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塞尼亚主题曲mp3下载:国家创新型城市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定位与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1:06:22

【摘  要】 自主创新,观念创新是前提,制度创新是基础,机制创新是核心,创新型人才是关键。政府人才服务机构作为人才市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筑区域创新型人才高地,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分析阐述了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发展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发展成功经验,结合我国人才市场的现状与未来走势,以及深圳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实践,具体探讨了国家创新型城市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定位、发展策略与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国家创新型城市 政府人才服务机构 自主创新 人才战略

Ori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overnmental Talent Service Agency in an Innovative City of the Nation

QIU Cheng-fu
(Western Shenzhen Human Resource Market, Shenzhen 518052, China)

Abstract: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s a key factor of a city’s development, in which opinion innovation plays a premise role, system innovation takes a foundation role, and mechanism innovation can be looked as the core character. However, the most crucial is people performing innovative activities. As the predominant part of the talent market service system, governmental talent service agenc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structing the highland of innovative talent resources and enhancing a city’s innovative capacity.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development of governmental talent service agency and innovation city construction is introduced and analyzed in this paper. Referred to the experience of developed countries, based on the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trend of Chinese talent market, and combined with Shenzhen ‘s practice of carrying out independent innovation strategy and constructing innovative city, the author discussed the orientations, strategies and development polices for governmental talent service agencies to serve the city’s innovation activities.

Key words:Innovative city, Governmental talent service agency, Independent innovation, Talent strategy

 

                             引 言
     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区域化发展,全球化竞争日益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使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且正在改变当今世界的竞争格局。
2005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讨论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的重大问题时,明确提出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升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2005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保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
    2005年5月中共广东省省常委,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在中共深圳市委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要把深圳建设成为自主创新型城市。2005年8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李鸿忠同志文章《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清晰阐述了深圳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总体思路。2006年1月5日,深圳市委市政府颁发(2006)1号文件(《关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和《深圳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暂行办法》以及《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深圳金融业改革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并召开新闻发布会,对1号文件及其配套政策内容进行了解读,标志着深圳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城市全面启动,并进入实质性的推进阶段。
自主创新,观念创新是前提,制度创新是基础,机制创新是核心,创新型人才是关键。人作为人类知识的创造者和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人类社会各项改革创新实践活动的主体,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管理创新,人才是关键。尤其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商业环境瞬息万变,各类竞争愈演愈烈。如何以全球化的战略思维,多样化的人文关怀,营造有利于各类创新型人才成长与发展的环境,做好各类优秀精英人才的吸引、培养和使用,将决定一个组织、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本等无形资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根据标准普尔500(Standard & Poor’s)公司的相关研究:1982年,组织的无形资产对组织价值创造的贡献率为38%,有形资产的贡献率为62%;到1992年结果正好相反,即无形资产对组织价值创造的贡献率上升为85%,而有形资产的贡献率仅为15%。由此可见,无形资产在组织价值创造中的作用愈来愈显著。一个组织的无形资产主要包括该组织的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客户资本三种形态。人力资本是组织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今天,世界财富的64%依赖于人力资本。
    人才资源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正以其高存量的人力资本,成为国家安全与民族复兴的战略性资源。当前,企业与企业、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其实质就是人力资本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虽然全球化的冲击曾使人痛苦,使人迷茫;无论你喜欢也好,反对也行,但这是一种发展趋势,所以在全球化的今天,国家的人才竞争力决定了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还是亚洲四小龙的成长,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当人类社会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人才争夺,已成为全球竞争的焦点,备受各国政要和商界领袖的关注。发达国家以其先发优势,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成为国际人才争夺战的最大赢家。据联合国统计,仅美、加、英三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从世界人才流动中获益500亿美元,尤其美国,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从各国引进了大批优秀人才。1965年颁布的移民法中规定,每年专门留出29000个移民名额给来自世界各国的高级专门人才。1991年美国政府开始实行新的移民法,进一步强化了人才优先原则。2000年5月克林顿向国会提出了一项人才引进计划,在2001年至2003年,美国引进高科技人才的数量从每年11.5万人增加到20万人,并获国会通过,这些人才主要来自中国和印度。此外,美国的留学生大约占全世界留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毕业后留在美国工作。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大量国外高素质人才源源不断地被吸引到美国,有效地提升了美国的综合国力,对美国保持在科技、经济和军事领域的优势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美国创造了巨额的财富。据专家估计,美国每年通过人才流入获得的总效益达66亿美元,而发展中国家因人才流失而造成的损失每年达到80亿美元。为此,其他国家和地区也不甘示弱,纷纷效仿,日本、欧洲、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积极应对。印度、中国大陆奋起直追。
    在我国,政府人事部门作为政府主管人事与人才工作的职能部门,在吸引、培养和使用各类型创新型人才,构筑区域创新型人才高地,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方面责无旁贷,任重道远。尤其是政府人才服务机构作为政府人才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筑人才服务平台,优化人才服务环境,提高人才服务水平,满足企业自主创新的人才需求,完善企业自主创新服务体系,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担负重要任务。特别是在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市场体系建设中将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为此,如何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特点、自然与人文环境、法制环境、创业与发展环境,尤其是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具体实践,研究探讨与国家创新型城市发展战略相适应的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定位与发展,是本选题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第一章 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发展与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第一节 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点
    1、创新与创新型组织
    正如创新研究学者查理德?沃尔夫所说,“组织创新研究领域中最一致的一点,就是其研究成果的不一致”。虽然“创新”这一概念的提出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在创新研究领域,至今仍没有一个“具有共识性的定义”。1912年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他的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阐述了“创新”的含义,指出:创新就是建立“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劳伦斯?林恩则认为:创新必须是“一种原创性的破坏行为”(1992),是一种在创造社会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对主流思想形成挑战的行为;另有一些研究认为:创新是一种有利于组织使命的日常优秀实践,是组织实现目标的手段之一,但不是组织的目标本身;还有一些研究认为:创新是对于特定组织来说的某种新鲜东西,在现实中,创新表现为一个过程,一种发展态势。笔者认为,无论创新是一种行为,还是一个过程,或者是一种发展态势,都必须具备:一是能创造社会经济价值,二是能挑战主流思想。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创新是由创新主体主导的一种实践,是由创新主体所处环境、内部结构、领导层以及内部机制之间紧密配合的自然产物。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很高的关联性和不确定性,创新既是价值创造的过程,也是风险承担的过程。
如果说创新是一种行为,那么,所谓的创新型组织就是指建构和引导创新行为更为自发和频繁发生的组织。从众多学者对创新的研究和创新型组织的定义来看,笔者认为,创新型组织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⑴ 以使命为中心,关注成果;
    ⑵ 以市场为导向,关注环境变化;
    ⑶ 挑战主流思想,超越而不激进;
    ⑷ 组织结构相对合理,内部机制健全有效;
    ⑸ 领导层坚强有力,注重对内沟通,善于对外合作;
    ⑹ 关注投入产出,讲求绩效。
    创新型组织的上述特点集中到一点就是对人和人的创造性行为的高度关注,这正是人才服务机构使命所在。

    2、 城市的定义
    有关城市的定义,学者们可以从地理学、生态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不同的阐述。但有一点应该是共同的,即城市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与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不同的国家,城市的起源与功能也许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就其本质来说,都离不开人的活动。所以,城市是以人为主体,以人的活动为主要内容,自然与人文关系互相交织,物质要素与精神要素有机结合的空间综合体。城市源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需求,也必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地发展和演变,并服务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和人类物质与精神需求的变化。今天的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多姿多彩,其重要原因就是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以及人类社会需求(包括人们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创业与就业的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其多元化。
    推动城市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在动因,也有外部环境。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深刻地改变了城市发展的外部环境。这种改变,对城市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众所周知,今天的城市,其竞争力的强弱并非取决于城市人口的规模与城市地理版图面积的大小,而是取决于该城市在区域经济社会活动中的影响力和有效调控与支配区域资源的能力,如香港、新加坡、台湾、东京等。为了在区域城市体系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以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掌控资源,提升城市竞争力,每个城市都在积极行动,通过对自身资源与环境的评估,确定城市定位,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抢占城市竞争制高点。

