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言nba波波维奇:别压抑你的潜能(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1:42:39

以下为原文:

别压抑你的潜能

一 不要画地自限

安东尼·罗宾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许多年前,重量级拳王吉姆在例行训练途中看见一个渔夫正将鱼一条条地往上拉。但吉姆注意到,那渔夫总是将大鱼放回去,只留下小鱼。吉姆好奇地上前问那个渔夫为什么只留下小鱼,放回大鱼。渔夫答道:“老天,我真不愿这么做,但我实在别无选择,因为我只有一个小锅子。”在你大笑之前,罗宾提醒你,他实际是在讲你呢!许多时候当我们想到一个大的主意时,往往会告诉自己:“天啊!可别来个这么大的!我只有一个小锅子呢!”我们更常常自我安慰道:“更何况如果是一个好主意,别人早该想到了。就请赐给我一个小的吧!不要逼我走出舒适的小圈子,不要逼我流汗。”安东尼·罗宾指出: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面临许多害怕做不到的时刻,因而画地自限,使无限的潜能只化为有限的成就。

下面这个例子是关于这个道理的典型故事(两个推销员的故事)。有两个人,一个人一年到头挨家挨户推销产品,最后挣了两万元;另一个人花了一年时间设计并发动了一次技术改革,这一举动,使公司获利两千万元。俩人所花时间相等,可是第一个人总是担心银行的贷款,另一个人很快得到提升,同时拿到一笔数目相同的资金。

究其原因是两个人的努力程度不同,第一个人盲目地工作。他很勤奋,他很自觉,他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任务,他满足了他的上司,他在工作上保证了他的后半生。

而第一个人只是在消磨时光。

另一个人则是使用时间。一年中他在工作时不仅动手,而且动脑。他把工作既当成任务也当成机遇。他意识到自己有成功的希望并潜心去发展它。

他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集中精力去发展他所做好的一切。他观察到在仅仅能干与干得十分成功之间没有多大区别,并决定去弥补这种差异。当他遇到困难,他没有诅咒,而是尽力解决;他寻找需求,力求给予满足;他注意到任何办公室里所做的事情都多以语言交流为基础——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他就开始学习掌握语言技巧;他发现事业上最有价值的能力莫过于在多数场合做出正确决定的能力,所以他就潜心研究决策法;他明白不管做任何事情,办法都不只有一个,他会永远铭记这一点。

他尽力让别人需要自己,结果他成了必不可少的人。

第一个人并不因为缺乏努力拼搏精神而一直陷入困境——如果拼搏意味着咬紧牙关、紧锁双眉和愿意苦干的话,但他没有成功,因为他接受了别人给予的工作的局限性。

同样的惰性折磨着多数人,对于眼前的任务他们没有远虑。有人是因为不知如何应用自己具有的能力,有人尽管雄心勃勃,但对如何发挥这些能力却只有一个模糊概念。

这与其说是没有决心,倒不如说是缺乏想象力。对于采取哪些措施使他们感到迷惑,其结果是:他们常常对自己或对他人或对“制度”满腹牢骚,对自己的潜能画地自限,又因为不知如何消除这一影响而灰心丧气。

成功者总是重复着儿童读物《能干的小引擎》中的主题:“我想我能,我想我能。”人们常常在自己生活的周围筑起界线,要么他们就生活在别人强加给他们的局限里。这些局限通常是家人朋友强加的,有些是自己强加的。他们同兄弟姐妹一起得到抚养,他们头脑中可能已经留下哥哥或姐姐的阴影,他们穿的是现成的旧衣。也许他们的父母动不动就开口骂人,或者漠不关心,或者一生忙碌,无暇给予他们每个孩子所需要的慈爱、关心和鼓励。结果,他们缺乏自信心,难以表达自己,也难以发挥自己的潜能。

对此,安东尼·罗宾指出,我们中有很多人给自己套上限制,我们在一生中不会超过父母,我们反应迟钝,我们缺乏别人拥有的潜能和精力。那么无疑我们就承认我们实现不了一些目标。

你可能一直认为你现在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现实的一切不可超越,不管你持有此观点的时间多长,你都是错的。你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和习惯来改进自己的生活。我们中的许多人应更为成功,但我们在生活中失去很多,因为我们会安于现状,这比我们能取得的一切少得多。

