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人鱼岛百度云资源:参苓白术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21:21:36
百科名片
参苓白术散为虚证类非处方药药品。药方是在四君子汤基础上加山药、莲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而成。参苓白术散兼有渗湿行气作用,并有保肺之效,是治疗脾虚湿盛证及体现“培土生金”治法的常用方剂。
音:
用药分类 :内科用药,虚证类药
   参苓白术散
作用类别 :本品为虚证类非处方药药品。
药物组成 :人参、茯苓、白术(炒)、山药、白
豆(炒)、莲子、薏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
性状 :本品为黄色至灰黄色的粉末;气香,味甜。
类属 :中医方剂。
类别 :补益剂:补气。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异名 :参术饮
编辑本段功能分析
方中以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即四君子汤)平补脾胃之气,为主药。以白扁豆、薏苡仁、山药之甘淡,莲子之甘涩,助白术既可健脾,又可渗湿而止泻,为辅药。以砂仁芳香醒脾,促中州运化,通上下气机,吐泻可止,为佐药。桔梗为太阴肺经的引经药,入方,如舟车载药上行,达上焦以益肺气。此方对证而兼见肺气虚弱,久咳痰多者,亦颇为相宜,为培土生金之法。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之功。
编辑本段主治病症
主治脾气虚弱,湿邪内生,症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大便溏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苔白腻,脉象细缓者。亦治小儿脾疳,面色萎黄,形容憔悴,毛发枯槁,精神萎靡,不思饮食,睡卧不宁,或脾虚水肿,或脾虚带脉不固,白带过多,绵绵不断,如涕如唾者。
西医诊为消化不良、慢性胃肠炎、附件炎、气管炎等而见有上述证候者,均可以此方治疗。
编辑本段剂量用法
此药现为水丸制剂,每袋6克。成人每次服6克,日服3次。儿童酌减。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之品。此药组成中含甘草,不可与海藻、大戟、芫花、甘遂同时服用。
编辑本段组成
莲子肉(500克)薏苡仁(500克) 砂仁(500克)桔梗(500克) 白扁豆(750克) 白茯苓(1000克)人参(1000克) 炙甘草(1000克) 白术(1000克)山药(1000克)
编辑本段方解
本方证是由脾虚湿盛所致。脾胃虚弱,纳运乏力,故饮食不化;水谷不化,清浊不分,故见肠鸣泄泻;湿滞中焦,气机被阻,而见胸脘痞闷;脾失健运,则气血生化不足;肢体肌肤失于濡养,故四肢无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皆为脾虚湿盛之象。治宜补益脾胃,兼以渗湿止泻。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为君。配伍山药、莲子肉助君药以健脾益气,兼能止泻;并用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均为臣药。更用砂仁醒牌和胃,行气化滞,是为佐药。桔梗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又能载药上行,培土生金;炒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共为佐使。综观全方,补中气,渗湿浊,行气滞,使脾气健运,湿邪得去,则诸症自除。
本方是在四君子汤基础上加山药、莲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而成。两方均有益气健脾之功,但四君子汤以补气为主,为治脾胃气虚的基础方;参苓白术散兼有渗湿行气作用,并有保肺之效,是治疗脾虚湿盛证及体现“培土生金”治法的常用方剂。《古今医鉴》所载参苓白术散,较本方多陈皮一味,适用于脾胃气虚兼有湿阻气滞者。化裁若兼里寒而腹痛者,加干姜、肉桂以温中祛寒止痛。
附方:七味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
附注:本方药性平和,温而不燥,是治疗脾虚湿盛泄泻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泄泻,舌苔白腻,脉虚缓为辨证要点。
编辑本段临床应用
慢性结肠炎:
用本方每日2次,每次9g,早晚饭后温开水送服,30日为1疗程。治疗慢性结肠炎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58岁,平均42.8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40年,平均12.4年。大便每日1次4例,2次14例,3-4次9例,5-6次2例,7-9次1例。大便成形带粘液1例;糊状或溏薄25例,伴粘液19例,伴脓血1例;腹痛22例,腹胀22例,肠鸣26例,里急后重感21例。结果:治疗1疗程后,3例显效,19例好转,8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3.33%。
编辑本段药理作用
主要有调节胃肠运动,改善代谢和提高免疫等作用。
1.调节胃肠运动:本方煎剂小剂量对肠管有兴奋作用,能解除肾上腺素对肠管的部分抑制;大剂量则抑制肠管的收缩,并能拮抗氯化钡和毛果芸香碱引起的肠管收缩,能增强肠管对水和氯离子的吸收。
2.改善代谢:该方治疗脾气虚之肠病(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治疗前,患者尿中肌酐、尿酸、尿素氮均明显低于正常值,治疗后明显升高,并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和改善血流变学的指标。
