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563神宇股份:景仁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17:56:33

跨入景仁宫正殿,醒目的“景仁榜”三个大字迎面高悬,花梨木制作的巨型屏风上,按捐赠年代镌刻着682位捐赠者姓名。从1939年到2005年2月,33400多件珍贵文物,从这些上榜人士的手上,捐赠给了故宫。去年4月底故宫首次向公众打开了景仁宫大门,轮换展出捐赠精品。

 1 张伯驹万贯家产换回一张“褒奖状”

     1700多年前,西晋“文章冠世”的才子陆机问候朋友的病情,信手拿秃笔用当时流行的草书写下了一封长不足1尺、共9行84个字的信。岁月沧桑,这个信札在盖满了历代名家的收藏印记,包括宋徽宗泥金题签“晋陆机《平复帖》”几个字之后,和隋代大画家展子虔画的《游春图》一起,由张伯驹先生无偿捐赠给了故宫博物院。

     张伯驹是著名文物收藏家,在诗词、书法、京剧、古琴等方面也造诣精深。他的父亲是袁世凯哥哥的内弟,曾历任清末和中华民国高官,后来又担任盐业银行经理和董事长。张伯驹收藏我国古代书画,最初是出于爱好,后来为保存重要文物不外流,不惜变卖家产并借贷。 (个股全面跟踪 黑马将从这里起飞…)

     《平复帖》和《游春图》被人们称为“墨皇”,分别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书法和卷轴山水画真迹。1937年,张伯驹几经周折用4万大洋从清朝恭亲王奕的后人手中买下《平复帖》。为了躲避日本人对这件宝物的觊觎,他携家人南逃,《平复帖》被他缝入衣被,片刻不离身。到了上海,他仍因为自己的收藏遭到绑架,但他宁被“撕票”,也不交出国宝,僵持近8个月,夫人四处筹措了40根金条,才把他赎回来。

     《游春图》的购藏,更令张伯驹耗尽心力。末代皇帝溥仪被赶出北京时,带走了大量珍贵文物,宫中嫔妃及太监也趁机偷走大量古玩字画。抗战胜利后,这些文物陆续现市。1945年,《游春图》被琉璃厂商人买下,准备高价卖给外国人,张伯驹听说后很着急,竟把自己占地13亩的宅院卖掉,还央求夫人潘素变卖首饰,凑足220两黄金,买回了《游春图》。

     1956年,张伯驹与夫人从30年的收藏中选出8件精品,无偿捐献给国家。到这时,他父亲留下的万贯家产,变成了一张当年的国家文化部部长沈雁冰签名的“褒奖状”。

2 老院长马衡万件收藏不留子女

     在故宫的捐赠文物中,有1万多件来自故宫的老院长马衡先生,有青铜器、印章、甲骨、碑帖、书籍以及法书、绘画、陶瓷、牙骨器等,还有他毕生搜集的石刻拓本,种类众多,数量惊人,精品不少。1952年马衡被迫离开故宫时,他把自己珍藏的包括宋拓唐刻颜真卿《麻姑仙坛记》卷在内的400多件文物捐赠给了故宫。当时他的女儿劝他卖掉两件文物,修修家里的破房子,马衡不答应,反而交待子女,自己的收藏不留给他们,身故后全部捐给故宫。1955年他去世后,子女遵从了他的遗愿。

     马衡被人们尊称为“故宫的守护者”。1924年,溥仪被逐出紫禁城时,他被聘为“清室善后委员会委员”,负责清点故宫文物。1933年他担任院长,此时日军已进入山海关,他立即着手组织把故宫文物装箱,分批南迁。13491箱书画、铜器、瓷器、玉器精品及图书善本,先是运往上海租界,后来又转运南京,再西迁到重庆,还觉得不安全,又运往乐山、峨眉等地。几十年后,他的儿子马文冲还记得,上海租界的故宫文物仓库有两个圆形的大铜门,密码极其复杂,有360多位数;南京的地下仓库有专门的发电厂和人造空气,分地上地下三层。8年抗战,故宫国宝没一件遗失,无一被盗和损坏,全部安然无恙。

2005年4月28日,在“景仁榜”落成,同时也是这位德高望重的老院长逝世50周年之际,故宫博物院在景仁宫里举办了“马衡先生捐献文物特展”。

3 张大千五百两黄金买下名画

     1945年深秋,国画大师张大千重返北平,用500两黄金预购了一座前清王府宅第,打算定居于此。尔后,他到琉璃厂游逛,看到一幅南唐顾闳中的绝世名作《韩熙载夜宴图》,是店主刚从东北买回的清宫流失宝物。他惊喜不已,但商家开价高达500两黄金。张大千当即决定,舍豪宅而购名画,这幅“御藏”于是到了他的名下。

