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欲培室5在线:尼泊尔 美丽的地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7:04:58
    在樟木用过尼式早餐后,通过中国樟木口岸,坐车到达友谊桥,前往尼泊尔入境处。


    在网上提前已经了解到入境处边境官有索贿行为,我看到前面有一个旅行团和两个广东女孩都已乖乖交钱。这种事情对我而言,自是游刃有余。表情严肃的告知边境官:First, The officer of the Nepal embassy in beijing told me is free of charge. (找更大的头压这帮边境官)Second, this is my press pass. Please finish it as soon as possible.(尽快办理完,否则后果自负)。意料之中的效果,只见签证官面面相觑,迅速办理妥当,拼车来的几位同伴把护照给我,自是全部OK。


    之后和几位同伴因为事情,出尼泊尔,再进中国境,按照规定是不允许的。和尼泊尔边境士兵很快打成一片,方法自然是握手、拥抱,再加上一通赞美,诸如 Great country, great people等等。


    几年的行走,再加上工作的历练,这些旅途中的小插曲自然不在话下。


    我并非英语牛人,此次尼泊尔之行的一大收获,就是发现自己原来担心的语言问题不会成为阻碍行游世界梦想的障碍,这让我很高兴。究其原因是我敢说,且不顾忌语法错误,遇到不会的词汇也会想办法用其他单词替代,再加上肢体语言,沟通自然没有问题。


    通过尼泊尔入境处,顺着下坡路,只见各式TATA装扮奇特,严重超载。


    车辆总被喜爱艺术的尼泊尔人装饰得很漂亮。


    中午1点多,找到汽车前往加德满都,绕山盘旋许久,空气清新,窗外绿意盎然,途经数个小镇,过荷枪实弹的哨岗若干。


    路上不时有学校的校车载满放学的孩子,学生们都穿着整齐的校服。


    别看尼泊尔这个小国被列为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可是人家的孩子穿着统一的服装,对人热情有礼,可见尼国对教育的重视。



    这个女孩我很喜爱。


    这一路经历车坏,换车,晚上8点多总算到达加德满都泰米尔区,入住龙游2。


07年10月5日


    早起独自逛逛泰米尔区的街道,确定好第二天早上乘坐小飞机看珠峰的行程,这是重要的事情。


    下午4点多团队五人来到博德纳特庙。它也称藏庙,以其建筑精美、历史悠久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巨大圆拱形的寺庙吸引着各方佛教徒来这里转经朝拜。



    我像众人一样,顺时针绕塔一圈,表达对佛主的敬意。


    第一次看到带着眼镜的佛像。


    博德纳特庙前的建筑



    在博德纳特庙,我第一次看到了尼泊尔洞悉世俗的神眼。


    神眼,是尼泊尔宗教与旅游的双重标志。两只大眼中还有一只螺旋形小眼,那是“智慧之眼”。鼻子位置的问号则是尼泊尔数字“1”,象征和谐一体。据说这双眼睛能看清世间万物。


    在尼泊尔,上至千年佛塔、寺庙,下到T恤、围巾等旅游纪念用品无不可见。


    我站在白色的佛塔上,看到下面芸芸众生在顶礼膜拜,而洞悉一切的神眼若有所思地凝视着远方,超脱于众生的喜怒哀乐之外。


    巨大的神眼,俯瞰着加德满都河谷的芸芸众生。

    在后来的旅途中,我又多次见到那双洞悉世俗的神眼,它让我感到敬畏。

 



    每每忆起尼泊尔的点点滴滴,总是难忘那双迷人的神眼。那洞悉世情的睿智与光芒,永远注视着你,审视你的心。

  傍晚来到离博德纳特庙不远的帕苏帕提寺


    梵天、毗湿奴、湿婆是印度教的三大主神。位于加德满都以东5公里处的帕苏帕提寺就是供奉湿婆的庙宇。它被认为是印度教最神圣的圣地之一。该寺也于197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帕苏帕提寺和寺前的巴格马蒂河(小恒河)也是印度教徒的火葬场所。巴格马蒂河是尼泊尔人生命流转的渡口。在尼泊尔人心目中它是最圣洁的河,因为它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往南流和印度教的圣河——恒河相汇。


    巴格马蒂河上的一座石孔桥将火葬场分成两部分:桥南的火葬场有七个水泥砌成的平台,是专供印度教平民使用的葬台;桥北的火葬场有两个同样的平台,是印度教贵族使用的葬台。


    在印度教徒眼里,人的生命来自“天、地、水、火、土”五种元素,对死者进行火葬,将骨灰撒入水中,变为泥土,交给大地、上天,这样就又把这五种元素交还给了生命。


    送葬的仪式也有严格的程序:首先死者的亲属要在帕斯帕提寺内进行一系列的宗教活动,日落时分,将遗体送到巴格马蒂河边,脱去死者的所有穿戴,用圣洁的河水清洗遗体后,再用黄色的丝绸包裹好,最后在黄丝绸周围放上无数鲜花制成的花环和各种香料。仪式结束后,由死者的男亲属抬着遗体顺时针绕火葬台三圈,将遗体放在架好木柴的火葬台上,由男性亲属点燃木柴,一般经过二个小时的燃烧,火葬台上只剩下木炭和骨灰。教徒们将木炭和骨灰全部推进巴格马蒂河,让死者的全部骨灰和灵魂沿着巴格马蒂河最终流入印度的恒河。



