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少我就是打球什么梗:《立志 修身 博学 报国》——报国篇之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5:23:53

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

——文天祥《即事》

【译注】只要生命还未停止,我都要尽力报效国家。

但:只要。令:使。随力:尽力。

【评述】文天祥在元兵南侵,国家危急之际,他奋起抵抗,屡败屡战。最后兵败

被擒。元世祖忽必烈仰慕他的为人,多次派人到监狱中劝降,答应让他当元朝的

丞相,但都被他拒绝了。表现出他那崇高的民族气节。这两句诗,正是他一心报

国、死而后已的写照。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译注】自古以来,谁能不死呢(但要死得其所)。我要将对国家民族的一片丹

心,留在史册(光照千秋)。

汗青:史籍,即历史。在未发明造纸的上古时代,在竹简上写字,为防止蛀毁,

用火烤(即杀青),烤时竹简有水出。如同出汗。

【评述】文天祥在民族极端危难之时奋起组织军队抗敌,终因寡不敌众,兵败被

元军所俘。敌人千方百计诱降,他坚贞不屈,义正词严地痛斥敌人。元军强迫他

随船追击退困在崖山(在今广东新会)的赵昺(南宋最后一个皇帝),途经零丁

洋(在今广东虎门附近)时写下了这首诗。这铮铮的誓言,这崇高的民族气节,

赤诚的爱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最耀眼的亮点。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

——郑思肖《二砺》

【译注】胸中有誓言,对敌人仇深于海,怎么肯让大好河山最终沉沦在敌人手中!

竞:最终。陆沉:大陆沉入海中,喻指国家沦亡。

【评述】郑思肖是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宋亡后,表示“终身为宋民”,誓不为

元朝效力。他作有《一砺》、《二砺》等诗。砺,即砥砺自己的人格志气的意思。《二砺》诗称颂历史上诸葛亮、申包胥等爱国楷模,表示对他们的景仰。对“国破”发出深沉的哀叹。这是此诗最后的两句,鲜明地体现了他的爱国精神和坚贞的人格操守。他的《题画菊》诗有句:“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正可作为“胸中”二句的注脚(“北风”暗指元朝统治者,作者自号“所南”,意即以南方为自己的处所。名“思肖”思念赵宋的意思)。

 

尽忠报国。

——脱脱《宋史·岳飞传》

【评述】脱脱是元世祖时期的丞相,主编《宋史》。岳飞是宋朝著名的爱国将领。

岳飞从军抗金之时,他的母亲曾在他的背脊上用针刺上“尽忠报国”四个字。这

四个字激励了岳飞终身,也激励了神州大地上的千千万万后来人。

 

祖国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宋史·李纲传上》

【译注】祖国完整的领土,应当誓死捍卫,即使是一尺一寸的土地,也不要割让

给别人。

【评述】李纲是宋代大臣。这三句话,是李纲听到有人向皇帝提议为金朝割地求

和后给宋钦宗所写奏言的部分内容,表现了李纲忠心爱国的可贵精神和威武不屈

的民族气节


手提三尺龙泉剑,不斩奸邪誓不休。

——施耐庵《水浒传·七十二回》

【译注】我手中提着三尺宝剑,不杀尺奸臣恶棍,誓不罢休。

龙泉剑:相传晋代张华令人于丰城狱中挖得两把宝剑,一把名叫龙泉,后用作宝

剑的通称。

【评述】施耐庵为明代小说家。他写的《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之一。

《水浒传》第七十二回描写宋江等人上街看元宵花市,探听敌情,史进、穆弘在

酒楼喝醉,唱了“浩气冲天贯斗牛,英雄事业未曾酬。手提三尺龙泉剑,不斩奸

邪誓不休”的歌。歌的最后两句,表现了义勇之士崇高的英雄气概和嫉恶如仇的

斗争精神。

 

