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驴找马:中国容不下一位德国青年志愿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2:44:20
中国容不下一位德国青年志愿者
发表日期:2010年5月28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183 次

    因“没有做志愿者和教师的资格”并受到广西警方警告,长期在中国志愿支教的德国人卢安克关闭了自己的中文博客(http://luanke.jiaoyu.org/)。


 卢安克是德国人,1968年出生在汉堡,他头回到中国是旅游,后来在南京东南大学留学,此后,他一直在中国各地支教。

  2010年初,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播出了对卢安克的采访纪录片,央视记者柴静报道说,1997年卢安克在南宁的残疾人职业学校学校义务教德文,却因没有办下“就业证”,被公安局扣留过护照,还罚了3000块钱。

  1999年他从德国回到广西,到河池的一所县中学当初中老师,因不能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家长们有意见,学校把他开除了。后来,他来到广西河池的的特困县东兰,在东兰县切学乡偏僻的板烈村小学,当了10年的乡村教师。

  他在广西执教十几年,从未收受过学校一分钱工资,他每年三四千元的生活费均由其远在德国汉堡的父母提供,月支出不超过200元。


他得过乙型肝炎,并遭遇车祸险些丧命。

  2006年,签证到期的卢安克不得不暂时离开中国,他曾申请加入中国国籍,却被拒绝。被拒绝的理由是:只有在国家一级机构工作4年以上,或为中国作出特殊贡献的外国人,才能入籍中国。

  2007年,卢安克又回到了板烈小学,他的经历经过柴静等中国媒体人的报道后,感动了许多中国公众。

  卢安克从2001年开始开设博客和个人网站,网站上有他翻译的上百万字的教育论著;在博客中,他张贴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作品。

  在他的博客上,记者看到,在关闭博客的告示中,卢安克应“有关部门”的要求,在博客上声明,自己“没有获得正式的志愿者身份,也没有获得中国的教师资格。”

  网友“冰瀑”在博客上透露,他曾在四月份去广西东兰拜访卢安克,他谢绝了冰瀑的采访,原因正是受到了广西自治区公安厅“有关部门”的警告。

  广西所谓“有关部门”的言下之意,就是让卢安克不要在媒体上出现、也不要再谈论有关中国教育和留守儿童的话题了。否则“有关部门”将可能会追究他的“不法行 为”,并随时有可能把他驱逐出去。


在博客上,卢安克用不甚地道的中文写道,“我不是本国人(中国人),还是去管一些外来人不应该管的事情,使得本国人(中国人)有些难受。为了不伤害你们的自尊感,我是不应该管留守儿童的事情。但如果我放弃,我的学生又很难过。这种矛盾只有一个解决的办法:不让外面的人知道,就没有人因为我的行为而难受。”

  卢安克说,“社会对我的关注也已经超出了我的承担能力,我承担不了社会反应所带来的后果、责任和压力,也就不敢让更多的人知道我的事情。所以,我只好把我的博客关闭起来。请你们理解。”

  冰瀑质疑说,如果卢安克从条文上讲,确实没有充当志愿者和乡村小学教师的“资格”,但“有关部门”不仅不提供帮助和服务,反而对之发出了警告。

  冰瀑说,“我不为卢安克难受,我难受的,是这个国家终于伤害到了百般隐忍的他。”       

以下是一些网友的评论:

1 天朝、古巴、越南、缅甸、北朝鲜、伊朗和委内瑞拉都是很要面子的国家。

2 这是我们国家的悲哀,无地自容。。。。。。。

3 清除掉纯粹洁白的人,没有了纯洁者,它就好在这个无耻的大染缸里继续横行

4 他们不做好事,所以,容不下一个做好事的人。
他们不重视教育,所以,容不下一个教育志愿者。
他们没有同一个理想,所以,容不下一个外国慈善者。
他们在埋葬未来的一代,埋葬一个国家。

5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摘自《纪念白求恩》
有人自己忘了为人民服务,且见不得别人做好事,早晚自绝与人民。

 

我们很爱孩子吗?

