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版本夜幕下的哈尔滨:百岁老人抗衰不老秘方 (综合汇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9:51:28
百岁老人抗衰不老秘方大公开 ——哈哈哈,只有十招,简单易学2011年12月14日 星期三 10:05

 

 

我已百岁,仍然精力充沛,动作敏捷,究其原因,应归功于天天坚持做的一些“小动作”,这些健身养生的虽说有点儿“寒酸”,但还挺管用,可谓是防病保健的“小护士”、抗衰延年的“不老药”,如果你感兴趣的话,不妨也天天做做这十招。

  第一招:耸肩

  我每天早晨起床后第一件事便是做耸肩运动,即将双肩上提,缓慢放松,如此一提一松,反复进行,做5分钟左右。耸肩运动能使肩部的神经、肌肉、血管得以放松,活血通络,有利于防治肩周炎,同时它也为颈动脉血液流入大脑提供了人工驱动力,使血液加速流向大脑,减少脑血管供血不足和发生脑梗死的危险。

  第二招:摇头晃脑

  我每天做3次摇头晃脑运动,即不停地点头,左旋右转脖颈,每次5分钟左右。这种轻柔的颈部运动可增强头部血管的弹性,颈部的肌肉、韧带、血管和颈椎关节也因此增强了耐力,并减少了胆固醇沉积于颈动脉的机会,是预防和减少中风、高血压、颈椎病的简单有效的措施。

  第三招:鸣天鼓

  我每天在夜深人静之时,坚持做鸣天鼓动作,其方法是:先以两手掌心掩耳孔,示指压在中指背上,稍加施力,借反作用力滑下,以指弹击后脑枕骨部(风池穴附近)可闻“呼呼”作响,犹如击鼓之声,如此弹36下,此法可清醒头脑,消除耳鸣,保护听力,增强记忆,防治头昏、头痛及耳疾。

  第四招:打耳光

  每天早、中、晚用双手掌拍打双耳,也是我持之以恒的健身法。抽打时掌距耳10-15厘米,每回拍打100次,力量适中,不可过猛。耳朵上布有79个穴位,“打耳光”可促使气血运行,调动体内的正气,增强肌体免疫力、代谢力,使耳膜保持良好的功能,还能消除疲劳,提神醒脑,活跃肾气。

  第五招:眨眼

  我平时一有空就进行“眨眼”运动,即稍加用力闭眼10秒钟左右再睁开眼睛,如此反复进行,每次4-5分钟,每天至少3次。此法可锻炼、兴奋眼肌,增加眼球的弹性,促进局部血液和房水的循环,滋润眼球,防止视力衰减。

  第六招:叩齿

  我每天早、晚及三餐前均做叩齿,方法是凝神静心,摒除杂念,全身放松,口唇紧闭,然后上下齿有节律地互相轻叩,每次叩击百余下。此法可固齿生津,使唾液分泌增多,预防牙疾,增强咀嚼功能,促进消化。

  第七招:鼓掌

  鼓掌即拍击手掌,其方法是:自然站立,全身放松,排除杂念,两手掌心相对,鼓掌动作宜缓慢,用力要适度,以鼓掌后手掌胀热为宜,连击30次为1遍,每天早、中、晚各做1遍。掌心、手指末端和手背的经络上,有许多敏感穴位,鼓掌不但能健脑益智,还可治疗末梢神经炎、手部麻木痉挛、高血压、便秘、更年期综合征等多种疾病。

  第八招:摇四肢

  两手互握,连同双肩一起,先左后右向前转,如同转动辘轳状,左右各转24次,然后两手叉腰,向前后踢腿,左右腿各踢10余次,最后平稳坐好,提起左脚,脚尖向上缓缓伸展快到伸直时,脚跟稍用力向前下方蹬出,做完5次,换右脚再做5次。此方法每日早、晚各做1遍,能活动四肢关节,舒筋通络。

  第九招:撞背

  每天早、中、晚坚持练撞背功各1遍,即双足与肩等宽,站立于一墙壁之前,约距半尺,全身放松,协调一致,身体后仰,突然用背部撞击墙壁,借撞击的反作用力使身体前倾,如此反复进行,力量由轻到重,连续撞击50次为1遍。此法可壮腰肾,通经络,从而有效地预防肩周炎、腰肌劳损、腰椎增生等疾病。

