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体育女排比赛:谎言与谣言的目的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10:58:24
             

谎言 谣言 的目的性

谣言不完全等同于谎言。在英语、法语、德语这三个语种中,谣言在拼写上均有"民众"的意思,可见谣言不是一个人说来玩的,必须由众人参与。
  一般地说,谣言也是谎言,它传递的也是虚假的信息或模糊的信息。当然,它并不总是谎言,它有时也可能被证实是事实,不过这样的情况毕竟不多。从发生形态上看,一般都与社会变动和危机相连接,而其表现形态上又与传闻密不可分。一般说来,所传闻的事件常常具有很重要的内容,但事件的细节却往往模糊而不清晰。 谎言可分为有目的性的谎言和无目的性的谎言两种。谣言也是这样。
  有目的性的谣言可以找到一个制造者。这个制造者十有八九是谣言的受益者,还有一些谣言是为了对自己所仇视的人进行报复中伤而制造的。
  我居住的小城,有一年突然流行起这样一件事来:做外婆的,一定要给外孙买一把小红伞防灾。据说城里的一座石狮子突然在一天清早开口讲话:"去年大水,今年大旱,少男少女,各死一半。"当时正是上班时间,人们都围着石狮子停下来,把交通也阻塞了,任交警怎么疏导也不行,最后交警也和众人一起围着石狮子了。
  "难道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死去?"有一个四十来岁的妇女问石狮子。
  石狮子说:"除非是这样。"
  "怎么样?"众人齐问。
  "让做外婆的,给他们一人买一把红伞,就能消灾避邪了。"
  "多大的小孩算少男少女?"又有人不解地问。
  "14岁以下的。"石狮子说过以后,再也不开口了。
  小城一夜之间红伞脱销。只有北关的一家个体杂货店有售,购者蜂拥而至,清一色全是外婆。此时,红伞的价格已翻了几倍。
  这下可苦了那些没有外婆的少男少女了。他们的母亲连夜去找老太太认干娘。连东关街上的一个讨饭的老太太也被一个人认作了干娘。干女儿给她买了一身好衣服,请她吃了一顿酒肉,然后给她一百元钱,让她去买一把红伞送给干外孙。那讨饭的老太太那几天着实风光了一阵子。
  这个谣言闹了个把月,又有谣言传来,说那座石狮子又说话了--外婆给外孙送红伞,但外孙也得给外婆送东西:三斤桂圆七斤糖,少男少女寿命长。
  这可不得了,哪个少男少女不希望自己寿命长?大家都忙着买三斤桂圆七斤糖,好在外婆都已经找到了,只送一下就行了。一时间,小城其他店的桂圆、糖都脱销了,只有北关的那家个体杂货店一直没有断货。
  不用说,这些谣言全是那位店主制造的。
  因为谣言传播的速度快,影响大,所以政客、军事家在为自己制定政治策略与军事行动时,常常想到它。
  翻开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一幕又一幕这样的闹剧。
  《史记·陈涉世家》中写到,陈胜(又名陈涉)、吴广作为戍卒被押往渔阳服役,由于天气不好,连降阴雨,致使道路泥泞难行,耽误了行程。按秦朝法律,这些戍卒无一例外都将被斩首。陈胜、吴广在计议之后,觉得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起义造反。起义之前,二人经过周密思考,定下了一系列计策。
  他们先派人到附近的墓地里埋伏,到了夜间模仿狐狸的悲鸣,叫道:"大楚兴,陈胜王。"他们又秘密地派人在鱼腹中塞入写着同样话语的绢条,人们买来鱼,剖开肚子看到字条,再想起夜间狐狸所叫的声音,十分震惊,都以为是天意。
  当谣言在戍卒中传得沸沸扬扬的时候,陈胜、吴广便乘机揭竿而起。因为以顺应天意的名义起兵,自然应者云集。
  在汉朝,谣言的使用极为频繁,几乎到了滥用的地步,民间甚至还传说谣言是天上的"荧惑星"下凡,预示世事兴衰成败的。汉高祖曾经利用赤帝下凡、斩蛇起兵的谣言美化自己,骗得天下人稀里糊涂地跟他瞎转胡战。他深知谣言的厉害,上任后,便严厉禁止谣言的传播。
  但不幸的是,汉高祖用谣言起兵反秦,别人也用谣言起兵反汉。东汉末年,张角就编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顺口溜起兵,把东汉江山打得千疮百孔。
  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经常遇到无目的性的谣言。
  2006年,一位署名"网易乱弹日报"的网友在网上发帖,题目是《阻碍开发建设,专家建议炸故宫》。在这个原始帖子里,发帖人有一个"编首语":
  需要先阐明的是,这篇所谓的新闻是作者个人炮制出来的文学作品,并非事实。令作者写作此文的原因是以下事实新闻:阻碍长江开发建设,专家建议炸掉南京长江大桥。由南京长江大桥类推至北京故宫,虽然作者行文激愤,但也并非是杞人忧天。
  这篇网友的"乱弹",经过千百次的转载后,发帖人的"编首语"已经被人有意无意地去掉,文中的人名也做了改动,剩下一篇"几可乱真"的"新闻"。
  两年之后,这条无目的性的谣言经由一家正规媒体的报道再次出现在了公众视野中。2008年3月25日,《东方今报》报道,一位房地产商通过媒体发出一番"肺腑之言",称与其每年花十多亿元维修故宫,不如干脆炸掉,将之彻底改造成建筑用地,从而大大解决北京因土地资源匮乏而导致的房价暴涨问题。
  《东方今报》这篇爆炸性的"新闻"一经刊出便引起了广大读者的义愤和热烈讨论。可见,这种无目的性的谣言虽不是出于什么恶意造出来的,但同样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