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2k10键位设置:2011年8月俄刊预测:中国大陆要么爆社会灾难要么对外扩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8 14:43:30

俄刊预测:中国要么爆社会灾难要么对外扩张

摘要:俄媒称,所有中国人都非常清楚,今后必须做出艰难抉择,要么承受社会灾难,甚至爆发内战,要么拓展生存空间,争夺资源和领土。没有第三选项。这是客观现实,不受任何意识形态或社会经济体系的影响。中国如果不想内战,就必须准备扩张。两年前出版的《中国不高兴!》一书就持这种观点。

  据俄罗斯《国防》杂志2011年8月刊电子版报道,俄罗斯政治和军事分析研究所副所长、经常提出中国威胁论的专家赫拉姆奇辛再次撰文,肆意夸大中国拓展生存空间的风险,提出中国在经济增长放缓、内部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有可能走向“对外扩张”的道路。文章还称,中国军力不仅在上升,而且似乎已经“一飞冲天”,俄未必能避免中国某种形式的威胁。


  俄刊文章称,赫拉姆奇辛指出,在1979年短暂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中国军队暴露出作战指挥水平和训练水平不足的弊端,遭到一些不必要的伤亡。即使到了90年代初,中国军队虽然依旧庞大,武器装备却极其老旧。当时全部8000辆坦克都是以苏联T-54为基础的各型老旧产品。而作为空军基础的3000架歼-6歼击机则是米格-19的仿制品,根本没有一架第3代飞机。现在这一切都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俄专家称,最近20年来,中国军事支出几乎增长了20倍,2011年接近920亿美元。即便是按照官方数据,中国也已成为世界第二军费大国。国外专家认为,中国实际军事支出是官方数字的1.5-3倍。虽然仍旧不足美国军费的四分之一,但是中美军事支出情况并不能同日而语。这是因为:第一,两国军事产品价格不同。中国军队从国有企业采购武器,美国军火则来源于私有企业;第二,中美军人工资和津贴支出差距较大,美国军费猛增主要还是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导致的。在上述两个方面,美军支出都要远远高于中国军队。虽然中国军费在GDP中的比重非常小,但是中国GDP本身已经相当大,而且还在继续增长。中国军事支出自然也在增长,其增幅是GDP增幅的1.5-2倍。现在无论是在俄罗斯,还是其他国家,很多人还以为中国军队至今仍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上。认为中国武器装备仍然相当老旧,最好的情况也只不过是仿制俄罗斯和西方的武器样品。实际上,真实情况早已不是这样。


  俄刊文章称,赫拉姆奇辛认为,虽然中国直到今天仍在认真研究进口武器装备样品,但是早已不再一味单纯地仿制,而是创造性地发展。中国军工企业通过“加工”使其变成中、俄和西方技术的合成品,而且是完全不同科技流派的综合。要想实现如此复杂的高科技武器装备的合成,不仅需要较高的技术基础,而且需要非常强大的本国技术流派。


  中国的强军之路


  俄专家称,欧洲早已不再会受到任何国家的进攻,自己也不准备进攻任何国家,正是因此欧洲各国军队才迅速削减。保留下来的军队重新定位于反游击战、维和行动和特种行动。当然,也根本没有国家胆敢进攻中国,因为这无异于最有效的自杀。而且也没进攻中国的理由,哪怕是占领中国的部分领土。这是因为:第一,中国人口众多,会使任何占领都成为力不从心的任务;第二,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中国本身的自然资源都已经急缺,而且只会越来越少。理论上唯一能够设想的对华外部入侵是美国使用海基和空基巡航导弹,可能还有舰载航空兵,对中国实施打击,企图摧毁中国经济设施、军工企业、军民基础设施,以便在最大程度上削弱中国军事和经济。为反击这种纯属假想的威胁,中国必须大力发展防空力量和海军,陆军在这里完全没用。之所以说美国的侵略是假想的,不只是因为中国拥有核武器,还是因为中国境内的重要目标数量太多,超过了美国空军和海军的实际作战能力。从自卫的角度来看,中国军队至少在今后十年内都是超级过剩的,何况其实力还在越来越快地增强,表现出与北约国家截然相反的趋势。中国官方反复重申,强调中国军事建设完全出于和平防御目的。


