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哈尔滨剧本:快速识字、提前阅读与小学语文教育 (继续)_【长沙教育网】-长沙教育信息门户|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3:33:51
                     快速识字、提前阅读与小学语文教育 (继续)      郭保华教授首先根据我国计算机对汉字大规模统计的字频结果确定出常用字有4000个,据统计这4000字覆盖了常用语料的99.81%,几乎可以说是人生常用的全部汉字。        郭保华教授首先根据我国计算机对汉字大规模统计的字频结果确定出常用字有4000个,据统计这4000字覆盖了常用语料的99.81%,几乎可以说是人生常用的全部汉字。
        然后郭保华教授将4000字分为50类经典文化知识押韵行文,用144个字写了中国5000年的朝代更迭;用64个字描绘了21种文物和世界文化遗 产;32个字写了14种乐器;156个字表现出91种动物;用40个字描写31种生理器官;用24个字写了24种烹饪方法……正如某些报纸所评论的那 样:"一字可指一物品,一词可指一事件,一句可含一典故,一书可述一历史"。
     《中华字经》全文用字4000,韵语连篇,平仄对仗,朗朗上口。它包罗万象的内容,犹如一部中国文化小百科全书,它集古往今来识字方法之大成,融识字、组词、辨义、正音、习韵、学知于一体,被誉为"中华识字第一经"
         这种奇特罕见的识字教材,第一次将互不相关的4000字排列成一篇韵文,第一次将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在方法统一起来,第一次使汉字的学习从定性走向定量,第一次运用计算机统计结果将汉字按常用度在课文中分为六个级别。
            《中华字经》教学在全国选点实验,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效果:以深圳大学博士生导师陈继会教授为组长的鉴定委员会曾对商丘市一年级的45名实验学生进行考 核,结论是:学时一年,教学《中华字经》所收汉字4000个,学生巩固率达到90%以上,均能认读3500个常用字,相当于中学生的识字量。受试学生平均 阅读文章600篇,阅读量约八十万字。专家组成员一致认为:该课题达到预期目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中华字经》以科学的编排,独特的教法,神奇的效果,赢得了 教育 科研机构和 教育 专家的高度重视。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以《中华字经》为基本工具,展 开了"快速识字、提前阅读"的研究,并立项为"全国 教育 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并在全国设立实验教学基地推广。中国侨联还将《中华字经》指定为全世界华人学 习汉语的首推教材,北京《人民日报》、《新浪网》、《中华学习报》、《人民网》,上海《新闻晚报》、《新闻晨报》、《青年报》,美国的《华人日报》,莫斯 科的《路迅参考》以及新加坡等国近二百家报纸、网络给予多视角的报道。
          全国儿童 教育 专家们这样评论:"《中华字经》的问世是语言 教育 的一个创新,必将给汉字带来一场革命。"
       《中华字经》的问世,对于我国的汉字 教育 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虽然作为我国当代第一部儿童快速识字教材,《中华字经》还存在着很多 的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是《中华字经》挽救了中华民族创造的一种高效率的识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有了更大的发展,重新将汉字变成了世界上最容易学 的文字,医治了困扰中国 教育 几十年的"识字难"的顽症。从这意义上说,《中华字经》同样称得上"天下第一字书",郭保华教授为识字 教育 改革所做出的贡献是 极其伟大的。
《中华字经》的问世,带来了快速识字教材的百花齐放。在《千字文》、《中华字经》的基础上,先后出现了诸如《龙凤字经》(3500字)、《中华常用字 经》(2976字)等各种儿童快速识字教材,其教学方法、教材体系及相关产品不断完善和丰富,并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六、小学识字 教育 改革思路
       应该说,新大纲和新课标中对小学语文 教育 中的识字 教育 、阅读 教育 等方面提出的理念是比较科学的,其目标也是很容易实现的。
         为什么新大纲和新课标的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却无法实现,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学习负担呢?其根本原因在于新大纲和新课标只是提出了好的理念,但与新 大纲和新课标配套的小学语文教材还是采用几十年来一贯制的随文分散识字法,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是"旧瓶装新酒"、"穿新鞋走老路",没有丝毫改变,使得新大 纲和新课标提出的关于识字 教育 、阅读 教育 的理念缺乏有效的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支持,变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实际教学中难以顺利实施。要使"识字难"、 "阅读晚"的难题得到解决,仅仅提出好的理念是不够的,还必须从识字教材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根本性的改变,才能使新大纲和新课标的理念得以顺利实施。最根本 的方法是在小学的识字 教育 阶段开设专门的识字课程,采用专门的识字教材,彻底改变"读、写、讲、用"一次完成的教学模式,根据儿童智力发展的规律,采用" 读、写、讲、用"分段教学的方法,先认读,再写字、讲义。
       实际教学证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最多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即可轻松学完小学六年的识字量(2500-3000个),在识字过程中学会标准的普通话,并在诵 读能力上得到有效锻炼,。在这一阶段,主要以识字和诵读为主,拼音一定不教,写字也基本不教。在学生认完2500--3000个汉字之后,开始进行大量的 背诵阅读训练,以具有人文精神的丰富的语言材料充分刺激学生的语言器官,用古今中外的各种深刻、优美的文章对学生进行持续的熏陶感染,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和整体把握能力,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小学的拼音教学和写字教学,都可以放在小学二年级以后进行,特别是拼音教学还可延迟 到三年级进行,也不会对儿童的学习造成任何障碍。由于学生的识字水平和阅读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增强,原来让学生望而生畏的拼音 教学和写字教学实施起来会变得轻松,效果也会好得多。
