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有则合众怎么样:红帮裁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0:31:16

  浙江宁波的鄞州,奉化一带面海背山,无余地可耕,人们寻求活路,纷纷外出谋生。十九世纪中叶,杭州湾对面的上海,为新近开埠,故呈现出异样繁华。一批来自宁波乡下的手艺人背着裁缝包,穿行于开埠后的上海滩。一间狭窄的房间,一块门板搁在两条高脚长凳上,门板上铺一块灰布,放几样颜色不同的线团,一个熨斗,一把尺子,一把剪刀,几枚针就是裁缝的全部家当和工具。一旦做好衣服,用一块比八仙桌面还大的白布一包,送到客户家里,又用这块白布把客户的面料包回来,裁剪、缝纫,然后再送去。这样赚一些手工钱糊口,人们称这种裁缝为包袱店老板。这些人中某些人站稳脚跟后,把亲人,亲戚,朋友同乡接来上海一起从事裁缝行当,久而久之,鄞州,奉化的裁缝队伍日益壮大。

十九世纪末,上海滩上出现了许多洋行,这些洋行的外国雇员和中国的富家子弟在十里洋场兴起了一股穿西装的热潮。头脑灵活的宁波帮裁缝立刻从做中装转为做西装,由于他们重质量,讲信誉,生意日益红火。他们的实力和地位也随之一样红火,于是上海人就叫“奉帮裁缝”为“红帮裁缝”,加上吴语(上海话)中“奉”,“红”同韵,于是“红帮裁缝”一说便沿用至今。也有一种说法,这些宁波裁缝是给“红毛”(当时民众对西方人的称呼)做西装的,人们便以“红帮”称之,比如宁波服装博物馆馆长、著名“红帮”文化研究学者陈万丰如是解释——

     

“‘红帮裁缝’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名词。19世纪初,宁波地区奉化江两岸的一些裁缝,先后在日本横滨、东京和中国上海、哈尔滨等地开始缝制西服。他们最初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荷兰、英国、法国、俄国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人。在此前很少见到西方人的中国民众心目中,这些西方人和中国人的显著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们的白皮肤、红头发,根据这些特征,中国老百姓便以‘红毛’称之。而宁波西服裁缝又是主要为这些‘红毛’做衣服的,所以人们便以‘红帮’称之了。”。

而那些只会做长袍、马褂、对襟衣的裁缝,则称为“本帮裁缝”。


 

1906年,浙江鄞州姜山镇李玉堂祖孙三代在北京王府井大街开设的“新记行”服装店,是红帮裁缝的服装名店,店名由原北平市市长何思源题写。(资料照片)

 

 

    

 

 

 

 

上海“荣昌祥”   创始人王才运                                                            名闻遐迩的上海“荣昌祥”

      

 

 

 

 

 

 

 

 

 左图:中国第一部西服专著的作者顾天云。他身上所穿的,正是正宗的红帮西服

 

 

 

 

右图:红帮裁缝中的一部分,以做“改良旗袍”见长。这是刊登在1930年 《中国大观图画年鉴》中的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