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兰特维斯布鲁克冲突:国产车为何不申请环境标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9:54:34
新京报社论
光明观察刊发时间: 2006-11-24 9:42:00 http://guancha.gmw.cn
前几天,国家财政部和环保总局首份政府绿色采购清单刚一被媒体公布,在人们为此举叫好的同时,也有人提出疑问:在绿色采购的公车清单中,有9种品牌上榜,为什么没有国产品牌?有人甚至发出了“是不是不支持民族汽车工业”的责难。
国家环保总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给出了答案:在首批清单确定之前,没有国产企业申请环境标志,获得认证,其中包括曾经是政府用车主力车型的桑塔纳。
就是这么简单。国产汽车没有入选,与所谓的“不支持民族工业”毫无关系,仅仅是因为它们没有环境标志。但是,1978年就在欧洲诞生、1994年就进入中国的环境标志,何以被看起来兴旺发达的中国汽车工业“集体遗忘”?
当然,国产汽车品牌没有获得环境标志,并不意味着全部产品都不符合环保要求。环境标志是需要企业主动申报,并经环保总局、质检总局等11个部委的代表和知名专家组成的认证委员会审查通过才能获得的,即使是某个产品已经达到了环保要求,但如果没有申报,也无法获得环境标志。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企业或品牌是否争取环境标志,既体现了它在质量技术上的高追求,也更昭示着它对环保的认知和态度。
国产汽车厂家没有主动申报环境标志,也许它们在技术质量上得了高分,但对环保的认知上却“不及格”,导致现在把环境标志乃至政府采购的蛋糕拱手让给了外来品牌。
为什么国产汽车厂家不愿意申报环境标志?原因或许有二,一是压根儿就没有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所生产的汽车尽管成品质量是合格的,但其生产、使用和处理处置的过程不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难以通过环境标志认证,干脆不申报拉倒;二是看不到环境标志能带来什么效益,反而要比别的企业多投入一笔资金,有投入却没有回报,当然不会投入了。
这也是我们看重政府发布“绿色采购清单”的主要原因。要践行科学发展观,要倡导环保,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概念上,而要有实打实的措施,要把“绿色”变为“金钱”,让相关企业看到绿色能够带来切切实实的利益,这样,它才会努力实现环保,追求环境标志。否则,有没有环境标志都一样,都能畅通无阻地进入政府采购名单,汽车厂家永远都不会有追求环保的动力。
从现实看,我们有些政策还没有体现出“绿色就是利益”的精髓。衡量一棵树的价值,我们只是看到它被砍伐后能带来多少工业利润,看不到它活着时所产生的生态价值;衡量一吨煤炭的价值,也只是看到它能够转化为多少能量,看不到挖出这一吨煤后对自然的破坏以及要恢复自然生态需付出的代价。所以,我们发现,砍树的积极性高而种树的积极性差,一些煤矿主腰缠万贯进入大都市生活,却在身后留下千疮百孔的山村原野。
要让搞环保的企业尝到“甜头”,需要重新评估和完善相关的公共政策。在能源的价格制定、企业的税收安排上,要让能源体现出工业价值和生态价值等多重价值,这样,企业越节约能源,就能得到更多的实惠。
这次绿色采购清单,因为只是提出在同等情况下“优先采购”,似乎可以看作是一种鼓励措施;而在2008年1月1日后,全国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那就发展为一种强制措施,没有环境标志将被政府采购“一票否决”———甚至,将来某一天,所有的商品都必须经过环境标志认证才能上市出售———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利益。时间已经不多,随着“绿色采购”的实施,那些国产汽车厂家大约再不会对环境标志无动于衷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