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红楼梦讲说10:中国人的信仰三变——儒、道、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9:17:55
关天茶舍』中国人的信仰三变——儒、道、释
    
  
  中国的信仰世界,儒、道、释三分天下,道家在田园,佛家在山林,而儒家在庙堂。表面上三家各有门庭,其实三者是高度统一的。很多年前去少林寺,看到一块石碑,上面是儒、道、释三家紧紧抱成一团,当时不理解,觉得有点“猥亵”,近来发现这正是中国人信仰的现实。儒、道、释完整地构成了中国的一个信仰世界,也构成了一个中国人一生的信仰经历。
  一个传统意义上典型的中国人,信仰是这样的分布的:青年时期的第一个信仰是儒家。因为,这个时期一个人面临创业阶段,需要儒家入世、进取的信仰来支持其参与社会并进入官僚体制。这一个方面可以为其谋得生活之资,另一个方面为社会现实的合理性提供支撑。到了中年之后,儒家信仰遇到现实挫折(政治体制内部的竞争),儒生开始对官场产生厌倦。
  此时,信仰需要转入第二个阶段,那就是道家境界。道家可以消除儒家人生由于内在紧张产生的焦虑和不安,让或者成功,或者失意的儒家生均能够找到一条释放压力和成就另一种人生的路径。这个时期的儒生脱下冠带,寄情山水,寓乐诗文,在自足的个性圆满中窥谷忘返,流连世外。如此,个体人生达致大言不辨的至境。但是不觉老境将至。
  生死问题把中国推入信仰的第三个阶段。这就是佛家慈悲。佛家特别适合中国的老年人解决即将面对的死亡问题。死亡中的人是最孤独的,需要佛家的信仰扶持以度过此难。另外,佛家慈悲对于充满罪孽的人生给予一个超度的机会,还有佛家还有积福于下一代的功能,这样便吸引更多的人通过信奉佛教达到各种目的。但是,其中主要的原因是通过佛家消解对死亡的恐惧。
  非常有意思的是:对于一部分中国人,三种信仰是前后更迭的,最后归于佛家,但是对于另一部分人则是三家合一,到了最后,就是少林寺的石头——三家抱成一团,共同对抗人生的悖论。上面的现象说明,中国人对待宗教的态度是实用主义的,另一方面儒、道、释内在的不足使之无法独立地解决人生三难。即:儒不能解决“退出”,佛不能支持创业而道不能消解死亡。
  如此看来,儒、道、释孤立起来,均不能形成独立的人格,三种结合才能塑造完整的人格,但是,从现实人生的角度看儒、道、释又无法在人生初始三足鼎立,形成定势。这是中国人儒、道、释三家必须轮番供奉的真正原因。冯友兰有所谓人生四境——功利境界,道德境界、自然境界、天地境界,前两者合二为一,实为三境,大体可相当于儒、道、释的起承转合。
  上面所谈是中国人传统的信仰历程。现在,中国人信仰什么,或者不信仰什么不能完全按这个模式解释。儒、道既已衰落,只有佛家仍然在民间赓续不断。这是不是说明中国人除了生死外,其他问题都用无神论的信仰解决了呢?当然没有,因此,有人说中国当前最大的信仰是金钱拜物教,这种宗教是理想破灭后最好的塑胶填充物,也是政权“弱民”策略的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