    3、 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概念、本质与特点
    国家创新型城市不是城市功能的空间定位,而是根据城市发展所依托的关键性资源所作出的战略路径选择,即城市政府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吸引和聚集海内外创新型人才,增强城市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全面发展。笔者认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可以理解为:城市的自主创新综合体系相对完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较强,各类创新活跃,要素市场发达,能为创新型组织和创新型人才的成长与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城市的社会经济增长模式主要表现为技术创新型和制度创新型的中心城市。
    国家创新型城市又称为自主创新型城市,是指以自主创新战略作为城市的发展战略的城市。自主创新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即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创新或模仿化创新。原始创新是创新中具有战略突破性的科学活动,是自主创新体系的基础。集成创新是科技进步的重要形式,它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集群与相关技术融合为依托,是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产生和核心技术产业形成的有效途径。引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创新,是当前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形式,是后发展国家实现技术进步和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国家创新型城市具有以下特点:
    ⑴ 以人为本,关注使命;
    ⑵ 市场导向,注重绩效;
    ⑶ 鼓励创新,倡导合作;
    ⑷ 市场活跃,产业集群;
    ⑸ 经济发达,资金充足;
    ⑹ 人才荟萃,城市文明;
    ⑺ 信息畅通,传媒发达;
    ⑻ 体系完善,资源配套;
    ⑼ 政策宽松,法制完备;
    ⑽ 政府廉洁高效,社会公平公正。
    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中,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究竟扮演何种角色?担负何种重任?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我国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发展作一回顾。


    第二节 关于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讨论
    1、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
    本文所指的政府人才服务机构是对政府有关部门投资建设与营运的人才服务机构的统称,有别于政府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所属的就业服务机构,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可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大类。营利性人才服务机构主要是由政府有关部门投资创办的各类人才服务公司,通常为企业法人,如上海对外服务有限公司(简称上海FESCO)、北京外企服务集团(简称北京FESCO)、上海人才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希捷尔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简称CJOL)。非营利性人才服务机构主要是指经各级政府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人才服务机构,包括各级各类人才中心和人才市场,通常为事业法人,如国家人事部全国人才交流中心、中国国际人才开发中心、中国沈阳人才市场、中国南方人才市场、深圳西部人力资源市场(WHR),以及各省、市、区(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我国的人才市场孕育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人才市场体系。回顾我国人才市场发展历程,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世纪80年初至20世纪90年代初,是我国人才服务观念形成与人才服务社会化体系构建期,其特点是各级政府人事部门自上而下相继成立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为科技人员的合理流动和企业的改革创造条件。这期间,国家先后出台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劳动管理规定》(国务院1980年7月27日)、《关于加强边远地区科技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1982年10月13日)、《关于科技人员合理流动的若干规定》(国务院1983年7月13日)、《关于促进科技人员合理流动的通知》(国务院1986年7月9日)《国务院关于引进国外人才工作的暂行规定》(国务院1986年9月26日)、《关于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引入竞争机制、改革人事制度的若干意见》(中央组织部、人事部1988年5月21日)、《关于分流人才、调整结构、进一步深化科技制度等的若干意见》(国家科委、国家体改委1992年8月27日)等等,这些政策规章为开创我国的人才交流服务事业奠定了制度基础。
    第二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本世纪初,是我国人才服务市场化体系构建期,其特点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市场建设,并大力推进人才服务从社会化向市场化转变。主要表现在:1993年10月2日由人事部主办的全国人才市场首届人才与技术交流大会在北京开幕。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8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联合下发《加快培育和发展我国人才市场的意见》;1994年9月16日,由人事部和沈阳市政府共同组建的中国第一家国家级区域人才市场——中国沈阳人才市场正式开业。并先后发布了《国家不包分配大专以上毕业生择业暂行办法》(人事部1996年1月9日)、《人才市场管理暂行规定》(人事部1996年1月29日)、《加快培育和发展我国人才市场的意见》(人事部1999年11月12日)、《关于深化科研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央组织部、人事部、科技部2000年3月30日)、《关于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卫生部2000年3月30日)、《关于深化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科研部、中编办、财政部、中央企业工委2000年4月29日)、《关于加快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央组织部、人事部2000年7月21日)。2002年7月6日,国务院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科研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这些政策法规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人才市场的建设与发展。
    第三阶段:是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的人才服务开始进入市场化发展与国际化竞争阶段。其特点是,我国人才市场开始由政府推动全面转向市场化发展,并高度重视人才市场发展的信息化、专业化、国际化、产业化。主要表现为:2003年9月4日,人事部、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管理暂行规定》、2003年12月19日—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主要讲话,指出: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2003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小康大业,人才为本。必须把人才工作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大力开发人才资源,走人才强国之路。2004年2月16日,人事部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人才市场的意见》等等,这些标志着我国的人才市场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人才战略业已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

    2、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在我国人才市场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才是人力资本的载体。人力资本是指人才具备的思想、才干、知识、信息、技术、经验和健康,是人们在经济与社会活动中创造价值的能力。人才市场是人力资本交换的场所及其交换关系的总和。健全的人才市场必须具备五个要素:即:①市场主体(供方、需方、中介);②市场客体(人力资本);③价值与价格,人力资本的价值是人才市场的核心要素,市场关系就是价值关系,是价值的决定与实现;人力资本的价格是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形式,是人才市场供求的调节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是人力资本价格的表现形式;④供给与需求,是人才市场运行的基础和产生的前提;⑤市场竞争,竞争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一种形式,是市场运行的动力,有竞争才能形成市场。
    在我国,第一个政府人才服务机构成立于1983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据统计,截止2004年年底,全国共有各类人才服务机构5449家,其中政府人才服务机构3840家,占全国各类人才服务机构总数的70%;民营人才中介服务机构1572家,占29%;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36家,占1%。在3840家政府人才服务机构中,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服务机构3262家,占政府人才服务机构总数的85%,行业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及全国性社团)所属人才服务机构579家,占政府人才服务机构总数的15%。由此可见,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尤其是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服务机构在全国的人才市场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是我国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的主渠道。据统计,2004年全国各级各类人才服务机构共接待流动人员4877万人次,帮助572万人实现了流动;全国共举办各类人才交流会27402场次,参会人员3451万人次,参会单位134万家,达成流动协议897万人次;全国建立人才网站1660多个,全年的访问量达到24.6亿人次;组织举办各类技术项目交流5866次,促成技术项目交流3378项;举办各类培训班22525班次,培训各类人才20662人次;与各类高校合作或委托培训174566人次;为442696人次提供了人才测评服务;为6784家用人单位提供了人才派遣服务,派遣各类人员37.3万人;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695万份;为26.5万人提供了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申报工作。
2004年,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设立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窗口)2766个,接待各类毕业生1252万人次,举办各类毕业生专场招聘会2449场,参会毕业生598万人次,达成就业意向160万人,举办各类网上毕业生交流会528场,举办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培训1835次,为44万毕业生提供了就业指导和培训。
    人才市场作为人力资本优化配置的有效手段,不仅是广大人才寻求职业发展的舞台,实现与提升自身价值的最佳途径,而且是我国引进海外人才的重要渠道。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业已累计聘请各类外国专业人才来华服务超过100万人次,特别是加入WTO以后,引进外国人才规模已经达到每年22万人次,若加上来自港、澳、台的各类人才,引进人才的总规模已近每年45万人次。在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方面,据统计,截止2004年底,留学回国人员总数已达19.79万人,且每年均保持较高的增长。

    3、政府人才服务机构与政府、企业、人才之间关系的讨论
    一个健康、完整的社会是由政府、企业和非盈利性组织三者有机构成的系统,他们分别形成了系统的行政资本、市场资本和社会资本。
政府是行政体系的主体,作为第一部门,是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民事服务的提供者,代表公共利益,行使公共权利,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是公共秩序的维护者和公共服务产品标准的制定者。
    企业是市场体系的主体,作为第二部门,是商业社会的细胞,以盈利为目的,讲求效率与效益,追求商业利润,创造社会财富。为政府和非盈利性组织的运作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政府人才服务机构作为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属于非盈利性组织,是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政府的委托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产品,不以盈利为目的,讲求社会效益,并通过自身的服务为企业和人才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降低社会成本,追求社会和谐,是第三部门。
人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既是人类需求的创造者,又是满足人类需求产品的提供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人才是高存量的人力资本载体,是新经济时代各类创新型实践活动的主体,是三大部门的核心资本与成功的关键。
相对于人才来说,政府、企业、人才服务机构是广大人才施展才干,创造价值,成就事业的平台。而人才与政府,人才与企业,人才与人才服务机构以及政府与企业,政府与人才服务机构,企业与人才服务机构互为伙伴,有机结合,构成了完整的社会,并通过人才的创造性活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互连互通,相辅相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见下图)。

