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e谢恩麦克曼2月22:中国历朝历代玉器鉴赏(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0 10:01:28
中国玉石器鉴赏  石器的制作,起源于旧石器时代。一般旧石器时代遗址,常发现打制石器、原始骨器以及用于装饰的动物牙齿、贝壳、人和动物的骨化石等物。中石器时代为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时期,当时已使用弓箭。因此,在打制、磨制的混合石器中,常有石箭头。已发现的遗址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内蒙古和新疆地区。新石器时代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是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并发明了陶器,出现了纺织技术。新石器时代的石器以生产工具为主,有石斧、石奔、石铲、石刀、石犁、石镰、石磨盘等。新石器时代,人们在加工石器的过程中,发明了磋磨、钻孔等加工新技术。当时人们除了磨制砂岩、页岩、变质岩的农业、手工业、狩猎工具外,还磨制蛇纹石、透闪石、石英岩、硅质石等彩石玉器。故东汉学者许慎在所著《说文解字》中称玉是“石之美者”。玉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玉器的制作可能已发展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在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红山文化、龙山文化的遗址中,均有精美的玉器出土。其中如玉斧、玉铲、玉兵器等,当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东汉袁康撰《越绝书》,书中记风胡子语,将人类使用的工具分为石、玉、铜、铁四个阶段,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实际发展的程序。当前,已有人根据考古中的玉器遗存,认为距今约四千至五千年的“铜石并用时代”,玉器已彻底脱离石器,不仅是当时人们财富与权力的象征,而且还是人们制造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兵器乃至宗教礼器的主要材料品种之一,因而提出了“玉器时代”的命题。当时的玉簪、玉环、玉璜、玉玦一类是装饰用玉,为人所共知;而玉龙、玉鸟等可能为图腾神物,玉琮、玉璧等为宗庙礼器,具有宗教或权力的象征意义。在良渚文化遗址中,随葬玉璧、玉琮等礼器的墓主,应是有特殊地位的人物。红山文化的动物群玉雕,有龙、鸟、虎、龟、蝉、狗、蚕、鱼等,与商代玉器的主要题材相同,而与良渚文化的玉器群如玉琮、玉璧、玉璜、玉玦等,显系两个系统。但良渚文化的玉器群,同样在商、周得到继承和发展。如前面提到的玉璧、玉琮等,亦属商、周宗庙的礼器。春秋、战国迄秦、汉时期的玉器,礼玉渐少,而佩玉增多。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高峰时期,镂空、浮雕等手法普遍应用。当时,带有政治、道德与迷信色彩的成组佩配列玉器盛行,称为组玉,玉璧、玉环、玉龙、玉璜、玉管等皆成为组玉的一部分。根据近年的考古发掘,关于各类组玉的组合形式与《三礼》所记的玉器制度,多有不符,因此,尚须从古代社会礼仪制度、习俗规范等方面,探索有关组玉的种种问题。汉代玉器引人重视的,是不断有金缕、银缕玉衣出土,生活用玉大量制作。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玉器风格基本继承两汉传统,但实物流传甚少,墓葬出土数亦不多。宋、明时期,玉器制作以生活使用器皿为多,其中仿古之作十分发达。清代为玉器制作的振兴时期,当时,经济繁荣,宫廷手工艺与民间手工艺都已经有较大的发展。 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


玉人头饰(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乳白色,局部有褐色浸蚀。体扁平,头像作侧视,以阴线刻一橄榄形目,头顶有一椭圆形发髻,鹰钩形鼻,嘴微张,脑后有外凸的耳形脊。头下有颈,嘴角处有一个穿圆孔,可供佩系。陕西神木出土。现藏陕西省博物馆。高4.5厘米
穿孔玉斧(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淡黄色。体扁平,顶部微呈弧形,两边斜直,刃部较宽,两面刃,较锋利。顶端一圆形穿孔,两面钻透。四边较薄,中间较厚,通体磨光。制作精美,无使用痕迹,是权力或财富的象征物,为部落首领所占有。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墓葬出土。现藏山东省博物馆。长17.8厘米 厚0.9厘米 刃宽7.2厘米 孔径1.2厘米


穿孔玉斧(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青色。长方形,顶端平整,两侧斜直,刃部较宽,两面磨刃,略呈弧形,四边较薄,中间较厚。通体磨光,靠近顶端有一圆孔,两面钻透。此件制作精致,是权力或财富的象征物,为部落首领所占有。1960年山东曲阜出土。现藏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长19.8厘米 刃宽9.1厘米 厚0.5厘米
玉璇玑(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玉质泛白色。体扁平,中央有圆孔,形似变形的环。外缘有三个形状相同、且均向同一方向旋转的锯齿状凸脊,凸脊之间各有每三齿为一组的锯齿四组。全器计有相似大凸齿三个、小凸齿十二组三十六个,等距分布。是观测天象之器,或是织机上某一部件,有待研究。1978年山东滕县出土。现藏滕州市博物馆。
径8厘米


人面纹玉佩饰(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墨色。体扁平,呈四边略外凸的方形,背部中央有一垂直的凸脊,脊上有一横穿,可供穿系。正面刻人面纹,面部正视,以阴线刻橄榄形眼眶,眶内饰一横线作目,双目相连,等腰三角形纹作鼻,横道弦纹作口。虽五官比例不甚协调,但轮廊俱现,为大汶口文化较早的人面形玉饰。山水滕县出土。现藏滕州市博物馆。 高3.2厘米 宽3.9厘米
兽面纹玉{石奔}(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青中泛黄色,通体抛光。原断为两截,受土浸,表面形成不同颜色。体扁平,呈长方形,背部平直,刃部稍宽,一面刃的坡面较宽,另一面较窄。近背部两面皆为单线阴刻兽面纹,以旋转形双眼和头上的特殊装饰为其特征,形象狰狞,线条纤细、流畅,刚劲有力。兽面纹始见于新石器时代玉石器和陶器上。器物纹饰盛行于商周。此 奔是部落首领权力的象征物。1963年山东日照两城镇遗址采集。现藏山东省博物馆。 长17.8厘米 厚0.75厘米 刃宽4.9厘米


玉玦(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北阴阳营文化。透闪石。圆形,环体上侧有缺口。磨制光滑精致。出土时多置于人骨架的耳际,且缺口向上,成对出现,应是耳环一类的装饰品。1958年江苏南京北阴阳营遗址出土。现藏南京博物馆。 直径5.2厘米
玉{王含}(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墨绿色。体扁平,一端宽圆,一端尖,形若鸡心,中有一圆形孔。琢磨精致。出自墓葬中人骨架的口部,是中国较早的玉 含。使用玉 含风,古代盛行。晋葛洪《抱朴子》:“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1976年上海青浦崧泽遗址墓葬出土。现藏上海博物馆。 长4.2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