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蝇人百度云中字: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推动重庆科学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14:13:51
薄熙来在市委三届十次全委会上提出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推动重庆科学发展
黄奇帆陈光国邢元敏张轩出席
本报讯 (记者 肖竹)19日,中共重庆市委三届十次全委会开幕,专题研究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市委书记薄熙来作主题报告,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奇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光国,市政协主席邢元敏出席了会议。市委副书记张轩就《决定(审议稿)》作了说明。
重庆这些年能取得一些成果,民主法治是重要的动力和保障
薄熙来在报告中说,这次全委会专题研究民主法治建设,是市委经过充分考虑作出的决定。重庆这些年能取得一些成绩,民主法治是重要的动力和保障。将这些成果制度化、规范化,在实践中坚持下去,不断加以完善,对重庆的科学发展至关重要。民主法治的政治性、原则性很强,研究部署这项工作,一是要坚持以中央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精神为指导;二是要紧密结合重庆的创新实践,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这次全委会就是要发挥集体智慧,博采众长,力争形成一个好决定,扎实有效地推进重庆的民主法治建设。
我们党正是依靠民主的力量、人民的力量,才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薄熙来说,我们党自成立以来,民主法治就是一面思想、理论的旗帜,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毛主席在谈到旧中国状况时曾经讲,“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是独立,二是民主。”缺少独立就是殖民地,缺少民主就是封建。所以,我们党一成立,就举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旗帜。土地革命时期,毛主席组织“三湾改编”,设立士兵委员会,在军队中首创民主。上世纪30年代初,在江西瑞金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政权,而且制定了宪法大纲、劳动法、土地法等一系列配套的法律法规。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在陕甘宁边区和解放区进行民主法治实践,老百姓过上了当家作主的新生活。抗战胜利后,毛主席与黄炎培先生有一段关于“历史周期律”的著名对话。黄炎培先生说,中国历朝历代“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都没有跳出这个“周期律”。毛主席坚定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够跳出这个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薄熙来说,民主是一种巨大的政治力量。我们党正是依靠民主的力量、人民的力量,才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端的重要性
薄熙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得益于民主法治的有力保障。建国后仅半年,就颁布了《婚姻法》。1954年制定宪法,4亿国民中有1.5亿人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建议。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后来又建立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开创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道路,奠定了共和国的基础。
薄熙来说,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用30多年的时间,解决了10多亿人的吃穿住行,2亿多人摆脱贫困,人民最基本的生存权、发展权得到切实保障。人大代表普遍实行差额选举,县及县以下人大代表完全实行直接选举,人民民主得到广泛体现。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并被写入宪法。30多年来,制定了240部法律,706部行政法规,8600多部地方性法规,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薄熙来说,小平同志曾讲:“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江泽民同志强调,只有发展民主法治才能体现和保障人民利益。锦涛总书记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一个特征就是“民主法治”。他还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学习党的领袖关于民主法治的论述,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对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极端重要性。
薄熙来说,在民主法治的实践中,要把握好几个原则。一是坚持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实际上是对富人的民主”。对西方的竞选,西方媒体评论说,“与其说是不同施政纲领的对决,不如说是钱袋的对决,谁筹集的竞选资金多,谁就多一份胜算”。我们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决不能走这条路。邦国委员长在今年“两会”上明确提出“五个不搞”:“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不搞三权鼎立和两院制,不搞联邦制,不搞私有化”,就是我们党庄严的政治宣言!二是突出中国特色。世界上没有抽象的、普遍适用的民主,只有具体的、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民主。如果脱离本国国情,盲目照搬他国模式,最后只能是政局动荡、社会冲突、人民受难。很多国家在这方面吃了大亏。三是要有序推进。地方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一定要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地方实际,一步一步地走稳走好。