  第十招:踮脚

  久坐或久站后,便有意识地做踮脚运动。具体方法:将双足并拢着地,用力踮起脚尖,然后放松,再重复,每次做5分钟左右。此法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下肢静脉曲张及跟骨骨质增生。

经穴按摩防治衰老法

 通过不同的手法不同的经络穴位按摩,可使各经经脉相通,增强机体免疫力,强健身体,益寿延年。
  一、十指梳搔头皮法
  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之海,乃诸阳经气的汇聚处。每日早晚以十指向后梳搔前额发际至枕后发际各60次。本法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治脑血管病变等。
  二、搓掌揉脸法
  人们到了老年经脉气血不足,面色少华。每天早晚双手搓掌至发热,揉面部各60次,激发面部气血,使面部充盈红润,面肌富有弹性,有防老祛皱、精神焕发之功能。
  三、搓揉耳廓法
  “耳为肾之窍”,肾开窍于耳,耳为六条阳经经脉所聚。每日早晚搓揉耳廓各60次,使耳部发热有烧灼感为宜。本法有防治耳聋、耳鸣和耳源性疾病等功能(有耳病、化脓性中耳炎者禁用)。
  四、扣齿弹舌法
  齿属肾,“肾主骨,肾气虚,齿不健,八八则齿发去”。老年者常扣齿则健齿,齿健则福。每日早晚扣齿各60次,可健齿防牙病和牙齿脱落等。
  “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每日早晚弹舌各60次,弹舌是对脑的良性按摩,有健脑护脑之功。
  五、颈项部按摩法
  颈项部是人体经脉通往头部和肢体的重要通道。每日早晚按摩各60次,有防治颈椎病、血管性头痛、脑血管病的功能。
  六、肩胛部按摩法
  肩胛部是手足之三阳经脉交会之处,每日早晚按摩各60次,有防治肩周炎、颈椎病的功能。
  七、上肢部按摩法
  上肢部位为“手三阴手三阳之脉”的要道,是内连脏腑外络肢节的重要部位。每日早晚按揉各60次,即从上内侧腋下(极泉穴)至腕部内侧(内关穴);从外侧腕部(外关穴)至肩部(肩井穴)。此法有疏通上肢经脉、调和气血之功能,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疾病及上肢病痛有良效。
  八、胁肋部按摩法
  胁肋部位为肝胆经脉(期门、章门)所交会,每日早晚按揉60次,有舒肝理气、清肝利胆之效。对治疗肝胆疾病和岔气、肋间神经痛有效。
  九、腹部穴位按摩法
  腹为任脉经过之处,每日早晚双手重叠放在脐部(神厥穴),上下左右顺时针方向按揉60次,然后再以同样手法逆时针方向按揉60次,可改善消化系统、生殖泌尿系统的功能。
  十、腰部按摩法
  “腰者肾之府”,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藏精。每日早晚按摩腰部(肾俞穴、命门穴等),使腰部发热,则能强肾壮腰,对治疗肾虚腰痛、风湿腰痛、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腰部疾患有良效。
  十一、骶尾部按摩法
  骶尾部为人体“大树之根”,按摩骶尾部八骨?穴和长强穴,每日早晚各60次,有治疗腰骶痛、改善性功能之疗效。
  十二、下肢部按摩法
  下肢部位为“足三阴足三阳”之脉的要道。每日早晚拍打由下(三阴交穴—悬中穴)向上(足三里—阴陵泉)和股下段(梁丘穴—血海穴)至股上段(风市、环跳穴),如此反复拍打60次,对活血理气、舒筋通络、调理脾胃效果尤佳。
  晚睡前温水泡脚30分钟(冬季水温42~45℃),两足稍晾干后反复搓推足心(涌泉穴)60次,涌泉穴为肾经之源,对温肾补肾健脑、改善血液循环有效。

