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到休斯顿的航班:我的个人课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9:33:43

我的个人课题

(2009-06-15 22:23:27) 转载标签:

杂谈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拓展性学习习惯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课题研究的背景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的主旋律。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由此可见,大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江泽民同志强调说:“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和创新成果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这就深刻地阐明了教育对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的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在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可见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乃至一生的命运都有着巨大影响。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自觉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达到“不而教”的目的,且终身受益。同样,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拓展性学习习惯,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课题研究的意义

目前的学校教育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识记轻创新”的事实上的弊端。“素质教育”的口号响亮,但实际操作仍按应试教育的老一套施行。教师疲于奔命,学生苦不堪言,而真正有可能改变这一现状的方法便于工作是充分发展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不断的冲击与思考中,我深刻认识到必须从学生入手,以创新为切入口,以习惯为方向,努力培养学生拓展性学习习惯,才是最好的选择,最终的出路。

二.课题研究的假设、目标及其理论依据

研究假设:拓展性学习习惯”是在学生初步养成基本学习习惯的基础上,着力培养他们在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形成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学习习惯,如思考探究、处理信息及动手实践等学习习惯,使学生适应探究性学习的需要。“语文教学中拓展性学习习惯”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依托探究性学习的展开,抓好激趣、指导、促进体验、感受成功四个环节,让学生在学语文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有助于今后发展的学习习惯。

研究目标:                                                                                                             

(1)          求知欲强,善于观察事物,能分析、比较、综合认识事物。

(2)          能自觉发现问题,善于思索问题。

(3)          能解决问题,形成技能,掌握规律。

(4)          能多角度思维,富有想象,大胆设想,标新立异。

(5)          能主动积极的从各种媒体中收集信息。

(6)          根据需要将信息分类管理。

(7)          善于选取运用有效信息,将其转化为相关的知识,用于提高学习能力。

理论依据:

“语文教学中拓展性学习习惯”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依托探究性学习的展开,抓好激趣、指导、促进体验、感受成功四个环节,让学生在学语文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有助于今后发展的学习习惯。

 

三.课题的实施

课题研究的步骤安排:                            

(1)第一阶段:(2007、11—2008、1)准备阶段,收集有关理论资料,学习有关的理论,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为实验提供依据和指导。分析调研、论证,确定课题计划,分析实验班情况,制定实施计划,提出具体的研究方向与方法。
 主要方法是:文献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
(2)第二阶段:(2008、2—2008、8)实验阶段 制定出课题实施工作方案,建立子课题。
   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更新教育观念。
   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究分析法和对比法。

(3)第三阶段:(2008、9—2008、11)全面分析总结,撰写课题结题报告。主要研究方法是:理论研究法和分析总结法。


 课题的研究内容:
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策略和研究目标,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检查分析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类型及其成因,研究纠正学生不良习惯的途径、方法与手段。学生在平时的课堂学习、自修、作业、复习等方面存在许多不利于拓展性学习习惯形成的不良学习习惯,严重阻碍其创新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实施创新教育,必须深入了解研究学生的学习习惯,帮助其确立良好的拓展性学习习惯。
2、 研究归纳拓展性学习习惯的类型,并从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研究拓展性学习习惯的心理机制和理论依据。本课题拟从以下十个拓展性学习习惯入手进行研究与实验:1)提问的习惯;2)仔细观察的习惯;3)独立钻研、积极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4)多角度思考的习惯;5)联想、想象和假象的习惯;6)广泛吸收多方面信息的习惯;7)评判教师、教材和他人意见的习惯;8)学会手脑并用的习惯;9)互相合作、争取集体成功的习惯;10)注重反思、善于总结的习惯。
3、 进行培养拓展性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结合学科特点探索、培养学生拓展性学习习惯的有效方法、途径和措施。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组织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创造等实践性创新训练活动。
4、 社会、家庭、学校、教师等在学生拓展性学习习惯形成过程中不同作用及其对策的研究。学校、教师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和主导者,而社会、家庭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应携手合作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创新学习习惯形成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日本著名学者恩田彰认为:“文明过度,生活于其间的人生必定软弱。只有积极、开拓的氛围才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发展。”

