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米勒12版2kol吧:何志成:人民币估值之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8:12:58
无论政府如何干预,无论市场如何炒作,汇率波动的中长期曲线不可能背离一个国家劳动力价值变化曲线太远,不可能背离市场供求关系太远

  宏观经济分析自2005年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已经升值30%左右。但美国总统奥巴马最近在夏威夷公开讲话中谈道:多数分析师相信,人民币(汇率)仍然被低估,幅度大约有20%-25%左右。奥巴马坚称,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世界,更有利于中国。

  对此,中国媒体大都引用国家主席胡锦涛的话进行反驳:美国的贸易逆差和失业等结构性问题不是人民币汇率造成的,即使人民币大幅升值,也无法解决美国面临的问题。

  显然,在有关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中美双方的表达是在各说各话。笔者注意到,绝大多数国内媒体在报道APEC会议时都一边倒地得出结论:奥巴马压迫人民币升值,认为人民币升值不利于中国,未来人民币若继续升值,出口企业将被压垮。

  不少人判定,未来人民币若继续升值,可以被看做是中国对西方高施压的一种让步。按照这个逻辑推导:升值问题似乎已被政治化,主张升值变成了卖国行为。这种看法没有真正抓住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实质。

  汇率浮动的经济学依据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个经济学的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汇率是什么,它的浮动依据或曰经济学逻辑何在?

  按照最传统的货币理论,货币被抽象后,就是价值尺度,用来比较(度量)不同行业间的劳动价值含量。由此推论:汇率应该是国际间劳动力价值比较的尺度,用来反映各国间劳动力价值水平的增减变化,也可以直白地解释为不同国家劳动生产率水平和竞争力的变化。

  但是,由于很多国家的货币并没有实现自由浮动汇率制,还有国家干预的“痕迹”,更由于一些自由浮动的货币往往成为市场投机者攻击的对象。因此,无论是自由浮动的货币还是没有自由浮动的货币,纯粹的市场化,即完全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汇率变化,都是“名义上”的,教科书式的。

  无论政府如何干预,无论市场如何炒作,汇率波动的中长期曲线不可能背离一个国家劳动力价值变化曲线太远,不可能背离市场供求关系太远,因此浮动汇率制要比固定汇率制或者国家控制的汇率制更好。

  政府干预、市场炒作,两种力量都可以暂时改变汇率变化方向,但却改变不了中长期趋势。比如人民币中所内含的中国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相对欧美国家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在过去十几年大幅度提升,他们(劳动者)在相对一致的劳动时间里所创造的社会财富或曰价值量之比持续缩窄,因此中国制造要提价,人民币也要升值。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民币升值符合经济规律,也有利于提高中国劳动者实际收入水平。

  灵活汇率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有一种观点认为,人民币升值将打击出口企业,因为中国制造提价后将丧失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这种意见长期占上风,导致中国政府“增大汇率灵活性”的种种努力都被批评为妥协。

  人民币长期稳步升值,而中国的出口整体上是保持平稳增长的。今年以来,出口货物的绝对额有所下降,但总金额却仍然维持升势。说明中国货物提价以后仍然不缺买家,人民币汇率仍然具有“增大汇率灵活性”的空间。

  还可以举日本的例子:截至11月初,日元总美元交易中间价为76.66日元,今年升值幅度高达6.1%,比去年同期升值12%左右。日本汽车厂商因此抱怨冲击巨大,要亏本。但日本车今年卖得很不错,在中国很多车没有现货。真正算下来,日本制造业没有亏本。日本内阁府14日公布了2011年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季节调整值)初步数据,剔除物价变动因素后的实际GDP年率增长6%,四个季度以来首次出现正增长。

  当然,汇率大幅度的升值,出口企业的日子不是很好过。但这就是汇率浮动是作用——不可能在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上升的周期中,汇率却下跌。经济学的规律难以抗拒,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政府最终会同意在G20戛纳峰会的文件中第一次明明白白地写上(中国)承诺“增大汇率灵活性”的原因。

  必须承认,人民币汇率过快升值对一些出口企业是不利的,尤其是对那些只做加工的企业。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中国制造其实只是完成组装,设计来自境外,销售定价也来自境外。一个国际化的产品,最值钱的劳动力价值部分不是组装,或者说,组装所耗费的劳动力是最多的,但劳动力价值却是最少的。人民币若过快地升值,替代组装劳动的机器设备必将产生,而这些设备提供商往往又是境外。因此,人民币过快升值打击的未必是中国的出口市场,而是中国的就业市场。

  有研究证明,如果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幅度”达到10%,中国制造业中的就业岗位将减少4.1%-5.3%,这些行业的工资反而会降低约4%。这说明一个问题:中国的总体的劳动力价值水平在提高,但很多行业的劳动力仍然维持在重复劳动阶段,可随时被先进的机器设备所替代。劳动者要涨工资,老板就要裁员,用机器代替。

  相比之下,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大都处于高端,即创新劳动,这种类型的劳动不仅是价值量巨大的劳动,而且是难以被替换的劳动。笔者几年前即提出:我们已经进入创新劳动引领劳动力价值比较的时代。掌握创新劳动制高点的国家最终将战胜只靠“人海战术”“血汗工厂”维持竞争力的国家。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民币升值虽然短期抑制了就业和来料加工企业的出口。但它一定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激发中国企业寻找更多靠创新劳动提高劳动力价值的手段。这必将有利于中国企业的升级换代,进行大刀阔斧的结构改革。

  人民币升值其实是不利于美国战略利益的,只有短见的美国政治家才认可人民币升值符合美国利益的说法。

  汇率双向波动,升值趋势将停

  胡锦涛在最近的两次国际会议上都强调一个数据:未来五年中国的进口将超过8万亿美元,比“十一五”期间提高26.5%。

  如此大幅度的提高靠什么?既要靠中国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时更要在汇率上反映这个提高趋势,通过提高中国劳动者收入提高中国的整体购买力水平——包括人民币的购买力水平。人民币必须稳步升值,否则无法实现进口的大幅度增长。

  于是我们会看到一个战略性转折:未来五年,进口可能大于出口。而这个转折是希望人民币升值的。结论是,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会增加失业率,会导致一些企业裁员甚至关门,但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抑制通胀,有利于扩大进口,有利于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有利于引进创新劳动,符合中国未来追求的新的增长方式。因此说,人民币升值的确有利于中国。

  从不主张人民币大幅度升值,一次性升值,更不主张激进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因为,从理论上我们根本不知道人民币汇率到底定在多少合适,而目前人民币又不可能实行由市场自由买卖所引导的自由浮动汇率制。

  有人常说,希望看到人民币汇率能够双向波动。其实,当我们真正看到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时,升值趋势也就基本停止了,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时机也就成熟了。那时候,人民币汇率将有望走向自由浮动,实现自由兑换。不过很显然,这个时间点还远,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我们看不到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或停止升值。

  中国目前无法实行浮动汇率制的主要原因是,非常多的国有企业其实是被固定汇率制保护的,因为它们的竞争力太低,急需固定汇率和廉价资金。汇率一大幅度波动,它们就很容易被市场所淘汰。为了等待它们,人民币必须以渐进升值的思路实现平稳过渡,虽然它的时间会很长,但无奈。

  中国并不反对人民币升值,更不反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向着自由浮动汇率制方向改革。这一点已经明明白白地写入最近召开的两个重要国际峰会的共同声明中。人民币更加坚挺,人民币稳步升值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劳动者劳动力价值逐步提高的广泛认可,也是提高内需的必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