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里弗斯选秀预测:传阅转载超百万的教育宝典~最实用的家庭教育实务手册第一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23:05:28

序言

本着对中国教育发展现状的深入思考,以我们对教育的浅薄理解抛砖引玉,以便和大家共同探讨中国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未来发展方向,我们搭建了“中国教育研究”这一教育微博平台。

随着探讨的深入,这一微博平台得到大家的广泛支持与鼓励,并受到众多专家老师的赞赏与认可。随着探讨的深入,我们发现这一微博平台已不能满足广大专家、老师和家长朋友们的需求。因此经过我们深思熟虑和紧张筹备,建立了“中国教育研究网”这一垂直互动公益性网站,为大家深入讨论、探讨教育问题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

自2011年9月底开通“中国教育研究”微博平台至今,短短三个月我们共发微博7000多条,共计近60多万字。其中不乏大量关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问题的深刻探讨与讨论。同时,我们的“教育无痕”理念在此过程中逐渐成形,受到了专家和朋友的支持与鼓励。

为了便于大家更好的掌握新时期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我们把具有教育探索意义、教育实用技巧、教育新锐观点等内容也是常见的教育问题汇编成册,同时本着互联网共分享的精神和对中国教育的公益之心,供大家免费参考学习探讨。自本册第一辑出版以来,下载量共计达到百万于次,我们深受鼓舞也倍感压力,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广大教育爱好者的支持与厚爱。因时间仓促,内容可能还有很多欠缺,如有不足之处恳请大家多多指正。在接下来的整理撰写中我们会再接再厉,为大家奉献出更加实用、精彩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实用技巧。

 

中国教育研究网

www.hantopedu.com

2011年12月

 

第一章

家庭教育概述

 

 

 

 

 

 

 

 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儿童接受的最早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作为塑造性教育,家庭教育为每个人的发展打上了最早而又深刻的烙印,是造成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国外有份调查显示:“教育成功的因素中,家庭因素的重要性几乎两倍于社会和学校两项因素的总和。” 世界上没有什么教育比父母的“身教”更有效的了。家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环境。父母是孩子的成长环境,父母有礼貌有德行,孩子就会成长在有礼貌有德行的小环境中,在潜移默化中他也会成为有文明有礼貌的人。即使社会环境一时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孩子的影响也不会大。很多研究发现,儿童自尊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受父母或其他人的态度和行为影响的,而且这种影响与人生以后阶段的心理健康有密切联系。例如,缺乏自尊心可能会导致社会适应障碍和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因此,引导、培养孩子形成正常和健康的自尊心,是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的内容。

目前中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了小康社会。经济富裕的时代给家庭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的家庭教育理念与多元价值观选择的冲突,孩子成长环境的变化与家庭教育内涵弱化的矛盾以及如何采用适应富裕社会需要和特点,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教育方法等一系列问题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在家庭中我们很多的家长缺乏教育者角色意识和儿童权利意识,容易感情用事。家庭教育中,家长承担着双重角色,即教育者和父母,但很多时候家长更多地强调自己作为父母角色,而忽略了作为教育者角色,教育中缺乏平等意识和儿童权利意识。表现为不尊重儿童的人格、权利,教育态度和行为方式不理智,如溺爱、放任、简单粗暴等等,家庭教育的不当引起种种的教育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许多家长并不是输在学校教育上,而是输在了家庭教育上。如果家长不改善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行为,如果家长把这些来自于社会的不良情绪经常转嫁给孩子,如果家长都没有风度,如果家长都使用的是没有教养的方式在教育孩子,试想所教育出的孩子能有教养、有风度吗?!

中华家庭教育研究院长,家庭教育专业化课程建设项目首席专家顾晓鸣说:“家庭教育是专业的,可以提升我们育人素养;家庭教育是朴素的,可以服务于每一位家长;家庭教育是实用的,可以解决身边具体问题;家庭教育是科学的,可以改变我们生存现状。” 常言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任何好的和坏的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一个人从小养成的习惯,无论走到世界的哪个角落,都将如影随行。习惯影响一生。习惯的力量,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一切问题都可以从家庭教育中找到答案。你可以去骗一个骗子,也可以去愚弄一个傻子,但你绝对敷衍不了一个孩子。在我们一生的道路中,很少有人能够像我们的儿女那样清楚地看透我们,别人可能看错,但逃不过儿女的眼睛。教导儿女时,首先自己得做好。父母与儿女的关系不是建立在教导上,而是建立在塑造、熏陶与潜移默化上。

家庭教育是一个日积月累的渐进过程,它是一种艺术,而不是一种技术,也就是说不能像设计产品那样,也不能按照一定的配方教育我们的孩子。孩子是活生生的,社会是不断变化的,家庭教育实际上是处于动态之中的。有些家长希望获得一劳永逸的灵丹妙药,很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孩子的长短也不能被料定。休息、娱乐、谈话、家务劳动、郊游都是家庭教育的途径。家庭教育的随机性还表现在潜移默化中。实际上,经常对子女起作用的是家长的言谈举止,不论是有意无意,家庭教育时时处处存在于家庭生活的每一瞬间。

 家庭教育中的教育无痕理念

教育无痕是相对“有痕”教育提出来的概念。在教育理念上,倡导“以孩子为中心”,追求“润物细无声”,以激发孩子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欲望,内化教育要求,促进其行为的自我矫正,从而达到“使孩子受到教育并避免其感觉有人在教育他”这种意境

我们提倡无痕的教育,就是要以一种自然和谐的方式实施教育,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真知,学会做人,提高学习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掌握学习和自我教育的本领。

教育无痕的原则

1)   大智若愚、大言稀声,触动感激、心有灵犀、快乐成长;

2)   以身示教,家长由衷地爱抚,充满爱意的目光,意味深长的一笑……;

3)   永葆童心,用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世界;

4)   宽容尊重;

5)   需要家长永远扮演问题遭遇者的角色,不是告诉、不是给予、不是灌输,而是退到思维的起点,与孩子一同探索。

教育无痕的内容

在教育中不留痕迹,以一种自然和谐的方式实施教育。这里的“痕”作“痕迹”理解。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是感受不到教育者意图,它的教育效果也就越大。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善于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放下家长的架子,以平等对话者的身份,在与孩子沟通过程中发挥影响作用

教育孩子时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不是没有教育意图,而是不让孩子直接感受到教育意图。孩子从家长隐蔽了意图的教育中受到启发、感染,达到教育目的,实现教育意图。

如果我们把“痕”理解为一种样式、模式,“无痕”,就可以理解为没有固定的模式,无论是给予还是开启,无论是教育家们总结的何种教育模式,只要是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模式,最终都能达到殊途同归的教育目的。这就是“教无定法”。

教育无痕之善教无伤。“痕”,指伤痕。“无痕”,即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要因为方式方法的简单、粗暴或不当,给孩子心灵或身体留下创伤。这就是“善教无伤”。孩子为祖国的花朵。花朵不美丽,而且娇嫩,脆弱,需要我们精心呵护。任何一点简单、粗暴或不当,都可能使花朵破碎、凋零。

