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里球衣头像吧:善导大师:往生三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3:03:07
 ----------------------------------------------------------------------------------------------------------------------------------  印光大师:如何是念佛三昧又如何能得到念佛三昧(文白对照)
 
 发布:天竺如意 []   日期:2011-12-22 11:26:00    
 
                        如何是念佛三昧又如何能得到念佛三昧 

原文

   岁在丙午, 予掩关于慈溪之宝庆寺。谢绝世缘, 修习净业。值寺主延谛闲法师, 讲弥陀疏钞于关傍。予遂效匡衡凿壁故事, 于关壁开一小窦。不离当处, 常参讲筵。从兹念佛, 愈觉亲切。佛号一举, 妄念全消。透体清凉, 中怀悦豫。直同甘露灌顶, 醍醐沃心。其为乐也, 莫能喻焉。一日, 有客诣关而问曰, 念佛一法, 吾已修持二十余年。于生信发愿修行, 非不真切。而业深障重, 终未能到一心不乱境界。窥吾根性, 只合带业往生。虽念佛三昧, 非此生所敢冀。其能得之法, 与所得之相, 师其为我言之。予曰, 三昧境相, 唯证方了。如人饮水, 冷暖自知。我既未证, 焉能宣说。客固请不已。予曰, 若论其法, 必须当念佛时, 即念返观。专注一境, 毋使外驰。念念照顾心源, 心心契合佛体。返念自念, 返观自观。即念即观, 即观即念。务使全念即观, 念外无观。全观即念, 观外无念。观念虽同水乳, 尚未鞫到根源。须向者一念南无阿弥陀佛上, 重重体究, 切切提撕。越究越切, 愈提愈亲。及至力极功纯, 豁然和念脱落, 证入无念无不念境界。所谓灵光独耀, 迥脱根尘。体露真常, 不拘文字。心性无染, 本自圆成。但离妄念, 即如如佛者。此之谓也。工夫至此, 念佛法得。感应道交, 正好著力。其相如云散长空, 青天彻露。亲见本来, 本无所见。无见是真见, 有见即随尘。到此则山色溪声, 咸是第一义谛。鸦鸣鹊噪, 无非最上真乘。活泼泼应诸法, 而不住一法。光皎皎照诸境, 而了无一物。语其用, 如旭日之东升, 圆明朗照。语其体, 犹皓月之西落, 清净寂灭。即照即寂, 即寂即照。双存双泯, 绝待圆融。譬若雪覆千山, 海吞万派。唯是一色, 了无异味。无挂无碍, 自在自如。论其利益, 现在则未离娑婆, 常预海会。临终则一登上品, 顿证佛乘。唯有家里人, 方知家里事。语于门外汉, 遭谤定无疑。又问, 人于日用, 普应诸缘。何能触目菩提, 头头是道乎。答, 心生则种种法生, 心灭则种种法灭。万境不出一心, 一心融通万境。若了心体本空, 何妨该罗万象。须知万象如幻, 生灭唯是一心。诸缘无缚, 本自解脱。六尘不恶, 还同正觉。心境一如, 有何挂碍。不见华严事事无碍法界。所谓一一尘中一切刹, 一一心中一切心。一一心尘复互周, 重重无尽无障碍。以故器界毛尘, 云台宝网。咸宣性海, 悉演真乘。竖穷三际, 横遍十方。觅一毛头许不是道者, 亦不可得。则法法头头, 无非大寂灭场。心心念念, 悉契萨婆若海。唯心妙境, 唯境妙心。离四句, 绝百非, 绝待圆融, 何可得而思议也哉。上来所说, 如盲摸象。虽未离象, 恐非全象。笔以记之, 以质诸亲见之者。——《文钞》之《念佛三昧摸象记》印光大师 著述 佛弟子 敬译(注:本文依照正净法师《念佛三昧摸象记浅释》编译而成)

译文

   丙午年,我在慈溪宝庆寺闭关。谢绝一切世缘,专心修习念佛净业。值寺主延和尚启请谛闲法师讲《弥陀疏钞》,正好在我关房隔壁。于是我效仿古人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在关房的墙壁上开了一个小洞。常常从这里听那边讲法。从此后念佛愈来愈觉得亲切。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佛号念起来之后,妄想全部消失,透体清凉,心中觉得很愉悦。简直如同甘露灌顶、醍醐润心一般舒畅。这种喜悦,没有世间的东西可以形容。
   一天,有位客人到关房来问道:“念佛法门,我已经修持二十余年了。对于生信发愿修行,并非不真切。然而业障深重,终究未能得到一心不乱的境界。从我的下劣根机来看,可能只能够带业往生,虽然经中和祖师开示有念佛三昧,恐怕不是此生所能期望的。至于能证得念佛三昧的方法,和所得到后的相状,垦请师父为我宣说。”我说:“三昧的境界和相状,只有证得的人才能明了它的妙义。如人饮水,冷或热只有自己心里清楚。既然我自己未能证得,又怎么能为你宣说呢?”客人一再坚持请我宣说。我说:“如果说到修习三昧的方法,必须在念佛的时候,用心意识回光返照,专注凝神,不能让它向外求驰。念念都要落在真如自性,心心都要契合如来体性。能念之念和所观之观,是一不是二,观自然念,念自然观。一定要使得念外没有观,观外没有念。念就是观,观就是念。观和念虽然如同水乳了无二样,尚且未穷究到自性本源。必须向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佛号上深深的体会、研究,切切的提醒、追究。越体会越切切,越提醒越亲切。等到力量功夫至极至纯的时候,豁然开朗,念头和疑团顿时脱落,证入了念而无念、无念而念的境界。此时自性中的一点灵光独立辉耀,根尘境界脱落无依。清净寂灭的光明体、自性体显露出来,不是语言文字所能宣说。这时候心性于一切境缘无所染着,这原来就是吾人所具足的功德相用,只要能够离开妄念,就是如同清静寂灭的佛。工夫到了这个时候,感应道交,念佛的真正殊胜的方法才会得到,才享受到了念佛的力量。它的相状犹如万里晴空,清澈湛寂,没有片云阻隔一般。业障消除,心眼洞开,明见本来面目,而实在却无有形相可见。见无所见是真见,有见就是假见,就还是随生死。功夫修到这个程度,山光水色,都是无上深妙的义理,鸦鸣鹊噪,无非都是最上真实的教法。活泼生动,妙用无穷,自然可以应对一切法而又不执着任何一法。光辉明朗照耀着万事万物,而自在了无一物。若说它的作用,好像太阳出来了,照耀山河大地,无处不至,无时不在。说到它的体相就好像清净的满月,在黎明前,即将落西之时,静悄悄地照映着大地,光辉明亮、清净寂灭。说它照,它又一念不生,还在寂中。说它寂,它还在照中。寂在照中,照在寂中,寂而照之,照而寂之,双双存在又双双泯灭。没开显本来的时候,有定有慧。功夫到现在,是止观双运、定慧等齐。圆融无碍,圆托托唯是一大光明藏。好像大雪覆盖着千万座山峰,大海吞没了万种色相,只是一种形色,毫无其他色法。没有挂碍,自在自如。说到念佛三昧的利益,现在虽然还未往生,身在娑婆世界,但是经常在定中去极乐世界,参加莲池海会,听阿弥陀佛宣说妙法。在极乐世界七宝莲池内自己的莲花已经光明灿烂,照耀十方,临终上品上生,这时候就顿证佛乘了。到这种境界的人,只能说给证得的人听,他会点头、赞同。如果说给不能生信的门外汉,一定会遭到的毁谤,说根本没那么回事。
   客人又问:“人在日常生活中,每天接人待物,这么多缘,有善缘、恶缘、顺缘、逆缘……如何能都看成是菩提?不丢失菩提心、道心呢?”我回答说:“你执着、分别了,就是你的心动了,心动了就有种种的境界,心不动,境界也就灭了。所有的境界都不出自心之外,真如自心融会通达各种境界而了无滞碍。心和境是一不是二,有什么分别挂碍的?如果心都空了,哪儿有万象色法呢?该罗万象与你无关,都是诸法。要知道万事万物都是幻化的,生和灭的本体都是这个常住真心。各种的境缘没有缠缚,本来自性就是解脱。如果我们的心不随着外面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起分别、执著,就会如同如来的正觉。心以整个虚空法界这一大空境为境,还有何挂碍呢?不见华严境界中的最高的境界。没有障碍了,事事无碍,触目菩提。一粒微尘中含有一切无量无边的世界,一念自心就包括所有的真心自性,一大光明,一切一切都从大光明藏出生,回归大光明藏,相互圆融。所以说一切一切的毛尘器界,森罗万象无不显现着性海的妙用。一切都是佛的法身,全都是性海的妙用,都是演示真正的真乘,一心不乱的上乘法。竖穷尽过、现、未三际,横遍满十方世界。想要找出一个毛头不是道的,都找不出来。一切法,一切处,举手投足,起心动念,无非都是清净法身的显现、妙用。心心念念都契合清净本然、湛寂光明的本体。真心显现一切境界,一切境界体现常住真心。离常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等四句、和百种之否定的假名概念。到这时候,就成为了一体,见到了事事无碍法界。这就是圆满的佛,证到了究竟位,如来果位。不是用凡夫的思议、分别心所能体会到的。
   以上所说,虽然没离开念佛三昧的次第境相,但恐挂一漏万,有不全面的地方。把它写出来,以供亲见之人斧正。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2655.html)
 ----------------------------------------------------------------------------------------------------------------------------- 善导大师:往生三心。
 发布:佛弟子 []   日期:2012-1-24 5:10:00 
 
善导大师开示往生三心。经云。一者至诚心。至者真。诚者实。欲明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贪嗔邪伪奸诈百端。恶性难侵事同蛇蝎。虽起三业。名为杂毒之善。亦名虚假之行。不名真实业也。若作如此安心起行者。纵使苦励身心。日夜十二时急走急作。如炙头燃者。众名杂毒之善。欲回此杂毒之行求生彼佛净土者。此必不可也。何以故。正由彼阿弥陀佛因中行菩萨行时。乃至一念一刹那三业所修皆是真实心中作。凡所施为趣求。亦皆真实。又真实有二种。一者自利真实。二者利他真实。言自利真实者。复有二种。一者真实心中制舍自他诸恶及秽国等。行住坐卧想同一切菩萨制舍诸恶我亦如是也。二者真实心中勤修自他凡圣等善。真实心中口业赞叹彼阿弥陀佛及依正二报。又真实心中口业毁厌三界六道等自他依正二报苦恶之事亦赞叹一切众生三业所为善。若非善业者敬而远之。亦不随喜也。又真实心中身业合掌礼敬四事等供养彼阿弥陀佛及依正二报。又真实心中身业轻慢厌舍此生死三界等自他依正二报。又真实心中意业思想观察忆念彼阿弥陀佛及依正二报。如现目前。又真实心中意业轻贱厌舍此生死三界等自他依正二报。不善三业必须真实心中舍。又若起善三业者。必须真实心中作。不简内外明闇。皆须真实。故名至诚心。二者深心。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亦有二种。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已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又决定深信释迦佛说此观经三福九品定散二善。证赞彼佛依正二报。使人欣慕。又决定深信弥陀经中十方恒沙诸佛证劝一切凡夫决定得生。又深信者。仰愿一切行者等。一心唯信佛语。不顾身命。决定依行。佛遣舍者即舍。佛遣行者即行。佛遣去处即去。是名随顺佛教随顺佛意。是名随顺佛愿。是名真佛弟子。又一切行者但能依此经。深信行者。必不误众生也。何以故。佛是满足大悲人故。实语故。除佛已还。智行未满。在其学地。由有正习二障未除。果愿未圆。此等凡圣。纵使测量诸佛教意。未能决了。虽有平章。要须请佛证为定也。若称佛意。即印可言如是如是。若不可佛意者。即言汝等所说是义不如是。不印者即同无记无利无益之语。佛印可者即随顺佛之正教。若佛所有言说即是正教正义正行正解正业正智。若多若少。众不问菩萨人天等。定其是非也。若佛所说即是了教。菩萨等说尽名不了教也。应知。是故今时仰劝一切有缘往生人等。唯可深信佛语专注奉行。不可信用菩萨等不相应教以为疑碍。抱惑自迷废失往生之大益也。又深心深信者。决定建立自心。顺教修行。永除疑错。不为一切别解别行异学异见异执之所退失倾动也问曰。凡夫智浅惑障处深。若逢解行不同人多引经论来相妨难。证云一切罪障凡夫不得往生者。云何对治彼难。成就信心。决定直进。不生怯退也。答曰。若有人多引经论证云不生者。行者即报云。仁者虽将经论来证□不生。如我意者决定不受汝破。何以故。然我亦不是不信彼诸经论。尽皆仰信。然佛说彼经时。处别。时别。对机别。利益别。又说彼经时。即非说观经弥陀经等时。然佛说教备机。时亦不同。彼即通说人天菩萨之解行。今说观经定散二善。唯为韦提及佛灭后五浊五苦等一切凡夫。证言得生。为此因缘。我今一心依此佛教决定奉行。纵使汝等百千万亿导不生者。唯增长成就我往生信心也。又行者更向说言。仁者善听。我今为汝更说决定信相。纵使地前菩萨罗汉辟支等若一若多乃至遍满十方。皆引经论证言不生者。我亦未起一念疑心。唯增长成就我清净信心。何以故。由佛语决定成就了义。不为一切所破坏故。又行者善听。纵使初地已上十地已来若一若多乃至遍满十方。异口同音皆云释迦佛指赞弥陀。毁呰三界六道。劝励众生专心念佛及修余善。毕此一身后必定生彼国者。此必虚妄。不可依信也。我虽闻此等所说。亦不生一念疑心。唯增长成就我决定上上信心。何以故。乃由佛语真实决了义故。佛是实知实解实见实证。非是疑惑心中语故。又不为一切菩萨异见异解之所破坏。若实是菩萨者。众不违佛教也。又置此事。行者当知。纵使化佛报佛若一若多乃至遍满十方。各各辉光吐舌遍覆十方。一一说言释迦所说相赞劝发一切凡夫。专心念佛及修余善。回愿得生彼净土者。此是虚妄。定无此事也。我虽闻此等诸佛所说。毕竟不起一念疑退之心。畏不得生彼佛国也。何以故。一佛一切佛。所有知见解行证悟果位大悲等同。无少差别。是故一佛所制即一切佛同制。如似前佛制断杀生十恶等罪。毕竟不犯不行者即名十善十行随顺六度之义。若有后佛出世。岂可改前十善令行十恶也。以此道理推验。明知诸佛言行不相违失。纵令释迦指劝一切凡夫。尽此一身专念专修。舍命已彼定生彼国者。即十方诸佛悉皆同赞同劝同证。何以故。同体大悲故。一佛所化即是一切佛化。一切佛化即是一佛所化。即弥陀经中说。释迦赞叹极乐种种庄严。又劝一切凡夫。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次下文云。十方各有恒河沙等诸佛。同赞释迦能于五浊恶时恶世界恶众生恶见恶烦恼恶邪无信盛时。指赞弥陀名号。劝励众生称念必得往生。即其证也。又十方佛等恐畏众生不信释迦一佛所说。即共同心同时各出舌相遍覆三千世界语诚实言。汝等众生皆应信是释迦所说所赞所证。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是故一佛所说即一切佛同证诚其事也。此名就人立信也。次就行立信者。然行有二种一者正行。二者杂行。言正行者。专依往生经行行者是名正行。何者是也。一心专读诵此观经弥陀经无量寿经等。一心专注思想观察忆念彼国二报庄严。若礼即一心专礼彼佛。若口称即一心专称彼佛。若赞叹供养即一心专赞叹供养。是名为正。又就此正中。复有二种。一者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若依礼诵等。即名为助业。除此正助二行已外自余诸善悉名杂行。若修前正助二行。心常亲近忆念不断。名为无间也。若行后杂行即心常间断。虽可回向得生。众名疏杂之行也。故名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言回向发愿心者。过去及以今生身口意业所修世出世善根及随喜他一切凡圣身口意业所修世出世善根以此自他所修善根。悉皆真实深信心中回向愿生彼国。故名回向发愿心也。又回向发愿愿生者。必须决定真实心中回向愿作得生想。此心深信由若金刚。不为一切异见异学别解别行人等之所动乱破坏。唯是决定一心投正直进。不得闻彼人语即有进退心生怯弱。回顾落道。即失往生之大益也。问曰。若有解行不同邪杂人等来相惑乱。或说种种疑难。云不得往生。或云汝等众生旷劫已来及以今生身口意业。于一切凡圣身上。具造十恶五逆四重谤法阐提破戒破见等罪。未能除尽。然此等之罪系属三界恶道。云何一生修福念佛即入彼无漏无生之国永得证悟不退位也。答曰。诸佛教行数越尘沙。禀识机缘。随情非一。譬如世间人眼可见可信者。如明能破闇。空能含有。地能载养。水能生润。火能成坏。如此等事悉名待对之法。即目可见。千差万别。何况佛法不思议之力岂无种种益也。随出一门者即出一烦恼门也。随入一门者即入一解脱智慧门也。为此随缘起行。各求解脱。汝何以乃将非有缘之要行。障惑于我然我之所爱即是我有缘之行。即非汝所求。汝之所爱即是汝有缘之行。亦非我所求。是故各随所乐而修其行者。必疾得解脱也。行者当知。若欲学解。从凡至圣乃至佛果。一切无碍皆得学也。若欲学行者。必藉有缘之法。少用功劳。多得益也。又白一切往生人等。今更为行者说一譬喻守护信心。以防外邪异见之难。何者是也。譬如有人欲向西行百千之里。忽然中路见有二河。一是火河在南。二是水河在北。二河各阔百步。各深无底。南北无边。正水火中间有一白道。可阔四五寸许。此道从东岸至西岸。亦长百步。其水波浪交过湿道。其火焰亦来烧道。水火相交常无休息。此人既至空旷迥处。更无人物。多有群贼恶兽。见此人单独。竞来欲杀此人。怖死直走向西。忽然见此大河。即自念言。此河南北不见边畔。中间见一白道。极是狭小。二岸相去虽近。何由可行。今日定死不疑。正欲到回群贼恶兽渐渐来逼。正欲南北避走恶兽毒虫竞来向我。正欲向西寻道而去。复恐堕此水火二河。当时惶怖不复可言。即自思念。我今回亦死。住亦死。去亦死。一种不勉死者。我宁寻此道向前而去。既有此道。必应可度。作此念时。东岸忽闻人劝声。仁者。但决定寻此道行。必无死难。若住即死。又西岸上有人唤言。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于水火之难。此人既闻此遣彼唤。即自正当身心。决定寻道直进。不生疑怯退心。或行一分二分。东岸群贼等唤言。仁者回来。此道崄恶不得过必死不疑。我等众无恶心相向。此人虽闻唤声。亦不回顾。一心直进念道而行。须臾即到西岸。永离诸难。善友相见。庆乐无已。此是喻也。次合喻者。言东岸者即喻此娑婆之火宅也。言西岸者即喻极乐宝国也。言群贼恶兽诈亲者即喻众生六根六识六尘五阴四大也。言无人空迥泽者即喻常随恶友不值真善知识也。言水火二河者即喻众生贪爱如水嗔憎如火也。言中间白道四五寸者。即喻众生贪嗔烦恼中能生清净愿往生心也。乃由贪嗔强故即喻如水火。善心微故。喻如白道。又水波常湿道者。即喻爱心常起。能染污善心也。又火焰常烧道者。即喻嗔嫌之心能烧功德之法财也。言人行道上直向西者。即喻回诸行业直向西方也。言东岸闻人声劝遣寻道直西进者。即喻释迦已灭后人不见。由有教法可寻。即喻之如声也。言或行一分二分群贼等唤回者。即喻别解别行恶见人等妄说见解迭相惑乱。及自造罪退失也。言西岸上有人唤者。即喻弥陀愿意也。言须臾到西岸善友相见喜者。即喻众生久沉生死。旷劫沦回迷倒自缠。无由解脱。仰蒙释迦发遣指向西方。又藉弥陀悲心招唤。今信顺二尊之意。不顾水火二河。念念无遗。乘彼愿力之道。舍命已后得生彼国。与佛相见。庆喜何极也。又一切行者行住坐卧三业所修。无问昼夜时节。常作此解。常作此想。故名回向发愿心。又言回向者。生彼国已还起大悲。回入生死教化众生。亦名回向也。三心既具。无行不成。愿行既成若不生者。无有是处也。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7466.html) ----------------------------------------------------------------------------------------------------------------------------- 《列子》十重梦境,犹胜盗梦空间
 发布:欣求极乐 []   日期:2012-1-24 8:40:00   
 
