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田真央 金妍儿:武当山道教圣地对联 [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1:30:43
【武当山风景名胜区】
    武当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丹江口市境内(原为均县),是一个自然风光秀丽、文物古迹丰富的旅游胜地。武当山是鄂西主要山脉之一,以汉水南岸,属大巴山东段分支。起自陕鄂边境,止于襄樊市南,呈西北-东南走向,长260公里,海拔1000余米,总面积312平方公里。它背依神农架,面对丹江口水库,奇峰嵯峨,溪谷幽深,植被繁茂,道观林立,景象万千。武当山古名太和山,又名玄岳、太岳,是我国著名的道教胜地,有“道教第一名山”之称。山上祭奉“真武大帝”,称为“非真武不足当之”,故名“武当”,为道教奉祀真武大帝的道场。全山方圆400公里,故有“八百里武当”之称。群山逶迤的武当山,是集幽、奇、秀、美为一体的道教名山。胜景有72峰、36岩、24涧、11洞、3潭、10池、9台。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如金铸玉雕的宝柱雄剌苍天,素称“一柱擎天”。武当山四季风光不同,景色各异,春天山峦滴翠,繁花似锦;夏日风雷激荡,云飘雾绕;金秋林疏叶红,满目清新;冬季银装素裹,冰柱撑天。这些胜景古人称之为“动八景”和“静八景”。登峰远眺,群峰犹如繁星点点,丹江水库犹如一面明镜。武当山人文景观宏伟壮丽,素有“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之说。在古均州城至金顶70公里的建筑线上,建成了8宫、2观、36庵堂、72岩庙、39桥梁、12亭台等建筑群,总面积达160万平方米。这些建筑均镶嵌在峰峦岩洞和奇峰幽谷之中,布局巧妙,规模宏伟,技艺精湛。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派种繁多,但就其功法我风格而论,大体分为南、北两大派系。北派源于佛教圣地嵩山少林寺,称为少林派,其拳术称为外家拳。南派则出于道教圣地武当山,人称武当派,其拳术被称为内家拳。因此武当、少林并称为中华武术的两大主脉,在武林中,素有“南尊武当,北宗少林”之说。道教非常重视修炼养生,其本质上是探讨生命活动的规律,以求长生久视。武当武术就是武当道教在生命探索中产生出的结晶,是修身养性的动功技术演成成手战之道的结果。据传,武当内家拳的祖师是北宋徽宗时的武当丹士张三丰。他在武当修炼时曾看到喜鹊和蛇的一场争斗,“喜鹊上下飞击,而蛇蜿蜒轻身摇首闪击”的姿式给张三丰以极大启示,就而悟通太极妙理,创造了风格独特的武当拳术。武当武术的起源之说历史上争论颇多,但蛇在攻防之时采取的姿势却非常形象地演示出武当内家功夫的真谛,那就是“以柔克刚,后发制人,辩位于尺寸毫厘,制敌于擒扑封闭”。后经历代宗师不断的充实和发展,武当拳术又派生出众多的门派和种类,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包括“太极”、“形意”、“八卦”等拳术套路;太极枪、太极剑等各种刀剑械术;轻功、硬功、绝技及各种强身健体的气功等。武当武术也由此走出深山,以其松沉自然、外柔内刚,行功走架如浮云流水连绵不绝的独特风格在武林独树一帜,成为中华武术的主要流派。武当武术与道教渊源甚深,阴阳消长、八卦演弯等是武当武术的理论核心,以此核心演化出的技法则讲究刚柔相济、以柔克刚。老子在《道德经》里本质地阐述了“柔刚、动静、曲直”等等,对矛盾的辩证关系,那么武当武术出自奉老子为教祖的道教门槛里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武当山山川形胜,具有险、奇秀、峻、秀、幽等特点,正符合道家入山修仙的理想环境,故自古为道家所瞩目。我国道教教义崇尚自然,主张返朴归真,追求成仙入道。传说早在西周时期,就有净乐国王子真武来此修炼,并得道成仙,被后世奉为“真武大帝”。以后,历史上著名道家如阴长生、吕纯阳、陈抟、寂然子、张宇清、张三丰等,皆曾来此修炼,武当山亦就成为道教名山。真武,本名玄武,为古代“四象”神之一,是北方七宿的化身。北方七宿就是现在的北斗七星,它形状如一只龟,下面有腾蛇星,于是人们便赋予玄武龟蛇相缠的形象。北宋真宗年间,为避真宗祖父赵玄朗之讳,改名为真武。在道教中,玄武原本地位并不高,和青龙、白虎、朱雀一样只是护法神,在天尊圣祖外出时充作仪仗。到了宋代,玄武开始升格,成为镇守北方、威武勇猛、法力无边的玄天上帝、真武大帝。武当山修建道观始祖老子李聃的后代,大力提倡信奉道教,并在全国各地大兴土木,建造道宫庵观,当时武当山灵应峰上也建起了五龙祠等一批建筑。以后历经唐、宋、元各代的增建扩建,规模不断扩大,但到元朝末年,由于战争,山上大部分建筑毁于兵火。1399年,明燕王朱棣发兵南京,从他侄儿惠帝手里夺取了帝位,称为成祖,并迁都北京,在大规模营造北京皇城的同时,于明永乐十年(1412年)下令重修武当山宫观,命工部侍郎郭琎率三十万军民工匠,在短短十年时间内,建造了净乐宫、迎恩宫、玉虚宫、遇真宫、紫霄宫、南岩宫、五龙宫、太和宫和复真观、元和观等三十三处庞大的建筑群。从古均州城一直修至主峰金顶。成祖上举完全出于政治需要,由于他的政权是从自己的亲侄子手中夺来的,唯恐部下和百姓不服,就大力宣扬“君权神授”,说自己是奉“真武大帝”之命来治世的。因此,当时对武当山的建设与营造北京皇城同样重视,也使武当山成为我国众多名山中唯一受到封建皇朝统一规划、设计、投资、建设的一座名山。而今这些宫观庙宇,除立于均县城内的净乐宫、迎恩宫,由于建造庙江口水库,与均县一起沉没于水底外,其余建筑均保存完好。金顶和紫霄宫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经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派员考察、评审,列入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世界级文化古迹胜地。
=================================================================
【武当山楹联】
