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枪要力量还是物攻:毛泽东是如何让马歇尔晕头转向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16:42:10

在《四平之战是东北战局的转折点》一文中,我指出:四平之战,本是国民党军队彻底打垮林彪军队的绝佳机会,可在关键时候,蒋介石却命令白崇禧停止攻击,大好机会毁于一旦。那么,蒋介石又为什么会下这样一个荒唐的命令呢?其实,这一切就源于美国特使马歇尔在毛泽东忽悠下的晕头转向。

毛泽东虽然一心指望苏联,可对另一个大国美国也秋波不断。早在四十年代初,他就利用蒋介石在美国朝野中的名声不佳,制定了“中立美国”的政策。为了争取美国不支持蒋,对中共采取友好立场,编造了中共只是温和的农村改革者,不是要搞共产主义,完全可能跟美国合作的神话。而这些神话的主要欺骗对象就是美国特使马歇尔。

马歇尔一九四五年十二月来华,使命是停止内战。二十年代他曾在中国服务过,讨厌蒋介石,讨厌蒋亲戚们的腐败。中共说他们跟美国有许多相似之処,这使他特别动心。

1945年12月20日,马歇尔乘飞机来到中国上海,美国驻中国战区司令官魏德迈等前来迎接。魏德迈已经被国共调停折腾得精疲力尽,所以,当马歇尔下榻中国饭店后,魏德迈便坦言相告:“国民党和共产党决不会合到一起来。将军,您肩负着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使命来到中国!”马歇尔是满怀信心而来,想不到听到的却是如此丧气的话,心中极为恼火,他用近乎咆哮的声音,对魏德迈说:“中将,这是一定行得通的,我要去做!而且,你一定要帮助我去完成这项使命!”马歇尔抵达南京时,中共代表周恩来、董必武前来拜访。周恩来代表中共表明对时局的态度,他说,中国不能再有内战。我们主张由政治协商会议草拟宪法,然后由改组了的政府筹备国民大会,通过宪法,使中国走入宪政的国家。为了赢得美国人信任,周恩来还忽悠他说:“美国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一)华盛顿时代的民族独立精神;(二)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和罗斯福的四大自由(言论自由、宗教自由、摆脱贫困的自由、反对侵略的自由)的精神;(三)美国的农业改革和国家的工业化。中国共产党人所表现出的诚意和谦逊的态度,使马歇尔感到欣慰和鼓舞。”周同时还奉承马歇尔说中共“期望美国式的民主”。一个月后,周又说毛喜欢美国更胜于苏联,告诉马歇尔:“有这麽一个小故事,说了您或许有兴趣。最近传言毛主席要访问苏联。毛主席听说后大笑,半开玩笑地说如果他真有机会出国的话,他想去的倒是美国”。马歇尔完全当真,把这番话照转给杜鲁门。多年以后他还说,中共比国民党更跟他合作。 马歇尔甚至在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对蒋说:“最重要的是得弄准确,苏联政府到底跟中国共産党有没有关系,是不是在给他们出主意。”好像这一点还有什么问题。到一九四八年二月,马歇尔还在对美国国会说:“在中国我们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中共军队’有外来的共产党支援。”

当然,对马歇尔集中忽悠是在马歇尔一九四六年三月四至五日访问延安。1946年3月4日,马歇尔三人小组由太原飞抵延安。当马歇尔、张治中、周恩来走出机舱时,延安机场聚集的万人欢迎队伍,顿时沸腾起来,人们挥舞彩旗高呼着欢迎的口号,此情此景,马歇尔看后尤为高兴和振奋。毛泽东走上前,紧紧地握着马歇尔的手说:“欢迎马歇尔将军来延安!”马歇尔读过有关毛泽东很多资料,略为知晓这位“农民大王”的简历,秋收起义、井冈山、长征、延安,他一直将毛泽东当做传奇英雄,对毛泽东有着深刻的印象。他突然想到了蒋介石,这是一个倨傲、固执、自私的人,他对蒋介石没有什么好印象,认为他缺乏合作精神。正因为如此,所以,在他任美国国务卿时,总是不那么心甘情愿地给蒋介石提供援助,以致有人批评他说:“将军,是您帮助共产党打败了蒋介石。”晚上,毛泽东为马歇尔等举行欢迎宴会,毛泽东致欢迎词说:“我代表中共中央委员会,向军事三人小组的马歇尔将军、张治中部长、周恩来同志,向军事调停处执行部的全体同仁致敬!祝杜鲁门总统,马歇尔将军及美国人民健康!现在我提议为和平使者马歇尔将军,为中国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事业的伟大成就,干杯!”接着,中共中央礼堂又举办欢迎歌咏晚会,朱德又发表了热情的讲话。他说,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马歇尔将军帮助中国人民实现了停战,起草了军队整编的计划,从而迈出了走向和平民主的第一步。在这些人的恭维下,马歇尔很快晕菜,对中共和平建国的“理想”深信不疑。因此,他对延安之行十分满意,特别对毛泽东所称之“和平使者”尤为感奋。他在致答谢词时说:“我这次有机会到延安,会见和认识中共的各位领袖,深感荣幸。对你们的诚恳和友谊招待,特表衷心的感谢!”

