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刘学江去哪里了:毛概机考(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10:04:24

4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所以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是因为(    ) ABCD

A.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D.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41.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因为在文化建设中只有抓住核心价值体系才能(    ) ABCD

A.形成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

B.树立全社会的和谐理念,培育全社会的和谐精神

C.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形成全社会的和谐人际关系;营造全社会的和谐舆论氛围,塑造全社会的和谐心态

D.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

神纽带,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42.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我们要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自觉做到(    )AB

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

B.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

C.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发展马克思主义D.在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坚持马克思主义

43.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是因为它(    ) ABCD

A.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又发扬了我们党优秀革命道德传统,概括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鲜经验,集中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时代精神和时代风尚

B.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涉及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等方方面面

C.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的结合

D.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44.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ABC

A.按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要求,进一步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B.按照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的要求,进一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使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C.按照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要求,进一步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使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D.按照全球化时代的客观要求,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与全球化的普适价值相结合,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

设中吸收全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45.党的十七大强调了文化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主要是指(    ) ABCD

A.文化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灵魂    B.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

C.文化构成社会的人文环境     D.文化日益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生产力

46.党的十七大要求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主要措施有(    ) ABCD

A.要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念。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和理论基础

B.要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C.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D.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47.党的十七大关于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有(    )ABC

A.推进文化创新       B.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C.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D.使当代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48.要深刻认识大力推进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主要有(    ) ABCD

A.推进文化创新是我们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迫切需要

B.推进文化创新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迫切需要,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迫切需要

C.推进文化创新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迫切需要

D.推进文化创新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

49.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也就是文化创新的过程,具体包括(    ) ABCD

A.创新管理体制    B.创新产业格局

C.创新市场体系    D.创新市场主体

5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   )ABC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B. 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

C.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D.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具体形式

51.党的十七大对进一步推动文化创新的具体部署是(    ) ABCD

A.大力推进文化观念、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B.大力推进文化内容创新

C.大力推进文化形式创新    D.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形态创新

52.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是推进文化创新的关键环节,党的十七大对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提出的具体新要求是(    ) ABCD

A.要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扶持公益性文化事

业,特别是要加强基层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

B.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完善文化市场体系,形成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

C.要加快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

作,探索建立新型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

D.要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制;打造更多具有国际竞争

力的知名文化品牌,增强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53.党的十七大强调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体部署是(    ) ABCD

A.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体

B.以外来健康有益文化为补充

C.大力弘扬中华文化,不断增强我国文化的民族性、包容性和时代性

D.努力把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和凝聚在中华文化的旗帜下

54.党的十七大强调,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时代性,主要原则是(    ) ABCD

A.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进行创新  B.着眼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进行创新

C.顺应世界文化发展潮流进行创新    D.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创新

三.判断题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始终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错)

2.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是文化建设和人的素质的提高。(  对  )

3.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总是相适应的,同步的。(错     )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对    )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要求是改革创新。(错 人的发展   )

6.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是诚实守信。(错 集体主义      )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所以不受道德体系的约束。(  错   )

8.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对    ) 

9.繁荣和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必须贯彻“双百”方针。(  对    )

10.自然科学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重要理论武器。(  错  )

11.“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错  )

12.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产生了消极影响。(  错  )

1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等价交换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和重点。(  错  )

14.“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定了总原则。(  错  )

15.先进文化是以先进生产力为基础的,因此,在我国生产力尚不发达的情况下,不应该提出建设先进文化的目标。(  错  )

16.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的认识上,有一种说法:“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 (  对)

17.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互为条件、互相促进。(  对)

18.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的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处在不同的层次,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不能强求指导思想的一元化。(  错)

19.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就是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道德体系。(对  )

20.在我们的文化生活中,还存在不少落后文化甚至腐朽文化。(  对)

21.只有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和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对  )

 22.越是发展经济,越是需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对  )

 23.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有吸纳又有排斥,有渗透又有抵御。(对    )

24.一个人物质上必须富有,但精神上可以贫穷。(错  )