五穴养生功助你健康长寿

一、“气海穴”按摩法      “气海穴”,即道家所称的丹田部分,为全身的重心,本能的中枢。它位于脐下一寸半。   按摩的方法:先以右掌心紧贴于气海的位置,照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按摩100—200次。再以左掌心,用逆时针方向,如前法按摩 100—200次,按摩至有热感,即有效果。   按摩“气海穴”,中国传统养生经验认为,能使百体皆温,脏腑皆润,关系全身性命。现代西方研究,按摩此穴,可促使肠胃蠕动,气血顺畅,强化肝脏及消化道功能。   
二、“命门”及“肾俞”按摩法      命门穴位于第三腰椎突出下。肾俞穴位于第四腰椎下旁开3—4寸凹陷中。   上列二穴按摩方法:将两掌心相对搓至发热,贴着后背第二及第四椎两旁3—4寸部位,用力上下磨擦。每做五十下,再将两手心搓热继续磨擦。并作四次,共计两百下,则周身发热,并有微污,有极大益处。   经常按摩“命门”及“肾俞”二穴,可以增强肾上腺,有刺激脊椎中枢神经反射的作用,对心、肝、肺、脾、胃、肾和生殖功能,以及循环系统与血压等均有极大益处。终生行此功不辍,有祛病延年,老当益壮之效。      
三、“足三里穴”按摩法      此穴位于左右两外膝眼直下三寸约四横指处。   足三里穴按摩方法:分别以左右大姆指针对两膝足三里穴各按摩 100—200次。   按摩足三里穴,能增强体力,缓解疲劳,健脾健胃,预防多种疾病。如头痛、头晕、肥厚性鼻炎、腹痛、腹泻、呕吐、气胀及过敏性疾病等。此外,还能舒筋通络,治疗下肢酸痛、麻木及瘫痪等症。同时,能提*体免疫系统功能,抗癌防衰,延缓老化。      
四、“涌泉穴”按摩法:      “涌泉穴”位于脚掌底中央稍前三分之一处。   按摩方法:端坐,先将右脚架在左腿上,以右手握着脚趾,再用左手掌摩擦右脚心之涌泉穴位,不计数,以脚心发热为止。再将左脚架在右腿上,以左手掌摩擦右脚心涌泉穴位,也是以脚心发热为止。   按摩“涌泉穴”,对大脑皮质神经是一种良好的刺激,能够通过神经反射,使人感到轻松舒适,防治神经衰弱和失眠。同时,能使脚底毛细血管扩张,血液下流,血液循环加快,减轻脑部充血状态,防止脑胀、头晕及脑溢血等症。另外,涌泉穴是肾经的起点,具有益精补肾、滋养五脏六腑的作用,经常按摩此穴位,能活跃肾经内气,固本培元,确可收延年益寿的功效。
本文来自: 武术易术秘术论坛(http://www.080530.cn)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080530.cn/thread-476-1-4.html

  