富贵倘来君莫问,丹心报国是男儿。

——于谦《题苏武忠节图》

【译注】你不要追求无意中得来的富贵,忠心报效国家才是男子汉。

倘(tǎng)来:无意中得来。

【评述】于谦是明中叶的民族英雄。在明英宗被瓦刺军俘虏,瓦刺兵临北京城下,

以英宗为筹码要挟城中投降的时刻,于谦不顾卷入皇室内部矛盾会给自己带来弥

天大祸,毅然拥立景帝,打退了瓦剌侵略军。后来英宗复辟,不顾民情和朝中正

直大臣的反对,向于谦报复,将他判处死刑。这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人们把于

谦的遗体运到杭州西湖边安葬,让他的英灵与南宋的民族英雄岳飞为伴。于谦真

正做到了不求富贵,只求忠心报国。

 

挽将天上银河水,散作甘霖润九州。

——于谦《望雨》

【译注】我要把天上银河之水导引下来,散泼成及时雨润泽全国大地。

挽将:导引。将,助词,无实义。甘霖:指久旱后所降之雨。九州:指中国。

【评述】这两句诗是于谦为国为民思想的真实写照。

 

丈夫所志在经国。

——海瑞《樵溪行送郑一鹏给内》

【译注】男子汉的志向在治理国家。

经国:治理国家。

【评述】海瑞是明代正直官吏。他不求私财,敢于抗击权豪,为民请命,因此赢

得了人们的敬重。海瑞的高尚品德,与他的强烈爱国热忱是分不开的。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杨继盛《就义诗》

【译注】一生没有机会报效国家,死后留待忠魂为国补偿。

【评述】杨继盛为明朝官员,主张抗击北方鞑靼的入侵。当时因上疏弹劾大将军

仇鸾误国和奸相严嵩十大罪状而被贬,终遭杀害。他入狱时有人给他送蟒蛇胆吃,

据说吃后受刑可以不痛,他说,我浑身是胆,为什么要吃蛇胆保命呢?这两句诗

表达了作者死后不忘忠心报国的情怀。

 

大丈夫既以身许国家,许知己,惟鞠躬尽瘁而已,他复何言?

——张居正《答上司相徐存斋》

【译注】大丈夫既然以身报效国家,报效知己,只有小心谨慎,竭尽全力去效劳,

一直至死为止。其他还有什么话说呢?

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 慎。瘁:劳累。已:止。

【评述】张居正是明朝政治家。穆宗死后,万历初年,神宗年幼,他任首辅,前

后当国10年,推行改革,取得成效。这段话表现了他一心勤恳效劳,为国献身的精神。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韬钤深处》

【译注】获取侯爵并不是我的意愿,我只想把海上的倭寇祸患消除平息。

封侯:做大官。侯,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海波:海上的波涛,此处比喻倭患。

【评述】戚继光是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他所处的时代,倭寇经常

侵扰我国沿海地区,导致国不安宁,民不安居。这两句诗体现了他淡泊功名、平

患报国的精神境界。

 

但使雕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

——戚继光《登盘山绝顶》

【译注】只要用我手中的武器杀败敌人的侵犯,守卫边疆到老我也不妨。

雕戈:刻着花纹的武器。戈,古代兵器。销杀气:消除战祸。

【评述】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勇赴疆场、杀敌救国的英雄气概和戍边终老而在所

不惜的可贵精神。

 

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吕坤《呻吟语》

【译注】有益国家的事情即使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也不要回避。

【评述】吕坤反对言行不一、脱离实际的理学玄谈,强调关注“国家之存亡,万

姓之生死”,把儒学之“道”与物质生活、社会生活、伦理道德、天文地理结合

起来。在他的《呻吟语》的这条语录中,就把个人的生命服从于国家的利益。

 

莫笑老夫轻一死,汗青留取姓名香。

——瞿式耜《浩气吟》

【译注】不要笑我老夫轻易死去,我死后会载入史册,流芳百世的。

【评述】瞿式耜为南明大臣,抗清名将,主张联合农民军共同抗清而未被朝廷采

纳。1650年因桂林陷落而被俘,大骂明降臣孔有德,受凌辱后慷慨就义。此诗是作者在囚室所作的《浩气吟》八首之一,表现了作者为国效忠的凛然正气和坚贞不屈的精神。

 