教育无痕之家庭教育。如果父母是好批评的,孩子就学会批评;如果父母是能容忍的,孩子也学着容忍;如果父母好责备别人,孩子也学着责备;如果父母采取积极的态度,孩子也会;如果父母灌输一种有能力和能胜任的情感,孩子也不会甘于落后,他会把这种情感和态度带到课堂。教育无痕需要简单含蓄。孩子拿着奖状兴冲冲地跑来,家长高兴地拍拍他,或者拥抱他,一个简单的动作会让孩子幸福好久,甚至记住一辈子。家长由衷地爱抚,充满爱意的目光,意味深长的一笑,都会在孩子心中荡起层层涟漪,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

教育孩子不是一种枯燥的责任和义务,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富足。感悟童心”实质就是要尊重儿童,平等地对待儿童。孩子一出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的成长,他们的认识,他们的发育都有自己的规律,任何违背规律不符合孩子实际情况的“教育”都不可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成功的教育一定是个性的教育,成功的教育一定是理解个性尊重个性的教育。尊重个性的教育不仅需要欣赏和悦纳,更需要宽恕和包容——宽恕个性发展中的失误和错误,同样也要包容个性发展中的缺点和不足。教育是培养人的而不是制造“社会标准件”的,教育是张扬个性、培育个性、保护个性的方法而不是抑制个性、抹杀个性、消解个性的手段。

教育是沟通的函数,而沟通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和对人性的信任基础之上的。因此,教育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压服,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驯化,教育是平等交流基础上的相互影响。有了充分的沟通,才会有教育的创造、教育的快乐、教育的享受与富足,以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共同发展。家庭教育是最早、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包括有意识教育和无意识教育。有意识教育指父母从思想、品格、知识诸方面来教育孩子。无意识教育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无意中对孩子所起到的教育影响作用。然而人们往往忽略无意识教育,殊不知无意识教育不加注意,会产生很大的负效应。

叶圣陶说“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怎样才是达到用不着“教”?一是孩子有了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没有家长的教,孩子也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二是孩子掌握了学习的要领和方法,家长没有教,孩子也能学会。其实,“教是为了不教”,对于思想品德教育同样是适用的。

 

第二章

热点问题实战案例解读

 

 

 

 

 

 

 案例一

孩子精神状态出现问题:12岁女孩,初一,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在北京某重点学校就读。性格内向,一年级时因不爱沟通在学校被老师罚站2小时,两年后家长方知此事。从此更封闭了,成绩也下降。今年期中考试后突然间歇性摇头、点头,不怨提及原来学校、同学等。现办完转学手续后辍学在家,本人有意识但无法有效控制此行为。 

 

微解答

陶道武(家庭教育指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孩子在重点中学上到初中,说明后天环境影响比较大,改善的可能性也大:1、专业人士介入,方式要恰当、自然,最好不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有病;2、改善环境,特别是家庭环境,自闭的人喜欢专注自己,而亲子的有效互动帮助他认识自己和他人;3、父母亲职,孩子才能走出自己,为孩子提供合适的方式和氛围。参考:1、注重情商教育2、培育孩子的自立能力,切记事事包办3、别把孩子封闭在学习的小圈内4、为孩子的交友创造条件5、尽量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总之,需要父母先调整好自己,才能帮助孩子,为孩子设计出他自己的人生。比如,这样的孩子某些方面可能更突出,父母能否察觉?大城市和重点校对孩子好吗?

黄震(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法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

严重关注学校的软暴力!先将孩子从学校解放出来,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如有必要可求助心理医生。

安妮玫瑰香如故(作家、婚恋家教评论员、选秀评委、四美居机构董事执行总裁)

这个案例是孩子家族问题的显性显现,是家族系统内的问题,不要找学校原因,从父母身上找原因,只有调整家庭关系才能打开孩子心灵。解铃还需系铃人。

艾玛玛的叙述(独立教育研究人):

 曾经我接触的一个孩子,十七岁,初三,休学一年,已去看过心理医生,医生开了抗抑郁药,他妈妈怕给孩子吃药,所以寻求教育的解决途径。这个孩子,我们用了一个月使他走出自闭。我们发现症结在家长的心态和教育方式上。治疗得向孩子和家长同步进行。

周合(上海市儿童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我儿子在交大附中调皮有名,夏天在教室外喂蚊子是经常的事儿!老师讽刺打击也是经常的事。但他并没诱发自闭症!一些心理发育有缺陷的孩子,遇上挫折或意外容易发病,心理疾病不能一概与教育体制联系,太牵强了!

白冰(接力出版社总编辑):

建议去协和医院看一下心理医生。

 案例二

小学一年级女生,三岁时跟随父母一起来到本地。平时不爱说话,朋友不多,跟熟人、爸爸妈妈说话还可以,从来不主动跟老师说话,课堂回答问题声音很小,不会的就不说。平时跟她说话,不管用温柔的还是严厉的语气,她都不开口,也不敢直视老师。我该怎么帮助、怎么打开这个学生的心扉呢?

 

 

 

 

 

 

 

 

 

 

 

 

 

 

微解答

黄微(家庭教育专家,国家一级培训师):

这种孩子不自信,不太渴望出人头地,受人关注,老师要多表扬和鼓励孩子,但是表扬的时候还不能大张旗鼓,要淡淡地表扬,时不时地给孩子一个会心的眼神和微笑,把孩子当做亲密的朋友,可以分享心事的那种,不要指望一次两次就能打开孩子的心扉,但是坚持一段时间一定会大有改善。

杨霞(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理专家,北京协和启迪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对于胆小内向的孩子,要多进行弹跳训练,例如跳绳、挑袋、羊角球、蹦床。蹦床的效果是最好的,建议家长带孩子来我们中心训练,或去公园锻炼,大约一周2-3次,每次20分钟以上,很快就见效了。老师很孩子说话不管用时,可注意培养她的朋友和同学接近她,叫她一起跳绳,然后跳大绳,跳皮筋等.和孩子说话她不怎么回答的话,还可以给她一些任务,能让孩子自己觉得有用是使孩子内心强大的好方法。让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然后夸她。让家长带孩子去爬山,在山顶上大喊。允许孩子大哭,能哭的孩子能说。

幼教老师Teacher_V:

孩子的性格有可能是天生的,也有可能与三岁时生活环境的变化有关。通常由于环境的变化,孩子都会由于太多的不确定性而缺乏安全感,因此基本都会先把自己封闭起来,尤其是三岁左右的孩子,本身就处于一个敏感期,加之语言上有可能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内心更产生了难以融入的感觉。建议一定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家长在生活上更要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可尝试一些不太熟悉的事情,或到新环境中锻炼,逐渐创造一些锻炼她的机会,由易到难,帮其找到更多的成就感。孩子的内心,是需要一点点的打开。刚上一年级,很好的机会,让他感觉到上了小学跟以前不一样,这老师跟我见过的都不一样。

义乌老叨(浙江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义乌市教育学会会长、教育局正局级调研员):

先问问家长:你疼过孩子吗?关心过孩子吗?有经常与孩子一起玩赏吗?有让你朋友带他小孩经常来你家玩吗?如果没有,就先把这些做起来如何?