25.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对  )

26.“四有”是指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民主。(错  )

27.先进文化,始终是凝聚和激励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对)

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 错  )

29.高度的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区别,并优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具有强大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根源。(对   )

30.在我国,建设物质文明的关键是在党,建设精神文明的关键是在广大群众。(    错)

3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和吸收各国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 。  ( 错  )

32.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  对)

33.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是诚实守信。( 错 为人民服务    )

34.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对  )

35.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对  )

3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对  )

3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归根结底就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对  )

3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 对  )

39.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过程。( 对  )

40.民族精神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把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传统和新时期形成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   对)

4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对  )

42.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建设,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 对  )

43.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向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对  )

44.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建设企业文化。( 错  )

4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对  )

4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对  ) 

4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   。( 对  ) 

4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 对  )  

49.理想是有层次的,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对)

50.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是马克思主义。(   对)

5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对  )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十六届六中全会的观点,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A

A.本质属性    B.外在特征    C.一般特征    D.突出表现

2.在党的重要会议中,第一次全面阐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是(    )D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三届四中全会

C.十四届三中全会    D.十六届六中全会

3.在十六大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以后,明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任务的是(    )B

A.十六届三中全会    B.十六届四中全会

C.十六届六中全会    D.十七大    

4.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上,中共十六大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之一而提出的相关口号是(    )D

A.经济发展    B.民主健全   C.科教进步    D.社会和谐

5.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着眼点是(    )B

A.解决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问题

B.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C.解决新世纪、新阶段的不和谐问题

D.解决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问题

6.19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发表过《全世界和谐》一文,最早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马克思批判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中的有益思想,提出的未来和谐社会模式的具体设想是(    )B

A.自由平等的生产者联合体    B.自由人联合体

C.重建个人所有制    D.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7.相对于和谐社会的社会目标而言,小康社会主要是指(    )A

A.经济上的目标    B.生活上的目标

C.整体性目标      D.政治上的目标

8.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提出、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党的十七大的重要贡献是(    )D

A.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

B.明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内容

C.全面深刻阐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定位、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等

D.再次强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性,并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

9.十六届六中全会对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定位是(    )D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和谐社会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和谐社会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始阶段的和谐社会

D.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须与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10.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是(    )B

A.科学发展    B.以人为本   C.和平正义    D.改善民生

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我们党的执政基础中突出强调的是(    )D

A.经济基础    B.政治基础   C.阶级基础    D.社会基础

1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价值目标或核心价值是(    )C

A.民主法治    B.自由民主   C.公平正义    D.社会稳定

1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和基本标志是(    )A

A.安定有序    B.社会安定  C.发展有序    D.秩序良好

14.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  C

A.具体内容    B.方针政策   C.指导思想    D.行动纲领

15.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和本质都是(    )B

A.公平和正义    B.以人为本   C.协调发展    D.和谐

16.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系统地回答了(    )B

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C.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建设什么样的社会,怎样建设社会的问题

17.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重要文件是(    )D

A.《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D.《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B

A.坚持科学发展    B.坚持以人为本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民主法治

19.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观点是(    )A

A.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的社会    B.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D.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20.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根本政治保证的是(    )A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B.发展和谐文化

C.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D.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21.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的是(    )B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B.加强思想文化建设

C.发展经济                                D.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2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    )C

A.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B.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C.坚持改革开               D.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23.“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出自(    )D

A.《全世界和谐》  B.《和谐与自由的保证》  C.《论十大关系》    D.《共产党宣言》

24.“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较易于克服困难,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党和国家较为巩固,较为能够经受风险。”讲这段话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是(    )A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陈云

25.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社会要和谐,首先要(    )B

A.创新       B.发展       C.管理        D.保障

2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六个方面,排在第一的是(    )A

A.民主法治     B.公平正义     C.诚信友爱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7.第一次把“和谐”写人我国现代化目标,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的党的文件是(    )D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

B.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

C.中共十三大报告

D.《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8.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概念是(    )C