    〖武当山〗  武当山,自古以来就是天下名山,它在湖北省西北部丹江市境内,北通秦岭,南接巴山,连绵起伏,纵横400多公里。奇峰高耸,险崖陡立,谷洞纵横,终年云雾缭绕,变化莫测。武当山有72峰,主峰天柱峰,海拔1613米,屹立在群峰之巅。宋代书法家米芾曾为武当山写下了刚劲有力的“第一山”三个大字,作为旅游胜地,武当山主要有三方面的特色。武当山上有宏伟的古建筑。据说,在建筑的规模上,超过了五岳。早在1300年前的唐代贞观年间,武当山即兴建五龙祠,宣扬道教。以后道教逐渐增多,武当山便成了道教名山。武当山的道教,敬奉“玄天真武上帝”,据说,武当山就是由“非真武不足以当之”而名。元朝末年,开当山上的古建筑大部分毁于战乱。目前山上的宫观多为明代所建。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成祖朱棣在京建完故宫后,由侍郎郭瑾等率原班人马30万军民工匠,浩浩荡荡开进武当山,在武当山大兴土木,用了将近十年时间,建成了净乐宫、迎恩宫、玉虚宫、紫霄宫、南岩宫、玉龙宫、遇真宫、太和宫、复真观、元和观等7宫2观36庵和72崖庙等建筑群。此外,还建了39座桥梁、12座台,铺砌了全山的石磴道,整个武当山成为一座“真武道场”。在设计上充分利用了地形特点,布局巧妙,座座宫观都建筑在峰、峦、坡、岩、涧之间,建筑精美,各具特点又互相联系,整个建筑群体疏密相宜,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现存的主要建筑有金殿,紫霄宫、遇真宫、复真宫、玉虚宫等。武当山道人除每日传经布道外,还经常举行盛大的法事活动,伴随着念经斋醮的武当道教音乐,融宫廷、民间、宗教音乐于一体,具有庄严肃穆、神秘飘逸的独特风格。
四大名山皆拱揖;
五方仙岳共朝宗。
——佚名题武当山
气吞泰华银河近;
势压岷峨玉垒高。
——佚名题武当山
云封古林林更古;
烟锁深峡峡愈深。
——佚名题武当山
虎啸冽风潜兽怕;
魔交长夜睡魂惊。
——佚名题武当山南岩谢天地岩
何时朴直道心显;
慧目开张天眼明。
——佚名题武当山南岩谢天地岩
=================================================================
【净乐宫楹联】
    〖净乐宫〗  净乐宫是武当山八大宫之一,始建于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建筑模式为四重明代宫殿制式,仿北京故宫建筑风格。原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占地面积12.17多万玉平方米,占地几乎是原均县旧城面积的一半。《图经》载:“净乐治麋,玄帝降生于净乐之国。”古人以均县为净乐之都,真武大帝在此降生。净乐宫原有宫殿、廊庑、亭阁、道房等大小殿堂和道房520余间,前门是一座精雕细刻的石牌坊,两侧为八字红墙、照壁。宫的周围有城墙,汉水萦绕,江边的沧浪亭、观音阁、玉皇阁、禹王庙、卧云亭、三义庙等建筑错落有致。明、清名人的游记中,把净乐宫描绘成皇帝行宫,气势恢宏,可惜这年似故宫的美妙建筑被毁于火,后几经修葺,粗还旧制。1958年修建丹江口水利枢纽时,净乐宫至玄岳门35公里沿途原文物遗址淹入水底,净乐宫及旧均县县城属淹没搬迁范围,该宫重要文物被运往丹江口城区。由于各种原因,800余件精美的石构件拆运到现址后,除两座大型龟驮御碑定位外,复原工程一直没胡开展。2002年12月开始全面复建,总投资近亿元。现在,占地面积6.37多万平方米的净乐宫在市区东部金岗水库旁紧锣密鼓地进行规划建设,而且已初具规模,复原工程将在2004年将在2004年10月全面完工。复原后的净乐宫包括有石刻东西碑廊、东西配房、东西御碑亭、小石碑坊、玄武殿、紫云亭、皇经堂、父母殿等;还复原均县八景槐荫沽渡、雁落莲池、黄峰晚翠、沧浪绿水、方山晴雪、东楼望月、龙山烟雨、净乐书院。在不久的将来,一座新兴的净乐宫旅游城将拔地而起,再现历史辉煌。
哪个料有此天灾,使当年巧匠能工,尽废绳墨;
不过是聊遮风雨,待他日善人信士,再建亭台。
——佚名题净乐宫紫云亭
=================================================================
【紫霄宫楹联】
    〖紫霄宫〗  紫霄宫位于武当山神道旁,背依展旗峰,面对照壁、三台、五老、蜡烛、落帽、香炉诸峰,右为雷神洞,左有禹迹池、宝珠峰。此宫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是武当山上保存较完整的宫观之一。主要名胜有龙虎殿、十方堂、紫霄殿、佳音杉、父母殿、东宫、西宫、太子岩等。此地周围岗峦天然形成一把二龙戏珠宝椅,故曾被明永乐皇帝封之为“紫霄福地”。从刻有“紫霄福地”匾额的福地殿进入龙虎殿,可见青龙、白虎泥塑神像侍立两旁,形象威严。沿数百级台阶循碑亭穿过十方堂,有一座宽敞的方石铺面的大院落,院上三层饰栏崇台,捧拱主殿紫霄殿。紫霄殿进深5间,重檐九脊,翠瓦丹墙。殿中石殿须弥座上的神龛内供奉真武神老年、中年、青年塑像和文武仙人坐像,两旁侍立金童玉女、君将等,铜铸重彩。神态各异,是我国明代艺术珍品。殿左放着一根数丈长的杉木,别一端可听到清脆的响声,而称为“响灵杉”。大殿四周神龛内,陈列着数以百计的元、明、清代铸造的各种神像和供器,堪称我国铜铸艺术的宝库。紫霄殿后是父母殿。此殿崇台高举,秀雅俏丽,殿内正中的神龛上供奉真武神的父母像,即净乐国王明真大帝和善胜皇后琼真上仙像。左神龛内供奉的是观音,历神龛内供奉的是三霄娘娘、送子娘娘等,称为百子堂,是昔日善男信女求儿子的地方。大殿横脊上,排列着各种铜质、铁质的飞禽怪兽。宫庭内外,四时花卉,长开不改。初春,绛桃展瓣柳舒眉;仲夏,牡丹芍药竞相妍;秋日,丹桂飘香金菊艳;隆冬,傲寒红梅斗雪天。1931年5月,贺龙将军曾率红军驻扎武当山。
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自还。
——佚名题紫霄宫道院[门楹]
五色祥云送旧岁;
九炁清风迎新年。
——佚名题紫霄宫道院[门楹]
福地有天皆化日;
太和无处不阳春。
——佚名题紫霄宫道院[门楹]
道院培就千年柏;
玄都栽得万载松。
——佚名题紫霄宫道院[门楹]
翠柏苍松太古意;
孤云野鹤老道心。
——佚名题紫霄宫道院[门楹]
鸡鸣起舞朝气盛;
枕戈待旦壮志烈。
——佚名题紫霄宫道院[门楹]
伟人东去气尽紫;
樵歌南来云腾霄。
——贺龙、柳直荀合赠紫霄宫道总徐本善