与畅同行123:

先不要急于和孩子语言交流,抱着她抚摸她,给她安全感,让孩子像依恋妈妈一样的依恋你,你才能走进她的心里打开她的心扉

 

案例三

满足孩子要求后孩子就食言,犯错误不承认怎么办?孩子五岁,往往自己满口答应的事,满足她要求后就食言,就算是做也是糊弄居多。犯错误也拒不认错,就是认错也是口头上的,绝不是真正认识错误,而且没隔几天又犯,认错基本上成了解脱的借口。讲道理、鼓励,从小就这样教育她,可现在感觉她是油盐不进。

 

微解答

陶道武(家庭教育指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我感觉父母很想“教育”孩子,但策略不足。食言、错误、借口,讲道理大多是成人模式,亲子之间的互动过于成人化或教育意识明显,让孩子很不舒服,为什么要先满足呢?你怎么看待孩子的错误呢?孩子为什么要找借口呢?如果家长看不到自身的问题,孩子的问题不会有太大的改观。有时孩子是被教育出问题的。

幼教老师Teacher_V:

5岁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现在诸多待人接物的做法注定与前期的教育培养有很大关系。而这个时期的是非观念还并不强烈,对于“承诺”的概念更是模糊,而每个孩子心里都会有一个自己的“小算盘”,是与生俱来的,而年龄越大这个算盘打得就会越好,只会考虑怎样对自己有利,因此也就不奇怪了。从孩子的类型上思考,倔强且主观意识强、还喜欢管人很可能偏认知型,自尊心强可能有些偏敏感,主动感谢和示好说明人际智能很强,加之讲道理很厉害可能逻辑智能也不错…认知型的孩子不太愿听从命令,最好用情、理、法的沟通方式,敏感型的孩子比较会察言观色,情绪波动会较大,所以更要注重方式和力度。所以宝贝妈妈要为有这么一个优质的宝贝而骄傲啊!当然这也意味着她更难“对付”~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拥有更多的耐心,找到更多的方法,网上会查到一些关于认知型和敏感型小朋友的教育方法,可尝试一下。更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统一思想!尽管在方式上可以一个硬一个软,一个红脸一个白脸,可换着来。建议:让孩子切身感受到:1.犯错误有什么不好,有什么危害?2.犯错误应该受到一定惩罚,为什么;3.为了避免再犯错,应该采取一些措施。4.有些事情可以得到奖励。5.为什么要承诺或交换条件?6.为什么承诺要兑现?7.承诺没兑现好吗?——结合实例,甚至可以让孩子尝些苦头,长点教训,以记住为什么要这样。另外,对于奖励金钱化想多提一下~ 首先个人认为,5岁左右的孩子培养存钱有些早,这都属于之前提到的“延迟满足”的范畴,可有很多方法培养,就比如把金钱换成积分,这样可不太让孩子幼小的思想“金钱化”。但不管金钱还是积分,最好不要以努力度衡量,可以通过最终效果,甚至是过程中的表现力来衡量。

 案例四

青春期逆反心理:初三孩子敢与父母动手!家境优越,父母溺爱。除学习外兴趣广泛,音体突出,学了10年小提琴,曾有一年多住私立学校。现总抱怨童年是灰色的,尤其是上住宿学校那段生活。怨恨父母、母亲的话完全听不进,甚至敢与父母动手。放学不回家、迷恋游戏,一进屋就反锁,从不说自己的事。

 

 

 

 

 

 

 

 

 

 

 

 

 

 

 

 

 

 

 

微解答

李祯-Aresson(心理学专家):

首先,真正是出于兴趣广泛而音体兼优的孩子不会抱怨童年的灰暗,必然有父母主观臆想成分,或是受迫学琴而剥夺了不少玩乐时光。这就能解释他逆反的两个征状:一、不满童年,恶补游戏。二、认为家长根本不了解自己,拒绝交流。这些都能引起愤恨。抱怨住宿学校的生活主要是欠缺独立生活能力,这也是父母在生活上过于代办造成的。

当今家长普遍存在只要孩子管好功课学业,其他都不要管的倾向。孩子把父母对自己的照顾习以为常,逐渐发展成认为父母要对自己的一切幸福负责,丧失了自我付出的意识。加上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就容易将不满付诸暴力。要等孩子自己成熟到意识这些问题不是没可能,但他现在将自己封闭在游戏世界里连同伴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都隔离就容易产生孤僻心理了,需要慢慢疏导。

首先是家长要摆正态度在跟孩子交流时多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用家长的感受和理解去要求他。只有先让他感到自己被理解,才可能慢慢培养他理解别人。我有同样小时被逼学琴级别高了后自己又爱上小提琴的体验。但不同的是我从小父母都锻炼我做自己力所能及甚至略超出自己能力的事。除兴趣之外成就感是孩子学习最重要的动机,这种成就感一开始来源于父母老师的肯定,渐渐发展到其他人乃至虚拟世界的肯定。

孩子不肯讲的根本原因是认为父母不会理解他们的感受,而且父母可能给他留下爱评价爱教训的印象。如果父母不想跟孩子越走越远,必须要把自己摆在孩子朋友的地位上而不是权威家长或其他不平等的关系。最影响青春期孩子的人是同伴而不是父母或老师了。所以先把自己当他朋友分享你的事才能行。他能跟你说一些,说明症结找对了。

我也有几个青春期的表弟表妹,跟父母像朋友一样相处的几乎不屑于跟我分享多少学校的事因为已经跟父母说够了。跟父母有隔阂的就会特别依恋我,这都很正常不用太担心。因为这取决于父母愿不愿放下架子真正去关注孩子关注的事,而这些事不一定非要通过孩子。

幼教老师Teacher_V:

溺爱成恨的又一实例。浅析:首先从溺爱的方面看,被给予的多了,孩子就认为都是应该的;家境优越就会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事事得来容易,而导致独立性差,抗挫折能力较弱;音体突出,说明是学校的活跃份子,会经常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许;而学习方面显然还未能找到足够的成就感,尤其初三到了,压力更大。从小提琴学习10年和寄宿私立学校来看,父母的确对孩子期望很高。因此猜想,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佳可能会经常遭到父母的言语相激——这可能便成为了目前状况的最大原因。孩子认为,家长总觉得他不行,也不理解他,加之青春期心理较为敏感,关系逐渐疏远。也或许,自小怨恨积压多了,终于爆发了。这就是中国【灌输式教育】与【启发式教育】的最大区别。家长总是告诉孩子该怎样做,总是严格要求,没有做到还总抱怨。从来不试图让孩子去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有何益处,如果不这样做会有何危害,让孩子自己判断自己选择,在选择过后,支持他,并协助他完成,其间给予鼓励与引导。弟弟根本就不清楚,父母给了他一个多么丰富多彩而有意义的童年。根本就不清楚私立寄宿学校是是花多少钱才能进去的,父母多么希望他在那里受到更好的教育,得到跟多的锻炼……一切“爱”都变成了怨恨,就是原于他不知道这些都是为了他好!所以只有行为而没有思维上的引导,只会让他认为那是一种逼迫。