要觉悟、了达一切法,包括心法、色法、有为法、无为法,凡夫法、圣人法等等。缘起无自性,一切法如梦、如幻、如响。先看如梦观。人在梦中,梦中一切情景以为真实;从梦中觉醒,方知梦就是自己业识心所变现的虚幻境界,而还自笑。吾人在三界轮回,亦复如是。因诸烦惑,在无明大梦中,于五欲六尘,以为真实。处处贪恋执著,得道觉时,乃知虚伪不实,亦复自笑。然吾人长处无明大梦中,重重梦境,酣睡难醒。迷惑颠倒,认假为真,造诸恶业,轮回不止。     《列子》有“梦分人鹿”章昭示十重梦境,载云:郑国有一樵夫在山野砍柴,遇到一只受惊的鹿,迎头将鹿打死,怕别人瞧见,赶紧把死鹿藏到干涸的水沟,盖上柴草,甚为高兴。不一会儿忘记了藏鹿旳地点,就以为是梦(以蕉覆鹿,为第一重梦),顺路边走边喃喃自语述说这件事,旁边有个人听到他说的话,按照他讲的找到了这只鹿(闻言取鹿,为第二重梦)。   回到家里,告诉妻子说:“刚才樵夫梦中打死一只鹿而忘记藏鹿的地方,现在我得到了鹿,他果真是做了一个真梦呀!”(归告妻子,为第三重梦)。妻子说:“恐怕你梦见樵夫得到一只鹿吧?难道真有那个樵夫吗?现在你真的得到鹿,恐怕是你真的在做梦吧?”(疑夫梦鹿,为第四重梦)。丈夫说:“反正我得到了这头鹿,还管什么是他做梦还是我做梦呢?”(彼梦我梦,同归一鹿,为第五重梦)。樵夫回到家里,不甘心失掉这只鹿,夜里真的又梦见他藏鹿的地方,还梦见拿走鹿的那个人。   第二天清早,樵夫就根据他梦中的线索找到了那个人,于是两个人为争鹿起诉,闹到法官那里(据梦争讼,为第六重梦)。法官对樵夫说:“你当初真的得到鹿,又妄做梦;真的梦见鹿,又妄说是事实。他真的拿走你的鹿,而又与你争鹿。他的妻子又说是梦中认取了别人的鹿。由此可见,没有谁真正得到过鹿,现在真的有了这只鹿,就两家平分吧。”(法官分鹿,为第七重梦)。     这个案子上报给郑国的国君,国君说:“哈哈,法官大概是在做梦给别人分鹿吧?”(郑君质疑,为第八重梦)。于是国君又去问国相,国相说:“梦与不梦,我也无法辨别。(国相莫辨,为第九重梦)。想辨别是醒是梦,只有黄帝与孔子。(遐思古圣,为第十重梦)。     如今没有黄帝与孔子,谁还能辨得清楚呢?姑且按照法官的判决就行了。”此章梦有十重,六个人物交织,同分妄见与别业妄见互渗,颠倒昏沉,无由究诘真相。美国影片《盗梦空间》只设置四重梦境,便已光怪陆离了。而《列子》“梦分人鹿”所展示的十重梦境,更是莫测难辨了。古圣既没,无觉梦者,举世同梦,幸有念佛一法,堪可醒梦。诚如省庵大师诗云:“念念圆明真性体,声声唤醒本来人。”(《劝修净土诗》)     又一切法如幻,缘起无自性,不久住。譬如幻化象马,及种种诸物,虽空而可见可闻,不相错乱。一切法如响,若深山峡谷中,若大空舍宅中,若语声,若打声,从声有声,名为响。愚人以为有人语声,智者了达是声无人作,但以声触,响事本空。若觉了一切法如梦幻响之空性,从空性中发起庄严净土度众生的大愿。由愿导行,精进修行六波罗蜜,必定能成就像极乐世界这样清净庄严的刹土。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7475.html) -----------------------------------------------------------------------------------------------------------------------------  大安法师:庄周梦蝶,梦境可信性高吗?
 发布:念佛人 []   日期:2011-5-10 11:25:00    
 
问:庄周梦蝶,是蝶入梦,抑或人梦蝶,梦境可信性高吗?
答:庄子有一天做梦,梦到了蝴蝶栩栩如生。所以醒过来之后,他就迷惑了。是我庄周梦蝴蝶呢,还是蝴蝶梦庄周,到底那个更真实呢?这个寓言故事是很意味深长的。实际上,庄周梦蝶,等他醒过来迷惑,实际上他迷惑是有根据的,他醒过来之后还是在梦中,既然是梦,梦就没有什么可信性,有什么可信性?梦就是虚幻的、虚妄的东西。佛典里面对这个世间常常用梦来比喻: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们从生灭心产生的都是有为法,这些有为法都是在做梦,没有一法的真实。既然了解到做梦,无论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它本质上没有差别,都是虚妄的。我们这一生来到世间,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无论寿命长一点还是短一点,本质上也没有差别,都是在做梦——无明大梦。为什么佛是觉者,佛就是从梦里面醒过来了,这个觉者来觉我们这些还在梦中的众生。其实我们在梦中遭受种种的苦难,它也是虚幻的。但是在梦里面你会被这个梦境所控制,它是会感觉到真实的恐惧,诸佛示现在世间,就是让我们醒梦。为什么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我们在梦中说救命呐,救命呐,苦不堪言。那么在观世音菩萨示现下,我们从梦里面解决了我们梦里的问题,它还能如梦。这只是解决世间众生的一些苦恼问题,那最终真实大利,就是让他醒过来。你在叫救命救命,这时候——比如你的小孩正在作恶梦救命救命,做父母的,你不会太当真吧!他说救命救命你还真的扑通一下,要拿枪过来啊!你知道是假的,这时候,你帮助他的最好方法就是:啊,醒来醒来,宝贝宝贝醒过来。醒过来他就好了嘛!所以我们问题是要醒过来,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醒梦。声声佛号唤醒梦中人,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彻底地成为朗然大觉,三界六道轮回就是一个大梦。从这里面去契入——如梦!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7/70581.html) -----------------------------------------------------------------------------------------------------------------------------  宣化上人:饮食也有神
 
 发布:清净乃空 []   日期:2012-1-23 21:55:00     
 宣化上人:饮食也有神 饮食也有神,人每天即使喝一口水、吃一个水果、吃一样东西,都有神管的。你若信,它有的;你不信也一样有,只是你不知道,不是说不信就没有,那是愚痴的说法。你信这个神,也有这个神;你不信这个神,也有这个神。以前北京有位段正元,一般人叫他「段师尊」。他就是这么一个人,专管世间人一天谁吃多少东西,喝多少水,喝多少酒,吃多少糖,都有一定的。他如何管呢?他天天睡觉。段正元的父亲是位连长、营长这类的军官,手下有四、五百人。他这儿子二、三十岁了,不做事,只会成天睡觉。他很生气,心想:「我都五、六十岁了,还要做工赚钱来养你;而你二、三十岁了,却不设法自己做工维持生活,一点工都不做,这在世间有什么用?」就骂他儿子。儿子却说:「您做人间的官,我做阴间的官。」「你做阴间的什么官?」「每天所有的人吃多少东西,喝多少东西,都是由我分配,由我来给他们的。」「你胡说八道什么?人吃东西,还要别人分配?没有这个道理嘛!那么你知道我明天吃什么东西?你分配给我看看!」「请等等,等我睡一觉才告诉您,现在我还不知道。」他父亲气得不得了,真是胡说八道!我吃东西还要你来分配?等到他儿子睡醒了,儿子告诉他:「明天您没饭吃的。」他大笑道:「我做这么大的官,会没有饭吃?那我吃什么?」「您明天只吃一个臭鸡蛋,和半碗糊了的小米粥。这是您明天的饮食。」「我那么有钱有势,怎么可能吃这么点?还是又臭又糊的东西?」到了第二天一大早,他赶紧杀鸡、宰鸭,又预备鱼肉的,弄了一堆好吃的东西。正准备吃时,他的上司来了一个命令,要他即刻出发到某某地方去剿土匪,刻不容缓的,连一秒钟都不可停留。这下煮好的东西,连碰也不能碰的,要赶去打土匪。这一仗打得昏天暗地,他打土匪,土匪也打他,打得落花流水,非常热闹。折腾了半天,把土匪打跑了,他们也没饭吃,好不容易看到一户人家,于是想去找东西吃,偏偏那却是个最穷的人家。这家人说:「我什么东西也没有。」找了半天,米没有,面没有,菜也没有,只有一个臭蛋和半碗糊了的小米粥,「这还是准备给生小孩的产妇吃,现在你要吃,可以,我们宁可不吃。」这做官的饿得不得了,拿过这些东西就吃了;而他手下并没有想要吃丰富的东西,所以出兵前,个个很早就吃饱,只有他没有吃。在他吃了一个臭鸡蛋及半碗小米粥之后,才想到儿子昨天说他只吃这些东西的话,今天果然就吃这些东西。由此之后,知道他儿子的确在阴间当官,所以也就由他去了。这就是饮食神。我方才说,你信有这神,这神也存在;你不信有这神,这神也不是没有。一般人都会说信就有,不信就没有,但在此是:你信也有,你不信也有。就好象地里头有金矿,不管你知道有金矿或没金矿,信或不信,这金矿在地里头都有的。你信,就是知道有这神;你不信,是你不知道有这神,并不是这个神就没有,而是你根本就没有知识,没有这种智慧。所以我们不能跟着一般人的错误见解走。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7446.html)  -----------------------------------------------------------------------------------------------------------------------------  宣化上人:色与食是死党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2-1-14 11:39:00       
 