 (图略)


    第三节 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发展与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从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定义来看,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实质就是一个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充满机会与激情,运行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系统的运行不是孤立的,既有外部的环境,也有内部的因素,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人口、法律、环保等各个领域。笔者认为,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备程度与要素市场的活跃程度;
    市场需求与市场竞争的水平;
    城市人口的结构与劳动力的多样性;
    企业家群体的成熟度与创新型人才的可获得性;
    创业投资基金的发展状况与风险资本的可获得性;
    创业的环境与水平;
    知识产权保护与税收激励政策;
    产学研合作与发展的水平以及中介组织的发育与商业化运作的水平;
    公共教育体系与公共技术平台状况;
   市场导向的公共服务体系与廉洁高效的政府;
   城市信息化水平;
   城市的自然与人文环境;
   城市的经济结构与产业集群等。
    鉴于研究的方向,在此,仅就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与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发展的相关因素作一浅析:

    1、关于要素市场
    当今时代是一个资源稀缺的时代,当代城市的发展与竞争,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其一是对各种要素的吸引,其二是对市场份额的抢占。要素市场的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为要素的吸引营造环境,创造条件。要素市场体系的健全与完善程度,决定了一个城市资源配置市场化的水平,是各种要素自由流动的前提和基础。要素市场不仅是要素自由流动的载体,也是各种要素实现市场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如人才市场不仅为人力资本的自由流动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平台,也为人力资本实现市场价值最大化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能有效地调动和激发广大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又如科技市场,不仅为知识产权的交易提供了平台,为知识产权持有者实现市场价值最大化提供了途径,也为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创造了条件。再如,金融市场,为金融资本的自由流动提供了载体,能有效地促进各类风险资本与科技成果结合,推动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科技创业环境。尤其是,当企业家将各种要素进行有效的组合后,其产生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2、关于市场需求与市场竞争
    市场需求作为人类的社会需求,是城市发展与竞争中可资利用的渠道和可供开发的资源,是市场竞争主体激发和维持创新的有效工具之一。市场需求不仅是各主体偶尔获得现实回报的工具,而且是一个促进持续变革的杠杆。任何竞争主体,要提供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就必须深刻地控制和把握快速变化的市场,建立起比竞争对手更快的客户需求响应机制。在实践中,我们既要重视客户的需求,又要关注竞争对手,适度的竞争不仅可以激发各竞争主体的创新行为,而且可以引导市场,创造更多的客户需求,为更高层次的创新创造条件。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需求与市场竞争是创新的驱动力,市场需求与市场竞争的水平决定了创新的水平。
    如作为人才培养和输出机构的高等院校和各类人才培训机构,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透过人才市场了解市场的需求,前瞻性地预测走势,规划培训产品,及时地调整人才培养计划,使人才的培养更好地适应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3、关于劳动力的多样性
    劳动力的多样性是指人在性别、年龄、民族、种族、文化背景或其他方面具有的异质性、差异性。劳动力多样性的形成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劳动力需求多元化和城市人口结构多样化的必然结果。一方面,随着城市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城市的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城市的人口结构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素质迅速提高、学历层次分明、流动性加大。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劳动力需求多元化日益凸现,这既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成为今天组织的特征。劳动力需求多元化和城市人口结构多样性,有助于形成兼容并蓄的城市文化,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为此,人才市场应该及时准确地把握需求,因势利导,通过市场手段,推进人才资源的开发与配置,及时满足城市发展对劳动力的多元化需求。

    4、关于企业家群体的成熟度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可获得性
    企业是城市自主创新的主体,企业家是企业自主创新的灵魂,创新型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是知识创富的主力军。如果说创新型城市是一个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充满机会和激情,运行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那么企业家群体的成熟度和创新型人才的可获得性就是评价创新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自主创新的层次与水平。为此,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应将重点放在如何为企业家群体和创新型人才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支持性的环境与平台上。

    5、关于城市的信息化水平
   城市信息化,是指在国家统一规划和总体思路指导下,在城市管理、城市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城市现代化的过程。城市信息化有利于城市信息分享文化的形成,而信息分享文化是信息社会组织长期持续赢利的武器。
2005由CECA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完成的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调查显示,信息化正在将自主创新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表现在:信息化促进自主创新,加强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创造良好效益;信息化为自主创新提供良好的技术平台;通过集成创新促进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信息技术自主创新,降低技术创新扩散的门槛;信息化促使企业采取全球产品开发模式;信息化推动了行业创新。
    城市信息化水平与自主创新关系密切,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一方面,城市信息化可为自主创新提供数字、尖端技术资讯支持服务,加快自主创新的进程;同时,信息化将强化人们分享知识的能力和意愿,激发创造力,营造价值潜力;另一方面,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建立也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6、关于产学研合作与发展水平
   发达国家和地区,尤其是美国硅谷的经验,充分证明,产学研结合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将创新主体与相关要素聚合并发生交互作用,使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金和市场的活力竞相迸发,成为城市重要的创新源。
    中介组织是技术市场成功运转不可或缺的媒介,为国家宏观决策、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技术咨询等方面提供大量的服务。如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就是一个典范,此平台发挥了政府与中介的作用,促进了技术与成果流通,成为科技创新的引擎。所以说,一个城市产学研合作与发展的水平,以及中介组织的发育水平,从某个角度反映着该城市自主创新的水平。

    7、关于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与税收激励措施
    知识产权保护贯穿于研发、生产、运营的整个过程中,是自主创新的前提,只有通过知识产权的保护,才能承认创新者的成果,激发创新者的创新意识,从而促进自主创新氛围的形成。据统计,目前,中国企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仅有2000多家,仅占企业总数的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为此,我们要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营造公平公正的环境,使自主创新行为有序进行。
    税收激励政策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创新成本和创新风险,激励企业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使创新成为一种常态。为此,2006年初,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公布了包括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税收激励在内的十多项配套政策。提出了要“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所得税前抵扣力度”、“支持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扶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等具体措施。深圳市委市政府于2006年1月5日发布了(2006)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全社会、全过程、全方位”的知识产权战略,建立知识产权体系,支持企业创造、使用、保护知识产权,完善知识产权地方法规政策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立法,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等。

    8、关于市场导向的公共服务体系与廉洁高效的政府
    市场导向是现代公共服务与公共管理的原则和理念,主要是指公共服务产品提供者要掌握市场经济规律,尊重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市场导向的公共服务体系和廉洁高效的政府,不仅能使社会资源配置最优化,而且能使政府和其他公共服务机构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产品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从而降低企业成本,节约社会资源。

   9、关于城市的自然与人文环境
   创新型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的创新生态系统,吸引人、留住人、激励人是保持创新生态系统生命和活力的关键。优美的城市自然环境,快乐、激情、包容的城市人文环境,对创新型人才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渴望机会、寻找平台、实现价值、成就梦想是每位创新型人才的期望。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很高的关联性和不确定性,创新与其说是价值创造的过程,更不如说是风险承担的过程,所以,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城市文化氛围,探索建立创新失败保障机制,尤为重要。

 

                                     第二章 国内外人才市场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第一节 发达国家和地区人才市场运行模式与特点
    无论是欧美发达国家,还是亚洲四小龙的发展都充分证明:人才已成为决定各国国内治理质量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发展人才中介服务、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以及提升国家(或地区)人力资源能力,促进国家(或地区)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增长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美国,人才市场体系健全,人才中介服务机构高度发达,人才流动活跃;英国,人才市场开放,人才流动自由而频繁,人才中介服务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德国,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在人才市场体系中发挥了主渠道的作用,同时也开放和支持私人人才中介机构的发展;法国,政府对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不领导、不指导、不管理,所有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均为私人公司,其建立与运作严格按有关法律进行,没有市场准入限制;日本、新加坡、香港等亚洲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人才资源开发与配置机制,政府在人才资源需求的宏观预测和战略规划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市场化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发达,人才供需和流动主要由市场来调节,下面拟就有关国家和地区人才市场的运行模式与特点分别作一简析:

    1、德国人才市场运行模式与特点
在德国,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在人才市场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人才市场发育好,功能齐备、机制健全。主要表现在:
    ①德国政府从联邦到州、市、区都设有专门的人才机构。联邦设有人才调配中心,负责全国人才规划、政策制定和宏观调控。各州、市也有相应机构,直接隶属于联邦的调配中心,业务条条管理、垂直领导。各级人才机构按照国家法律和人才法规实施人才事务管理。工作人员为公务员范畴,各种经费由国家拨给。
德国政府人才机构在整个人才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在全国的交流与配置中,政府人才机构约占30%,其余的为企业自行调整及社会介绍。政府人才机构在促进人才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社会享有较高的威望和信誉。
    ②德国政府从联邦到州、市、区,都建立了完善的市场服务体系。从联邦到州、市都设有信息中心、毕业生就业咨询中心、人才需求咨询中心和青年人就业市场。这些机构设施先进、功能齐备,从上岗、转岗到深造,有一条龙的庞大培训体系及网络;同时还有现代化的自助服务设施以及广泛的信息网络与便捷的通讯手段。
    ③国际化、专业化程度高。德国人才调配中心是全国人才机构的中枢。但是这里却工作着15个国籍45名外国人,占中心人员总数的15%。他们都是精通业务和精通两门以上语言的人才专家。正是这些人,打通了德国与世界各国人才与技术的交流。
    ④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人才后顾之忧少。

    2、美国人才市场运行模式与特点
    美国的人力资源市场非常发达,目前全美人力资源中介组织大约有18000家。他们的功能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①帮助企业搜寻专才。②为企业提供人才管理咨询、人才测评以及为裁员企业提供员工的对外安置服务。③帮助企业雇佣临时工,提供培训服务等。美国的人力资源市场竞争极为激烈。9?11前,仅在美国芝加哥地区就有人力资源公司750多家;9?11后大约60%的中介公司倒闭,但每天又有新的中介组织诞生。
在美国,企业无论是招聘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还是一般的生产工人,都是在市场上通过规范的程序聘用的;人才也通过市场竞争获取相应的职位。为了有效地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双方的联系,美国政府成立了许多类型的就业辅导机构,除了帮助寻找工作外,还对符合条件的低收入者提供就业资助。为了保障人力资源市场机制有效地发挥作用,美国政府一方面通过计算机网络,由美国人事署下属的联邦政府工作信息中心及遍布全美各地的150多个子中心免费向社会提供招聘信息;另一方面,政府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由个人和企业上缴法定税金,雇员伤残或被解雇时的保障由政府承担,既帮助了企业减负,又帮助了有需要的人士解困,保持了社会的稳定。
    在人才的培养和吸引方面,美国政府不仅重视发展教育、培训人才,而且采取各种措施留住优秀人才,还不惜一切手段吸引国外优秀人才,尤其是从发展中国家抢人才、挖人才。

    3、英国人才市场运行模式与特点
    英国的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大多隶属于英国就业部,在英国,政府人才服务机构是人才流动的主渠道。据统计,企业中有1/3的就业空缺是由政府开办的人才服务机构介绍补位的;全国有1/4的就业者是通过这个渠道获得工作岗位的。其网络遍布全国,主要功能是:适应产业重心转移的需要,承担人才的重新配置与调整;适应科技进步的需要,承担人才培训,改善人才结构;根据政府的政策,为结构性失业者重新就业提供机会;为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交流创造社会条件;定期向社会发布人才供需信息,开展职业培训与就业指导咨询服务等。在英国,已建立了一个开放的人才市场。人才流动自由而频繁,人才交流与职业介绍服务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全国有各类人才服务机构近20000家,每年的营业额近100亿英镑。
    由于英国高校人才占整个人才队伍的近1/5,英国政府极为重视校企合作,力促高校向工商界靠拢,鼓励高校人才流向企业界,并设立专门机构,主要职责是:帮助高校人才的科研成果寻找市场,以及将企业的课题和经营动态介绍给高校人才。政府有关部门为此设立了不同层次的奖励,鼓励高校人才流向企业。据有关资料显示,75%以上的大学工程学部的教师和90%以上的市、郡立工业大学的工程学科教员至少在企业工作一年以上。50%以上的大学工程学部教授和研究人员的薪金是从企业领取的。
    为了解决人才与企业间信息阻塞问题,政府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了全国性科技成果与人才数据库,为人才流动提供便利。


    4、法国人才市场运行模式与特点
    法国人才中介服务机构非常成熟,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全国有700多家,分布在全国各地,与政府就业部门分工明确,按市场规律办事,运作规范。
法国人才中介机构有别于政府就业部门,都是私有制企业。申办手续和程序简单,没有市场准入要求,和成立其他私有公司一样,完全按法国公司法申报和登记;政府对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实施积极的不干预政策,即不领导、不指导、不管理;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完全靠市场的规则自我约束,依法营运。其主要职能是:根据企业要求帮助企业引进所需的人才。

    5、日本人才市场运行模式与特点
    日本是一个自然资源缺乏的岛国,在二战后初期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但经过短短20多年的时间就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其根本原因在于高度重视人力资本的开发与利用,高度重视职业培训和大力发展“人才派遣”。日本的人才中介服务主要有三类:一是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其业务主要以蓝领求职为主;二是私人人才服务机构,其业务主要以介绍白领求职和人才派遣为主;三是官办民助的人才服务机构,其业务是人才培训以及介绍赴海外人才。值得一提的是,1986年7月1日,日本政府实施“人才派遣令”后,日本的人才派遣业务重新获得快速增长,并向国际化方面发展。据统计,1990年,日本有各类人才派遣公司8865家,派遣人才51万人,派遣市场规模8869亿日元。人才派遣已成为日本人才市场的一大特色。

    6、新加坡人才市场运行模式与特点
    新加坡是一个国土面积不足700平方公里,人口约400万的小国。1959年前只不过是马来西亚的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岛,自然资源极度匮乏。但自1959年独立以后,在李光耀领导的人民行动党的带领下,经过3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 1996年起已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并被公认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其成功的秘诀除了“人才立国”、“精英治国”的理念和拥有一支精干、高效、廉洁的公务员队伍以外,就是对人才资源的大力开发和积极引进。新加坡在人才资源的开发上重点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即:①重视基础教育和继续教育,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②重视“精英教育”,培养了一支高层次精英人才队伍;③重视将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培养了一支科技企业家队伍。与此同时,还高度重视人才吸引,积极引进海外人才,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新加坡政府务实理性、大胆创新,构筑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人才市场体系。新加坡人力部作为全国人才资源开发与引进的统筹协调与管理部门,为了在全球网罗人才,人力部下属的人才服务机构“联系新加坡”在中国、印度、澳大利亚、欧洲和北美等建立了十多个海外分支机构,专门为希望到新加坡留学和工作的外国人及海外新加坡人提供各种咨询服务,积极为求才若渴的新加坡企业和希望到新加坡工作的海外人才牵线搭桥。
    新加坡人力部不仅建立相应的政府人才服务机构,而且通过政府授权鼓励民间人才服务机构的发展,以便为新加坡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有关数据表明,新加坡本国只有劳动力200多万人,外来的人才却有70多万人,8万多名外籍高、精、尖人才受雇于新加坡的跨国公司中。在新加坡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中,有50%是外国公民,在亚洲首屈一指的新加坡资讯业,拥有3万多名资讯专才,其中30%来自海外,高等院校中40%以上的教授和讲师为外国人。
为了鼓励企业招纳外国优秀人才,新加坡政府规定企业在招聘、培训外来人才方面的支出,以及为外来人才提供高薪和住房等福利待遇的支出,可以享受减免税。此外,政府还通过调低个人所得税,出资为新加坡工作的外籍人员提供培训机会等手段进一步吸引人才。为了留住人才,新加坡政府近年来每年都批准约3万名外国人成为新加坡永久居民,并允许部分外籍专业人士成为新加坡公民。
    在学习和考察新加坡的人才市场后,笔者认为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技能发展基金”制度以及“全国工资理事会”和“工业仲裁庭”模式非常值得研究。它充分体现了新加坡“宏观导向与微观导向”有机结合的策略,可以认为它是新加坡人才市场宏观制度体系的核心,是新加坡人才市场在全球独一无二的特色。