君子之为学也,将以成身而备天下国家之用也。

——宋纁《药言剩稿》

【译注】君子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成才以各国家使用。

【评述】宋纁是明中期的政治家,嘉靖进士,官至吏部尚书,为人沉静有胆识,

在朝中议事一丝不苟。他认为如果不敢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国家一定无法治理

好。宋在这里所说的,年轻人应认真学习,将来才能更好为国家服务,大概就是

他自己一生中的切身体会吧。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威《题东林书院对联》

【译注】风声雨声:喻指政治上的风雨之声。

【评述】顾宪成是晚明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在朝为官时对朝政得失直言不讳,

终于被革职。回到家乡无锡后,他倡议重修宋代理学家杨时曾经讲学的东林书院,

从事讲学活动。由于顾宪成忧时爱国,讲学以有利 于世道人心为目的,东林书院

的名气便越来越大,四方求学之人云集,学舍中甚至到了容纳不下的地步。顾宪

成为东林书院撰写的这副对联,既是东林书院中求学之士认真刻苦学习的生动写

照,又饱含着他对读书人的殷切希望——读书人的眼光一定要放宽,要把书本知

识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要关心社会,关心国家,为国家的兴旺发达而学,才是

最合格的学生。这副对联放到今天来看,仍然不失其现实意义。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张煌言《甲辰八月辞故里》

【译注】国亡了,家破了,我还能到哪里去?杭州西湖边上有我的老师。日月高

照在于谦的坟墓上,岳飞的祠堂默默地面对着他生前苦苦支撑的南宋半壁江山。

之:往。于氏:指于谦。他是明朝民族英雄,死后葬在西湖边上。岳家:指岳飞。

【评述】张煌言是明末民族英雄。在清兵南下时,他积极投身抗清斗争,不管环

境多么险恶都毫不动摇,直到最后被俘,就义于杭州。这首诗就是他在就义前与

亲友诀别时所作,充分表现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

 

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

——张家玉《军中夜感》

【译注】将士为国战死疆场,用马皮包尸归葬是常事,即使死去也会名留青史。

裹尸马革:即马革裹尸。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

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后来马援出征死于沙场。纵:

即使。

汗竹:古代把字刻在竹简上,考烧竹简时,水气蒸发如出汗。故称汗竹。这里借

指史册。

【评述】张家玉是广东东莞人,明末民族英雄。明亡后从北方回江西、广东等地

起兵抗清,为抗清而遭宗族尽灭,他和家族几代人自杀殉国。诗的后两句表明他

战死沙场、为国捐躯的决心。

 

丈夫不作寻常死,纵死常山舌不磨。

——张家玉《自举师不克与二三同志怏快不平赋此》

【译注】大丈夫生活在世上不要平平凡凡地死去,纵使是死,也要像颜杲卿那样

死得坚强不屈。

寻常:平常。常山:指唐玄宗时常山太守颜杲卿。天宝十四年(755 年),颜杲

卿出兵讨伐叛军安禄山,兵败被俘,大声痛斥敌人,后被肢解割舌,壮烈而死。

【评述】人固有一死,但死得要像常山那样壮怀激烈。这两句诗也是作者人格节

操的写照。

 

花落但余心向日,剑埋终有气干霄。

——归庄《元日》

【译注】花虽凋零,但还保留着一颗向阳的心;宝剑虽沉埋,但, 终究保留着冲天

的壮气。

余:剩下,保留。干霄:直冲云天。霄,天空。

【评述】归庄是清初文学家、明末复社成员。他曾参加昆山抗清斗争。失败后一

度改僧装亡命。他的诗对清军南下的暴行做了揭露,表达了他的爱国心情
这两

句诗借花、剑述怀,体现了作者忠心报国、为国捐躯的冲天气概。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已。

