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虐猫变态男:从历史上皇权与相权之争看民营企业中老板与职业经理人的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6:49:06
今天,拿出很久没有看的《中国古代史》,看着看着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古代历史上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与今天家族企业中老板与外聘的职业经理之间的矛盾非常相似。在对古代政治制度的研究中,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历代以来,在权力的争夺中,相权经过不断废立,而到明朝最终废相。而在清朝则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由皇权、相权分权向皇权专制的转变。在现代中国部分民营企业的管理中也存在着类似的模式啊,下面举例说明:        先说汉代。汉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皇权和相权分权。从制度上说政府是由宰相领导。而自“汉武帝雄才大略,宰相便退处无权。外朝九卿,直接向内廷听受指令。“可见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但这并不等于说人事上的变化可以不顾制度。汉武帝死前,为了能令皇权继续保持优势地位,增设了“大司马大将军“一职,作为皇权的代表,与相权制衡。而大司马大将军一职基本由外戚担任,这也是汉朝外戚政治特别突出的原因。这个模式如果在现代就是老板自任董事长,职业经理人任CEO,授权全权处理企业一切事物。看起来职业经理人好像权力很大,但事实上董事长又任命自己的亲戚分别掌握销售公司总经理、财务总经理和采购供应经理等要害职务,企业的核心管理权还牢牢掌握在老板的手里。那么这个CEO他的管理权限实际上是很有限的,他也就很难实现自己的抱负。
        宋代继唐代之后,将相权进一步抑制,相权中军事、财政和用人三权都被分离。同时,在唐代由宰相领导门下省,门下省的谏官本是来纠弹皇帝的,而不是纠弹宰相的。但到了宋代,谏官被从门下分了出来,谏官也由纠弹皇帝变成了纠弹宰相,造成了政府内部矛盾重重,党争日重,运转不灵。这个模式如果在现代就是作为老板一开始就没有将销售、财务、人事权授予总经理,而是要求这些部门同时向老板负责。现实中不少老板将企业的销售、财务、人事经理的级别提到副总经理的高度,而且还利用下设的董事长办公室和监事会对总经理进行监督,导致这位总经理很难开展工作,在这样的企业格局中,一般情况下总经理很快就会走人,除非这个人本身就没有什么才能和报负!
        自明代起,宰相职位不服存在,成了有卿无公的多头政府。六部、都察院合起来,并称七卿。七卿之外,还加一个通政司,一个大理院,则称九卿,直接对皇帝负责。后代随着皇权的松弛,内阁大学士和宦官日益重要起来。这个模式如果在现代就是老板根本就不设高级别的经理人,而是销售、财务、生产、人事、后勤、对外联络等一切抓,在这样的公司中,老板是很辛苦的,如果老板是有才能的人还可以,如果老板本人不是创业者,或老板稍稍松懈,哪怕就是离开公司一会儿,也会导致公司出现混乱的局面,如果老板不幸去世,那这个企业基本就完蛋了。职业经理人在这里只能做一个普通的中层干部,再高一点充其量也就做个董事长助理什么的,但你实际上不允许有太多的思想,老板不用你去思考企业发展的方向或担心企业的危机什么的,他需要的是一个好的执行者,仅此而已。在企业中代替总经理这个职位的人也许就是董事长助理、行政办公室主任或秘书一类的人物。
        而清代起彻底的皇权和现在很多企业推行的扁平化管理很相似。在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有这样的描写:“譬如是有关经济财政问题的,送给江苏巡抚,连户部大臣也不能看。若是有关军事的,送给两广总督,兵部尚书也不能看。“反之也然,大臣可以将奏折直接上达皇帝,而不是交到六部。这种彻底的皇权,是历代所没有的。在现代管理中很流行的扁平化管理在信息技术的大力推动下实际上也不过是模仿了清代的彻底的皇权式管理而已。
         由上可知,要想学管理,看看历史书实在是很有必要的。记得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有一门课程就是讲《古代的管理智慧》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古代的国家也只不过是一个大的家族企业而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