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美顿:数字化学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李克东教授访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0:01:58

数字化学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李克东教授访谈

 

 

岁月匆匆,弹指间我们杂志度过了第一个生日。回首一年间,功过任评说。值得欣慰的是,我们杂志尤其是《名家访谈》栏目得到了众多专家的厚爱。对此,除了表示感谢和承诺继续努力办好杂志外,别无其他。前几期,我们做了关于课程整合的话题,引起强烈反响。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李克东教授曾明确提出了“数字化学习”的概念。恰逢李教授进京开会,在百忙之中,爽快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下面将其整理成稿,以飨我刊读者。

记: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认为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就是把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单纯事物的演示和知识呈现上,而未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具有数字化的优势,更忽视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那么,您的观点呢?

李:我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实质是要让学生学会进行数字化学习,包括如下三个基本点。首先,课程学习活动是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实施。即学与教的活动要在数字化环境中进行,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课堂网络、校园网络和因特网络等,学与教活动包括在网上实施讲授、演示、自主学习,讨论学习、协商学习、虚拟实验、创作实践等环节。其次,课程学习内容是经过数字化处理并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包括三层意思:通过教师开发和学生创作,把课程学习内容转化为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习者共享;充分利用全球共享的数字化资源作为课程教学的素材资源;利用全球共享的数字化资源,与课程内容融合在一起直接作为学习对象,供学生进行学习、评议、分析和讨论。第三,课程学习知识是经过学习者利用信息工具进行重构和创造。利用诸如文字处理、图形、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等工具,让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进行重组、创作,使课程学习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以数字化学习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同于传统的学习方式,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①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个性化,能满足个体需要的;②学习是以问题或主题为中心的;③学习过程是进行通讯交流的,学习者之间是协商的、合作的;④学习是具有创造性和再生性的;⑤学习是可以随时随地终身的。

记:那么,请您详细介绍一下什么是数字化学习方式?

李:美国教育技术首席执行总裁论坛,也就是ET-CEO论坛,在2000年6月召开的以“数字化学习的力量:整合数字化内容”为主题的第3次年会中,将数字技术与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的方式称为数字化学习,提出了数字化学习的观念。数字化学习具有三个要素。一是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也就是所谓信息技术学习环境。它经过数字化信息处理具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教学环境虚拟化的特征。它包括设施、资源、平台、通讯和工具。二是数字化学习资源。它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包括数字视频、数字音频、多媒体软件、CD-ROM、网站、电子邮件、在线学习管理系统、计算机模拟、在线讨论、数据文件以及数据库等等。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数字化学习的关键,它可以通过教师开发、学生创作、市场购买以及网络下载等方式获取。数字化学习资源具有切合实际、即时可信;可用于多层次探究;可操纵处理;富有创造性等特点。三是数字化学习方式。利用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以及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具有资源利用、自主发现、协商合作和实践创造几种途径。

因此,我们看出数字化学习的特点:数字化学习的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具有随意性;数字化学习使课程学习内容具有实效性、多层次性、可操纵性和可再生性。

记:数字化学习对于学习者提出什么新的要求?

李:数字化学习改变了学习的时空观念。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全球共享,虚拟课堂、虚拟学校的出现,现代远程教育的兴起,使学习不局限在学校、家庭中,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进入数字化的虚拟学校里学习。从时间上说,只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不能获得够一辈子享用的知识技能。人类将从接受一次性教育向终身学习转变。所以,数字化学习要求学习者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信息时代,个体的学习将是终身的,个体的终身学习是指学习者根据社会和工作的需求,确定继续学习的目标,并有意识地自我计划、自我管理、自主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当然,这要求教育必须进行深刻的变革,即教育的内涵和功能、培养目标、内容和途径要转向为人们终身学习提供条件。