    与中国的丧葬仪式相比,巴格马蒂河畔的灵魂涅槃有着天壤之别:在中国,死亡以黑白二色为象征,死者在亲人的痛哭与送行者沉重的步伐中离别,表现一种天人永隔的悲痛;而在尼泊尔,整个送葬和火葬的过程中,没有生者的哀哭声,只有鲜花和默默的祭奠,一个一个的躯体在亲人点燃的木柴中燃烧,化成一缕缕青烟飘散,如此迷幻的气氛,令人无法释怀。



    教徒们之所以能平静地对待生死,是因为在他们看来,死是对生的解脱,是从人世苦海走入极乐天堂。

    帕苏帕提寺佛塔耸立,石佛成排。


    火葬台前青烟缭绕,仿若隔世的尘。


    尼泊尔人,生的平和,死的超然,宗教是他们心中无形的支点。

    朝朝暮暮,月落日升。逝者已去,新的生命不断诞生,古老的帕苏帕提寺见证生命的轮回。

  性崇拜是加德满都谷地宗教信仰非常重要的部分。他们认为人类性意识的升华可以达到与神合一的目的。所以加德满都谷地里的三个老皇宫广场出现了许多性崇拜的雕塑,构成了许多个性鲜明的“性庙”。


    “性庙”建筑最特殊的地方,是在每根斜撑庙宇的支柱上面,都有雕刻十分精细的男女交欢图案。


    人神交配、人兽交配、人畜交配,同性交配、异性交配,神、人、兽、畜的躯体、面部互相融化,数以万计的性交姿态铸刻尼泊尔各处寺庙的木雕之上。人类性爱的内容全部在这里展现。



    这些性爱雕塑均取材于印度八世纪《爱经》的教义,充分表达了古代宗教价值观和对性(生殖能力)的崇拜。


    湿婆神庙里之所有这么多男女交欢的雕刻,原因是印度教徒相信,湿婆和性力女神的结合,是创造生命的原动力。对于民风保守的尼泊尔人来说,这些令人脸红的浮雕,只是来自宗教和艺术的形式。据说生殖崇拜有两个作用,一让人们增强自己战胜邪恶的念头,二是鼓励人们生育后代。


    在加德满都谷地还有不少生殖崇拜的神坛,最雄伟、最精致的是位于帕苏帕提寺的一排供奉象征男性生殖器官“灵甘”的神龛,一共有108座。“灵甘”呈磨盘圆柱,象征男性生殖器,是印度教中生殖崇拜的集中体现。


    在加德满都谷地,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苦行僧。


    印度教是多神崇拜的宗教,三大主神分别是梵天、湿婆和毗湿奴。印度教有很多教派,每个教派下又有很多分教派。信奉印度教的各社会等级,集团和不同的文化阶层有着各自相异的信仰和实践。印度教没有统一的经典,也没有公认的教祖。印度教是纵欲主义与苦行主义并存的宗教,其中毗湿奴派大多实行素食、苦行等禁欲主义规戒。那些出家修行者就是苦行僧,他们被尊称为神圣的人,是神的代表。他们不着一物,暴露自己于人前,没有丝毫羞怯,没有丝毫冲动——因为理论上他们已远远超越这些。


    真正的苦行僧大多过着极端朴素的生活,靠乞讨为生。他们要在圣河沐浴,以洗净肉体。同时要练习瑜珈,从而放松身心。每天还要进行冥想,思考过去、现在和未来。


    而在加德满都谷地却有很多“苦行僧”招引游客与他们合影以此营生。这些以苦行僧为幌子逗引游客拍照牟利的,我以为属于冒牌货。


    中国有句俗话:食、色,人之大欲也。对于真正的苦行僧而言,对这两种东西有着严格的自律。


    “性”无疑是肉体所能获得的最重要的快乐之一,但却正是苦行僧必须彻底放弃的。在他们看来,性的能量能够被转化为精神力量,最终成为永恒的极乐。应该把它积蓄起来,而不是在男女短暂的结合中挥霍掉,因此苦行僧们采取各种办法来控制性欲,穿金属制作的内裤,在生殖器上拴上重物等等,以此来显示自己对性的超越。