大量的实验教学证明,"汉字难教,汉字难学"的观点是错误的,汉字其实是世界上最优美最容易学的语言。我们只要彻底改变几十年来在小学识字 教育 中存在的错 误观念和错误方法,采用我们祖先发明的后人改进的并经实验证明行之有效的韵语集中识字教材,并辅之以科学的教学方法,小学"识字难"的难题是可以轻松解决 的,所有的儿童都可以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进入自由阅读的境界。
   第二章 小学语文 教育 之阅读篇
   一、早期阅读的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阅读能力是一项最重要的能力,因为几乎所有的信息都要通过阅读来获取。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能激活儿童的大脑思维,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发展能力,这对于培养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完成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让儿童终身受益。让儿童提前学会阅读,等于给儿童提 供了一把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使其能进入精彩纷呈,美不胜收的知识宝库,遨游于科学的天堂。
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孩子的阅读开始越早,阅读时思维过程越复杂,对智力发展就越有益。七岁前学会阅读,就会练成一种很重要的技能--边读边思考边领会。"
中央教科所课程研究中心、教学实验研究中心主任戴汝潜先生在《汉字教与学》一书中详细地论述了阅读对于儿童早期智力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明确提出"尽早阅读就是一切"的口号。他说:
"阅读是人们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所以越早越好。"
"阅读是诱发思维活动、启迪相伴,是思维的导师;健康的书籍是儿童最好的老师就是这个道理。当然,结识导师'越早越好'!"
"       阅读升华人格情操,触及心灵自省,是最有效的 教育 --自我 教育 的益友;对儿童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感的陶冶来说,阅读是最重要的,自然是'越早越好'!"
"阅读兴趣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第一位兴趣,阅读习惯是人生最有价值的习惯,因此'越早越好'!"
"尽早阅读可以有效地开发儿童阅读兴趣、阅读习惯这个最佳期;尽早阅读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汉语文 教育 长期以来少、慢、差、费的落后状态;尽早阅读可以提高理解力,从根本摆脱学业负担过重的困境。"
"尽早阅读是儿童智力开发的关键,也是启迪知识与智慧大门的'金钥匙',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再次重申'尽早阅读就是一切'!"
        越早学会阅读的儿童,终其一生都会有读书欲,而进入小学以后,也会以读书为乐,读书的内容也会越来越深,而且学习能力越来越强。读书与学习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越是喜欢读书的孩子,其学习能力越强。
提前阅读对儿童的智力发展有三大好处:一是开发儿童的智慧潜能;二是培养儿童对读书的兴趣;三是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会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使儿童的表达能力、记忆能力增强。
人们经过对众多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以及众多学习成绩优异的少年大学生的调查统计,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他们中98%以上的都是早读者,他们并非因为 是天才而早读,而是早读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他们的智力发育、智商提高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造就了巨匠和"神童"。
"提前阅读"已被发达国家上升到了人才竞争、国力竞争的层面上来认识。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7年的国情咨文中提出了"让儿童在8岁进入阅读和写 作,10岁上网"的 教育 目标。美国总统布什在其就职的第二个工作日就颁布了联邦政府关于"不让一个儿童落后"的教改方案,明确指出从幼儿园到小学二年级执行"阅读第一"计划,让儿童在七岁前解决阅读问题。
        由于我国语文 教育 在识字和阅读 教育 观念和 教育 方法上的错误,儿童进入小学时,没有进行应有的阅读训练,而是以学识字为主,儿童到13岁时才能完成2500 -3000汉字的识字 教育 ,进入自由阅读状态,这恰恰错过了"最佳 教育 期",所以儿童不仅书面语言进展缓慢,口头语言的发展也受到了阻断。
识字难、识字晚,导致中国儿童阅读难、阅读晚。这就使儿童在该阅读的时候不能阅读,也就是说,思维在该发展的时候不能发展,能力在该提高的时候不能提 高。"识字难"、"阅读晚"必定制约着儿童语言的发展、心理的发展、对外交流的发展和知识的汲取,从而也就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发展。 这种现状与当今世界普遍提倡的建设"学习型社会、阅读型社会"的趋势是相违背的。
因此,我们必须对现行的小学识字 教育 进行全面的改革,采用先进的识字教材和科学的教学方法,用尽可能短的时间(最多一学期)完成小学六年的识字 教育 ,使学 生从小学一年级就能提前进入自由阅读状态,从而快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识字 教育 的改革,为阅读 教育 乃至整个语文 教育 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识字是为阅读服务的,完成了识字 教育 ,只是小学语文改革的 一个方面。如果不能对小学语文 教育 中存在的错误的阅读 教育 观念和方法进行改革,那么快速识字就没有任何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目标就永远无 法实现。