返回顶部

   古人长寿十诀首度公开

返回顶部

泱泱世界,上下五千年,许多人梦寐以求长生不老,求仙方,觅仙果,炼金丹……结果无一人能逃过死亡的劫数。尽管如此,人类也积累了丰富的养生保健经验,使平均寿命不断提高。现将古人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良方介绍如下,只要你身体力行,将对你的健康大有裨益。这些保健良方既十分简单,又很容易做到,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十要诀。   一、头为精明之府,日梳三遍百病除。
  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经典文献《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诸阳之神气皆上会于头,诸髓之精气皆上聚于脑,头为精明之府。”也就是说,人体的精明活动,完全是靠人体先天和后天的精气来维持。若有病变,则会出现“头颈低垂,不能抬起,两目凹陷无光”的精衰神乱之象。
    现代中医学研究认为:人体之重要十二经脉和四十多处大小穴位以及十多个特殊刺激区均汇聚于头部。
    头顶中央(即前发际后5寸与后发际前7寸处)有百会、四神聪、上星、头维穴,项后枕骨一带有风池、哑门、医明、玉枕、翳风穴,两鬃有太阳、率谷穴,额前还有印堂穴。如以梳子替代小银针,对这些穴位和经脉进行“针灸性”的按摩或刺激,将会起到疏通十二经脉,促进大小周天血液循环,使气血流畅,调节大脑神经功能,增强脑细胞的新陈代谢,延缓脑细胞的衰老,增强记忆力,醒脑提神,还能消除各种劳累疲倦、失眠烦躁、三叉神经痛、偏头痛以及聪耳明目等多种作用,甚至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美容效果。
    为此,有人主张“日梳五百不嫌多”,要求最好晨起后梳一回,中午休息后梳一回,晚上休息前再梳一回,每回以两分钟梳60-100次为宜。只要你持之以恒地梳头,就会感到头清目明,精力充沛,睡眠良好,白发变黑,食欲增加。由此可见,勤梳头的确是一种保养人体精、气、神的最简单经济的长寿保健方法。
    二、脚称第二心脏,常搓涌泉保健康。
    脚部乃“三阴交之始,三阳交之终”,穴位多、位置低、血液少,有“第二心脏”之称。人的脚有26块骨,19块肌肉,33个关节,50多条韧带,50多万条血管,4万多个汗腺。
    祖国医学认为:脚上的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的12条经脉有着密切的联系,布满了相关全身器官的反射区。但由于脚部离心脏甚远,抵抗力低下,是人体的主要薄弱环节,容易遭受寒湿邪气的侵袭,可见人体健康与否,和脚部健康关系极大,所以脚部的保健就比其它部位显得尤为重要。
    历代医学家认为,脚部保健并对全身健康有益的最重要方法是揉搓涌泉穴(即脚心中央凹陷处)。针炙经典文献《灵枢·本输》说:“涌泉属足少阴肾经”,“肾出于涌泉”。
    意思是说,肾经之经气犹如水井中泉水一样,将从这里源源不断地涌出,长期不断,经常以热水浸泡后搓此穴,既可以温补肾经,益精填髓,舒筋活络,平衡阴阳,又可以舒通心肾,滋生肾水,抑制肾脏虚火,排泄体内毒素杂物;既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御寒暖体,缓解肌肉紧张,消除各种疲劳,又可以舒肝明目,清肺理气,祛风湿,助消化,通大便,止泻痢;同时,还能治疗头顶痛、疝气、肾炎、性功能衰退、小儿惊风、失眠、高血压、冠心病、心悸、咽喉肿痛、脚裂以及老年性四肢麻木等几十种疾病。
    正因为如此,涌泉穴才被中外医学权威誉为“健身之穴”。
    三、日咽唾液三百口,一生活到九十九。
    唾液,即口水,呈半透明液体状。《辞海》解释说:“唾液腺分泌的液体和口腔壁上的许多小腺所分泌的粘液,在口腔里混合在一起成为唾液。”正常成人每天分泌唾液达1-1。5升。
    据化验分析:唾液中含有水分、酵素、尿素、维生素B、蛋白质(粘蛋白、球蛋白)、有机物、氨基酸、硫氰酸盐、碱性离子和钠、钾、镁、钙以及淀粉酶、麦芽糖酶、磷酸脂酶、溶菌酶、过氧化物酶等物质。中医理论认为:唾液从口腔壁涌出后,经舌根、咽喉,肺转肝脏,进肾经,贮于丹田,再化津还丹,遂成精气。起到和脾健胃,濡润孔窍,润泽四肢五脏,强肾补元,滑利关节,补益脑髓的作用。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提倡“早漱津令满口乃吞之”,乾隆皇帝也总结了“津常咽”的养生秘诀。
    现代医学认为:唾液具有快速止血,软化收缩血管,溶解细菌,灭杀微生物,健齿强肾,抗病毒,助消化等功能。近年来,美国学者发现唾液含有能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和皮肤表皮细胞生长的“神经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日本食品研究所发现“唾液可以消除从氧气和食物中产生的对人体十分有害的自由基”,最为可贵的是,唾液还有很强的防癌效果。
    美国乔治亚大学医学院专家的研究表明,致癌作用很强的黄曲毒素和3.4--苯并比及亚硝酸盐与唾液接触30秒后就会消失,并建议“每口饭最好咀嚼30次”。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的养生学者把它誉为:“华池神水”、“金浆”、“金津”、“玉液”、“玉泉”、“甘露”、“清洁剂”、“天然抗癌剂”等。