     7年后,旅居香港的张大千准备移居国外,为筹措费用,出让自己的藏画。如果他把这件事交香港、纽约、伦敦等地的世界著名拍卖行代理,肯定会卖出好价钱。但他认为这样做,万一国宝流失海外,自己将成千古罪人。于是他毅然将五代董源《潇湘图》、元代方从义《武夷山放棹图》等多幅无价国宝,以极低的价格卖归祖国大陆。其中,《韩熙载夜宴图》仅向故宫博物院开价2万美元,被故宫博物院称为“名卖实赠之举,可谓功德无量”。

    荣登“景仁榜”的人士还在增加

     故宫文物处处长梁金生说,在“景仁榜”长长的名单中,不仅有文化名人、文物收藏家,也有科学家和政府官员;有名门之后,也有普通农民;有海外华人,也有外国友人。因鉴定瓷器的功力炉火纯青而被誉为“宣德大王”的孙瀛洲先生,先后捐赠家藏文物3000多件,其中仅陶瓷类就有25件被定为国家馆藏一级品。宋代理学家朱熹的25世孙朱家溍兄弟四人遵照父母遗嘱,共同将珍藏的古拓本碑拓700种、善本书2万册、明清紫檀木家具、宋元书画和其他珍贵文物,分3次分别捐赠故宫博物院等四个机构。剧作家吴祖光的父亲、故宫博物院创建人之一的吴瀛先生,捐出241件来之不易的珍贵文物。古书画鉴定专家刘九庵先生先后7次捐赠珍存书画103件。内蒙古的两位农民送来了上山干活偶尔发现的汉代金戴饰等文物。香港名医叶义捐赠81件犀角稀世雕刻,清宫旧藏犀角雕刻品也不过百余件。还有王世襄、史树青、章乃器、陈半丁、沈从文……一个个为人们所熟悉的大家的名字和默默无闻者的名字都镌刻在“景仁榜”上。

     正如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在“景仁榜”前言所写:“他们捐出的不仅是一器一物,更从中体现了爱我中华仁心义举,展示了天下为公的佳德懿操。”

     “景仁榜”落成以来,捐赠者的名单里又增加了原台湾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那志良、台湾书画家马寿华、四川81岁的周荣欣老人,以及台湾著名学者李敖。与此同时,又一个特展“印章捐献展”即将筹备完成,今年“五一”节前夕,来自21名捐赠者、时间跨度从战国至近代、不同材质的278件历代印章,将在景仁宫中与游客见面。

吴冠中名字刻上故宫景仁榜

昨天下午,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将其代表作《一九七四年·长江》、重要水墨作品《江村》和《石榴》三幅作品无偿捐赠给故宫博物院,这也是以清宫旧藏闻名的故宫第一次以这种方式收藏上个世纪下半叶以后的当代画家力作。

  《一九七四年·长江》长603厘米,高19.5厘米,是一幅画在纸上的油画长卷。它是吴冠中1974年与几位艺术家应北京饭店创作大型壁画之邀,赴长江写生3个月的创作成果。壁画创作因当时“批黑画事件”夭折,这幅作品被放置在杂物抽屉中,辗转迁徙30年并被淡忘。直到2004年春节期间,吴冠中长子吴可雨因找钥匙而偶然发现。令人庆幸的是,虽然30年时光流逝,油画纸背发黄易脆,但画面油色尤鲜,仿佛新作。

  故宫在接收《一九七四年·长江》等作品的当天,还在景仁榜上镌刻上吴冠中的名字。景仁榜上已经记录了600多位对故宫进行捐献者的名字。

  此次捐赠对故宫博物院来说具有标志性意义,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说:“故宫博物院的收藏,绝大部分是清宫旧藏,是中国历代艺术的精品。这一次,是故宫第一次以这种方式收藏上个世纪下半叶以后的作品,这是故宫博物院的一个新的开端。”

  为答谢吴冠中先生的捐赠义举,由文化部主办、故宫博物院承办的“奉献——吴冠中历年捐赠作品汇展”将于本月27日至9月10日在故宫午门城楼展厅举行,共有四十多件展品,都是从吴冠中先生历年捐献的作品中借调展出。《吴冠中捐赠作品汇集》大型画册也将同时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