A.2004年9月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 

B.2004年12月胡锦涛在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 

C.2005年2月胡锦涛在中央党校专题研讨班上

D.2005年10月中旬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 

29.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理想状态的一种描述 

B.和谐社会是一个有能力解决矛盾、化解冲突,并由此实现社会关系趋于均衡的社会 

C.和谐社会是动态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 

D.和谐社会只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中 

3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应该是社会主义(    )D

A.经济建设 B.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C.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D.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31.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是(     )C

A.发展 B.党的领导 C.制度 D.发展社会事业 

3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    )A

A.民主法治 B.公平正义 C.诚信友爱 D.安定有序 

33.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   )C

A.诚信友爱 B.以人为本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D.社会主义荣辱观 

34.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   )D

A.实现科学发展       B.坚持以人为本

C.更好地坚持民主法制 D.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3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的统一体,和谐社会建设对三个文明建设的作用是(   )D

A.物质基础        B.政治保证         C.精神支撑          D.社会条件

3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D

A.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B.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C.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D.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37.《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  )B

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社会和谐    C.公平正义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8.中国要全力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 )为指导 

A.党的基本路线   B.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C.宪法                 D.初级阶段的理论。 

3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这个飞跃是我们党对(  )问题的新的探索A

A.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改革开放  C.对外开放 D.小康社会 

40.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全新的理念和机制,但最核心的就是(  )A

A.以人为本  B.解决三农问题  C.科学发展  D.和平与发展 

4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是(  )A

A.社会公平正义                    B.建设和谐文化  

C.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D.充满活力.团结和睦

4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是(  )C

A.社会公平正义                    B.建设和谐文化 

C.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D.充满活力、团结和睦

43.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  )B

A.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B.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D.到2020年完全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4.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A

A.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B.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D.到2020年完全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5.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  )D

A.发展生产力        B.人与自然的和谐

C.社会公平正义      D.坚持科学发展

46.( )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D

A.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C.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D.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47.2005年2月19日,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总书记作重要讲话,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D

A.民主法治    B.诚信友爱    C.安定有序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二、多项选择题

1.党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提出过程主要有(    ) ABCD

A.十六大报告明确把社会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主要目标

B.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形成全体人民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并且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标志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式提出

C.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定位、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标志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正式形成

D.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作了全面部署,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进一步深化

2.十六大以后,党中央反复强调要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现实依据是(  ) ABC

A.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我国已进人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就会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我们党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B.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新世纪新阶段,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我们要有力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就必须首先把国内的事情办好,通过和谐社会建设,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

C.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实现执政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

D.国内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国际上和平发展、和谐世界,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领导集体重大的理论创新,具体落实这些理论创新,必然要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3.一般地讲,所谓和谐社会,主要是指(  )AB

A.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B.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C.就是公平正义、各种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的和谐社会

D.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和谐社会

4.温家宝在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结过去五年经验时提出:“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其中2008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的主要措施包括(    )ABC

A.在全国城乡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B.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C.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D.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5.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就是必须(    )ABC

A.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B.坚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C.同时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D.继续只强调经济发展问题,不断提高人均GDP水平

6.2006年7月10日至12日,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阐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关系,即(    ) ABCD

A.政党关系    B.民族关系和宗教关系

C.阶层关系    D.海内外同胞关系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正确的原则是(    ) ABCD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B.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C.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D.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齐心协力促进社会和谐

8.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一科学定位,深刻揭示了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    ) ABCD

A.领导核心    B.发展道路    C.实践主体    D.根本目的

9.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实现了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的飞跃。这个“四位一体”是指(    )ABC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C.社会建设    D.国防建设、党的建设

10.根据2002年2月胡锦涛重要讲话的论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是(    )ABD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C.自由幸福、互助合作    D.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主要是指(    ) ABCD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B.党在执政理念上的新发展

C.在新世纪新阶段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的迫切需要

D.巩固执政党地位的必然要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证

12.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民主法治就是(    )ABC

A.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    B.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C.依法治国方略得到切实落实    D.政治参与得到进一步扩大