建议:1.找中间人(可是姐姐,也可是父母认识的他的好朋友),让他诉苦、发牢骚,讲出自己心中的不满,以及现阶段自己遇到的问题,并进行疏导与建议。2.在中间人取得信任后,用同理心抱怨父母对他的做法不对,并又表示理解(从侧面让他理解)。3.父母出面承认错误,面谈沟通,提出改进日后的沟通方式。仍然觉得学习问题可能是导致目前情况恶化、形势紧张的主要原因(如果初三之前情况有所不同的话)。因此一定要让他自己正视这一问题,避免用放学不回家,迷恋游戏,和反锁屋门来逃避父母,麻痹自己。初三是功课要要紧的时候,孩子自身便有很多压力,我们要做的是减压和鼓励,让他逐渐找到自信与成就感。中间人一定要以朋友的身份让其敞开心扉,也可以分享一些自己的烦心事进行互通,交心的沟通,避免说服教育!一定要在取得信任,敞开心扉之后,再谈及父母,先与他一起抱怨父母的不是,再来启发父母种种做法的原因。如果机会允许,可分成几次聊,潜移默化的交流与启发,进入他的内心,避免急功近利。

 案例五

宝宝脾气急躁该如何引导?宝宝两岁半,脾气急燥,和小朋友玩总会抢别人的玩具,别人不给或别人抢了他的东西,他就打人或咬人。我们给他讲了很多道理,他都说再不打了,可是…唉…求助。我们应该如何做,如何引导?

 

 

 

 

 

 

 

 

 

 

 

 

 

 

 

 

 

 

 

  

微解答

将健康进行到底(国家高级营养师,人大社会心理学硕士在读,兼修国学及中医):

让孩子学会分享,就可有效改善。首先家长必须有分享理念,如在家吃苹果,分成多份,让孩子首先分给爷爷奶奶,然后爸爸妈妈,最后自己吃,自然就懂得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才快乐!以后在和小朋友一起玩时,很容易学会一起分享玩具。如果大人无法以身作则,并给孩子提供分享机会,则很难教会孩子!

刘老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国家认证二级心理咨询师):

试提建议:

第一,2岁多的孩子,道理听不太懂,是靠感受、感觉来行为的,有可能他觉得要求未被满足、引起关注,家长特别是妈妈,要付出时间、陪伴、关注、耐心、拥抱和微笑来对待孩子,满足孩子包括精神和物质的要求;

第二,观察孩子发生这种情况的细节、情景;

第三,反思并改进家长与孩子互动方式。

杨霞(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理专家,北京协和启迪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5岁之前没道理,指的是5岁之前讲道理根本没用,而是需要给孩子做行为训练。一是训练表达情绪,而不是行为在情绪之前。二是训练挤压式的触觉,不要做蹦床弹跳训练,越弹跳越爱打人咬人。用大吊网把孩子放进去,像户外吊床那样摇动或转动,效果特别好。不行的话要找专家训练。

幼教老师Teacher_V:

据悉,这个孩子情绪波动较大,爱争强好胜。有可能还会凡事要求高、追求完美,做事速度偏快…可能趋向于敏感型。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才逐渐开始听懂道理,且自我控制力较弱。因此建议(如下):

1、首先帮孩子疏导情绪,缓解压力或不满。并让他学会适当的行为来表达情绪,如诉说、跺脚,拍手等。

2、让他明白那些东西不是他的,如果他去抢,别人就会像“别人抢他东西时他不高兴”一样生气。

3、用正确多方式获得自己想要的,去请求、交换,表现好时家长买给他等等,届时教他为何分享,如何分享。

4、不断灌输打人不对的概念,并用实例说明,有必要时打小手,让他感到疼痛。

5、这一时期尽量别让他看到打人的画面,如果看到了,就要让他知道打人不对,而且将受到惩罚。

6、更多的去关注他被打的人,而适当忽视他,让他知道不是打人才引起注意。

7、适当奖惩,事前提醒,以逐渐锻炼其自控力。

 

王金龙(全国青年院校学报研究会副秘书长、福建省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

宝宝脾气急躁与所处的环境是很有关系的,建议:让宝宝多处于安静环境,安静会使宝宝感到舒适,远离嘈杂对TA的身心健康和改善脾气是有好处的;家长情绪不佳时,不妨远离宝宝一会儿,以免影响其性格养成;和小朋友发生争执时,及时带离,避免恶劣化;对一些需求延时满足 

 

案例六

孩子脾气暴躁该如何教育?“有一男孩,有轻微脑瘫。今年四月父母离婚,孩子留给男方。母亲每周日接回。前天说,孩子脾气特别暴躁,要什么就必须马上给买,不买就打妈妈,再不理就打自己。讲道理根本不听。母亲非常难受,不知该怎样教育孩子?”

 

 

 

 

 

 

 

 

 

 

 

 

 

 

 

 

 

 

 

 微解答

黄微(家庭教育专家,国家一级培训师):

这个孩子渴望爱。他要玩具打妈妈打自己,都是通过另一种方式在索取妈妈的爱,妈妈不给就伤害妈妈和自己来惩罚妈妈。这个妈妈是不是以前经常给孩子送礼物,对孩子的要求尽量满足?孩子把礼物和妈妈的爱等同了。这样的孩子,要多给他温柔的母爱,多关心他,爱抚他,多陪伴,当然该拒绝的要拒绝,别妥协。

张萱(教育心理学在读博士,委员会认证应用行为分析师(BCBA),大学讲师、特殊人群职业培训导师):

不管打谁,孩子都是在用这种方法来得到自己想要的。和孩子的情况(脑瘫)应该关系不大。如果是我会观察孩子在打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是眼睛看着大人?他会把自己打疼么?(我的一个学生就是用打自己来得到东西,后来我们发现他只把手打在地毯上,后来我们采用不理睬的方式。过几天行为停止了)。妈妈心里一定很难过,很内疚。希望不要因为内心的难过而让问题行为继续下去。

沈家宏(广州白云心理医院首席心理专家,精神科大夫,硕士生导师):

可以看出孩子在用愤怒要爱。但无论如何打妈妈是不能被允许的,如果被允许,孩子的内在会更受伤,他会背负内疚和自责;要告诉他,妈妈是用来爱的,不是用来打的。妈妈知道你很生气,但你打妈妈,妈妈却很伤心。如果孩子打自己,要学会忽略,因为孩子打自己的目的是想控制妈妈。当然孩子的愤怒也可能是出于对爸爸妈妈的不满。要想减少离婚对一个六岁孩子的伤害,妈妈可以做以下事情:

1.增加见孩子的次数,一周一次少了些;

2.不可在孩子面前说前夫的坏话;

3.告诉孩子爸妈是因为彼此不合适,而不是因为他才分的手;

4.告诉他虽然爸爸妈妈不再做夫妻,但仍然是他的父母,会永远爱他。

 案例七

孩子胆小怎么办?一家长求助,家有5岁男孩,不敢自己插电线插座,不敢自己划火柴,爸妈想送他去学习游泳,他也因为怕水而不愿意去。(但这孩子不是内向,在幼儿园表现也不错。)家长着急,男孩子胆小怎么办?会不会影响孩子在探索、创新方面的发展?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

