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球队排名虎扑:吕坤与《呻吟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1:53:41
吕坤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在学术上,他博综百家、融会贯通,建立了自己的文学体系。吕坤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去伪斋文集》、《呻吟语》、《阴符经注》、《四礼疑》、《四礼翼》和《实政录》,此外还有《续小儿语》、《无知》、《闺范》等。尤其是《呻吟语》,流芳至今,影响深远。
从38岁考中进士,到61岁归隐故里,吕坤在明朝的中央和地方任职23年。他在自撰的《墓志铭》中写到:“非日用不谈……非切民生国计不讲。”因在位时谋求实政、以民为本、清正廉洁、刚直不阿,深得人心。吕坤与沈鲤、郭正域同被誉为万历年间天下“三大贤”。
天下“三大贤”之一吕坤
吕坤,生于明世宗嘉靖十五年(1536年),卒于神宗四十六年(1618年),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吕坤年轻时字顺叔,后又改字叔简,别号新吾、心吾,晚年号称抱独居士,为河南商丘市宁陵县人。据《吕李姓源碑》记载:吕坤的先祖是参加元末农民起义的种菜农民,因向明军通风报信而立功。朱元璋对他奖赏后让他回家安居,但在手诏上,朱元璋误将“吕”姓写为了“李”姓。因是皇帝亲书,没人敢改变,吕坤的先祖就一直姓李。至吕坤时,吕坤上奏朝廷,才将“李”姓改为了“吕”姓。吕坤的先祖在洪武元年(1398年),迁徙到宁陵居住。
据说,吕坤年少时学习就不遵守古法,不像其他的孩子为背诵而背诵,而是仔细思索所读文章的意思,学习效果很好。据《宁陵县志·吕坤传》记载:(吕坤)“六岁从里师学,读《论语》首篇,问'六信’字同异。入梵语,客有索对者曰:'泥土地。’坤应声曰:'铁金刚。’自幼颖异类如此。十二岁就试,邑侯疑其文不出己,复试以'放告’二字为题。坤破云:'君子欲先讼,故先听讼焉。’邑侯奇之。”吕坤十二岁时,在全县考秀才中了第一。嘉靖四十六年(1561年)秋,相当于现在的全省统考中,列全省第三名。万历二年(1574年)春,吕坤入京殿试,以三甲第五十名赐同进士出身,被任为山西潞安府襄垣县知县,从此踏入仕途。历任大同知县、吏部主事、山东济南道参政、山西按察使、陕西右布政使、巡山西右佥都御史、协理院事左佥都御史、刑部右侍郎和左侍郎,卒后赠刑部尚书。
吕坤立朝有大节、居官有善政、持法公允、裁抑豪强恶势、兴仁义教化,同情劳动人民,深得人心。
吕坤在襄垣任内之政绩,《明史》中称其“有异政”。该县群众为报答其恩德,为其修建祠堂,但吕坤不同意,命令他们改为“襄垣县乡约所”。万历四年(1578年)春,调到大同任知府。他从襄垣调任大同的那天,大雪纷飞,襄垣的群众穿戴着整齐的衣帽,在泥泞中送行二十五公里。有的群众担心错过了送别的时间,就在前一天赶到路边,在路边睡一夜,等着第二天送别吕坤。据记载,老百姓送别吕坤时,头顶香料、手攀车辕,跪一圈,把画像送给他。妇女们在门内敲打门板痛哭失声,小儿爬在道旁磕头不停。乐人奏乐时,痛哭流涕,哽哽咽咽,不能成曲。