    7、香港人才市场运行模式与特点
    香港是全球著名的自由贸易港,是完全的市场经济体制,香港政府对市场采取的是积极的不干预政策。虽然香港土地面积只有1100平方公里,人口690万,自然资源贫乏。但香港市场繁荣、经济发达、产出效率高。据港府公布的信息,2004年香港的GDP为1640亿美元,人均GDP为23900美元,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极为发达,其产值占全港GDP的89%。香港的成功主要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健全、独立、公平、透明的法律制度;税制简单,税率低三大优势和信息畅通、传媒发达;人才荟萃、来去自由;资金流动不加管制;产品进出不设壁垒四大特点。但最根本和最关键的应该是香港政府对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高度重视。据香港教育统筹局的官员介绍,2004年港府对教育的投入占全港政府开支的23%。在香港,无论是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还是基础教育,其教师的工资都是全球最高的。尤其是高等教育,港府通过给予人才优厚的条件来吸收全球精英为港服务。其次是对市场规律的尊重和运用。据香港劳工处官员介绍,目前全港经劳工处注册登记的各类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超过1600家,其中,800多家主要业务是介绍海外家庭佣工;其余约800家主要业务是为雇主介绍行政与专业人才,这其中,又大约有15-20%的人才服务机构主要从事公司高级经营管理者的寻猎工作。这1600家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均为私人企业,每年需向劳工处注册登记、申领执照、并每年缴纳2000港币的管理费。执照申领和注册登记的程序很简单,完全依照市场需求,没有特殊要求和准入限制。另外,香港劳工处也设有下属的职业介绍中心,这些机构的经费全部由政府拨款,免费为香港的居民和企业服务。香港职业训练局是法定机构(类似于国内的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责是为香港的产业发展提供训练有素的合格劳动者。香港职业训练局隶属于香港特区政府教育统筹局,其经费主要由政府拨款。香港贸易发展局和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以及香港雇员再培训局也是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相关的政府法定机构,其主要职责都是为香港的中小企业发展和香港居民就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服务,其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的拨款。由此可见,完善而发达的公共服务体系,高水准的专业服务构成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独具特色的人力资源开发与服务体系和人才市场运行模式。


    第二节 发达国家和地区人才市场发展经验与启示
    纵观发达国家和地区人才市场的发展历程,他们具有许多共同和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
    1、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和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并把人才战略列为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战略。
    2、普遍推行“存量激活, 增量择优”的人力资本竞争策略,即不仅高度重视对本国、本地区各类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重视教育,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并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而且极为重视吸引国外优秀人才。
    3、人才服务机构与职业介绍机构各自分工明确,定位清晰。人才服务机构的重点是解决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其目标是配合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战略以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结构调整,致力于提升国家和地区及其有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职业介绍机构的重点是解决就业困难人群的就业与再就业问题,其目标是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或有需要的人士,以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主要承担社会福利保障功能。
    4、人才服务机构申办与运作都有相关的法律,坚持依法治理和行业协会自律的原则。政府不以行政手段直接干预市场。
    5、人才服务机构的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政府不仅投入资源、积极发展,而且大力支持和鼓励民间机构(私人公司)的发展,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良性竞争、有序发展的人才市场竞争与发展格局。
    6、许多国家和地区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在人才市场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功能齐全,体系完善,机制健全,设施先进;专业化、信息化、国际化程度高,不仅能提供公益性公共服务产品,而且能提供高品质的市场竞争性服务产品,能有效地满足市场,响应客户需求。
    7、信息化、专业化、国际化、产业化是当前人才服务机构的发展方向:即战略思维、服务网络、服务对象、从业人员的国际化;服务手段、服务方式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服务品质、服务内容的专业化;以及发展路径产业化。
    8、服务领域的深化与拓展,以及服务产品的多元化与个性化。
    以上是发达国家和地区人才服务机构发展的成功经验与主要做法,通过学习与思考,给了笔者许多启迪,可以概括为“三性七化”:即前瞻性、差异性、创造性;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信息化、专业化、个性化、产业化。
前瞻性。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指国家或地区的人才战略的前瞻性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前瞻性;第二个层面主要是指国家或地区人才市场体系建设的前瞻性和人才服务机构战略定位与战略布局的前瞻性。
    差异性。主要是指人才服务机构要在完善市场功能上下功夫,在突出自身特点上做文章,即人才服务机构的发展要紧密结合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产业结构的特点,牢记使命、强化基础、创造差异。
    创造性。当今社会一切都在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任何一个组织要想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就必须不断地随环境变化而变化,而且要使组织变化的速度适当大于环境变化的速度,超越而不激进。人才服务机构更是如此,因为人才服务机构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人,而人又是人才市场的主体,是所有要素市场中最活跃的因素。所以,人才服务机构必须与时俱进、持续创新。
    国际化。人才服务机构的国际化至少包含三个方面:其一、从人才市场的功能要素看,资源配置是人才市场最基本的功能。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必然要求人才市场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即任何一个组织要在全球竞争中取胜,必然要求其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与整合资源。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各地吸引、招揽、抢夺优秀人才的做法,以及跨国公司在全球布局和设立研究开发机构就是人才市场资源配置国际化的具体表现;其二,从人才服务机构的客户需求和自身生存与发展来看,客观上要求人才服务机构从业人员思维的国际化,服务方式、服务网络的国际化,以及竞争与合作的国际化。其三,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国际化就意味着对不同文化的尊重与包容,以及对在不同文化环境中成长的人才的尊重与理解。这点在新加坡表现得尤为突出,华人、马来人、印度人,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文化,互相尊重、互相包容,求同存异、和谐共处。深圳作为一个移民城市,这点尤为重要,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市场化。纵观发达国家和地区人才服务机构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市场化不仅仅是一种发展趋势或模式,更是一种手段,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升组织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其主要包括三层含义:第一要自觉地学习和尊重市场规律,增强预见性;第二要正确地理解和运用市场规律,为我所用;第三,不失时机地推进市场化,提升竞争力。
    法制化。市场经济从某种角度来看是制度经济,或者叫法制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法制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他不仅能为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而且能积极防范风险,有效降低社会成本,切实提高资源运用的效率与效益。香港和新加坡都是高度法治的社会,他们之所以能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内迅速崛起,并持续高速发展,与其完善的法律体系和法治理念息息相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和香港的政府人才服务机构都是法定机构,其成立与运作,严格依照国会或立法会通过的一个专门法律(或法令)进行,政府有关部门不会对其运营随意干预,若法定机构与政府机关发生冲突,可依法提请司法机构裁决。
信息化。知识经济、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而且正在深刻地影响人们的沟通与交流方式、生活方式、工作与学习方式,也必将从根本上改变商业社会传统的商业模式和公共服务与公共管理模式。电子政府、网络商城、虚拟组织等全新的组织形态正在冲击着传统政府、企业与非营利机构的旧组织形态。未来世界必定是“键盘行天下,弹指定乾坤”。如全球网络招聘“巨无霸”monster.com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牢牢地掌控了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网络招聘市场,而且以同样的手段与模式,已经将“巨爪”伸向亚洲、伸入中国,2005年monster.com以5000万美元收购了ChinaHR40%的股权,并将随着中国服务市场开放进程,在未来的三年内将股权逐步提高到51%。再如全球商业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创造性地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自身的业务和渠道相结合,将公司的业务向全球无限延伸,一举成为全球首富。
    专业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人才服务产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和智慧创造型的产业,衡量和评估人才服务机构,专业是基础,专业性是前提。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尤其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正在取代以人事事务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传统人事管理。无论是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部门还是组织外部的人才服务机构,正在从人事事务管理者的角色转向组织战略决策和战略支持部门的角色,成为组织发展的战略顾问和战略合作伙伴。这一转变客观上要求人才服务机构的专业化和人才服务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
    个性化。所谓个性化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其一,从客户需求的角度来看,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越来越专业化,必然出现客户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和个性化。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必然要求人才服务机构服务产品的个性化和解决方案的个性化。其二,从人才服务机构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角度来看,由于人才服务市场化,使人才服务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人才服务机构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积极地塑造个性,创造差异,走同质化竞争、差异化发展之路。
产业化。主要是解决人才服务业发展路径的选择问题。发达国家和地区人才市场的发展经验,清晰地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配置市场化和人才服务产业化是人才服务发展的最佳选择,尤其是对非公益性的服务产品。推进产业化的发展,不仅可以及时有效地响应客户需求,而且还能卓有成效地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第三节 我国人才市场发展现状与未来走势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人才市场作为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体系已初步建立,并成为我国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的主渠道。从目前我国人才市场的竞争程度、市场集中度、人才服务产品的差异度和市场进入的壁垒等方面来分析,我国人才市场发展正处于非垄断的不完全竞争阶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现阶段我国人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面临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人才服务机构定位不明,职责不清;人才服务机构的服务方式、服务手段、服务产品无法满足市场的变化与客户的多元化需求;人才服务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等等。究其根源主要有:①管理体制不顺,市场主体错位不到位。②运行机制不健全,人才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既没有压力又缺乏动力,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③市场功能不完善,信息化、专业化、国际化程度低,服务产品同质化,市场竞争水平低,市场运作效率差。④法律法规不健全,行业自律能力差,行业标准空白化;恶性竞争,无序发展。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中国入世后国内服务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作为重要要素市场——人才市场的竞争将日益加剧,市场竞争的水平将不断升级。这种竞争在不同层面刺激人才市场有效需求的不断增长,从而使国内的人才市场的总需求越来越大。根据IResearch Inc的研究,仅国内招聘市场2004年就达到41.6亿人民币,2005年达到45.8亿人民币,2006年将达到51.2亿,平均年增长达到10%;尤其是网上招聘正处于高速增长时期,2004年达到5.5亿人民币,2005年达到9.5亿,2006年将达到16.9亿,平均年增长达到73.9%。虽然市场总体是增长的,但不同类型的机构仍然存在很大差异,必将出现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和民间人才服务机构以及外资人才服务机构此消彼长的现象,国内人才市场的竞争格局将随之发生较大的变化。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凭借特有的资源将会在人事代理、员工派遣、大型现场招聘会、中低端人才培训与测评等领域占据优势;民间人才服务机构将凭借其灵活的经营,将在低端人才的委托招聘市场获得机会;外资和合资人才服务机构将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实力和国际化背景在网络招聘和中高端人力资源服务产品市场占据优势。但这些仅仅是国内人才市场的近期走势,对于国内人才市场的未来走势以及竞争格局的变化一时还无法定论,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政府人才服务机构自身,即取决于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在近期的改革与转制状况,以及经营理念与经营策略的转变。