二、小学阅读 教育 存在的误区
         中国语文 教育 最大的失败在于小学语文 教育 中的识字 教育 和阅读 教育 观念和方法的严重错误。前面我们已经剖析了小学识字难的各种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下面我们再来剖析一下目前小学阅读 教育 中存在的各种错误的观念,以正本清源,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我国的语文 教育 从上个世纪初期政府废除经典 教育 ,倡导白话文运动开 始,就已经走进了死胡同。当时的许多知识分子,把中国的落后挨打的原因归咎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中 国的语文 教育 也抛弃祖先几千年形成的优良传统,走上了盲目学习西方各种语文 教育 方法的歧路,以至于越走越远,并祸延至今。
几十年来,小学语文阅读 教育 中存在的观念和方法的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阅读 教育 错过了儿童最佳 教育 时机
          生理学告诉我们:成人的大脑约1500克,婴儿出生时大脑约350克,两岁左右就发育到1000克,13岁之前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心理学又告诉我 们: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儿童学习的最佳期。这一时期是儿童机械记忆的黄金时期,背诵记忆是这一时期儿童最自然的学习方法。大脑发育一旦完成,形象记 忆的效率就非常低下,学习同样的内容就要多花6-7倍的时间。心理学还证明,六岁左右的儿童,其口头语言与成人已很接近。他们迫切需要比口语更加严谨,更 加简洁,更富有逻辑性的书面语言的学习,从而进一步锤炼口头语言,并使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深化性得到加强。
          对儿童进行阅读 教育 的最佳 教育 时机是5-13岁,13岁以前是儿童的最佳培养 教育 时期,也是儿童语言文字学习的最佳时期,更是儿童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 的关键时期。如果能在这一时期对儿童实施有效的 教育 ,注重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奠定一生优雅人格的根基,就能开发儿童的智慧潜能,为未来的 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其成为德智双修的有用人才。
           小学阶段是儿童进行诵读训练的最佳时期,而且越早越好。在这一时期对儿童进行诵读训练,可以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从小培养儿童对祖国语言文字的高度感悟能 力。因为经典 教育 所采用的教材在词汇方面是大量的,在语言内容方面是高度浓缩的,包括大量对人生、世界、乃至神秘宇宙的智能思考和为人之道的论述,是古人 真实深远的生命体验。随着儿童阅读程度的逐渐加深,理解能力也逐步提高,理解能力的提高又进一步促进了儿童阅读能力的增加。儿童的阅读能力越强,阅读速度 就越快,理解能力就越强,这样就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带来儿童整体学习能力的飞速提升,进而为学好其他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试想一下,如果五六岁的儿 童就能开始阅读文章,那么他在小学六年除了能背诵十万字以上的古今中外的经典文章,还可阅读几千万字的课外读物,是新大纲和新课标的十几倍甚至数十倍。古 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的文章多了,还怕不解字意,不会作文吗?
          由于小学识字 教育 的滞后,使原本在小学一年级就能完成的识字 教育 要拖延到小学六年级才能完成,也就是说,小学生必须用六年的时间才能学会2500- 3000汉字,才能进入自由阅读的境界,只在那时大部分的儿童已经错过了培养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以致于大多数的学生进入初 中仍然没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对阅读不再有兴趣,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最后变成了无君子之风,心灵苍白的应试木偶。
2、阅读 教育 浪费了最佳 教育 材料
         目前学校所采用的教材在内容上是小容量的、不生动的、无趣的,很难给儿童带来很多惊奇感而产生参与的愿望。翻开几十年的小学语文教材,最大的缺点是浅 白、量少。几十万字的教材中小猫小狗的内容太多,而智慧含量高、深刻优美的经典内容太少。不客气地说,以前我们小学六年的语文学习除了最终学了2000多 个汉字,几乎可以说是一无所获。实际上在小学阶段让儿童背诵、阅读大量深刻优美的经典文章,有利于儿童人格的养成。因为经典的教化不仅仅是语言层面优美的 辞藻,还有其中的人文精神。经典中的这种精神渗透到血液里,深入到骨髓中,最后在心中生根发芽,对儿童的一生都将有长远而深刻的影响。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化 进行得越早,对儿童影响越大。儿童时期受到过真善美的熏陶和感动的心灵,永远是社会的积极因素。同时,人文情怀本身就是语文能力不可分割的一个方面,它能 使人看问题多一个角度,多一分智慧,多一分豁达,多一分敏感,多一分正气,多一分悲天悯人的情怀,因而使人的言辞和文笔言之有物,气韵生动。古人常用"满 腹 经纶 "、"腹有诗书气自华"来评价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可是我们小学的阅读 教育 由于浪费了最佳的 教育 材料,使得大多数的小学生辛辛苦苦学了六年还是胸无点 墨,大脑空空,看不到丝毫"满腹经纶"、"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这实在是我们 教育 的悲哀!虽然新大纲和新课标要求增加经典诗文教学的分量,并列出了课 外必须诵读的优秀诗文的推荐篇目,但由于大部分的老师自身在这方面的修养就很差,再加上课堂内的教学已经搞得老师焦头烂额,那还有时间去关注课外,所以推 荐的优秀诗文的诵读要求最后是不是能够落到实处,就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了。
3、阅读 教育 的方法违背了语文教学的规律