长平

 中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孩子成为多数家庭的绝对中心,得到千般呵护、万般宠爱。这让人产生一种印象,以为我们因此而更加爱孩子了。如果说这是对一种社会状态的描述,我认为基本上是一种错觉。

  有一位叫卢安克的德国人,到广西贫困山区义务支教十年。他不要薪酬,也拒绝捐赠,物质生活上跟那些贫困的学生一样简陋。他跟学生们一起玩泥巴,干农活,每天去不同的学生家里住宿——这些学生的父母,几乎都在外面打工。教学上,他上课不要课本,而是以生活为教材,让学生们培养出自主性、创造力和责任心。他说,他把自己交给了学生,把命运锁定在这里。

  学生们都非常喜欢卢克安,觉得从他那里得到了家庭般的温暖,称他为“老爸”。村民们也从不解到感动,总是担心他有一天不辞而别。孩子们和村民可能不知道的是,当局不喜欢他。先前是因为他的教学不仅没有依据标准程序和标准答案,而且还教学生“不守规矩”。最近他又收到警告,威胁他可能被驱逐出境。原因是他在媒体露面,谈论中国教育及留守儿童的问题。卢安克还想在中国继续呆下去,所以他关闭了自己的博客。

  显然,有关部门爱自己远甚于爱孩子。孩子们快乐不快乐,他们不在乎;孩子们的学习,只能背诵通过自己审定的标准答案。正是这些标准答案,把孩子们塑造成一个个标准人。

  不符合标准的外国志愿者要被“驱逐出境”,不符合标准的学生则处于生死边缘。河南省孟津县初一学生雷梦佳,因为不够文雅、爱打架而屡遭退学,最后班主任引导全班同学“民主投票”,让她离开学校,回家反省。雷梦佳来到学校后面的河边,在河堤上留下遗言之后溺水而亡。

  一个孩子在学校受辱,走到生命的尽头。对于这起悲剧,雷梦佳的老师和校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连一点歉意都不愿表达,而是千方百计推卸责任,拒绝反思。先否认她是自杀,认为可能在留言吓唬人的时候被河水冲走;随后,又宣称其死亡跟“民主投票”没有关系,她的外向性格应该能够承受这个打击。读到这些报道,我真的为中国的教育感到难堪:自己的一个学生死了,学校的全部回应就是反复说“这不关我们的事”。

  一个月之后,邯郸市高一学生小卓(化名),因为带MP4播放器到学校,被班主任劝退回家反省一周。回家之后,小卓在窗户边墙上写下“我害怕呢”四个字后,纵身跳下,当场死亡。学校的反应,同样是急于撇清责任。左一个规定,右一个制度,以为合乎这些规定和制度,非人性化的教育就可以免责。殊不知,正是这些标准化建构让学生无路可走。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们——成人社会——又将祝他们节日快乐,然后半是强迫半是诓哄地,让他们表演快乐给我们看。至于这个节日的本意,早已经被我们屏蔽了。世界上有不同的儿童节,其创设之初的主旨几乎都不是简单地呈现儿童的快乐,用来证明我们已经很爱他们,已经让他们很幸福;而是警示要保护儿童的权益,包括他们的生存权、健康权和受教育的权利。

  按照保护权益类节日的国际惯例,最好每年的节日都有一个特定的主题。不用说,今年中国的主题应该是异常沉重的“安全”二字。在这个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始的春天里,不到50天时间内发生了5起大规模的屠童事件。全国各地警方还称侦破、预防了更多的惨剧发生。

  遗憾的是,可以想见,今年的“六一”,除了又将是一个欢乐祥和的幸福节日之外,不会再有任何主题,更不会让人讨论安全问题,尽管它事实上是每一个家长心中的焦虑所在。在展开校园“严打”行动之后,有关方面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宣告校园已经很安全,我们又打赢了一场艰苦的战斗。

  用以警醒权益的节日,沦落为只剩一声空洞的“节日快乐”。对于很多民众来说,这是一种无意识行为;在官僚体系中,则是制度性的刻意为之——我从中看到的,是对儿童的伤害,而不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