编辑本段理化性质
本品为黄色至灰黄色的粉末;气香,味甜。应符合散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
(1)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4-6μm。草酸钙簇晶直径20-68μm,棱角锐尖。草酸钙针晶细小,长10-32μm,不规则地充塞于薄壁细胞中。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黏液细胞中,长80-240μm,针晶直径2-8μm。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种皮细胞黄棕色或红棕色,形状不规则。种皮栅状细胞长80-150μm。内种皮厚壁细胞黄棕色或棕红色,表面现类多角形,壁厚,胞腔含硅质块。联结乳管直径14-25μm,含淡黄色颗粒状物。
(2) 取本品4.5g,加氯仿4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弃去滤液,药渣加甲醇5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将残渣用甲醇5ml溶解,加在中性氧化铝柱(100-120目,15g,内径10-15mm)上,用40%甲醇15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水30ml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溶液振摇提取2次,每次25ml;合并提取液,用水洗涤3次,每次20ml,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人参、甘草对照药材各1g,同法分别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醋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10℃以下放置后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硫酸乙醇溶液(1→10),在105℃加热5-10分钟,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分别在与两种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编辑本段文献摘要
吴昆《医方考》卷4:“脾胃虚弱,不思饮食者,此方主之。脾胃者,土也。土为万物之母,诸脏腑百骸受气于脾胃而后能强。若脾胃一亏,则众体皆无以受气,日见羸弱矣。故治杂证者,宜以脾胃为主。然脾胃喜甘而恶苦,喜香而恶秽,喜燥而恶湿,喜利而恶滞。是方也,人参、扁豆、甘草,味之甘者也;白术、茯苓、山药、莲肉、薏苡仁,甘而微燥者也;砂仁辛香而燥,可以开胃醒脾;桔梗甘而微苦,甘则性缓,故为诸药之舟楫,苦则喜降,则能通天气于地道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3:“脾胃虚弱,饮食不进,多困少力,中满痞噎,心悸气喘,呕吐泄泻及伤寒咳噫。”
方义:
治脾胃者--补其虚,除其湿,行其滞,调其气而已: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薏仁、扁豆、莲肉--皆补脾之药也。
茯苓、山药、薏仁--理脾而兼能渗湿。
砂仁、陈皮--调气行滞之品也。然合“参、术、苓、草”,暖胃而又能补中
桔梗苦甘入肺--能载诸药上浮,又能通天气于地道,使气得升降而益和,且以保肺,防燥之上僭也。
编辑本段煎服法
为末,每三钱,枣汤或米饮调服。
参苓白术散
药物组成人参1钱半,白术1钱半,白扁豆(姜汁炒)1钱半,白茯苓1钱半,山药1钱半,甘草1钱,桔梗1钱,苡米1钱,莲肉(去心)1钱,川芎1钱,当归1钱。
处方来源:《幼科指南》卷下。
方剂主治:小儿脾胃久虚,不能转运,无以荣其气,或胎中受毒,脏腑蓄水,以致手足极细,项小骨高,尻削体瘦,肚大脐实,啼哭胸高,名曰丁奚;或虚热往来,头骨分开,翻食吐虫,烦渴呕哕,名曰哺露。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神曲糊为丸。
用法用量:米饮送下。
编辑本段注意事项
1、泄泻兼有大便不通畅,肛门有下坠感者忌服。
2、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
3、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效。
4、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
5、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糖尿病患者及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本品宜饭前服用或进食同时服。
7、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8、服药2周后症状未改善,应去医院就诊。
9、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11、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编辑本段方歌
歌诀(一)
参苓白术四君底,山药扁豆加薏苡;桔梗砂仁莲子肉,脾虚湿盛此方理。
歌诀(二)
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歌诀(三)
参苓白术薏砂仁,甘桔淮山扁豆陈;再加莲子枣汤送,脾虚湿盛此方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