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田理子4610什么意思:李奉先:尼泊尔王宫血溅,为真相中印对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9:43:31

写史重在史实,你不能放大,也不能缩小。用“个体选择”、“被迫为之”、“求仁得仁”三个理由,于历史事件模糊说理可以,但如果用来确查真相、推理始末,则极为困难。

就拿尼泊尔王宫血案这件事来说,迷案的真相,至今找不出让人信服的理由。我们先回顾事件:

2001年6月1日晚1040分左右,尼泊尔王宫——纳拉扬希蒂宫发生血案。国王比兰德拉、王后艾什瓦尔雅和王储迪彭德拉等十几名王室成员遭枪击。国王、王后、国王的女儿和小儿子等八人当场毙命,国王受伤的幼弟数日后去世。

重伤昏迷的迪彭德拉2日继任国王。但这个“植物人”也只当了两天国王。4日晨,迪彭德拉撒手人寰。比兰德拉国王的次弟贾南德拉摄政王随即继位。

该事件发生后,令世界震惊。人们在震惊之余纷纷猜测血案发生时的情况及背后的原因。而中印彼时,已为这波政治地震展开外交较量。笔者就此,依次叙之:

一.     事发后,中印表态耐人寻味

事发后,中国第一时间致电哀悼,高度评价比兰德拉,并呼吁彻底追查真相。但由于中方奉行不干涉他国内政,没有派人参与调查。而印度则对血案动态反应冷淡,仅是官方一纸唁电。

随后,新国王贾南德以指定成员的方式成立一个三个调查小组,对此案进行全面调查,但是,贾南德拉指定的调查小组成员之一、尼共产党总书记库马尔拒绝参加调查工作,原因是人员选择不符合法律程序。

没多久,用尼泊尔末代国王贾南德拉话说,调查的结果是,“王储因醉酒被逐使然”;而时任尼泊尔副首相兼内政大臣波迪亚尔则宣布,“王储因择偶问题上与其他王室成员发生了意见分歧,才一怒之下开枪打死了自己的亲人”;而尼泊尔民众则认为他们都撒的是弥天大谎。

更不可思议的是强势的印度给真相“一锤定音”:邻国的灭门惨案,完全是王储个人冲动所为。这等于为贾南德拉登基提供了政治背书,反正迪彭德拉王储“自杀”了,死无对证。此所谓:“个体选择”、“被迫为之”且“求仁得仁”的结论,尼泊尔人民为之莫可奈何。

我们再看中国的表态。中国要求慎重调查事情真相,呼吁尼泊尔人民保持冷静和团结。面对印度的仓促发声,除了中国,全世界都沉默了,连好事的美国都哑然了。中国对印度的做法虽然存在质疑与不满,但没有找到合理的证据来反驳。

耐人寻味的是,中印相继表态后,尼泊尔人民出现了两种动态:

——愤怒的尼泊尔抗议者6月3日在加德满都街头烧毁了印度报纸,撕毁印度国旗。对印度轻言“尼泊尔王储迪彭德拉应为国王、王后以及其余的6个王室成员的死亡负责”,人民怒不可遏;

——同一天,加德满都一份独立英文报纸刊登了尼泊尔共产党党领袖普拉昌达的声明,他在声明中指责皇室血案是一次“早有预谋的大屠杀”,目的是结束尼国现有政治体制。普拉昌达称:“这起被指为因家庭纠纷引起的皇室惨剧疑点重重,国王比兰德拉的自由开放治国理念不容于国内外反动分子,才是凶案背后的真正原因。”

二.     侦查中,中印因素暗香浮动

历史,就是这样,史实是可以随意冷处理的。但历史,却能评说。笔者与尼泊尔人民都在质疑:

1.是王储迪彭德拉因婚姻问题制造血案吗?

在6月1日晚的会议上及随后的晚宴上,王后牵头对王储及他的恋人发起攻击,言语刻薄。二王子尼拉詹和公主什茹迪也加入攻击行列,令王储急气攻心,愤然退席。他赶到自己的房间,取出一把自动步枪,进入宫中大开杀戒。当血流成河时,出逃时遇见侍卫,惊恐之下吞枪自杀。

——爱女人不爱父母,爱恋人不爱生命,对一个雄心勃勃的王储来说,可能吗?

   2。真是王储玩枪致使枪支走火吗? 

    
这是新国王贾南德拉的说法。6月1日王室举行了一次聚会,谈论了一些与王室有关的问题,也谈到了王储迪彭德拉的婚姻问题。迪彭德拉坚持要娶自己的爱人为妻,但其母后深信迷信,认为儿子不应该在35岁前结婚,同时对拉娜的出生颇为不满。在这一点上王储同其他王室成员也话不投机,就跑到一边摆弄一支自动步枪(奇怪的习惯)。可是,一切仿佛都被咒诅似的,王储手上的枪突然走火,于是枪声大作,国王、王后和其他王室成员奇迹般被击中。王储见铸成大错吞枪自杀。

——走火也能走得如此精确吗?有这样拿生命开玩笑的?何况贾南德拉不在现场,怎能如此推断?