 微解答

老肥妈:

他是聪明谨慎的孩子,那些事他没把握,不一定是胆小。老肥小时候也这样,但她第一次上台演出就很大胆,且有发挥,我却在后台一直哆嗦。孩子的才能并不是多方面的,不必强求。老肥大了以后也无法做化学实验,尽管理科成绩很好,也需放弃,事实证明是对的,但这个选择的根据就是她当初的胆小。

 

爹妈圈儿:

电线插座可以先断电,让小孩试着操作插上去,火柴的焰火很美丽,可以先让孩子观察火焰产生好奇心理,然后家长再划火柴,再让小孩试着划出美丽的火焰;怕水晕水因人而异,这个需要很长时间调整,游泳也并非都适合每个小孩,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优势基因:

您的孩子是因为比较谨慎的原因,才不敢做这些,他认为没有安全感的事。首先:家长要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其次:对付这样谨慎的孩子,家长一定要有耐心,爱是需要等待的。以后在做这些事情之前,家长应该提前告诉做事情的步骤、过程和结果,让他事先心理有所准备。如果孩子还是不愿意偿试,家长可以先做些示范,让孩子看到是没有危险的。然后一步一步让他试着做一做,慢慢来,孩子经过几次成功的经验后,就会对自己有信心也能大胆尝试了。

家长注意一定要鼓励孩子,只要他有一点点进步!越是指责、否定他,他越是没有自信和安全感!要让孩子觉得不管做任何事,都是快乐和开心的!首先通过鼓励和肯定来激发他的兴趣,兴趣是打开智慧之门的一把钥匙!这样就不会影响孩子的探索和创新了,并且通过不断的获得成功,他会越来越愿意去探索。孩子在家长的眼中获得自信并且来获得评价。

 

星小橘子:

我自己觉得这些没什么,不能以个别事儿对孩子定论,大人也有怕得事情,有些大人还怕水呢,家长这样过于焦虑了,不是每个孩子能插插座能划火柴就代表了什么。

 

魏家东:

要从小事情上去鼓励他,举例说一下,儿子1岁时去游泳,新来的老师死活也带不上游泳圈,儿子很烦躁,不下水。此时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来,不是让孩子下水,而是拿了一个小鸭子,给小鸭子也戴上了游泳圈,慢慢与孩子交谈,之后儿子成功下水游泳。有的时候就是方法,看如何引导,转移注意力,让他发现美好。训练只是个名词,方便说而已,说给大人听的,对于孩子是引导。每个人理解不同,表述不同,做法也不同,但是重要的是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所以说不能着急,要尝试。那个只是举例说明,希望跟大家分享的是一个方法,引导的方法,就像陶行知4个糖果的故事,显然现在不适用,但是方法可以借鉴。

案例八

怎么纠正孩子的“慢”习惯?有位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做什么都比别人慢,你再怎么着急她不急,别人用10分钟做好的作业,她都要双倍的时间甚至更多,打也打了,骂也骂了,怎么都不改,怎么办呢?如何改变孩子“慢”的习惯,您有何高招?

 

 

 

微解答

魏家东:

可以通过游戏来加以改变。父母可以经常与孩子玩一些小的竞技游戏,使孩子在游戏中提高自己动作的敏捷程度。例如,比赛看谁吃饭快,比赛看谁穿衣服快等,这些游戏能激发孩子进取心。孩子喜欢玩,但是,玩多了孩子可能就会觉得没趣,这时,要给予适当的奖励来鼓励孩子的“胜利”。

 

魔奇英语-望京花园学校:

有可能家长碰到的是沉稳型的小朋友,沉稳型的人具有情绪放松,个性乐观,不拘小节的特点。对于这类型的孩子,我们需要多教导他认真和计算的能力,学会安排和统筹。在学习和生活上尽量的往细处着手,注重细节,做到事无巨细,皆要全心全意。同时可以进行穿珠子、夹花生的精细动作,提高肢体运动灵活度。

 

青山碧水渔婆:

如果不是能力问题,拖延更多是心理因素,是孩子抗拒家长的手法。

 

陈儒山-上书房学堂:

可以尝试逐步改变,父母帮助孩子进行时间管理。譬如统计每天必做的事情完成时间,如果每天坚持提前多少时间,连续21-30天,给予奖励。奖励必须是家庭可承担,对孩子有吸引力的。一件事,连续重复21天以上,基本上就可以形成习惯。

 

S晓莲:

回复@陈儒山-上书房学堂:没错,我的体验是这样,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必须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努力,家长首先要严于律已,做什么事都和孩子事先商量好,取得他的配合,再规划好时间,鼓励孩子在这个时间内完成要做的事。

  

第二章

家庭教育实战技巧运用

 

 

 

 

 

 

 

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叛逆的孩子们让做家长的无所适从,即使对于最开放、最友好的父母,孩子还是有他们自己的秘密,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他们开始学着和父母分离,越来越多地依靠朋友。我们应该做的只是让他们知道,如果他们需要,你永远在他们身边。

人的视觉有一种创造力,关注什么,什么就变得明显,容易被扩大。家长为了在青少年教育上起作用,过多的关注青春期,反而使青春期的问题变得明显。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只需做到1.表现出适当的无知。2.学会对孩子示弱。3.不管孩子提出什么不合理、荒谬的要求,决不能马上驳斥他。

关于“早恋”的问题:孩子处在青春期中期时,异性对他们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他们必须适应自己在与异性浪漫地交往时产生的矛盾情感,同时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时候,如果父母强烈反对他们与异性交往,他们会抱怨父母给他们的自由太少,进而会在情感上和行动上与父母产生强烈的对立。

但是在埋怨孩子不听话叛逆的同时,作为家长的您知道如何与孩子进行快捷有效的沟通吗?专家建议之一:

1、用心地倾听。

2、花时间学会真正理解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3、接纳不完美,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吧!

4、常和他们一起度过有意义的时光。

5、别将孩子跟他们的兄弟姐妹、同学刻意地作“横向比较”。

6、不常作否定,多找到一些表示肯定的话题说说。

7、表扬,告诉孩子你为他感到自豪。

8、礼貌对待他们的朋友。

9、跟孩子说说你心中的烦恼,孩子会明白:遇到麻烦的并非只有他们。

10、热心参加孩子组织的活动。

11、有些事完全可征求他们的意见或看法。

12、对他们拥有的物品同样应予以尊重。

13、不妨经常和他们一起哈哈大笑。

14、努力发现你和孩子共同喜欢做的事,并参与其中。

15、对学校布置给孩子的工作同样热心。

16、耐心地观察并发现他们的兴趣所在。

17、尽量多地和他们一起进餐,或做饭。

18、有时可对他们说,你认为他在某方面了不起。

19、让他知道,你随时随地是他的帮手和后盾。

20、作解释时务必耐心。

21、让孩子学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22、为了能随时照顾孩子,你也须照顾好自己。

23、向他们说,你很高兴是他们的家长。

24、见到孩子时不忘露出微笑。

 