                                第三章 国家创新型城市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定位与发展
    第一节 国家创新型城市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定位
    关于组织的定位,主要应解决以下问题,即组织为何存在?为谁服务?组织能为客户提供哪些服务?以及如何才能有效地服务?如何评估组织所提供的服务是客户所需要的、并且是令客户满意的?对于国家创新型城市政府人才服务机构,不仅要遵循组织定位的一般原则,而且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人才市场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特点和使命,进行整体把握和推进。
 
    1、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使命
人才市场是我国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人才服务机构是人才市场的主体,在人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是我国人力资本市场化配置的主渠道。所以,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使命可以重点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①政府人才服务机构是人才的职业发展顾问;②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③是政府联系企业与人才的桥梁;④是提升区域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平台;⑤是促进人力资本配置市场化的主渠道。为此,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使命可概括为:帮助人才职业发展;支持企业可持续快速增长;配合政府优化人才环境,改善人才服务,推动人企和谐;协助政府改善人力资源运用,提升区域人力资源能力,促进人力资本配置市场化。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愿景(或目标)是透过专业、精益的服务成为区域人才职业发展与企业可持续增长的首选战略合作伙伴。

    2、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组织定位
    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组织定位主要是解决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使命决定了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实质是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它与民营人才服务机构、外资人才服务机构(这两类人才服务机构以下统称为其他人才服务机构)一起,共同构筑了我国人才市场完整的服务市场体系。政府人才服务机构与其他人才服务机构的共性主要表现在:①服务对象都是各行各业的各类人才和各行各业的企事业用人单位;②服务手段的选择都必须符合便利、高效的原则和市场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发展方向;③服务产品的开发都必须以专业为基准、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目标。但由于政府人才服务机构是由政府有关部门投资兴办,甚至其运作经费也主要来源于公共财政支持,所以,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又具有公共服务机构的属性,必须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产品,这是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显著特点。另外,政府人才服务机构与政府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所属的就业服务中心,既有共性又有质的差别。其共性主要表现在两者都是政府投资兴办的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具有公共服务属性;其差别主要表现在机构的功能定位上,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定位主要是通过推进人力资本配置市场化和区域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提升区域人力资本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它是公共技术平台和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政府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所属的就业服务中心的定位主要是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帮助和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实现就业与再就业,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是社会福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这种双重属性,要求我们在进行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组织定位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现实与特点。坚持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立足长远、面向未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政事分离、分类转制、循序渐进、能快则快的原则。
     总体思路是将公益性服务和竞争性业务相对分离,然后根据两类不同性质的业务分别选择适合各自发展的组织形式与运行模式。对公益性服务应按公共服务产品的要求进行规管与运营,对竞争性业务应按市场化的原则和企业化的方式来运作。

    3、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与产品定位
    一般来说,健全、完善的人才市场必须具备四大基本功能,即:①资源配置功能:人才市场连结供需,促进交流与配置;②评估功能:通过市场竞争,检验和实现人力资本的使用价值和价值;③信息传递功能:传导与扩散各类市场信息,有利于市场主体和市场监管部门决策;④市场调节功能:通过市场供求与价格的变化,调节资源流向,平衡市场主体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政府人才服务机构作为人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必须具备其他人才市场的四大功能外,还必须具备:①协调功能:在国家与企业、政府与社会间起着桥梁、媒介作用,联络各方,促进发展;②培育引导功能:虽然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市场的大发展只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才开始的,与西方发达国家,甚至与亚洲“四小龙”相比,我们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市场发育很不成熟,市场体系很不健全,市场功能很不完善,服务产品单一化、低层次。而政府人才服务机构作为政府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而进行的政府职能转变的产物,在一定的程度上还承担着培育和引导我国人才市场发展的功能。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必须率先垂范,通过专业化、规范化的服务,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培育市场,引导发展;③代理监督与管理功能: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的状况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才市场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我国的人才市场,尤其是政府人才服务机构不仅要积极拓展市场竞争性业务,而且还需承担一些政府特别授权的公共服务与管理职能,如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出具各类人事档案记录证明、政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国家机关雇员的人事代理等。
    所谓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产品定位,其主要目的是要根据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客户的需求,正确地选择和确立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服务方式、服务手段和服务内容。为此,2005年初,深圳西部人力资源市场就上述问题,向其会员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企业对当前HR提供商的期望是:
    66.67%的企业认为HR提供商必须创新服务产品;
    60%的企业认为HR提供商应提高服务效率;
   40.9%的企业认为HR提供商必须改变服务方式和手段;
   20%的企业认为HR提供商应该改善服务态度。
     从受访企业反馈的统计结果看,企业的HR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
    60%的企业有帮助建立绩效管理系统的需求;
   46.67%的企业有进行人才测评的需求;
   40%的企业有进行员工培训与发展的需求;
   40%的企业有帮助建立薪酬福利体系的需求。
    需求排在后四位的分别是:
   13%的企业有委托人事诊断的需求;
   13.33%的企业有人才租赁的需求;
   20%的企业有员工招聘的要求;
   20%的企业有人事事务代理的需求。
    关于服务方式。由于政府人才服务机构最初都是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一个内设机构,很多地方和计划调配部门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其职能大多数也是人事行政管理部门的一些公共管理职能。随着机构改革的推进,大多数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变成了一个事业单位,但其实质没有发生多大变化,仍然是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附属机构和行政职能的延伸与转移,甚至人才服务机构的一把手基本上都由国家机关公务员兼任,其工作模式和机构内部人员管理方式基本参照机关执行。随着我国事业法人登记制度的推进,政府人才服务机构才变成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慢慢地实现政事分离、独立运作、独立核算。但即使是在这种大的形势下,仍然有一部分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实质上还是人事行政部门的附属机构,主要依靠财政拨款来维持生存,其服务方式仍然沿袭行政机关的做法,与今天的市场经济发展格格不入。近年来,随着国家机关公共财政观念和公共服务意识的增强,以及人才服务机构市场化的挑战,政府人才服务机构正在对传统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进行反思,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个性化、人本化、去官僚化的现代人才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正在逐步形成。
    关于服务手段。服务手段不仅决定服务的效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服务主体提供服务的水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无论是哪个行业哪个领域,服务手段的现代化、信息化不仅是一种潮流,更重要的是服务主体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体现,同时又构成了客户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提升服务主体的服务产品差异化水平,又能为客户创造市场价值。
    关于服务内容。政府人才服务机构传统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流动人员人事关系及档案托管、出国出境政审、工龄计算、出具档案记录证明、有形市场的中低端招聘服务,以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委托的其他有关事务。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与深化,以及我国人才市场的发展与对外开放,人才服务的领域和内容正在不断地扩充,并越来越朝着专业化、高级化方向发展。当前政府人才服务机构能向社会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人事关系及档案托管、人才租赁(又称员工派遣)、人事事务代理、现场招聘服务、网上招聘服务、猎头服务、人才培训、人才测评、人事诊断、薪资调查、职业资信调查、人事政策咨询、企业管理项目咨询与系统导入、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咨询与辅导、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创业辅导以及推动校企合作、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服务领域拓展了,服务的项目丰富了,而且服务的内容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专业性、技术性的工作增大,事务性的工作内容相对回落,即使是事务性,也带有很强的专业性质。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服务转型,其直接动因是市场环境的复杂多变与客户需求的多元化。但不同的城市,由于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城市发展定位各异,政府人才服务机构所能提供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且客户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所以,人才服务的项目与内容需要不断创新,没有固定模式,只有因地制宜,与时俱进。