    (1931年5月,贺龙军长率红三军进驻武当山,当时的武当山道总徐本善亲率紫霄宫在庙道人50余名迎至东天门外,并亲自部署安排,将紫霄宫院辟为红三军后方医院,父母殿之西偏房为红三军司令部办公地点,还指派弟子数人于暗中保卫贺龙和帮助红军送情报,协助医疗、护理伤病员。徐本善十分敬重贺龙,与贺龙结下了忘年之交。当时红三军的粮食、弹药、医药比较困难,徐本善派人竭力设法予以解决。徐本善还曾带领弟子连夜赶赴老河口,配合红三军截获国民党五十一军子弹50余万发,贺龙对此十分感激。6月12日,国民党军分兵三路进攻红三军,贺龙亲自指挥了十八盘大战,重创十倍于我之敌,给敌人以重大杀伤,并于14日翻越武当山,向房县转移。为了表达对武当山道人的深情厚谊,临别时赠送徐本善20两黄金、30块银元和对联一副,此联嵌入“伟樵紫霄”四字,以表颂赞之情。在道长徐本善带领下,经过紫霄宫道人的精心护理,红三军300余名伤病员后来陆续痊愈,分别化妆成道士、药农和商贩,由道人尹教圣分三批先后护送到房县大木场归队。不久,武当山道观遭到空前的劫难,紫霄宫道总徐本善被国民党民团头目马老七以勾结红军之罪杀害。[有关贺龙、柳直荀的生平资料,可浏览《贺龙》主题帖题头及同名“赠联”下附录《柳直荀》:dispbbs.asp?BoardID=112&ID=15205 ] )
石室寂静存千古;
洞天隐真亿万年。
——佚名撰紫霄宫后过风垭无名道人墓[石刻楹]
阆苑清幽,乐清闻之福地;
玄都宁静,养自然之天机。
——佚名题紫霄宫道院[门楹]
热情迎各地友宾,游览紫霄;
真诚接四方香客,朝拜祖师。
——佚名题紫霄宫十方堂
三世有缘人,涉步登山朝圣境;
一声无量佛,惊天动地振玄都。
——佚名题紫霄宫
金殿重辉,看鸟革恽飞,势壮山河维社稷;
帝容复整,仰龙章风姿,光同日月炳乾坤。
——佚名题紫霄宫
武当有仙踪,明月清风,策杖特来灵胜迹;
紫霄钟灵瑞,近水远山,跨鹤好去畅幽情。
——佚名题紫霄宫山门
三圣本同心,仁民爱物,宏开普渡垂宝相;
一元始分炁,济世救人,广渡众生悟真宗。
——佚名题紫霄宫十方堂
一旗展琳宫,烟渺有无,柱杖仙归苍莽外;
群峰朝金阙,雨晴浓淡,依栏人在画图中。
——佚名题紫霄宫道院[门楹]
跣足云为履,游三界,踏破真空,佛号西方无量;
披发天作冠,荫九州,覆昌实境,道昌北极至尊。
——佚名题紫霄宫
去皇宫而岩穴,木石居,鹿豕游,因做这超前轶后事业;
屏红尘以悟道,机神静,元真觉,才成此极天蟠地文章。
——佚名题紫霄宫大殿[抱柱楹]
----------------------------------------------------
【紫霄宫太子洞楹联】
    〖紫霄宫太子洞〗  紫霄宫太子洞,又名太子岩,位于武当山展展旗峰半山腰紫霄宫后,相传是真武太子修炼的地方。太子岩实际上是一个洞穴,洞口高约10米,宽15米,深12米,洞崖宽广,洞底平坦,方石铺地。洞正中有元代建造的小型石殿,结构严谨,玲珑别致。石殿侧置“太子石”石额一方,是考察洞崖开创年代的佐证。殿内供太子塑像。神态自若。洞后宽阔,石冷袭人,其中有池,甘泉常年不涸。洞前石栏回折,雕刻精巧。洞顶水丝如帘,藤蔓飘垂。洞下有红墙屹立于半山峦中遗址。洞周围还有玉清岩、太清岩、水帘洞、金指头王爷坟等胜景。在太子洞旁长有一棵奇特的树,该树干一半松皮,一半杉树皮,不仅如此,而且树冠一半松树叶,一半杉树叶,令人啧啧称奇。站在太子洞处,还可仰视三公峰、五老峰、灶门峰、福地峰、香炉峰等等。这些山峰,有的如宝剑,有的如城堡错列,千姿百态,令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旋转乾坤,天经地纬;
填离取坎,火降水升。
——佚名题紫霄宫太子洞
以三十六修而成道德;
得七十二化以伏龟蛇。
——佚名题紫霄宫太子洞
众妙无门是为玄之主;
群魔尽荡乃谓武之真。
——佚名题紫霄宫太子洞
眦献极瑞,辉腾八方世界;
玄天著德,思泽四大部洲。
——佚名题紫霄宫太子洞
运壬癸炼庚申,乾坤未判;
伏龙虎降水火,天地才分。
——佚名题紫霄宫太子洞
出皇宫,舍内院,修成玉体;
入武当,辞父母,练就金身。
——佚名题紫霄宫太子洞
身居坎位,玉相凛凛威宇宙;
面向离宫,宝剑辉辉镇乾坤。
——佚名题紫霄宫太子洞
扫荡妖氛,清平国土三界外;
阐扬正数,福利邦家万法尊。
——佚名题紫霄宫太子洞
位镇北方,凛凛英风贯日月;
精分水性,腾腾杀气肃乾坤。
——佚名题紫霄宫太子洞
金阙化身,真武九天扶日月;
玉虚师相,仁威万古镇乾坤。
——佚名题紫霄宫太子洞
金阙化身,八十二同名同姓;
玉扈献寿,万六千为春为秋。
——佚名题紫霄宫太子洞
海宴河清,共祝玄天而有庆;
天长地久,同祈大帝以无疆。
——佚名题紫霄宫太子洞
三洞临轩,天上积去生之乐;
八仙庆寿,云中献不老之图。
——佚名题紫霄宫太子洞
福地名山,无点真心难到此;
蓬莱胜迹,有些诚意自可游。
——佚名题紫霄宫太子洞
共礼三元,一岁合出九甲子;
精修五蜡,四时分定六庚申。
——佚名题紫霄宫太子洞
武当修行,为三代福德之祖;
大岳证果,作九天灵应之师。
——佚名题紫霄宫太子洞
功济辰门,旗影纷纷摇北斗;
道尊坎位,剑光炯炯映南山。
——佚名题紫霄宫太子洞
剑吐虹霓,万里风云昭日月;
旗转斗罡,一天瑞气耀乾坤。
——佚名题紫霄宫太子洞
老子以道德为宗,四方日月;
圣祖与天地齐寿,万代乾坤。
——佚名题紫霄宫太子洞
五老启图,彩霞映九光之元瑞;
群仙献颂,洞章演八会之灵文。
——佚名题紫霄宫太子洞
月正三三,欣西母启瑗池之会;
岁呼万万,喜北极降金阙之尊。
——佚名题紫霄宫太子洞
赤足踏龟蛇,万法总归三尺剑;
披发炼乌兔,一灵摇动七星旗。
——佚名题紫霄宫太子洞
三世有缘人,涉水登山朝玉像;
一声无量佛,惊天动地振乾坤。
——佚名题紫霄宫太子洞
峰峦峻拔,夺五岳之秀以尊大岳;
宫殿森罗,法九天之象而号玄天。
——佚名题紫霄宫太子洞
六七载木石同居,何意朝宗来四海;
八九重烟霞变态,方知俎豆播千秋。
——佚名题紫霄宫太子洞
位尊北极,虎踞龙盘,剪乾坤之魔怪;
权统中天,轰雷掣电,净宇宙之妖氛。
——佚名题紫霄宫太子洞
岿岿大道,无形无名,妙门万象归元化;
荡荡洪恩,有体有像,统揖四海朝宗岳。
——佚名题紫霄宫太子洞
瑞气绕玄天,忆当年,龙捧虎巡,飞升荣耀;
祥光凝福地,睹此日,龟游蛇舞,庆贺欢欣。
——佚名题紫霄宫太子洞
逆凶顺吉,布号令若风驰,普天之下咸沐恩庥;
辅正除邪,荡妖氛如电扫,率土之滨均沾利益。
——佚名题紫霄宫太子洞
悬剑起乾坤,自十龄得已断万缘,保美圣人曰真武;
道心贯古今,由无量来如同一日,尊崇王德号玄天。
——佚名题紫霄宫太子洞
=================================================================
【太和宫楹联】