    所以,“日咽唾液三百口,一生活到九十九”并非侈谈。
  四、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
  叩齿,就是指用上下牙有节奏地反复相互叩击的一种自我保健法,俗称“叩天钟”。清朝尤乘的《寿世青编》说:“齿为筋骨之余,宜常叩击,使筋骨活动,心神清爽……”
  中医经典《类经》说:“肾主骨,齿者骨之余也。”《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生骨髓,肾气实,齿更发长。”也就是说:人体骨骼体质有赖于骨髓的营养,而骨髓则为先天之本肾精所化生。肾精衰少,则不能充养骨髓,代表“肾之标,骨之本”的齿就会生长迟缓,新陈代谢功能低下,或松动,或质蚀,或病变,或脱落……
  现代医学也认为,经常叩齿,不仅能强肾固精,平衡阴阳,疏通局部气血运行和经络畅通,保持并增强咬肌和牙齿根基部的整体机能,还能延缓老年性机体萎缩带来的凹脸瘪嘴状。最为可贵的是,经常叩齿还能十分有效地增强牙周粘膜组织纤维结构的坚韧性,提高牙齿抗龋能力和咀嚼功能,促进口腔、牙床、牙龈和整个牙齿的血液循环,增加唾液的分泌量,改善并及时充盈其中组织营养,增强牙齿的抗病抗菌能力,从而使牙齿变得更加坚固,整齐洁白,丰润光泽。
  民谚“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就是这个意思。具体做法是:精神放松,口唇微闭;心神合一,默念叩击;先叩臼牙,再叩门牙;轻重交替,节奏有致。终结时,再辅以“赤龙(舌头)搅海,漱津匀吞”法则会使效果更佳。
    五、人之肾气通于耳,扯拉搓揉健全身。
  明朝李中梓的《医宗必读》认为:人体的先天之本在于肾。而肾元的强健却与双耳息息相关,有着极为重要的内在联系。中医经典《灵枢·口问》、《灵枢·脉度》、《寿世青编》、《外台必要》等书也有“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肾气通于耳”、“肾开窍于耳”、“一身之气贯于耳”的说法。
  显然,古人无非是在强调肾耳合一,互为作用;肾主内,耳主外;耳为肾惟一之上外窍,耳健则肾通;肾气充足,肾精盈满,则听觉灵敏,绣针坠地能闻其声。
  拉耳保健法的操作方法是:以右手从头上引左耳14下(用右手绕过头顶向上拉左耳),再用左手从头上引右耳14下(即用左手绕过头顶向上拉右耳)。
  此法简便易行,效果良好,如再辅以按、摩、搓、揉、点、捏等手法,则更能强身健体,敷养肾元。现代医学认为:耳朵上的49个穴位和各部位与体内的五脏六腑等器官以及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因此把它形容为“缩小了的人体身形”。
  临床实践证明:采用扯、拉、按、摩、搓、揉、点、捏等手法,实际上就等于对双耳进行特殊的物理刺激和针灸性治疗。如果长期不间断,除了具有良性震荡体位、反馈激发活气、疏通十二经脉、加快血液循环、调理五脏六腑、健脾胃、补肾元和平衡阴阳、扶正祛邪、清肝明目、消疲安神、增强新陈代谢等功能外,还能促进胆汁分泌,有利于胆道的通畅,防止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增强免疫力,调节肝脏抗病毒的能力,对肝炎的恢复有一定的帮助。
  总之,只要持之以恒,就能收到延年益寿的奇效。
    六、夫妻之间互捶背,解疲强身又防癌
  捶背是古老而又立竿见影的健身方法,蒲松龄在《聊斋志异》梅女中记载:“既而握指细擂,如似团絮相触状,体畅而不可言;擂至腰,口目皆慵;至股,则沉沉睡去矣。”
  背部有数十个重要穴位,捶背刺激穴位可反射性地刺激神经系统,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平衡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其功能一是舒经活络,使血液通利,肌肉放松,有利于防治腰酸背痛及腰肌劳损;
  二是促进血液循环,调节神经机能。白日捶背使人头清目明,精神振奋;睡前捶背可安心宁神,催人入睡,对防治失眠有较好效果;
  三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防癌抗癌。日本学者早就发现,经常捶背可以促进脑腺肽的分泌,而脑腺肽具有很强的抗病毒、抗毒素和抑制细胞变异的作用,因此可有效地增强人体免疫力和防癌抗癌。
    捶背通常有拍法和击法两种。
  拍法,即用虚掌拍打;击法,即用虚拳拍打。虚,意即轻。手法要协调均匀,着力富有弹性,每天一次即可,每次捶背50-60下。为方便起见,捶背最好在夫妻间进行,每晚睡前,互相捶拍,双方收益。
    七、每天揉腹一百遍,通和气血裨神元
  揉腹,即用手来回搓擦“介于胸和骨盆之间,包括腹壁,腹腔及其内脏”的一种养生保健法。祖国医学认为:腹为人体“五脏六腑之官城,阴阳源”。
  金代李东垣的《脾胃论》说:由于劳役过度致脾胃失之健运,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短其滋养,形成内伤。明朝李中梓的《医宗必读》也说:“脾(胃)为后天之本。”认为脾胃居中,喷灌四方,为心、肺、肝、肾四脏的给养源,负责主运化水谷精微和统摄精血神液来充养敷布全身,令五脏六腑常壮无恙。通过揉腹,既可以调理脾胃。通和气血,培补神元,又可以“通和上下,分珲阴阳;去旧生新,清脾化痰;敷养肾精,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伤之百症。”