色与食是死党  --宣化上人   世界有成住坏空,人有生老病死,这是很自然的一种道理。你明白这个道理,成就是住,就是坏,就是空。生也就是老,就是病,就是死。若无成,就无住、无坏、无空;若无生,就无老、无病、无死。  可是众生用妄想执著来分别这些事情,分别几个大劫,也分别不清楚,时时仍是那么糊涂。刚刚要明白一点,又糊涂了,故在轮回中,总是出不去。若想出轮回,打破这条道路,就可以修行成佛,证本来佛果。无来无去、无垢无净、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什么忧愁烦恼也没有,什么五浊六浊也没有。可是我们人都放不下假的,故找不到真的。所谓:'舍不了假,成不了真;舍不了死,换不了生。’你不把虚妄之狂野性制止,那么真正智慧就不能现出。  你总用无明覆盖著自性。无明有两个帮凶,两个伙计(党),究竟是什么呢?就是食与色。一个食欲,一个色欲,这两个帮著无明做种种坏事,所以儒教中说:'食色性也。’好吃、好色是天然的生性。  可是,要知道,我们这个无明为何总也不能破?烦恼总也不断?智慧总也不现?就因为贪吃、好色。  食就是帮助欲,欲就是帮助无明。人生来就会吃,小孩子一生出来就会吃奶,无奶就哭起来,吃奶后就不再喊,也不叫了。不错,这是与生俱来的,可是有了食欲后,就生出色欲。  男好女色,女好男色,互相迷恋,互相贪著,放不下,看不破,饮食所有之精华就变成精,精一足,就生色欲了,所谓'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饱暖了,男人就想女人,女人就想男人,就起这欲念。若穷了,就想去偷,偷盗也就为了食与欲。你吃得肥肥胖胖的,专吃有营养的,而后就打淫欲妄想。人先起食欲,想吃好味,帮助身体健康之食物,但是吃少了,又觉得不够;吃多了,色欲就生出。色欲生出后,就不顾生命了,只去贪色。  故色与食是死党。若无明没有食色之帮助,它就不会做那么多怪。  所以对于吃东西的问题,不要看得那么重,修道人吃得能维持生命即可。要行中道。不需要吃得太有营养,但也不要吃得太坏,否则弄垮身体。  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台湾的水果和尚(广钦老和尚),他既不贪财,也不贪色。人家给他果仪,他连看也不看,这不是一般凡夫俗子所能做到的。一般人放不下财,视财如命,但他却看得那么轻松,也不看果仪里有多少。放在一边,谁愿意拿就去拿,故他有些徒弟就偷拿许多钱,而后偷跑还俗去。那你说,他以后应该会管紧了钱吧?并非如此,他仍然管也不管,看也不看,你说这老人之定力有多高!他只吃水果、花生,不吃有味之物,不入色声香味触法而证得初果。他修行很有感应的,他时常保护著台湾,有些人认识他,但亦有人不认识他的德行,反而骂他是哑羊僧。他因年迈身体不好,故现在吃点粥了,但有人就开始呱呱叫,以为他要堕落了,其实他们的观点是错误,人家吃不吃粥是他的事,怎么可以管那么多?如果人人修行都像这位老人那么不贪不染,那么佛教一定会发扬光大,正法住世。这位老人是我最欢喜的一位老同参,也可说是志同道合。  在万佛圣城,你不能说每一样都是对的,都是佛法,但我们愿意依照佛法去做,依教奉行,所以万佛圣城所有的人,不注重吃好物,或穿好衣,或住好地方,只要能维持四大假合之身体,能活著就可以了。我们所需要的是法,是无上法味,所以每天在万佛圣城讲经说法。你们各位在听经时,要勇猛精进听讲华严经,不要懒惰。你们听经不是为师父听,而是为自己听;你若自觉什么都懂,你就不需要听了。但你并非什么都懂,你所懂的都是世智辩聪,尽是精细鬼伶俐虫在作怪。你学法是为自己学而不是为师父、旁人学的。切记!不要白白把光阴空过了,否则后悔莫及。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6763.html)  ----------------------------------------------------------------------------------------------------------------------------- 大安法师:修净土的重点在修孝道吗?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1-11-4 13:48:00     
 修净土的重点在修孝道吗? 居士:我是一名修净土的佛子,可是弟子觉得修净土着重在孝道,净业三福也教给我们修行的规范,是否对呢?更深入一点讲,《地藏菩萨本愿经》是讲孝敬的,是不是可以作为净土助修的经典,如果不违背净土教义,法师是否有意详细讲解此经? 法师:修净业,重点在什么地方?你把重点搞错了,重点不是在孝道,重点是在信愿。净业三福,它是属于助修、助行,而正行、往生的正因是信愿持名,只要稍微了解一下净土的经典和祖师的思想,就可以知道这一点,而这也是我们不断在强调的。中国的儒家文化也讲孝道,一部 《孝经》也是讲得很好。但一部《孝经》,它能够让我们了生脱死吗?那是不可以的。但是孝道确实是我们做人的很重要的内容。净业行人也要做到孝顺,以孝道的精神回向往生西方,它也能够增上往生的品位,但是它绝对不是往生的重点。同样的道理,《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一部可以作为我们助行的一部经,而不是正行。正行的经就是净土五经,加上一部论。作为助修,我们要学习地藏菩萨那种慈悲心,他由对今生的父母的孝心,扩大到对多生多劫、所有的父母众生,乃至所有地狱的众生都是他多生多劫的父母,所以发度尽地狱众生的宏誓大愿。那么我们念佛也要发这个大愿了,我们往生西方世界之后,也要把阿鼻地狱的众生都度尽,因为那些地狱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只是我们现在不能到地狱里面去,现在还没有这种能力。现在到了地狱里面,就和他们一样受地狱苦报了。所以一定要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才能到地狱里面去。就好像我们在这世间,关到监狱里面去,带上镣铐,不得自由;如果我们是一个探望监狱的人去呢,那就自由了,所以要以自由人的身份去,就是最佳的选择。那么要获得在这三界往来、游戏烦恼稠林生死苦海的身份,就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得阿鞞跋致,得了阿鞞跋致就得到了“探监人”的身份,就能够自由了。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6907.html) -----------------------------------------------------------------------------------------------------------------------------  《四十二章经》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 《舍利弗阿毗昙论》卷十九说,男女喜欢欣赏异性的身体、形、相、服饰、欲、音声、璎珞(装饰品),想与所爱的异性交合取乐,名“七共染”。男女交合、接受对方的澡浴衣服按摩、共言说戏笑、互相凝视、忆念曾与对方共事娱乐、于障外闻异性音声歌舞啼哭、见别的男女共相戏耍娱乐而生起爱欲,名“七欲染”。
 《佛说五无反复经》云:我之夫妇,譬如飞鸟,暮栖高树,同共止宿,须臾之间,及明早起,各自飞去,行求以食。有缘则合,无缘则离。 《生经》卷一佛言:设习爱欲事,恩爱转增长,譬如饮咸水,终不能止渴。 《中阿含经》卷五九《爱生经》佛言:若爱生时,便生愁戚啼哭、忧苦烦惋、懊恼。 南传《增支部》经有云:爱可生爱,亦可生憎;憎能生爱,亦能生憎。《维摩经·僧肇注》说“有所爱必有所憎”。  贪爱,被作为佛陀四圣谛中“集谛”的主要内容,四谛又称“爱非爱缘起”  《四十二章经》佛言谓“人怀爱欲不见道”  《分别圣谛经》佛言:若有不爱妻子、奴婢、给使、眷属、田地、屋宅、店肆、出息、财物,不为所作业,彼若解脱,不染不着,断舍吐尽,无欲、灭、止、没者,是名苦灭。
 《大般涅槃经》卷二三说:对贪爱的过患和实性若不能如实了知,则必被贪爱所害;若能了知,则贪爱无能为力。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1688.html)  ---------------------------------------------------------------------------------------------------------------------------------  。。。。     第四,它是心的幻象。当分别心的执着越来越严重时,本来是虚幻之法,却被视为真实不虚;本来不美,却视为美好;本来是遗憾和缺漏的,却视为完美;本来无有任何意义,在我们的眼里,却意义非凡。     所以,它是我们心中所现的虚假、颠倒的幻象,是我们的心念一手缔造的产物。所谓的感情,完全是心的一种幻化,而心的真实本性,犹如虚空一样,远离了一切概念。我们分别念捏造的情感,乃至整个世界,都不在心的光明本性中存在。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老密咒士与月亮童子》中,叙述了一个密咒士和月亮童子的故事。密咒士偶遇一位年轻美女,对她的贪爱之心如熊熊烈火一般燃烧。后来,美女与人私奔,他心里的痛苦和嫉恨无以言表。此时,文殊菩萨化现为月亮童子,出现在其前,带给他无比的荫凉。     月亮童子让他了解,感情是无常的,就像春天的花朵一样,最初的甜蜜,注定会腐烂变质;任何一种情感带来的唯一只有痛苦,而非欢乐;并且,它只是自心的一种执著,而非真实。       佛陀在《法华经》中说:“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止。”      一切痛苦的根源就是贪欲,如果灭尽了贪欲,痛苦就会烟消云散。就像墙已经颓倒,墙上的花纹不复存在一样。但是,要了解并运用灭除爱欲的方法,就要学习和修持前辈高僧大德甚深的教言。    很多人对感情特别耽执,实际上你所执著的,只是对方的肉身。在《毗奈耶经》、《大智度论》、《中观宝鬘论》和《入菩萨行论》等诸多经论中,对人体的构成和心灵的颠倒执著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供了不净观等多种修法,来疗愈我们的痼疾。      我去泰国时,见到泰国人对尸骨修不净观。刚开始时,人们不一定有明显的感受。但如果经常对着尸骨,观想它的构成,它慢慢腐烂,终成一具白骨的过程,渐渐地,你会意识到:噢!我对他人身体的爱欲其实是非常愚昧、盲目和不合理的,这种执著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错误。通过修行不净观,许多人生起了一切事物均为无常变化、痛苦不净、无有真实本质的理念。      在《中观根本慧论》等无相法门的经论中,则通过理证将一切万法抉择为空性,并在空性的见解中安住的方法来对治贪欲等烦恼。此时,能耽执之心和所耽执的对境都无有丝毫真实、固有、无条件的自性。至此,万法展露出其缘起性空的本性。     尤其是在密法中,有许多殊胜的窍诀:或是观察心的本质,了解它犹如虚空一样,显现的当下即是空性的真理;或是在爱欲心生起时,观察它的本体是妙观察智,是无有任何所依的智慧的妙用。一旦用尖锐的教言来观察,所谓的爱就会显露出没有些微值得贪执的本面。     有些人过去对感情特别执著,通过学习诸法无常、痛苦、不净、空性的真理后,行为与前判若两人,面对对境,可以完全无动于衷。也有个别人因为前世以来,在无数时日中,在这方面的串习相当严重,不能立即断除贪欲。但是,依靠上师三宝的加持,在对自心的烦恼进行观察,对所贪的对境加以剖析之后,也能将烦恼转为道用。    。。。。 只要按照大乘论典的方法一一剖析,谁都会承认:任何一个人,从上到下,从内到外,都没有值得迷恋的地方。所谓的爱是无常的、是憎恨、是痛苦、是虚妄颠倒,不值得希求。“爱”只是一种传统、一种习惯、一种恶业执著、一种习气而已。 。。。。     《大般涅槃经》说:“在家之人。有四种法。宜应修习。一者恭敬父母。尽心孝养。二者恒以善法。训导妻子。三者愍念僮仆。知其有无。四者近善知识。远离恶人。汝等若恒行此四法。现世为人之所爱敬。将来所生。常在善处。”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2892.html)---------------------------------------------------------------------------------------------------------------------------------   《佛说老夫妇经》云:“少不修梵行,丧失圣法财,今如两老鹤,共守一枯池。”   淫欲不断绝 相续生众生无明为根本 老死刀所切横受毒蛇林 血盛囊不净如粪虫乐屎 贪淫者亦然九孔流欲火 恩爱如毒刺颠倒妄见起 幻惑故生爱一切女色滑 如树生狂花颠倒风所吹 萎花为虫聚女人如画瓶 渧渧脓血流瓶满复淋漏 不净盈于外眼见不净汁 如偷狗贪淫当自灭诸爱 一心观不净服饮于甘露 住大涅槃城 。。。无上大道,皆从不淫清静故得。 ____《受十善戒经》   《菩萨诃色欲经》云:女色者,世间之枷锁,凡夫恋着,不能自拔;女色者,世间之重患,凡夫困之,至死不免;女色者,世间之衰祸,凡夫遭之,无厄不至。行者既得舍之,若复顾念,是为从狱得出,还复思入,从狂得正,而复乐之。   菩萨若离女色,即得亲近诸善知识,复令众生因此离欲,皆住最胜解脱法门。——《华严经》   《法华经·普门品》:“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2336.html) ----------------------------------------------------------------------------------------------------------------------------------- 晋美彭措法王:男欢女爱的祸患
 
