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变换在线观看:广州黄埔古港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历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8:47:48
广州黄埔古港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历史2010-05-27 13:09:56  来源:广州话广播 编辑:华语广东话 发表评论  进入论坛>>

                                                     


   

  位于广州海珠区的黄埔古港,自宋代以来就是重要的贸易商港。它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一千多年来的繁荣历史。在这次节目,我们就来了解这一千年古港。

  广州自古就是中国对外商贸的重要港口中心城市,2000年来兴盛不衰,这在全国、全世界也极其罕见。广州的历史与广州海珠区的黄埔古港、黄埔古村息息相关。广州海珠区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七星岗古海岸遗址、蚝壳屋、太古仓、海幢寺、琶洲塔等历史遗存,映衬出海珠古老而灿烂的文化。海珠也是南中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广州对外商贸的重要港口,2000多年来兴盛不衰。如今的黄埔古港、黄埔古村,就是这段历史的有力见证。

  在广州,被称作为"黄埔"的地方有很多,黄埔军校、黄埔村,黄埔古港。不过,据考证,"黄埔"之名最早出自于海珠区琶洲街的黄埔村,其由来还和当地流传的典故有关。相传,自北宋嘉佑年间,"黄埔"建村以来,"黄埔村"便因黄姓最多而得名。另一说,则是由原名"凤浦"误读成"黄埔"而得名"黄埔"村。

  黄埔村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琶洲街,北临新港东路,南隔黄埔涌与仑头相望,西临东环高速公路,东隔珠江与长洲、深井相望。和许多的岭南古村落一样,这里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古祠堂,典型的广府建筑锅耳屋,古色古香的灰塑、木雕,巍然屹立的旗杆架等。不过,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并非这些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文物古迹,而是因为这里文风鼎盛、人杰地灵。

  华侨研究会名誉会长黄银英女士介绍说:

  "黄埔村,比较早期来的听说有黄姓、关姓、卫姓、原姓,后来就形成了四大姓,梁、胡、罗、冯。这四大姓就是代表丁财贵。丁是冯氏最多人,贵就是梁姓,很多做官的,胡姓是财,比较有钱的多。"

  也正是世居在这里的冯、梁、胡、罗四大姓氏,创造了古村的一个个奇迹,在这个并不起眼的岭南古村落中,这样一条被称作"荣西里"的小巷,就走出了梁氏七代名人,这其中包括广州十三行的商界奇才梁经国。

  黄埔古村研究学者林干先生介绍说:

  "荣西里是十三行的行商梁经国的故里,也是现在广州唯一的十三行行商遗址,这条长长窄窄的小巷,梁经国一家出了七代名人,其中有两代三个进士,也有中国经济史的开拓者,也有十三行历史的研究专家。而且完成了从商人到官员、到学者的演变。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近代史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让黄埔古村人引以为豪的还有胡姓中的胡旋泽。他是19世纪中后期名噪一时的新加坡侨领,中国驻外领事第一人,同时又是国际外交史上第一个身兼三国领事的外交官,曾先后被澳大利亚国封为男爵、被英国授予CMG三等宝星爵位。由于他的卓绝贡献,人称"黄埔先生"。现胡氏家族重新做了"钦命新加坡领事胡旋泽"的竖式挂匾悬挂在宗祠内。

  黄埔古港地区分为四个功能区,即纪念展示区、古港公园区、栈道餐饮区及村头广场区,集展示、传播、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文化公园型景区"。其中纪念展示区由黄埔税馆、永靖营(兵营)、买办馆、夷务所和展示街组成。黄埔税馆是整个建筑群中的重点。兵营处设有营房、瞭望台、兵器架等。

  黄埔古港见证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自宋代以后,黄埔村长期在海外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南宋时此地已是"海舶所集之地"。明清以后,黄埔村逐步发展成为广州对外贸易的外港。据《黄埔港史》记载,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至道光十七年(1837年)的80年间,停泊在黄埔古港的外国商船共计5107艘。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闭关自守的清廷撤消了江、浙、闽三海关,保留粤海关,指定广州为唯一对外贸易口岸长达80多年,期间黄埔古港迅速发展,在这里有黄埔税馆、夷务所、买办馆等,外国商船必须在这里报关后由中国的领航员带商船入港,办理卸转货物缴税等手续,然后货物才能进入十三行交易,80年间,停泊在黄埔古港的外国商船共计五千多艘,而黄埔村也成为热闹繁华的古城,同时这种氛围自然熏陶了当地人的经商思想。后来因河道堵塞变窄,古港迁至长洲岛,沿用黄埔港,据说上海的黄埔江得名也与此古港的盛名有关。

  黄埔古村研究学者林干介绍说:

  "当时作为外贸来说,实际上,黄埔古港一直跟整个世界贸易紧密相连,所以它在整个世界经济发展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一个作用。"

  现在的黄埔村仍是一派古朴景色。村中保留的大量遗迹和文物,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世代繁盛,见证了黄埔古港独一无二的历史地位,也见证了广州沧海桑田的巨大变迁。在文物专家的眼中,黄埔村俨然是一座"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活的博物馆。黄埔古港原称酱园码头,现在岸边仍保留一条"海傍街",从前紧靠码头,是一个繁闹的集市,商铺林立,现在村民建房还不时挖出当时的木桩和桩基。附近散落着大量的石碑和外国海员、商人的墓碑,并有多种文字的碑文。黄埔直街是当年重要的贸易区,现在大体还能看出清代末期街道的特色,这里原来还有许多庙宇,都是与航海和海外贸易有关的,现在保存下来的仅有一座北帝庙,庙里的碑记记载着清朝政府对海外贸易征税的重要史料。

  黄埔古港兴旺发达的时候,正是17世纪到19世纪广州海外贸易最为鼎盛的时期,也就是近代西方商人津津乐道的"对华贸易的黄金时代"。除了瑞典的"哥德堡号",黄埔古港还停泊过美国的"中国皇后号"、俄罗斯的"希望号"和"涅瓦号"、澳大利亚的"哈斯丁号"等等外国商船。

  黄埔古村研究学者林干表示:

  "有一种说法,中国的历史,2000年看西安,500年看北京, 300年看广州,100年看上海。在300年康乾盛世时期,广州代表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段。它的外贸代表了一个辉煌。"

  虽然1840年鸦片战争后,黄埔古港、海傍街,逐渐失去了昔日的繁盛,曾经的酱园码头,也沉静下来,成了村民们过江的渡口。但在一个世纪后,黄埔古港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和保护规划后,又焕发了新颜。黄埔古港、黄埔古村、粤海第一关纪念馆、黄埔古港历史陈列馆,这些又成为海珠区、乃至广东省绝无仅有的旅游名胜之地,成为人们旅游观光、寻古的新亮点。

  五百年沧海变桑田。黄埔古村、黄埔古港里的一砖一瓦、一桩一锚,曾沉淀和见证着广州"海上丝绸之路"一个多世纪的辉煌与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