    第二节 国家创新型城市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发展策略探讨
    根据当前我国人才市场发展现状,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人才市场发展经验,结合知识经济时代未来组织发展的趋势,现就国家创新型城市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发展策略作如下探讨。

    1、转变观念、创新思维、市场导向、政府主导
    由于传统思维的惯性,过去我们往往会更多地关注有形资源的存在,而忽视无形资源的价值,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与发展,无形资产在社会财富创造中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尤其以知识、技能、创造性为主要内核的人力资本;以制度、结构、系统、流程、机制为主要内核的结构资本;以及以品牌、客户满意度、客户忠诚度为主要内核的客户资本三大无形资本,在当今社会价值创造中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感知和认识。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非营利组织都已经意识到观念转变与思维创新的重要性。政府人才服务机构作为政府职能转变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必然要随着政府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入而不断变化。所谓市场导向,主要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指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发展必须充分尊重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其二是指市场化是人才资源配置最基本的原则和最有效的手段。所谓政府主导,主要是指政府在建立和完善我国人才市场体系方面,要在积极把握市场规律的前提下,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是指政府不能放任不管,对某些领域应积极加大行政推动和政策引导;有所不为是指政府不能事事包办。这正是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人才市场发展的经验所在。

    2、改革管理体制、创新运作机制、优化市场结构、推动主体到位
    人才市场作为市场经济体系重要的要素市场,理应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但由于受传统体制的影响,政府与其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存在着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的状况。一方面,不仅影响了人才市场之间的公平竞争,同时,也不利于政府人才服务机构自身的完善与发展,更不利于其工作人员转变观念,改变服务的手段和服务的方式。另一方面,由于受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正在进行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冲击,我国当前的人才市场是“过度垄断”与“竞争过度,垄断不足”两种现象并存,从而导致我国现阶段的人才市场结构不合理,主体不到位,竞争不充分,市场规模小,集中度低,效率差,服务同质化,市场进入还存在一定的障碍等等。这些不仅严重影响了供求、价格与竞争三大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中的作用,而且严重影响了市场竞争主体改善品质、提升服务的动力与积极性,使人才市场的竞争与发展无法进入更高的层次与水平。
    为此,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积极“推进政府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的体制改革,实现管办分离,政事分开”,是当务之急。具体操作可采取“两条路、多步走”的方式进行。即:对于目前市场定位明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市场化程度较高,员工的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较强,产品的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机构可采取直接转制的方式,实行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并创造条件,推行骨干员工持股,以留住核心员工,保持可持续协调发展;对于暂不具备转制条件的机构,应首先进行业务分类管理,按业务模块组建事业部,实行独立运作,然后视各业务模块市场运作的成熟度,分流转制、循序渐进、稳步推进,最终实现产业化发展。以下拟就两种不同的情况作进一步的分析讨论:
    路径一:主要适合于目前各项经营性业务开展较好,已经实行了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的自筹性质的人才服务机构,可以直接转制为企业,按《公司法》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组织形式、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完全按《公司法》和公司的章程执行。无论是刚刚转制的机构,还是已完成转制的企业,笔者建议在转制时,最好允许经营管理层和部分业务骨干持股,持股比例视各自情况而定。
    路径二:主要适合于目前仍为差额或全额拨款的人才服务机构。对于这类机构,首先要对人才服务机构自身的业务进行梳理,将公益性业务和市场竞争性业务相对分离。然后,按业务功能模块,组建不同的事业部进行独立运作,以增强各事业部对外部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再次,根据各事业部市场化运作的程度和市场竞争力情况分步转制,对于已达到转制条件的事业部,可参照路径一继续发展;对于暂时不具备转制条件的事业部,也应该制定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以加速其成长与发展,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强制“断奶”转制;对于承担公益性业务的事业部,可转为独立的全额拨款事业法人,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产品,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和财政预算管理,彻底退出市场竞争领域。
    对于过渡期的事业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问题,首先要遵循市场化原则,即公开透明、关注客户需求、尊重价值规律、倡导公平竞争。管理体制要有利于亲市场化、去官僚化,能敏锐地感知市场环境变化,并做出快速响应。组织设计要具有前瞻性,团队构建虚拟化,项目执行规范化,服务手段现代化,服务精神专业化,专业服务精细化。运行机制要充分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能者上、庸者让、劣者下;多劳多得、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为此,在内部员工的任用上要科学化、规范化,员工薪酬市场化,员工管理与评核制度化,员工技能开发与职业发展个性化。

    3、完善功能、突出特点、提升服务能力,拓展服务领域
    政府人才服务机构通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暴露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政府人才服务机构普遍存在服务产品单一,高端市场服务能力不足,很难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和客户不同层次的需求。一些知识密集、技术含量较高的服务产品,如:人才测评、管理咨询、高端培训以及针对高层次人才特点的服务(猎头服务)等往往是许多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劣势。为此,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导向,适应客户需求变化的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功能体系迫在眉睫。与此同时,由于每家人才服务机构所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人才服务机构如何依据自己所处的内外环境,尤其要根据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和产业发展状况,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塑造个性,提升服务能力,拓展服务领域是当务之急。