  现代医学证实:揉腹既有强健脾胃、胃肠和腹壁肌,促进大小周天血液,包括淋巴液循环和胃肠蠕动加快的功能,还有治疗中老年性便秘、胃肠溃疡、周期性失眠、前列腺炎、肾炎、疝气、遗精、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肺心病的疗效。尤其难得的是,揉腹还能促进腹壁脂肪的自行收缩和消减,是行之有效的“减肥法宝”。
  揉腹之法,以《延年九转法》介绍为宜:先用右手大鱼际在胃脘部按顺时针方向揉摸130次,然后下移至肚脐周围揉摸120次,再用左手全掌揉摸全腹120次,最后逆向重复一遍。
  或者沿腹部四周,从右下开始向上,继之向左,再从左上向下,顺向揉摸。揉摸次数可因人而异,不必拘泥。由于腹藏五脏,经络甚多,除饱食或空腹不宜施行外,凡腹部患有炎症、阑尾炎、肠梗阻、急性腹痛、内脏恶性肿瘤等最好不揉腹。
    八、消瘦健美助血运,勤伸懒腰效最高
  有句带有贬意的民谚叫“懒人伸懒腰”,其实这是一种传统的偏见。所谓伸懒腰,就是指伸直颈部、举抬双臂、呼吸扩胸、伸展腰部、活动关节、松散脊柱的自我锻炼。唐朝孙思邈说得好:“血不运则百病生。”意思是说:如果人体的血液循环状态不好,甚至不能为各部位正常提供所需营养物质,就会出现“精衰、气竭、神乱”病象。
  现代医学认为:人体血液循环是靠心脏和肌肉的收缩来完成的,尤其是离心脏较远的静脉血管,就更要靠肌肉的收缩来加速血液流回心脏。由于伸懒腰时,人体会自然形成双手上举、肋骨上拉、胸腔扩大,使膈肌活动加强,形成深呼吸姿态,以此牵动全身,并引发大部分肌肉收缩,并将淤积血液赶回心脏,从而达到加速周身血液循环的目的。
  “懒人伸懒腰”的好处是:能使颈部血管舒畅地把血液输送到大脑。大脑得到充分的营养,疲劳消除,从而精神振奋;能使全身神经肌肉得以舒展,促进机体平衡;能增加吸氧量,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促进机体新陈代谢;能消除腰肌过度紧张,并防止腰肌劳损,而且能及时纠正脊柱过度向前弯曲,保持健美体型。
    九、合谷内关足三里 日按一遍健全身
  足三里穴位于膝关节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处,为“足阳明胃经”主穴,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现代科学研究证实,针灸刺激足三里穴,能从X线钡餐透视中清楚地观察到胃肠蠕动变得有力而规律;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加食欲,帮助消化,并可增强大脑工作能力,改善心功能;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和内分泌激素含量,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对胃痛、呕吐、便秘、腹泻、肝炎、胆囊炎及高血压、下腹疼痛、瘫痪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合谷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背面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桡侧。主治头痛、面瘫、五官疾病及高热抽搐等。内关为“足厥阴心包经”要穴,位于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主治心悸、高血压、癫痫、哮喘、胃痛、恶心、呕吐等。
  足三里、合谷、内关为历代医家强身治病之三大要穴。
  近年来,我国学者发现,对此三穴进行按摩,对全身的神经、肌肉、组织、器官可起到显著的兴奋作用,有病则治病,无病则强身,其效果为任何一种体育运动都无法比拟。具体方法是每天定时用大拇指或中指分别按压足三里、合谷、内关穴一次,每穴每次按压5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
    十、日撮谷道一百遍,治病消疾又延年
  谷道,俗称肛门。撮,即收(提)缩也。通俗地讲,就是做收缩肛门的动作。唐朝医学家孙思邈极为推崇此法,他在《枕中方》一书中规劝世人:“谷道宜常撮。”认为肛门周围的肌肉要间歇性地处于运动状态才能养生健体,尤其对防治痔疮有特别疗效。
  现代医学也认为:包括大肠在内的肛门及周围的提肛肌和肛门括约肌至少每天要间歇收(提)缩一百次,每次约1—2分钟。如大便后,要及时做提肛运动,并将提肛时间延长到2—3分钟。这样既有利于控制排便的肛门外括约肌功能的快速恢复,又能相以预防外括约肌破损而引起大便失禁等疾症。
  据研究,日撮谷道一百遍,最大的作用在于促进肛周血液循环,防治静脉淤血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内痔、外痔、肛裂、脱肛、肛门湿疹、便秘、慢性肠炎等,同时对治疗和预防冠心病、高血压、下肢静脉曲张、肛周炎症、肛周皮肤损伤等慢性疾病有显著效果。撮谷道的具体做法古人概括为“吸、舔、撮、阉”四字诀。
  即“放松全身,将臀部及大腿用力夹紧,配合收气,舌舔上腭,向上收提肛门,稍闭气,然后慢呼,全身放松。”
  综上所述,各种健身方法都不受时间、环境等条件的限制。关键在于您能否付诸实施,并持之以恒。愿此十诀能助您青春常驻、身轻体健、延年益寿   