处在青春期的少年,当他们独立完成一件事之后,他们所获得的愉悦会超过获得一个好分数、吃到一顿美餐、看到一部好电影,因为那是用他们自己的劳动创造出来的。人类就是通过劳动进化成今天的样子的,如果忘记了劳动创造世界这个根本的道理,那就使孩子失去了生存的根。

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路上扮演的三个角色:权威、设计师、顾问。孩子小时,设计师和权威角色很重要;当孩子到了青春期,顾问角色很重要,一个好的顾问应该是朋友式的。孩子小时我们不是孩子的朋友,而是父母和长辈,如果孩子不把我们当成权威看待,就无法获得适当的保护。

 

隔代教育

中国绝大部分隔代家长没有学习过如何教育子女这门学问,他们认为教育子女可无师自通,一切全凭经验。“吃的盐比年轻人吃的米都多”、“走过的桥比年轻人走过的路还多”,是爷爷奶奶的口头禅。其实,不正确的隔代教育不但不利于孩子形成独立人格和坚强生活意志的能力,还容易造成孩子后知后觉的生活理念。

有人说“把孩子交给祖父母抚养的麻烦在于,祖父母对孩子的喜爱往往超过了对自己儿子的喜爱,同时祖父母总是倾向于认为自己比孙子的父母更聪明更有经验,只有他们才能够使孩子有一个更好的未来。”不知您是否有同感。

有对夫妻因忙于做生意,在儿子3岁以后就将他交给了乡下的爷爷奶奶带。现在孩子已经10岁了,妈妈想把他接回来接受更好的教育。可孩子回来后却发现他身上有很多坏毛病,如任性、自私、脾气暴躁动不动就摔东西,而且跟父母很生分,不太主动与父母讲话。让老人带孩子到底好不好?

隔代教育的弊端大家很容易体会到,比如:老人溺爱孩子,阻碍孩子自我成长;易引发家庭矛盾,导致亲子隔阂;老人抱持老观念不放,妨碍孩子个性发展等等,但客观地说,老人带孩子的确有一定的好处:老人有着更加平和的心态;拥有更为丰富的生活经验;为年轻父母解决了后顾之忧;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等。

当父辈与祖辈之间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发生分歧时,最好不要当孩子面发生冲突。孩子虽小,但他是天生的外交家,当他看到家庭成员之间出现分歧时就会聪明地钻空子。这不仅对改善他的行为毫无益处,反而会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带来更多别的问题。同时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会给孩子更多的不安全感

如何解决隔代教育问题呢?两代人统一思想认识,尽量平心静气多沟通,避免在孩子面前暴露分歧,引发更多的问题;寻找合适的平衡点,祖辈要用理智控制感情,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爱得适度,父辈要权衡自由与规则之间的界限,不能给了自由而缺乏规则;承担必要的责任,父母要尽量多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

  

批评教育

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能够更大度的接纳这个事实,而不是以强暴的手段来解决。犯错是小,知错能改才是王道,只要适当的引导,我相信孩子也懂是非,也知道怎样才是正确的,真实的。孩子犯了错误,父母应该尽快指出,才能真正起到督促作用。孩子的错误如果比较严重,采用冷处理是必要的,但不能拖延太久,错失教育的最佳时机。

犯错误不等于错误。从来没有哪个成功的人没有失败过或者犯过错误,相反,成功的人都是犯了错误之后,做出改正,然后下次就不会再错了,他们把错误当成一个警告而不是万劫不复的失败。从不犯错意味着从来没有真正活过。鼓励你的孩子:“勇于追求,错又何妨。人生旅途上一些弯路和一些坏事必须亲自经历之后才能真正成熟起来,所以只要孩子大方向不错父母不应该怕孩子做错,因为不经历错怎么知道什么叫对。

父母批评教育孩子时,应该尊重孩子的人格,对事不对人,不能因为一两次的小错误就否定孩子以前的努力,更不能搞大清算,把孩子以前所犯的错误一一列举出来,将孩子批评得体无完肤。只需明白告诉他,这件事情做得不好错在什么地方,以后要注意改正,这就足以让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达到教育目的。

批评是艺术,批评不是责骂,更不是怒气的发泄,批评是一种理性的表达,是一种明示,是一种警醒,是一种扶正,是一种严肃的爱。孩子的健康成长绝对需要这种批评。这样的批评不会令孩子产生自卑、产生情感对立,更不会让孩子摸不着头脑。这样的批评能让孩子戒骄戒躁,保持不断超越自我的活力。

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赏识和肯定,父母批评孩子时,也应该设法寻找孩子错误中的闪光点,肯定孩子以前的努力和成绩,批评中的肯定是最有效的批评,不仅可以督促孩子改正错误,还可以帮孩子建立自信。

 生活教育

1)         让孩子走向成功的六个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每个孩子的成功都源于父母注重细节的积累。1、鼓励——珍惜并鼓励每一个小小的进步。2、肯定——心理强化剂。3、让孩子善于发挥自身优势。4、专注——注意力的培养。5、信息刺激——成功的阶梯。6、“一步一个脚印”——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2)         改变“胆怯型”儿童三法:对于在外面胆小的孩子:1、在家别太宠溺,不要凡事替孩子包办,适时放手,让他多到社会上去见识见识。2、鼓励使人大胆,当孩子表现不如人意时,父母应当耐心地予以安慰和鼓励。在尴尬的节骨眼上给孩子一个温暖坚定的眼神,他(她)的信心会慢慢增长。3、不要操之过急。

3)         和孩子游戏:随着运动技巧的发展,他们的游戏天地逐渐扩大,孩子开始每天都练习诸如爬、站、走的新运动技巧,直到完全掌握。在能自己走稳之后,孩子就用更多新技巧来玩复杂游戏了。孩子并不是要刻意地去进行学习或研究才重复做那些动作,而在享受掌握技巧的乐趣的同时显示他控制东西的能力。

4)         利用日常生活场景进行教育:日常生活的料理是接触、教育孩子的最好机会。舒适的生活照顾使孩子在生理上得到满足,爱抚、逗引让他们在心理和感情上也得到满足,产生信赖和安全感。亲切地和他讲话交流,使他认识人物称呼和礼貌用语,逐步耐心引导孩子学会料理生活的能力。

5)         教会孩子:1、善于发现生活里的美。2、养成看书的习惯。3、拥有气质与品位。4、跟有思想的人交朋友。5、远离泡沫偶像剧。6、学会忍耐与宽容。7、培养健康的心态,重视自己的身体。8、有理财动机,学习投资经营。9、尊重感情,懂得感恩。

6)         教宝宝数数:数数不像表面所见那么容易,许多父母常有一种错觉,他们把宝宝能将数字背得朗朗上口当作会数数,其实叫孩子从一背到二十很容易,但在他们面前摆二十个物体,叫他一个个数,孩子却常常数不上来。可见,叫孩子发出一、二、三这些音,和教他数数是不一样的孩子只有真正掌握数数才能体会乐趣。

7)         守规则的孩子更受同伴欢迎:提醒父母可以从以下去培养孩子:1.多考虑小伙伴的建议和意见,观点不一致时,要互相商量。2.游戏时要遵守规则,输了不要耍赖。3.想和别人一块玩时,要有礼貌的提出要求:我也一起玩好吗?咱俩交换玩具行吗?