    食物,在苦行僧这里被限定在仅够维持最基本生存的水准。所有苦行僧都是素食主义者,这不仅因为他们有不杀生的原则,还因为他们认为肉是不洁的,吃肉会增强人的性欲。绝食对苦行僧是经常的事,这被当成一种训练,不仅可以使身体清洁、头脑敏锐,还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引发神圣的幻觉。


    公元前三世纪,从希腊半岛远征印度次大陆的马其顿人第一次见到苦行僧的时候,称这些远离尘世的修行者为“裸体的哲学家”。甚至在两个世纪之前,“裸体”还是印度教很多教派的普遍做法。但是,现在只有完全出家的湿婆教徒才会这么做,并且只是在一些特殊的场合,或者是在自己的领域内(宗教活动中),在众多场合,他们至少会在腰间围一块布。裸体或半裸是苦行僧形象的最好代表。这是对“以天为衣,以四方为家”的湿婆神的模仿。对于苦行僧来说,放弃和割舍物欲之后的身体象征着纯洁。


    一位研究印度教苦行僧多年的西方人这样说:“当我第一次见到苦行僧的时候,我惊呆了,甚至有点被吓着了。我惊异于他们所选择的生命方式——自由的生活、没有财产、没有舒适、没有肉体的享乐和责任——可是终究,令我震惊的是他们的美。” 苦行僧在衣食住行上奉行最简原则。在他们看来,“财产和这些财产所带来的快乐”是修行的障碍,只有舍弃所有世俗的享乐,才能净化自身,最终实现大彻大悟。


    我特别享受尼泊尔给我的文化上的冲击,多元化的角度看世界。行摄,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一种生活与另一种生活的偶遇和对撞。行摄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世界,同时也可以反思自己看世界的方式。

  选择尼泊尔的赏峰飞行,可以让我尽可能近的俯瞰珠峰,以最佳角度观赏到喜马拉雅全景。


    尼泊尔人相信,每一座雪山都有神明。赏峰飞行(Mountain Flight),某种意义上就是在众神注视的天空下,感受自己的渺小和脆弱。


07年10月6日


    我选择了中国《旅行家》杂志特别推荐的Buddha Air。它也是是尼泊尔经营Mountain Flight最好的航空公司。票价134美元,另加165尼泊尔卢比的机场税。尽管价格不菲,但是相对梦想而言,绝对物超所值。


    飞行时间约为一小时,一早在加德满都机场登机。


    这架飞机共有十四名乘客,一名空姐,两名机师。共有两排座位,保证每位乘客都能从舷窗眺望外面的景色。


    大家坐好后,空姐给每人发了一份观山图,上面是航线所经过的各个山峰的形状、名称和海拔。


    飞行十五分钟,一座座白皑皑的雪峰便陆续出现。机上的每一个人都非常兴奋!




    眼前是一连串令人敬畏的名字:宏伟的GosainThan、海拔6966米的Dorje-Lakpa、刀削般陡峭的GauriShankar、7181米的Melungtse,如雷贯耳的世界第六高峰Cho-Oyo巍然屹立。


    亲身体会雪山的宁静壮美。


    整个飞行最让人激动的莫过于近距离观看世界屋脊8844米的Everest,珠穆朗玛。有一刻,我离珠峰顶太近了,我有砸破舷窗跳下去的冲动,呵呵。


    “令人生畏的一片肃静”是飞临地球最高山峰时我内心的真切感受。


    与众多神山并肩的体验是美妙的,俯瞰珠峰的时刻一定要留影记念下。


    一个小时的飞行很快就结束了,下机的时候领到一张证书,上面写着:“I did not climb Mt. Everest, but I touched it by heart!(我虽然没有登顶珠峰,但我以心接触到了它)


    珠峰不远,想去就可以到达。


    梦想不远,走出去就更接近。


    行摄,让我漫步云端,来看这世界。


赏峰飞行结束后,直接从机场前往帕坦古城


    帕坦早在公元三世纪就成为基拉底王朝的首都。15世纪末开始,又成为马拉王朝三个小国之一的帕坦王国的首都,时间长达270年。正是这段时间的繁荣,造就了今日帕坦古迹林立,蔚为壮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亚洲18座重点保护的古都之一,其杜巴广场也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帕坦古称“拉利特普尔”(Lalitpur),意为“艺术之城”,而帕坦的意思则是“商业之城”。可见这座古城既具有悠久的艺术积淀,又是重要的商业城市。


    古代的当地人以建筑为生,加德满都几乎所有的庙寺都出自帕坦人之手,甚至中国元朝时来华从事寺庙营造的尼泊尔工匠,也多数来自帕坦。帕坦人在自家的帕坦城当然要建设的更加精致无比。


    不大的广场建筑错落有致,华美的鎏金顶闪耀光芒,雕刻精美的连体宫门依旧散发着艺术气息。


    帕坦古城也被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佛教城,是加德满都谷地的第二大城市。人们常以神庙多于房子来形容尼泊尔人对宗教的热情。在帕坦就有1400多座神庙遍布全城的每一个角落,其中重要的寺庙有55座。