联系群众就是发扬民主,这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也是我们与资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薄熙来说,直辖以来,历任市委、市政府都十分注重民主法治建设,为我们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德邻、海清同志强调依法治市,制订了一批新法规,确保了直辖之初经济社会稳定有序;国强、叙定同志推进决策民主和基层民主,还规定了律师事务所每年免费为群众办案的件数,降低老百姓打官司的成本;镇东、鸿举同志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并建立行政首长问责、政务信息公开、决策听证等制度模式;汪洋、鸿举同志建立市委常委会定期向民主党派通报工作制度,并推行社区居委会直选。近些年,我们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将民主法治继续落实到密切联系群众、办好民生事业、维护公平正义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探索。
首先是联系群众,了解群众意愿。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说:“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家宝总理说过,“需要从上到下建立一套完整的联系群众的制度,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叫做真正发扬民主,让人民当家作主。”联系群众就是发扬民主,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也是我们与资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坚持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发扬民主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基础性的工作,是实行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基本任务。
薄熙来说,这些年来,我市探索了不少联系群众的办法。2008年起,我们落实书记接访、成员走访和群众意见定期反馈的“三项制度”,接待群众470多万人次,走访5000多万户次,帮助解决350多万件问题,群众满意度达到96%。这一制度使基层干部与群众联系更紧密,听取民意更直接,解决问题更迅速,实现了群众意见有人听、困难有人帮、怨气有处诉、事情有人管,使基层民主落到实处。开展“大下访”、“三进三同”、“结穷亲”等“三项活动”,让群众感觉党员、干部就在身边,是实实在在为他们谋利益的。这些活动改善了党的形象,增强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亲近感,群众反映,“干部下去了,民心回来了”。如果干部高高在上,整天待在大城市,就会脱离群众,民主也会渐渐消退。“人大代表在行动”,“800政协委员助推40区县”,都为区县发展、民生改善做了很多好事、实事。
民生是民主的基础和前提,改善民生就是发展民主
薄熙来说,民生是民主的基础和前提,改善民生就是发展民主,就是保障人民权益。反过来,发展民主可以促进民生的改善。小平同志讲,“调动积极性是最大的民主”,而改善民生是调动群众积极性的最好办法。社会主义民主,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如果民生解决不好,出现两极分化,“三个差距”拉大,老百姓整日为生计发愁,那还谈何当家作主?谈何公平正义?
薄熙来说,这几年,我们坚持走民生导向的发展路子,出台“民生10条”、“共富12条”,就是抓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民主法治。大规模建设公租房,保障群众的居住权;推动“两翼农户万元增收”,保障农民的发展权;发展微型企业,保障群众的就业权;加强收入分配调节,保障分配公平;探索户籍制度改革,保障农民工享受公平待遇。
薄熙来说,“共富12条”提出了一系列调节收入分配的措施,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动态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等。既采取了民主的办法,如发挥企业工会、职代会的作用,建立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营造和谐的劳动关系,又注重法治的办法,用制度减轻普通劳动者的税负,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保障社会分配的公平。这些举措,让老百姓在经济上得到好处,在政治上享有尊严。
薄熙来说,民主法治的“根”在基层,根深才能叶茂。一定要落实基层民主,真正让群众当家作主。2010年以来,全市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百姓自我管理基层事务,自主决定本村事项,对基层事务有了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在村(社区)“两委”换届中,实行公开推荐、直接选举,群众满意度达96.7%。基层干部天天同老百姓打交道,公推选出的人也自然能代表群众的意愿。
“打黑除恶”始终坚持依靠群众、依法办案,既是民主建设,又是法治建设
薄熙来说,安全是老百姓最基本的生存权利,让老百姓过上平安生活是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加强法治,保障人民权益和司法公正,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过去3年,我们打掉了500多个涉黑涉恶团伙和77个“保护伞”,破获命案1900多起,有效净化了社会环境,群众安全感达到96%。“打黑除恶”始终坚持依靠群众、依法办案,既是民主建设,又是法治建设。一个社会、一座城市,不能让黑恶势力为非作歹,无法无天,必须坚决打击,毫不留情。“打黑除恶”,我们走的是群众路线,5万多条违法犯罪线索中,80%是实名举报。这充分说明群众是有勇气、有正义感的,面对黑恶势力无所畏惧!我们还坚持依法办案,在打击面上不缩小、也不扩大,在定性上不降低、也不拔高,不枉、不纵、不漏,确保审判的公正。