返回顶部

《六字养生诀》是孙思邈得享高寿的主要养生方法。

 

(28)

 

中国传统医学中的六字养生诀,就是“呵、呼、四、吹、嘘、嘻”。

这六个字都有调理身体的特殊波动。

这是中国几千年传统医学家与养生家长期摸索总结出来的奥秘。

“呵”字,当我们长声诵念时(一般发“科”音),会对心脏以及中医所讲的心经产生奇妙的震动、疏通、理疗作用。

朋友们如果心脏有些不适,只要放松身心长声念诵“呵——”,会觉得很快舒服下来。

坚持每天早晨长念“呵——”音,对心脏有很好的保养理疗作用。

而且从中医学来讲,可以连同小肠一起达到呵护保养。

“呼”字事关脾胃,长声念诵它时,会疏通保护我们的脾胃。

脾胃不适或者有疾病的人,每天几分钟长诵“呼——”音,调理作用立竿见影。

“四”字,长音念诵时,调理疗养我们的肺,连同大肠。

“吹”字,长声念诵时,调理我们的肾及膀胱。

“嘘”字,长声念诵时,调理我们的肝和胆。

最后“嘻”字,长声念诵时,从中医学来讲,调理疗养的是上中下三焦。

三焦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这里不详述。大概其说,它是指人体三部位的某种运营功能。胸口部位有上焦、胃肚脐部位有中焦、下腹部有下焦。

总之,“呵、呼、四、吹、嘘、嘻”六字,不仅调整了人体的五脏六腑,还调整了与之相关连的人体经络。

朋友们会问,那我们就该每日晨练时长声念诵六字秘诀了,对吗?