    几百年生生不息的飞鸽在阳光下自由展翅,时空交错,有种沧桑之美。


    在帕坦,砖红色是这的主色调,质朴的红砖和深色的精制木雕加上密集的寺庙和砖石佛塔,构成了这里独特的建筑风格。徜徉在这里,除了让人惊叹以外,更多的是对这里古典艺术的折服,每一处建筑都如老人脸上殷实的皱纹,曾经的风华依然可辨。



    廊柱上的雕像,复杂而古老。


    帕坦国王雕像柱。国王雕像盘坐在一根高柱上,眼镜蛇从其后置于国王的头顶,石刻的小鸟站在上面。据说只要头顶的小鸟在,国王永远活着。


    身处在南亚文化和中亚文化的交汇走廊上的尼泊尔本身就是一件保存完好、古朴大气的艺术品。


    帕坦博物馆我自然不会错过。这座博物馆吸收了了很多现代建筑的元素,成为一个新旧和谐交融的综合体。


    无论从古老传统、宗教文化、建筑、雕塑、绘画、文学、音乐、舞蹈等等,都值得细细鉴赏。


    鸽子飞起又落下,这个午后阳光明媚,一切大好。

生活在世界文化遗产中”,这句话用在加德满都谷地三座古城的居民身上最为贴切。帕坦古城的杜巴广场是我走的第一个,这一点自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加德满都谷地有世界文化遗产七处,其数量之多超过北京。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中,世界文化遗产在空间上是被独立于当代生活之外的,人们只能把它作为一种历史而心怀崇敬地去欣赏。但在加德满都谷地所有的文化遗产、历史古迹除了在一块块石碑上标刻着“世界文化遗产”以显示其尊贵身份之外,没有任何限制性的其他标记,当地人就生活于其中。


    他们或依或靠或坐在这些历史文化的精华之中,充分地吸吮和享受着历史带给现代人的精神文明。


    我对尼泊尔人对待历史文化的态度感到惊奇。他们应该以拥有这些历史文化精华,同时又能自在地生活于其中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这就是神秘的高山王国的特有的魅力。



    在帕坦有拍不完的照片,这异域风情,会时时刺激我的视觉神经,让我不知觉间按动手中的快门。


    尼泊尔妇女大多穿着传统的纱丽。纱丽就是一块长4——8米的现成衣料,穿时下端紧紧缠在身体肚脐以下部分,上端一般披在肩上,也可裹在头上。与纱丽配套穿的还有衬裙和紧身小上衣。纱丽通常印有五颜六色的图案,质料有棉、丝或毛,颜色或素雅、或鲜艳、或相近、或对比,围裹之中显得恰到好处。


    尼泊尔人的前额,常点着浓浓一团红色的蒂卡 (类似我国的朱砂痣,也称吉祥痣)。蒂卡蕴含着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两样东西:信仰和大米。


    妇女们怀抱着水罐前去打水。


    小女孩玩着她的游戏。


    帕坦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仿佛充满着美。而各种各样的游客和当地人穿插活动在其中,又给历史久远的古城充满了新鲜的生活气息。



    人们说尼泊尔天天在过节,的确如此。这有许多的节日,民间还有不少家庭喜庆活动,而且都要上街游行一番。


    帕坦博物馆后院的咖啡馆是以前的御花园,环境一流,阳光从顶棚盛开的鲜花间一缕一缕的渗下,在这里用午餐惬意无比。


    还能偷拍准备用餐的美女,呵呵!


    下午回到加德满都杜巴广场,刚到入口就看到首届拳击比赛。


    挤到最前排坐下,在这里泡了一个下午。



    非常享受独自行摄的时光!



