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 end number歌词:地膜马铃薯病虫害的科学防治(信息简报第21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4:40:16
[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70    更新时间:2009-7-10    文章录入:郑宏伟 ]
马铃薯是北方地区主要粮、经作物之一,具有粮菜兼用、高产稳产、生育期短、适应性强、营养丰富、用途广泛等特点,在农业经济和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加之马铃薯收获后有较长时间的休眠期,耐贮藏,可择机择价分批上市,近几年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在我地逐年扩大。但是目前地膜覆盖种植马铃薯存在耕作较为粗放,群众普遍不重视防治病虫,致使产量低,品质不佳,病虫害危害较重,商品价值不高,市场占有率低等现象。因此应注意地膜马铃薯病虫害的科学防治。
晚疫病:为真菌性病害,典型症状是感病叶面有黄褐色或黑色病斑,雨后或露水刚干时叶背有白霉。一般在雨水偏多和植株花期前后发生严重。除采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种薯等农业措施外,在发病初期可进行药剂防治。发现中心病株应及时清除;发病初期选用喷洒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300倍液。
黑胫病:最明显症状是茎基发黑,直到与母薯相连接的部位,并很快软化腐烂,极易拔出土面。纵剖病株,可见维管束明显变褐。一般重病株所结的薯,在收获前已在田里腐烂。防治原则主要以农业措施为主:1、适当增加氮肥,合理灌水。2、一旦发现病株,立即拔除。3、清除田间马铃薯病残体,杜绝侵染源。4、叶面喷洒0.1%硫酸铜溶液或氢氧化铜,能显著减轻黑胫病。
病毒病:发病后主要表现为皱缩花叶病和卷叶病两种。蚜虫是传播病毒的主要媒介,要严加防治。防治方法:1、加强栽培管理。加大行距,缩小株距,高垄深沟,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合理灌水,及时拔除病株,减轻发病。2、防治蚜虫。马铃薯出苗后,立即喷药防治蚜虫。3、药剂防治。用1.5%的植病灵1000倍液加20%的病毒A600倍液喷雾,或5%菌素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连喷3-4次,防病效果较好。
环腐病:一般在开花前后开始表现症状,茎缩短,叶色褐黄凋萎,叶脉间变黄,产生黄褐色斑块,叶缘略向上卷曲。环腐病主要是种薯带菌传播,带菌种薯是初侵染来源,切块是传播的主要途径。防治应采取选用抗病品种、田间拔除病株与选用低毒农药防治的综合措施。实行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发现病株要及时消除,并注意防治地下害虫。田间发生病害可喷洒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或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或25%络氨铜水剂300倍液。防治地下害虫用480克/升稻诺乳油500-800倍液。
蚜虫:发生初期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0.3%苦参素杀虫剂1000倍液,或烟碱楝素乳油1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稀释800倍进行叶面喷雾,效果较好。
地下害虫:有地老虎、蛴螬、金针虫和蝼蛄等,主要以幼虫危害幼苗,咬断近地面的茎基部,使植株死亡。防治方法:1、秋翻、秋耙,破坏其越冬场所,可杀死大量幼虫和卵,减少越冬基数。2、中耕灭虫。铲除地边、田埂边杂草。3、设置糖蜜诱杀器或黑光灯诱杀成虫。4、药剂防治:每亩用50%辛硫磷乳剂400~500g,或3%辛硫磷颗粒1.5~2㎏,拌在50㎏细土或沙里,于伏、秋耕时或播前施入犁沟内,打耱或播种复土。在成虫盛发期,对害虫集中的作物或树上,喷施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30%乙酰甲胺磷乳油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防治。。
马铃薯块茎蛾:选用无虫种薯,避免马铃薯与烟草等科作物长期连作。清洁田园,结合中耕培土,避免薯块外露招引成虫产卵为害。在为害世代成虫盛发期喷药,用4.5%绿福乳油1000-1500倍液或24%万灵水剂800倍液喷雾防治。
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在马铃薯全生育期进行为害。由于繁殖世代不整齐,成虫产卵后,幼虫及成虫共同取食马铃薯叶片,幼虫咬食叶背面叶肉,将马铃薯叶片咬成网状,使被害部位只剩叶脉,形成透明的网状细纹,光合作用受到严重影响使植株逐渐枯死。防治可利用成虫假死习性,人工捕捉成虫,摘除卵块;在成虫刚出现时喷施敌敌畏800-1000倍液,防效明显。防治幼虫应抓住幼虫分散前的有利时机,用20%氰戊菊酯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3000倍液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