    〖太和宫〗  太和宫位于天柱峰南侧,占地面积8万余平方米,现有古建筑20余栋,建筑面积1600多平方米,主要建筑有金殿 明代铜铸仿田结构宫殿式建筑,位于天柱峰顶端的石筑平台正中,面积约160平方米,朝向为东偏南8°。殿面宽与进深均为三间,阔4.4米,深3.15米,高5.54米。四周立柱12根,柱上叠架、额、枋及重翘重昂与单翘重昂斗拱,分别承托上、下檐部,构成重檐底殿式屋顶。正脊两端铸龙对峙。四壁于立柱之间装四抹头格扇门。殿内顶部作平棋天花,铸浅雕流云纹样,线条柔和流畅。地面以紫色石纹墁地,洗磨光洁。屋顶采用“推山”做法为特点。殿内于后壁屏风前设神坛,塑真武大帝坐像,左侍金童捧册,右侍女端宝,水火二将,执旗捧剑拱卫两厢。坛下玄武一尊,为金婉合体。坛前设香案,置供器。神坛上方高悬馏金匠额,上铸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手迹“金光妙相”四字。殿外檐际,悬盘龙结构严谨,合缝精密,虽经五百多年的严寒酷暑,至今仍辉煌如初,显示我国铸造工业发展的高度水平,堪称现存古建筑和铸造工艺中的一颗灿烂明珠。古铜殿 位于天柱峰前小莲峰上。元代大德十一年(1307年)铸,高3米,阔2.8米,深,2.4米,悬山式屋顶,全部构件为分件铸造,卯榫拼装,各铸件均有文字标明安装部位,格扇裙板上铸有“此殿于元大德十一年铸于武昌梅亭万氏作坊”,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铜铸木结构建筑。紫禁城 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延天柱峰环绕,周长345米,墙基厚2.4米,墙厚1.8米,城墙最高处达10米,用条石依岩砌筑,每块条石重达500多克,按中国天堂的模式建有东、南、西、北四座石雕仿木结构的城楼象征天门。该石雕建筑在悬崖徒壁之上,设计巧妙,施工难度大,是明代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晨钟不醒眠云叟;
暮鼓难惊吞月仙。
——佚名题太和宫钟鼓楼
柱立乾坤,八面江山经慧眼;
峰连霄汉,四时烟海畅道心。
——佚名题太和宫
果证香山,甘露洒成天下瑞;
波平苦海,慈航渡尽世间人。
——佚名题太和宫皇经堂观音神龛
神灵布沦沧,祖考祈求有我;
恩德满乾坤,民众信仰有疆。
——佚名题太和宫
=================================================================
【南岩宫楹联】
    〖南岩宫〗  南岩宫位于武当山南岩,距紫霄宫2.5公里,其东为乌鸦岭停车场。道经称真武神曾在此修道,功成飞升,故重其地。元代开始在此大规模修建道宫,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道士张守清“刊石穷岩,即岩为宫,广殿大庭,高堂飞阁,疱库寮次,既严且备”。延佑元年(1314年)赐名为“大天一万寿真庆宫”。南岩宫是明代敕建的九宫之一,永乐十年(1412年)建玄帝大殿、山门、廊庑、祖师石殿、父母殿、左右亭馆、宫前建左右圣旨碑亭,五师殿、真宫祠、圆光殿、神厨、神库、方丈、斋堂、厨堂、云堂、钵堂、圜堂、客堂、寮室等,共计155间,赐额“大圣南岩宫”。后经扩建,到明世宗嘉靖十五年(1536年),南岩宫殿宇房屋已扩大到640间。现存庙房21栋,建筑面积3539平方米,古建筑及遗址占南面积约61187平方米,1989年,湖北省政府拨款维修了部分殿堂、亭台及古神道。南岩宫的总体布局是九宫中最灵活的,既严谨,又极富变化。人们带着一种“只见天门在碧霄”的幻觉,仰登天门。入南天门后,忽随山势转折急下小天门,两座大碑这下要虽耸立眼前,却完全突破了对称格局,再转崇福岩,才到宫门——龙虎殿前。进门以后,眼界略显开阔,饰栏崇台,层层叠砌。登上崇台,穿过大殿遗址,方才见到南岩石殿及相关建筑(王光德主编《仙山武当》“紫霄岩”)南岩石殿,额书“天乙真庆宫”。座北朝南,建于悬崖之上。为石雕仿木构建筑,其梁柱、檐椽、斗拱、门窗、瓦面、匾额等,均用青石雕刻,榫卯拼装。面阔3间11米,进深6.6米,通高6.8米,是武当山现存最大的石殿。殿体坚固壮实,斗拱雄大,而门窗纹饰则刻工精细,技艺高超。由于石构件颇为沉重,且又在悬崖峭壁上施工,故难度很大。因此,可以说南岩石殿的建造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技艺。两仪殿位于石殿右侧,座北朝南,面临大壑。歇山顶式,砖大结构建筑,琉璃瓦屋面。殿后依岩为神龛,正面为棱花格扇门,安在前金柱上,与檐柱形成内廊,直通石殿。面阔3间10.03米,进深3.9米,通高7.29米,殿前为著名的龙首石,俗称“龙头香”。龙首石悬挑于绝壁外,前临万丈深渊。南岩宫整体布局是人工与自然巧妙融合的杰作。古代画家笔下的“仙山琼阁”、“丹台晓晴”等意境,在南岩得到了真实的体现。1996年,南岩宫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未上灵山成胜就;
先从净地炼心源。
——佚名题南岩宫
九转开辟新世界;
万法联系道根源。
——佚名撰南岩宫古代木刻版画镶嵌联
山云不碍窥龙象;
水月无妨听海潮。
——佚名撰南岩宫古代木刻版画镶嵌联
静坐悟天开一画;
冥卧谛地解千书。
——佚名撰南岩宫古代木刻版画镶嵌联
半帘月影三杯酒;
满院花香一局棋。
——佚名撰南岩宫木刻版《玄机心法图》联
未上灵山成胜慨;
先从净地炼心愿。
——佚名撰南岩宫“太乙睡龙床”神龛联
功成武当,名扬楚地;
善积南岩,德比苍天。
——佚名题南岩宫
芝检荷神庥,前当惠佑椿庭,龙钟幸预恩荣宴;
箕畴完老福,从此声添螯艺,戴德弥深叩感忱。
——佚名题南岩宫父母殿
=================================================================
【清微宫楹联】
    〖清微宫〗 清微宫元代始建,位于天柱峰西南之下5里许,明朝修葺,今仅存遗址。据考证,清微宫元代就有了相当的规模,明就乐十年又进行了大规模修建。清微宫扩建完成后,明永乐皇帝赐宫额为“清微天宫”。被赐为清微天宫当时是有说法的,传说玄武大帝在武当山得道升天后,常在这里显现真身。武当道士认为这儿是风水宝地,历史上许多隐士道人都愿意在这儿修行,使之师出有名,成为名门正派弟子。关于“师出有名的名门正派”,不能不说清“清微宫”的前身——妙华岩。妙华岩内现还存有元代的也是武当山唯一保存留下来的道士们练功的丹床。丹闲的所型很像现在的椅子,只是更长一些,人在上面可以躺着,也可以坐着。在古代,道人修练的方法很多,卧功和坐功就是其中一种,主要目的是要“坐忘安心,养和心性”,进而达到“长生久视”。宋元年间著名高道叶云莱入武当后,就在这里得清微道法的绝技妙术,元世祖忽必烈十分欣赏其才能,赐为道都提点。叶云莱在此处心传妙法,手传道法,授徒数百人。率众建成南岩宫的高道张守清就是其中佼佼者之一。叶云莱使武当清微派成为当时武当的重要流派,因而在后来的数百年里,清微宫成了武当高道云集之地,也就是武当道教史中浓重的一笔。清微宫的宫殿道房早已毁损殆尽,现在的几间殿堂也是道人们自己搭建的。以往的辉煌早已成为历史,只有那古树在四季更迭中一岁一枯荣。