吕坤在大同任知府时,《宁陵县志》记载:“有邻邑山阴大绅王家屏姊夫王某犯人命,坐抵。家屏以大宗伯居忧服阕,赴京应补冢宰,过大同,向坤言王某事。坤答虫:'狱已成,不可反。’家屏任吏部,即向僚友曰:'天下第一不受嘱托者,无如大同令矣。’”特上疏朝廷推荐吕坤的品行。
万历十六年(1588年),吕坤升任山东参政。履任日,即整顿风纪法度,崇上文化教育,抚恤孤寡,开展武备,禁止邪党;各处设立社学,以端正儿童的启蒙教育;创立冬生院,抚养残疾的人。有奸人借朝泰山之机,装神弄鬼,诈取人财物,多数殒命。吕坤严惩恶人,杜绝了奸人残害群众,结果齐东大治。
吕坤赴山西任巡抚时,著有《实政录》,为地方求治之良规,被仕宦奉为楷模。吕坤爱民如子,视贪官如仇,所刻《风宪约》、《民务》各款深受称颂。吕坤居官期间以身作则,带领下属身体力行,不受礼物,不取贿赂,不妄荐官员,不枉劾以职。由于这样,他所任职的地方,都治理得井井有条,人民安居乐业。
吕坤在明神宗时任刑部侍郎。那时,正值明朝中衰时期,外有倭寇、鞑靼之扰,内有奸臣、宦官之害,朝政日坠。明朝崩溃之势已经形成。正如吕坤所言:“民心如实炮,捻一点而烈焰震天;国势如溃瓜,手一动而流液满地矣。”
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拯救摇摇欲坠的明朝,吕坤于万历二十五年(1587年),上疏神宗皇帝,论天下安危。他曾形容当时的老百姓是“冻骨无兼衣,饥肠不再食,垣舍弗蔽,苫蒿未完;流移日众,弃地猥多,留者输去者之粮,生者承死者之役。君门万里,孰能仰诉”、“敛百姓之怨于一言,结九重之仇于四海”、“今禁城之内,不乐有君,天下之民,不乐有生。怨仇愁叹,难堪入听”。他指责神宗皇帝“久不视朝”,势必引起反抗,“悉为寇仇”。这个奏章从当时实际情况出发,既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又一针见血地击中了明朝的要害。但奏章被截,同时又遭朝内张位、戴士衡等人的诬告,于是,吕坤愤然称病辞官,结束了他26年的做官生涯,返回原籍宁陵家中。
后来,吕坤与沈鲤、郭正域同被誉为万历年间天下“三大贤”。
在《明史》中,吕坤与海瑞、丘橓、郭正域同被立传,皆以敢指陈时政、刚介峭直著称。
吕坤的《呻吟语》
吕坤从事学术研究,以明道为己任。吕坤的著作主要是在致仕后的二十多年中完成的,现在存有《去伪斋文集》、《呻吟语》、《阳符经注》、《四礼疑》、《四礼翼》、《实政录》、《小儿语》、《闺范》、《交泰韵》等,后人编有《吕新吾全集》。其中《小儿语》、《闺范》和《呻吟语》的一部分,用通俗的语言讲解道德理念、人生修养,曾广泛流传。
吕坤的《呻吟语》成书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是吕坤积三十年心血写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呻吟语》原序中称:“呻吟,病声也,呻吟语,病时疾痛语也。”“三十年来,所志《呻吟语》凡若干卷,携以自药。”“择其狂而未甚者存之。”《呻吟语》全书共六卷,前三卷为内篇,后三卷为外篇,分为性命、存心、伦理、谈道、修身、问学、应务、养生、天地、世运、圣贤、品藻、治道、人情、物理、广喻、词章十七篇,每篇集中谈一个问题,以独白为主体,是吕坤人生感悟的集中体现。