       自五四后,西方"科学的东西"大量引入到中国,引入到语文 教育 之中,不仅仅是西方语法学、写作学、阅读学等"知识"的进入,而且是整个西方化的、所谓科 学的教材"编写体例"的进入、西方化的"教材讲授方式"的进入。因此中国语文 教育 出现了区别于传统语文 教育 的一大奇观,就是出现了"讲深讲透"、"析细析微"的现象,甚至在小学里,一篇《登鹳雀楼》也能洋洋洒洒分析内容20分钟(张志公语)。实际上这种教学方法违背了语文教学的规律,是不符合语文的学科性 质的。语文、音乐、美术是人文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等是科学学科。人文学科的特点是整体性、混沌性,讲究积累、涵泳、感悟,科学学科的特点是层级性、系 统性,讲究严密、逻辑、推理。科学学科必须从底层逐级学起,断了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进一步的发展。而人文学科可以一开始就让儿童诵读大量的经典作品,耳 濡目染以达到熏陶之功。
         中国传统的阅读 教育 ,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背诵。背诵,对语汇材料的积累、对整体文句的感性的积累,所起的作用比抽象的理解所起的作用更大。背诵,是 化别人的语言为自己的血肉。那文句、那意境,萦绕心头,如发于已心,如出于已口。愈积累愈丰富,愈丰富愈自然贯通,逐渐就积淀成一种内在的知识和情感。中 国几千年来的历代文人学者都是从背诵经典开始奠定了一生的成就,远的不说,近代的大家胡适、鲁迅、巴金、茅盾、钱钟书等都曾在儿童时期背诵了大量的经典著 作,为以后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实际上我们现在的阅读 教育 却背离了中国的优秀传统,采用了西方科学主义的方法,走的是理科化的路子,讲解过多而背诵 太少。在课堂上,老师对一篇课文从字、词、句、篇到语法、修辞进行细致地拆解、深入地鉴赏、精心地把玩、反复地历练,以此来达到让学生学会听说读写的目 的。看起来时间花了很多,方法想了很多,板书设计很精致,课堂讨论很热闹,但是由于阅读 教育 的实质--语言材料对语言器官的刺激量微乎其微,所以最后不但 没有达到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他们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 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的目的,反而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语文 学习望而生畏,最终出现从小学到中学用2700课时学习自己的母语仍过不了关的咄咄怪事。
三、 小学阅读 教育 改革思路
           要解决小学阅读 教育 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就必须彻底改变小学阅读 教育 中的错误观念和方法,朝着语文 教育 的正确轨道回归。
其实要解决"阅读难"的办法很简单,即抓住儿童最佳 教育 时机,大量背诵和阅读各种经典。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序中就说道:" 在中等以上的 教育 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八十年代,叶圣陶进而指出"经典训练不限于学校 教育 的范围而推广 到整个社会,是很有必要的。"国学大师南怀谨也说:"从儿童时期开始诵读历史经典名著,是我们一贯的基本 教育 方法。"
         那么,什么样的文章才能被称为经典呢?简言之,经典就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所载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的民族,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其表现形式有哲学、伦理、文学等,它能流传至今,体现了其内在的精髓和魅力。如" 公正无私、嫉恶如仇、诚实笃信、不尚空谈、戒奢节俭、防微杜渐、三省吾身、豁达大度、温良恭俭让"等修身之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 矣,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向;"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仁者爱人"的伦理;"小人喻 于利,君子喻于义"的教导;"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文思想;"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亲和;"民贵君轻"的政治理想;"无为无不为"的辨证思想;"与天地万 物相往来"的和谐自然观;"风、雅、颂、赋、比、兴"的诗性智慧等。我们的民族精神,是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由无数先辈们用他们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奋 斗和高度智慧的创造铸就的,它在历史的演进中代代相传,不断积累、发展。而文化经典正是民族精神传承的载体。在我们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大量文化 经典,包括经、史、子、集各部,它们是我们民族文化精华的结晶。正是通过这些文化经典,民族精神才得以传承和不断发展。可以说,没有文化经典就不会有我们 民族精神的积累和传承、发展。
           经典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而不衰,是因为其中包含有一种诚恳的人性,能够进入到心灵深处,提高人作为"人"的内在品德。这些经典本身就是一个高远的理想、一 个开阔的胸怀。它可以涵养性情,增长智慧,提升眼界,增进道德勇气。熟读这些有高度智慧的书,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较迅速地启迪理性,可以对人生的各项 活动,作较为全面而合理的安排。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见识",亦即现今所谓的"文化教养"。