 发布:欣求极乐 []   日期:2011-3-30 10:42:00     
世间上的痛苦和快乐都是由于自己的业力所造成,尤其痛苦的根本就是贪嗔痴等三毒烦恼,如龙猛菩萨所说:"贪嗔痴及彼,所生业不善;不善感诸苦,恶趣亦如是。"那么远离烦恼所招感的果报与前恰恰相反,实际上就是快乐。在我们所造的业中搀杂有贪嗔痴成份的都是恶业,断除贪嗔痴以后都变成善业。此窍诀的中心内容就是说明贪嗔痴是一切祸害的根源,如果真正断除了贪嗔痴,暂时和究竟的安乐都能得到,因此断除贪嗔痴对于凡夫来说,实在是至关重要。 广义的贪心是指对轮回中色声香味触等一切诸法的贪执。前面已经屡次指出,不管是有情世界中的帝释天或转轮王等,或是器世间的三千 大千世界都是无常的本性,因此轮回中诸法都为痛苦和无常所摄,我们对轮回中一切盛事、妙欲等都不能生起贪心。 在传统说法中,所谓的贪心是指青年男女对异性所生的贪染心。其实这也不一定都是青春少年,不少已是风烛残年的老人也会生起贪染心,特别是早年熏习比较严重的老人,其贪心也象烈火一样炽盛,藏族有一种说法叫:"虽然已经老态龙钟,但他还是喜欢美丽的姑娘。"但是,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的身体,都不值得依赖,都是空性,都属于痛苦和无常,是不清净的法,所以没有任何值得可贪的。 男人与女人之间互相吸引贪著,这贪欲是一切祸害的根本,虽然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并没有进行认真缜密的思维。假如一个出家人还俗成为在家人,就会丧失现有的自由和快乐,他就不由自主地为饮食等生活各个层面去感受无穷无尽的痛苦。实际上,正是贪心这个魔束缚了三界中的一切众生,而使之无法获得解脱。因此,谁离不开贪心,他实际上就已被痛苦的镣铐束缚了,这种人永远也不会拥有安乐静谧的生活。 无论是希求往生极乐世界还是获得阿罗汉的果位,有世俗贪心的人是不可能靠近,更不能达到这种目标。贪心炽盛的人,完全无法忆及极乐世界的功德,比如一个年青的男人正苦恋着一个女人,这时死魔突然来到其面前,他根本不会观想、祈祷阿弥陀佛,而是一直贪恋着女友,在此痴迷不舍的心态中死亡、趋入中阴、然后转世。虽然已经隔世,但在贪执心的束缚与驱使之下,那么他的来世就很有可能会变成是女友身上的小虫,重来这个苦难世界感受无量的痛苦,这种人已经失去了往生极乐世界的机会,因果丝毫不爽。 贪心也是一种颠倒的心态,只要作详细的观察,人的身体实际上是一切不净物的来源,它经常产生和排泄的都是一些肮脏污秽的物质。如果身体每天生产美食、甘露等洁净的事物,我们也还可以贪著,但是人身上的九窍流出的东西全都不洁净,不论是头上的垢屑、口中的唾液、面上的鼻涕,还是身上的汗垢以及肛门流下的污秽粪便,并无一丝能够分析为清净,所以人的身体本来就象是一个不净物的滤器。人的身体也是由血、肉、肠、骨、髓、鼻涕、口水和大小便等三十六种不净物组成,如果里里外外详详细细加以观察,除了不净物以外,再无清净可爱之处,根本不值得拥抱、亲近。 男人和女人,不论穿著的衣服如何华丽,如藏人穿的是氆氇或羊羔皮,并以珊瑚、松耳石等宝贝作装饰,并在脸孔上涂脂抹粉,这样外表看起来虽然好看,但如果其身体被戳一个洞,那洞中流出的物质就能把她全身的衣服都污染;又如把一个人的内脏掏出来,那么旁边所有人的妙衣都会被搞脏,如果以一个人的不净粪染污了清净的衣服,作为正常人谁也不愿意再穿,所以每个人的身体都同样污秽不净。由此,你们认真想一想,对人的身体有何可贪可喜的呢?不管是对男人还是女人的身体,真正要做详细的观察,确实没有什么值得为之贪恋。 如果我们特别喜欢异性的容貌,就象从前一个婆罗门女对某男子生起了不可抑止的贪心,结果这贪心致使她濒临死亡。众多经典中讲,一般女人的贪心比较强烈,但男人的贪心有时也不可想象,他们之中也可分为上中下三等,如释迦牟尼佛曾讲过他的眷属当中难陀的贪心比较深重。 譬如有些女众,看到一个长得比较可以的男人,就无法自控地欣赏他的一举一动,如果你特别喜欢他的脸孔,那将他的鼻子割掉后,你也应对其余部分生起贪喜心,但这时你为何不再贪爱他脸上的其他部分?如果他的脸真有那么好看,那么割下鼻子、耳朵后,你也就不再喜欢看到他,甚至一想他就会恶心、呕吐。这时,对身体的其它部分你为什么就不贪了呢? 同样,女性不净的身体,男性对之也生起贪心。如果是真正的五部空行母,其身体中自然散发俱生的妙香,而世上平凡的女人却只能不断地在身体上涂抹香水,可是某些贪心比较大的人嗅到女人身上涂敷的妙香时,也会油然生起贪心。如果你真正喜欢妙香,那你应该去享受大商场中陈设的各种高级香脂。你为什么只对女人身上所涂抹的妙香会生起特殊的欢喜心呢?实际上几百个女人坐在一起也是臭哄哄的。男性与女性之间喜欢互相注视,但如果你经常喜欢欣赏异性的容貌,觉得他的脸是那么好看,那我们可以把他脸上那层比较细薄的皮肤削开,这时皮肤没有过后,那你还喜欢看吗?同样,如果你喜欢他的身体,那把他身体外面的皮肤削开,再把他里面的内脏掏出来,这时再看看你到底贪的是什么地方。 如果把外面皮肤削完过后,再把这个血肉模糊的身体放在你面前,那你这时只会是感到非常恐惧,根本就不会生起贪心。既然如此,我们现在知道你是对异性外表这层如莲花花瓣般非常细薄的皮肤生起了贪心,因为对整个身体的内内外外进行了观察,除了不净物与薄皮以外,就再也没有别的了。如上分析,既然你对那些没有任何意义的对境生起贪心,确实是很不值得,是一种颠倒和愚痴。 如果男人对自己的女朋友生起了欢喜心,或者就象那些结了婚的人一样,自己有了一点儿财产时,就会为自己的妻子购入众多珊瑚等珠宝首饰,他害怕若不满足妻子的贪欲,她就会投入别人的怀抱。所以有些人为了使女朋友生起欢喜心,会为她当牛做马,但他们这样辛辛苦苦根本就不值得,因为实际上他所喜欢的这个女人,除了外表和装饰等微尘组成外,就再也没有什么值得为之贪恋。 贪欲心的本性是始终无法得到满足,越享受欲乐越会增上贪心,犹如干柴烈火。从未经历过男女间贪欲的人,虽然心中会有贪欲,还不会严重到不可抑制的程度,但如果享受一次贪欲后,就会越来越希求继续享受,结果不断地增长贪心,始终没有满足的时候。 有些人很天真地认为,自己只享受一次贪欲就足够了,但这样断绝贪欲无疑是异想天开,如同饮用盐水只会越喝越口渴,越享受贪欲越增上,永远也无法满足。 假如在世间上享受贪欲会得到满足,那在我们一生中也曾享受过数以千次的各种妙欲,在这个无始无终的轮回中,我们也享受过无数次的妙欲,可以确切肯定并不存在一个不曾享受过的贪欲。以前享受过了但今日我们的贪欲还在不断增长,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轻,故我们应该依靠佛教的对治法来加以断除。 六道众生中除了地狱众生外,其它的众生如傍生和人等都有不净行,即使那些渺小的动物也同样追求贪欲,但欲壑难填,看到它们也是非常可怜!所以无论有情转生到三界中的哪一个地方,愈享受世间贪欲,将来愈无法满足,对此我们应该依靠有效的对治法来断除之。 其实我们认真去观察贪欲时,男欢女爱乃至于世间上最诱人的妙欲都是有为法,是无常的性质,无有任何意义。即使一生之中都沉浸在不净行之中,也无法得到满足,最后得到的苦果却需要多生累劫去承受,这种诱人的贪欲除了把众生引入三恶趣外,对往生也没有任何的助益,依赖贪心,不但所得的安乐甚少而短暂,而且今生和来世获得的痛苦众多又漫长。比如拉马车的牲口,它为了在路边吃一撮草,却遭受到不断地鞭挞。所得的利益只有一口草那么少,但自已却感受巨大的恐怖与痛苦。得利少,苦更多,世间贪欲就是如此。 享受世间妙欲犹如服食甜蜜的毒药,享受时异常甜美可口,但吞下肚后却会丧失宝贵的生命,结果与当初的期望恰恰是相反的。只要已经享受过任何一种贪欲的快乐,其业力一定会与之形影不离,这种痛苦的果报纵经千百劫也必定会成熟。贪欲实际是一切痛苦的根本。 我们在世间享受如白马过隙一样短暂的快乐,但痛苦却是遥遥无期。比如两个出家人触犯了淫戒,他们当时所获得的区区安乐不足挂齿,但将来遭受的痛苦却是无穷无尽。他们不但违犯了别解脱戒而且毁坏了密乘戒,即违越了密乘十四根本戒中的第五条根本戒。 我们贪着世间的妙欲,就如野兽贪着琵琶的妙音时被猎人趁机射杀,同样只要贪着世间妙欲则会危在旦夕之间。我们所贪爱的色声香味触等妙欲,实际上是把我们引入地狱的因。如果我们能无误通达各种痛苦的果报,如亲见地狱阎罗卒执持利器追杀那些罪业众生后,那我们就不会再去造恶业,也绝对不敢再对异性生起贪恋之心。 痛苦的果报一直如影随形地紧跟着我们,但我们却仍然恍惚迷离,不知警惕,因此世间人是愚不可及、非常的可怜。无始以来,正是贪心把六道众生束缚在轮回中无法得到解脱,因此我们现在若不运用殊胜的智慧来对治贪欲,那么将来也会感受无有休止的痛苦。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贪欲具有令人不寒而栗的过患,同时也对世间上贪欲粗重的众生生起无比的悲心。我们也应该这样观想:凡夫为了享受这短暂的安乐,其代价却是三恶趣的痛苦,心坎深处自然对他们生起强烈的悲心。我在一个作明佛母的赞歌中曾这样唱到,业力深重的人将非常珍贵的戒律也换成一刹那的淫乐,这种人真是可怜!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6/62497.html)-------------------------------------------------------------------------------------------------------------------晋美彭措法王关于清净口业的开示
 
 发布:阿弥陀佛 []   日期:2011-2-19 18:27:00     
晋美彭措法王关于清净口业的开示     ○ 平时不要给他人取绰号、叫恶名。在我们五明佛学院这类情况较少,但有少数人喜欢给他人叫什么大鼻子、小眼睛、小个子、大胖子等。或说:“那个大个子不在!”若这样,也许自己后五百世一直转生为大个子,看起来很不庄严。所以,往往我们一不小心在生活中造了很多恶业。那位法师大管家恶口骂的是位罗汉,而我们这里有许多是发了大菩提心的菩萨。若对境是大乘菩萨,其恶口相骂的业报将是不可思议的。对此,我们很多人不重视也不知道有这样的因果报应,故从此,在生活中一定要谨小慎微。   ○ 成熟业缘有三个条件:一、对境是得果之圣者;二、意乐上相续生大嗔心;三、究竟恶口相骂。我们是学大乘法的修行人,多是发了菩提心的菩萨,如果不注意而恶口骂人,则果报不可思议,当慎之!   ○ 当高僧大德在弘扬佛法时,总有魔来干扰,借人之口乱造谣言。   ○ 我们现在应观清净心,在我们五明佛学院,我觉得至少有三百多位得地菩萨,这是毫无疑问的。那么平时,我们说话、办事一定要谨小慎微。虽然在显现上有些菩萨似乎有烦恼,行为似乎也不如法,但这也许是大乘菩萨度化众生的善巧方便。故我们需护持自心,不能随意恶口骂人,更不能欺负他人,不然的话造无量的罪业。   ○ 今后特别注意,不应用如“母狗”等恶名来责骂别人。平时讲话必须有礼貌,经常观察自己的语言,不要造恶业。   ○ 我的根本上师土嘎如意宝(CintaMani) 也曾经常讲给别人取外号的果报,并引用华智仁波切在《大圆满前行》中所讲的公案:有一位人常为别人取牛头马面绰号,后来他转生成有一身十八个头的众生。故大家平时说话要讲文明礼貌。   ○ 有智慧的人会通过长时间的仔细观察而取舍,绝不会轻易地随行和妄言。我们要常以佛及圣者的教言熏习自己,用闻思的智慧去据教据理地判断一个人、一件事,不要以俗人凡夫之见,轻随他人,他人说:“某某犯戒了”,你马上信口随和:“是,是,某某犯戒了”等等类似生活中大小事情都不要这样随便。希望你们以后:第一身心要稳重,第二口要稳,不妄加评论好坏。   ○ 恶性比丘造业多,受报也大。我们中间确实有些人性格很不好。弟子们应经常观察自己,要衡量自己的人格,看看自己是不是跟高低贵*的人都合得拢,和什么样的人都能和睦相处,如果能这样,说明你的人格还可以,否则就说明你是恶性比丘。我们不应因别人称赞两句就轻如鹅毛,也不要因别人讥毁两句就怒发冲冠。原来洛若寺有一个施主供养了大约五六斤茶叶,僧人们没法均分,执事员就说哪个人的人格好,没有嗔心就给哪个人。一个喇嘛自荐说:“我性格好没有嗔心,茶叶给我吧。”执事员故意试他说:“你不行,天天偷别人的东西……”他马上发怒大声吼道:“你这样诽谤我,我可不客气了。”这份茶叶全被他的怒火“烧光了”,惹得众人哄堂大笑。   ○ 在此我再次希望四众弟子(CatuParisa) 们,一定要观察自己的语言,在十分必要的时候说一些有意义的话,不要象留声机一样,没有脑子地整天“呱呱”叫个不停,一旦无益之言传开了,自己追悔莫及。口业最容易造,那些智者,从不随便多言,也多以尊者之圣教言来观察自己说话的时、处、对境、程度轻重,然后才说些必要的话,希望各位详细学习《国王教言》、《二规教言》等论中所说的格言,用智慧来庄严自己。   ○ 没智慧的人就是这样,别人的话会很容易相信,没有鉴别地盲从,很容易上当。   ○ 在宗教政策刚落实时,藏地很多出家人到处化缘,有些居士说:“现在不是宗教开放了,而是化缘开放了”。说了很多粗语。汉地也有居士这样对出家人供养后又说一些过失的话。不管怎样,说出家人的过失不应理,会受很大果报的。希望你们自己多忏悔。   ○ 这次传讲《百业经》,本院内部收获大小还不太清楚,但外面很多人收获很大,起了很大的作用。本院内部弟众们也多发愿不再给人起绰号等,这很好。在此希望各位要发愿:不对上师僧众恶口相骂!如有的话一定要立即忏悔,否则,这个果报非常可怕。   ○ 现在很多人心相续的烦恼无法调伏,所以造下了诸如谤法、谤上师、杀生及邪淫等等的恶业。造这些恶业不是因为环境和他人的影响,而是自心不清净的原因,所以调伏自心很重要。   ○ 佛教内道应该赞叹其他宗派,如果仅赞自毁他,则对众生和自己都没意义,无论那一个教派都是世尊的佛法,不应有分歧和成见,这样对众生将有很大的利益。   ○ 听经闻法都要保持安静,不能说话,出家人有出家人的律仪,有出家人不共于世间的规矩。按规矩闻法,即便是一堂课,恭恭敬敬地听闻,也是功德无量,百千万劫都是难以遭遇的。平时的生活也应处处注意观察自己的的语言,说话不要把死人吵醒了,经常要想到自己是个出家人,为人师表,言谈举止是否是利益众生的。《格言宝藏论》中也有:“溪水经常哗哗响,大海从来不喧嚣”的教言。这正说明了智者与愚者的差别,所以,你们要常常学习智者的言行,调伏自己的诸根。   ○ 业果是有今生报也有来世报。如以前的瓦蒙格西造论诽谤密法,他与一千多眷属一起活生生地由裂开的地缝堕入地狱(Niraya),这是现世现报。   ○ 《百业经》从头至尾都讲恶口骂人的果报很严重。所以,以前没有发过愿的人,一定要发愿以后不再以恶口骂人,如果确实烦恼深重骂了别人,应尽快念“嗡班扎尔(合)萨埵吽”一千遍忏悔咒。   ○ 平时业力现前,不留意骂了人,马上念“嗡班札儿萨埵吽”至少一千遍,乃至十万遍,方能忏清,以咒力不可思议故。   ○ 往昔所造诸恶业,必须依四对治力进行忏悔,立誓绝不再犯,一定要有这样的决心。否则,这个等流果继续下去是很可怕的。一方面为不再造恶业而诚心好好忏悔,另一方面为不再造恶而好好发愿。   ○ 通过传讲《百业经》,很多人收获很大,尤其是汉族四众弟子,转化得很快。我本人非常高兴,从今天起我再发一个愿:以后不作无因诽谤。希望其他弟子也能如是发心发愿。不能因一时的粗心,使自己失掉这宝贵的人身。   ○ 通过《百业经》的学习,应该知道:有些罪业,小乘自宗是无法忏悔的,如对圣者取绰号、享用僧众财产等,果报非常严重,怎样忏悔都是要受报的;但用大乘的菩提心是可以消尽这些罪业的;大乘自宗若是五无间罪和谤法罪是难以忏悔的,但用密乘的灌顶、证悟无上大圆满法是可以忏净的;密宗中谤上师、谤密法破了严重的密乘戒,密乘中也不能忏尽,故所有罪中,谤金刚上师、谤密法二种恶业是最严重的,始终无法忏净,必须亲自感受果报。   ○ 无始以来我们肯定造了恶业,故我们应当猛厉忏悔。消尽恶业的方法有四种:一是发起一个度化众生的无畏菩提心,可以消尽业障;二是入无上大圆满的境界,证悟等净之实相,无有轮回涅盘取舍,可以消尽业障;三是具足四对治力修持金刚萨埵忏悔无始以来之业障;四是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后业障可以消尽。欲忏清罪业,当以此四窍诀勤修。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5/52543.html)-------------------------------------------------------------------------------------------------------------------大安法师:现在查不到佛经原文能否就予以否定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1-12-22 11:27:00     
 
居士:净土宗学人常见这么一句话,《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得度生死。”曾看到一位居士说:《大集经》没有此说,这是以讹传讹。弟子没有余力去通看全部《大集经》,所以特此请教如何看待?   法师:这句经文很多祖师大德都引用过。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人否认“带业往生”一说,组织查经小组,说所有经典都没有“带业往生”四个字。于是就否定净土法门的带业往生。虽没有“带业往生”四个字,然带业往生的义理随处可见。现在找不到原文,不等于可以否定这句佛语。永明大师《宗镜录》中引用的许多经文,现在也有些找不到出处和经典,然不可由此否认所引经文的真实性。由此来看,经典当中处处都说,末法众生靠自力修行很难解脱。末法人修道,谁能得道呢?“得道”就是“证”的意思,谁能断见惑、思惑得小乘四果?又谁能断尘沙惑、无明惑成就大乘圣贤位呢?可以断言,在五浊恶世,靠自力断见思惑、尘沙无明惑确实是稀罕的。净宗祖师大德常常作如是开示,欲令我等凡夫谦卑地全身心靠倒阿弥陀佛,度脱生死苦海。《无量寿经》里面就谈到,有一亿菩萨由于不能听闻到净土法门,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连这么多菩萨不闻净土法门,尚且退转,更何况具缚凡夫呢。五浊恶世,非念佛法门无能度脱。炽燃火宅内,无须戏论纷然。信奉佛言祖语教诲,死尽偷心,珍重念佛法门,矢志不移,方能当生成办了生脱死之大事。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2658.html)-------------------------------------------------------------------------------------------------------------------达真堪布:晋美彭措法王的两句教言
 