清风道骨恍如旧;
紫霄白云顿觉新。
——佚名撰清微宫无名道人墓[石刻楹]
=================================================================
【五龙宫楹联】
    〖五龙宫〗  五龙宫位于武当山天柱峰以西的五龙峰山麓、灵应峰下。前列金锁峰,一线磨针、飞云诸涧,虎踞龙盘,林峦环拱,地势清幽。唐贞观年间,敕建“五龙祠”;宋真宗赐额“五龙灵应之观”。据史料记载,这是武当山历史上敕建的第一座道观。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诏改为“五龙灵应宫”;元仁宗赐额“大五龙灵应万寿宫”;明洪武五年(1372年)复修,永乐十年(1412年)增建到215间,赐额“兴圣五龙宫”。明代诗人王世贞赞五龙宫曰:“层层历落怪松,拥殿千朵芙蓉”。清嘉庆年间扩建到850余间。它是武当山建筑最早的八宫之一,历经唐、宋、元、明几代修缮,规模一度庞大,是武当山最大的宫观之一。原五龙宫的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有龙虎殿、元君殿、启圣殿等。但宫内大部分建筑毁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战乱,现仅存宫门、红墙、碑亭、及泉池、古井,现龙虎殿存有明代泥塑彩绘青龙、白虎神像,各高丈余,侍立两旁,怒目圆睁,身着盔甲,手持戈戟,象征守门神将,使人望而生畏。及遗址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五龙宫元君殿基中部汉白玉须弥座上,供奉着铜铸鎏金玄天真武神像,高达1.95米,是武当山最大的真武神铜像。殿前有天池和地池,二水从龙口吐出,美妙奇特。宫中有五井,一井打水,五井皆动,相传井内住五龙。宫中尚存几块石碑,记述五龙宫兴废始末,对研究武当山的历史和道教文化有重要价值。穿过龙虎殿,便见九重殿阶崇台,前五重81级,后四重70级,举目仰望,若在天上,元君殿、启圣殿等遗址就在其上。其在山坡下尚存有元代所立的“大五龙灵应万寿宫碑”。五龙宫周围有松萝、五龙、青羊诸峰高耸,飞云涧、白龙洞流水环绕等奇观,景致清幽古雅。五龙宫遗志记载了武当山的兴衰史,十分值得一游。凌虚崖位于五龙宫南的桃源峰下,距五龙宫约5里,站在五龙宫的山垭上望去,茫茫林海,一片葱绿,毫无道庙建筑良迹,这不免让人想起“深山古寺”这一著名的考题来。凌虚崖附近皆长着满坡的迎春花,当日雪覆盖武当山,到处银妆素裹的时候,凌虚崖却是散金闪烁,满山飘香。
龙居坎位千载盛;
虎卧离宫万代兴。
——佚名撰五龙宫明代道人李素希墓[石刻楹]
    出五龙宫,左登山,为榔梅台,即榔梅真人李素希的墓。李素希,为明代著名道士。永乐三年(1405年)他忽见榔梅树开花结果,认为这是丰年之瑞兆,更派徒弟易本中将榔梅仙果进献给皇帝。明成祖朱棣认为这是高睦效祥,降灵祝福,于是遣道士万道远捧敕谕赉香到武当山,焚香祭祀,以答神贶。并赏赐给李素希彩缎一表里,绽丝衣一袭,钞四十锭。永乐四年(1406年)他再遣道士吕正中进献榔梅仙果,又得赏赐(同前)。李素希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羽化,终年93岁。死后,皇帝命礼部左侍朗胡潆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为其立碑,将成祖赐给他的二道敕书刻石。此碑并刻有本联。五龙宫周围有松萝、五龙、青羊诸峰高耸,还有华阳岩、隐仙岩、灵应岩、凌虚岩等胜景。华阳岩背负高岩,面临深谷,是一天然岩洞,凝秀半空,极为敞阔,其内曾建告然亭。洞前花木丛生,藤苏飘垂,俨然锦屏翠帘,参差掩映,为静憩养性之佳处。
=================================================================
【复真观楹联】
    〖复真观〗  复真观又名太子坡,距磨针井5公里,座落于武当山主要登山道之旁、狮子峰之腹,为八宫二观之一,是全山保存最大、最完整的道观。相传真武神15岁入武当山,最初就在此地读书修炼,故称太子坡;又因其意志不坚,返回途中遇到紫炁元君“铁杵磨针”的点化,复又上山修炼,在此修炼得道,故又称复真观。复真观敕建于明永乐十年,历时六年峻工,明喜靖三十二年扩建,殿宇道房达200余间;明末部分建筑毁于兵火,清康熙年间曾三度重修,又三度被毁。现存庙宇20栋105间,占地面积16000多平方米。观内主要建筑有祖师殿、皇经堂等。建筑规制是按照《真武经》中真武太子修真的故事布局的,现基本保持当年规模,是武当建筑群中一个有影响的景观。复真观建筑随山势起伏,随山形错落,纵观大气磅礴,细赏幽静雅致,形成既变化又统一的建筑整体,置身其中,犹如走进迷宫般跌宕变化。复真观风景宜人,青山藏黛,被誉为“天半悬翠”。在此观揽群山,极目千峰竞秀,烟云迷离;府视山涧沟壑,犹如蛟龙入水。每当夕阳西下,复真观会出现武当奇观——太和剪影。复真观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映成趣;有全山最大的被定为国家一级国宝的“木雕真武像”;有高达5层,全部为木结构的楼房——五云楼;还有声名远播、颇具人生启示的太子读书殿、慈母滴泪池、九曲黄河墙、一里四道门、一柱十二梁等景观。
花泛霞觞,宴庆长生岁月;
琴拨云楼,曲奏无为春秋。
——佚名题复真观
=================================================================
【太上观楹联】
    〖太上观〗  太上观又名太常观,位于武当山太上岩,距南岩宫北3里处,宋天圣九年(1032年)高道任道清、王道兴用工开凿岩龛,造成太上尊像,尊前创建殿宇,宋末毁于兵火。今已修复,为明代建制。
立教开宗,紫气东来三万里;
著书传道,函关初度五千言。
——佚名题太上观老君神龛[抱像联]
=================================================================
【磨针井祖师殿楹联】