《呻吟语》是随得随录的随笔式语录体,行文灵活,文之长短,形随意移;儒为根底,兼采众慧,亦庄亦谐;寓言性、文学性、趣味性、哲理性强,语言“简重真切”。
吕坤在《呻吟语》中革命性地提出了唯物主义的“气”说,称“天地万物只是一气聚散,更无别个”、“形者,气所附以凝结;气者,形所托以运动。无气则形不存,无气则气不住”、“气者形之精华,形者气之渣滓。故形中有气,无气则形不生;气中无形,有形则气不载。故有无形之气,无无气之形”。所谓“气”就是物质的存在,是万世常存的;“形”是物质的形态。“形”是可以毁灭的,而且是必然毁灭的,但“形”的毁灭并不意味着“气”的毁灭,它只是“气”向另一种形态的过渡。可以说,吕坤觉察了物质不灭的原理。
吕坤在《呻吟语》中,还有力地批判了鬼神迷信思想和儒家宣扬的厚葬久丧思想。这在当时道学迷雾充塞学术界的情况下,吕坤能够这样做是很了不起的。
吕坤的《呻吟语》,开启了明清救世启蒙思潮先河的名著,先后被翻译成二十多个国家文字出版发行。不仅在国内,在香港、台湾有着重大影响,而且在日本、韩国、美国、哥伦比亚、埃及等国也有很高的学术地位。
明末以来,吕坤及其著作《呻吟语》在我国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均产生了深远影响。日本福冈女子大学疋田其佑教授曾亲临宁陵考察访问,并潜心研究吕坤著作,《中国思想通史》专门辟了阐述吕坤的章节。
《呻吟语》,是一部箴言体的小品文集。它立足儒学,积极人生,关乎治国修身,处事应物,言简意赅,洞彻精微,在当时及后世影响很大,以至于今。全书共六卷,前三卷为内篇,计有《性命》、《存心》、《伦理》、《修养》等八篇;后三卷为外篇,共有《天地》、《世运》、《圣贤》等九篇,共约数百条含意深刻、富有哲理的语录。 《呻吟语》谈人生,谈哲理,谈修养,谈处世原则,谈兴邦治国,谈养生之道,还抨击时弊,文中警言妙语,富有真知灼见。
吕老先生在他的序言中说:呻吟,病声也。呻吟语,病时语也。病中疾痛,惟病者知,难与他人道,亦惟病时觉,既愈,旋复忘也……三十年来,所志《呻吟语》,凡若干卷,携以自药。
呻吟,病痛发出的声音;呻吟语是生病的时候所说的话。所谓生病,是身体病,思想病,社会病。由于存在诸多的病,吕坤也就发出了诸多的呻吟,汇成了千古流传的《呻吟语》。诸病消除了,也就没有呻吟了。
《呻吟语》精华摘选
【原文】
一念收敛,则万善来同;一念放恣,则百邪乘衅。
【译文】
收敛一个欲念,就会带来众多善行;放纵一个欲念,各种邪恶就会趁虚而入。
【原文】
人子之事亲也,事心为上,事身次之,最下事身而不恤其心,又其下事之以文而不恤其身。
【译文】
作为子女侍奉父母,重要的是关怀父母的心意,其次是照料父母的身体。
最不好的是虽然照料父母的身体但并不体谅其心意,更坏的是只讲空话而没有照料父母的行为。
【原文】
人心喜则志意畅达,饮食多进而不伤,血气冲和而不郁,自然无病而体充身健,安得不寿?
故孝子之于亲也,终日干干,惟恐有一毫不快事到父母心头。自家既不惹起,外触又极防闲,无论贫富、贵贱、常变、顺逆,只是以悦亲为主。盖“悦”之一字,乃事亲第一传心口诀也。
即不幸而亲有过,亦须在悦字上用工夫,几谏积诚,耐烦留意,委曲方略,自有回天妙用。
若直诤以甚其过,暴弃以增其怒,不悦莫大焉,故曰不顺乎天不可以为子。
【译文】
人心里高兴,情绪就畅快,食欲也因此增加而又不至于伤身,血气能通和而不会抑郁,身体健康而不会生病,怎么会不长寿呢?