 发布:悉以诸音而说法 []   日期:2011-6-9 17:13:00   
 
    “不动摇自己的决心,不扰乱其他众生的心。”这是上师如意宝晋美彭措法王给我们的两句教言。词句虽然简短,含义却很深广,一切世出世间法都包含在这里。我们平时在为人处事的时候,在修学的过程中,要做到这两句话非常不容易。若是真正做到了,不管是在世间还是在出世间,都不会有任何的问题,一定能够圆满。     “不动摇自己的决心”,要在有正确的选择、目标与方向的基础上。若是不懂得做人的规矩,没有一个正确的目标与方向,任何时候都非常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这是大错特错的。这样下去的话,一错到底,不会有进步,更不会有任何成就。我们首先要明白做人的标准,要懂得仁义道德,然后再去选择和决定。     真正能做一个好人,这个功德和利益是非常大的。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把事情做得顺利圆满。然而我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会有很多违缘与障碍。但是,如果你真正成为了一个好人,这些障碍自然会消失。因为无论是障碍还是违缘,都是你身边最亲近的人给你制造的。你能成为一个好人,他们都能尊重你、帮助你,这些违缘与障碍自然就消失了,恩恩怨怨自然就了结了。你的一切事业都能顺利成功,名闻利养自然而然都随你而来。     我们现在为什么做事不顺利?为什么追求得不到安乐?因为我们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违背了仁义道德,违背了自己的良心,违背世间的规律,伤害了周围这些有缘的众生,同时也给自己造成了很多违缘与障碍。所以虽然有钱、有权,但是也不安宁,不快乐。我们没有做到一个好人。     那么我们就要知道,什么叫好人?首先要明白仁义道德,明白做人的规则。比如在藏传佛教里有《二规教言论》,在汉地有《弟子规》《道德经》等,讲的都是做人的标准。你掌握了这些标准,然后再去衡量、判断、抉择、落实,你才是好人,你才能做好事。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任何时候都不动摇,不受别人的影响。     身口意都要稳重。如果身不稳重,主宰不了自己,总是跟着别人东跑西颠;口不稳重,什么事情还没有弄明白就随便说;意不稳重,没有定解,总是动摇自己的决心,这样的人自然就会落到最低劣的人当中,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与帮助,做任何事情都会有很多障碍和违缘。也许表面上暂时有些成就,但是内心里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与幸福。     所以,要实现自己的愿望,要得到快乐与幸福,就要做一个好人,“不动摇自己的决心,也不扰乱其他众生的心”,在任何地方都能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伤害众生。     在修行的过程中也要“不动摇自己的决心,不扰乱其他众生的心。”我们有自己的修持方法,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佛讲这么多不同的法门,是因为众生有不同的根机与意乐。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佛法,都是让众生解脱烦恼与痛苦的方法。“法门无量誓愿学”,但所有的法门都是平等的,一通一切通,一精一切精。如果你能把自己所得到的这个法当做如意宝,认真修持,就都有了。东学西学、东跑西颠,最后什么也学不到,不会有任何的成就。     我们要观察上师,观察法门;要选择上师,选择法门。这位上师与自己有没有缘分,对自己的修行有没有帮助?这个法门能不能和自己的相续相应?如果这位上师与自己有缘分,这个法与自己的相续相应,我们就要做决定去依止、去学修,这个决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具德的上师都是一体的,法门也是平等的,我们也不能诽谤其它上师、法门以及其他道友。这是上师如意宝给我们的最最殊胜的窍诀。若是你能够把握这个度,一定能成就;若是你把握不住这个度,那就很难了。     我们经常说,“坚持就是胜利”,但是要有正确的方向与目标。若是目标错了,方向错了,然后还坚持,那会离成就越来越远,不可能有胜利的时候。所以说,在有正确的目标与方向的基础上,坚持了才能胜利。
    很多人真的很顽固,不管是做人,还是修法,都有很多观点与习气,却还坚持、不动摇,谁劝也不听,既不改变自己错误的观点,也不改变自己不好的习气。这个错误是非常严重的。所以,首先要明白世出世间的这些规则和戒律,然后再去取舍,再去决定,才不会有错。     我们是要不扰乱众生的心,但这也要把握适度。如果是对众生有利,而且是非常有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用一些暴躁的行为来调伏众生。比如在世间,父母为了儿女的前途,批评、打骂他们,都是正确的。在出世间,上师为了弟子能够更快成就,针对他的缺点,用一些打、骂等特殊的方法来调伏他,也是正确的。     用这些方法的时候,一定要分辨清楚对方的根机、所处的环境,要把握适度,然后再去进行,这样不会有错。不管是对自己现在还是未来的人生,都有极大的帮助,最后一定会取得极大的成就。如果不加分析,或是直接这样做,也会犯很多错误,有时候也会变成罪过。     上师的这两句话,含义特别深远、广大、奥妙。我们在世间做人的时候,若是能做到“不动摇自己的决心,不扰乱众生的心”,就能成就世间法。我们在学佛修行的过程中,若是能做到“不动摇自己的决心,不扰乱众生的心”,就能成就出世间法。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7/74085.html)-------------------------------------------------------------------------------------------------------------------达真堪布:有功德的人总带着谦虚的态度,不会有傲慢
 
 发布:悉以诸音而说法 []   日期:2011-11-4 9:06:00      
    ……    现在社会上,有的人对佛法产生了一些看法和疑惑,产生了一些诽谤,这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我们都没有做好,还到处说自己是学佛人、修行人。你像学佛人吗?你是修行人吗?你的心胸那么狭窄,内心那么复杂,一会儿发火,一会儿生气;一会儿挑这个理,一会儿挑那个理。光说别人,不说自己。光看别人的毛病,不看自己的不对。对佛法有了一点点的了解,就开始说别人。我们说要把佛法当镜子照自己,不照别人。可是你只照别人,就不照自己。说这个人怎么不好,那个人怎么不是。哪有这样学佛的人?     我们现在是佛门弟子,是佛的代表,应该好好表法啊!应该给佛脸上添光。但是我们做的都不对,那么自私,那么自利,那么自爱。执着心那么强,总觉得自己好。学佛的人应该有谦虚的态度,不能有傲慢的态度。     我们看看自己,那么傲慢:学佛修行了,懂得了一点道理,然后就排斥别人,小看别人,这个也看不起,那个也看不起,总觉得自己很有知识,很了不起。你有什么了不起的?你跟他有什么区别?他有烦恼,你也有烦恼;他有痛苦,你也有痛苦。还觉得自己很有知识,实际上什么也没有。有傲慢心的人,根本没有功德。谁有傲慢心,谁就没有功德。真正有功德的人总带着谦虚的态度,他不会说自己怎么好,不会有傲慢的态度。我们都有傲慢心、嫉妒心,这很难看出来,这是佛说的,华智仁波切也这么说过。     我曾经听一位居士说:“我没有傲慢心。”我问他:“你真没有傲慢心?”他说他没有傲慢心。我跟他说:“那你到街上,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人,没有分别的,给每一个人磕一个头,能行吗?”他说可能不行。我说:“你看你还是有傲慢心吧。”如果在你的相续中彻底没有傲慢心了,那个时候你肯定能,那有什么可难的?你没有傲慢心的时候一定能做到。     ……    节选自达真堪布《百日共修 皈依 (九)》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6844.html)-------------------------------------------------------------------------------------------------------------------达真堪布:学佛修行不是诚心诚意,才是最大的不恭敬
 发布:悉以诸音而说法 []   日期:2011-11-8 22:10:00     
 
    ……
  
  修行要靠诚心诚意、一心一意。有人说:“在道场不能穿裙子,这个人穿裙子了,这是对上师三宝的不恭敬。”也许是这样,也许不一定是这样。如果学佛修行不是诚心诚意,对上师三宝不是一心一意,才是最大的不恭敬。佛为什么说不如法修行,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罪过?为什么说不如法修行,正法也会变成恶趣的因?因为佛法是从恭敬心和信心当中得来的,应该以恭敬心和信心求法。所以说一心一意是成就的根本,一门深入是成就的要诀。
  
  为什么说上师不观察弟子如跳悬崖?那些不诚心,不是一心求法的人,是三宝的油子。给这样的人传承、传法,把这样的人领到道场,会污染传承,污染道场,这叫“跳悬崖”。弟子再坏也不可能把上师带到悬崖上去,然后把上师推下去,不是这个意思。污染传承,污染坛城,才是真正的“跳悬崖”。
  
  一门深入、死心塌地地修行,是成就的一种诀窍。根本不用有顾虑:“是不是我只学修一个法门,就学修不到其他的法门了?是不是我只亲近一个上师,就亲近不到其他的佛菩萨了?”不可能的。一精通一切精通。你亲近了一个具德的上师,实际上是亲近了所有具德的上师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因为上师和诸佛菩萨是一体的。
  
  既然法门是平等的,具德的上师与佛菩萨是一体的,但是为什么佛还讲这么多法门,为什么还要化现这么多上师呢?这是为不同根器、不同因缘的众生而幻化的,是必要的。既然你选择了这个法门,选择了这个上师,就要一心一意地跟随,否则得不到任何成就。
  
  很多大德高僧的传记里都记载过他们依止上师的过程,你们可以看看。当你有修行、有定力、有自己的见解,有修行的定解的时候,可以接触其他法门,可以接触其他善知识,不会影响你的修行,不会动摇你的信念,只会对你的修行有帮助。
    节选自达真堪布《法门平等,而缘起有分别》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7222.html)-------------------------------------------------------------------------------------------------------------------达真堪布:信心清净则加持现前
 
 发布:善因 []   日期:2011-12-1 23:32:00     
信心清净 则加持现前
 
达真堪布开示
 
我们是学佛的,不是学魔的,学佛首先要明理。如果你迷了 就是魔,你迷着做事情就是学魔。佛是觉,你觉了这叫学佛。明理特别重要,我们讲“闻思修”,没有听闻怎么思惟啊?没有思惟,什么也不明白怎么修啊?你先多 听,多看,多学,多了解。你听明白了,想明白了,然后照着去做这叫修行,这样才能解脱。什么也不懂就信叫迷信。我们现在都信观音菩萨,都念观音菩萨,你不明理就信也可能是一种迷信。好好地观 察自己,你对观音菩萨是怎么信的?现在很多人也不知道什么是观音菩萨,别人一说“观音菩萨是救苦救难的”,就动心了,知道自己活得苦、活得累,“是救苦救 难的,正好是我需要的”,就开始喜欢了,赶紧把观音菩萨请到家里供上,在观音面前拜、求,求平安、求健康,求世间其他事,包括打麻将赢钱。求了半天,打麻 将输了。就开始怀疑了,“不灵啊?是不是不慈悲啊?就不供了。这都不是信心!这样信观音、供观音、念观音,都是一种迷信,不是真正的信心,根本无法得到观 音菩萨的加持和保佑。什么是信心?信心有清净信心、欲乐信心、胜解信心。什么叫清净信心?你知道观音菩萨是大慈大悲、大彻大 悟,有无漏的、不可思议的功德。你知道观音菩萨的功德,心中特别喜欢,生起信心了。不是因为他有钱有权,也不是因为他相貌庄严,而是因为他有诸多无漏的功 德,所以你才喜欢他,愿意供,愿意念观音菩萨。这里没有我执我爱,没有自私自利,完全是清净心,这叫清净信心。第二是欲乐信心。观音菩萨有那么多无漏的、凡夫所没有的不可思议的功德,你希望自己也能得到像观音菩萨那样的功德,这叫欲乐信心。第三是胜解信心。观音菩萨大彻大悟、大慈大悲,他能救度我们这些众生。他有这个愿,也有这个能力。你对观音菩萨的这些无漏的、不可思议的功德没有丝毫的怀疑,特别的相信,这叫胜解信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坚定不移的信心”。无论是清净信心、欲乐信心还是胜解信心,完全都是清净的。这里没有自私自利,没有私心杂念,没有贪嗔痴 慢疑等烦恼,它完全是清净的。我们再高一个层次说,你对观音菩萨有这样一个清净的信心,这本身就是观音菩萨。我们对观音菩萨有这样的信心,再去拜观音、祈 祷观音、念观音,我们一定能得到加持。加持就是力量!也可以说是我们对观音菩萨清净信心的力量,也可以说是观音菩萨的力量。有了这样的力量,我们能度过一 切艰难困苦,我们能彻底得到解脱。一定要明白这些道理,什么也不明白,然后“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救救我,保佑我平安健康”,全是自私自利,这样求没有用,也许能得到一些暂时的利益,但是这些很快就会消失的,这都不是真正的成就。自己最清楚自己,别人不好评论你,因为不知道你的内心。我们都要观察自己,对观音菩萨有这样的信心吗?有就行了。如果没有的话,你要抓紧培养。你对观音菩萨有清净的信心,一定能得到观音菩萨的加持,一定能得到身心解脱,不用怀疑。
 上一篇:达真堪布:很多孤独地狱的众生就在我们身边
下一篇:达真堪布:为什么不受持戒律就无法断除烦恼与习气?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0481.html)-------------------------------------------------------------------------------------------------------------------达真堪布:精进是迫切,而不是勉强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1-12-7 11:30:00     
 
有的人逃避心特别强,一讲轮回的过患,讲地狱、饿鬼、傍生如何痛苦,就不愿意听。这都是逃避心,都是执着,都是患得患失!你把轮回看透了,才不会害怕。我们现在害怕这个,害怕那个,不敢面对,总是想逃避,都是因为我们没有弄明白轮回的真相。如果弄明白了,不会这样害怕的,内心一定会得到一种快乐与安宁。我们不是要逃避,而是要面对;我们敢面对、敢承担的时候,我们才没有畏惧,才没有恐怖。没有畏惧恐怖,没有患得患失,才没有烦恼和痛苦。 人们都不懂,都不愿意想这些,“将来爱怎么样就怎么样,现在好就行。”现在你好了吗?不可能!所有的人都一样,都想过一个平平安安的日子,都想自由自在地生活。但是怎么才能实现这个愿望呢?通过学佛、通过修行,我们的内心平静了,才可以过一个平平安安的日子;我们的心自在了,才可以过一个自由自在的生活。否则你是无法实现这些愿望的。 修行就是修心,修一颗平静的心。我们的心不安静的时候,外在的东西,营养、卫生搞得再好,对身体也有伤害。我们的心平静了,心情好了,身体自然而然就好了。心放正了,内心里没有那么多邪知邪见,也没有那么多妄想执着,一切都会一帆风顺。 没有妄想,不是什么也不能想,而是不该想的不想。好好观察一下自己的心,我们现在所想的大部分都是没有用的,我们所想的总是想不到位,所以做任何事情都不顺利。心自在了,一切都自在了,一切都会顺利,一切都会吉祥圆满。不用特意求健康长寿、升官发财,求不到。如理如法地学佛修行,自己该做的事情要做,该尽的义务要尽,认认真真地去做,这样自然而然就会好,不用特意求,不用特意修,世间的福报自然而然就会显现。 怎么学,怎么修?从基础开始,从人身难得开始。内加行、外加行都是通向大圆满的路,我们现在已经把这条路铺好了。我们一步一步地走,就会达到大圆满的境界,那个时候就都好了,都自在了。四外加行修不好,无法生起出离心;没有出离心,无法生起菩提心;没有菩提心,无法生起智慧。没有智慧就断不了烦恼,有烦恼就会造业,造业了就一定要感受恶报。所以一定要扎扎实实地修四外加行,从人身难得开始,反复看、反复听,反复思惟,反复修正,慢慢地你内心就会有一种感受和智慧,到那个时候你不可能不精进,你不会这么懈怠懒惰、这么放逸的。 我们现在上课、做课、学佛修行都是一种勉强,一种刻意。真正的精进不是这样的,是对佛法有兴趣,从内心里有一种欢喜,有一种渴望,特别迫切,特别愿意念,特别想修,每时每刻都不会忘掉。就像饥饿的牦牛吃草一样,前一口还没有吃完就盯着下一口,那么用心,那么认真,那么珍惜。这才叫精进,不是不愿意做还勉强做。 现在一些人念佛也是,心里不平衡还念;做课也是,不那么愿意做,但是不做还不行。这不是精进!很多人根本没有希求正法的心,有的人也有一些,但是不强烈,对佛法没有太大的兴趣。原因是什么?原因是加行没有修好。都会说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三世因果,但这只是会说而已。这些道理没有真正弄明白,就不会珍惜,不会精进。真明白了,不会再虚度光阴,不可能再浪费时间,每时每刻都会珍惜,都会抓紧的。轮回过患的道理真弄明白了,你不可能对世间还这么贪恋。因果不虚的道理真的明白了,你不可能还轻易地造业。都是因缘果报,你也不可能无缘无故地怨恨别人。 你心里有没有怨恨?如果有的话,就说明了三世因果的道理还没有弄明白。要怨就怨自己,要恨就恨自己,都是自己给自己造成的!自寻烦恼,自找痛苦。这些道理没有弄明白,所以心里总是有怨恨,学佛修行的事一拖再拖,每天马马虎虎地混日子,这都是没有懂得人身的价值。 有的人问,我还需要修四外加行吗?这个问你自己。我已经讲得很清楚,在你的相续中有没有出离心?如果真有了出离心,你可以不修。如果没有的话,你还需要修四外加行。什么是出离心?对轮回、对世间没有丝毫的贪恋,这样你才算有了出离心。如果你对世间还有贪恋,就说明了你的出离心还没到位,还需要继续学修。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1120.html)-------------------------------------------------------------------------------------------------------------------达真堪布:发心正确不怕没回报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1-12-10 10:08:00     
 