    〖磨针井祖师殿〗  出玉虚宫沿着登山道向上攀登,即到了磨针井和太子坡。这组建筑基本上是按照道经中有关真武大帝修道的故事精心设计的。磨针井是一座布局紧凑、纤巧玲珑的道院,始建于明代,后毁,重建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1984年修葺如初。相传当年净乐王太子上山学道,因山上条件太艰苦而心生退意。太子下山走到此处,见一老妇在涧边磨铁杵,觉得很奇怪,便问道:“您磨这铁杵作什么?”老妇道:“作针。”太子觉得好笑:“这要磨到什么时候啊?”老妇从容地说:“铁杵磨绣针,功到自然成。”太子闻听此言,颇有感悟,于是复入山苦修,终于得道成仙,成了镇守北方的真武大帝,磨针井也因此而得名。磨针井主体建筑祖师殿是一座三开间的殿堂,殿内原供有真武青年塑像,四壁满绘《真武修真图》。殿旁有方亭一座,内有一井,其上龛置铁铸的老妇磨杵像。此亭重檐雕饰,造型秀雅,别具一格。殿前院中井旁竖有两根碗口粗的大杵,半插地中,乌黑发亮,使人在遐想的同时感悟到深刻的哲理。
道步清虚,位登九五,金阙化身于九秋九;
德居太上,尘遍三千,皇宫毓秀于三月三。
——佚名题磨针井祖师殿
=================================================================
【一天门楹联】
    在通往金顶的山路上,建有三座天门,上面分别书有“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气势恢宏,光从一天门到二天门之间,就有588级石阶拾级而上,险峻如天梯。难怪古人赞曰:“云梯万级,挂悬空之霁虹,逼霄汉于咫尺。”以此加重心灵上的景仰肃穆之情。按字眼“天门”之意,可理解为“通天之门”,使人产生一种遥远深邃之感,这对一些初来乍到虔诚的香客,无疑是一次诚信的考验。在山路上常可看见一些白发的香客,执杖扶壁而上,走这样长的山路,作为年轻人来说尚感有点吃不消,从而不得不让人对那些道众的笃信意志肃然起敬。
令三界敕旨;
传五雷号令。
——佚名题一天门石庙[石刻门楹]
=================================================================
【紫禁城楹联】
    〖紫禁城〗  太和宫后是金殿和“一柱擎天”平台,朝山者和游人多在此稍事歇憩,再向天柱峰绝顶冲刺,台下凿石阶300级;金殿周围,又有紫禁城环绕,紫禁城又叫皇城,建于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城高3.5米,长1500米,依山势环绕天柱峰。城墙由每块重千斤的石块砌成,设四座天门,东、西、北三门皆面临绝壁,唯南天门可通。南天门有三个门洞,中间门洞称“神门”,是供神仙出入的;西边的门洞称“鬼门”,是给鬼魅走的;东边的叫“人门”,供游人和道士出入。进南天门,右边是一条狭窄石梯道,叫灵官道,两旁有铁链扶手。跨入灵官长廊,廊上有三间三层悬空楼阁,廊内有锡制灵官殿,正中供着呲牙咧嘴、横眉怒目,有三只眼的王灵官,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灵官印堂上那只竖立的眼睛据说能放出电光,识别真假善恶和美丑,与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无异。廊厅两边设有十二根铁铸百斤神鞭。相传,朝山进香者若不虔诚,王灵官就会手势神鞭予以惩罚。紫禁城及金殿,真可谓金城玉阙,翠宇琼宫,岿耸蓝天,熠熠生辉,是我国著名道教真武大帝的道场。稀世罕见的古建筑与金铸文物,现均保存完整,灿然如新,吸引着中外的道教信徒及旅游者。南天门虽不怎么气派,但步灵官出长廊,再攀过九莲蹬险道,登上天柱峰绝顶,驰名中外的金殿就耸立在仅有20多平方米的山顶上。
上去切莫大意;
下来须要小心。
——佚名题紫禁城南天门[石刻楹]
正直无私巡世界;
威灵有感护法门。
——佚名题紫禁城灵官殿
福国裕民恩靡极;
护道降魔降吉祥。
——佚名题紫禁城灵官殿
万道金光耀天地;
一声号令动雷霆。
——佚名题紫禁城灵官殿
三日洞观天下事;
一鞭惊醒世间人。
——佚名题紫禁城灵官殿
手执金鞭巡世界;
足踏火轮定乾坤。
——佚名题紫禁城灵官殿
好大胆,敢来见我!
问自己,是否欺心?
——佚名题紫禁城灵官殿王灵官神[神龛]
    (此联同玄岳门牌坊石刻联。)
三眼分明,遍观大地;
一鞭利害,护道南天。
——佚名题紫禁城灵官殿
火力神通,千诚护道;
当头棒喝,觉世醒迷。
——佚名题紫禁城灵官殿
观无形,听无声,威灵有感;
善有福,恶有祸,报应无差。
——佚名题紫禁城灵官殿
将师无私,大众上来须仔细;
人生有限,这回下去且消亭。
——佚名题紫禁城灵官殿王灵官神
金鞭警世,直指人心归正觉;
铁面辅教,扶持道法阐真风。
——佚名题紫禁城道门玄坛
八面威风安社稷,一鞭杀气镇乾坤;
霹雳一声难躲避,金鞭三尺不容情。
——佚名题紫禁城灵官殿王灵官神
乘赤轮而御宇,福善祸淫,诚无为之不锡;
佐玄裳以立极,纪功司过,何暗室之可欺。
——佚名题紫禁城灵官殿
----------------------------------------------------
附录:〖道教神仙——王灵官〗
    灵官亦称“真君”、“玉枢火府大将”,道教所奉祀的护法神。相传姓王,名善,宋徽宗时人,曾由玉皇大帝封为“先天主将”,相当于现在的检察官职务,司天上、人间纠察之职。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封为“隆恩真君”。各地道教宫观内多建有灵官殿(或称“隆恩殿”)和塑有灵官(或称“真君”)造像,赤面,三目,武装执鞭,多作为道教镇守山门之护法神。最早记其事者为《明孝宗实录》和《明史·礼志》。《明孝宗实录卷十三云:“所谓崇恩真君、隆恩真君者,道家相传以崇恩真君姓萨名坚,西蜀人,位宗时尝从王侍宸、林灵素学法有验。而隆恩真君,则玉枢火府天将王灵官也,又尝从萨真君传符法。永乐中,以周思得能传灵官坛,乃紫禁城之西天建天将庙及祖师殿。宣德中改庙为大德观,封二真君。成化初,改观曰显灵宫。……夫萨真君之法,因王灵官而行,王灵官之法,因周思得五显,而其法之所自,又皆林灵素辈所附会。”据此,王灵官是位宗时道士萨坚(或萨守坚)之弟子,王侍宸(即王文卿)、林灵素之再传。萨守坚之名,屡见于此前诸书;而王灵官之名,则于此始见,盖如上文所云:“王灵官之法,因周思得而显。”据载,永乐中所建的天将庙,曾塑天二十六,王灵官为其首。清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十五“王灵官”条云:“孙国敉《燕都游览志》谓:”永乐间有周思得都以王元帅法显京师,元帅者,世称灵官,天将二十六居第一位。文皇(成祖)祷辄应,乃命祀于宫城西。“据前引《明考宗实录》(《明史·礼志四》与此同),王灵官天将之名,全称为”玉枢火府天将”,似又以王灵官为火神。