13.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公平正义就是(    )ABD

A.社会各方面利益得到妥善协调

B.人民内部矛盾及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

C.弱势群众的基本利益得到切实保障

D.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与实现

14.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诚信友爱就是(    )AB

A.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    B.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C.全社会形成普遍的团结认同    D.人与人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15.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充满活力就是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    ) ABCD

A.创造愿望得到尊重    B.创造活动得到支持

C.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D.创造才能得到发挥

16.根据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或者六大特征来讲,和谐社会的六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其中包括(    ) ABCD

A.社会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B.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C.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    D.人与自然的统一

17.完整准确地理解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应该正确把握几个方面,其中有(    ) ABCD

A.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不是以往其他社会形态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而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

B.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这四者是有机统一的,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

C.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

D.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相互关系,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和谐社会,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达到科学发展,所谓和谐社会就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的过程和结果

1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大社会范畴,两者相互包含、相辅相成,即(    )ABC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

B.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重大的现实任务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之后,还要继续为更高水平的和谐社会长期奋斗   

D.构建和谐社会贯穿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  

19.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其中有(    )    ABCD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的工作方针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动力

C.必须坚持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证;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条件

D.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体人民共同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20.党的十七大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提出六大民生问题,并且依据六大民生问题把和谐社会建设的相关目标和任务概括为(    ) ABCD

A.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

B.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C.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D.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21.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和谐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努力使全体人民(     ) ABCD

A.学有所教、劳有所得    B.病有所医

C.老有所养    D.住有所居

22.构建和谐社会关于教育问题的政策方针(    ) ABCD

A.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B.优化教育结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形成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C.推进教育改革创新,要着眼于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内

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D.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规范教育收费,健全公共财政投入和保障机制,为全体国民提供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23.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党的十七大关于教育公平的方针政策有(    ) ABCD

A.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规范教育收费,健全公共财政投入和保障机制,为全体国民提供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B.在全国城乡普遍实施九年义务制教育

C.扶植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困难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D.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

24.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党的十七大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主要措施有(    ) ABCD

A.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积极发展经济和调整结构,以发展促进就业,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B.鼓励自主创新、自谋职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重大方针;积极培育创业主体,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推动创业型社会建设,扩大就业容量

C.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要统筹城市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

D.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继续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

25.深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政策措施有(    )ABC

A.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

B.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广大劳动者收入,维护劳动者权益

C.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D.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26.解决贫富差距过分悬殊的问题,要求之一是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人分配格局,具体措施是 (    ) ABCD

A.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使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随着经济发展逐步较多地增加

B.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采取多种措施,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使更多低收入者进人中等收人者行列

C.切实对过高收入进行有效调节,使过高收人者的一部分收入通过税收等形式由国家集中用于再分配

D.取缔非法收入,规范垄断行业的收入

27.党和政府对扩大就业的指导方针是(    ) ABC

A.劳动者自主择业    B.市场调节就业

C.政府促进就业    D.以创业带动就业

28.我国关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总要求是(    ) ABCD

A.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指导方针

B.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

C.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

D.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29.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措施有(    ) ABCD

A.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机制,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B.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C.发展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

D.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实现保值增值;把解决住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加快建立适应全体居民需要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特别要健全廉租房制度

30.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目标。总的原则和要求是(    ) ABCD

A.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

B.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

C.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D.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31.构建和谐社会,加强社会管理要形成相应的社会管理局面,即(    ) ABCD

A.党委领导    B.政府负责    C.社会协同    D.公众参与

32.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安定有序就是(    ) ABCD

A.社会组织机制健全    B.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C.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D.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33.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    )ABD

A.生产发展    B.生活富裕   C.生命健康    D.生态良好

34.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中国需要着力破解的难题有(    ) ABCD

A.理顺分配关系,解决社会公平的“核心问题”;解决就业难题,巩固“民生之本”

B.科学调控宏观经济,转变粗放型发展方式;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托底”机制

C.畅通利益诉求渠道,及时化解社会矛盾

D.经济社会并重,克服发展“短腿”现象;把反腐制度落到实处,防止“权力寻租”