我们经常说,发心重要,发心正确就行了。如果你有一个正确的发心,吃喝玩乐都是修持的方法,行住坐卧都是修行的过程。我们上班工作的时候也是,发一个好心,跟周围的人结个善缘,自己尽心尽力去工作,去奉献。现在很多人工作都是为了暂时的利益,那你的心胸就太狭隘了,这样做肯定没有功德,甚至还会有罪过。不能这样。只要你把工作做好了,工资自然而然就有了,不用特意去求这点工资。为国家、为人民付出,这是应该做的,我们应该奉献,应该帮助别人。把这些事情做好了,世间的利益自然而然就来了。我们要付出,但是不能为了回报而付出,这样我们不可能得到回报,即使得到了回报也是很微小的。我们要放下,不是要占有;我们要付出,不是要获得。不要回报地付出,才能得到无穷无尽的回报。这才是真正的回报。现在我们所得到的回报不是真正的回报,这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今天你欠我,明天你还我;今天我还你,明天你欠我。互相欠、互相还,根本不是修来的。你想得到真正的回报,就别求回报;你为了回报,根本得不到回报。你不求回报,不是为了回报去付出,这样你才能得到真正的回报,这是无穷无尽的,不要也来,不要也有。不管是名利还是财富,不管是健康还是长寿,都是这样。也许你想要的不是这些,但是它也来。火点燃了,灰自然就有,不要也有。你去为众生,去利益众生,不要为自己,这些世间的名利、财富自然就来了,你不要也来。利益众生的事情就像火,你把火点燃,自己的私事、暂时的利益就像灰,它自然而然就来。我们点火了,不是为了灰,但是灰自然就有。同样的道理。所以不要总是为自己。有智慧的人,为自己的时候先去为众生,这样才能使自己得到解脱。没有智慧的人,为自己的时候直接就去为自己,所以他永远达不到自己的愿望。人没有满足的时候,地位越高,越想要更高的;财富也是,越有越觉得穷,越没完没了的要!我们都要远离世间八法,远离快乐和痛苦,并不是我们不能得到快乐,这其实是一种方法。什么叫远离世间八法,什么叫远离快乐与痛苦?我们特别执着快乐,而去追求快乐;我们特别执着痛苦,而要逃避痛苦,这样我们永远脱离不了痛苦,永远得不到真正的快乐。怎么才能解决这些?我们不能执着快乐,更不能追求快乐;我们不能执着痛苦,更不能逃避痛苦。我们不执着快乐,不追求快乐,快乐就来了!这就是一种快乐,无比的快乐!我们不执着痛苦,不想逃避痛苦的时候,痛苦自然就离开了。但是这个方法很多人都不明白。我们执着回报,然后去追求回报;我们执着付出,然后不愿意付出,这样我们永远得不到回报,永远没有真正的付出。你现在所认为的付出,根本不是什么付出,是一种还债!你所认为的回报,也根本不是什么回报,是一种欠债!实际上都不是真正的回报,也不是真正的付出。那真正的付出是什么?是不要回报的付出。真正的回报是什么?是无穷无尽的回报。它不是求来的,是修来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修功德,可以修福报,而且能修得圆满,我们就都可以成佛了。佛法里讲的那些道理都很容易,别搞得那么复杂。“每个人都有佛性”是什么意思?每一个人都可以学功德,每一个人都可以修福报。“每一个人通过修行都可以成佛”是什么意思?每个人都可以学功德,而且可以学到圆满;每个人都可以修福报,而且可以修到圆满。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1530.html)-------------------------------------------------------------------------------------------------------------------法王如意宝:真正的出离心是放下,不是放弃
 
 发布:次第花开卍 []   日期:2011-11-24 0:27:00    
    为什么我们现在学修的这么难,总是反反复复、断断续续、时好时坏的?就是因为没有真正的出离心。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界限就是出离心。在相续中没有出离心之前,无论修什么都属于轮回的法,都属于世间的法。相续中有出离心以后,才是出世间的法。    什么是出离心?对轮回、对世间法没有丝毫的贪恋、留恋之心,然后能够认真地去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不放弃,但是放下了;不逃避,从而敢于面对。这才是真正的出离心。没有贪恋之心,这叫放下;能够承担责任和义务,这叫不放弃。你真正有出离心的时候,不会逃避现实,也不会放弃任何事情,你能够放下世间琐事、世间八法,但不是放弃这些。现在很多学佛的人都是越学越傻、越学越糊涂,越学越懒惰了,什么也不愿意想,什么也不愿意做。这不是放下,是放弃;不是智慧,是愚痴;这不是轻松自在,这是懈怠懒惰。你是在学佛吗?佛是在做人的基础上修成的,连人都没有做好,怎么能做佛呢?        出离心不是逃避心,它是一种勇敢的心、敢于面对的心,在一切境界面前都不会害怕、不会畏惧。很多人将“出离”和“逃避”等同了,将“放下”和“放弃”混淆了,这都是颠倒而持,这也是在家学佛人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觉得人太苦恼了、太累了,就想逃避。不管家、不管孩子、不管亲朋好友,只知道念佛磕头,还以为自己有出离心,全都放下了。这不是放下,是放弃!还有的人嫌家里太闹了,要到寺院里修。这不是出离,是逃避!逃避能行吗?逃避本身就是个过错,你能逃避得了吗?心里面没有放下,身体离开了也没有用。你看看,如果没有慈悲心、没有智慧,你到了寺院也一样,还会有看不惯的事,还会有看不起的人,一样有烦恼、有痛苦。如果没有把握住自己的心,到哪里都会没事找事。我们现在就是不敢面对、不敢承担,就害怕有烦恼、有责任、有负担,所以都在逃避,这样不可能达到圆满。逃避就是轮回的因,逃避超不出轮回,逃避是一种放弃,是一种罪过!不是有了出离心就要离开家、放弃工作。有出离心的人是要从心里放下,真能放下的时候,不会舍弃一个人,也不会放弃一件事。        放下是解脱,放弃是罪过,这些一定要分清楚。放下是从心里放下,不管面对什么,不追求也不拒绝,看着缘起缘灭、来来往往,保持一颗如如不动的心。真空离不开妙有,妙有离不开真空;相离不开空,空离不开相。要放下,这是真空;不能放弃,这是妙有。不放弃一个众生、不失去一个众生,这叫慈悲心。放下了一切众生,不放弃一个众生,这才是大慈大悲、大彻大悟。该拿的时候拿得起,该放的时候放得下。你真正能够放下了之后,就不可能逃避任何事情,你的头脑会越来越清醒、行为会越来越勤奋,会用更好的方式待人处事。那个时候,一切处都是好处,都是净土;一切人都是好人,都是佛;一切事都是好事,都是修行。当你真正看破、放下的时候,才不受因果,不会痛苦。之前都会受因果,受因果就有烦恼,有烦恼就有痛苦。        放下了才不会失去,才会得到【道】。真正从心里放下了,你的心自在了,一切都自在,那个时候不生不灭,你的心是你自己,一切一切都是你自己,整个宇宙、整个法界都是你的。如果你放不下、还执着、牵挂的话,你一切一切都要放弃,什么都得不到,因为你的心没有自在,那个时候一切都不是你的。如果你的心自在了,心无边无际,无处不在,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自己把握住了,想放开可以放开,想收回来可以收回来。现在你的心不是你自己的,是别人的!你活在别人的眼光下,为别人活着,把握不住自己的心,总随外境转动,没有自由,所以活得累。        无有挂碍的时候,才没有恐惧,才敢面对、敢承担。对世间、对轮回不会有丝毫的贪图和留恋,无所挂碍,无所恐惧,这个心是真正的出离心。我们要通过观修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这些四外加行的基础修法,刻意发这个心,才能发出出离心。“发”和“发出来”不一样,发是一种刻意的;发出来了,那个时候不是刻意的,是一种自然轻松的状态。出离心发出来以后,你不用特意发,相续中自然而然就会有这个念头、想法,而且特别地强烈。    出离心是一切佛法的基础,一定要好好地学、修,把真正的出离心修出来。要去面对,不能想着逃避。    什么是敢面对?敢承担?把这个“我”忘掉,一切随缘,别追求,别拒绝,就行了。不管好坏,任何时候都不动心,心不随境转,这才是真正有修行。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9624.html)-------------------------------------------------------------------------------------------------------------------净空法师法语:其他的统统不求!
 发布:心慧 []   日期:2011-6-9 17:55:00     
1 我们拜佛、诵经、念佛,都希望回向给历劫冤亲债主,更应当发愿:将来自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首先我来度你们。 2 超度不需要具备什么仪式,真正功夫成就了,以自己的诚心诵经念佛,把这个功德回向给他,就超度了,他就得利益了。3 回向的意义是“作而无作”,我所作的这个无心,就当作没作一样,不着相,心才清净!如果你做桩好事,常常念到做了多少多少好事,那功德又没有了,又迷了,愈迷愈深。4 回向是帮助你觉悟,所做的一切功德统统不要,统统把它忘掉,福报、善行是一切众生的,不是“我”的,把“我”给忘掉,这叫做回向。5 人生很短!在这极短的时光当中,我们要能忍受,纵然有福,不能享尽!我们要认真修福,所修一切善根福德统统回向求生净土,这样才能保住我们临终时清清楚楚。6 回向非常重要!普贤十愿,实在讲只有七个誓愿——从“礼敬诸佛”到“请佛住世”这七条,后面三条是属于回向。回向里面第一条是“常随佛学”,这一条是回向菩提——菩提是大彻大悟,我自己要想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这样做法是帮助我们成就无上正等正觉。7 第二条是“恒顺众生”。我们要像诸佛如来,拿出我们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帮助一切众生。我们有这个心,我们有一分能力做到一分,有二分能力做到二分,这个功德都叫圆满。8 最后一个是“普皆回向”,这是回向实际。“回”是回归,把我们所修积一切功德回归向着一个目标,这就有不思议的成就;“实际”就是真心本性,我们修学没有别的,就是求明心见性、求生西方净土,其他的统统不求!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7/74087.html)-------------------------------------------------------------------------------------------------------------------早上起床的时候应该怎样发心?
 
 发布:明华居士 []   日期:2011-6-9 19:21:00  
    问:早上起床的时候应该怎样发心?      达真堪布答:我们早上起床的时候首先要发心:为了众生我发誓要成佛,为了成佛今天我一定要认真学修佛法。发这个心,带这个念,起床都有功德。然后做一遍上师瑜伽,祈请上师,从上师那里接受四灌顶,上师融入自己的心里,自己的心和上师的智慧融为一体,在那个境界中静坐一会。然后刷牙、洗脸,观想:刷的是自己的业障,洗的是自己的烦恼;这些清洁用品,都是诸佛菩萨的加持品,能去除自己的业障、烦恼与习气,这样修行成就快。你用固定的时间精进专修,想成就很难。因为我们每天都要为工作、生活奔忙,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修行。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7/74091.html)-------------------------------------------------------------------------------------------------------------------虚云老和尚:修行须放下一切方能入道,否则徒劳无益
 
 发布:念念弥陀 []   日期:2011-11-5 13:35:00     
  
1   修行须放下一切方能入道,否则徒劳无益。 2   要知众生本妙明心,原与诸佛无异,只因无始以来为妄想尘劳百般缠绕,不能显现,所以沉沦苦海,流浪生死,不能出离。 3   诸佛悯之,不得已开示种种修行法门,无非令众生解脱。 4   所谓放下一切,是放下甚么呢?内六根、外六尘、中六识,这一十八界都要放下,其他名利、恩爱、毁誉、得失,乃至一切财物、性命都要放下。 5   总之,身心世界都要放下,因为这些都是如梦如幻、如电如泡,无可留恋,执之即成障道因缘。 6   故统要放下,连此放下之念亦无,一放下一切放下,一时放下、永久放下、尽未来际都放下,如此放下干净了、长永了,本妙明心显现,即与诸佛无异。 上一篇:宣化上人:须早起,应晚眠,朝朝夜夜不得闲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6953.html)-------------------------------------------------------------------------------------------------------------------宣化上人:须早起,应晚眠,朝朝夜夜不得闲
 发布:念念弥陀 []   日期:2011-11-5 13:31:00     
学佛法的人,一定要把自己的自私自利心,消灭殆尽。不让它作怪,扰乱定心。应将它变成一个为法忘躯的心。只要求得佛法,就是把自己的身心性命布施,也在所不惜,绝无吝惜。不过,各位要晓得。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道高一丈,魔在头上。’你越要用真心来修行,越要受考验,只看你认识不认识而已。 若想修道,一定先要把贪心没有。没有贪心,就不会攀缘。不攀缘包括不攀金钱,不攀物资,所以一定要没有贪心、嗔心、痴心,若有贪嗔痴三毒心,就生出很多麻烦。你们看!每个人自己不知有什么业障,刚要认真修行,便发生魔障。所谓'要学好,冤孽找。要成佛,就受魔。’ 现在(一九七九年)三步一拜的果廷(恒朝法师),刚刚才上路,知道用功办道,把自己找回来。可是他母亲生病,住医院开刀,这一开刀不要紧,却把果廷弄得妄想纷飞。在三步一拜的时候,拜他的妄想,这个考验非常的厉害,如果招架不住,便随境界转了。可是果廷的心在动,身在拜,用坚强的意志来克服妄想。各位想一想,修道不是一件容易事。 果廷自己觉得对于其他的境界,都有把握,可以忍受得住。唯独对这个境界(母亲生病),有点受不住。虽然忍受不了,可是还在三步一拜,这就是不随著境界转的表现。 修道人要注意!不可打妄想。妄想是修道人的绊脚石。你有什么妄想?就有什么境界来考验你。故我常说:'一切是考验,看尔怎么办,觌面若不识,须再从头练。’比如男人放不下太太,女人放不下丈夫,父亲放不下儿子,母亲放不下女儿。就在这个地方来考验你,就在这个地方不能修行。所以境界一来了,就不容易打破这一关。所谓'修道如登百尺竿,下来容易上去难。’各位想一想!怎么办?若不向前进,就是向后退。向前进,容易上升;向后退,容易堕落。上升善道,下堕恶道。所以说:'难!难!难!修行一字令人寒,须早起,应晚眠,朝朝夜夜不得闲。’你说难不难?!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6952.html)-------------------------------------------------------------------------------------------------------------------净空法师:边地疑城
 发布:心源 []   日期:2011-3-31 19:11:00     
「边地疑城生因」,这是一个特殊现象,那就是什么?对极乐世界怀疑,也能往生。这是什么人?怀疑不能往生!他怀疑能往生,它有个道理。到底是真是假没搞清楚,反正人干我也干,那能往生就更好,不能往生就算了,这样的心态也能得生,生到疑城。不错!比一般人强多了,这是侥幸的心理,但是他真干,他不是假的,真修真干。可是他的信心里头打了有问号,反正真干不吃亏,有更好,没有就算了,这么样一个心态。生到疑城,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他到极乐世界去也是莲花化生,但是他见不到佛,他闻不到法,在那个地方的享受比忉利天还要好。时间多长?五百岁。五百岁是我们人间算的,我们人间大概五百年,他的疑问就化解,就真信,他就见到佛,就能见佛闻法。只要还带着疑,他见不到佛、闻不到法。这都说得很清楚,边地疑城的生因。文摘恭录—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五四集)2010/10/1 檔名:02-039-0154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6/62723.html)-------------------------------------------------------------------------------------------------------------------印光大师:汪含章夫人往生记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1-12-22 10:42:00     
 
