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琦真他妈丑:母亲“溺爱”,让男孩永远长不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1:02:43

母亲“溺爱”,让男孩永远长不大

,在词典上解释为淹没的意思。如果父母的流横溢,泛滥起来,那也会淹没孩子的,也就是所谓的溺爱。溺爱实际上是一种软暴力,是一种失去理智的行为,是极端自私的表现。溺爱是在爱的名义下行自私之实,溺爱的目的是使孩子依赖父母。溺爱不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是理解和尊重,以恰当的教育促进孩子的成长。

溺爱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过分满足,不考虑孩子的要求合不合理,无原则地予以满足;二是过度保护,不愿意让孩子面对困难,遇到问题包办代替。

在生育和养育过程中,母亲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加之母性的本能使许多母亲容易成为溺爱的实施者。

男孩所受到的伤害往往比女孩更多,因为男孩的天性更脆弱、更叛逆、更不愿被束缚,社会又要求他们必须成为勇敢、刚强、独立、负责、有爱心的男子汉,而溺爱正是这些品质形成的天敌,足以摧毁其中任何一种品质,使培养男子汉的理想成为泡影。

溺爱,让脆弱的男孩更软弱

一只幼蝶正从已裂开一条缝的茧中痛苦地挣扎着,有好心人于心不忍,便拿剪刀把茧剪开,帮助蝴蝶脱茧而出。可是,这只早产的蝴蝶却身体软弱,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便死去了。原来,幼蝶在茧中的挣扎是在锻炼自己,让身体更加结实,翅膀更加有力,使自己脱茧后能够飞翔,恰恰是那颗充满同情的爱心害死了这只本可翩翩起舞的蝴蝶。

我们的男孩就像幼蝶一样,要成长为真正的男子汉,一定要经过痛苦的挣扎。如果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母亲的溺爱而人为地剥夺了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机会,剥夺了他们磨炼和完善自己的机会,就会使男孩在心理上感觉自己软弱无能。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这样的男孩连自身的生存都有可能成为问题。

溺爱,让男孩的爱心更稀缺

有一个倍受宠爱的男孩,由于平时有好东西习惯先吃,在奶奶60大寿时,非要先吃一块生日蛋糕。父亲不允,儿子犯横道:不让我先吃,你们谁都甭想吃!一巴掌把生日蛋糕打翻在地。奶奶哭道:我爱了你12年,你爱我一天也不行吗?

其实,溺爱与爱心培养背道而驰,溺爱的结果往往会扼杀男孩的爱心。当妈妈身体不舒服或生病时,小男孩也会本能地表示关心:妈妈,您怎么啦?您哪里不舒服?许多妈妈的反应是:儿子,我没事,死不了,不用管我,你玩你的,甚至不顾自己的身体,硬撑着给孩子做饭。一次两次,当次数多了,本来就不够敏感的男孩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妈妈是铁打的,舒不舒服,生不生病,都不用别人关心,他的爱心就会逐渐萎缩。当父母年迈体衰多病时,需要孩子奉献孝心时,他们会发现儿子是一个对父母漠不关心、没有爱心的孩子,后悔为时已晚。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很好的培养孩子爱心的机会,却被溺爱变成了训练孩子麻木不仁的过程,父母往往用自己的爱心辛辛苦苦的摧毁了孩子的爱心。

溺爱,让男孩更不受欢迎

女孩(女性)是天生的人际关系专家,男孩从出生那一天起就处于劣势,溺爱则会雪上加霜,使男孩原本就落后的人际关系表现得更糟糕。

溺爱常常会使男孩自视甚高、自我中心。在家里,父母围绕着男孩转,他成为小皇帝,习惯了众星捧月般的待遇,走出家门以后,他仍然希望得到同样的待遇,时时处处只为自己着想,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有意无意的冒犯别人,这样的男孩往往最不受欢迎。

人际关系的建立是个双向的过程,要获取,必须付出。被溺爱的男孩已经习惯了单向的索取,他会认为他人的关心和帮助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样的男孩不知道需要付出,更不知道该付出什么,如何付出,他不可能有什么好的人际关系。

被溺爱的男孩,人际交往的范围往往很小,局限于父母与家庭,缺乏与人交流的体验,人际交往的能力很差。一旦在与别人交往中遇到挫折,他们就会很自然的退缩回父母的怀抱,形成恶性循环:越缺乏交往的能力,就越不愿意与人交往,越不愿意与人交往,就越缺乏人际交往的能力。长此以往,还会形成孤僻、内向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