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靴子的猫汉语:斯大林之女斯维特兰娜·斯大林娜:终生都是父亲姓氏的囚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4:00:41
凤凰网资讯 > 历史 > 滚动新闻 > 正文 .navFind{float:right;width:323px;padding:6px 0 0}.navFind span{float:left}.navFind .text{width:182px;height:16px;padding:2px 0 0 5px;margin-top:1px !important;*margin-top:0px !important;margin-top:0;margin-right:7px;background:#fff;border:1px solid #819bb4;color:#646464;font-size:12px}.navFind .sel{width:55px;height:16px;margin:1px 9px 0 0;padding:2px 0 0 11px;border:1px solid #819bb4;border-right:none;background:#fff url(http://img.ifeng.com/tres/TemplateRes/14705/14705/images/general_head/nav0416_04.gif) no-repeat right center;font-size:12px;color:#646464;cursor:pointer}.navFind .button{width:51px;height:20px;padding:1px 0 0 2px;margin:1px 0 0;border:none;background:url(http://img.ifeng.com/tres/TemplateRes/14705/14705/images/general_head/navFind.gif) no-repeat 0 0;color:#000;font-weight:bold;cursor:pointer}#searchFormOption{position:relative;float:left;z-index:80}#loginFldselectop{position:absolute;border:1px solid #DFDFDF;top:20px;left:0px;width:48px;background:#fff;z-index:99}#loginFldselectop li{line-height:20px;height:20px}#loginFldselectop li a{line-height:20px;height:20px;text-decoration:none;color:#000000;padding-left:11px}.stockList{position:absolute;top:28px;left:0;width:300px; border:1px solid #195184; background:#fff; z-index:999;}.stockList a,.stockList a:visited{color:#0A5EA6;}.stockList .tab td{border-bottom:1px solid #ECECEC; height:21px!important;*height:20px!important;height:20px; padding-left:12px; text-align:left; color:#333;}.stockList .tab tr.current{background:#194E80;}.stockList .tab tr.current td{color:#fff;background:#194E80;}.stockList .tab tr.current td a{color:#fff;}.stockList .red{color:#f00;}

斯大林之女斯维特兰娜·斯大林娜:终生都是父亲姓氏的囚徒

2011年12月17日 02:54
来源:广州日报

少女斯维特兰娜与父亲斯大林

叛逃祖国、抵达纽约的斯维特兰娜。

晚年斯维特兰娜

拉娜·彼得斯,斯维特兰娜·阿利卢耶娃,斯维特兰娜·斯大林娜,这是她一生中用过的三个名字,恰如其充满曲折、令人困惑的人生之路上的三个指路牌。她的人生足以写成一本俄罗斯小说,在故事的开头,她本是克里姆林宫的小公主;故事的高潮是,她在冷战时期叛逃西方;后来,她为了与两个孩子团聚曾重返前苏联,但团聚梦碎后,她又回到西方。故事的结尾,此后数十年漂泊不定,生活拮据,最终病死在美国。

不过,不论她的名字如何改变,无论她去到哪里,她都无法走出父亲的影子,用她自己的话说,她“终生都是父亲姓氏的囚徒”。

文字:韩杨

1月22日,拉娜·彼得斯在美国死于结肠癌,终年85岁。世界上很多媒体都报道了她的死讯,因为她是斯大林唯一的女儿。

她曾被斯大林昵称为“小麻雀”

1928年2月28日出生后,她的名字叫斯维特兰娜·斯大林娜,是斯大林的心肝宝贝。斯大林称她为“小麻雀”,抱着她,亲吻她,给她买了无数礼物,带她一起看美国电影,出席政治活动。

在那时的苏联,她犹如一个明星,成千上万的婴儿都取了和她一样的名字,甚至一款香水也以她的名字命名。

然而,即使看上去无比幸福,但并非一切都完美无缺。斯维特兰娜人生最黑暗的时刻就发生在那个时期。

1932年,她的母亲、斯大林的第二任妻子阿利卢耶娃自杀身亡。当时,斯维特兰娜年仅6岁,她被告知,母亲死于阑尾炎,直到10年后,她才知道母亲死亡的真相。

在母亲死后,斯维特兰娜改姓母亲的姓氏,成为斯维特兰娜·阿利卢耶娃。

她的初恋情人被父亲流放西伯利亚

在阿利卢耶娃少年时期,斯大林忙于反纳粹战争,和她关系日渐疏远。作为斯大林的子女,阿利卢耶娃感受到的更多是不幸。

她的一个兄弟雅科夫在战争中被德军俘虏,德军提出用他交换一名德军将军,被斯大林拒绝,德军后来杀害了雅科夫;她的另一个兄弟瓦西里常年酗酒,年仅40岁时就去世。至于她自己,人生的轨迹也因父亲的强势而改变。

16岁时,阿利卢耶娃爱上了40岁的犹太裔制片人阿里克谢·卡普勒,斯大林坚决反对。

这段恋情的结局是,卡普勒被流放到寒冷的西伯利亚10年之久。

在爱人的故乡,她叛逃祖国

1年后,阿利卢耶娃告诉父亲,她要嫁给一个名叫格里奥利·莫洛佐夫的犹太裔学弟,斯大林的答复是一个耳光。这一次,她坚持了自己的选择。1945年,她嫁给了莫洛佐夫,生下了儿子约瑟夫。1947年,两人离婚,不过,他们一直保持较好的关系。在他们婚后,斯大林从未见过她的丈夫。

前苏联政府拒绝批准她与印度伴侣结婚

1949年,阿利卢耶娃第二次结婚,这一次,她嫁给的是一个正合斯大林心意的人——尤里·扎达诺夫,父亲身边一个红人的儿子。婚后第二年,她生下女儿叶卡特琳娜,但很快,她再度离婚。

