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飞中距离的信鸽: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2:24:43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就是以次递进的三句话:“国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人以德为本”的贵德思想、“德以孝为本”的重孝思想
一、树立“国以人为本”的爱民思想。
孔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 国君好仁,天下无敌”。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不仁得国者、有之矣;不仁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晋朝的陈寿曰:“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但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都奉行 “国以官为本” 的“官本位”贱民思想,“民以君为天” 的“君权神授” 的皇权思想。
解放后六十二年来:1949—1978年三十年“以阶级斗争为纲”。1979—2002年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2003年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主张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强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才真正回到老祖先提出的“国以民为本”的正确轨道。但 “官本位”、 “唯我独尊”的封建特权思想,至今阴魂不散,仍需彻底批判。
二、树立“人以德为本”的贵德思想。
孔子曰:“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富润屋、德润身”。
孟子曰:“贵德而尊士”,“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孔子曰:“崇道贵德”。道是什么?“一阴一阳谓之道”。由此可见,道——就是自然万物运行的客观规律即天道;孟子曰:“顺天者存、逆天者亡”。我们的老祖先从天道悟出人道即人一生下来就面临着五种人伦关系之道,就是父子、兄弟、夫妻、朋友、君臣。德是什么?德就是按客观规律做事、顺人伦之道做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妻从、朋诚、友信、君仁、臣忠。正如孔子曰“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顺人伦之道做了就是有道之人、有德之人,否则。就是无道之兽、缺德之人。
由此可见,德是做人的根本,身、学、才、财、寿是枝叶,只有根深才能枝繁叶茂。从而做到:德身兼佳(心身兼佳)、德学兼优(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和用人导向)、德财兼得、德寿兼俱,否则,就伤身、误学、荒才、失财、折寿。简言之:“厚德载物,薄德伤物,缺德损物”。
(一).德的含义:
什么是德?德-----就是人的品行,也叫德行。
用中国传统文化来解释,德------就是以仁爱为圆心、以孝为起点、以忠为终点的推己及人的递进式爱别人的行动。
第一层次是对父母的爱称之为孝敬(这是小爱、小孝);
(对老师的爱,亦属第一层次称之为尊敬)
第二层次是对兄长的爱称之为恭敬;
第三层次是对夫妻的爱称之为爱情;
第四层次是对朋友的爱称之为诚信;
第五层次是对领导的爱称之为忠诚。
(中华传统文化中所说的“忠诚”是指对单位领导分配给自已所主管的工作要“忠于职守、诚实有信”尽职尽责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不是指对领导个人的奉承、讨好、巴结,像哈巴狗一样做领导手中的宠物;目前有些公务员,对本职工作马马虎虎,对上级是点头哈腰像狗一样、对下级和老百姓盛气凌人像狼一样。)
对祖国的爱是最高层次的,亦称之为忠诚,是大爱、大孝。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舍身堵枪眼,是对人民和国家的大爱、大孝、由此可见,德就是爱的行动,故称德为德行。德就是仁、仁就是爱、爱就是善;仁爱就是爱人、爱人就是行善、 行善就是德行;德行就是人的本质。这是区别君子与小人、好人与坏人、善人与恶人的根本标准。一辈子做善人、好人、君子的是圣贤之人;经常做小人、坏人、恶人的是罪恶之人;处在中间的就是平常之人。孔子曰:“爱人者则人爱之,恶人者则人恶之”、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孟子曰:“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又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仁者美、仁者康、仁者寿、仁者无敌、仁者无畏。上善若水,善行无疆、大爱无疆、大爱无声。爱是需要报答的,报答就是感恩:感谢天地滋养之恩、感谢祖国护佑之恩;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教诲之恩;感谢朋友帮助之恩;感谢农工辛劳之恩;感谢大众支持之恩。一个不知感恩的人,就是一个丧失良心的人、就是一个丧失道德的人、就是一个丧失人性的人。把感恩刻在石头上,永远铭记,深深地感谢帮助过你的人,这是人生应有的一种境界;把仇恨写在沙滩上,学会宽容,淡淡忘掉伤害过你的人,让所有的怨恨随着潮水一去不复返,这是人生更高的一种境界。
(二).德育的内容
一是家庭伦理道德教育;
以孝敬父母为荣、以忤逆父母为耻;
以尊敬老师为荣、以侮辱老师为耻;
以恭敬兄长为荣、以傲慢兄长为耻;
以友爱弟妹为荣、以敌视弟妹为耻;
以恩爱夫妻为荣、以仇恨夫妻为耻;
以诚信朋友为荣、以欺诈朋友为耻;
以忠诚领导为荣、以奸佞领导为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二是思想政治道德教育;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三家庭伦理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关系:
家庭伦理观是从个人扩展到国家即从家庭伦理道德推广到社会伦理道德即社会公徳;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从国家具体到个人即从社会公德推广到职业道德、个人的思想和政治品德。
家庭伦理观,主要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修身、齐家”的孝忠思想的个人家庭伦理品德、家庭美德以及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坚实基础;
社会主义荣辱观,主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观点的社会公徳、职业道德以及个人的思想和政治品德。是家庭伦理观的核心价值;    二者共同构成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揺”。当前社会物欲横流、道德沦丧、世风日下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 “仁义、孝悌、忠诚”的思想筑牢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这个基础造成的。没有坚实基础的个人品德、家庭美德,哪有高端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能对他人真诚守信;
只有热爱家庭的人、才能对职业忠于职守;
只有热爱故乡的人、才能对祖国忠诚眷恋。
一个不爱自已父母、不爱家庭、不爱家乡的人,就不可能爱他人、爱职业、爱祖国。
(三)德育的次序
家庭伦理道德是人一出生就必须面临的最低层次的成人启蒙教育;
思想政治道德是人成年后必须面对的思想政治的最高层次的理论教育;
对未成年人首先要进行伦理道德的成人启蒙教育即感性教育,在此基
础上再一步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理论教育即理性教育。我们要首先对学生进行家庭伦理观“八荣八耻”教育,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教育。这样效果会更好。因为家庭伦理观是从个人推到国家的感性的归纳推理;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从国家推到个人的理性的演绎推理;只有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个别—-一般----个别,这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普遍规律。
三、树立“德以孝为本”的重孝思想。
孔子曰:“孝,德之本也”,“ 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俗话 说:“百善孝为先”, “孝心一开、百善皆开”。由此可见,
孝是百善之首、人情之美、人性之基、人生之根。
(一)什么是孝?