我们知道,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包含有丰富的民族智慧和人生哲理,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道,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有"和为贵 "、"和而不同"的共生共处之道,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个人与社会健康互动之道,有"天地之大曰生"、"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 的创生之道、与时俱进之道。有"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人文关怀,所有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神,这里有做人的道理、做人的要求、做人的方法, 并让人从中得到做人的乐趣,让人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但凡有成就并且能够长期保持的人,都是目光远大、品德高尚、富有爱心的人。
我们国家对现代社会的认识有两点值得反思,一是片面强调竞争、一味追求个性和创新;再就是学校 教育 重智轻德,忽视人格的发展。在现代社会,竞争是必要的,但合作、互助、宽容、理解、平等和爱心更重要,这是人生成功的基础。
在儿童时期开展经典诵读 教育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忽视传统经典 教育 造成中国人道德水准的普遍下降
          从五四运动开始的近百年来,中国的 教育 重科学 教育 而忽视传统的经典 教育 ,使得至今数代中国人的整体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急剧下降,大多 数中国人没有能力阅读文言文,对中国五千年积淀下来的宝贵的文化精华不能吸收,形成对中国传统文化承继的一个巨大的断层,使中华民族成为了一个没有文化根 基,道德观念产生错位的民族。特别是中国进入市场经济发展时期,由于缺乏传统文化的涵养,面对着巨大的物质诱惑, 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念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在一些领域,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蔓 延;也给儿童健康成长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大量含有凶杀、暴力、淫秽色情、低级庸俗的 资讯 通过互联网、电视、游戏室、录像厅、歌舞厅等渠道迅猛传播,也影 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
2、忽视传统经典 教育 给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错误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导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加趋向功利主义,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束缚,甚至是畸形发展。有些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 容器,将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局限于课本知识内,通过各种机械的学习和训练来获取考试成绩的高分,但作为现代人应有的素质非常贫乏,手拿高分成绩单,却 缺少应有的适应社会的能力。错误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造成学生的母语水平低下,使学生的人文素质不高,心量不广,涵养不深,人生态度无所归依,理想不敢坚 持,君子之风渐行渐远。学生只看重自己的学习成绩,缺少对他人和社会的关心。学生缺乏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素养,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犯罪率的增高,犯罪 年龄层的降低,校园暴力事件的频传,显示了人心的极度空虚,人生方向感彻底的失落,这其实是中国 教育 忽视人文 教育 、人格培养所造成的直接恶果。
           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承继的断层,造成社会整体道德水准的下降,使儿童的健康成长受到严重影响,许多有识之士对此忧心如焚。
              1995年3月,赵朴初、叶至善、冰心、曹禺、启功、张志公、夏衍、陈荒煤、吴冷西等九位德高望重的全国政协委员在1995年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以 016号正式提案的形式,发出《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以焦急迫切的文字,为我们敲响了传统文化正处于存亡续绝的关键时刻的警钟。
           《紧急呼吁》指出:"我国文化之悠久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罕有其匹的连续性,形成一条从未枯竭、从未中断的长河。但时至今日,这条长河却在某些方面面临中断的危险。"
《紧急呼吁》强调:"构成我们民族文化的这一方面是我们的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几千年来维护我民族屡经重大 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纽带;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任此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失,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民族的罪人。"
          提出议案的这些老一代知识分子,"以风烛之年,未敢忘继承民族的文化",他们希望学校、社会能重视对传统经典的诵读和 教育 ,"在有生之年重听弦歌,到古典学校中走一走,看看后继之人。"
3、"经典诵读" 教育 是提高儿童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可以快速提高儿童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因为成绩的好坏,往往不只是取决于儿童学习的努力程度,而是还取决于他的理解能力的高 低。要提升儿童的理解能力,经典 教育 是最好的 教育 方式。诵读经典可以促进阅读的发展,多读好书可以拓展儿童的视野,取别人的精华为其所用。书读多了,很自 然地知识面就广了,知识面一广,理解能力、逻辑分析能力自然就强。儿童喜欢异想天开,读书多了,还可以激发他的创新创造能力。由此,儿童在各种信息的刺激 下,理解能力、逻辑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个时候儿童读教科书还会难吗?还用担心考试成绩不好吗?
