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宴无鸾:普拉昌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22:01:39
普拉昌达开放分类: 人物、领导人、尼泊尔、普拉昌达
普拉昌达 [编辑本段]
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的总书记,伟大的革命家。尼泊尔总理,2008年8月15日当选。

带上两把破枪进山打游击

  今年54岁的普拉昌达是尼泊尔反政府武装的一号人物,也是尼泊尔最神秘的人。在今年春天以前,尼泊尔人对他是只闻其名从未见其容。普拉昌达的本名叫帕苏巴·卡麦尔·达哈尔(Pushpa Kamal Dahal)。1996年,因为主张废除君主制,他与尼政府产生分歧。同年2月13日,他带着满腔怒火,和他的支持者一起从首都加德满都走进尼泊尔西部的深山密林,走上“武装斗争”的道路。从此,他为自己取名普拉昌达,意为“愤怒之火”。

  普拉昌达出生在尼泊尔博克拉市附近的一处山村。尼泊尔迄今还保留着从印度传来的种姓制度,普拉昌达的家族属于最高种姓婆罗门。虽然种姓甚高,但他的父母却都是贫苦农民出身,后来才逐步成为农民中的“中产阶级”。普拉昌德一家居住的奇特旺,是尼泊尔各民族、各种姓混居的地区,从一个小孩子的视角,他就能时刻感受到社会的不平等。他说,自己毕生的目标就是推翻压迫在尼泊尔劳苦大众身上的种姓制度,解放低种姓人,他像马克思一样背叛了自己的种姓。上中学时,普拉昌德开始接受共产主义理念,并逐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上世纪70年代,他从奇特旺农业大学毕业后,先在中学当了两年多老师,随后就成了尼共的全职干部。在尼共于上世纪90年代参政前,他一直从事着地下活动。

  普拉昌达走进深山时,只带了一百来号人,唯一的武器是两把破旧不堪的短枪,有一把还是不能用的。他想到的第一个办法是联合当地的贫苦农民,用自制土枪袭击偏远的警察哨所,以获取武器。此外,他们还在黑市上买武器,并逐渐培养自己的工程师,建工厂自造武器。短短半年,普拉昌德发动了5000起小规模袭击,游击队的规模初步成形。起初,尼政府对他们不屑一顾,认为这只不过是闹事的小股“恐怖分子”。但到2000年,政府军突然发现反政府武装已拥有1万多名士兵,控制了尼泊尔的半壁江山。于是,大规模搜捕普拉昌德的“围剿”行动在全尼泊尔展开。但这一行动从来没成功过,普拉昌德始终神龙见首不见尾。此时,传言也满天飞,说根本没有普拉昌达这个人,是反政府武装“编造”出来迷惑政府军的。

  可事实上,普拉昌达一直在领导着这支游击队。只不过连游击队其他领袖也无法得知他的行踪。普拉昌达和其他领袖都同时拥有至少3部电话,每部电话只与特定的一位领导人联系。按照反政府武装的纪律,除非情况特殊并有严密的安全措施,任何两位领袖不得同时在一个地方过夜。而普拉昌达本人,据说从没在同一个地点过上两晚。在领导人召开重要会议时,士兵们会在方圆5公里内严密布防。10年内战中,普拉昌达曾秘密躲到印度指挥游击战,在印度的5年里,数万名支持者的家都是他的藏身之地。

  常年只有两三件衣服可换

  山中岁月是十分艰苦的。10年间,普拉昌达每一天都在山林中穿行。反政府武装的士兵们除了食物和日用品外,每人每月还可以得到500尼币(9尼币约合1元人民币,下同)的生活补贴。可普拉昌达等主要领导人却从来不领工资,每人身边有一个助理负责支付他们的日常开销,每月报销一次。为了保证账目清楚,开销合理,反政府武装还有专门的监督小组,每3个月来查一次领导人的账。所以,自从走进山林后,包括普拉昌达在内的游击队领导人就没有了个人财产。在日常生活方面,普拉昌达与普通士兵的待遇也一样。食物以素食为主,餐桌上最常见的是农民常吃的豆子拌饭,鱼一类的“高级食物”是绝少能享用到的。山里的医药十分匮乏,领导人生病也只有请土医生来看病,并且没有像样的药吃。士兵们穿自己工厂缝制的军装,普拉昌德等领导人为了隐蔽身份则不穿军装,常穿市场上随处都能买到的中国产T恤衫。可这样也就价值两三百尼币的T恤衫,每人也只有两三件,必须常年换着穿。因为条件所限,他们还长时间不能洗衣、洗澡。直到前些天来到加德满都与政府谈判,普拉昌达才穿上了干净的衬衣和皮鞋。进了城的普拉昌达甚至没有自己的小轿车,出门谈判要叫出租车。

据当地媒体报道说,普拉昌达是个充满激情和感染力的人,同时还有坚忍不拔的性格。10年来,尽管条件艰苦,他的妻子一直陪伴在他身边。他们的3儿1女也都是反政府武装的全职干部。但年逾七旬的老父亲,普拉昌达已有5年没与之相见了。今年5月,普拉昌达回到奇特旺,在一个大型集会上结束发言后,与父亲见了1个小时,就匆匆离开。父亲说,普拉昌德看上去和10年前差不多,但好像“胖了不少”。普拉昌达曾对媒体表示,将来反政府武装通过选举进入议会和政府之后,他本人将不会出任首相或其他高级职务,而要潜心研究理论问题。