35.胡锦涛指出:和谐社会建设关键在于提高我们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主要是指提高我们党(    )ABC

A.激发社会创造活力而又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

B.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

C.开展群众工作、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质

D.处理突发事件进行危机管理的本领

36.十六届六中全会一致认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ABC

A.本质属性    B.基本特征    C.基本要求    D.根本目的

37.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定位,强调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    )AB

A.共同建设的和谐社会    B.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C.共同设计的和谐社会    D.共同追求的和谐社会

3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工作是(    ) ABCD

A.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定基础

B.完善促进公平正义的体制机制,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加强思想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

C.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环境

D.增强社会团结和活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广泛力量

3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在于(    ) ABCD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C.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

D.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

4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这就必然要求(    ) ABCD

A.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稳定社会管理

B.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C.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D.坚持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的原则

41. 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格局包括(   )ABC

A.经济富强        B.精神文明

C.政治民主         D.生态文明建设          

三.判断题

1.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全新的理念和机制,但最核心的就是以人为本。(对  )

2.我国之所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因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超前于我国的政治、文化及社会的发展,因此,当前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已经不是经济建设。 ( 错 )

3.安全是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没有安全就没有和谐。(对  )

4.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意味着我们的社会是不和谐的 (  错 )

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倡导 “和为贵”、“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气生财”、“协和万邦”等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 错 )

6.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是第一次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我党要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提出来的。(对  )

7.《决定》指出,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实现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错 )

8.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错 )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人为本。(对  )

10.稳定的社会就是和谐社会。( 错 )

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错 )

12.我们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不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把社会建设放在首位。( 错 )

13.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之间有机统一,不可分割。(对  )

1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  )

1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对  )

16.社会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对)

17.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对)

18.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保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其功能处于最大优化状态的社会。(对  )

19.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也是和谐社会最重要的运行机制之一。(  错)

2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关键在于我们党在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中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对)  

2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难免存在矛盾,和谐社会的建设必然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带来挑战。(错  )

22.在党的十六大上.作为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党第一次提出了“社会更加和谐”的主张。(  对   )

23.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   ) 

24.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对)

25.和谐社会不仅要做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而且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   对)

26.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包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关键还是要靠改革。  (错   )

                                         

第十二章  “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解决香港、澳门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采取的方针是(    )D

A.暂时不提,以后再说          B.准备条件,一举收回

C.暂时不动,待机收回          D.暂时不动,待时机成熟时再收回

2.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台湾问题的策略方针是(    )A

A.积极备战,武力解决          B.暂时不动,待机收回

C.国共谈判,和平统一          D.创造条件,和平统一

3.新中国成立50年多年来,党和政府对台湾的方针政策大致经历的变化是(    )B

A.和平统一到解放台湾

B.由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统一

C.由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统一再到“一国两制”

D.由武力解放到“一国两制”

4.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口号的时间是(    )A

A.1949年    B.1950年    C.1954年    D.1956年

5.1955年5月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上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倡议;1960年,周恩来将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的思想、政策方针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就是(    )C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C.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D.台湾接受大陆中央政府领导、管辖

6.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标志着我党对台方针政策重大转变的是(    )A

A.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

B.1981年9月叶剑英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被称为“叶九条”的台湾问题讲话

C.1982年1月邓小平谈话

D.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7.2004年2月,为了向世人宣示中央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的坚强决心,更为了让大家全面准确地理解“一国两制”方针,把“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不断推向前进,国内重要媒体重新发表了邓小平的重要谈话是(    )A

A.《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6月)

B.《我们非常关注香港的过渡时期》1984年7月

C.《中国是信守诺言的》1984年12月)

D.《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的讲话》1987年4月

8.“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早是针对(    )C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西藏问题