  俄刊文章称,赫拉姆奇辛指出,实际上中国正在增强海军实力,从近海海军向远洋海军过渡。在多用途潜艇(核潜艇和柴油潜艇)数量上已经超过了美国和俄罗斯。不久还将开建AIP动力潜艇。中国首艘航母也将服役,而且绝对不是唯一的一艘。中国今后还将建造相当先进的导弹驱逐舰,其技术战术性能可与配备“宙斯盾”系统的美国“阿利伯克”级和日本“爱拓”级、“金刚”级驱逐舰相当。中国最新的022型导弹艇在技术战术性能上是世界上最为先进的。两艘071型通用船坞登陆舰已经服役,还在建造系列产品,同时计划建造直升机登陆船坞。中国预计还将装备以“东风-21”中程弹道导弹为基础射程可达1500公里的反舰弹道导弹。从整体上看,中国海军现在战斗实力无论是在亚太地区,还是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已处于第二位,而且这种实力还在持续增长。中国同时还在落实几个造船项目,从导弹艇到航母、战略导弹核潜艇等,应有尽有。其目标显然不只是近海防御,甚至不只是登陆作战收复台湾,而是向太平洋和印度洋投送兵力。而且不只是针对西南,还针对东北战略方向。


  俄刊文章称,中国空军作战实力快速增长的步伐一点也不比海军慢。2010年最后一架歼-6退出战斗编成。在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大约2000架现役作战飞机中,至少有四分之一是第4代飞机,主要是苏-27、苏-30、歼-10、歼-11、歼-12。哪怕是在现代化歼击机数量上,中国实际上也已追赶上了俄罗斯。中国现在约有700架第4代歼击机,其中100多架封存,远远超过除美国之外的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而且歼-10、歼-11B轻型歼击机的生产刚刚展开。因此在今后2-3年内,中国现代化歼击机数量必将超过俄罗斯。中国新飞机的使用寿命也将比美俄飞机长得多。另外,中国还在研制歼-10和歼-11的舰载版 (歼-15)。今(2011年)年初歼-20首飞令世界轰动,尽管它暂时还不是真正的第5代歼击机。要知道,俄罗斯T-50也只是在去年才刚刚出现中国暂时还面临航空发动机和机载雷达难题但是随着中国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在此领域的落后面貌很快就能改变。目前中国在攻击航空兵方面也非常落后,不过这方面的问题也将得到解决。第一,有情报称,中国正在研制类似苏-34前线轰炸机的歼-11攻击版,即歼-17;第二,中国的战术和战役战术导弹系统数量世界领先,而且优势较大,至少有上千套,可以弥补飞机方面的差距;第三,中国近年来研制了一系列攻击型无人机,如WJ-600、CH-3、“翼龙”等。在此领域中国已经超越了俄罗斯,甚至已赶上了美国。另外,中国还在努力巩固陆基防空系统,从俄罗斯大量进口S-300PMU1和S-300PMU2防空导弹系统,共计7个团,26个营。并在其基础上研制出了国产“红旗-9”地空导弹系统。至于反卫星武器,中国甚至早于美国进行试验。而中国陆军的发展更令人关注。