所以孝子对于双亲要时刻加以注意,怕有丝毫不快之事烦扰父母。自己不触犯双亲,又预防外界影响,无论贫富、贵贱及变动之时、逆顺之境,都应令双亲欢喜为第一。使父母欢喜,是侍奉他们的第一秘诀。
即使父母有些过失,也应该在“悦”字上下功夫,在令他们欢喜的前提下想办法。诚挚劝谏,不厌其烦,认真留意,委婉策略,自有奇妙的效果。
倘若直言其过而增加过失,脾气暴躁而使其恼怒,就会使之受到极大的伤害。
因此可以说,不顺从双亲,就算不上是好子女。
【原文】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译文】
放宽心胸,容纳天下事物;谦虚谨慎,接受天下仁善;平心静气,分析天下事情;潜心钻研,纵观天下事理;坚定信念,应付天下变化。
【原文】
己无才而不让能,甚则害之;己为恶而恶人之为善,甚则诬之;己贫贱而恶人之富贵,甚则倾之。
此三妒者,人之大戮也。
【译文】
自己没有才能又不肯让贤,甚至对人进行迫害;自己做恶却怨恨他人行善,甚至对人进行诬陷;自己贫贱而眼红别人富贵,甚至对人进行倾诈。
这三种妒忌,是人的极大耻辱。
【原文】
攻我之过者,未必皆无过之人也。苛求无过之人攻我,则终身不得闻过矣。
我当感其攻我之益而已,彼有过无过何暇计哉!
【译文】
指责自己过失的人,未必都是没有过失的人。如果苛刻地要求没有过失的人才能指责自己,那么恐怕一生也不会听到对自己的指责了。
应当感到别人指责自己是对自己有益的,哪有时间计较对方有没有过错呢!
【原文】
责善要看其人何如,其人可责以善,又当自尽长善救失之道。
无指摘其所忌,无尽数其所失,无对人,无峭直,无长言,无累言,犯此六戒,虽忠告,非善道矣。
其不见听,我亦且有过焉,何以责人?
【译文】
劝人为善也要看那个人的情况如何,如果那个人可以相劝,则以善言相劝,相劝时也要注意采取适当的方法。
不要揭人短处,不要尽数过失,不要发生口角,不要过于直率,不要讲得太深,不要啰嗦唠叨。如果违反上述六条,即使是肺腑之言,也不是劝人为善的方法。
对方不接受你的劝告,说明自己也有过错,这样又怎能责劝别人呢?
【原文】
处毁誉要有识有量。今之学者,尽有向上底,见世所誉而趋之,见世所毁而避之,只是识不定;闻誉我而喜,闻毁我而怒,只是量不广。真善恶在我,毁誉于我无分毫相干。
【译文】
对待诋毁和赞誉,应有自己的见识和度量。
今天的学者,有的是向上的,见到世上的荣誉就趋附,见到世上的诋毁就躲避,这是因为没有坚定的见识;听到他人赞誉就高兴,听到他人诋毁就愤怒,这是因为度量太小。
其实真正的仁善与邪恶全在自己,他人的诋毁赞誉与自己毫不相干。
【原文】
责人要含蓄,忌太尽;要委婉,忌太直;要疑似,忌太真。
今子弟受父兄之责也,尚有所不堪,而况他人乎?
孔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此语不止全交,亦可养气。
【译文】
指责他人应该含蓄,切忌把人说得一无是处;应该委婉,不应过于直截了当;应该含糊,不应过于认真。
现在即便是父子兄弟之间的指责,还有不堪忍受的,更何况他人呢?