明刘桐、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卷一“火神庙”条载:“北城日中坊火德真君庙,唐贞观中址,元至正六年修也。明万历三十三年,改增碧瓦重税焉。前殿曰‘隆恩’,后阁曰‘万岁景灵阁’,左、右‘辅圣’、‘弼灵’等六殿。”“隆恩”当指隆恩真君,即宣德中对王灵官的封号,证明明代已祀之为火神了。明清所出的萨守坚、王灵官传记中,又称王灵官名善,为湘阴县之邪神或城隍,后被萨坚收作部将。元代成书明代增纂的《三教搜神大全》卷二载,萨守坚真人,继至湘阴县浮梁,见人用童男童女祀本处庙神。真人曰:“此等邪神,即焚其庙!”言讫,雷火飞空,庙立焚矣,人莫能救。但闻空中有云:“愿法力常如今日!”自后庙不复兴。真人至龙兴府,江边濯足,见水有神影,方面黄巾金甲,左手拽袖,右手执靴,真人曰:“尔何神也?”答曰:“吾乃湘阴庙神王善,真人焚吾庙后,今相随一千二载,只候有过,则复前仇,今真人功行已高,职隶天枢,望何奏以为部将。”真人曰:“汝凶恶之神,坐吾法中,必损吾法。其神即立誓不敢背盟,真人遂奏帝收系为将,其应如响。”明王世贞《列仙全传》卷八作了类似叙述,但称:“我王善,即湘阴城隍也。”《历代神仙通鉴》卷二十所述大致相同,但自称:“吾先天大将火车灵官王,久值灵霄殿,奉玉敕庙会湘阴,以惩此方恶业”云云。《茶香室续钞》卷十九“王灵官”条亦叙此故事,但称“我乃湘阴庙神王善”。《西游记》又以王灵官为雷部神将,第七回云:“那猴王打到通明殿里,灵霄殿外,幸有佐圣真君的佐使王灵官执殿。两个在灵霄殿前厮混一处,这个是太乙雷声应化尊,那个是齐天大圣猿猴怪。”明清道教宫观常以王灵官为护法神,有如佛教之伽蓝、韦驮。道观内或山门前塑其像,通常为红面、三目、披甲执鞭。今四川成都青羊宫,山门内即是灵官殿,匾书曰“雷火总司”,所塑王灵官像,一手执鞭,一手拿吐着火焰的眼睛,塑像前供一“先天王灵祖师”牌位,亦为镇守山门之神。
=================================================================
【天柱峰金顶楹联】
    〖天柱峰金顶〗  金顶座落在武当山主峰天柱峰上。从朝天宫登金殿有两条路,右为明代路,左为清朝路。去的进修走明代路,沿一、二、三天门至金顶,这条路长约10公里;回程走清朝路走,这样走会比较省力些。金顶上正中建有著名的金殿,座西朝东,左右两厢有配殿,一边作了商业用途,出售道教仿古法器和旅游纪念品;另一边是财神殿;金殿后面还有父母殿,供奉作一对比肩而坐的男女造像,为真武大帝的父母。金殿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铜铸鎏金大殿。金殿高5.54米,宽4.4米,进深3.15米,构件严密精确,密不透风。殿内供奉着真武祖师大帝的鎏金铜像,重达10吨。据史载,该殿由20吨精铜和300公斤黄金在北京铸造而成,然后再送往武当山的。金殿最为奇特的地方就是它本身是良导体,每逢电闪雷鸣的时候,光球在金殿四周滚动,但霹雳却击不到金殿,这一奇观被称为“烈火炼殿”。金殿的建造已经有六、七百年历史了,但还是完好如初,仍然光彩夺目。相传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有一次和元军交锋,全军覆没,他拼命逃到武当山下的一座小茅庵里,求里面的道士救命。道士说:“救了你,追兵来烧了我的茅庵,我到哪里去住呢?”朱元璋说:“以后我就赔你一座金殿。”于是道士让朱元璋站在柏树下,给他施了个隐身法。元军追来后找不到朱元璋,便放火烧了茅庵。朱元璋等元军走远后,发现老道不见了。朱元璋得了天下后,就命他的四儿子朱棣在武当山天柱峰上为真武神建造了一座宏伟的金殿。
灵光威黑虎;
瑞气绕金鞭。
——佚名题金顶财神殿
兴家立业财源主;
治国安邦福禄神。
——佚名题金顶财神殿
福庇锡无疆之福;
财神赐有道之财。
——佚名题金顶财神殿
铁面扬威,功能点铁;
金身耀武,术可堆金。
——佚名题金顶财神殿
灯火千秋,光耀紫府;
香烟一缕,瑞绕金轮。
——佚名题金顶财神殿
地藏发时,应作担富之主;
开仓开处,恒为增益之神。
——佚名题金顶财神殿
有道生财,不必压残金坳;
无私惠众,何须铸尽铜山。
——佚名题金顶财神殿
乾坤合德,保障万年之鼎祚;
日月同明,屏懞四海之黎民。
——佚名题金顶财神殿
龙章三卷,讽诵皇经天现瑞;
凤篆五品,歌谈玉田地呈祥。
——佚名题金顶皇经堂
东土圣人,曾向吾门求至道;
西方佛子,还于我国悟真空。
——佚名题金顶皇经堂
广生食为用之源,有求自应;
裕众寡疾舒之策,随感而达。
——佚名题金顶财神殿
金阙绕红云,现十七光,而道冠仙佛;
玉宇凝紫气,历三千劫,而位极人天。
——佚名题金顶皇经堂
钟灵扒福地,但现结雾飞云,甲光衮衮森金顶;
艰嗣祷仙山,不藉动心履迹,子舍亭亭托玉虚。
——佚名题金顶皇经堂
----------------------------------------------------
附录:〖道教、民俗神灵——财神〗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在过了年初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关于财神的来源,民间多有传说:(一)宋朝蔡京富有,民间传说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于正月初五,所以民间把他当作财神来祭祀。后蔡京被贬,民间另换财神,当时宋朝的国姓为赵(太祖赵匡胤、宰相赵普),玄字为“岚”字的一个组成部分,便给财神起了一个赵玄坛的名字加以敬拜。(二)根据《封神榜》所载,财神姓赵,名公明,他原在峨眉山罗浮洞修道,因助纣攻打武王,死后被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并统领“招财天尊”、“招财使者”、“纳珍天尊”、“利市仙官”四个部下。他们的职责都与财有关。道教供奉的财神,也是赵公明。根据道教传说,赵公明本为终南山人,自秦时就隐居深山,精修至道,功成之后,玉皇大帝封他为“正一坛元帅”,简称赵玄坛。旧时财神庙和各家各户供的财神,其尊容颇凶,乌面浓须,怒睁圆眼,头戴铁冠,一手执钢鞭,一手捧元宝,身下还跨有黑虎,故又有“黑虎玄坛”之称。传说的位赵公元帅职掌除瘟翦虐,驱病禳灾。凡有冤抑难伸,他会主持公道;人们买卖求财,他可以使之获利。他原先的职分并不是专职的财神,但能便人获利,别无他人可以代替,民间便把他看作财神了。过去,财神还有文武之分,崇文尚武的不同人家各有所司。崇文的人家供奉的文财神,尚武人家供奉的武财神。文武之道虽各有不同,却都各有财可发。初五接财神,赵玄坛最受尊拜。许多商店、住宅都供奉他的木板印制神像:赵玄坛面似锅底,手执钢鞭,身骑黑虎,极其威武。