  网络中心战与质量建军有效结合


  俄刊文章称,赫拉姆奇辛指出,坦克经常被人为“埋葬”,至少是从1973年阿以战争以来。但是,坦克实际上从未“死亡”,至今仍是陆军主要攻击力量。进入21世纪以来,伊拉克战争和格鲁吉亚战争再次证明,在陆军对陆军的传统地面战争中,只有依靠坦克才能取胜。在所有主要类型的武器装备中,北约的坦克群削减的最快,更新的最慢。准确地说,根本就没有更新,所有大型坦克生产项目早在90年代初就已停止。美军未来战斗系统项目也已叫停。这意味着,北约坦克将不再有任何前景。看来,“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不再企图发动大纵深进攻战,因为坦克首先用于进攻。至于中国,最近20年来坦克数量,主要是老旧的59式、69式、79式、80式坦克已由8500辆减少到大约4500-5500辆。新一代坦克大量出现,其中88C式约500辆,96式约2500-3000辆,99式约500辆。而且96式和99式坦克还在继续生产。总之,中国军队坦克群在质量彻底改善的情况下数量也在增加。尽管中国正规军和仓库中封存的坦克群数量减少到2100辆,但是中国主战坦克数量仍然高居世界首位,坦克生产规模同样世界第一,年产100-500辆。而且96式和99式在整体作战效能上并不逊于俄罗斯的T-72、T-80和T-90。专家们能够发现个别地方俄坦克优于中国产品,但是也能看到中国坦克在其他一些细节方面处于领先地位。99式是世界上第一种配备激光武器的坦克,主要用于致盲敌方观察仪和瞄准手。另外,中国还在研制原则上的新型坦克,车组人员将只有两个,使用无人炮塔。除了主炮之外,还装备两门6管高速火炮,用于杀伤包括反坦克导弹在内的各类目标。这种坦克可能还将使用小型机器人进行情报侦察。


  俄专家称,中国不仅制造坦克,还在研制以ZBD-05步战车为基础的水陆两栖战车,以及指挥车、轻型坦克、ZTD-05自行火炮等其他战车。中国此类战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美国的EFV本应成为这样的战车,但是研制项目早已被迫取消。在多管火箭炮领域,中国在70-80年代还远远落后于世界大国,但是现在显然已经成功实现突破,尽管仍未忘记仿制俄罗斯的“龙卷风”火箭炮,比如A-100和PHL-03。当然,中国也自主研制了射程可达200公里的WS-2火箭炮,还在研制其射程可达400公里的WS-2D改型火箭炮系统。而且这种系统还能携带6到9枚导弹,使用3架特种无人飞行器,从而使其战术技术性能明显优于俄罗斯的“龙卷风”和美国的MLRS。它有效结合了火箭炮和战役战术导弹系统的优点,保证了对敌后第二梯队部队实施密集火力杀伤的能力。目前中国军队火箭炮总数多达2500多门,总体数量不仅没有削减,反而还有所增加。不久前陆航兵还曾经是中国陆军的软肋,现在不仅得到全面发展,而且已经由象征性地由支援兵器转变成主要攻击力量,其中武直-10攻击直升机已经开始量产。


  俄刊文章称,赫拉姆奇辛指出,西方国家,首先是美国,制订了网络中心战构想,打造全新军队,替代传统的人力密集型陆军。因为网络中心战能力可大幅提高武器装备使用效率,从而可以大幅精简人员。中国充分认识到这一新变化,开始实行全新的政策,强调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充分结合,继续发展传统数量型军队,提高质量和数量实力,准备应对大规模传统战争。同时广泛推行网络中心战原则和方法,做好两手准备。这样,在西方国家提高作战效率降低作战实力的时候,中国军队的作战效率和实力同时增强。这种有效的结合必将使中国军队在可见的将来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


  拓展空间的自然需求


  俄刊文章称,俄专家称,北约在削减自己的进攻实力,中国军队却在迅速增强实力,而且是在所有类型的武器装备上,包括前沿兵力部署。首先,最新型装备,特别是主战坦克,已经列装沈阳军区和北京军区。前者定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后者定位于外贝加尔地区;其次是济南军区,实际上是其他军区和训练场演练最新式武器装备和使用方式的预备队;而定位于中亚和西西伯利亚的兰州军区,甚至是对台的南京军区,也相当关注俄罗斯方向。至于没有配备坦克军团的两个南部军区(成都和广州),也根据适量原则配备了相当新型的坦克装甲车辆。中国军队的作战训练性质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最近5年来定期举行大规模陆军和空军演习,动用几个兵团甚至是军团的兵力,演练纵深1500-2000公里的进攻作战。在此类演习剧本里,对台登陆作战、反击美国登陆战以及国内维稳行动的特点清晰可见。