9.台湾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中国的(  )C

A.外交问题            B.国际政治问题

C.内政问题           D.中美关系问题

10.中美关系的最大障碍是(    )D

A.人权问题          B.战略导弹防御体系问题

C.西藏问题          D.台湾问题

11.香港回归祖国的时间是(    )C

A.1978年7月1日                B.1987年10月1日

C.1997年7月1日                D.1997年10月1日

12.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是(    )C

A.1978年12月20日              B.1987年12月20日

C.1999年12月20日              D.2000年12月20日

13.“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问题是(    )C

A.大陆实行社会主义不能动摇     B.港、澳、台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C.祖国统一                      D.港、澳、台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14.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    )A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一国两制

C.和平统一                     D.承认台湾事实上的“独立”地位

15.中国政府主张“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台湾,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目的是(    )C

A.准备最后用武力“解放台湾”

B.以武力争取台湾统一

C.防止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独”势力把台湾从祖国大陆分裂出去

D.对付台湾人民

16.澳门特别行政区享有的自治权有(    )C

A.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

B.立法权、司法权

C.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D.行政管理权、司法权

17.20世纪50年代中期,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主张的是(    )C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周恩来       D.叶剑英

18.“一国两制”的基础和前提是(    )A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港、澳、台地区实行高度自治

C.港、澳、台地区保持繁荣稳定

D.港、澳、台地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

19.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的关于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要讲话是(    )B

A.《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B.《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C.《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D.《告台湾同胞书》

20.首次正式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提法的文献是(    )D

A.《告台湾同胞书》            B.《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C.《汪辜会谈共同协议》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21.最早提出两岸尽快实现通邮、通航、通商“三通”建议的文献是(    )D

A.《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B.《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C.《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D.《告台湾同胞书》

22.台湾同胞是我们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所依靠的基本力量。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得到台湾大多数人民的理解与支持。与此相关,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一项重要方针和基础性工作是(    )D

A.寄希望于两岸谈判              B.寄希望于台湾当局

C.寄希望于台湾当局和台湾人民    D.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23.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核心是(    )D

A.反对台湾独立                  B.反对台湾势力分裂祖国

C.贯彻“一国两制”构想          D.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24.全国人大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时间是(    )D

A.2000年3月                   B.2001年3月

C.2005年3月                  D.2007年3月

25.我国对台工作的首要任务是(    )B

A.促进两岸交流               B.反对和遏制台独

C.发展两岸经贸合作           D.推进两岸“三通

26.两岸关系的主题是(  )C

A.祖国统一                   B.和平稳定

C.和平发展                   D.经贸合作

27. 《中葡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的时间是(   )C

A.1985年        B. 1986年         C.1987年       D. 1988年

28.我国实行“一国两制”不会改变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   )D

A.特别行政区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行政区域

B.特别行政区政府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C.特别行政区享有内地一般地方行政区域所没有的高度自治权

D.两种制度地位不同,社会主义制度是主体

29. 台湾与大陆和平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享有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更高度的自治权利,主要体制在(   )A

A.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B. 拥有立法权 

C.拥有终审权                   D. 拥有独立司法权

30.中英两国政府首脑在北京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及附件是在(   )A

A.1984年       B. 1987年         C.1990年       D. 1993年

31.为完成香港的繁荣稳定,香港回归祖国以后,有若干个“不变”,这些将“50年不变”是指(   )C

A.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只保留50年       

B. 香港的制度早晚要变

  C. 50年不变只是一个形象说法,50年后也不会变

D.50年不变是权宜之计,回归后是否变,要看形势的发展

32.<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诞生的事件时(  )C

A.1984年        B.1985年         C.1990年          D.1991年

33.1963年,周恩来把我们党关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和思想,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就是(   )B 

A.台湾之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

B.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C.台湾所有军政及经济建设一切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政府拨付

D.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

34. 台湾问题实质是(   )A

A.中国的内政问题

B.中国同美国的问题

C.中国同英国的关系问题

D.中国同日本的关系问题

35. 从“一国两制”构想延伸开去,邓小平进一步提出了解决某些国际领土争端的新思路,即(  )D

A.分而治之        B.共同治理         C.和平共处        D.共同开发

36.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把(  )C

A.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放在首位

B.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放在首位

C.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D.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放在首位