回来后,马歇尔向杜鲁门报告说:“我跟毛泽东作了一次长谈,我坦率得不能再坦率了,他没有表现任何不满,向我担保尽其所能合作。” 马歇尔称在东北的“共产党势力比乌合之衆强不了多少”, “从延安大本营跟‘东北’当地领导联系简直就办不到。”其实,延安跟东北局和在东北的几十万大军天天都有长电来往。马歇尔在延安时,毛就已经向阿洛夫详细复述了跟他谈话的全部内容,请阿洛夫电告斯大林。

也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一九四六年晚春,当毛的部队在东北全面溃败时,马歇尔给蒋介石施加了决定性的压力,迫使蒋介石停止在东北追击中共。马歇尔威胁说,如果蒋介石继续追击,美国就不再帮他运军队去东北了。五月三十一日,马歇尔甚至写信给蒋,称这事关系到他本人的荣誉:“在目前政府军在东北继续推进的情况下,我不得不重申”,“事情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关头,即我本人的立场是否正直成了严重问题。因此,我再次向您要求,立即下令政府军停止推进、打击、或追赶‘中共’”。措辞如此强硬严厉,蒋介石不得不屈服,答应停火十五天。毛泽东因此绝处逢生。他刚于六月三日被迫同意放弃哈尔滨,让部队分散打游击。一得到停战令的消息,毛在五日至少两次发电东北追改部署:“周电称,蒋已允马停战十天谈判,请东北局坚守哈尔滨……至要至要。”“保持松花江以北地区于我手中,尤其保持哈市。”

这一停战,使得原本兵败如山倒的林彪部队起死回生从林彪到老将,都说蒋介石停止向松花江北推进是大大的失算。蒋介石只要穷追猛打,至少能阻止中共在苏联边境建立强大巩固的北满根据地,切断中共与苏联的铁路运输线,使苏联重型武器不可能运进来装备中共。

对蒋介石来说,更为要命的是:在他答应停火十五天之后,马歇尔又再施加压力,要蒋把停火期延长四个月 —— 甚至把整个北满让给中共。重开战火意味着跟马歇尔直接冲突,蒋在日记里记道,这一向的马歇尔,已是“态度暴燥异常”。蒋介石被马歇尔逼得焦头烂额时,又接到杜鲁门总统的严厉警告。七月中旬,两名反蒋知识分子闻一多、李公朴在国民党地区被枪杀。美国民意测验立刻显示,只有百分之十三的人赞成继续援蒋,百分之五十的人要求“不介入”。八月十日,杜鲁门写信给蒋介石,声色俱厉地提到这两桩暗杀,说美国人民对这样的事“深恶痛绝”,威胁说如果和谈没有进展,他只好“重新考虑”美国对蒋政权的态度。在这样的压力下,蒋介石在东北的停火继续了下去——这原因在于:整个内战中,美国给了他三十亿美金的援助,其中十六亿拨款,约八亿五千万是武器援助。

结果,东北林彪部因为马歇尔的这个“晕头转向”不仅保住了行将奔溃的部队,还使得自己在北满建立了横一千公里,纵五百公里,面积比德国还大的根据地。中共把这块地盘比作舒适的“沙发”,背靠苏联,两臂有北朝鲜、外蒙古作依托。此外,停火持续了四个月。这四个月使中共有了充裕的时间整编原满洲国的二十万军队,整顿训练新兵和老兵。

从此,东北强弱易位,中共迅速打响辽沈战役,国民党覆灭号角由此吹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