  俄刊文章称,赫拉姆奇辛认为,还有一些动向也值得关注。比如,最近几年中国各大城市开始大量建设可容纳数百万人的地下掩体。官方声称用于防范地震危险。但是任何稍懂地震学或民防基础知识的人都非常清楚,一旦发生地震,地下掩体只会变成坟墓。实际上此种做法是在表明中国不怕核打击,早就做好了防范准备。与此同时,中国建成了1.8亿吨石油战略储备,约占年消费量的40%。到2020年,预计将达到8亿吨。通常情况下,这种储备主要用于战争准备。中国担心美国海军切断从非洲和中东到中国的石油运输线。这种威胁确实可能存在。作为应对措施,中国现在正积极建设美国无法切断的俄罗斯和中亚石油运输管道。另外,中国宣布准备拯救欧元,购买问题最严重的欧盟国家,如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的国债,但是提出了一个最重要的条件,即取消欧洲对华武器出口禁令。在中国现代化武器装备已经不少的情况下,现在为什么还需要欧洲武器,令人生疑。不得不指出的是,中国军事学说的主要内容是对战略边界和生存空间的构想,其基础在于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迅速衰竭,从而形成拓展空间的自然需求,以便保证进一步的经济活动,扩大自然生存地域,有效捍卫国家利益。总之,生存空间和战略边界应当随着国家整体实力的增强而扩充。


  中国是否希望战争


  俄刊文章称,赫拉姆奇辛认为,中国军队实战能力自19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以来未再经受检验。在那场战争中,中国军队士气较高,官兵作战勇敢,誓死不当俘虏。此后32年来,中国军队内部成分发生较大变化,现在征召的主要是有文化的城市青年,而不再是仅仅受过初等教育的农村青年。中国实行义务兵役制,兵源非常丰富,毕竟中国军队人数仅为全国人口的0.2%。不过,即便是只有0.2%,也足以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现在很难说城市兵能否保持以前顽强的战斗作风。反对者称,他们都是富二代,独生子女,受到过多的溺爱;支持者称,对中国网络文化的研究表明,正是这些有文化的城市青年有着较强的沙文主义和冒险精神。不过,毋庸置疑的是,中国城市兵的战斗作风至少要好于欧洲士兵,也未必不如美国大兵。另外,在中国没有北约面临的政治分歧问题。中国是一个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军方对国内外政策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俄刊文章称,赫拉姆奇辛指出,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中国是否有必要侵略俄罗斯。在中国经济继续增长和人民福利持续增加的条件下,在不远的将来,不仅中国自身,就连全世界的资源都将短缺。应当特别强调的是,中国经济首先是生产性经济,而不是像西方那样的服务性经济,因此中国的原料需求相对较大,其需求增幅也远远高于西方。另外,中国继续保持先前的经济增速势必会导致真正的生态灾难,影响到整个世界。但是如果增长放缓,则有可能激化社会问题,造成大量失业和居民生活水平下降。实际上,中国大部分民众仍然较为贫穷,沿海和内地、城市和农村的收入差距和社保差距过大。如果中国经济不能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不仅无法消除这些差距,反而会导致大的社会动荡。造成上述所有问题的原因是中国人口过于庞大。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被迫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实际上只在城市中得到较好的执行,却进一步拉大了城乡生活差距,同时引发了两个更尖锐的社会问题:一是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二是男女比例失衡。一方面需要继续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另一方面需要立刻放松政策,增加劳动力。总之,中国现在处于两难境地,解决这个问题势必会加剧那个问题。因此,所有中国人都非常清楚,今后必须做出艰难抉择,要么承受社会灾难,甚至爆发内战,要么拓展生存空间,争夺资源和领土。没有第三选项。这是客观现实,不受任何意识形态或社会经济体系的影响。中国如果不想内战,就必须准备扩张。两年前出版的《中国不高兴!》一书就持这种观点。