 

(29)

 

对。

每天晨练,我们可以长声念诵六字秘诀,调整五脏六腑及相关经络。

但有了来自植物世界和水世界对人类赞美感谢的感应事实之后,我们就要将中医学中的“六字养生秘诀”和我们对身体的“赞美与感谢”结合起来。

那就别样神妙了。

 

(30)

 

我们先用六字养生诀呵护心脏。

在空气新鲜的清晨,先抚摸一下胸脯的心脏部位,对心脏做出由衷的赞美与感谢。

当你体会到它怡悦的反应之后,便对它说:我将继续呵护你。

这时候,你长声念诵“呵——”(发“科”音)。

它是与深呼吸相结合的。深呼吸之后,随着均匀悠长的呼气,拖长声音念“呵——”。

你会体会到“呵——”对心区部位的震动与疏通,还会感到腹部小肠部位的震动与影响。

熟悉中医“人体经络”的朋友还能体会到长声诵念“呵——”,对心经和小肠经的震动与疏通。

 

(31)

 

接着,用六字养生诀调理疗养肺。

同样,先在呼吸中找到与肺部对话的感觉。

赞美感谢它之后,觉着它怡悦的反应了。

而后长声念诵“四——”。用其特定的波动调理疗养肺。

方法依然是与深呼吸相结合。

深吸气之后,拖长声音念“四——”时,自然而然匀长呼气。

要在赞美和感谢的态度中长声念诵“四——”。

而长声念诵“四——”,反之又是我们对肺赞美感谢的延续。

这样,你能体会到肺部的舒适感觉。

从中医学讲,肺与大肠互为表里,你还能体会到腹部、大肠部位的舒服。

熟悉经络的人还能体会到肺经、大肠经受到震动和疏通。

 

(32)

 

接下来同理,在赞美感谢之后,长声念诵“呼——”,震动、调理、呵护我们的脾胃,同时调理疏通脾经、胃经。

胃的反应十分敏感。

只要我们赞美感谢完了,“呼——”,它的怡悦舒服感觉漾然出现。

有脾胃疾病的人,如果每天一两次,每次几分钟长念“呼”字诀,有可能你的疾病不治而愈。

 

(33)

 

接着,长声诵念“吹——”。

调理疗养我们的肾脏及膀胱,

一样,要在赞美感谢之后。

一样,要与匀长的深呼吸相结合。

一样,在赞美感谢的态度中长声诵念。

一样,把长声诵念当做赞美感谢的延续。

我们的肾脏、膀胱以及相关的肾经、膀胱经,都会得到调理和疗养。

有些微妙的反应会让你惊喜。

不做不知道。做了才知道。

 

(34)

 

再接着,长声诵念“嘘——”,调理我们的肝、胆。

当然,也要赞美与感谢。

也是与深长均匀的呼吸相结合。

用赞美感谢的波动,震动、疏通、理疗我们的肝胆。

用长声“嘘——”的特殊波动,震动、调理我们的肝胆。

赞美感谢的波动与“嘘——”音的波动相结合,影响力直达肝、胆以及相关的肝经、胆经。

我们的肝胆平时反应似乎不甚敏感。

但肝区不适的人会发现,经此诵念后,不适会有所减轻。正怒气冲冲肝火旺盛的人也会发现,在长声诵念“嘘——”音后怒气消褪,右肋部被怒气憋胀的感觉也会消失。

肝极为重要。胆更不可缺少。

一个赞美感谢后的长声“嘘——”,呵护好了你的肝、胆。

 

(35)

 

最后,长声诵念“嘻——”。

调理、疏通、疗养三焦以及相连的三焦经。

方法自然与前面五字诀一样。

也是赞美夸奖感谢在先。

长声念诵是其延续。

念完以后,你会觉得胸腹从上到中到下都很舒服。

 

(36)

 

六字养生诀到此就操练完了。

每天早晨将六字诀反复念诵几遍,效果极佳。遍数多少以时间而定。念五分钟可以。十分钟更好。如果念二十分钟,那就是极佳极佳了。

如果时间短,不仅每个字可以少念几遍,甚至不必六个字念全。

脾胃不好,可以集中多念“呼——”。

心脏这段时间有些不适,可以单念“呵——”。

这都是因时制宜的事情。  

                         (未完待续)

 经穴按摩防治衰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