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基碳纤维固化毡筒:公路咏叹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6:09:23

(报告文学)
           
公路咏叹调

 


·胡晓良

 

待油停车,物不畅流,人不便行。严峻的现实摆在诸多国营企业和全民族面前!

截至1988年11月中旬,河南省的20家地市级国营运输企业,已有几家断续发生待油停车现象。各个运输公司为了“糊口”,抽出多名得力人员联系购买“高价油”;虽疲于奔命,却仍然朝不保夕。油荒,不仅令交通战线人心惶惶,而且涉及到整个社会。全国先进企业驻马店地区运输公司,因为缺油,货车停驶2/3,客车停驶1/3,结果当月亏损35万余元。

与此同时,各地大批紧俏物资在为缺少车辆而待运,数以万计的旅客在为无车可乘而恼火。

一封封“请及时解决供油问题”的加急电报,从各地市飞向河南省政府有关部门和领导。

并非杞人忧天!春节临近,春运高潮即将来临;目前铁路客车常常在超员30%的情况下运行,春运时期的情况可想而知;焦急的人流势必会涌向公路。而照目前缺油的状况延续下去,公路运输企业面临的将会是一种什么局面?

有官方消息传来:燃油供应紧缺问题短期内很难得到解决……据报载:以盛产石油闻名四海的大庆的通勤车,为了节能最近又背起了60年代甩掉的煤气包。

我们没有理由不正视以下事实:

1987年,我国死于汽车交通事故者达53437人,比上年增加27%,约占当年全世界汽车肇事死亡总数的1/8左右。

截至目前,我国公路尚不足100万公里,且线路标准低,质量差。而总面积不足我国1/25的日本,其公路里程却比我国多15万公里以上;高速公路为我国的6倍。

近年来,我国运力和燃油浪费惊人。仅汽车空驶造成的浪费,一年就达59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我国一年发行的国库券数或一年的财政赤字。

与此同时,公路上48%的汽车在空驶;平均车速每小时只有30余公里,大大低于经济车速。珍贵的石油资源就在这惊人的空驶和低速行驶的过程中排发着废气耗掉了。

当一些运力过剩地区的部分车辆因无货源而停驶的时候,另一些闭塞地区的大量紧缺物资还在靠驴驮人扛的原始方法外运;当城市公共汽车以每平方米内放13双鞋子的密度而超负荷运行时,另一些大中城市的部分车辆却正掉转车头跑出市外经营长途客运;当主干公路上国营、集体、个体车辆齐头并进为争抢客源

而大打出手时,一些较为偏僻的山寨乡村的农民还在顶风冒雨步行跋涉,另一部分车辆还在一如既往地空驶;当省长亲自带领检查组下路暗察“路霸”问题时,在一些公路上仍有人手摇红旗滥收买路钱……这就是中国公路与公路运输给人们的特殊印象。

农民呼叫行路难;城市居民也在呼唤乘车难;成千上万的汽车司机更是叫苦不迭地呼叫行驶难!

难!难!!难!!!

难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呢?

 

路的悲哀:路漫漫其修远兮

 

由于没有经历工业化的大生产,萧条的经济近代史给我们这个具有4000年交通文明的民族开了个不小的玩笑。

20世纪中叶,当西方国家的汽车风驰电掣、飞机穿云破雾的时候,我们“龙的传人”仍陶醉于孙悟空的腾云驾雾,满足于骑着毛驴在泥泞的曲径上跋涉。

1949年,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仅有7.5万公里坎坎坷坷的所谓公路,爬行着5.1万辆全是外国制造的汽车。

1979年至1988年的十年改革、开放,又首先导致了一场空前的“汽车热”。  日本、英国、苏联、法国等十余个国家生产的汽车,源源不断地“蓝鸟”般飞抵我国港口,“奔驰”在华夏之神州大地。外国汽车商看到了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蕴含的购买汽车之潜力。可不是,连外良内莠的翻新“冒牌货”也有人拼命抢购……

按设计能力,日通过车辆五千台次的主干公路已逾万次;有些三级公路的实际通过量也已超出设计能力的一倍以上。混合交通,畜力车、自行车、汽车结伴并行。在这种拥挤不堪的地带里,任你多有几个轮子又怎济于事?“皇冠”、“蓝鸟”又如何?高速车也不得不低速行驶……稍有事故或道路维修,长时间的堵塞便发生了。

“这熊路,真差劲”……不知有多少人在愤怒地责骂和抱怨。

公路,背负着远远超过自己承受能力的包袱。它的悲哀向何处倾诉?