新大纲和新课标规定了必须诵读的大量经典诗文及中学的文言文学习的比例的大幅提高,预示着我国的语文 教育 将向"经典诵读" 教育 转变。儿童现在不读经典,将 来也得读!不同的是,儿童时期读这些经典是很轻松的、很快乐、很自然的,在无压力的情况下就把经典背会了!如果等到将来为了考试再来背这些经典的话,由于 小时候很少或是根本没有接触过,学这些东西就会学得很痛苦,而且学过就忘。
4、"经典诵读" 教育 是素质 教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
"        素质 教育 "已成为当今 教育 领域最受关注的问题,它关系到我国各级 教育 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及人才规格等诸多方面的重要问题,这是21世纪我们国家、民 族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1999年6月,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 教育 改革全面推进素质 教育 决定》,但时至今日,许多学校 教育 并没有实现从"应试 教育 "到"素 质 教育 "的转变,重智育轻德育,忽视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特别是忽视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的现象依然存在。这种现象对我国 教育 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经 典诵读" 教育 对于加强儿童的素质 教育 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因为经典是做人做事的公式和定律,儿童通过口诵心惟,久熏成习,久习成性,气质得到改变,能够从 小养成宽容、理解、平等、仁爱、互助等良好品格。今天我们大力提倡儿童诵读传统文化经典,是要让他们从小感悟中华美文的思想境界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 深,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认知能力和文学素养,帮助他们形成正确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经典诵读" 教育 可以加快从"应试 教育 "到"素质 教育 "的转变的步伐。
          当然,我们提倡"经典诵读" 教育 ,不能只是对中国传统"经典诵读" 教育 的简单模仿,特别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世界各国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的"经 典诵读" 教育 应该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之经典作为源头活水,我们应该以更高远的眼界,更广阔的胸怀,来重新定义"经典诵读 " 教育 。只要是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化,我们都应该学习,这样才能使儿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全面发展的目的,为网络时代各国文明的广泛交流和 深层融合、以及在此背景下人类新文明新文化的创造打下基础,成为学通中外的国际化创造性人才。
第三章 小学语文 教育 整体改革方案
           小学语文 教育 的改革,重点在识字 教育 和阅读 教育 的观念和方法的改革。传统的习惯势力对语文 教育 的伤害太深,祸延甚广,要对小学的识字 教育 和阅读 教育 进行 改革,搞折中主义,作局部的修补是无济于事的。目前新大纲和新课标的改革力度是很不够的,不是我们老师说的难度太大,而是要求太低,远远无法满足儿童的学 习需求,新教材的编写更是背离了语文教学的规律。要使小学的识字 教育 和阅读 教育 回归到语文 教育 的正确轨道上来,就必须彻底颠覆原有的理论体系,冲破传统习 惯势力的障碍,从 教育 观念、课程设制、教材使用到教学方法进行彻底的变革。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必须重新修订,对识字和阅读的要求都要提高。小学的识字 教育 必须采用专门的识字教材,并安排在小学一年级上学期完成,从一 年级下学期即开始对儿童进行大量的系统的诵读训练,小学六年的阅读量至少可以达到5000万字,其中背诵量达到10-15万字。小学的诵读教材必须抛弃那 些内容肤浅的文章,代之以大量的古今中外的各种深刻优美,具有深厚人文精神的经典作品。至于我们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视为重点,花费了大量时间,让儿童望而 生畏的拼音 教育 和写字 教育 则放在二年级以后进行短期的训练即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当然,小学语文 教育 的考评标准也要重新建立,以适应新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
            珞珈在《语文教学改革构想》一文中提出的"分科、分级、自主、开放、积分制"的语文水平考试模式,是与小学语文 教育 中的"快速识字、提前阅读"的理念相适应的考试模式,具有普遍推广的意义。
分科,即把语文考试分成"背诵、阅读、写作、语基(语文基础知识)"四个科目,分别考试、分别记分。分级,即把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分成若干级别,类 似英语考试的四、六级。自主,即学生自主选择考试级别、考试时间,允许补考。考试时间每年2次,全国统一时间。开放,即打破年龄、年级限制,允许失学儿童 和社会人员自由报考。各科成绩分"及格、优秀"两个等级,及格即得一分。积分,"背诵、阅读"按"语言材料对语言器官的刺激量"来记分值:背诵总分10分 (1万字1分),阅读总分10分(1千万字1分),积分累加。写作、语基各5分,考相应的级别得相应分数,不累加,毕业分数按最高级别计。四科总共30 分。9年义务教育结束之时,若能得到总分的60%、即18分,即算语文达标,奠定了终生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基础。高中以后结束语文课。志愿学文科的学生 (积分达到20分以及一定的优秀率)继续开设文学史、语言学等人文课程,而 对理科感兴趣的学生不再开设语文课而开设其他相关课程。大学也不需要再开大学语 文课。