孔子说:“忠告应该善于说出,不可以时应该立刻停止。”
按照这句话去做,不仅可以保全朋友的交情,也可以培养自己的气质。
《呻吟语》全书共六卷,前三卷为内篇,后三卷为外篇,分为性命、存心、伦理、谈道、修身、问学、应务、养生、天地、世运、圣贤、品藻、治道、人情、物理、广喻、词章等十七篇。
《呻吟语》是吕坤对宇宙、人性、命运、时事、制道、物理、人情的观察与思考,充满了哲理性,闪烁着智慧之光。这部渗透着自由知识分子思想光彩的不朽著作反映出吕坤对社会、政治、世情独特深刻的体验,体现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真理的不懈追求,闪烁着独特的智慧光芒,字字深沉,句句厚重。
吕坤对人生的反思,对宇宙的探索,对朝政的诘问,对真理的追求,对自然的向往,对心灵的修炼,对大道的感悟,都深有心得,独具魅力——
“命本在天。君子之命在我,小人之命亦在我。君子以义处命,不以其道得之不处,命不足道也;小人以欲犯命,不可得而必欲得之,命不肯受也。但君子谓命在我,得天命之本然;小人谓命在我,幸气数之或然。是以君子之心常泰,小人之心常劳。”
“士君子只求四真:真心、真口、真耳、真眼。真心无妄念,真口无杂语,真耳无邪闻,真眼无错识。”
“吾辈终日念头离不了四个字,曰:得、失、毁、誉。其为善也,先动个得与誉底念头;其不敢为恶也,先动个失与毁底念头。总是欲心、伪心,与圣人天地悬隔。圣人发出善念,如饥者之必食,渴者之必饮。其必不为不善,如烈火之不入,深渊之不投,任其自然而已。贤人念头只认个可否,理所当为,则自强不息;所不可为,则坚忍不行。然则得失毁誉之念可尽去乎?曰:胡可去也?天地间惟中人最多。此四字者,圣贤籍以训世,君子藉以检身。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以得失训世也。曰疾没世而名不称,曰年四十而见恶,以毁誉训世也。此圣人待衰世之心也。彼中人者,不畏此以检身,将何所不至哉?故尧舜能去此四字,无为而善,忘得失毁誉之心也。”
“正直者必不忠厚,忠厚者必不正直。正直人植纲常,扶世道;忠厚人养和平,培根本。然而激天下之祸者,正直之人;养天下之祸者,忠厚之过也。此四字兼而有之,惟时中之圣。”
'居于广坐之中,四顾而后语,不先声,不扬声,不独声。”
“君子见狱囚而加礼焉,今以后皆君子人也,可无敬与?噫!刑法之设,明王之所以爱小人而示之以君子之路也。然则囹圄者,小人之学校与!”
人生社会是一部大书,谁也不能说完全读懂了它,正因为不懂,所以才呼唤,所以才呻吟,你怎么好责备他前后不一呢?细想一下,我们每一个人不都是如此吗?当我们为自己励志的时候,其实正是我们极为虚弱的时候;当我们显示虚弱的时候,正是到了一飞冲天的时候……人生充满了悖论,我们正是在悖论中存在,在悖论中生出我们对于现实的观感的。
《呻吟语》让我们洞见了一个具有敏感心灵的古人的情怀,他就像我们自己一样,慨叹这无边无际大地上无边无际的困惑与无知,无论他发着怎样的宏愿,那终归是对现实无可奈何的呻吟。
回首页
[阅读提示]
本书由明末唯物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吕坤著,是一部语录体的著作,刊刻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三月,时吕坤在山西太原任巡抚。全书共六卷,前三卷为内篇,计有《性命》、《存心》、《伦理》、《修养》等八篇;后三卷为外篇,共有《天地》、《世运》、《圣贤》等九篇,共约数百条含意深刻、富有哲理的语录。
本书向我们谈人生、谈哲理、抨时弊,内容涉及人生修养、处世原则、兴邦治国、养生之道。行文中时常出现警言妙语、真知灼见。
在修身方面,作者认为,“沉静最是美质,益心存而不放者”,而“任口恣情,即是清狂,亦非蓄德之器。”沉心静气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潜心思虑而不放任;信口胡说,即是轻狂的表现,这样的人难以修养出好的品德。读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心与口,看来要培养良好的品德,非得管理好这两个家伙才是。
文风朴实,几句平常话语,却道出了世间人们最易忽视与不愿承认的事实,与现代的“倒权威论”有异曲同工之妙。静心读下去,只觉胸中愈来愈广阔,眼前愈来愈明亮,平日生活中之烦恼琐事亦化作烟云惭惭散去。心,也净洁了不少。
目录
呻吟语序
卷一  内篇  礼集
性命    存心    伦理    谈道
卷二  内篇  乐集
修身    问学
卷三  内篇  射集
应务    养生
卷四  外篇  御集
天地    世运    圣贤    品藻
卷五  外篇  书集
治道
卷六  外篇  数集
人情    物理    广喻    词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