,后来虽被回纥人赶出蒙古草原,但败走中亚和西亚的突厥人接受了伊斯兰文化,在西亚,北非,东南欧建立起了更加庞大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20世纪20年代建立起了土耳其共和国。再如回纥(回鹘)也是接受了伊斯兰并最终以唯吾尔族和裕固族两支直系后裔延续至今。蒙古在未征服中原之前,已经有了自己的原始宗教—萨满教和自己的蒙古文字,后来又接受了中原文化,元末明初虽退回漠北,但依然强大,因为此时蒙古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较为牢固的文化价值观念,其后裔今天更是遍布内外蒙古、大漠南北。此时我还想起了一个与匈奴差不多同时兴起的另一个不幸的民族,它历经几千年的颠沛流离,却仍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并发展成了现代民族,在二十世纪中期建立起了自己的民族国家——以色列。创造这个奇迹的就是如今遍布世界的犹太人。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在星散两千年的漫长岁月中仍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性没有被异族消灭或同化呢?就是他们共同的民族信仰和语言,正是犹太教的信仰和古希伯来语言维系着他们,赋予这个曾被全世界抛弃和敌视的流浪民族超强的凝聚力和顽强的生命力。它的存在与匈奴的消亡恰好形成了绝佳的反证。

        虽然往事已越千年,但是匈奴留给世人的教训却并不过时,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时时在警醒着我们:在全球化日益深入发展的今天,如果不注重民族文化的建设,不注意保护、挖掘和弘扬民族传统,那么,匈奴人的昨天,很可能就会成为中华民族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