薄熙来说,“交巡警合一”改革已见成效。政府下决心建成了500个交巡警平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见警率”和警察与犯罪分子的“碰撞率”,实现了“打击犯罪更彻底、服务群众更直接”。这被《求是》杂志称为打击犯罪的第一阵地和亲民爱民的第一窗口,并被评为“2011年中国十大民生决策”之一。我市还探索建立校园安保体系,解除了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香港发布的201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重庆位列最安全城市榜首。
用基层民主的办法选“官”,让广大干部群众来发言、表态,投出自己的神圣一票
薄熙来说,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必须加强民主监督,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这几年,我们在干部工作中充分发扬民主,坚持让群众参与到干部选拔、使用、监督之中,见到了效果。建立“三公三意三匹配”选人用人机制,即公开、公平、公正相统一,组织意图、群众意见、干部个人意愿相结合,干部的品行、才能资历和任职岗位相匹配。近3年,全市公选干部达到1016名,竞争上岗选拔干部13474人,体现了民主、公开、择优的原则,提高了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建立实绩核算、民主测评、民意调查“三维考核”机制,特别是引入群众监督,在干部考评中增加民意权重,由群众为领导干部“画像”,实现了由“官评官”向“民评官”转变。
薄熙来说,选“官”的办法是否科学,是否符合民主法治,决定着我们党的未来。如果官官相护,选拔干部靠领导拍脑袋,看着谁顺眼就提拔谁,久而久之,干部队伍就会弱化、退化,出大问题。为什么有人请客送礼、跑官要官呢?就是因为一些干部认为,某某人说话管用,只要把他“摆平”了,就能升官。如果这种思想和行为蔓延,党风和社会风气就会被败坏。其实,领导了解得再多,也是有限的。用基层民主的办法选“官”,让广大干部群众来发言、表态,在没有私利、私情的情况下,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选得合情合理,就会择优而用,令人信服。
“15条”来源于重庆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创新实践
薄熙来说,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核心是“为民”。事实证明,只有加强民主法治,才能调动起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只有集思广益,才能科学决策。这次全委会推出的“民主法治15条”,前后历时一年多,开展了大量调研,征求了方方面面的意见,经过了十几次修改。最后形成的《决定》,上符中央精神,下合重庆实际,顺应百姓期待,是民主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薄熙来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十六大”、“十七大”也反复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在纪念建党90周年大会上,锦涛总书记又对民主与法治作了科学、完整的论述,强调“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展民主渠道,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我们这次全委会就是要以此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要求,努力探索地方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的途径。
薄熙来说,“15条”结合重庆实际,来源于重庆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创新实践。比如,人大的“代表行动”,政协的“委员助推”,组织部的“三项活动”,纪委的“三项治理”,宣传部的“唱读讲传”、政法委的“打黑除恶”“交巡警合一”“阳光政法”,统战部的“同心工程”等都很有创意,也抓住了我市民主法治的难点和重点。这些工作的实践是我们共同走过的一段路程,是探索的路程,积累经验的路程,也是联系群众、取信于民的过程。这些实践探索,饱含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凝聚着各级干部的心血,也赢得了百姓的支持和中央的认可,行之有效,来之不易。要很好地总结提炼,长期坚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这正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下转A2版)
(小标九)群众满意、高兴的事,我们不仅要搞好,还要发展完善,让老百姓更满意
薄熙来说,“民主法治15条”顺应百姓期待,主要内容都与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比如,交巡警体制改革,老百姓说:“交巡警是平安和畅通的守护神”,“有了交巡警平台,感觉安全、放心,半夜三更出门也不怕了。”很多群众还自发给警察送汤圆、矿泉水、鲜花,表示内心的拥护。大下访开展以来,各级党委、政府收到感谢信几千封,锦旗几百面。不少市民感叹,“党的干部下去了,民意上来了,问题解决了。”老百姓称赞“打黑除恶”:“给老百姓以平安的信心”,“铲除黑恶势力得民心、顺民意,走在道儿上都踏实”。对“三进三同”、“结穷亲”,不少市民给市委写信,表扬咱们下去的干部。“三项制度”也拉近了基层组织与群众的距离,融洽了党群关系。群众满意、高兴的事,我们不仅要搞好,还要发展完善,让老百姓更满意。
(小标十)民意表达是民主的起点,要让百姓有讲话的地方,让党和政府有了解群众意愿的渠道
薄熙来说,“15条”有很强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操作性,不是搞官样文章和理论读本,内容实打实,用老百姓的话讲,条条都是“干货”。
薄熙来说,民意表达是民主的起点。要把四大机关联系群众的办法制度化,让老百姓有讲话的地方,让党和政府有了解群众意愿的渠道。我们这些做法,就是要畅通民意表达的渠道,让党和政府能随时了解百姓在想什么,关心什么,有什么困难和问题。要用制度保障百姓的意见有地方诉说,党和政府能及时听到百姓的心里话,使群众切身利益得到有效的维护。这样,人民民主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15条”将“大下访”、“三项制度”、“三进三同”、“结穷亲”、“人大代表在行动”、“政协委员助推”等进行了制度化,就是要长期坚持。推动经济发展不容易,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经验同样珍贵。把这些经验制度化,长期坚持下去,用制度来管束、推动干部,就会使联系群众逐步成为干部的自觉。
