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波 胜利 电影:刺猬理论,不可与人太亲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14:07:54
                                刺猬理论,不可与人太亲密

  只要稍加留意,便不难发现诸如此类的现象:某两个人以前亲密无间,不分彼此。可是,没过多久却翻脸为敌,不仅互不来往,而且反目成仇。何以至此?太过亲热也!

  我们常说距离产生美,所以要想友谊长青,就要懂得若即若离。

  西方有一种“刺猬理论”说:刺猬浑身长满针状的刺,天一冷,它们就会彼此靠拢,凑在一块。但仔细观察后发现它们之间却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原来,距离太近,它们身上的刺就会刺伤对方;距离太远,它们又会感到寒冷。只有若即若离,距离适当,才能既保持理想的温度,又不伤害对方。

  “刺猬理论”如是说:距离太近,就会刺伤对方。一般来讲,人与人密切相处当然不是一件坏事,否则怎么会有“亲密的战友”、“亲密的伙伴”、“如胶似漆的伴侣”等誉词呢?但任何事情都不能过分,过分就会走向极端。因为人总是会有些自己的隐私的。过度亲密的朋友一旦出现裂痕,很可能使自己的隐私大曝光,那时受伤的会是谁呢?

  朋友有两种:一种是所谓的“酒肉朋友”,一种确是“志同道合”,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前者以利害关系而结合。在你得志地位显赫时,他就和你处得很好;反之,在你一旦发生穷困祸患而有利害关系时,他便充耳不闻;这就是“小人之交甜如蜜”了。然而,后者是敬诚相待,忧乐相共,平时互相尊重;遇到有逆境时,更能挺身而出,相互帮助;这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了。并不是说君子之交平淡如水,而是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定限度的距离,太亲密了,可能还会招来友谊的破裂。

  嘉莉上大学后便违背了父母的意愿,放弃了医学专业,专心于创作。值得庆幸的是,偶然的机会她遇到了知名的专栏作家露茜,她们成了知心朋友,无所不谈,露茜悉心指教,嘉莉不久便寄给了父母一张刊登自己文章的报纸。一个人在挫折时受到的帮助是很难忘的,更何况是朋友,波尔羌与露茜几乎合二为一了,一同参加鸡尾酒会,一同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嘉莉把露茜介绍给她所有认识的人。

  但这时露茜面临着不为人知的困难,她已经拿不出与名声相当的作品了,创作几乎枯竭了源泉。

  嘉莉把她最新的创作计划毫无保留地讲给露茜听时,露茜心里闪过了一丝光亮。她端着酒杯仔细听完,不住地点头,罪恶想法就此产生了。

  不久,嘉莉在报纸上看到了她构思的创作,文笔清新优美,暑名是“露茜”。波尔关谈到她当时的心情时说:

  “我痛苦极了,其实,如果她当时给我打一个电话,解释一下,我是能够原谅她的,但我整整面对报纸等了三天,也没有任何音讯。

  半年之后,我在图书馆遇到了露茜,我们互相询问了对方的生活,以免造成尴尬,然后,很有礼貌地握手告别。

  自那件事以后,我们两个人全都停止了创作。”

  好友亲密要有度,切不可自持关系密切而无所顾忌,我国有句老话“久别胜新婚”,讲的是夫妻之间不必成天耳鬓厮磨,适度的分别更能增添夫妻生活的情趣。推而广之,在人们日常交往中,交际双方表现出过分的亲密或纠缠不清,有时也会让人感到别扭。亲密过度,就可能发生质变,好比站得越高跌得越重,过密的关系一旦破裂,裂缝就会越来越大,好友势必会成冤家仇敌。

  当然,“刺猬理论”告诉我们:距离太远,就会感到寒冷。人际交往过密不好,那么是否意味着越远越好呢?当然不是。不过现在却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自命清高、目中无人,这个也瞧不起,那个也看不上,自以为看破了红尘,与任何人都不来往;有的人消极地认为世间险恶,交际虚伪,企图寻求一种世外桃源来隔绝人世尘缘,不愿与外界接触。这样,自己就会感到孤独,甚至会留下终身遗憾。

  “刺猬理论”中的相处适度原则道出了待人处世的真谛,要达到上述境界,必须做到以下四个原则:一是“不卑不亢”做人;二是“不歪不斜”立身;三是“不偏不倚”办事;四是“不亲不疏”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