              考试模式突出背诵和阅读的基础地位,其依据是语感理论。叶圣陶、王尚文等认为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语感,而语感是从"语言材料对语言器官的大量刺激"得 来的。这种刺激的主要方式就是背诵和阅读,若能背诵精选的10万字的古今中外经典名篇、阅读1亿字文学名著,则语文水平绝对不差。背诵考试可以口试,也可 以笔试。阅读考试以考察对文学作品内容的了解为主(约占70%),理解欣赏的内容为辅(约占30%)。考试内容在规定的篇目中。篇目应有全国统一的部分 (约占70%)和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而有所区分的部分(约占30%,这部分造成全国学生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态,这样比全国统一的一刀切好),都由专家集各方意 见审慎制定。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写作的前期准备一是语言材料,二是思想情感。二者居一,可将就写。二者具备,文思泉涌!二者皆无,绝对不写。大量的阅读、背诵 是在语言材料和思想情感方面的积累和训练,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捷径!如果没有充分的背诵、阅读和内心感受为基础,写作训练对提高语文素质的功效将大大降低, 作文就是对学生的折磨。应果断停止缺乏背诵阅读基础和内心真实感受的作文训练,纠正其中的假、大、空、套(这个问题相当普遍!)。调控手段就是背、读先 行,内心感悟先行,作文考试级别自选。
语文知识中的语法、修辞等对语文素质的提高是次要的,而词汇量是主要的。考试应以字词的识记、理解、运用为主。另外,应减少语法修辞而增加对联内容(教学 中亦应减少语法修辞知识讲授而增加对联训练),因为对联蕴涵词类、语法的观念。语文知识科的考试内容大致如下:字、词的识记理解(约60%)、对联(约 10%)、其他(30%)。
           在此考试改革引导之下,教学将从以讲课、作业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自主的背诵、阅读为主。大量的背、读又为写作提供语言材料、思想观念和写作方法上的支持。高强度、高质量的语言信息的刺激必然造就具有高度语文修养和人文精神的学生。
            在这种考试模式调控之下的教学活动,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和可塑性--只要强调背诵和阅读(现代廉价的录音设备和多媒体软件还是极好背诵、阅读辅助工 具),就会取得相应的收获(考试中的分数只是现象,实质是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主客观条件引导学生朗诵、阅读、欣赏,组织讨论 和各种读书活动,教师的主导性有广阔的发挥空间。
           这种考试改革还有利于发掘各种 教育 潜力,充分释放各方对语文 教育 的热情。对学生来说,考试压力减轻,学习动力大增。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选择相应科目 和级别的考试;不及格可以补考,若想更好成绩可以允许重考。每背一篇文章、每看一本书都是切实的收获和踏实的前进,学习兴趣大增、成就感大增、信心大增。 对教师来说,以往单纯追求及格率、高分率、升学率的压力大大减轻,教师之间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竞争取代了唯分数的竞争。教师的学识、人格成为受学生尊重的 重要原因,教师将产生强烈的提高学识修养的愿望。对家长来说,明确知道孩子该背什么、该读什么,督导孩子有的放矢。甚至家长自己也可以参与到孩子的学习 中,和孩子一起背书、读书、考试,不仅大有益于孩子的学习,还是一种极好的亲子活动。在父母看来,孩子未来的生存竞争由分数竞争转化成了具体的背书、读书 的竞争。这种竞争还可以延伸到幼儿期,而提前背诵和阅读是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的,将为儿童的心智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失学儿童和希望提高语文素质的 社会人员来说,这是一个平等的机会。即使没有上学,但是他们知道,只要背了、读了某些书,就能取得相应的收获和承认。这将极大地促进这部分人积极进取的精 神。而他们的精神、他们取得的成绩必将鼓舞广大在读学生。对早期 教育 来说,这种考试模式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它引导家长在孩子早期即设置人文环境,孩子在 诵读经典阅读名著的氛围中成长,听之读之诵之,则中国之 教育 大幸!中国大幸!!!
          这种考试模式引导下的语文 教育 具有求实开放、协同万方、低成本高产出的特点,为 教育 各方营造一种宽松、积极、人性的氛围,使中国语文 教育 走上健康发展的正轨,并将从根本上带来中国 教育 的彻底改革。
结束语
         对儿童的早期识字阅读 教育 从本质上有别于诸如舞蹈、钢琴、美术等其它方面的培养,因为识字和阅读是人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和技能,它将伴随人们一生的学习和发展。
社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就是知识的竞争,而知识的基础竞争就是语文的竞争,语文的竞争就是识字阅读的竞争。
          识字阅读的竞争,就是人生起跑线上的竞争,因为它关系到智力的开发,思维的发展,习惯的养成。它的人生奠基作用,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越是往后,越能体现其蕴含的潜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早期识字阅读,赢在人生起步。
         识字阅读的竞争是个体和个体之间基本素质和发展性的竞争,也是国家之间人才培养和发展潜力的竞争。汉字兴则国兴,汉字亡则国亡。美国、英国、日本之所以 以政府行为倡导提前阅读,就是在遵循科学规律的基础上,把与他国之间人才和国民素质提高的竞争放在了儿童这一年龄阶段。而中国的儿童,如果仍是在该识字的 时候不识字,该阅读的时候不阅读,我们拿什么和人家竞争?