(小标十一)当领导的再聪明,也会有失误的地方;而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也会有合理的意见
薄熙来说,基层群众自治是直接的民主,要进一步发展和扩大基层民主,让百姓真正感觉自己是在当家作主。重庆有8580个建制村、2351个城市社区,“15条”把村务、厂务、校务公开的形式与内容具体化、制度化了,让百姓成为基层事务的参与者与监督者,这就可以增强百姓的主人翁意识,有利于基层工作的顺利推进。
薄熙来说,老百姓当家作主,一要改善生活,二要有发言权。现在有些干部群众认为,在县里就要听县委书记、县长的;在市里就要听市委书记、市长的。讲到“服从上级”,概念很明确,但如何发扬民主,尤其是领导干部如何自觉、主动地发扬民主,这方面的意识就不强了。我们今天开这个大会,就是要大家研究,找出一条有效的发扬民主的路子。
薄熙来说,如何让广大干部群众充分发挥作用,这不容易,但一定要做。俗话讲,“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当领导的再聪明,也会有失误的地方;而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也会有合理的意见。一个地方要兴旺发达,就要善于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思想、办法集中起来,这就必须发扬民主。
(小标十二)群众是明眼人,干部德才好不好,实绩怎么样,群众清楚,也最有发言权
薄熙来说,要加强对干部工作的民主和监督,确保选人用人风清气正。选好人、用好人关乎人心向背。选好、用好、监督好干部,关键是发扬党内民主,实施群众监督。群众是明眼人,干部德才好不好,实绩怎么样,群众清楚,也最有发言权。仅靠领导“点将”是不行的,一定要发挥民主的力量。“15条”中把建立健全民意测评的机制,全面实行村(社区)“两委”公推直选等制度确定下来,把标准交给群众,把选人用人的程序和方法亮给群众,这样才能选出好干部,百姓才能信服。
薄熙来说,要强化决策民主,确保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15条”对市和区县党委、政府重大决策的程序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公开透明,多方听取意见,使党委政府的决策能准确地反映民意、体现民情、符合民愿。同时,对召开听证会、风险评估、网络信箱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这有利于党和政府把握好社情民意、科学决策。
(小标十三)要使困难群众打得起官司,有理就能打得赢官司
薄熙来说,司法是维护群众权益的重要防线,办案一定要依法公正。“15条”中对公检法依法办案,公正司法,建立人民陪审员和人民监督员制度都提出了要求,强调在办案中,性质上不压低、不拔高,范围上不扩大、不缩小,要不枉不纵,依法办案。这也是我市“打黑除恶”的成功做法,彰显了社会主义司法的人民性和公正性。
薄熙来说,旧社会暗无天日,老百姓遇到官司,“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现在是新社会,不仅要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还要坚持司法公正。群众有了冤情,要有地方说理,党和政府、司法机关要为他们主持公道,老百姓才会心情舒畅。“15条”还对实行“阳光政法”,建立覆盖所有乡村的便民诉讼网络,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也做出了具体规定。要对农民工、残疾人、下岗人员、孤寡老人等困难群众应援尽援、应助尽助,使困难群众打得起官司,有理就能打得赢官司,这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小标十四)政法队伍就是要“镇得住坏人、帮得了百姓、管得住自己”
薄熙来说,要建设一支对坏人狠、对人民亲、对自己严的政法队伍。“15条”中专门有一条是政法队伍的建设。近几年,我市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开展大练兵,建设雷锋式警队,出现了很多警民一家亲的感人事例。80后交巡警王静徒手勇接跳桥少女,被誉为“最帅警察”,全国普法办和中央电视台评为“2011年最美中国人”。交巡警张阳帮助卖凉面酸辣粉的大妈挑担上坡,被誉为“最美背影”。
薄熙来说,社会主义的政法队伍,一要对坏人“狠”,共产党不是和事佬,就是要主持社会的公平正义,对黑恶势力绝不容情,要坚决铲除。二要对人民“亲”,这是我们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必须亲民爱民,就是要学雷锋、做好事。三要对自己“严”,一定要把我市的政法队伍建设成有理想信念、亲民爱民、勤政廉洁的坚强队伍。
薄熙来说,政法队伍建设非常重要。前几年,我们清除了一批害群之马,老百姓拍手称快。如果那些害群之马仍在为非作歹,你去讲坚持法治,百姓怎么会相信?我们的队伍,就是要“镇得住坏人、帮得了百姓、管得住自己”。2010年,重庆在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考评中排第一,还被评为中国10个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之一,这是全市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是好事,但绝不能自满!
薄熙来说,加强民主法治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重要保障,是一个地方实现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条件。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锦涛总书记的“314总体部署”,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推进重庆又好又快地持续发展。
市委常委何事忠、马正其、徐敬业、范照兵、刘光磊、陈存根、翁杰明、吴政隆、梁冬春、徐鸣,部分老领导,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党组成员,市纪委常委、市委巡视组组长、市高法院院长、市检察院检察长、重庆大学校长以及各区县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党员副秘书长,市级各部门党员主要负责人,部分大型企业和高等院校党委、党组书记等,出席和列席了会议。
薄熙来在市委三届十次全委会上提出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推动重庆科学发展
黄奇帆陈光国邢元敏张轩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