  俄刊文章称,专家指出,至于为什么是中国,而不是西方必须争夺原料的问题,也很容易解释。第一,中国更需要原料。中国经济是生产性,而非服务性经济。中国人口是西方人口的两倍多;第二,西方可以用货币采购原料,至少可以大量印钞,而中国则会购买西方的债券;第三,对中国来说,原料很快就将短缺,如果买不到需要的原料,就只能从当前市场上争夺。对西方来说,购买原料比发动战争更为经济实惠,如果在军事实力削减的条件下发动战争,占领他国领土,必将导致人力费用剧增,心理因素和民主管理体系动荡,付出的代价过于高昂。而对中国来说,解决这个问题要简单得多。中国不仅需要资源,还需要领土,中国对人员伤亡的敏感度较低,完全无法与西方相提并论。而且可以由多达6.741亿的农民来间接占领。中国农民现在人均耕地只有0.07公顷,最多只能生养两个孩子,如果迁移到被占领土上生活,所有这些限制都将取消。如果手中握有武器,就能非常有效地行使占领职能。


  向北方拓展


  俄刊文章称,赫拉姆奇辛指出,至于中国未来的拓展方向,幅员广阔、资源丰富的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自然是首选目标,而且这里本就不多的人口还在迅速减少。哈萨克斯坦也面临类似情况。中南半岛则是中国可能拓展的另外一个方向,但是这里的现实情况是领土小,资源少,人口多。向此拓展只能在不大程度上解决中国资源短缺的问题。而且移民和耕地不足的问题只会进一步加深。


  俄刊文章称,当然,也有专家反对肆意夸大中国拓展生存空间的风险。他们强调,中国自身几乎还有一半领土尚未开发,现在94%的人口生活在46%的领土上,因此没必要向外拓展。而且,西伯利亚和远东气候条件恶劣,特别是冬季漫长而严寒,中国人无法适应。但是,几乎占中国面积三分之一的西藏更是地球上最不适宜居住的地方,那里的平均海拔为4000米,极度缺氧,多数人无法在此长期生活。而且在这种高原条件下,无法从事任何大规模的经济活动。总之,很难通过移民和经济开发促进西藏的发展。新疆的自然条件虽然稍微好一些,但是戈壁沙漠面积较大,前景也不乐观。相比之下,俄罗斯外贝加尔和阿穆尔河沿岸从事农业活动的条件要好得多,滨海边疆区则适合从事任何经济活动。甚至是严寒的雅库特地区也比西藏好,至少这里不缺氧。


  赫拉姆奇辛指出,有一些专家认为,中国根本没有威胁俄罗斯的意图。一个不容质疑的事实是,哪怕是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最为虚弱的时候,中国也没有采取任何进一步削弱俄罗斯的行动。确实,当时中国没有军事入侵俄罗斯。但是90年代初俄军的实力要远远强于现在,而中国军队则明显弱于现在。当时中国不具备发动侵略的实际能力,也没有表现出善意,只是充分利用了俄罗斯的软弱,形成了对己极其有利、对俄方不利的双边经济关系,为人口拓展打下基础。还有一些专家在批驳中国威胁论时经常指出,中国正忙于解决内部问题,根本顾不上对外拓展。实际上,正是为了解决内部问题,中国才需要扩张。


  俄专家称,另外一个相当流行的观点认为,不能肆意鼓吹中国威胁论,因为中俄冲突只会对美国有利。对于这个问题,可以说,中美俄三国中任何两国冲突都会对第三国有利。美俄冲突,中国自然获益。但是,无论是俄官方,还是学术界,都从未把中国当成是对抗美国的潜在盟国。更为关键的是,中国对俄罗斯造成威胁的根本原因不是美国的推波助澜,而是中国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它是由中国的社会经济性质,而不是政治所决定的,是完全独立的。