37.我国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B

A.中国政府承诺不以武力解决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台湾享有完全的自治权           D.与美国等有关国家共同协商解决

38.按照“一国两制”构想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不会改变我国社会制度的性质,其原因是(  )B

A.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不变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B.两种制度的地位不同,中国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C.特别行政区要接受中国人民政府的领导

D.特别行政区除了高度自治外与大陆各行政区没什么区别

39.我国实行“一国两制”后,我国的国家结构是(  )C

A.联邦制        B.邦联制       C.单一制      D.单一制和联邦制混合制

40.香港、澳门、台湾成立特别行政区后,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其中可以保留军队的特别行政区是(  )C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香港和澳门

41.1995年,江泽民发表了(  )B

A.《关于台湾问题的声明》  B.《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C.《告台湾同胞书》        D.《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42.李登辉提出“两国论”的要害是(  )B

A.一边一国                   B.破坏“一个中国”的原则  

C.破坏两岸“三通”           D.“文化台独”

二、多项选择题

l.根据1960年周恩来的归纳总结,为了达到“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的目标,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主张有(    )ABCD

A.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陈诚、蒋经国亦悉由蒋意重用

B.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当时台湾每年赤字约8亿美元)

C.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征得蒋之同意后进行

D.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

2.“一国两制”构想(  )ABCD

A.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一个范例

B.基本内容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C.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D.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3.祖国统一是(  )ABC

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和夙愿的集中体现  

B.中华民族伟大凝聚力的集中体现

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D.中国封建大一统思想的全面继承

4.我国政府以“一国两制”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主要有(    )ACD

A.坚持“一个中国”

B.实现祖国统一后,香港、澳门和台湾可设立特别行政区,实行完全自治

C.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D.力争用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5.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构想(    )ABCD

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灵活性

D.体现了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的原则性

6.我国党与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    )ACD

A.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发展两岸关系、推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B.台湾问题和香港、澳门问题一样,都是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

C.主张用和平方式实现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以任何方式改变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地位

7.按照我国宪法规定,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个论断表明(    )ACD

A.“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特别行政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特别行政区政府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

D.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

8.我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后,对澳门实行“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澳门特别行政区在政治和法律方面享有的自治权包括(    )BD

A.外交权                     B.行政管理权和立法权

C.防务权                     D.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以后,在香港设立了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由香港当地人自己管理,享有高度自治权,包括(  )ABD

A.立法权                   B.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C.独立的外交权             D.行政管理权和财政独立

10.中国政府提出,我们力争用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因为(    )ABCD

A.在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问题上始终存在着和平方式与非和平方式两种可能性

B.能否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并不完全取决于我们一方

C.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

D.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主要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独”势力搞“台湾独立”的阴谋

11.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    )ABCD

中国人民终于洗雪了遭受殖民侵略的百年国耻

B.“一国两制”构想切实可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C.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D.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开创了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12.江泽民同志1995年春节期间关于台湾问题的重要讲话(    )ABD

A.是党和政府按“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B.进一步阐述了“一国两制”的祖国统一构想

C.提出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又一个新构想

D.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13.台湾问题是(  )BCD

A.二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B.中美关系中的最大障碍

C.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D.中国的内政问题

14.2000年2月21日,中国政府发表《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的白皮书。白皮书中提到,中国政府只能被迫采取断然措施包括使用武力来解决统一的情况或底线是(    )ABC

A.如果出现台湾被以任何名义从中国分割出去的重大事变

B.如果出现外国侵占台湾

C.如果台湾当局无限期地拒绝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两岸统一问题

D.如果民进党上台

15.关于台湾问题,下列提法正确的是(    )BCD

A.台湾问题和香港、澳门问题一样,都是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主张用和平方式实现两岸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C.我国对台湾的主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D.反对以任何方式改变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地位

16.“一国两制”构想及其实践的重大历史意义有(    )ABCD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B.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的原理

