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总决赛:推举孝道雅行 重整校园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04:26:13

推举孝道雅行 重整校园文化

www.jyb.cn 2009年01月06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生活中独生子女缺少爱心,不知感恩,引发的社会问题有很多。而文明礼貌、文明礼仪教育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在进行,但整个社会的表现是秩序意识、谦让意识偏差。这些不良行为已不是简单的文明礼貌问题,已经深深触及到了伦理道德和品德修养。

 中华五千年发展史,蕴含着丰富优秀的道德伦理文化。孝道与雅行都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二十四孝故事及二十四孝图是我国孝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历代帝王及先贤都对孝道推崇备至。“百善孝为先”就是对孝文化最好的定位。然而,为什么传承了几千年的美德会成为我们今天的教育之痛?查找病因应该到“孝道”的源头上去找寻。当今独生子女的感恩意识欠缺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不知感恩,追根溯源就是孝文化教育淡化所致。

 “孝雅”文化培育的是人的内在品格,而显现形式是真实和具体的。没有孝心的孩子难存“感恩”之念,不知孝敬父母又何谈感恩社会。一个不知感谢,不会感激,没有感恩之心的人怎么会有融洽的生存环境?很难想象一个放浪形骸,行为粗俗又自私自利的人能在未来社会立足。“孝道”培育是有层次的,感谢、感激、感恩是一个逐步递进的心理体验过程。“雅行”养成也是有层次的,教养、教化、涵养是一个逐步提升的行为规范,所以在培养教育中更应遵循上述规律。

 开展“孝雅”教育的目的就是让青少年从小养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举止。让其言谈举止都遵循雅的准则、雅的规范,塑造未成年人健全的品格,提高文明素质。

 在校园中应重熏陶、重引领、重矫正、重强化

 培育“孝雅”文化的主阵地是家庭和学校。在进行孝雅教育过程中不能走常规德育的路子,应摒弃传统空洞、呆板的说教,创新“孝雅”教育的方式,将“孝雅”教育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和活动中,让学生可知、可感、可学,养成一种习惯。校园内应做到重熏陶、重引领、重矫正、重强化。

 校园环境熏陶。在墙壁、走廊、教室、橱窗、寝室等地方精心合理地布置“孝文化”、“雅文化”的古今图画、名人警句、诗词歌赋等,通过全方位的环境布置,使学生受到熏陶、得到启发。

 校园行为引领。广泛组织开展学孝、行孝、传孝活动。在走路、集会、参观、游园、上下楼梯、清洁卫生等方面制定一系列雅行规范,通过正雅态、扬雅风使学生心灵雅、行为雅、气质雅、脾气雅、个性雅。把小学思想品德和初中政治课中孝敬父母的内容作为重点进行讲授,并向学生讲解我国古代孝行故事与现代伟人行孝事迹,让学生背诵和了解一些孝敬父母的好文章,组织学生广泛收集和查找有关孝的故事,通过学孝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行孝、传孝行列。

 校园行为矫正。广泛深入地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制定礼仪规范,每天自查一次不雅行为,每周进行互评,每月班内推荐雅行标兵,每年参加一次公益性的社会实践活动。着力培养尊敬长辈、尊敬老师、尊敬他人的文明习惯,进而树立气质高雅、举止文雅、行为优雅、谈吐儒雅的雅行典范。在此基础上评选十佳孝星、十佳雅星,评选孝雅之家,不断强化教育成果。

 在家庭中要注重树家风、树规范、树模范

 树家风。家风教育应有一条底线,那就坚持“孝雅”教育。

 树规范。在家庭教育中,明确要求孩子每周向父母或长辈说一句体贴性的话,每月为父母或长辈做一件侍奉性的事,每学期给父母或长辈、教师、帮助过自己的人写一封感谢信。

 树模范。家长在率先垂范的同时,加大“孝雅”认知教育,生活中要明确告知孩子“孝”就是给父母的一杯清茶,就是病床前的一杯清水,一个问候,一份牵挂;就是期末的一张奖状,是老师同学对你竖起的大拇指,是让爸妈脸上常露笑容。“雅”就是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就是自觉收拾房间保持房间清洁,就是接受帮助说声谢谢,就是站如松,坐如钟,睡如弓,就是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

 在孝雅教育的过程中特别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价值取向:“孝道”、“雅正”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自身修养、品位的需要。从小学到大学都在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可整个社会的表现是秩序意识、文明意识较差,问题是我们的教育过度强化了功利,做给别人看,所以就有了人前好,人后差;熟人前好,生人前差;国内好,国外差的现状。二是践行“孝雅”,不从众,不攀比,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这样就能使良好的社会道德行为不断做加法,不良的社会行为举止不断做减法。一边做加法,一边做减法,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就将逐步走上新台阶。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学孝”过程中学生会学会感恩,知道感恩就能理解父母工作与生活的艰辛,必然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在“学雅”的过程中孩子会逐步形成温文尔雅的品格。学会了“孝雅”就容易做到温、良、恭、俭、让,有了这些良好的品格,他们就能为自己营造良好的学习心境,未来他们就能营造和谐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