——顾炎武《日知录》

【译注】保卫天下,就算是没有任何地位的平民百姓,也有参与的责任。

焉、耳、已:都是句末虚词,起加强肯定语气的作用。

【评述】顾炎武青年时代参加过“复社”,批判社会的不公现象。

清兵入关后,他积极参与抗清斗争,武装斗争失败后,他北上联络义士,以图恢

复。在清廷统治渐渐稳定下来后,顾炎武把主要精力转向学术研究,《日知录》

就是他的主要学术专著。他的学术最大特点是推崇经世致用,认为每个人都应以

国家大事为己任,也就是后来更加简练而通行的格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丈夫不报国,终为愚贱人!

——陈恭尹《拟古》

【译注】男子汉不报效国家,最终只能算是愚蠢下贱之人!

【评述】陈恭尹是清初诗人,“岭南三大家”之一。陈恭尹的父亲陈邦彦是抗清

牺牲的民族英雄。父亲殉难时,陈恭尹才十多岁。成年后,陈恭尹因国仇家恨,

坚决不与清廷合作,隐居不仕。在陈恭尹的血管里,仍然沸腾着父亲遗传的热血,无时无刻都在期望着为国家和民族尽忠效力!

 

丈夫无国更何家。

——陈恭尹《哭王础尘》

【译注】在男子汉看来,国家都没有了,哪里还顾得了自家!

【评述】陈恭尹这首诗是为悼念好友王础尘而作。这句诗赞颂了王础尘先国后家

的优秀品质。

 

富天下,强天下,安天下。

——颜元《存治篇》

【评述】颜元出身贫寒,靠艰苦力学成名并讲学终生。他主张实学,认为学术应

该有利于国计民生,反对道学家“存天理,去人欲”的道德说教,也不同意不切

事实的玄思冥想和背诵教条。他的使天下富足、强盛、安定的主张,就是其实学

思想的精髓,也与他本人对“斯土斯民”的热爱是分不开的。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译注】只要有利于国家,就将生死置之度外,难道会因遭受灾祸就躲避吗?

生死以:将生死付与国家。以,付与。

【评述】林则徐是近代伟大的政治家和爱国主义者。他在道光年间受命为钦差大

臣,到广东禁鸦片烟。在广东,林则徐于虎门焚烟,整顿防务,击退了英国侵略

者的军舰,可谓成绩卓著。但他终因受到投降派的诋毁而遭革职,遣戍伊犁。

这首诗就是林则徐在赴伊犁的路上写给家人的。诗中反映了林则徐为了国家不惜

牺牲一切的坚定信念。虽经历了百年沧桑,仍虎虎然具有生气,对后人极具教育

意义。

 

抖擞精神,唤起国魂,思独立,心如百炼金坚。把微躯为国捐,把微躯为国捐。

羞偷生,怕神州瓦解难全。

——黄遵宪《湖北学生军歌》

【评 述】黄遵宪是清朱政治家、外交家和诗人。历任外交使节,回国后参与戊戌

变法维新运动。他的诗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首军歌约作于1905年,辛亥革命前后流传于湖北一带。军歌中洋溢着爱国激情,号召青年在列强瓜分中国的危机前,以振若中华为己任,为祖国的独立强盛奋起斗争。

 

海水沸腾,耳中梦中,炮声隆隆。凡百君子,岂能无沦胥非类之悲乎?图避谤乎?

闭户之士哉!

——康有为《强学会序》

【译洼】列强入侵,天下大乱,耳朵里梦中听到的都是隆隆的大炮之声。各位先

生,你们难道没有预感到将沦为异族侵略者奴隶的悲哀吗?想闭上嘴巴不说话以

免招来灾祸吗?那可真变成了躲进象牙塔的无用文人了!