截至1975年底,我国民用汽车不过92万辆;到了1986年已增至362万辆,十二年间增长了近三倍。与此同时,我国公路线路却发展缓慢,1986年才达到96万公里,仅比1975年增长23%。近十年间,一些原有的乡村能勉强通汽车的道路,也随着责任田的划分而重新恢复为耕地。

路与车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

深陷危机的路在反问人们:交通建设周期长、见效慢、投资要超前的问题你们为什么充耳不闻?目前应该用于修建公路的钱都花到地方了吗?

想致富,要先修路!

国之公民执棋对弈时,不知是否意识到这种有深沉内涵的游戏,竟蕴藏着先人对交通的理解与寄托:车、马、炮、卒、仕、象、将,哪一个能够超脱足下之路的羁绊呢?

 

车的困惑:车到山前没有路

 

1886年,当地球上第一辆内燃机汽车在德国呱呱落地时,人们很难料到这个外型古怪的“铁家伙”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如此突飞猛进的发展。

“汽车时代”,在不足马车时代1/40的时间里,以其强烈的冲

击波震撼了整个世界……

“马达一响,黄金万两”。为购买汽车,有些人简直发了疯着了魔,他们茶饭不香坐卧不宁。

搞汽车运输成了农民致富的最佳途径。

坐豪华轿车成了官员权力、地位的象征。

“汽车大王”坐收渔利,“官倒爷”独霸一方……

汽车的身价在贩子手中“滚雪球”,越滚越大。“官倒”一部轿车非法牟利可达两万元以上,难怪参与倒卖汽车的队伍如此宏大……有人甚至动用了军用飞机。

然而,当人们飘飘然为“汽车驶进农家院”而津津乐道时,当数以万计的人们钻个体车辆没有财政纪律约束的空子,为个人能够占便宜得“回扣”而得意忘形时,一个汽车赖以生存的条件却被忽视了,那就是路的危机和管理的危机!

人们再也不信“车到山前必有路”的说法了。

河南省平舆县李屯乡某村一位中年农民,因本村不通公路,在驻马店市买5吨煤只好卸在距本村4公里外的王岗镇附近,尔后带领全家老小用手推车“倒煤”回家。

河南省唯一不通柏油公路的县城——泌阳,距驻马店90多公里。在这段坎坷的山路中,有好几处无定河,每逢暴雨,山洪滔滔;每年都有汽车瘫陷在水中;新闻图片也曾在省报上与广大读者见面……为什么不修路架桥呢?

有人答曰:修路架桥是国家的事。再说,眼下都“分田到户”了,

老百姓谁有那份闲心?

那么,国家的投资和收缴的养路费、客票附加费与交通建设基金是否都各尽其用了呢?笔者不敢妄言。国家有明文规定:养路费要专款专用,不得挪用;用于工程的费用不得少于总收入的80%。执行的情况如何?

一方面是公路建设资金短缺,一方面是税费偷漏现象严重;一方面是人们为路况差犯愁作难,另一方面是有人发“路难财”。

今年5月23日凌晨,两辆汽车相继被堵在湖南省宁远县境内的一处公路上。路中间有个直径约一米的水坑。正当司机为难之际,忽然从黑暗处走出十余个农民。其中一个说:“数100元钱,我们把坑填好,让车子过去。”无道可绕的司机只好交了100元钱;这些村民很快就从旁边搬来了早已备好的大石头,转眼即可通行了。呜乎!真乃靠山吃山靠路吃路也。可悲乎?可气乎?(此材料引自《中国交通报》)。

恪守传统的同胞,温饱得到初步解决手头富裕之后,有钱怎么花?据有关人员调查估算,豫南某地区一年耗于饮酒的钱不少于1000万元。为啥不修路呢?哪怕只用这份酒钱的1/3也好。每年扎扎实实地多修一段路,不亦乐乎?