四、 课题研究的开展情况:
(一)依托课堂,实施“拓展性学习习惯”养成的培养。
(1) 更新观念、转变思想
课堂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很大程度取决于课堂教育教学。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主导和实施者,教师教育教学思想的创新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创新性学习习惯的养成,为此,我曾多次认真学习《创新教育》、《创造教育的原则》等相关论著,切实转变传统思想观念。
(2) 改变模式、发展主体拓展性学习习惯的前提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凸现,缺乏主动性的学生是无法创新的,更不可能养成良好的拓展性学习习惯。因此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课题开展之初的当务之急。课题组成员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小河中学学习习惯细则》、《课堂评估细则》等,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课程渗透,强调“疑”、“移”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他们平时在学科学习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形成
的、创新性学习就倡导质疑与迁移;在平时的课程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质疑、实验班级设立“质疑簿”,“疑问台”2008年9月又开展了“情境设计活动”,强化创新性学习习惯的训练和养成。
(4)专题探究、深入研究设定专题,让学生围绕专题,自主研讨,形成自己的观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习惯的重要方法。我结合学科特点、地方情况,开展了“唐诗宋词鉴赏”专题,“家乡建设(螃蟹市场调研)”专题,大大促进了学生创新性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强化活动,探索“拓展性学习习惯”成长途径。
1、 寓教于乐、形成亮点
   学习既是件有意义的工作,也是很枯燥的,如何使学生在兴趣中。愉快地培养成自己的良好习惯,一直是我们探索的主题。2007年一月三年级举行了“辩论赛”。2008年秋,又以“艺术节”为载体,开发了学生艺术创造力,进行了“竹雕”比赛、“手工制作”比赛等活动。
2、 树立典型,以点带面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习更是如此,我每年都收集拓展性习惯好的同学的材料。
3、 注重能力、形成层级。
学生能力的发展是有层次的,只有在基础上夯实,才能把“金字塔”堆稳堆高。学生拓展性学习习惯的培养更是依赖于平时学习、生活的基础能力,开展丰富而有益的活动、加固发展层次基础,是课题研究内容之一。2002年11月。
(三)改善环境,营造“创新性学习习惯”养成氛围。
1、 创设情境,突出主题。
   大量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使人产生兴趣和好奇的往往是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并感到有意义的事物,在平时教育教学中,我十分注重情境的创设、尽量使教学内容生活化、主题化。

2、 内外结合,构建合力。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既需要不断激发其内驱力、调动其主观能
动性,也要充分发挥外因的影响作用,只有内外结合,才能构建其拓展性学习习惯的养成。课题开展之初,我就根据问卷调查、重点谈心等得到了信息。既针对学生学习习惯中常见的不良行为予以纠正、引导,也从外部教育环境入手,利用家长会、教师政治业务交流会、活动专题等,以外部激化学生拓展性学习习惯的养成。

五、 初步成果分析:
(一)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学生拓展性学习习惯虽说无法在短时间内迅速定型,但对其有意义的研究已显成效。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习惯逐步养成。

(二)形成了“拓展性学习习惯”养成培养的操作模式雏型,班级的各项工作更上台阶。通过近一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已初步形成了培养学生拓展性学习习惯的操作模式。“情况调研——信息分析——心态调适——成果反馈——适时调整,并对比进行了简单定性:①自主性:个性行为;②灵感性:打破常规;③动力性:自觉行为;④合作性:相互配合。让学生在不断要求上进中成长,使教学工作在课题研究中更
(三)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教师通过课题研究,初步掌握了教育科研的过程与方法,并以此来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的水平。

 

六、 困惑及今后研究方向:
1、 习惯的量化:因为拓展性学习习惯的标准比较抽象,以及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所以在研究过程中,对实验对象无法具体量化,因而许多情况仍不能透析。
2、 抓手的把握:“拓展性学习习惯”是一个性化很强的概念,如何找准“抓手”、切中要点,真正做到“纲举目张”,到目前为止,我们仍很困惑,因而不少活动与实践深刻性不够。
3、 智育与德育的双赢:拓展性学习习惯虽然并不排斥德育,但它仍是以智育为主,这与我校“成才先成人”的育人原则不能完全协调,做到智育与德育的双赢是我们今后需着力解决的问题。
4、 课题研究与新课程实施相结合:新课程出台,其理念与我们课题研究不谋而合,如何充分利用新课程,进一步推进本课题的研究与实验是一个新的研究内容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