胥:相。此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非类:异族,指外国侵略者。

【评述】康有为是清末戊戌维新的领袖。强学会又名译书局,是维新派的政治团

体。此文是康有为于1895年为强学会成立而作,文章的中心是提醒国人正视民族危机,以维新变法为救国图存之道。我们暂且不论康有为为疗治中国的疾病开出的药方正确与否,他对祖国命运前途的担忧,他对那些面临国家和民族危机麻木不仁的文入的痛斥,不正表现出他发自内心的一片爱国深情吗?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译注】春愁难以排遣,强打起精神眺望远山,往事让人触目惊心热泪将流。台

湾的四百万同胞齐声大哭,去年的今天,就是祖国宝岛被割让的日子!

春愁:春天的哀愁。此指为国事哀愁。遣:排遣。潸(shān ):流泪的样子。

【评述】丘逢甲是晚清爱国诗人、教育家。台湾被清廷割让给日本后,丘逢甲组

织台湾义军抗击日本侵略者,抗战失败后返回从教。这首诗作于1896年,即《马

关条约》签订、台湾沦陷的次年。诗人思念台湾同胞,不禁流下满腔热泪。这首诗可与后面一首谭嗣同的《有感一章》对看,因为这两首诗都表现出晚清爱

国志士们对祖国命运前途的忧心忡忡,以及对大好河山被割裂的悲愤之情,他们

坚信宝岛台湾总有一天会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有感一章》

【译注】世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抵挡春愁的,应该向着青天大哭一场才可罢休。

四万万同胞一起洒下热泪,世界之大,哪里还有我堂堂中华古国的地位!

春愁:春天的哀愁,此指为国家的哀愁。苍冥:青天。神州:指中国。

【评述】谭嗣同是清末政治家。参与戊戌维新变法运动,事败后拒绝出逃,从容

就义。此诗作于1896年春,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清廷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

割地赔款。谭嗣同目睹祖国面临着被列强瓜分的危机,心急如焚。可以说,正是

对祖国危亡的担忧焦虑,转化为谭嗣同日后不惜为变法而流血牺牲的心理动力。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评述】梁启超这篇《少年中国说》作于1900年,当时,戊戌维新失败,列强讥称中国为“老大帝国”,加紧对中国的侵略瓜分。梁启超针锋相对地称中国为

“少年中国”,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大声疾呼,以“少年中国”之说激励国人,立

志振兴中华。文中洋溢着对祖国未来的深挚情感,谁读了不为之动容?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译注】谁能领会爱国诗人的千行热泪?每每说到金兵铁骑蹂躏祖国大地就愤愤

不平!

【评述】梁启超的人生道路是奇特多变的,他从维新运动领袖到北洋政府大员,

又反对袁世凯称帝,从政治家到学者,不变的是他毕生的爱国激情。梁启超在读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诗歌时,为陆游的爱国之情打动,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诗。

不过,谁能分得清,在这里流下“爱国千行泪”的,究竟是陆游,还是梁启超?

 

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保国家。

——秋瑾《失题》

【评述】秋瑾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者、中国妇女运动的先行者。目睹列强入侵,

清廷腐败,国运衰颓,她无比愤慨。为求救国之道,秋瑾别夫离家,东渡日本留

学,并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回国后鼓吹革命,密谋发动武装起义,事泄被

捕,英勇就义。秋瑾又是充满激情的女诗人,她的诗,多为关心祖国危亡之作,

慷慨激昂,一如其人。在《失题》诗中,我们就能领略到她的爱国激情。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拚得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译注】几杯劣酒不可能消除我忧国的悲愤,拯救国家这危难的时局,要依靠出

群之才,即使付出十万人的牺牲也在所不惜,要把濒于危亡的祖国拯救回来。

救时:拯救时局。仗:依靠。拚(pàn ):不顾惜。

【评述】1904年至1905年间,日本为了侵吞朝鲜和我国东北,在旅顺、沈阳等地和俄国进行了一场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当时腐败的清朝政府,面对这样的国祸,竟然宣称“彼此均系友邦”,采取了“局外中立”的态度,听由帝国主义的野蛮铁蹄蹂躏我国的领土。为了寻求救国之路,秋瑾于1904年东渡日本留学。1905年岁末,她在从日本归国的船上,有日本友人向她求诗。她目睹日俄战争的地图,感慨国难深重,山河破碎,爱国的烈火在胸中燃烧,作成此诗。这四句是诗的后部分。秋瑾曾说:“吾自庚子以来,已置吾生命于不顾,即不获成功而死,亦吾所不悔也。”(《致王时泽书》)这种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和沸腾的爱国主义热忱,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充的体现。