但是,首先必须意识到这一点,你必须见那个可能的你。

罗宾常常谈起这个故事:有个乞丐每天都在街上坐着,他的对面是个艺术家的画室。艺术家从窗口给乞丐画了一幅肖像,有一天叫他去看这幅画。

刚开始,乞丐没认出是他自己。接着,他慢慢认出来了,他半信半疑地问:“那是我?那可能是我吗?”“那是我所见到的那个人。”艺术家答道。

乞丐盯着画看了好一会,然后说:“如果那是你见到的人,那么,他就会是我。”靠呼口号就想保证我们能比现在好得多,这是办不到的,这一点千真万确。有不少故事描写人们生活在自己的潜能之中,通过行动,他们踏上了平坦的大道。

二 年龄与潜能没有直接的联系

你一定常听人说,这是一个年轻人的世界。迅速浏览一下历史,你会发觉这句话的确不差。举例来说,林登伯格在25 岁时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直飞大西洋到巴黎的人;约翰·保罗钟斯在22 岁时就当上海军上校;拿破仑在23 岁以前就已经是炮兵队队长;爱伦坡18 岁时已经是举世闻名的诗人;崔西·奥斯汀16 岁就赢得了美国网球公开赛的冠军;亚历山大大帝26 岁时征服了当时已知的世界;艾利·惠特尼28 岁时成功地改造了轧棉机。我们也常听到5 岁的天才孩童解决了令大学教授迷惑的数学公式。在30 岁前完成不凡之举的人实在是不可胜数。

这证明了我们的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世界。这句话对吗?我们将证明这世界也属于老年人,甚至中年人。事实上,这个世界是属于“你”的世界,不论你年龄多大。

柯马多尔一直到70 岁时才被世人公认为铁路大王,他88 岁高龄时,还是当时铁路界最活跃的人;苏格拉底80 岁时开始学音乐;巴斯卡在60 岁时发现狂犬病医疗法;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也年逾50;伏尔泰、牛顿、斯宾塞,以及汤玛士·杰佛逊都在80 岁之后到达智慧的巅峰。摩西祖母在90 岁后才获得名望和成功;伽利略在73 岁时才发现月球每天、每月的盈亏..,这样的例子不可胜数,而蒂尔达就是一个不服老的典型。

蒂尔达生长在田纳西州东部的山区。她一直在只有一间教室的学校念书到八年级,结果因为当地没有高中,她又念了一年八年级。后来她作了一所教会学校的厨子。就在那时,她决心要重回学校念书。当她去高中注册时已经32 岁了——有丈夫、三个孩子、工作,以及一个家需要照顾——五年后她毕业了,后来又拿到一张大学文凭。

蒂尔达希望帮助山区的孩子,使他们不再遭遇自己过去的问题。她想为他们建立学校,但她没有基金也没有教室,因此蒂尔达自愿免费在露天教书;接着她又为一个儿童发展中心筹募到经费,那个中心在有26%失业率的镇上雇用了600 名员工。当蒂尔达在华盛顿获得“杰佛逊公共服务优异奖”时说:“每个人都有才能。如果我能做到,你也能。”人生的成就并非决定于你的遭遇如何,而是决定于你面对遭遇时的态度。

95 岁的海伦说:就算是拿不到文凭,她的高中生活依然是生命中非常美好的一页。当年她和其他五个同学因为学校的缘故,一直没有收到文凭。但是海伦最后还是领到了文凭。1983 年5 月,海伦太太,这位缅因州南汤玛士顿城最老的居民,也是她那一届高中唯一健在的毕业生,终于领到了文凭——一张迟了76 年的文凭。

一个人编织梦想,学习新知识,甚至改变生活型态都永远不嫌太迟。

卡尔在64 岁时决定改行。他由原来非常成功的租车业转行当顾问。他的目标是将他的服务卖给10 位顾客,1983 年3 月时卡尔就达到这个目标了。

如今他发行了一份月报,辅导1200 位订户。他每年平均在全国各地的研讨会演讲一百次。卡尔目前已经75 岁了。

编织梦想,学习新知识,改变生活型态永远不嫌迟。人们永远可以编出各种理由——太老、太年轻,或者性别、年龄不对。开创生活虽然不是很容易,但却能带给你无穷的回报。你无法使时光停止,但是可以停止消极悲观的思想,立即开始运用自己的潜能,你就能得到你所追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