    世界精彩纷呈,召唤着旅人的感官。无论是喧嚣繁华,还是质朴简约;无论是蓝天阳光,还是古城商场,我都要尽情感受,或狂欢其中,或静默沉思。


    跨出家门,让心畅游,感知世界无穷魅力。

早上搭乘Golden Travel Bus 从加德满都前往博卡拉,6个小时的车程,下午2点多到达。


    博卡拉是个美丽的小城,天气好的时候,看得见安纳普尔纳山脉,费瓦湖里是雪山的倒影,尼泊尔的风光明信片差不多有一半被博卡拉所垄断。


    下午4点多我前往费瓦湖,此时太阳不再炽烈,正是好时光。


    费瓦湖的美丽瞬间。



    雇了个船工,任船工荡来荡去,在湖光山色中,体会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



    湖是宁静的,心是宁静的。


    船工捎了个他的朋友,很帅的小伙子。


    我乘小船渡过费瓦湖,再登和平塔山,来到半山腰观景台,俯瞰博卡拉全景。


    湖水清澈,湖面平静如镜,倒映着周边雪山……


    山麓的房舍显得遥远而亲切。


    悠闲的看着费瓦湖,看湖中船影点点,看时光在眼前飘逝……


    云起云落,雾开雾散,日落时分的安纳普尔纳格外美丽。



    费瓦湖,雪山、碧水、蓝天、白云。


    费瓦湖,心有翼,界无疆。
 看完日出回来,用过早餐,便和路上遇到的Chen MM一起搭乘Local Bus 前往西藏难民营。


    博卡拉有三个西藏难民营,这些50年代跟着达赖喇嘛逃亡过来的藏族同胞,寄居在别人的国土住在难民营里。


    正所谓眼见为实,西藏难民营比我想象的要好的多。


    进入难民营,双手合什,一声亲切的“扎西得勒”、“那马斯爹”(尼泊尔语:你好),很快便拉近了距离。


    坐下来和他们聊天,时间过得很快。


    他们想念拉萨,期待回归自己的家园。他们希望现阶段西藏能像香港、澳门一样成为特别行政区。未来中国民主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西藏能够独立。但他们又觉得中国会越来越强大,梦想也有无奈的时候。


    他们对中国既熟悉,又陌生。他们知道青藏铁路已经通车,但又摆出机枪扫射的动作,问我西藏是不是还到处打枪。


    达赖政府很重视教育,他们把孩子送到印度的学校或自己设立学校。


    他们认为,那些新教育出来的儿童就是下一代领导人,会是未来的医生、律师、教授、技术人员和教师。即使他们永远回不了西藏,也将成为有高度成就的西藏社团在印度的核心人物。


    难民营附近有些藏族妇女开设的商店,她们主动打着招呼,希望能驻足看看她们展示的各种西藏特色的手工艺品。


    印有“Free Tibet”的衬衫。


    布达拉宫是她们魂牵梦系的地方。


    难民营的碑文。



    流亡在外半个世纪,这些藏族妇女在这里没有身份,最后很有可能就是终老他乡。


    手工编织。



    达赖喇嘛在印度、尼泊尔设立了一些工厂,这些工厂是属于流亡政府的,获得的利润就用来作为维持难民营以及他们各种活动的经费。



    在投资工厂获得利润的同时,达赖在印度和其他国家建立了很多贸易中心。一方面是为了保存西藏民族和文化上的传统,另一方面则通过促进国际贸易,销售西藏人做的东西,以积累经费。


    西藏难民营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村落,村口还有一个国际SOS西藏儿童村,边上是学校、操场和图书馆。


    旁边的尼泊尔学校。


    尼泊尔民族舞蹈时间。


    不知不觉待到中午,聊天很愉快,僧侣们邀请在那用餐,西藏难民营的这顿午餐很难忘。想付费用,僧侣们执意不收,那就只能捐到donation box中。


    下午的阳光很晒,最好的安排当然是前往博卡拉的国际登山博物馆里。


    这是耗资1亿卢比兴建的建筑群。馆藏丰富,集登山、科研、文化于一体。包括来自喜马拉雅山脉高海拔地区丰富的地质、岩壁和动植物标本;体现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登山运动发展脉络的各时期登山用具、登山照片。博物馆还收集了尼泊尔山区少数民族的生活用品、服饰等。


    在Local Bus 上拍到的尼泊尔小孩,非常可爱!


    博卡拉是个美丽的地方,是修身养性,欣赏雪山的好去处。这里最适合情侣度假小住一段日子,想想和爱人一起,在宁静的费瓦湖荡舟、等待喜马拉雅日出,该多么惬意!


    而加德满都以建筑、历史、宗教、人文为主,那里有我拍不完的题材。原本计划是在博卡拉再待一天,我决定明天就回加都,那里适合我!

 下午2点多,从宁静的博卡拉回到了喧嚣的加德满都,4点多前往杜巴广场


    广场布满了各种寺庙,除了古老的皇宫外,到处寺庙林立。据说这里共有五十座以上的寺庙和宫殿:哈努曼多卡宫、独木庙、塔莱珠女神庙、童女神庙等。



    来杜巴广场拜神的香客们都带上两种食物:大米和玉米。大米是给神准备的,玉米则是给古城广场上万只鸽子准备的早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成千上万的香客给神和生灵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和物质的食粮。神因此而发扬光大,生灵也因此得以繁衍生息。


    尼泊尔人对黄牛尤其崇拜,他们视黄牛为“神”,将其比做“母亲”,规定为“国兽”。传说公元8世纪,当时的尼泊尔国王在一次战役中吃了败仗,绝境中,一头黄牛从天而降,驮走奄奄一息的国王,并用奶汁使国王恢复了元气。