 

头颅肯使闲中老?祖国宁甘劫后灰。

——秋瑾《柬志群》

【译注】革命者哪里愿意让自己在清闲中无为衰老?可爱的祖国岂能甘愿劫掠化

灰!

肯:哪里肯。宁:岂,难道。

【评述】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自强不息、爱国报国的满腔激情。

 

成败利钝不计较,但持铁血主义报祖国。

——秋瑾《宝剑歌》

【译注】不管是成功或是失败、顺利或是不顺利,都不要计议,只想用手中的武

器去报效祖国。

钝:引申为不顺利。

【评述】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不屈不挠的坚强革命意志和忠心报国的坚定决心。

 

英雄事业凭身造,天职宁容袖手观。

——秋瑾《赠浯溪女士徐寄尘和原韵》

【译注】英雄的业绩凭借自身来创造,拯救国家岂能袖手旁观!

凭:依靠。身:自己,自身。天职:义不容辞的应尽职责,这里指拯救国家。宁

容:难道容许。袖手观: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袖手,把手揣在袖子里,在

一边观看。

【评述】从来就没有救世主,路要靠自己走,事要靠自己做,伟大的事业要靠自

己去创造,捐躯赴国难是国民的天职。作者以自己的言行实践了她的诺言。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秋瑾《鹧鸪天》

【译注】祖国已经遭到侵犯,必须全力捍卫,为国捐躯,岂敢怜惜自身!

金瓯:原指金制的盆孟类器皿。这里比喻国土完整。

【评述】甘心赴国难,为国献自身,是秋瑾始终不渝的志向。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秋瑾《对酒》

【译注】满腔的热血要多多珍惜,到革命需要的时候洒出去,一定能变成碧血的

波涛。意思是要珍重自己,随时准备献身祖国。

勤:多多。

【评述】为了祖国,不怕抛头颅、洒热血,这两句诗表现了秋瑾忠贞报国的一贯

思想。

 

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

——佚名《义和团歌谣》

【译注】还我们的国家还我们的主权,刀山火海我们敢闯。

权:国家的主权。爷:义和团成员自称,以示对敌人的蔑视。

【评述】义和团原名义和拳,是清朝乾隆年间民间秘密结社组织。

后来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重,义和拳改名义和团,公开

把矛头指向帝国主义。1899年,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爆发,反帝革命风暴风起云涌,席卷全国。后虽被国内外反动势力镇压,但打破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这首民谣,充分反映了义和团运动反抗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无畏精神和誓死收回祖国领土和主权的英雄气概。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詹天佑(转引自《詹天佑和中国铁路》)

【评述】詹天佑是中国铁路工程专家。他早年留学美国,学成归国后主持修建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铁路工程师。他不是一个

只懂技术的工程师,他的理想是通过科学技术使中国富强起来,自立于世界,不

再受列强的欺凌。他的这一理想要靠后人继承和实现。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徐锡麟《出塞》

【译注】战士只知道战死沙场,为国捐躯,何必考虑用马皮裹尸回家安葬。

解:知道。沙场:战场。马革裹尸:注文见本书《报国篇》第162 页。

【评述】徐锡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烈士。1903年赴日期间,积极参加浙江留日学生营救章炳麟出狱活动,1904年在上海参加光复会,1905年在绍兴设立大通学堂,训练会党成员准备革命。1907年与秋瑾准备在浙江、安徽两省发动起义,后被清政府发觉,于同年7 月6 日提前行动,激战多时弹尽被俘,英勇就义。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不怕牺牲、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