同时,数字化学习要求学习者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只有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够理解信息带来的知识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知识结构。信息素养也是终身学习者具有的主要特征。我认为,信息素养包含着三个基本点: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获取、加工处理以及呈现交流的技能;对信息内容的分析、批判与理解能力,即对信息的检索策略、对所要利用的信息源、对所获得的信息内容都能进行逐一的评估,在接受信息之前,会认真思考信息的有效性、信息陈述的准确性,识别信息推理中的逻辑矛盾或谬误,确定论点的充分性;能根据社会需求,整合信息、创造信息以及利用信息,融入到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指信息使用者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具有与他人良好合作共事精神,把信息的整合和创造力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记:数字化学习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应用数字化技术的优势达到课程学习的目标,那么,在数字化学习中,怎样做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作用呢?

李:下面介绍几种做法:

1.作为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

信息化社会中,学习者能否占有信息、如何占有信息以及占有信息的及时程度,是学习者学习能否成功的关键。一般有三种途径:利用搜索引擎;利用各类教育网站;利用地区或学校教育资源库。

2.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

学生通过对数字化资源所呈现的社会、文化、自然情境的观察、分析、思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通过数字化资源所设置的问题情境的思考、探索,利用数字化资源具有多媒体、超文本和友好交互界面的特点,学会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利用节点之间所具有的语义关系,培养学生进行知识意义建构的能力;通过数字化资源所创设的虚拟实验环境,让学生在虚拟实验环境中实际操作、观察现象、读取数据、科学分析,培养科学研究态度和能力,掌握科学探索的方法与途径。

3.作为协商学习和交流讨论的通讯工具。

学生可以借助NetMeeting、Internet Phone、ICQ、Email、Chat Room、BBS等网络通讯工具,实现相互之间的交流,参加各种类型的对话、协商、讨论活动,培养独立思考、求异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作为知识构建和创作实践工具。

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有助于学习者知识建构的工具平台非常多,如可以利用汉字输入和编辑排版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组织、意义建构能力。

5.作为自我评测和学习反馈工具。

数字化学习资源提供各种类型的试题库,学习者通过使用一些随机出现的,不同等级的测试题目,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和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借助统计图表或S-P表进行学习水平的自我评价。

记:您一直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不遗余力地推进教育信息化,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试验的经验,能不能介绍几种数字化学习的模式?

李:好的,下面简单介绍四种模式:

1.“情境──探究”模式。

主要适用于课堂讲授型教学中,分为如下步骤:(1)利用数字化的共享资源,创设探究学习情境;(2)指导初步观察情境,提出思考问题,借助信息表达工具,如Word、BBS等,形成意见并发表;(3)对数字化资源所展示的学习情境,指导学生进行深入观察,和进行探索性的操作实践,从中发现事物的特征、关系和规律;(4)借助信息加工工具,如PowerPoint,FrontPage等进行意义建构;(5)借助测评工具,进行自我学习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获取反馈信息。

2.“资源利用──主题探索──合作学习”模式。

主要适用于校园网络环境,分为如下步骤:(1)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可供学习的主题;(2)根据课程学习需要,选择并确定学习主题,并制订主题学习计划,包括确定目标、小组分工、计划进度;(3)组织合作学习小组;(4)教师提供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目录、网址和资料收集方法和途径,包括社会资源、学校资源、网络资源的收集;(5)指导学生浏览相关网页和资源,并对所得信息进行去伪存真、选优去劣的分析;(6)根据需要组织有关协作学习活动,如竞争、辩论、设计、问题解决或角色扮演等;(7)形成作品,要求学生以所找到的资料为基础,做一个与主题相关的研究报告,形式可以是文本、电子文稿、网页等,并向全体同学展示;(8)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评价作品,形成观点意见,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