    黑拜拉弗,又名“大黑天”,是湿婆愤怒的化身,也是广场上最显眼的神像。它由一块巨石雕刻而成并嵌在墙中,黑拜拉弗-湿婆愤怒的化身,通体乌黑、怒目而视、面目狰狞,六臂伸展,各持有宝剑、法杖、盾牌、人头、祭品等,脚下还踩着敌人的尸体。传说他能毁灭他看到的一切,并惩罚在他面前的说谎者。从前罪犯会被带到这里供认罪行。而有趣的是雕像斜对面便有一幢警察局大楼,看来意义非凡。


    精美的木雕石刻。




    独自在杜巴广场上闲庭信步,享受着17世纪建筑文化带来的古老气息。




    傍晚时分,我坐在杜巴广场寺庙高高的基座上,沐风赏景,满心欢喜。此时此刻,最值得研究的是,风往哪边吹,哪个角度阳光最柔和。


    我是一个需要常在路上的人,我永远热爱下一个未曾到达的地方。人生中总需要有段时间,和自己单独待在一起。

 中午时间,前往位于斯瓦扬布山下的国家博物馆


    它是尼泊尔最古老的博物馆,始建于 19 世纪前期,是著名的抗英民族英雄比姆森"塔帕首相所建。在这里及其对面的军事博物馆,足足泡了2个多小时。


    从国家博物馆的位置眺望斯瓦扬布塔全景。


    去斯瓦扬布山的路上,能看到不少庙猴。它们在尼泊尔也有着显著的地位,其作为尼泊尔寺庙的装饰品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由于人们不去伤害它们,都有点被宠坏了的感觉。


    还能看到盘旋在斯瓦扬布山上的神鹰。


鸽子


    人与动物的存共生也是尼泊尔的文化,在加都等城市中到处可见悠闲的神牛、鸽子,这些动物都是他们共养的,生活在尼的动物可能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动物。作为虔诚的印度教徒,尼人对它们有着深厚的感情。


    斯瓦扬布寺佛塔比加德满都谷地高约77米,因此可以俯视谷地的美景,一览无余。红色的砖楼杂乱无章地布满整个谷地。加德满都城地人口密度由此可见一斑。


    这座佛塔是尼泊尔同类佛塔中最古老的一座,据说已有2000年的历史,1979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佛塔除了历史悠久之外,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塔基的四面都绘有佛陀洞察一切的眼睛,这双佛眼成为尼泊尔国家的象征和标志。


    地处中国、印度两个亚洲伟大文明交界处的尼泊尔,无可避免地被两位兄长影响着,这种影响更多的来源于印度。但从古至今,尼泊尔一直以顽强的姿态发展着自己的文化,并成功地将印度教、佛教和原始宗教文化融为一体。7处伟大的世界遗产就是其自身灿烂文明的最好见证。


    斯瓦扬布无疑是各种宗教和睦相处、相互融合的典范。


    永恒代表着永远的存在。在尼泊尔,神是永恒的。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巨大的神像是神的化身,是人们顶礼膜拜的对象。在时间和空间上,神占据着主导位置。人们要花相当多的时间在巨大的神像前默念着对神的敬仰。


    这里的神崇高伟大,也平凡渺小,不在意世俗的种种喧嚣,也不避忌小贩把摊位摆在自己身边。走进尼泊尔,很容易被那些虔诚礼佛的人感染。彷佛置身于一场前世今生的轮回。


    尼泊尔宗教的历史十分悠久,从古一直流传至今,而且还会一代代流传下去。对尼泊尔人来说,他们把宗教当作净化心灵和身体、引领自己去过一种纯洁生活的途径。


    摊位上生动的小玩意。


    逛完一圈,找个地方坐下。坐在旁边的尼人向我学中文,我很有耐心的教他们说“你好,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而他们没多久就学会了“美女,我喜欢你”,呵呵!


    观赏日落时分的加德满都全景,又拍身边的风景,好不惬意!


    她们该是学生吧。


    可爱的小孩。



    美丽的地方,尼泊尔人的合影。


    我也要留下在尼泊尔的自拍照。


    下山时,已近黄昏,习习和风掠过,拂动山间一草一木,鸽子与游人在山门内外穿梭流走,意境无限。


    当幽与闲相遇,无疑,是一次美丽的旅程。
 巴德冈位于加德满都以东约18公里处,是尼泊尔三大古都之一,意为“朝圣之城”。她也是中世纪尼泊尔艺术和建筑技术的发源地。尽管在1934年的大地震摧毁了许多寺庙、修道院,但巴德冈仍然是世界这方面顶尖技艺的实体。


    早上乘坐Local Bus 从加德满都前往巴德冈,1小时车程。


    来到巴德冈杜巴广场,和加都、帕坦不同,这里安静、祥和、开阔。


    人生若只如初见,初见你就这么喜欢。


    独自漫步在巴德冈,到处都充满了古代气息和艺术氛围。这里有着不同时期风格的各种建筑:皇宫、印度教寺庙、佛塔、石亭、华表、雕像等,密布于闹市和大街小巷,被誉为“活的遗址”和“露天博物馆”。