    4、倡导人本化,支持社会化,鼓励市场化,加强信息化,推进网络化,追求专业化,顺应国际化,推动产业化
    人本化。人,是人类社会的本源,人本化要求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必须充分地关注人的需求,尊重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全面进步与发展。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人本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是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前提。
社会化。主要是指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发展要充分地体现公共利益,切实地保障公共利益,决不能用公共资源去谋取部门利益和小团队利益。所以在具体的运行中,应该将政府人才服务机构所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与市场竞争性业务相对分离,实施不同的监管方式,以利于既体现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又体现市场的效率与效益。
    市场化。主要指资源配置方式的市场化和系统运行机制的市场化。市场化要求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发展必须充分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和原则,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建立和完善市场化的管理体制和内部运行机制。
    信息化。主要指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服务手段和管理手段,必须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充分运用现代化科技成果,改善服务与管理手段,提升服务与管理水平。在具体实施中,要重视加强网上人才市场和人才服务网上综合业务平台的规划与构建。
网络化。主要是指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必须前瞻性地把握未来虚拟世界组织发展的趋势,通过联盟、外包、合作、合并等战略工具,使服务的触角快速延伸,服务的网络迅速覆盖,并通过整合网络成员各自的智慧、技术与资源,为网络成员创造价值的一种全新的战略思维模式和商业模式。
    专业化。人才服务业是知识型产业,人才服务机构是知识创新型的机构,必须以专业为基础,以专业化为努力方向。                
    国际化。是指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发展必须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来考虑,不能闭门造车、闭关自守,更不能夜郎自大,孤芳自赏,要具有全球化的战略思维和战略眼光,国际化的营运规划和执行团队。
产业化。主要指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应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尽快完成由政府推动向市场发展的转变,进而实现人才服务行业的产业化扩张,这既是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服务机构的客观要求,又是政府人才服务机构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三节 国家创新型城市人才战略选择与人才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型人才是关键,创新型教育是根本,观念创新是前提,环境营造是条件,制度创新是保证。为此,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市的实际,拟从政策层面就我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人才战略选择与人才市场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高度重视、深刻理解城市人才战略的意义。知识经济、人才资源是最宝贵、最重要、最关键的战略资源。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中明确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优势,人才开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人类智慧和能力的发展则决定着对物质开发的深度和广度。要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城市人才战略是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才战略是第一战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史,尤其新加坡、香港等“亚洲四小龙”的迅速崛起与持续发展,充分证明,人才资源开发对增强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这不是一种技术选择,而是战略必然。因为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新者和传播者,是自主创新的主力军,有人才有未来。当今世界的各种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当前,各级政府已将人才规划纳入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建议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将人才工作列入各级政府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请人大审议,使人才工作落到实处,并以此引导全社会对人才工作的关注与参与。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现代政府既不是一个政治型政府,也不是一个经济型政府,而应该是一个以民为本、关注民生的社会型政府。为此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关注人的成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是各级政府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工作,是促进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基础。
    二、充分认识,全面理解教育在人才工作中的重要性。自主创新,人才是关键,教育是根本,这里所指的教育主要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人才、提高国民素质,不断培养和造就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香港和新加坡对教育的重视不仅仅表现在对基础教育方面的投入,而且对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都极为重视,主要表现在:①不断加大政府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如香港面积只有1100平方公里,人口只有690万,但公立大学就有7所,另外有许多职业技术学院也能得到政府大量的资助;新加坡国土面积不到700平方公里,人口400万人,却拥有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管理大学三所国立大学。②重视从全球吸引高素质教师:香港和新加坡的教师工资是全球最高的。教学、科研的条件也非常之好,他们非常注重利用各种方式吸引全球精英,所以,香港和新加坡的高等教育领先于亚洲,在全球排名也非常不错。③围绕创新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不断地改革教学的方式和内容。香港和新加坡都非常重视英语教育,同时,也注意加强国(华)语教育,数学教育既保持了民族的文化特色和优势,又有利于巩固和提升所培养人才的国际竞争力。④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办教育。香港和新加坡除了政府投资的大学以外,还有大量的民办职业技术学院,每年都能获得政府财政的支持。
    据中国人口网报道,2005年深圳土地面积为2020平方公里,人口数量达到1300万,无论是土地面积,还是人口规模,深圳都已超过香港和新加坡,但深圳目前只有一所综合性大学、两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以及深圳大学城与深圳虚拟大学园等高等教育机构,无论是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都远远不及香港和新加坡,不仅不适应当前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与深圳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不相适应,为此,建议:①借鉴香港科技大学的办学模式和经验,筹建深圳科技大学,培育高级人才的培养储备载体和重大原始创新基地。②在充分发挥我市现有高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加强与香港高等教育机构的合作,健全和完善创新型高等教育培养体系。③积极引导学习型社区的创建工作,构筑城市居民终身教育体系。④以素质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小学教学改革。
    三、辩证思考、正确处理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的关系。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全球的人才竞争日益加剧,国内城市间的人才竞争格局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同时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深圳过去主要采用的以引进方式为主的解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方式,已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如何从战略高度规划我市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已迫在眉睫。根据深圳目前的现实,笔者建议可采用两步走的战略,即,第一步:充分发挥我市现有的高等教育资源和香港高等教育资源的作用,加大政府对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财政投入,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将目前引进为主、培养为辅的模式逐步改变为引进与培养并举的模式。与此同时,充分尊重人才成长的规律,对于各类高级人才,尤其是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物,可以学习新加坡的模式,坚持请进来、送出去相结合的办法,培育我市的精英人才队伍。第二步:随着我市高等教育发展逐步成熟,以及培养能力的增强,对于中、初级人才要从目前引进为主,自培为辅,转变为引进与自培并重,并最终达到自培为主,引进为辅的目标。
    从全球的视野来看,无论是昨天、今天,还是明天,各类优秀拔尖人才永远是全球的稀缺资源。深圳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必须不遗余力地做好优秀人才的吸引与挽留,这是永恒的主题。
    四、进一步明确政府人才服务机构与政府职业介绍机构各自的职能定位。一般而言,政府人才服务机构主要承担人才资源的配置、评价、信息传递和市场调节四大功能,追求高效率的市场配置,帮助企业和非营利组织降低营运成本,提高绩效,提升市场竞争力。
政府职业介绍机构主要职责是帮助就业困难人士及有关群体实现就业和再就业,以公平机会为原则,追求社会和谐,保障社会安定。
    为此,建议政府制定相关政策进一步明确政府人才服务机构与政府职业介绍机构的职能定位,并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对于职业介绍机构,作为特定的公共产品提供者,列入政府财政规管的范畴,彻底退出市场竞争性领域,为就业困难人士及有关群体提供免费服务。
    五、鼓励创新,积极推进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使命和功能定位,决定了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必须大胆探索,改革现有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以市场化为导向,能有效地适应市场竞争和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以及有利于人才服务产业化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彻底改变政府人才服务机构政企不分、使命不清、定位不明、运作不灵、效益不佳的状况。建议对现有的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可采取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政事分离、分类转制的思路,大胆探索,稳步推进。
    为了更好地推进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改革与发展,建议现阶段政府要加大对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财政支持力度,彻底改变目前场地不足、设备落后的局面,增强物质基础,帮助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尽快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以及专业团队。同时,制定政府人才服务机构人员分流与过渡办法,以及改制后人员的社会保障衔接办法。
    六、健全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为自主创新提供战略性支持平台。完善的人才市场体系主要包括人才市场社会化服务体系、人才市场监督管理体系和人才市场政策法规体系。人才市场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要按照管办分离、政企分开的原则,在功能、机制、服务三方面下功夫,坚持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积极推动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改革与发展,同时鼓励和支持民营和外资人才服务机构的成长,努力形成政府人才服务机构主导,其他人才服务机构竞争合作、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人才市场监督管理体系要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坚持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相结合,做到依法监管、规范运作,诚实守信,有序发展。对于人才市场的政策法规体系,要充分利用深圳经济特区的立法权进一步加大立法与执法力度,彻底改变当前人才市场法制建设中普遍存在的政策多、法规少、效率低、力度小的状况,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为完善我市的人才市场体系,构筑创新型人才高地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七、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以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为目标,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创新文化建设的科学的社会化人才评价体系。科学人才观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点,坚信人人都能成才,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关注人才成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才评价体系就是人才价值评估体系,是人才的价值导向。建立以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为目标的人才价值评估体系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吸引、培养和挽留,形成对创新型人才的聚集效应。建立社会化人才评价体系可以从三个方面推进,即: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标准科学化。为此,建议政府制定有关政策,引导和支持专业、独立的人才评价机构的发展。

    结 语
    知识经济社会,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组织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人才市场作为重要的要素市场,在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促进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在我国,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在人才市场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在区域人才资源配置中担任主要角色。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制度创新是基础,创新型人才是关键。
    创新型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的创新生态系统。吸引人、培养人、开发人、激励人是保持创新生态系统生命和活力的关键。影响创新生态系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人口、法律、环保等各个领域,笔者认为,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与市场竞争的水平;城市人口的结构与劳动力的多样性;城市信息化水平;企业家群体的成熟度与创新型人才的可获得性;创业投资基金的发展状况与风险资本的可获得性;创业的环境与水平;知识产权保护与税收激励政策;产学研合作与发展的水平以及中介组织的发育与商业化运作的水平;公共教育体系与公共技术平台状况;市场导向的公共服务体系与廉洁高效的政府;城市的经济结构与产业集群;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备程度与要素市场的活跃程度;城市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等。
根据创新型城市特点,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发展成功经验,研究探讨国家创新型城市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定位与发展,是当前我国人才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课题。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定位主要包括使命确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选择,以及功能定位与产品定位。
    笔者认为,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只要转变观念,创新思维,坚持市场导向,政府主导,倡导人本化,支持社会化,鼓励市场化,加强信息化,推进网络化,追求专业化,面向国际化,推动产业化,就一定能够不辱使命,在构筑区域创新型人才高地,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区域自主创新战略实施,促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大有作为。


主要参考文献
[英]EIU & Arthur Andersen & IBM.《未来组织设计》.新华出版社,2000
[美]E. S. Savas.《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美]Janet V. Denhardt  & Robert B. Denhardt.《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美]James P. Gelatt.《21世纪非营利组织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美]Margaret M. Blair  & Steven M. H. Wallman.《无形财富》.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美]Paul C. Light.《持续创新:打造自发创新的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韩光耀.《人才中介机构的定位与发展》.中国人才,1998(1)
贾德玉.《德国人才市场面面观》.中国人才,1998(1)
李鸿忠.《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人民日报,2005-8-5
倪鹏飞等.《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聂生奎.《英国的人才流动和人才市场》.中国公务员杂志,1994(4)
邱卿.《关于人力资源市场主体关系的再认识》.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5)
邱卿等.《深圳,股份制事业法人模式走上前台》.中国机构,1999 (12)
王勇.《人才市场结构与人才价值的实现》.现代管理科学,2005(5)
杨益方,何为本.《法国人才中介机构的特点与启示》.国际人才交流,2005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05中国人才报告》.人民出版社,200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新华网北京,2003-12-31
中共深圳市委 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决定》.深发[2006]1号文件,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