          由于传统习惯势力的影响,现在不少家长对识字阅读的的意义认识不清,对儿童快速识字、提前阅读持反对态度,却一窝蜂地让儿童去学英语。事实上,对于中国人 来说,英语仅仅是辅助的交流工具,而母语不仅仅是主要的交流工具,更是文化和思维的载体,二者是不等价的。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是思维的载体, 我们要用母语来学习历史、文学、数学、物理等各种学科,我们要用母语去思考、去想象、去创造。没有良好的母语,根本谈不上学好外语。
"         今天的科学发展说明,汉字有着比世界其它文字更先进、更适合电脑化原理的内在规律。汉字所独有的、任何文字所无法比拟的图形特征、智能化倾向和视听识 别的优越性,将表现出更强大而旺盛的生命力(李敏生《汉字哲学初探》)。事实上汉字以其简捷化和网络化的特点和优势,已被世界公认是最适合经济发展所需要 的高信息文字,在世界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世界学习汉语的人数越来越多。虽然汉语的发展不一定会像英国《科技报》主编迈克普鲁斯说 的那样:"我坚信,总有一天,全世界人民必修汉字!"但我们应该坚信,只要地球存在,人类存在,汉字就永远不会消亡,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就能流传千秋,造 福万代。
            儿童是每个家庭、每个父母的未来和希望,也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只有彻底改变失败的语文 教育 ,掀起识字阅读革命,让每一个儿童都能实现早期识字阅 读,才能改变彻底失败的中国 教育 ,才能让每一个儿童都能健康成长,才能提高中华民族的综合素质,才能强盛我们的国家。
后记
          我并不是一个专业的 教育 工作者,进入 教育 这个行业从事识字 教育 和经典 教育 也是这几年的事情,但十多年来我一直关注着中国的 教育 。中国的 教育 已经病入膏 肓,民怨鼎沸,它使我们尚不发达的国家浪费了大量宝贵的物资财富;它使我们本不富裕的家庭几乎耗尽了全部的财产(许多人甚至还是负债),无法提高自身的生 活质量;它更使我们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万千儿童心灵中本应具有的真、善、美、爱等人的本性受到戕害,中国的 教育 已经危及到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生 存。当我看到无数的家庭为了子女的 教育 而疲于奔命,耗尽了全部的心血。当我看到众多的学子经过十多年的寒窗苦读中却丝毫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最终变成了无 君子之风,心灵苍白的应试木偶,我的内心无比沉痛。我为中国 教育 成了祸害民众的帮凶而深感忧虑,我为我们的孩子、为我们国家的未来而忧虑。
           教育 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我们的学校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复杂得让我们的 教育 工作者纠缠几十年仍旧理不清头绪,实在是 教育 工作者的 悲哀和国民的不幸!其实 教育 就是要使一个冥然无知的人明白事理和获得智慧,使人能泰然自若地进入复杂无比的社会,甚至可以参与建设和改造社会的种种活动。 所以, 教育 的本质就是塑造个体人,培养社会人。 教育 不单教人以谋生的技能,还应启发人追寻生命的智慧,协助人找出生命的秘密,明白生存的意义和提高生活的 质量。 教育 的理想是尽人之性,使人成为完全的人、圆满的人。更具体地说, 教育 的本质就是使人获得健康的体魄、坚强的意志,成为有情有心、有灵性的人。
         我觉得,我们的 教育 培养出来的学生如果能够具有以下的三种能力,那么我们的 教育 就是成功的 教育 。第一是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因为人生有涯而知识无 涯,一个人穷尽一生也不能学完所有知识的万分之一,所以 教育 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使他走向社会之后仍旧能够不断地学习新的知 识,以适应多变而复杂的社会;第二是与人相处的能力:社会就是一个群体的生活,每个人都不能游离于群体之外。一个人活在世上,要有与人为善的气度和光明磊 落的胸怀,能够了解别人的心意,体恤不幸者的遭遇,对有需要的人伸出援助之手,能够和人建立真诚而持久的友谊,懂得去爱人和被爱;第三是面对逆境的心理承 受能力:人生不能总是一帆风顺,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要面对许多不可预知的困境,都会遇到许多的艰难险阻。一个人只有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才能逐渐成 熟、完善,成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认为,一个人只要具有这三种能力,进入任何一个行业都能成为一个优秀的 人。
          我一直认为, 教育 是很简单的事情,学习是很快乐的事情,可为什么我们的 教育 总是要用最繁琐的内容最专制的形式最高昂的代价让人去学许多最无用的东西,这里 面恐怕不仅仅是 教育 管理部门按不按 教育 规律办事的问题,而是有着体制内深层次的原因。我认为,要改变中国的 教育 ,让中国的 教育 真正回归它的本质,仅仅从教 育本身来着手是不够的。
          这篇关于快速识字、提前阅读与小学语文 教育 的文章,是我长期以来对中国 教育 改革的思索,虽然它并不能解决 教育 的全部问题,但却能解决根本的问题--如何培 养人的问题。也就是说,不管中国的 教育 如何改革,识字 教育 和阅读 教育 的改革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接下来的整个语文 教育 的改革及教 育的其它方面的改革才能进行下去。这篇文章的最后成文,不是我个人的力量,更多的是得益于王财贵教授、郭保华教授、张广照教授、韩军老师、珞珈老师及许多 不知名的朋友,文中的很多资料都出自于他们的文章,我所做的仅仅是将他们的真知灼见通过识字和阅读这个话题串连起来,形成一篇比较完整的文字。特别是王财 贵教授、郭保华教授和张广照教授,对我从事识字 教育 和经典 教育 给予了很多的指导和支持。对于这些为改变中国的 教育 不懈探索并付出无数心血的先行者,我深感 钦佩,谨在此向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