除了赵玄坛被尊为“正财神”外,民间还有“偏财神”五显财神,“文财神”财帛星君和武财神“关圣帝君”的说法。五显财神信仰流行于江西德兴婪源一带。兄弟五人封号首字皆为“显”,故称“五显财神”。生前动富济贫,死后仍惩恶扬善,保佑穷苦百姓。北京安定门外有五显财神庙。 文财神 财帛星君,也称增福财神,他的绘像经常与福、禄、寿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来为福、禄、寿、财、喜。财帛星君脸白发长,手捧一个宝盆,“招财进宝”四字由此而来。一般人家春节必悬挂此图于正厅,祈求财运、福运。武财神 关圣帝君即关羽,字云长。传说关云长管过兵马站,长于算数,发有日月清薄,而且讲信用、重义气,故为商家所崇祀,一般商家以关公为他们的守护神,关公同时被视为招财进宝的财神爷。正月初五,各商店开市,一大早就金罗爆竹、牲醴毕陈,以迎接财神。清人顾铁卿《清嘉录》中引了一首祭云的竹枝词,描绘了苏州人初五迎财神的情形:“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抱路头”亦即迎财神。信奉关帝圣君的商家,在正月初五要为关公供上牲醴,鸣放曝竹,烧金纸膜拜,求关圣帝君保佑一年财运亨通。农历正月初五接财神的习俗,盛行于明清民国,迄今犹流行民间,唯财神即所谓赵公元帅,据说早在殷商时代已修道成仙。姜子牙辅佐周武王伐纣,他跑下终南山管闲事,站在商纣一边对抗义师,不幸阵亡,一道游魂被敕封为专管迎福纳祥的真神,麾下有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四员小神供其使唤调遣。沾光于这套招财进宝的班底,赵公元帅便成了盼望发财者崇仰奉祀的对象。或谓其性懒而散淡,一年中仅在正月初五那天走下龙虎玄坛一次,而且是随意,不定去往哪一家,所以大家都在此日赶早鸣放鞭炮,焚香献性,抑在前头迎接他。不过也有人打听到这位尊神在生日是农历七月二十二日,因此并不去轧初五日闹猛,而是改在“财神诞日”悄悄备办盛祭,指望他从后门溜进来亨用。(道教财神资料可浏览《门头沟区道教宫观对联·附录十》之《道教神仙——财神赵公明》:dispbbs.asp?BoardID=112&ID=41982 )
=================================================================
【玄岳门楹联】
    〖玄岳门〗  玄岳门位于武当山北麓,濒临丹江口水库的南侧,是进入武当山的第一道门,进入此门即踏上登山神道的起点,上面是层峦叠嶂的武当山,下临烟波浩淼的丹江口水库,自然风光极佳,俗称“仙门”。是一座三间四柱五楼式的石雕牌坊,高20米,宽12.81米,全以石凿榫卯构成,整座牌坊非常壮观。玄岳门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坊额正中上刻“治世玄岳”四字,系明嘉靖帝亲书,笔势隽永刚健,意为“以武当玄岳之道来治理天下”。石坊刻有仙鹤游云、八仙迎宾等图案,雕工精细,为明代石雕艺术的精品。“治世玄岳”古遗山门内,古人安排了一个秘阵,这就是“一观担两宫”,一观就是元和观,两宫就是遇真宫和玉虚宫,遇真宫在东,玉虚宫在西。玄岳门于199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好大胆,敢来见我;
快回头,切莫害人。
——佚名题玄岳门[石刻楹]
    (此联同紫禁城灵官殿灵官神龛联。)
=================================================================
【雷神洞楹联】
    〖雷神洞和石门洞的传说〗  开当山展旗峰上有个雷神洞,里边住着雷神;蜡烛峰下还有一个石门洞,里边关着皮狐精,雷神曾在这附近把皮狐精降杖住,留下一个传说故事。话说宝珠峰下有个员外,员外请了一个放牛娃。放牛娃每天到坡下放牛,还要割一大捆青草回来,再给牛下夜草,垫牛圈,一天到晚,辛辛苦苦,一点儿闲空也没有。那一年天旱,几个月不下雨,泉水干涸了,溪水断流了,井水见底了,山坡上树黄草枯,莫想找到一片绿叶子。员外担心他的牛会饿死,便对放牛娃管理更严。他每天晚上提条皮鞭站在牛圈门口,见放牛娃没割回青草,举鞭就打,打得他偏体鳞伤。日夜泪流不干。放年娃放牛娃没有办法,便在武当山到处寻找青草,从山脚找到山顶,由岩上找到岩下,见到有一块石头,样子象个大圈椅,正中间是一块土坪,湿润润的,土肥得滚油,长有小筛子大一块青草,绿茵茵的,又肥又旺盛。放牛娃把青草割下来,刚好只够一把。他拿在手里刚绑好草把子,那割过的草蔸又长出了又肥又嫩的青草。再割一把,草蔸又长一把。紧割紧长。慢害割慢长,不到一袋烟工夫,,放牛娃就割够了一大捆了。以后,放牛娃每天都来这地方割草。放牛娃的娘见儿子不捱打了,又喜又惊,问他是什么原因。他如实地给他娘说了,娘说:“你明日带把挖镢去,看里边有什么东西,给我拿回来。”第二天,放牛娃就去挖那草蔸,下面只有一个烂瓦盆,他将烂瓦盆带回给了娘。晚上,他娘在烂瓦盆里放了一粒米,过了一夜,就是满满的一盆米,他娘又在盆里放一个铜钱。过了一夜,就是满满的一盆铜钱。他娘知道这是一件宝贝,便将盆子放在土墙的窗窑,外面用土坯砌住,谁也找不着。有了这个盆子,放牛娃不给员外放牛了。日子慢慢地就好过了。放牛娃挖走盆子之后,原来长青草的地方,每天狼烟火冒,武当山上云雾腾腾。蜡烛峰下有个皮狐精,一看那云雾就知道展旗峰的镇山宝贝——聚宝盆被放牛娃挖走。很想要这个聚宝盆,就变成一个很灵性的姑娘,朝放牛娃家走来。皮狐精经过太子洞,真武大帝在那洞里修行,看到了皮狐精,就将雷神喊来吩咐道:“你瞄着这个妖精,做好事,莫管它;做坏事,不能容情。”雷神按吩咐,在太子洞上边的岩洞里住下来,看着皮狐精。从那以后,这个洞就叫雷神洞。皮狐精到了放牛娃家,要给放牛娃当媳妇。放牛娃娘说:“明媒正娶才行。”皮狐精没法,只得先住下。皮狐精的嘴很甜,一会喊声娘,一会喊声哥;皮狐精的手很巧,做的饭有滋有味,哄得这娘儿俩团团转。皮狐精在放牛娃家中混熟了,知道聚宝盆放在墙里边。这天夜里,更深人静,它悄悄偷了聚宝盆,又口吐妖火来烧草房。正要下手,一个轰天炸雷,打得它现出了原形。真武大帝为了人们不再受害,把皮狐精关进蜡烛峰下的洞里,洞口堵上一块大石板,说是要等到竹子发杈,长成一条根两棵尖时,才能放它出来。从那以后,这个关皮狐精的洞就叫石门洞。这条山沟就叫石门沟。
叩天阙,降邪魔于掌上;
击地户,破罡风于雷门。
——佚名题雷神洞
古授符箓,清荡宇宙之尘秽;
今蒙帝命,扫除人间之妖氛。
——佚名题雷神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