注:现在他与其领导的尼共(毛主义)成员已经加入了尼政府

从丛林回到主流政坛的普拉昌达及其游击队,要想继续获得民众支持,就必须实现革命党向建设党的转变
  在风云变幻的尼泊尔政坛,毛派领袖普拉昌达被民众认为是“最性感的男性”,这和刚刚被剥夺王权、落寞的国王贾南德拉形成了鲜明对比。

  11年来,普拉昌达率领的这支“微不足道的力量”,推动了尼泊尔政治生态发生巨大变化:强盛了200年的王权日趋衰落,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赢得主导权,七党派放弃了对国王的幻想,愿意和普拉昌达联手共建未来。

  毛派领袖

  普拉昌达原名普什帕·卡迈勒·达哈尔,1954年出生于博克拉市附近一农民家庭,曾当过教师。因受够了“贫困和野蛮盘剥”,1979年他放弃教职成为一名政治人物,此后迅速崛起。

  1984年他成为马肖尔党中央委员会成员,第二年,他利用该党分裂的机会,联合三个派别组建团结中心党。80年代末又组建团结人民阵线,并以该党为依托参加1991年该国实行多党制后的首次大选。

  1996年初,还寄希望于议会斗争的他,向政府递交了一份包括改善农民和社会底层人民生活条件在内的四十项要求,根本不获理睬。当年2月,怀着满腔愤怒,他带领一些贫苦农民,拿着两条破枪,走进深山老林,发誓要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十年地下活动,普拉昌达把一小批仅配备原始火器的追随者,变成了一支有几千名战士、装备良好、令政府军生畏的队伍。在上千次战斗中,游击队控制了尼泊尔60%到70%的领土,而政府军只能控制加德满都这种大城市和各县首府。游击队成立了县、村两级基层组织,任命官员,征收赋税,修建道路,设立医疗机构和金融合作社。这些成就的取得,用普拉昌达的话说,“全仰赖于毛泽东思想的指导”。

  普拉昌达笃信毛泽东思想。1970年代初,当他还在奇旺省的兰普尔农业学院求学时,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并逐渐形成“只有暴力革命,才能改变尼泊尔固有权力结构”的想法。10多年的游击生涯,他运用“以农村包围城市”理论,以农村为根据地,以获得农民等底层民众支持作为斗争基础,把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取消种姓政策,设立关卡自行征税。在边远地区填补了政府的权力真空。

  实际上普拉昌达成功的秘密,还在于和士兵休戚与共。作为游击队的高级领导人,他和士兵一道忍受着斯巴达式的清苦:除了应付换洗的几件衣服外,几乎一无所有。伙食不过是农民常吃的豆子糙米饭。

  《国际先驱论坛报》记者曾深入其占领区,他吃惊地发现,尽管反政府武装与政府军间的斗争造成至少1.3万人丧生,农民仍然支持普拉昌达,称反政府武装为尼泊尔的“罗宾汉”。

  王权落地

  尼泊尔王权衰落是尼政坛的新气象,国王贾南德拉从震惊世界的血溅王宫惨案到去年的“休克疗法”,备受公众质疑。

  在2001年6月1日的王室团圆聚会上,号称“革命国王”的比兰德拉全家惨遭枪杀,当时贾南德拉恰好缺席,而他在场的儿子是唯一的幸存者。几天后贾南德拉就任摄政王,死者尸体未经法医鉴定就匆匆火化。去年2月,贾南德拉又运用宪法第127条,解散政府,成立由国王担任主席的大臣会议,希望通过休克疗法来稳固王权,激起了七党派的强烈反弹。

  七党派开始和反对派武装一起,结成反国王统一战线。这打破了1990年代中后期逐渐形成的国王、政党与反政府武装三足鼎立的政坛格局。在反政府武装的暗中支持下,七党联盟组织声势浩大的示威,增加了逼迫国王让步的砝码。

  去年6月10日,尼泊尔议会投票,一致同意剥夺国王先前拥有的法律否决权。8日议会通过新决议,议会在签署法令时不再需要征得国王同意,一切重大决定由议会作出,不需要经国王认可。在今年6月将要举行的制宪会议选举中,尼泊尔人将投票决定国王的去留。至此,王权在尼泊尔终于走到了尽头。

  在政治生态发生根本转变后,去年11月21日,普拉昌达率领的反政府军与尼泊尔政府签署和平协议,正式结束10多年内战。首相柯依拉腊宣告:“暴力政治已经结束,和解政治时代已经到来。”  

  观察家认为,游击队在获得大部分领土控制权的情况下,同意封存武器和士兵进驻临时营地,体现了其维护尼泊尔和平的决心。然而,回到主流政治进程中的普拉昌达及其游击队要想继续获得民众支持,就必须实现由革命党向建设党的转变。自1990年多党执政以来,尼政局不稳的主要原因,在于未能搞好国民经济。

  或许普拉昌达早已料到会有这一天到来,早在战争期间,尽管经济困难,他还是把一批又一批年轻人送往国外,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他说:“眼看游击队的斗争即将获得最后胜利,国家的经济建设需要各方面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