    杜巴广场上最有名的是皇宫太阳门,它又称黄金门。据说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受洗门并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的两座最著名的门廊。由于黄金门的艺术价值极高,为了安全,门前始终站着两个荷枪实弹的卫兵。


    黄金门旁边是55扇宫窗,去不逢时,皇宫正搭着脚手架在维修,无法看清那些绝世精华。


铜兽


    黑漆檀香木雕花窗户,每扇都雕刻着各种造型艺术形象。


    尼亚塔波拉神庙又称“五层塔”,尼亚塔波拉就是五层的意思。始建于1702年,高高的五级台座上再建起高耸的五层高塔,塔身高30米,组成尼泊尔最高大的印度教塔庙。


    尼亚塔波拉神庙的五级台座上分别有五对人和兽的巨大石雕。自下而上依次为:金刚力士加亚"马拉和帕塔"马拉、一对大象、一对狮子、“辛格希尼”、“巴希尼”女神。


    在小城舒缓的生活节奏中,特别容易忘记时间,信马由缰的溜达……


    下午4点,在巴德冈结识的朋友给我作向导,领我前往位于巴德冈城北直线距离4公里的一座小山上的长古"纳拉扬神庙。


    去的路上,我尝试了一把坐在汽车顶棚上,那实在是令人难忘的经历!


    长古"纳拉扬神庙,世界文化遗产,李查维王朝始建于公元323年,直到5世纪才正式建成,至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被公认为尼泊尔已发现的最古老的印度教寺庙。



    1702年,该庙因火灾重建,但毗湿奴的坐骑—半人半鸟的金翅鸟(哥鲁达)石雕仍是5世纪的古老作品。



    神庙主体高两层,庙外用加德满都谷地中样式最好的石雕、木刻、金属手工制品装饰,显得金碧辉煌,古朴大气。庙内主要供奉调和之神:毗湿奴神及其十种化身。




    在巴德冈结识的朋友,女的为老师,男的为导游。她们已经秘密结婚,而双方父母却不知道。原因是女方家庭条件优越,男方差些,女方父母不同意。


    晚上从纳拉扬神庙回来,老师朋友领我去她家,落座后捧上蛋糕和鸡蛋让我品尝,告诉我这是她们的风俗文化。


    晚上逛逛巴德冈的夜市,与白天不同,又是另一种美妙的感觉。


    很多让我们难以忘怀的旅行体验,并不一定发生在那些威名赫赫的景点,却总能在一条平常的街巷,在与一个路人的谈天中不期而遇。观光景点,可能只是愉悦了我的眼睛,而投入一种异域生活,就像痛快地做一次深呼吸,是在用全部身心感知周围的世界。


  旅途中处处都会有惊喜,只需有发现的眼睛。


    中午时分,我漫步来到了位于巴德冈杜巴广场附近的一所政府办的学校。在尼泊尔,富人的孩子都会送到私立学校去接受教育,而穷苦人家的孩子会在政府办的学校就读。


    在这里,我似乎见到了小时候自己调皮捣蛋的影子。


课间休息


酷毙了


    心情独白:他们不和我玩。


    未来的情圣


    上楼梯,来到教室门口,学生照片


    在这所条件简陋的学校里,仅有的几位老师很热情的招呼我这位来自中国的客人。从她们这里,我了解到了尼泊尔的更多内容。


    逝去的国王和王后还受到广泛的尊敬。


    2001年6月1日发生了皇宫惨案。当天晚上,尼泊尔王储迪彭德拉枪杀了比兰德拉国王、王后、公主、王子等12名皇室成员,随即自杀身亡。惨剧发生时,国王的弟弟贾南德拉正在博卡拉度假,幸免遇难的他赶回首都,继任尼泊尔国王至今。


    老师们告诉我,不少尼泊尔人相信当年的皇宫惨案是个阴谋。现在的国王不为人们爱戴,国内也罢工不断。


    还是不谈政治,影响心情,让那些鲜活的孩子们上场吧!


    天真无邪的孩子们。




    还是那个情圣,这回旁边坐了三,呵呵。


    眼睛看我这啊。


    就不按快门,看你们能撑多久,呵呵!