3.“校际合作──远程协商”模式。

主要适用于因特网环境,分为如下步骤:(1)在不同国度、地区或城市,各自选择几所学校作为地区成员实验学校;(2)在各地区实验学校内,各自组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3)各合作学习小组同学内部分工,分别进行问题探索;(4)围绕同一主题,不同地区的实验学校,通过上网,寻找与主题相关的网页并通过下载,获取相关信息;(5)利用所得资料,进行素材加工,同学分工合作,建立小组网页;(6)各合作学习小组定期浏览其他合作学校的网页并进行讨论;(7)通过网络通讯工具,对其他合作学校的网页发表意见,互相交流;(8)经过一段时间后,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总结,对综合课程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能力进行自我评价;(9)组织各地区教育工作者、学生对各地区实验学校的网页进行评比,鼓励先进。

4.“专题探索──网站开发”模式。

主要适用于在因特网环境下,对某一专题进行较广泛、深入的研究学习,并借此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类学习模式要求学生构建的“专题学习网站”必须包含如下基本内容:(1)展示学习专题相关的结构化的知识,把课程学习内容相关的文本、图形、图像、动态资料等进行知识结构化重组;(2)将与学习专题相关的、扩展性的学习素材资源进行收集管理,包括学习工具(字典、辞典、读音和仿真实验)和相关资源网站的链接;(3)根据学习专题,构建网上协商讨论,答疑指导和远程讨论区域;(4)收集与专学习专题相关的思考性问题、形成性练习和总结性考查的评测资料,让学习者能进行网上自我学习评价。

记:请您举例介绍一个成功的教学案例?

李:下面我介绍一个广州市芦荻西小学语文作文课的案例。作文题为《未来产品广告设计》。

《未来产品广告设计》是一节利用网络环境进行自主学习、协作探究和广告创作的一种信息技术与作文课教学整合的典型案例,其教学过程包括如下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诱发创新动机。

通过学生观看网上视频图像,广告精品及教师的诱导,激发学生喜欢广告,诱发学生乐意展开理想的翅膀,“发明”未来广告的动机。

2.网上学习,协作探究,启迪发明创意。

通过学生网上自主学习未来科技信息,启迪新思维,促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结合实际,协作探究出拟“发明”的未来产品的创意。

3.网上再学,群组交流,获取广告信息。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网上“广告资料库”内容的基础上,群组交流,互相帮助,从而意义建构,获取知识。

4.继续上网,参考信息,口头表述广告设计的构思。

让学生参考网上“广告精品库”提供的现实,未来产品广告范例,重温广告的有关知识,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口头表述,拟设计未来产品的广告词,再进行集体的交流评议,为下一步的书面创作打下基础。

5.网上协作,分工合作,进行广告综合设计。

让学生在网上发挥创新精神,求异思维,运用信息工具,动手综合设计创作未来产品的广告。包括进行版面的美术设计与加工,并输入广告词。

6.推荐产品,集体评议,反馈修改。

让学生对所设计的未来产品的广告进行自我评价,鼓励作者向全班同学进行宣传推荐,利用网络功能把部分同学设计的未来产品广告传送给大家共同欣赏,并进行评析,及时反馈修改。

(摘自: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作者:吕 敏)

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间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阅读课程整合的尝试和思考 如何写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教案 我国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现状? 麻烦朋友们帮我找一下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状的问卷调查 对于教师来说,是否存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技能?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研究》开题如何写 信息技术整合与信息技术课程之间的关系 有谁知道,清华同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电子期刊更名为《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的真实原因 计算机与( )是信息技术的核心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基本方法由几种 谁能帮我写一篇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案 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整合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两者是怎样整合的? 选择《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教材! 复合数字化与分量数字化的区别 整合课程资源的原则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研究中的困惑是什么? 课程整合能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绩效?如果能,为什么毕业年级的教师都拒绝? 有谁能说一下我国现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关信息,并对它有何憧憬?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 数字化校园建设与企业数字化建设的区别 信息技术用于旅游资源的整合主要有什么方面阿?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 当今初中的英语和信息技术是怎样整合的?整合有什么意义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