  艰难的选择


  俄刊文章称,赫拉姆奇辛认为,在推行主要战略方向军事改革后,俄罗斯面临的局势仍不乐观。南部军区兵力在整体上能够应对战区局势,因为格鲁吉亚已被打垮,尚未恢复。而与北约成员国土耳其的战争暂时不太可能爆发,尽管将来不排除俄土冲突的可能性;中部军区没有直通潜在对手边境的要道,实际上是战略预备区;西部军区的兵力表面上严重落后于北约部队,但是由于北约军力正在削减,而且根本没有任何战争准备,因此当前的兵力是足够的。况且如果真的爆发战争,俄军还会得到非常强大的白俄罗斯军队的支援;东部军区兵力过于薄弱,无论是陆军还是空军,现在都无法与中国沈阳军区和北京军区相提并论。而且在此战略方向上,加强俄军集群实力相对困难,供给线太长。中国北方运输线的长度远远小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而且在敌方破坏下的稳定性强,总体输送能力要高得多。为了应对世界经济危机,俄政府向银行注资,忽视了道路交通建设。中国政府则投入巨资发展基础设施,大幅扩建高铁和高速公路网。在近期的演习中,中国军队经常演练大部队远距离铁路和公路投送能力。


  俄专家指出,在当前常规力量的对比之下,俄军根本无力与强大的中国军队抗衡。至于更为关键的核威慑问题,很难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他个人对此有以下看法:


  1、核武器应当是其他手段用尽后的最后手段,是撒手锏。


  2、中国同样拥有核武器,而且其核武库规模不明确,大体情况不清楚。俄和西方媒体引述的数字是数百枚核弹头,数十枚中程弹道导弹和洲际弹道导弹。这个数字显然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因为中国不会仅仅生产如此少量的战略武器。俄罗斯个别媒体报道称,中国至少有1000枚洲际导弹和中程导弹。


  3、在签署《中导条约》后,俄罗斯不再拥有中程弹道导弹。中国此类导弹数量世界第一。俄罗斯被迫动用战略核力量同时遏制中美,显然有点力不从心。况且对于威慑中国来说,俄洲际导弹和潜射弹道导弹的射程又太远。


  4、中俄战术核武器实力对比不清楚。不过,中国在战术核武器载体上具有较大的优势,有数千套射程为150-600公里的战术和战役战术导弹发射装置。俄罗斯只有100套“圆点-U”战术导弹系统,射程仅120公里。在自由落体航空核弹载体方面,中国可以利用老旧的轰-5、强-5、歼-6飞机,其储备数量约为2000-3000架。从战术层面上讲,这些飞机仅凭数量优势就可突破俄防空体系,哪怕损失一半对中国来说也不是问题。


  5、无论是对欧洲国家,还是对美国来说,哪怕只有一枚威力不大的核弹打到其境内,都是绝对无法接受的。中国边远地区则可以承受几十枚核弹的打击。


  6、对中国来说,对其东南沿海城市实施密集核打击显然是不可接受的。但是作为反击措施,中国会打击俄罗斯的欧洲部分领土,将对俄造成致命杀伤。


  赫拉姆奇辛指出,总之,俄对华核威慑的效用首先体现在心理层面上。当然,中国可能推断俄方担心遭受致命核反击,因此根本不会冒险,特别是在保住俄方颜面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如果拓展到俄方领土后,中国可能不要求这些地区在法律上并入中国,只需实际控制即可。这样俄方就不至于颜面扫地,至少国家版图仍然维持原样。


  俄专家指出,实际上,中国可能的拓展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同样是一个心理问题。中国更愿不战而屈人之兵,凭借经济和人口优势获得领土和资源。现在,俄官员和多数专家对中国的潜在威胁保持沉默,在政治和经济上向中国做出较大让步,担心激怒中方。实际上,中国现在非常务实。如果俄罗斯不仅在专家学术层面上,而且还在官方层面上,讨论中国威胁问题和防范措施的话,反而可能会降低相应的风险。此举将会让中国明白,向北拓展的风险和代价将会高得难以承受,从而主动放弃。为了达到这种效果,俄罗斯必须提高国防实力,特别是战略核力量和防空系统。更重要的是,必须退出束缚俄军手脚的《中导条约》。俄军还必须切实增强东部军区的常规力量,并把核武器当作最后的撒手锏。另外,俄罗斯还有必要建立相互保护的国际联盟,把哈萨克斯坦、蒙古、印度和越南当作最重要的盟国,共同遏制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