有人通过抽样调查发现:眼下自筹资金修建公路的大多是历史上交通闭塞的山寨乡村。无路可走者,会不遗余力地去修路;而惯于在坑洼不平的曲径上将就的人们,反倒失去了筑路的欲望。“知足者常乐”,实乃人类开拓进取的天敌!

深一步试想:掌管着修路资金而不尽力地修路,滥花挪用以至偷工减料者,岂不是误国误民的千古罪人?

 

油的忧虑:油料浪费何其多

 

这种怪现象绝非鲜为人知:一方面燃油供应十分紧张;一方面燃油浪费十分严重。

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1985年国营运输部门的汽油货车平均每百吨公里耗油7.7升,柴油车为5.3升,比发达国家的耗油量高出约一倍。

时值1988年车辆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之下,一项“增车不增油”的规定,使得一些大中型国营运输企业常常为油着慌。某国营汽车运输公司的客货运营汽车已由1982年的385辆增加到731辆,而专项供油指标仍是按1982年的实用车数供给。缺口多大?可想而知。一年“口粮”半年“吃”完,没有平价油可用,只

好出高价买“议价油”以解燃眉之急。每吨汽油从平价731元猛涨到1530元左右,运输成本则随着“油”涨“船”高;运价不涨,企业难以承受。

“油耗子”应运而生。

“油贩子”亦乘机发了大财……“官倒”主攻手,“公司”二传手……层层盘剥之后,给企业造成的是“烧一吨赔一吨”的局面。

令人痛心的是,用高价买回的汽油,却不得不听任汽车在空驶中消耗。

随着集体、个体运输车辆的大量增加,使得运输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车轮大战”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因此而停车堵路、打架斗殴、围攻领导、互相扣车、上访告状者屡见不鲜。许多运输企业效益猛跌,甚至发生亏损。报载:兰州市某专业运输公司“打不赢就走”,迫不得已而转向其他行业。

按1982年货车工作率计算,1986年全国货车停驶车日达300多万个,相当于9000多辆汽车长年停驶。河南省1982年至1988年,货运车辆增加近100%,而货运量仅增加了40%,相当一部分车辆运载什么?

“僧多粥少”。车辆空驶率焉有不升高之理?

《中国交通报》开设专栏,专题讨论“公路上48%的汽车空驶怎么办?”时近一年,众说纷纭,亦未见什么过硬措施。

遗憾的是,运输车辆还在盲目增加。试想一下,耗费大量财力增购的汽车,如果对发展当地经济弊多利少,岂不是失策?

不能再生的石油在难以尽计的空驶里程中被白白地浪费掉,给我们民族带来的是空前的车与路的加剧磨损和大气污染……

 

管的惆怅:管理手段难适应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于去年8月1日开始,由“各级公安机关负责实施”之际,不禁令人想起国务院1985年7月5日发布的另一文件——《关于立即制止在公路上乱设卡、滥罚款、滥收费的通知》。三年过去了,在此之列的却禁而未止。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行我素,屡见不鲜。

任何制度的落实都比拟订要难上百倍!

在我们十亿人口的大国里,倘若人们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可怎么得了?!

以法治路,才是解决行路难的根本途径。

怎样管理交通?李鹏同志曾经指出:“……对公路的管理……只能一家管理。我们讲秩序,交通应有交通的秩序。”

交通管理权移交给公安一家管理伊始,人们曾经欣喜一阵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仍不免说长道短,言辞偏激者亦有之。甚至有人诙谐地说,“路霸更威风了”。

当原有的交通管理人员一夜之间都换上公安服装时,这些人员的管理水平未必能同步提高;十亿管理对象也未必会发生根本的变化。

路,还是昨天的路,等级低,质量差;

人,还是昨天的人,该咋走,还咋走;

车,还是昨天的车,老型号,老性能;

认识,还是昨天的认识,“反正汽车不敢轧我!”

做法,还是昨天的做法,争道抢行……

如果还是原来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水平,交通状况的起色从何而来呢?