C.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用来处理一个国家的内部问题

D.为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途径和模式

17.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就要大力推动两岸的交流与合作,主要指“三通四流”,即(    )ABCD

A.直接通商                B.直接通航

C.直接通邮                D.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

18.2006年4月,胡锦涛提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大建议,它们是(    )ABCD

A.坚持“九二共识”是重要基础      B.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根本归属

C.深化互利双赢的交流合作是有效途径    D.开展平等协商是必由之路

19.为积极推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历史进程,我国外交工作的重点之一是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服务,工作侧重点是(    )ABC

A.坚决反对台湾当局在国际上进行的任何分裂活动

B.维护国际社会承认一个中国的基本格局

C.巩固制约“台独”的外部环境

D.打压“台独”的国际活动空间

20.陈水扁2000年5月上台以后,顽固坚持“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的分裂活动,具体表现有(    )ABCD

A.拒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不承认“九二共识”

B.阻挠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恢复两岸谈判

C.百般限制两岸经济交流,拖延两岸直接“三通”

D.继续推行“务实外交”,谋求挤进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参加的国际组织

21.中国政府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上,恢复和进行两岸对话与谈判,这是不能动摇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都可以谈,主要包括(    )ABC

A.可以谈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

B.可以谈与台湾地区身份相适应的国际活动空间

C.可以谈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

D.可以谈一个中国的具体国名

22.在两岸统一上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是指(    )ABCD

A.把台湾当局的分裂言行与台湾人民区别开来

B.把主张维持现状的绝大多数人与主张分裂的少数人区别开来

C.把广大民进党党员与少数顽固的“台独”分子区别开来

D.把过去坚持过“台独”现已改变立场与仍然坚持“台独”立场的人区别开来

23.台湾统一后保持原有制度不变,具体是指(  )ABC

 A.台湾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

台湾的生活方式不变

C.台湾同外国的民间关系不变,包括外国在台湾的投资及民间交往不变

D.台湾的民主制度不变

2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基本内容就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社会制度、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自治权。具体内容有(    )ABCD

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

B.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C.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

D.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任何国家无权干涉

25.2005年3月胡锦涛提出新形势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意见,内容是(    )ABCD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B.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C.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D.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26.党的十七大关于今后一个时期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    )ABCD

A.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C.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湾地区谋和平

D.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27.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曾经提出,“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是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面临的崭新课题”。党的十七大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今后在香港、澳门继续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有(    )ABCD

A.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

B.全力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着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民主;把香港、澳门管理好、建设好,两个特别行政区政府是关键

C.鼓励香港、澳门各界人士在爱国爱港、爱国爱澳旗帜下和衷共济,促进社会和谐;加强内地与香港、澳门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D.积极支持香港、澳门开展对外交往,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预香港、澳门事务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53题

1.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核心是(    )         B

  A.和平    B.发展    C.民族独立    D.经济联盟

2.影响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  C

  A.军备竞赛              B.局部战争

  C.国际经济旧秩序        D.发展中国家的贫穷落后

3.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解决,是由于(    )D

  A.争霸与战争成为当前时代的主流   

 B.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引起的战争时起时伏

  C.人口增长失控,资源破坏,环境恶化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

4.当前维护世界和平的根本途径是(    )C

  A.实行有效裁军和军控        B.发挥联合国的维和作用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加强国际干预

5.谋求世界各国经济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D

  A.加速各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B.推动南北对话

C.加强南南合作    D.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6.战后以来,导致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是(    )A

  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发展中国家的贫穷落后

  C.各国之间难以协调的矛盾    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

7.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最根本的社会根源是(    )C

  A.资产阶级的人权主义            B.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C.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    D.经济军事实力

8.按照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中国属于(    )C

 A.第一世界    B.第二世界    C.第三世界   

 D.介于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之间

9.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B

   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

   C.改革与开放     D.民主与法制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0.和平问题是指(    )D

   A.在全世界消除一切战争    B.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和平共处

   C.实现国际社会广泛的公正合作

   D.在较长时期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