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船vs篮网2016:宿迁调研:关于宿迁规模企业培育工作的现状与思考(第31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04:34:28
发布时间:2008-01-02 作者: 来源:
【字体:大中小】
第31期
(总第350期)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宿迁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2007年12月20日
关于宿迁规模企业培育工作的现状与思考
郑亚军  王清平  刘传明
近年来,我市在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过程中,始终把培育规模企业作为工业经济的突破口,坚持内培外引、双向驱动,突出大招商、招大商,加快培育本土骨干企业,全市规模工业经济不断壮大,有效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一、全市规模工业经济现状
地级宿迁市建立特别是“十五”以来,全市规模工业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一些问题也随之显现。
一是规模经济快速发展,但总量仍然偏小。目前全市规模企业已达到1281户,比2006年底净增279户,是历年来增长最多的一年。今年1-11月,全市规模工业共拥有207.5亿元,增长21.9%,户均拥有资产1998万元,增长22.7%。实现工业增加值101.63亿元,增长24.3%,增幅连续21个月位居全省第一。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79.5亿元、利税29.2亿元、利润14.58亿元,分别增长46.9%、68.4%和107.3%。但总量偏小的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四项主要经济指标分别仅占全省的0.9%、0.8%、0.7%、0.6%,是苏北五市平均水平的33.9%、34.5%、24.9%、29.9%。
二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但单体规模仍然较小。今年1-11月,全市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56户,比2006年末净增11户,其中洋河酒厂股份公司继上年首次超10亿元大关后,又超越20亿元大关,进一步巩固了宿迁规模企业的龙头地位。超5亿元企业达到5户,年底超亿元企业总数将突破60户。另一方面,与全省及苏北五市相比尚有距离,全市规模企业户均销售收入2963万元,分别仅占全省及苏北五市户均销售收入的36.5%和68.2%;户均利税228万元,分别仅占全省及苏北五市户均利税的35.6%和41.2%;户均利润114万元,分别仅占全省及苏北五市户均利润的28.6%、30.6%。我市规模企业数超过连云港市,但户均销售收入仅为其57.6%。同时,规模企业内部运行非常不平衡,全市50强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48.6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销售收入的39.2%,其他规模企业的经济总量和运行质量相对则较低,一旦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异常,就会影响整个工业乃至全市经济总量和质量。
三是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但产业层次依然较低。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步伐,新企业不断增加,新产品层出不穷,产业结构得到了一定改善,娃哈哈饮料、三鼎织带、千仞岗、波司登羽绒服等企业填补了我市众多产业空白,尤其金属加工业发展速度非常迅猛,目前已经攀升到我市六大支柱产业的第三位。但全市支柱产业仍以传统产业为主,轻工食品、纺织服装、木材加工、玻璃建材、化工医药等产业占全市规模工业近90%比重,电子信息、新医药、装备制造等新型加工业在我市仍近空白。
二、加快发展我市规模工业经济的几点思考
围绕做大做强工业规模企业,加快发展规模工业经济,是市委、市政府坚持的发展导向。“十一五”期间,我市应把进一步加快培育工业规模企业,推动规模工业经济提速增效,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措施,全力推进规模工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一是因企制宜,分类指导,谋求规模企业质的提升。全市1281户规模以上企业中,大中型企业仅32户,其余均为小型企业,其中有些是年销售额500多万元、刚进入规模的企业。这些企业存在资金、成本、产品质量、市场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稍有波动就可能实现不了500万元的年度销售额。因此,应对所有规模企业基本情况进行认真排查摸底,因企制宜,一企一策,分类指导,切实帮助排忧解难,促进其不断成长壮大,增强抵御风险能力。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应抓紧组织上市辅导,促其尽快进入资本市场,力争洋河、绿陵、秀强、箭鹿等企业“十一五”末实现上市。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意见》和《关于加快培育工业规模企业的意见》,继续加大对50强企业的认定考核和政策扶持力度,严格兑现各项扶持奖励资金,营造促进规模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每年可选择40-50个投资规模较大的技术改造项目重点扶持,从技改贴息、工业经济增长点、电价补贴等政策资金上尽最大可能实行倾斜扶持,加快企业做大做强步伐。加快整合全市担保资源,推进担保机构做大做强。多种途径扩大担保资本金,提高贷款担保能力。继续组织开展银企项目洽谈会,进一步推进银企合作。加强对签约项目资金到位情况的跟踪考核,进一步提高贷款到位率,切实为规模较小企业解决担保难、融资难问题。
二是突出重点,招大引强,谋求规模企业量的扩张。深入开展“大项目推进年”活动,把各级注意力集中到推进重大项目上来,着力引进投资亿元以上乃至超5亿元、10亿元的战略性投资项目。重点开展专业招商活动,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法,整体下达招商目标任务,主攻重大项目。加强对落户项目的跟踪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全力打造“保姆”式帮办服务体系,促使项目早建设、早投产、早达效。加强对招商引资项目考核奖惩力度,对重大项目给予特殊奖励,推动招商引资工作进入良性轨道。继续举全市之力推动七个省级开发区及苏宿工业园区建设,为大批规模企业落户宿迁提供适宜的政策环境和较完善的基础设施硬环境。
三是完善配套,延伸链条,谋求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围绕木制品、纺织服装、轻工食品等已形成规模的支柱产业,在产品上下游配套、关联企业配套、自主研发等方面做大做足文章,加快家具、服装服饰、饮料、食品等产业规模扩张,培育产业集群,提升企业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走综合经营、规模发展、创新创优、规范运作的发展路子,力争“十一五”末六大支柱产业的规模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纺织服装业产能力争达到300万纱锭,服装1亿件以上,木制品业深加工生产线达50条。同时,加快培育壮大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重点打造玻璃加工、塑料加工等八个基地。
四是加强考核,强化管理,谋求微小企业迅速晋级。年销售收入300-500万元之间的微小企业既是中小企业的主体,又是规模企业队伍不断壮大的后备力量,在抓好规模企业提质增效的同时,应认真做好微小企业培育工作。全面落实市政府《关于实施微小企业进规模工程的若干意见》,建立完善的市、县(区)两级微小企业培育信息库,从信息服务、管理培训、创业辅导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微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强担保机构建设,搭建拓展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为微小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促进加快成长为规模企业。建立规模企业培育目标考评机制,加强对县区微小企业培育工作的指导,进一步增强县区对规模企业培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力争每年有200户左右微小企业进入规模企业行列,确保“十一五”末列入培育计划的500户微小企业全部进入规模企业行列。
(作者单位:市经贸委)
报:市有关领导
发:市直有关部门
责任编辑:嵇蔚君  李  成               电话:84368061
宿内简字第010号                             共印3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