孝字的构成,上有老、下有子,老护佑子,子支撑老。护佑就是慈爱,支撑就是孝敬。
(二)孝的内容:听父母之命、养父母之身、暖父母之心、谏父母之过、侍父母之病、葬父母之身、祭父母之魂。
(三)不孝有八:孟子先曰: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即1.对父母的过错阿意曲从,使父母陷入不义;2.家境贫困,父母年老,却不愿当官求俸禄以供养父母;3.不娶妻子,没有儿子,断绝了后代。孟子后补充曰“不孝者五:惰其  四 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  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 好 财物,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纵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四)孝的次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不毁为先,扬名为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先成人.后成才
(五)孝的意义
孔子曰:“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
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
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孔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即在家尽孝、在国尽忠。
孔子曰:“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即在家恭敬兄长、在外尊敬师长。孔子曰:“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 即能治理好家庭,为官后也能治理好国家。
(六)孝的目的
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在家尽孝、做一个小孝子;在国尽忠、做一个大孝子。从而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最低、最高两大目标。
孔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能够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却喜欢冒犯上级,这种情况是很少有的;不喜欢犯上,却喜欢造反作乱,这种人从来没有过。不犯上作乱,是人生的最低道德底线。
(七)孝的教育
孟子曰:“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所谓教----就是“上所施,下所效也”。
所谓育---就是“养子使做善也”。
所谓教育-----就是长善救失,恢复人的本性----善,改掉受后天污染的恶习、积习。老师在学校教学生在家里对父母尽孝道;家长在家里教孩子在学校敬师道,“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大手,家长、学生、老师共同践行《弟子规》”。
家庭教育是人生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第一位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身为人父,终身为师”;方法是一对一的言传身教 ;主要教材____《弟子规》,侧重于孩子的成人教育. 家长才是塑造孩子灵魂的真正工程师;
学校教育是人生第二课堂,是家庭教育的延续.老师是学生在校的父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方法是一对N个的课堂 教学;主要教材 ____教科书 .侧重于学生的成才教育。老师是辛勤的园丁、精巧的雕花工、灵巧的绣花匠;。
社会教育是人生第三课堂,是家庭教育的扩展。“老师”是商店、饭店、网吧、棋牌室、歌舞厅的老板及其他。方法是N个对一的钱物交换 .主要教材_____市场经济.侧重于金钱教育。社会才是真正的大染缸,“近赤者红、近墨者黒”。所谓5+20或负于0,就是讲社会    教育对学生的反作用.
这三者的关系是: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关键、社会教育是人生教育的保证。
成功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孩子成人成才,视金钱如粪土.成了金钱的主人,心系父母、胸怀天下,报答父母、报效祖国。
失败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孩子成年没成才,视金钱如命根、成了金钱的奴隶,心系自我、浪迹天涯,羞辱父母、祸害祖国。
不算成功也不算失败的教育是:家庭教育成效显著,学校教育因各种原因不尽如人的意 ,但受社会教育影响很小,孩子没有成为金钱的奴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算较成功的教育,毕竟孩子成人了吗.成不了大业还可以成个小家;挣不了大钱还可以挣小钱;养不了父母还可以养活自已;给国家没有什么大贡献但也不给国家添乱.这也算得上优秀公民吧.
(八)孝的教材
《弟子规》是家庭教育的范本,是中国传统家教、家规、家训、家法的集大成者。
《弟子规》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仁者爱人、泛爱众的光辉思想,处处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仁与“八德”的关系不是平行关系,而是内与外的关系、抽象与具体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也就是说“仁”是“八德”的内在的抽象内容,“八德”是“仁”的外在的具体表现形式。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善良之心,就不可能有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举;也可以说,仁爱之心、善良之心是为人之道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为人之德行,二者合起来,就是我们今天讲的道德。由此可见,道是名词、德是动词。道是说的、学的,不学不知“道”;德是做的、行的,不做不行叫缺“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