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杀原形2 存档在哪:台海上空伏击战---60年代击落RF-101侦察机内幕(图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6:24:10
台海上空伏击战---60年代击落RF-101侦察机内幕(图文) 桂华元   1958年7月,我空军部队进驻福建闽东地区,经过3个多月的战斗,夺取了该地区的制空权。从此,国民党空军再也不敢出动飞机到东南沿海一带轰炸扫射,但派飞机对沿海甚至内地实施航空、电子侦察却持续不断。其目的是攫取战略情报和掌握我军事动态。因此,侦察与反侦察的战斗屡见不鲜。这里仅介绍60年代我空军部队对台湾当局RF-101侦察机的两次成功的伏击战。


RF-84侦察机

RF-101侦察机

  摸清规律 巧妙设防

  1959年以前,台湾当局对我沿海地区的航空侦察多使用RF-84型飞机,但屡遭我打击,1960年以后,改用当时比较先进的美制RF-101型侦察机。该机是由F-101超音速远程护航战斗机改装而成,最大时速1900公里,实用升限1.55万米左右,低空和垂直机动性能好,机上装有6部航空相机,可实施高、低空、垂直倾斜航空照相,被誉为“西方战略眼睛”。1960年1月8日该机首次出动,截至1961年7月,曾先后9次对我濒海机场进行侦察,其中两次被我高炮部队击伤,但未遭到毁灭性打击。台湾军方吹嘘说这种飞机“高炮打不着,导弹瞄不准,飞机追不上”。

  它采取的主要战术是:选择我方节假日或午休时出动,保持无线电静默,以150米左右的高度,贴着海面,隐蔽出航,利用岛屿、港湾、山头等屏障,接近目标时突然升空至500米左右,打开相机,顺跑道方向一擦而过,高速返航。由于其飞越海峡高度很低,在目标上空活动时间极短,致使我雷达难以发现。歼击机来不及起飞,高炮直接瞄准射击也很难抓住战机。

  为给敌机有力打击,福州军区空军发动指战员献计献策,针对敌机的活动特点,加强情报保障,调整作战部署,修订战斗预案,使作战条件得以改善。其中担负保卫福州机场的空军高射炮兵第一零五师,根据RF-101侦察各机场的惯用战术,进行综合分析,判定该机如对福州机场实施航空照相,极有可能低空通过海面,利用闽江口接近机场,突然升高,待我发现目标,它已完成空照,快速返航。为此,该师加强了跑道两端的火力。为及时发现情况,该师在闽江口一带派出对空观察哨,还给各炮连规定对空观察任务,组成以跑道为中心的观察网。一处发现敌机,全师的指挥机关、各炮连能立即获得情报。各炮连按预定方案战前装好概略射击诸元和修正量。各级还下放指挥权限,如在近距离发现敌机,来不及报告,炮连连长、班长都有权下令开火。规定部队坚守战斗岗位,常备不懈,实行“一日生活战斗化”,保证部队随时能投入战斗。


  紧密协同 以快制快

  作战方案确定后,部队不畏烈日酷暑,坚持按方案进行反复演练,发现问题,逐一修改,使参加战斗的几十个炮连和战勤保障单位配合默契、动作熟练。

  1961年8月2日,福建大地烈日炎炎,晴空万里。值班的战士们,同往常一样,被阳光和炎热的火炮烤得汗流浃背,警惕地守卫在战斗岗位上。8时50分左右,从台湾起飞的一架RF-101侦察机,以150米的高度、1000公里左右的时速风驰电掣般地向闽江口方向飞来。我部署在前沿的几部性能良好的雷达早已开机搜索,但未见敌机的踪影。9时8分15秒,敌机接近闽江口开始升高。刚一露头,我配置在梅花镇的对空观察哨的战士,发现一架嘴长、肚大、尾高、色灰的飞机,由东向西飞来,立即用报话机向炮群报告。5秒钟内,各级指挥所和高炮连队均收到情报。师指挥员果断地下令:“防区上空没有我机,发现目标就是敌机,要瞄准跟紧,压缩开炮距离,狠狠地打!”顷刻,全师作好了一等战斗准备。

  9时9分26秒,位于前沿的炮连捕捉到目标,敌机高450米,距机场11公里。随后各连相继发现目标,求出射击诸元。此时敌机修正航向,准备对正跑道进行航空照相。五零三团二连连长孙炳臣发出射击口令。全连一个齐放。敌机中弹冒出浓烟。敌飞行员想抬起机头回窜。各炮连紧密配合,以密集的火力猛烈射击,致使敌机连续中弹。一声巨响,敌机残骸坠落于机场西南14公里处的南屿镇附近。驾驶该机的国民党空军少校分队长吴宝智,跳伞被擒。

  此次战斗从发现目标到敌机凌空爆炸,历时仅3分20秒。10~20秒钟内,几十个连队作好一切战斗准备。在5秒钟里准确传递空情,求出射击诸元。敌机进入火力范围,稳、准、狠地将其击毁于保卫目标之外,充分发挥了“以快制快”的巨大威力。罗瑞卿总参谋长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此次战斗充分证明,加强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搞好训练,培养优良作风,就能把全体指战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出来。福州军区空军高炮部队可算是个典型,对全军都有参考价值。事后,空军推广了他们的经验。


  隐蔽待机 出奇制胜

  RF-101侦察机被我击落后,其活动战术有所改变。对我濒海机场的侦察,除继续利用海面隐蔽、150米左右的高度出航防止我雷达及时发现以外,在接近大陆时,突然升高至1.1万米左右实施航空照相,然后俯冲增大速度逃跑,使我机追击不及。有时出动两架,一架入陆侦察,一架在海峡上空保护。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我机虽多次进行拦截,但都未获得战果。

  1964年12月,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空军决定组织技术战术熟练、具有丰富经验的歼-6作战分队,配置于福州、漳州、兴宁等基地,专门对付RF-101的侦察活动。空军第十八师派出的作战分队歼-6型飞机4架,在副师长沈科的率领下,于当年12月27日秘密进入广东兴宁机场。他们进机场后,采取了许多严格的保密措施,避免台湾方面发现,在两个多月中,组织了以打RF-101侦察机为背景的各种演练100多次,将空地指挥、空中动作和各项协同练得炉火纯青。

  1965年3月18日9时44分,国民党空军从桃园机场起飞两架RF-101飞机,企图侦察汕头机场。我空十八师指挥员沈科,令作战分队的副大队长高长吉提早起飞,到便于截击的空域待机,保持1.1万米的高度优势。

  10时23分,敌机距汕头165公里,高度500米,正在爬高当中。沈科判定敌机会从靖海上空入陆,立即命令高长吉从待机空域出航截击,并保持高度优势。10时34分,两架敌机果然从靖海入陆,高度8500米,时速1000余公里。此时,高长吉座机居高临下,已对敌形成进攻之势。但敌机也发现了我机,立即调头回窜,放弃侦察。高长吉眼疾手快,打开飞机加力,穷追不舍,终于追上后面的一架敌机,相距600米,3炮齐发,打得敌机凌空爆炸。该机驾驶员、国民党空军第6大队中校辅导长张育保仓皇跳伞,侥幸逃命。

  自此以后,国民党空军停止使用RF-101型机对我沿海地区实施空中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