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K15生涯模式投篮难度:[转载]拙藏:?辽代鎏金青铜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9:03:42
拙藏: 辽代鎏金青铜冠作者:鹤舞堂


 

   古董商坂本五郎曾说过:“许多人都清楚地知道获得好评的美术品,但对第一次面世的艺术品却一无所知。”他说的没错,当这件辽朝的鎏金青铜冠被摆在案上时陌生却似曾相识。冠保存得很好曾被小心地用丝织品包裹过,丝织品已经碳化在冠面留下斑驳的黑色痕迹。细心的观察会发现冠的表面和内里局部依然残留腐朽的丝织物。冠面因为鎏金层的保护作用锈蚀并不严重,背面锈色极其丰富。半个小时后冠被易主,这件鎏金青铜冠成为鹤舞堂2011年度最激动的收集品。

 

   这只冠是怎样造成的?从技术层面来看,当冠的设计图被确定下来,匠师选择一张精良的青铜板片按照图纸裁割,一张宽约17.4cm,长度约62cm的薄青铜片被裁成了冠的平面胚体,灵巧的辽朝珠宝匠开始在青铜冠的胚体上錾刻图案,不厌其烦的心里素质、灵动的巧工保证作品的至臻。錾刻师的工作告一段落,鎏金师开始忙活,鎏金师更像化学家把黄金和汞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称作“金汞齐”的柔软膏体,把反复涂抹“金汞齐”后的器物放在火上烘烤,汞挥发了、金附着在器物表面,通常经历这个工序后器物并非十分地光亮,还需要使用木炭、玛瑙刀子等工具反复打磨器物表面直至明如镜。该是珠宝镶嵌师大显身手的时候了,绿松石被小心翼翼地嵌入预留的位置里。最后,錾刻师将冠的底边内折约1.4cm,贴紧外层冠箍。这个设计上的细节是为了增强冠箍的厚度和冠的总体重量进而提高冠的稳固性。錾刻师将平面的冠体锤成一个圆筒形,两端接触处的内里面衬附一小块长方形铜片并敲上四个铆钉,借此巩固冠体的坚牢。迷人的王者之冠大功告成!

 

   冠的额箍部分宽约5.8cm,装饰两种纹样:上沿和底边錾刻出联珠纹。两道凸出的半弧线与一小一大层叠的叶芽形纹饰组成了二方连续带状纹样,上沿和底边的两组二方连续带状纹样互为倒置的对称式。这种纹样似乎在辽朝艺术中很罕见,一件收藏于内蒙古敖汉旗博物馆的辽代黑釉暗花葫芦瓶的上腹部出现过同样的设计,不同之处葫芦瓶纹样设计成几何图案,而此冠特具自然主义的印象风尚:两道弧线宛若春水荡漾,层叠的尖角恰是小荷初绽。这种“间接的天然美”(——闻一多《建设的美术》)是草原湿地风情馈赠契丹工艺家的创作灵感。目视的焦点是冠箍上并列的三枚绿松石,绿松石以冷镶嵌方式被置于额箍的正立面,錾刻“∽”形纹饰围绕绿松石。绿松石微蓝、沉着的色调犹如草原雨过天晴的爽朗明丽赢得了马上民族的偏爱。绿松石作为冠具的装饰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无疑是阿鲁柴登匈奴王的鹰形金冠,那只金鹰孤傲的头就是绿松石雕刻的;在辽代,绿松石被应用于装饰艺术最知名的例子莫过于吐尔基出土的镶嵌水晶和松石的金戒指,金戒指再现了契丹人的奢华风格。

 

   冠叶的突显图像是一位盘膝端坐在饱满莲花上的老者,两只手从阔大的袖口伸出,优雅地捧着我们极想知道却无法知晓的东西。老者的眼神低眯著,眼缝中透露的光停留在他手中的宝物之上。他戴著冠,头发、长胡须因精心打理而服帖。骨感的鼻梁增添了整个面部造型的清癯。交襟袍服质地柔软,随着老者的坐姿而自然垂叠,看上去舒适得体。老者的两肘和头之后两条粗大的弧线向上方延伸、弯转而抵合,这是一个简约的背光。莲瓣、灵芝和忍冬以及忍冬萌生的柔嫩枝蔓簇拥著老者。辽国錾刻师依然不放过任何一个发挥他们特长的机会,即便花与草的空挡间也被一丝不苟地錾上“鱼子地”,“鱼子地”透析主体和辅助纹饰的空间层次,强化了景深。花草枝蔓宛转、延展,增强冠叶造型的温婉气质同时减弱青铜的生硬感。冠叶上的老者形象与陈国公主的高翅鎏金银冠之冠顶装饰如同一辙,相异之处此冠出现了折枝忍冬。《辽陈国公主墓》认为那个老者是道教的元始天尊,陈国公主墓考古学年代对于拙藏之断代颇有比类之益(陈国公主逝于1018年)。

 

   此种冠式未见考古出土记录,已知的相关辽代考古材料只有山西大同下华严寺的菩萨像所戴冠饰对此种冠式的图像解读或有参考意义。相似收藏另见香港《梦蝶轩》的鎏金透雕双龙纹铜冠。


吐尔基辽墓金戒指

 

 黑釉暗花葫芦瓶线描图,选自《敖汉文物精华》

 

           

辽陈国公主高翅鎏金银冠

 

     

薄伽教殿菩萨像

 

图版选自《金翠流芳﹒梦蝶轩藏中国古代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