8)         用小目标激励孩子的求知欲:让孩子自己设立学习小目标。学习目标要小,不能太遥远和难以达成,当孩子经过适当的努力,就能达到目标,他就常常体验到学习的成功,这样人就感到自信和积极。当孩子达成目标时,家长需要适当的鼓励和奖励,以刺激孩子不断的求知欲。

9)         要让孩子接受说教,父母要尽量做到,1.说得有理,符合孩子实际。2.说得有力,话语不能干巴巴,枯燥乏味,要符合孩子年龄特点。3.要说的精要,不罗嗦。4.说得适时,不能盲目地有机会就说,应该选择合适的时机。孩子最烦家长天天说,不分场合,见面就说。

10)     孩子说谎父母如何做:1、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切忌轻易许诺,事后忘到九霄云外。2、别给孩子带上“说谎精”的帽子,你的否定会给孩子带来羞辱,形成自暴自弃。3、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错误不要责骂,不要揪住错误喋喋不休要帮他们改正。4、加强与孩子的感情联络,和孩子成为朋友。5、不要明知故问。

11)     停止孩子讨价还价的方法:1、设定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底线,父母应该跟孩子有一个约定――任何“讲条件”的行为都不能无休止地进行下去,保留父母的“最终解释权”。2、限制物质鼓励,倡导精神鼓励,如果养成了以物质条件来换取孩子“行动”的习惯,不让孩子缠搅也难。

12)     对付任性宝宝的方法:1、树立榜样。利用儿童读物或动画片里面的榜样来教育孩子。2、“打预防针”,事先讲明违反规则的后果。3、转移注意力。4、坚定立场,舍得拒绝。家长要保持一致的态度,不能一味纵容。5、“冷淡法”,等他情绪稳定下来,再给予适当关注。6、自然后果法,适当让宝宝吃点小苦头。

 亲子沟通

家庭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家庭幸福指数,关系到亲子的融合,甚至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所以,亲子沟通每个家庭、每个家长和每个孩子的必修课。沟通这个词有两个关键意思,一个是分享,一个是建立共识。沟通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础:沟通,是传递爱的基础,也是教育实施的主要方法。父母应该用平等的的态度与孩子沟通,并要注意技巧,讲究方法,与孩子达到心灵上的沟通,让孩子在民主的家庭氛围中长大,获得成功。

当孩子还是小时,语言不完整不丰富,他用行为来表达内心感受和情绪远比用语言表达来得多。 为人父母,如果能够及时正确地捕捉到孩子的情绪,又能及时让他得知我们听懂他的情绪,愿意与他一起面对,孩子就会知道我们是多么了解和爱护他,我们是他最安全的可倾吐的港湾。这样的幸福,在现在,更在未来!

生命影响生命。你可以去骗一个骗子,也可以去愚弄一个傻子,但你绝对敷衍不了一个孩子。在我们一生的道路中,很少有人能够像我们的儿女那样清楚地看透我们,别人可能看错,但逃不过儿女的眼睛。教导儿女的,首先自己得做好。父母与儿女的关系不是建立在教导上,而是建立在塑造、熏陶与潜移默化上。虽说母子亲情是天生的,但是对幼儿而言,亲子关系的建立,仍需要由父母亲来带动,因为幼儿的行为通常是模仿自父母的,而他们也是从父母身上感受到彼此的关系是亲密或是疏离。

如何与孩子交流

1)    要让孩子愿意跟你交流,需要有你和孩子之间长期的信任和互动做基础。

2)    和孩子谈论他感兴趣的东西,一起做孩子喜欢的事情,而不是家长感兴趣的内容。

3)    交流需要家长耐心聆听,需要宽容孩子的错误。

4)    交流需要体谅孩子的困境,同情他的不悦。

5)    交流需要接受孩子的观点.

父母如何向孩子示爱

1)    爱孩子,要给孩子成长的自由,放手也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

2)    要用孩子喜爱的方式表达爱,不仅仅是买玩具哦,孩子需要的是你的关心,爱护, 

鼓励和支持。

3)    爱需要借助肢体语言的力量,一个拥抱和亲吻,都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4)    爱不需要回报。

 

第四章

孩子综合能力培养

 

 

 

 

 

 

 性格培养

在孩子的一生中,乐观具有许多意义:它是诱发孩子采取行动的强烈的动机;它静驻孩子内心,可以提供充满勇气、克服困难的神秘力量。著名教育学家塞利格曼指出: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正确与否,显著地影响着孩子日后性格是乐观还是悲观。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努力营造一个积极、乐观、和睦的家庭氛围。

 

如何让孩子变开朗:

1、勿对孩子控制过严。

2、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3、教会孩子与人融洽相处。

4、物质生活避免奢华。(简单生活的孩子,往往只要得到一件玩具,就会玩得十分高兴。)5、让孩子爱好广泛。

6、引导孩子学会摆脱困境(如参加运动、游戏、聊天等。)

7、拥有适度的自信。

 8、创建快乐的家庭气氛 

 财商培养

美国人有一个共识:在诸多成功中,赚钱最能培养人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所以必须从小教孩子理财,培养他们的财商。在美、英等发达国家,财商教育是中小学的必修课。然而在中国,如何与钱打交道的教育几乎是空白。

财商(Financial Quotient)一词最早由美国作家兼企业家罗伯特?T.清崎(Robert T. Kiyosaki )在《富爸爸穷爸爸》一书提出。它包括两方面的能力:一是正确认识财富及财富倍增规律的能力;二是正确应用财富及财富倍增规律的能力。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能力三大不可或缺的素质。财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慢慢地培养,长期地积累。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过程中,都需要父母的引导。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理财教育的内容也不相同,要让理财的理念和技巧在潜移默化中融入了孩子的头脑,融入了孩子的生活中。

孩子财商培养几点方法

1)   教其认识各种货币的价值及其使用;

2)   为孩子建立个“小银行”,教会孩子储蓄;教孩子合理使用积蓄,除孩子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外,有些消费让孩子用自己的积蓄去支配;

3)   树立孩子购物预算的意识,在给孩子零花钱的同时,家长要让孩子记支出账;鼓励孩子买打折商品;

4)   家长的理财、消费观的影响等。

美国著名理财专家认为应当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他提出了父母在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时所担负的义务:要使孩子在4—10岁掌握理财的基本知识,包括消费、储蓄、给予,并让孩子进行尝试;10—20岁时掌握并开始养成好习惯,消费、储蓄、给予、使用信用卡。让孩子们懂得创造和保住财富的意识必须循序渐进。

 自信心培养

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力,相信自己的作用。自信心是孩子学习成功、生活成功的精神支柱。在孩子教育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甚至比智力教育更为重要,许多时候,孩子学习不好,往往不是智力问题,而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现。孩子的自信心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生活实践和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经说过:“面对成败难卜的事情,取得成功的唯一条件就是信心。”而斯坦福大学特尔门教授的研究结果则表明,那些做事有自信心的人,才是将来最有可能在工作中有所创造、有所贡献的人才。