    我小时候也是这么闹腾的。


    行摄起初是我调剂生活的一种方式,但是走的多了,这就成了一种习惯,一种惯性,似乎生活就该是这样的。


    当行摄变成了生活的常态和主题后,整个人生就被创造出完全不同的样子。在我看来,行摄就是看世界的同时看自己,而在行摄中的自己会更鲜活、有力量、更勇敢,所以我要不断的上路。


    我的人生因为行摄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因为行摄而创造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行摄是这样的让人着迷,让人着迷的远不止那些漂亮的风景、可口的食物、陌生而又亲切的面孔。如果一世人生想要过出两世精彩,常去行摄是条捷径。


    身未动,心已远,希望更多的人去行摄,希望更多的人活在路上。
 早上起来,老师朋友领着我逛巴德冈的大街小巷。


    陶器在尼泊尔有悠久的历史,巴德冈古城的陶器业最为普及。


    来到位于城南的陶器广场,空气中散发着泥土烘烤的特有气味,有人在现场制作、画花纹、晾晒。这种古老的工艺,在缓慢的生活节奏中延续着生命。


    在原本就不大的小巷空场上,陶罐排列成一个个方阵


    巴德冈街上有不少陶器卖场。


    很多尼泊尔人的一天都是从朝拜开始的,人们把早晨最美好的时光献给神灵。神像头上涂满象征祈福的蒂卡粉,被宰杀的牲畜血溅神像四周。


    每个尼泊尔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参加宗教。在外人看来,这只不过是重复千万遍的动作和姿态,但他们却能因此感知到无处不在的神灵。


    拜神敬佛,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我想这发自内心的坚强信念,是大部分尼泊尔人心中珍存的理想,这就是信仰的力量。独特的宗教文化,使尼泊尔有了最根本的支点。


    我们穿街走巷,来到了热闹的集市。集市是组织良好的贸易市场,通常是露天的,非常热闹。


    摆摊的妇女,大多带着孩子。


    沉醉在一座座繁复厚重的檀香木窗雕前。那些精雕细琢的木刻爬满了窗框,经过这么多年的风侵雨蚀,依然清晰如初。时间在这里似乎停滞了,巴德冈仍是一座呼吸着和600年以前一样空气的老城。


    来到了古城外。


    来到了寻常人生活里。



    做男人最幸福的两个地方,据说一个是中国的丽江,另一个就是尼泊尔的加德满都。在中国的丽江,所有的劳作和家务全由披星戴月的丽江妇女承包了,而且这种承包是终身制。无事可作的男人们整日里琴棋书画,好一派自在悠闲,一不留神创造了东巴文化。


    而在喜马拉雅山南面的加德满都谷地,男人们也同样过得自在悠闲,在这悠闲中他们创造了尼雅文化:宏伟的建筑、精美的木雕、绚丽的壁画、优美的音乐......这一切都是尼雅文化的精髓。


    闲坐在古老的木廊上,他们的头上,是已经存在了近600年的精美木雕。


    和善的面容下是不屈不挠的意志,坚实的身躯内是一颗颗知足长乐的心。


    偶遇一绝色女子,让我眼前一亮,呵呵。


    纯美的笑容,这位MM看起来应该不是尼泊尔人。


    当我的相机对准尼泊尔人时,没有不悦的回避,只是静静地看着你,眼神中传播着那种温柔、天真、羞涩的表情,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沉静。当面对的尼泊尔人向你微笑着摇头时,不要误解,她是在对你表示赞许!喜马拉雅南麓的这个小国就是如此的与众不同。


    巴德冈是一个需要耐心、从容、细细品味的地方,她值得你反复咀嚼。


    中午的时候返回加德满都泰米尔区,在尼泊尔的最后一个下午,当然是Shopping Time。


    “瑞桑普利利”(译音),这首曲子在尼泊尔家喻户晓,如同“茉莉花”在中国。一定要买一盘CD,将这美好地回忆带回到生活的城市。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瑞桑普利利”音乐中感受异国情调梦境般的世界。

   
    在大华中餐馆用过在尼泊尔的最后一顿晚餐,这里的锅贴、辣子鸡、大华风味汤很对我的胃口。


    再逛逛夜晚的泰米尔区,汽车在狭窄的小巷里费力挤着向前挪动,呼啸的摩托在缝隙中钻来钻去,衣装各异的外国游客形成的人流像长河在街上流淌,居高临下的是人力三轮车上的乘客。流光溢彩的泰米尔之夜是如此纷繁,似乎要把俗世的浮华挥霍在一夜之间。


    晚南方航空,加德满都23:00-广州5:45。


    就要离开尼泊尔了(NEPAL:Never Ending Peace And Love),但愿这国度真的能够实现Peace and Love。


07年10月13日


    早上到达广州,又回到了熟悉的环境,朋友Aimi已经安排好住宿,睡上一觉。


    下午广州越秀山体育场中甲联赛,广州药业队4:2北京理工大学队。


    晚上星海音乐厅,养心SPA民族音乐会。


    10月14日下午,海航 HU7202,广州 17:10-天津20:00,西藏、尼泊尔行摄之旅至此结束。


    草原上有一条宽阔的河流,经年累月的在那里静静流淌,但是没有人看见平静水面下的激流暗涌。也许有一种人,他们的一生注定是不平静的一生。这一切是因为他们的身体里沸腾不止的血液,是因为不肯安歇的灵魂,是因为将生命本质里最真实的想法付诸实践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