在斯大林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和阿利卢耶娃的关系日益恶化。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曾在其回忆录中写道,在1952年的新年聚会中,斯大林在醉酒后抓着阿利卢耶娃的头发,逼她跳舞。

1953年,斯大林去世,阿利卢耶娃失去了很多特权。1963年,在医院作切除扁桃腺手术时,她认识了访问莫斯科的印度共产党人布里耶什·辛格,两人很快坠入爱河。辛格为人温和,受过良好教育,但患有严重的支气管扩张和肺气肿。后来两人同居,并申请结婚,被当时的前苏联政府拒绝。后来,阿利卢耶娃曾说过,她当年之所以叛逃前苏联,部分原因就是前苏联政府对她的印度爱侣的虐待。

1966年,辛格病逝。阿利卢耶娃决定将爱人的骨灰送回家乡。因为,按照印度风俗,他的骨灰应被撒入圣河。但当时的前苏联领导人出面劝她不要去印度,提醒她去印度要冒很大风险,印度的宗教极端派可能会烧死她这个印度人的遗孀。

阿利卢耶娃坚持印度之行。1967年初,她终于获准带着辛格的骨灰前往印度,在辛格的印度家里住了8个月之久。

“父亲在世的话会枪毙我的”

在预定行程的最后,她搭乘一辆出租车,直接来到了距离前苏联驻印度使馆不远之处的美国大使馆。很快,时任美国驻印度大使伯勒斯安排一名中情局官员陪同阿利卢耶娃前往机场,踏上飞往罗马的航班。在她安全抵达罗马后,这一消息才对外公布。

阿利卢耶娃的叛逃震惊了全世界,在冷战时期叛逃美国的前苏联名人中,她的叛逃让很多人觉得最不可思议。美国政府曾担心,允许她入境会影响到美苏关系的改善,最终,美国政府同意她入境,但要求她尽量低调。当时阿利卢耶娃和美国政府都不知道,克格勃曾密谋暗杀她的计划,只是由于担心刺杀事件很容易被怀疑到克格勃头上,才最终作罢。

1967年4月,41岁的阿利卢耶娃到达纽约,等待她的是一群记者和摄影师,她举行了一个新闻发布会,谴责前苏联政府。后来,她曾公开烧掉自己的前苏联护照,说自己终生都不会重返前苏联;她还谴责父亲斯大林是一个“道德和精神上的魔鬼”。就像前苏联所担心的那样,她成为冷战时期西方对付前苏联的一个新武器。

1967年年底,阿利卢耶娃出版了畅销自传《给朋友的二十封信》,这为她带来超过250万美元的收入;1969年,她推出了第二部畅销传记《仅仅一年》。

1970年,阿利卢耶娃嫁给了美国建筑大师劳埃德·莱特的大弟子威廉·韦斯利·彼得斯,斯维特兰娜·阿利卢耶娃变成了拉娜·彼得斯。她生下了女儿奥尔加。1973年,她第三次离婚,带着奥尔加独自生活。

1983年,拉娜在接受《时代》采访时说:“就我的所作所为,父亲在世的话会枪毙我的。”

为见子女 重返祖国

拉娜为其叛逃所付出的最大代价就是和一儿一女从此分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前苏联政府曾阻止拉娜和她的孩子联系。不过,到了上世纪80年代,这种限制开始放松。拉娜的儿子、已成为物理学家的约瑟夫开始常常给母亲打电话,还说要去美国看母亲。但他的出国申请未获批准。于是,拉娜决定带着女儿奥尔加重返前苏联。

在莫斯科,她说她在西方一直是中情局的“宠物”

“对这个绝望的女人来说,看到约瑟夫似乎意味着人生的新开始。”当年的《时代》杂志曾这样写道。

1984年11月,拉娜回到了莫斯科,这一回,她掉头谴责西方,称自己在西方从未有过一天感到过自由;她一直是中情局的“宠物”;西方媒体报道的她在西方说过的话都是子虚乌有。拉娜和奥尔加获得了前苏联国籍。但没多久,儿子和女儿就开始拒绝见她。拉娜带着奥尔加搬去了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但生活依旧没有改变。

1986年4月,拉娜带着奥尔加回到美国。对于自己在莫斯科说过的那些反西方的话,她一概否认,说那是外界误解了她的意思。

晚年贫困 四处漂泊

回到美国的拉娜,最初住在威斯康星州北部一个没有电的小木屋里。那时,她已经一贫如洗。出书赚来的钱大部分捐给了慈善组织;由于投资不善,她手头相当拮据,开始四处漂泊,瑞士的修道院,伦敦的老人院,美国的养老院,都曾是她的落脚之处。朋友们说,不管在什么地方,她似乎最多只能住两年。

2010年,在一次接受采访中,她对记者说,斯大林喜欢她,因为她有和母亲一样的红发和雀斑。她说道:“他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人,非常残忍、非常粗鲁……他爱我,想要我和他在一起,成为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革命者。”她还为父亲辩解道:“当母亲离开我们,父亲就变得无比孤单。我觉得,上世纪30年代末和二战结束后所发生的一切都是他身在权力之巅却无比孤单的结果。没有人再和他争论了。”

无法原谅父亲对她的残忍

不过,她依然无法原谅父亲对她的残忍。“他毁掉了我的人生,”她说,“这就是我要告诉你的,他毁掉了我的人生。” 对她来说,斯大林是一个终生无法摆脱的阴影。“不论我到哪里,”她说,“美国、瑞士、印度、澳大利亚或者其他任何地方,我都是父姓的囚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