3.莫非是贾南德拉刻意安排?

 这种可能为尼泊尔民间热议。据说,贾南德拉亲王对王兄所推行的君主立宪制非常不满,力图让尼泊尔回复君主制。  于是6月1日晚的血案照计划发生。王储见武装分子闯入而拿枪自卫,同之发生交火。但终因寡不敌众未能保护国王和王室其他成员。

——这种说法贾南德拉本人多次指责这是对他的诬陷。贾南德拉说,他和这起血案没有关系,有关指控“没有人性”。问题是:为什么那么凑巧,贾南德拉本人没在现场,而其子在现场却安然无恙?

4.贾南德拉与印度的一场交易吗?

这个阴谋,也得到国外美英等媒体的舆论认可。众所周知,前国王比兰德拉是个坚定的反印亲华派。他开明仁爱,体察民情。在王储选妃上因该女子具备印度血统,遭到比兰德拉极力反对。有人推测印度一直想搬掉这个影响“大印度联邦”梦想的绊脚石,于是采取扶植贾南德拉政权的方式发动灭门政变。

——由于自沙阿王朝开始,尼泊尔开始摆脱印度的政治控制,尽管两国经济联系紧密。于是,比兰德拉一直想依靠中国的力量对抗印度的强权政治。而贾南德拉奉行对印亲善政策,且为王权问题,一直与胞兄明争暗斗。

也因为这个质疑,人们对这个新国王登基,认为是名不正而言不顺。与前国王相比,贾南德拉的人品在百姓心目中大打折扣。以至于国王在国内巡视时,群众抗议不断,“刽子手”之声不绝于耳。

反观,尼泊尔共产党(毛派)有广泛的民意基础。有近万人的正规军和几万人的民兵,控制着几乎所有尼泊尔的农村地区,拥有全国百分之六十的土地和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人口,是最重要的政治、军事力量。由于国王未能妥善处理与毛派的关系,使这支力量成为最坚定的“倒王者”,并从2004年开始围攻首都加德满都,架空了整个国家权力机构。2005年,贾南德拉以政府未能顺利举行议会选举和结束武装冲突为由,解散内阁,宣布亲政三年,全国进入紧急状态。此举逆历史潮流而动,更失民心,把自己变成了孤家寡人的独裁者,更把其它政党推向反对派阵营,促成反对派联合,埋葬了王权。

三.倒王权,中印力量再度交锋

三是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尼泊尔制宪会议在讨论王权存废时,五百六十四名代表只有四人反对废除君主制,一度风光无限的贾南德拉离职时无任何人公开支持国王,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国王在尼的群众基础。

正是民众拥戴,君主制在尼泊尔得以存在近二百四十年,也正是百姓的心声,尼王权才得以废除。

这里强调的一点。民众遗弃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过于亲印疏华,没有认真珍惜中尼两国世代友好的传统政策。为了获得印度的政治支持,贾南德拉上台后,强逼尼泊尔议会不经由国民讨论,便擅自否定印度教在国家中的地位,而在招致国内民众和宗教团体群起攻之以后,也不向国民说明原因。 当时,亲华派的尼泊尔联合共产党(毛主义)主席普拉昌达一针见血予以抨击:“将尼泊尔定位为世俗国家,既不是我们反政府武装的要求(反政府武装只是要建立‘共和国’),也不是出自人民的意愿。这是一个违反宪法的、不可理喻的决定,必将把王权埋葬。”

不仅如此,退位后的贾南德拉对尼泊尔政府要求将青藏铁路由拉萨延长至加德满都表示担心,说一旦中尼实现陆路交通,尼泊尔在经济、能源以及地理上对印度的依赖性将不复存在。而普拉昌达则请求此课题早日落实。

四.     到如今,中印两强火速对决

尼泊尔,中印藏独开辟的另一个战场。

下台后的贾南德拉袒露心迹:

关于我们政府下台,完全是因为中途不该错打“中国牌”,调整对华友好是其“王权倒掉”的诱因,因为这引起了印度和美国对我们的怀疑和不满。

他表示,在200511月举行的南盟首脑会议上,正是由于他的提议中国才得以以观察员的身份列席会议。他说:“众所周知,中国非常想成为南盟观察员。我向大会提交了这个动议后,形势开始变得对我不利。”

贾南德拉接着说,由于他提议中国成为南盟观察员,印度才下决心反对他的政府,支持反对派推翻君主的运动。

他的说法遭到尼共普拉昌达总理的回应。新政府向中国高层保证“决不允许任何势力利用尼领土从事反华活动;坚定支持中国领土主权完整,支持中国在国际事物各项重大决策;反对外国干涉中国内政; 尼泊尔人民与中国人民亲密友好的友情世代相传。”

郁闷。这就是历史。你不能放大,也不能缩小。

原来王宫血案端倪,是这么回事。

如果贾南德拉说的都是真的,阿三未免做的也太孙子的了。

简直是目中无人。http://blog.ifeng.com/article/2417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