道之在人,如水之在地,无处不有,苟不加穿凿之功,则其水决难发现。众生心性,与佛无二,由无明锢蔽,致佛性功德,莫由显现。故华严经云,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现前。如来一代所说,皆为对治妄想执着之法药,而念佛求生净土一法,尤为圆顿直捷,以其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自法流震旦,一切四众,由念佛而往生西方,彻证本具佛性,以圆成觉道者,不知有几千万亿也。汪含章夫人者,江易园居士之德配1也,宿根深厚,赋性淑贤,其事父母,奉翁姑,相夫教子,律己持家,皆足为闺阁法。而且居心仁慈,故于惠施贫乏,救放生命,每每行之。此诸善举,悉由勤俭而得,使其好逸妄费,将有自顾不暇之虑,况能济人利物乎哉。易园多年职任教育,唯欲培植真正人才,不惜心力,为之讲授,积劳成疾,于民国八年,卧病不起,医药罔效,势甚危险,有友人以息心念佛相劝,渐获痊愈。既又遍阅佛经,方知佛为大圣人,其教有不可思议之事,且悲昔之不知,幸今之得闻也。于是劝其父母,与其夫人,并及儿女,同修净业。由是夫人虔持佛号,兼诵弥陀普门大悲等经咒,决志求生西方。去岁十月有疾,当痛苦时,辄发大愿,愿速往生,见佛闻法,证无生忍之后,乘佛慈力,回入娑婆,度苦众生,心极恳切。月晦2之夕,语侍疾者,楼上佛堂,木鱼声甚清亮,屋床壁间,皆金字经,光明照耀,汝曾见闻与否。又三日前,其姑梦金光满室,光中菩萨,不计其数,意谓其媳之病,当速痊愈。须知此皆净业纯熟,净境现前之象。至次日十一月朔3未时4,结跏趺坐,念佛而逝。逝后神色端严,了无死相,通身悉冷,头顶犹温。先时两腿肿胀,不能动屈,及至将逝,遂如平时,故得跏趺而逝,如入禅定也。易园率其儿女,并诸道友,至诚念佛,助其往生,过五句钟,方始安置。设祭待客,概不动荤,村人欲送公祭5者,易园止之,令每日来一班人,念佛一期,约二句钟。一则免人虚费,二则实益亡人,三则曲引诸人,同种善根,四则冀开风气,普播佛恩,实为丧事最善新例,凡有信心者,各当依行焉。殡殓6之后,易园以书寄普陀法雨寺,并汇百圆,祈光相宜7为作佛事,以祈未往生则即得往生,已往生则高升莲品。光令念佛堂十六人,打一佛七,又为开示念佛法门之利益,与易园居士之真诚,诸师闻之,悉皆竭诚尽敬。至三七日,其姑祝曰,媳逝多日,生西也未,愿托梦见告,以慰我心。是夜其子有朋,梦信报纷至,乃取一信,往楼上佛堂看。见佛堂中悬一大灯,光明四彻,远逾电灯。开函见画一张,中有大红莲华,华有台座,华下列小字两行,不复记忆,周围有众多小华,华下之水,其色如银,此日即法雨佛七圆满之日也。得此数征,可知决定往生。夫众生之心,与阿弥陀佛之心,觌(dí)8体相同,若以信愿忆念相感,必致弥陀慈悲誓愿摄受。故此间发心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七宝池中,即生一朵莲华,倘精进不退,则其华渐见广大,待至其人临终,佛与圣众,即执此华,接引往生。宋荆王夫人9,笃修净业,姬妾使侍,无不率行,有一姬妾,无疾化去,夫人夜梦亡妾,殷勤致谢。又引其西行,见一宝池,其量广大,中一大华,光明殊胜,妾曰,此夫人生处也,其中周围所有之华,皆蒙夫人教,及展转相教以发心者。夫人醒已,悲喜交集,未几,值诞生日,念佛立化。有朋所梦,与此相仿,但汪夫人无荆王夫人之功夫,及化导之权力,故其境远逊。而有朋未到净业纯熟之时,故只见其画,不能亲见其境。以如是因,感如是果,因不虚弃,果无浪得,于此益信。愿见闻者,各共勉旃。 【研读】道在人心,如同水在地中,无处不有,如果不用穿凿挖掘的功夫,那么这个道水就很难发现。众生的心性,与佛没有二样,由于无明的禁锢遮蔽,致使佛性功德,不能显现。所以《华严经》中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现前。如来一代所说的教法,都是为了对治妄想执着的法药,而念佛求生净土这个法门,尤其圆顿直捷。因这个法门,是以果地觉海,为因地行心,所以能得因行该彻果海,果觉通彻因源。自从佛法流传到中国,一切四众弟子,由念佛而往生西方,彻证本具佛性,以圆成佛道的人,不知道有几千万亿。汪含章夫人,是江易园居士的妻子,宿根深厚,天性贤淑,孝事父母,侍奉公婆,相夫教子,律己持家,都足以成为妇德法则。而且她存心仁慈,所以对于布施贫困,救放生命,每每都去行持。这些善举,都是由她的勤俭而得,假使她好逸恶劳,浪费奢侈,将有自顾不暇的忧虑,何况能够救济他人,利益众生呢?江易园多年从事教育工作,一心只想培植真正的人才,不惜劳心劳力,为学生讲课,积劳成疾。在民国八年,卧病不起,医药无效,形势很危险。有友人劝他静心念佛,渐渐得以痊愈。接着他又遍阅佛经,方才知道佛是大圣人,他的教法有不可思议之事,而且悲伤过去不知道佛法,庆幸现今得以听闻。于是劝导他的父母,以及他的夫人儿女,同修净业。从此,他的夫人虔诚执持佛号,又念诵《阿弥陀经》、《普门品》、《大悲咒》等经咒,决志求生西方。在去岁十月生病,在病痛之时,就发大愿,愿速得往生,见佛闻法,证得无生法忍之后,乘佛慈力,回入娑婆,救度一切受苦众生,发心极为恳切。月底的晚上,告诉旁边看病的人说,楼上的佛堂,木鱼声很清亮,屋子、床账、墙壁间,都是金色文字的经文,光明照耀,你有没有看到听到啊?又者,三天前,她的婆婆梦见金光满室,光明中的菩萨,不计其数,心里想着媳妇的病,恐怕快要好了。必须知道这都是净业纯熟,净境现前的瑞象。到了第二天,十一月初一未时(下午一点到三点),结跏趺坐,念佛而逝。神逝之后,神色端严,没有一点死亡之相,全身都冷,头顶还是温热。先前两条腿肿胀,不能动弹屈伸,等到将要往生,于是如同平时一样,所以能够跏趺而逝,如入禅定啊!江易园率领他的儿女,以及诸多道友,至诚念佛,帮助她往生,过了五个钟头,才开始安置其它事宜。所用的祭品,接待宾客,一概用素,村里人想要送公祭的,江易园制止了,令他们每天来一班人,念佛一期,约二个钟头。第一,免除他人的虚礼浪费;第二,真实利益到亡人;第三,委曲方便引导大家,同种善根;第四,希望开启这个风气,普遍散播佛恩,实在是丧事最好的新例,凡是有信心的人,各自应当依照而行啊!入殓出殡之后,江易园写信寄到普陀山法雨寺,并汇来一百圆,请我看看如何合适的作一场佛事,来祈祷未往生,即得往生;已往生,高升莲品。我令念佛堂的十六人,打一个佛七,又为他们开示念佛法门的利益,与江易园居士的真诚,诸位法师听了之后,全都竭诚尽敬。到了三七这天,她的婆婆祝祷说:媳妇去逝已有多天,生到西方没有呢?希望你托梦告诉我,来安慰我的心。这天夜晚,她的儿子江有朋,梦到报信的纷纷而来,于是取出一封信,到楼上的佛堂拆看。见到佛堂中悬挂的一盏大灯,光明四方照彻,远远超过电灯的光亮。打开信函,见到一张画,中间有一朵大红莲华,花下面有台莲座,莲花下面列了两行小字,记不得了,周围有众多的小莲华,莲华下面的水,颜色如同白银,这一天正是法雨寺佛七圆满之日。得到这些征兆,可以知道夫人决定往生。众生的心,与阿弥陀佛的心,全体相同,如果以深信切愿忆念来感佛,必定致使阿弥陀佛慈悲誓愿的摄受。所以娑婆世界发心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七宝池中,就生出一朵莲华,倘若精进不退,那么这个莲华,渐渐就会广大,等到这个人临终,佛与圣众,就执持这朵莲华,接引往生。宋朝荆王夫人,笃修净业,姬妾使女,没有不相率随行的。有一位姬妾,没有生病而往生了。夫人夜晚梦到这位亡妾,向她殷勤致谢。又引导她西行,见到一座宝池,周量广大,中间有一朵大莲华,光明殊胜。亡妾说:这是夫人所生之处,其中周围所有的莲华,都是承蒙夫人教导,以及展转相教而发心念佛人的莲华。夫人醒来,悲喜交集,不久,正值她的生日,站着念佛往生了。江有朋的梦,与这个相似。但是汪夫人没有荆王夫人的功夫,以及化导众生的权巧之力,所以她的境界相差很远。而江有朋没有到净业纯熟之时,所以只见到一张画,不能亲自见到宝池莲华的境界。以如是因,感如是果,因不会白白浪费,果不会白白得到,对于因果的道理更加相信。祈愿见闻者,各各共相勉励。 1【德配】旧时尊称人妻。2【月晦】谓月尽,多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日。3【朔】每月初一。4【未】地支的第八位。古代十二时辰以十二支为纪,未时相当于午后十三时至十五时。5【公祭】公共团体或社会人士为向死者表示哀悼所举行的祭奠。6【殡殓】入殓和出殡。7【相宜】合适。8【觌】见;相见。9【荆王夫人】《龙舒净土文》:元佑间荆王夫人与婢妾精修西方。唯一妾懈怠。夫人斥去其妾。悔悟精进。久之谓他妾云。吾今夜当生西方。是夜异香满室。无疾而终。明日同事之妾告夫人云。昨夜梦化去之妾托致起居云。夫人训责我修西方。今已获往生。感德无量。夫人使我亦梦。乃可信耳。其夜夫人梦见亡妾。叙谢如前。夫人云。西方可到否。妾云。可到。但从妾行。夫人随之。见池塘广大。红白莲华大小相间。或荣或悴种种不同。夫人问云。何以如此。妾云。此皆世间发念修西方人也。纔发一念池内便生莲华一朵。若愿心精进则华日日敷荣。以至大如车轮。若愿心退转则华日日萎悴。以至殒灭。次见一人坐莲华上。其衣飘扬散去。宝冠璎珞庄严其身。夫人问云。何人也。妾云。杨杰也。又见一人坐于华上。妾云。此马玕也。夫人我当生何处。妾引行数里许。遥望见一金坛。金碧照曜。妾云。此夫人化生处。乃上品上生也。夫人既觉。访问杨马所在。则杰已亡。而玕无恙。是知精进不退者。虽身在娑婆之内。其神识已在净土矣。后夫人于生日秉炉焚香。望观音阁而立。子孙方具献寿之仪。已立化矣。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2647.html)-------------------------------------------------------------------------------------------------------------------净空法师法语:「爱与恨」换成「阿弥陀佛」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1-11-4 8:53:00    
 
1.阿弥陀佛的名号,我们印了很多贴纸,我们在很明显的地方给它张贴,目的何在?让我们时时刻刻看到阿弥陀佛的名号,看到阿弥陀佛的形像,时时刻刻不离开阿弥陀佛。我们印了很多小张的佛卡,小卡片上印的佛像,让你带在身上,不是护身符,让你时时刻刻拿出来看。你时时刻刻念阿弥陀佛,你一心念阿弥陀佛,你这一生决定成佛。2.世间人一心念什么?一心念贪嗔痴慢,一心念财色名食睡。他也一心念,凡是一心念的他都得到。财色名食睡他都得到,愈得到他那个贪心愈重,来生他就到三途去了。我们把那个境界、对象换一换,把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换成阿弥陀佛,我们就成功了。这个事情不难,难在你能不能转变,你把你念的对象换过来,一换过来就成功了。3.世间人常讲“牵肠挂肚”,你牵挂的就是你心里头念的,你想想看,哪一桩事情是你这一生当中最牵挂的?那就叫“念”,就叫“一心称念”。我们凡夫可怜,一心称念的,一生当中最牵挂的,不外乎两个字:一个是爱,一个是恨。爱的,你一生牵挂,你没有办法舍掉;恨的,是冤家,那个恨得深,一生都记在那里,仇没有报,死都不瞑目。4.一定要懂得:你最爱的,牵引你堕饿鬼道;你最恨的,牵引你到地狱道,那个结果是往三恶道去。为什么不把这个念头转过来,去念阿弥陀佛?果然转过来,一心称念阿弥陀佛,不但永脱轮回,而且永脱十法界。5.要晓得,能够把“爱与恨”换成“阿弥陀佛”,我们就成功了。世出世间的好事,没有比这个更好的,我们要认识清楚,不要把这一生大好的机会错过了!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6839.html)-------------------------------------------------------------------------------------------------------------------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放生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以此功德回向请佛永久住世、正法久住世间!至诚回向一切正信的高僧大德法体安康,长久住世,广利一切苦难众生
;愿以此功德至诚回向中国和全世界安定和平、国泰民安、灾障消除、法界有情、同生极乐!
愿以此功德回向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一切众生,业障消除、离苦得乐、闻信佛法、正念分明、求生净土、圆成佛道!
愿以此功德回向一切累劫的历代宗亲、冤亲债主,乘此功德业障消除、闻信佛法、正念分明、求生净土、圆成佛道!
愿以此功德回向所有正在遭受病苦折磨的众生,愿他们得到及时的、良好的医治,医药得力,消除减轻病苦、早日康复!
愿以此功德回向给所有被堕的胎儿,愿他们放弃怨恨,早生善道、听闻佛法、早日解脱!愿以此功德回向给一切已被杀
和即将被杀的所有众生,愿它们早日投生善道、听闻佛法、早日解脱!
愿以此功德回向给所有出资出力、见作随喜的师兄们,愿您们以及现世家亲眷属生活幸福美满安康,具足福寿康宁,一切善愿皆成就,闻信佛法、善根增长、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当生成就、临终成佛!
特别回向:
-------------------------------------------------------------------------------------------------------------------净空法师法语:明白了不肯干,一半以上是冤亲债主扰乱你
 