父母爱孩子,必须要舍得用孩子。一个孩子被大人使用和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的生命是多么伟大,进而感悟到一种深深的爱意,并且产生强烈的责任感。父母舍得用,孩子很容易体会到他的价值所在,这会让他的自信心大大增强;孩子在实干中得到锻炼,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得到了增强。孩子自卑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由于错误教育方式及孩子抗挫折比较低造成的。当一个孩子被自卑心理所笼罩,其身心发展及交往能力将受到严重束缚,聪明才智也得不到正常发挥。因此,家长对孩子要多鼓励少指责,让孩子在实践中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并从成功中体会到自己是有能力、有本领的,自己并不比别人差。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1)    告诉孩子他自己就是无价之宝。

2)    让孩子做一些容易做的事情。

3)    弱化孩子的错误突出其取得的成绩。

4)    重视孩子所付出的努力。

5)    责备孩子之前必先赞美。

6)    强化优点使其不断进取。

7)    用高目标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8)    用“原依赖”和孩子建立互信。

9)    不在第三者面前责备孩子。

10)让孩子回忆过去的成绩重建信心

 

常说十句话让孩子充满自信

1)         “我能看到你的好。”

2)         “我会保护你。”

3)         “我理解你。”

4)         “我认真对待你的感觉。”

5)         “我相信你。”

6)         “你可以主动改变。”

7)         “你可以犯错。”

8)         “你可以管理自己。”

9)         “你会和别人相处得很好。”

10)     “有些事你可以独立去做。”

幼儿自信培养

2—3岁的宝宝自我概念越来越清晰,此时帮助宝宝建立起积极的自我评价,可以提高宝宝的自信心。

1)         帮助宝宝发现自己的进步,让宝宝更喜欢自己。

2)         教宝宝自理,当宝宝有进步时及时表扬,让宝宝对自己充满信心。

3)         观察宝宝的喜好和特长,引导宝宝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让宝宝快乐地学习成长。

创造力培养

中国学生知识基础扎实,但缺乏创造力,如中国留学生在美国考试大都很好,但做创造性研究却不如美国学生。学生之所以创造力匮乏,原因主要在于我国教育长期忽视学生创造精神、创造性的培养,始终无法摆脱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怪圈,徘徊于知识型教育模式之中。学生作业、考试负担过重,中国教育成了考试地狱。

渴望动手是孩子发挥创造力的表现,但是家长们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而把注意力放在了其他方面,如担心孩子把玩具弄坏了,把衣服铰烂了,给家长添乱等。于是,家长时常错误地在孩子想要动手实践或者有与众不同的想法时,不恰当地制止孩子。孩子们自己动手、动脑、解决困难的机会相对于过去的孩子来说越来越少,他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父母应当培养孩子从小养成喜欢做事、喜欢解决、喜欢合作,让他们的创造力在失败与成功中不断的成长,为以后打下基础。

家长的这些特征有利于发展孩子的创造力

1)       自信,不传染给孩子焦躁的情绪;

2)       开明豁达,给孩子自由的空间,不对孩子过分干预;

3)       热情,鼓励并参与孩子的活动;

4)       尊重孩子,重视孩子说的话,不敷衍或是嘲笑孩子看似幼稚的“发明”或“发现”。

孩子具有创造力的特征

1)         特别活泼,不喜欢受约束;常不按常理出牌,喜好接受挑战和冒险;

2)         感觉敏锐、思考细心缜密,能掌握事情的关键;

3)         点子多,思路流畅,针对问题可以提出许多解决方法;

4)         想法新颖,不拘一格。常打破常规,不拘于某一观念;

5)         好问、幽默、勇敢。

提升孩子创造力方法

1)         有怎样的父母就有怎样的孩子。做一位有创造力的父母,尊重孩子的不同想法,能  了解他的好奇心、兴趣、心事及意见,彼此间作良性地沟通,让孩子不被环境模式化,帮助他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2)         讲故事、阅读、作文等活动可以使孩子思维活跃,联想丰富,产生新形象、新观点;

3)         数学可以激发孩子创造力的发展。

4)         让孩子走进自然,激起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5)         多做智力和逻辑思维的游戏,刺激大脑发展。

6)         积极参加各种校外、课外活动,结合知识性和趣味性,让孩子多动手,进行生活上的实质教育,给孩子的创造力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交际能力培养

适应压力,无论是人际交往的压力,还是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都是促使个人发展的条件。过度依赖家长带来的松弛感,有可能造成责任感的缺失和抗压能力越来越差。做父母的千万要帮助孩子尽早脱宅。让他们早一点在现实生活中结识伙伴,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压力,早一些掌握与人交往的能力。

提升孩子的交往能力

1、鼓励孩子带小伙伴到自家玩耍。2、小朋友的世界,家长别怕孩子吃亏,别忍不住就想替孩子出头。3、别把家长的消极情绪传给孩子。4、别让孩子过分依赖你,学会忍让和体谅他人,让他独立解决冲突,爸妈在背后支持,有见解会更受欢迎。5、视野开阔: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鼓励他勇敢。

帮助孩子交到好朋友

1、鼓励孩子大胆交往,要适度的提醒和节制,但不要限制孩子交往。

2、不要过多的干涉,给孩子创造机会的同时,不要过多的干涉和保护孩子。

3、允许孩子有异性朋友,做开明的父母,强制不如疏导。

4、欢迎孩子带朋友回家,不要怕把家里搞乱,让家成为孩子的天堂,尊重孩子和孩子的朋友 

为了孩子的未来,做父母的千万要帮助孩子尽早“脱宅”。让他们早一点在现实生活中结识伙伴,让他们积极面对生活中压力,早一些掌握与人交往的能力。做父母的不能因为怕孩子交结“坏朋友”,把孩子锁在家里。朋友圈子的缩小,对孩子的一生来说损失是巨大的。

编后语

本册归纳成形的内容只是我们微博内容与教育观点的一小部分,但其中却蕴含了众多教育专家、老师和教育爱好者一颗颗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热心。经过层层精心筛选,取其精华,本册所含内容可以说是目前最为与时俱进、最为实用、最为权威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战技巧。接下来,我们会陆续整理归纳新的手册内容,以供大家参考探讨。

在此再次感谢周合、王胜Alan胡萍儿童教育专家谭老师冯老师谈育儿义乌老叨陈禾薛峰围脖沈家宏成长心理学走进自闭症、陶道武、黄震、黄微、杨霞、将健康进行到底、李祯-Aresson、刘老师、王金龙、曹专华师附中谭某人蓝天远山陈彦僖郭春迎 品格父母教练 椰子open 我是刘德民、家庭教育指导刘称莲、爱上旗袍沉静的我 成长的豆妈Teacher_V时间的沙开心每一天ooo薛峰_我的人生观爹妈圈儿优势基因、安妮玫瑰香如故、艾玛玛的叙述、白冰等众多热爱教育事业的专家、老师和博友的支持与鼓励。

     同时,欢迎各位教育爱好者关注我们的微博:中国教育研究weibo.com/hantopedu,以及我们的官方网站:中国教育研究网 http://www.hantopedu.com。这里云集了众多教育专家、老师、家长和爱好者,静待您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