可笑的是,一些管理单位的罚款也下硬指标要求下属在限期内必须完成。这样做,难免不出现滥扣滥罚现象。近两年间,河南省的公路检查站增加了近两倍。真个是:要抓钱,把路拦!

笔者在豫南某城市经常看到这些现象,机动车道上人流如潮,人行道上却空空如也;岂不怪哉?城市内堵塞早已司空见惯。如此这般人为的交通障碍太多太多……

每每和司机交谈,几乎人人都在抱怨:“……这车真是不好开呀……”

去年4月23日,河南正阳汽车站负责人在电话里说:“近一个月来,我站已有5名司机被打伤,请为我们呼吁一下吧……”

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目标应该是一致的;为了你和他人的幸福,请注意交通安全!

为什么铁路极少发生交通堵塞现象?因为铁路的维修与运输是统归一家管理。

为什么日本、英国等在汽车大量增加的同时,交通事故反而减少了?因为他们实行的是“全封闭、全立交、全自动”的现代化管理手段。

“汽车时代”,在呼吁全民族更新交通观念。

现代社会结构最基本的要求——车、油、路三位一体的现代化管理,怎样才能得以实现?不解决此问题,就无法排除“行路难”!

 

营的苦衷:营运多蹇难为计

 

路的悲哀、车的困惑、油的忧虑、管的惆怅,呜咽之中集中反映了营的苦衷。  近几年来,国营公路运输企业像一艘危机四伏的船,在风雨

中飘摇。

首先是各项管理费用增大。养路费增加了5%,管理费增加了31%,除此之外还有车辆购置费、车辆附加税、城建费、教育费以及名目繁多的摊派等;油价猛增,汽车配件和各种原材料昂贵,工人工资增加,成本一再升高,利润一跌再跌。

其次是行政干预与竞争不平等。凡是权力单位,都要对运输企业行使自己的职责。据某公司统计,他们接受的罚款条来自十多家单位。“十八般兵器”并举,企业如何应付得了?

更新车辆无资金,出车缺油,修车少电,上路遭罚款,竞争对手的客车停在自己家门前也无权干预。与此同时还要应付一个个检查团;站房设施落后,企业无力改建,卫生及站容条件稍有劣迹,便要接受黄牌警告直至报纸电台上“亮相”露脸。

有什么办法?车轱轮要转,职工要吃饭,四面楚歌之中,经营者一个个还要强颜欢笑,求“神”拜“佛”,烧香进贡,惨淡经营,广大职工眼瞅着自己的生活水平日渐下降,又怎能不连连抱怨?

以为全民服务为主要职能的“先行官”,唯效益势必遭到社会的谴责;不唯效益又怎能生存和发展?

不可回避的矛盾,令人望而生畏。

油料、运价、资金、行政干预等问题,像一条条愈勒愈紧的绳索,勒得运输企业喘不过气来。

有人曾提出这样的疑问:大中型国营运输企业是不是交通运输的主力军?

也有人反向思考:靠集体、个体车辆能否全部完成客货流通的重任?

这样的疑问不是没有根据:兰州市某运输公司“转产”的“创举”已经向全社会发出了信号;继之而来的运输企业“转产”也许还在后面……

毋庸置疑,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交通运输业!

铁路大动脉的“血栓”症,世人瞩目。

公路运输业的危机,也不可置若罔闻!

笔者认为,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尚且采取公路运输国有化的政策;我们刚刚跨上经济振兴的社会主义国家,公路交通运输业更不可放任自流。

对于既不增值又不出产品的公路运输业,既要注入其计划性让其健康地运行和发展,又应积极予以扶持保证其本能的社会效益。

 

尾声

 

悲怆的咏叹调,到此没有结束。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公路运输业必定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这是一个由诸多因素交织而成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当然也要靠诸多部门的共同努力。

愿我们的国家交通日益发达。

超越这块具有古老文明的黄土地,锐意开创划时代的交通文明吧!果真如此,那将是一曲震撼全球的战歌!……

 

          (原载《农民日报》1989年1月4日第四版,曾于1990年获驻马店地区十年优秀文艺作品(报告文学类)佳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