 发布:自性半居士 []   日期:2011-12-7 14:27:00   
 
   明白了不肯干,一半以上是冤亲债主扰乱你   【 净空法师开示】     1.  学佛就是真干!这没真干,真干的人有福了。我们的福德不够,善根有那么一点,福德不足。  2. 善根是真的相信,真的明白了。还不肯干,不是自己不想干,那是什么呢?业障习气不准你去干,业障习气里头有一半以上的成分是你的冤亲债主,他在当中扰乱你!       3.这个事情怎么解决?要用至诚心,跟冤亲债主沟通。冤亲债主很麻烦,你看不见,你听不到,你也摸不到他。可是他就跟在你身边,就让你心情宁静不下来。         4.我们要认真跟他沟通,称他做菩萨。希望他不要扰乱我,希望他帮助我,让我好好用功。我功夫成就了,他也成就了。我不成就,他也不成就。我不成就,未来世六道轮回冤冤相报,彼此都痛苦。  5.话要讲清楚。如果我到极乐世界,我一定先来度你。我们彼此的问题全解决了!同生极乐国。我们做个好同参,好同学。将来我做佛你帮我,你做佛我帮助你,何乐不为之!          6.真把话讲清楚,讲明白了。我相信他能接受,他真的会不再扰乱你。发心来保护你,变成你的护法神。 7.现实社会对人、对事、对物亦复如是。特别是对人,人与人之间有过去生中的情结在,这个事情也要化解,不化解也变成障碍。有智慧,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统统帮助你成就!没有智慧,顺境、逆境、善缘、恶缘统统是障碍!         8. 所以学佛不能没智慧。没智慧你的烦恼习气,不但不能够减少,天天在增长,错了!如果你有智慧来过日子,有智慧从事于任何工作,有智慧处事待人接物。你永远是感恩的心,永远是真诚的爱心,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         9. 要想有智慧,首先把我淡忘,从这里做起。懂得尊重别人,敬爱别人。学习《妄尽还原观》上的四德,随缘妙用啊。  净心遍寰宇    善意满人间
 众生本是佛    明心自归还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1146.html)-------------------------------------------------------------------------------------------------------------------净空法师法语:学佛多年为何不能入佛境界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1-12-14 9:04:00      
1 我们学佛,说老实话,终极的目标,是希望契入佛境界。我们学佛学了很多年,为什么不能入佛境界?就是放不下妄想分别执着。2 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总是免不了起心动念。眼见也好,耳闻也好,鼻嗅、舌尝、身触,一接触就起心动念、就生分别执着,这是我们不能契入佛境界的原因。3 佛何以能够证得究竟圆满,他们的本事就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二念,他就一念。一念是了别,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换句话说,他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他见的是一真法界。4 才起心动念,外面境界必定受扭曲,就产生变化,就不是原本的样子,我们凡夫没有办法觉察。“一切法从心想生”,从心想生是凡夫。佛没有心想,所以佛境界里一切法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法尔如是,这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所见到的真实境界。5 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起心动念,起心动念之后,肯定产生七情五欲,随之就生起来,怎么晓得?七情五欲是烦恼,是阿赖耶里面的习气。这个我喜欢,那个我讨厌;这个我要捧他、赞他,那个我要毁谤他,我要打倒他,搞这些东西,统统都在造罪业、不了解一切法的真相!6 所以,什么时候我们也像这些菩萨一样,于一切法中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样一切佛法你就很快地契入了。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1858.html)-------------------------------------------------------------------------------------------------------------------达真堪布:怎样把衣食住行都变成修行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1-10-29 16:00:00      
 怎样把衣食住行都变成修行  
达真堪布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闻法的方式是很重要的。佛讲过,不如法的修行,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罪过;不如法的修行,正法也会变成恶趣的因。想学佛、想修行,就一定要如理如法。若是不愿意如理如法的学修,就别学、别修了,不要拿佛法造业。拿佛法造业是特别大的罪过!若是不如理如法的闻法,就是犯了舍法罪!    佛法是从恭敬心中、从信心中得到的,没有恭敬心、没有信心不会得到佛法,不会有任何成就。信心是一切成就的根本,是一切加持的来源。信心有多大,加持有多大;信心有多大,成就有多大。    大乘佛法里主要强调的是心。其实学佛修行就是一个转念,念转业消,念一转业障就消掉了。从早上起床开始,所做的一切都可以变成修行。若是你能把握自己的心态,能转变自己的心态,在佛堂里念经和在外边做事,没有区别。若是心不清净,心没有安住,在佛堂里诵经、念佛,也不是修行,都是造业。若是心里清净、能够把握心态,在外边做事,打扫卫生、洗脸刷牙,都可以变成修行。    我们现在的状态是:佛法是佛法、相续是相续,修行是修行、生活是生活。佛法与相续,修行与生活都脱节了。虽然学了几本书,但都是纸上谈兵;虽然口头上能讲很多道理,但一点都不符合自己的相续。在寺院、在佛堂里做功课、诵经的时候像个佛、像个菩萨,但是一回到生活中、工作中,一点变化都没有,烦恼依旧,习气依旧。    我们这样学佛修行,解决不了问题!佛法是解决我们相续中这些烦恼的方法,佛法是解决我们生活中这些问题的方法。我们不是要解脱吗?解脱就是要从这些烦恼、痛苦当中解脱。所以,要将佛法融入相续,才能对治烦恼、对治习气;要将修行融入生活与工作,才能解决生活与工作中的问题,才能改变命运。    以前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弟子很虔诚,但是特别笨,教他一些仪轨、偈颂也学不会。后来佛只好让他去扫地,然后教他:“你扫地的时候,要在心里观想,你所扫的这些,不是灰尘,而是自己的业障,自己的烦恼。”他特别相信佛,就照佛说的话做了。扫地的时候,他心里这样想,嘴上也这样说:“我扫的这些不是灰尘而是业障,不是灰尘而是烦恼。”就这样扫啊、扫啊……最后将业障、烦恼都扫尽了,证得了阿罗汉果。    我们洗脸刷牙的时候也要这样想,这些不干净与不清净,就是自己的业障和烦恼,把业障洗掉,把烦恼刷掉,这叫将佛法运用到生活当中。    在大乘佛法里,尤其是密宗里讲,我们的心是一尊佛,是最究竟、最圆满的佛;我们的身体是一座坛城,是最究竟、最圆满的坛城。吃穿、装饰都可以供养坛城,庄严坛城。你为了庄严坛城,或为了表法,也可以化化妆。表法本身就是一种说法,叫“现身说法”。但是我们现在洗脸、化妆,目的是什么?是想出去迷惑众生。从根上就错了!这个念头要转过来。我们能转念,这些不好的念头就没有了,都是清净的心,都变成了修行。    若是你心到位了,自己的家也是一座坛城,也是极乐净土。家里这些不干净的东西,都是自己的烦恼和业障。我们在家里打扫卫生,也是扫烦恼,除业障。家里干净整洁了,也是庄严坛城,这也是一种修行。这里根本没有不好的心,都是清净的心。    《普贤行愿品》里讲,“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在密宗的大光明的境界中,所有的一切都是佛、都是本尊、都是坛城。显宗里也讲,处处都是好处,人人都是好人,事事都是好事。若是你能转为道用,都在给你表法,都在给你解脱的机会,都在让你增长智慧。    做饭也是修行,给家人做饭是一种菩萨的行为。我们不是要付出与奉献吗?我们都很关心、照顾家人,但是我们这样关心、照顾他们是自私的。“我不自私啊,我对家人、对儿女一点都不自私。”你就是自私的!为什么这讲样呢?你现在关心他们、照顾他们,是因为“我”——我的家人,我的儿女。“这是我的亲生骨肉,我不照顾谁照顾啊?”由“我”来引发的都是自私。佛说过,要破除我执,要去掉我。    你们现在也能感觉到了吧,对家人越关心、越照顾,反而越烦恼。为什么呢?因为是自私的,不是真心实意的,所以感化不了他们。    你的行为没有错,但是你的发心是错误的。现在我们要发菩提心、要为众生,就要转念。怎么转念呢?你关心家人、照顾家人没有错,但是你不能因为他们是“我的”而关心、照顾他们。你要把他们看成是众生,看成是与自己最有缘分的众生,最需要自己的众生,所以要关心他们、照顾他们。你这样去关心他们、照顾他们,才能感化他们,你们之间这些缘和债才能都了了。之前你了不了缘,也了不了债!若是你没有了缘、了债,你就了不了生死,断不了轮回。    什么叫轮回?冤冤相报这叫轮回。如果你是自私的,再付出也没有用,还是互相欠。你若是能无私的奉献、付出,真正能够善待这些众生,才能了这个缘、了这些债,最后才能了生死。    我们已经发菩提心了,就应该饶益所有的众生;但是要从自己身边的众生做起,然后一步步扩大。连身边的众生都没有度好,怎么能度化一切众生呢?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都是大话、假话。寂天菩萨在《入行论》里讲得很清楚,我们无论是发慈悲心,还是发菩提心,都要从自己的家庭做起,慢慢扩大范围。    “这都是与我最有缘、最需要我的众生,所以我要关心他们、照顾他们。”你这样想,就有力量了,做家务的时候也会很轻松。你有这样的发心,它就能给你一股力量,这叫加持!你如果是不心甘、不情愿地做,就不能了缘了债,不能解脱。    其实你付出了、奉献了,本身也是给自己积累资粮。你不是要成佛吗?这都是成佛的资粮啊!你能这样想,也能从中得到一种力量,一点都不会感觉累,心里也不会有怨恨。这叫加持!加持不是一个很神密的东西。你做饭本身也是给佛菩萨准备供品,也是为父母众生服务,这里有很多含义。    吃饭也是修行。若是你有高的见解,自身就是一座坛城,吃饭本身就是一种供养。若是你达不到这么高的境界,你可以先供养诸佛菩萨,然后将这些食物当做加持品享用,这也有消业、驱魔的作用。真正的修行人,不用去找什么仙家。“是不是我身上有东西了?是不是我家里有东西了?我现在怎么将他们送走啊?”不用这样。你能如理如法地做饭、吃饭,本身就能驱魔。    如果信心足了,这些饮品食品都是甘露、甘露丸。很多学密法的人,都特别喜欢甘露水、甘露丸,但是喝了吃了以后,一点感觉都没有,“哎,怎么跟普通的食品一样啊?”如果没有信心,相续没有成熟,不会起什么作用。如果你相续成熟了,有具足的信心了,喝水就是在喝甘露水,吃饭就是在吃甘露丸啊!我们做会供的时候分的那些东西,就是一些饮料和食品。若是你能真心实意把它当作甘露和甘露丸,它就可以帮你消业,帮你去病、去魔、去烦恼。在物质上没有什么甘露和甘露丸,主要是自己的信心。    穿新衣服之前,也可以先供养诸佛菩萨,然后把新衣服当成是诸佛菩萨赐给自己的加持品,穿在身上。那是金刚铠甲啊!看谁还能往你身上粘不清净的东西?不可能!这也是增加自己的信心,增加自己心的力量。为什么说一心祈祷能够得到加持?你能够坚定信念,能够一心一意,本身就是一种力量。我们现在为什么没有力量呢?是因为我们的心在散乱,力量在分散。你能将心定下来,这时心的力量就集中到一起了。    做生意也是一种修行。你可以在外边开个小店,但是发心要正确。众生肯定需要这样一个场所,你为了给众生提供方便条件,然后去做生意,这样不会造业的。你还可以通过这样一个方式跟众生结善缘,给他们种善根。若是你能以一颗清净心去善待每一个客户,你真的是在与他们结善缘、给他们种善根。    走路也可以是一种修行。走路的时候,把佛菩萨观想在右肩上,走路也是绕佛。把路途中见到的华美的城市、风景等,所有清净美好的东西,都统统供养给诸佛菩萨,供养给父母众生,尽量去对治烦恼,消灭贪心。“这个太美了,归我多好啊!”要把这个贪念转化过来,修舍心,对治烦恼,不让烦恼、贪心生起。    逛街也是修行。商场里有各种各样的服饰、食品,面对这些也不要生起贪心,统统都做供养、做布施。这也属于是意幻供养、意幻布施。若是你的心真正到位了,真实供养和意幻供养没有区别,真实布施和意幻布施没有区别。因为供养的目的就是对治烦恼,对治习气。当你生起贪心的时候,通过意幻供养、意幻布施把这个念头转过来,这就达到目的了。我们现在的状态是,一进超市,贪心就上来了,“哎哟,这些东西多好啊,我要尝一尝。”    小乘佛法特别强调依止寂静处,修行要上山、出家。在山洞里修,没有那么多对境。但是我们现在修的不是小乘佛法,是大乘佛法。修大乘佛法是在生活中、在社会中、在世俗中;大乘佛法的出家是心出家。你只把握自己,这是小乘修行,谈不上大乘修行。不仅把握自己,还要帮助别人,这才是大乘修行。    在对境中要把握自己难度很大,但是成就也快。没有对境修一百年不如有对境修一刹那。在对境当中很难把握,可一旦胜利了,就是真正的胜利。你们现在作为在家居士,要到山上修行,没有这个机缘。但是尽量把握自己的这个人身,在生活中、工作中去学修,这样修行特别快。能够做到了,这叫智慧。    回向: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5534.html)-------------------------------------------------------------------------------------------------------------------达真堪布:同修之间如果发现对方有过失,应该指出吗?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1-10-26 9:05:00     
问:同修道友之间,如果发现对方有过失,应该指出吗? 达真堪布答:主要是观察自己的发心。你出于一个好心,没有什么恶念,对方也能接受,至少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这样的情况下是可以指出的。如果他对你没有信心,你指出了他也不能接受,不但不能帮助他、不能改变他,反而还有一些不好影响,你为了不伤害他,避免他生烦恼,于是不指出他的错误,这就是一种正念、一种善心,不会有过失的。若是你认为,“他是他,我是我,我不管他有没有过错,我自己没有过错就行。”这就是一种自私心,一种邪知邪见,这就不对了。自己是哪种心态,应该能观察得到。其实佛法本身是圆融的,是灵活的。不同的环境里,不同的情况下,面对不同的人,都是可以变动的,这叫方便。密宗里讲的“方便智慧无二别”,就是说智慧和方便是一体的。有智慧才有方便,有方便才有智慧,他们两个是双运的、不二的、合一的。如果把佛法理解成死板的,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是这样、必须是那样,那就没有方便了。没有善巧方便,就肯定有很多的障碍。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5214.html)-------------------------------------------------------------------------------------------------------------------达真堪布:看了几本书,自以为懂得挺多,这都是修行上的障碍
 
 发布:悉以诸音而说法 []   日期:2011-10-29 7:42:00     
    ……     有的人看了几本书,自以为懂得挺多,心里有很多想法,但这都是修行上的障碍!刚开始时都会这样,我以前也是这样,后来才知道都是自己制造的障碍。因为看的东西多,需要思维的地方就多,怀疑的地方也多,这是修行上最大的障碍。所以不用有那么多想法,也不要有那么多怀疑,只要一心一意,就能修成!      佛法是从恭敬心和信心里得到的。如果没有恭敬心,没有信心,即使你再聪明,书看得再多,光盘听得再多,也没有用;你的上师是法王,你修行的地方是五明佛学院,对你来说也没用。因为你对这些法没有信心。什么叫没有信心?就是没有兴趣。你很早就知道佛法,并接触过佛法,但你没有学修,这就是对佛法、对自己的信心不具足。      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人,无论做什么都不会成功,既不会有世间的成就,也不会有出世间的成就。天天马马虎虎地过日子,活着没信心,死了没决心,这种人同傍生没有什么区别。吃喝玩乐谁都会,蚂蚁、蚊子、苍蝇、蟑螂都会。它们饿了也会吃,冻了也会取暧,困了也会找地方休息。苍蝇、蚊子天天飞来飞去,也是为了吃,它们也没饿着,冻着。你能脱离轮回,摆脱痛苦,解脱成佛,能救度更多的众生,才算是真正的人。      ……     节选自达真堪布《百日共修 往生法(二)》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5483.html)------------------------------------------------------------------------------------------------------------------- 净空法师:看很多佛书,请问对自己修行是否有障碍
 
 发布:guokun []   日期:2011-12-8 12:18:00   
 问:看很多佛书,请问对自己修行是否有障碍? 答:这个完全看自己。如果你看的东西很多,接触的面很广,心地依然清净,没有分别、执著,就没有障碍;如果心地不清净,还是要舍离。21-90-23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1227.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