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tty星辰25:三峡悬棺,不解之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3:02:33

三峡悬棺,不解之谜  2010-07-01

悬棺葬是古代一种比较奇特的葬式:在江河沿岸,选择一处壁立千仞的悬崖,用我们至今仍不知晓的方法,将仙逝者连同棺材高高地悬置于悬崖半腰的适当位置。葬地的形势各异,归葬的个体方式也略有差别。一口沉甸甸的尸棺,一具冷冰冰的尸骨,怎么会“飞”到那高高的悬崖上?尸棺的主人是谁?我们有限的智慧还难以解读这千古之谜。

目击:绝壁惊现悬棺

神农溪地处长江三峡巫峡与西陵峡之间的巴东县境内,位于长江北岸的深山峡谷里,发源于“华中第一峰”之称的神农架南坡,属常流性溪流,全长60公里,于西口处汇入长江。在当地峡谷的绝壁上分布着几处悬棺,令人叹为观止。据当地村民介绍,这是古代巴人的葬身之处。三峡水库蓄水前,这些悬棺距离水面还要高得多。这些重达数百公斤的悬棺,离地高度一般有几百米,奇怪的是所有的悬棺都置于几乎无法攀援的险要绝壁上,别说把棺材扛上去放好,就是空手爬上去都不可思议。那么,悬棺究竟是怎样“飞” 上去的呢?对此,当地村民也给不出答案。

无独有偶,记者曾与州户外运动协会的探险爱好者一起在利川市建南集镇西北大约三公里的地方,也曾发现有一处悬崖峭壁,壁上竟然有7个大小不等的岩孔,里面曾是古代巴人崖葬的墓,距今约 2000多年。因有7窟,故当地人称“七孔子”,又称“仙人洞”、“蜕皮洞”。“七孔子”高离地面10余米,分上四下三两行排列。除一孔为长方形外,余皆近正方形。各孔之间,行距、孔距均为1米左右。正方形孔室顶呈穹隆形,中高大约在1.1米,边高在0.8米左右,室宽1.4米。所有石窟凿工精湛,有的窟门还刻有图案。关于这七个洞的来历众说纷纭,为其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历史:春秋战国遗迹

今年70多岁的利川民俗专家谭宗派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三峡悬棺的研究。数十年来,他先后走遍巴东、利川、奉节、巫山等地,对当地的悬棺进行考察和了解,并撰写了大量的文字资料。据介绍,悬棺大多是春秋战国时代的遗迹。那时,由于战争频繁,民不聊生,古人就选择了高不可攀的悬崖峭壁作为葬身之处,以示趋吉和尽孝之意。

悬棺葬的表现方式经专家归纳有七种类型:一是“木桩架壑式”,将棺木一头置于天然岩洞或者岩石裂隙之中,另一头则架于绝壁的木桩之上。二是“天然洞式”,将天然洞稍加修整或填平,然后置棺其内。三是“人工开凿横式”,人工在临江的崖壁之上开凿长方形横龛,大小宽窄以容一具或两具棺木为宜。四是“人工开凿方式”,在临江崖壁上开凿宽1至 1.5米的方洞或者利用天然洞加工成方洞,置棺其内。五是“悬崖木桩式”,在临江崖壁上开凿横向2至3个小方孔、嵌入木桩,然后置棺其上。六是“崖礅式”,在临江悬崖峭壁上有突出或凹下的岩石,因其厚重而又平坦,稳度大,或称“岩礅”或“岩缝”,将棺木置入其内。七是“岩缘式”,在海边陡峭的崖壁上找有突出的狭窄岩缘,形成天然平台,置棺其上。

然而,悬棺葬究竟何人所为?所葬何人呢?这是一些已被时间带走的秘密。

文化:巴人尊敬死者

悬棺葬研究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课题,其一个个具体项目,几乎都是悬案,所以也有人以“悬棺葬之谜”作为统称。

谭宗派认为,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和不同地区,人们的丧葬有过不同形式。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巴人聚居的峡江地区就已出现悬棺这一丧葬形式。“弥高者为贵”,古代巴人认为对死者安葬得越高,越能体现对死者的孝敬,并且可以在今后的时间里不需要再行祭奠。于是将死者的尸骨置于木匣内,或将尸体置于棺材内,安放在高处。

相反,有人认为悬棺葬正是落土葬习俗的自然发展,具体而言,它与新石器时代的土葬墓有密切关系。当时我国的土葬墓遍及全国,包括文献记载的悬棺葬地区和考古发现的悬棺葬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我国已经出现洞室墓和独木舟船棺的萌?。悬棺岩洞墓的出现,实质上是把深入地下的洞室及其棺木抬升到高岩洞的变化。

也有人认为施行悬棺葬是“孝道”的表现或是为了追求吉利。把高山险峰、崇山峻岭视为生活的依托,或因其难以接近、难以触及而产生神秘感,进而把它作为神灵所居或通天之路加以顶礼膜拜,所以他们便把死者的灵柩置于高山峻岭的崖之间。

探秘:专家众说纷纭

这些悬棺是怎么“飞”上去的呢?对此,主要有三种说法:一种认为是凿路将棺材搬上去然后再将路毁掉;第二种认为是趁涨水时将棺材送上去;最后一种观点,用木制绞车、绳索、定向滑轮等工具,把棺材吊进去。

据资料记载,1989年,上海同济大学及江西等地的专家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美国学者合作,采用绞车、滑轮等机械装置,在江西贵溪仙岩把一具重约一百五十公斤的“棺材”吊进了一个离上清河水面约二十多米的悬崖洞中。新闻媒体和有关学术刊物曾竞相报道并发表论文,声称此举“重现了两千多年前古人吊装悬棺的壮观场面”,从而“解开了中国悬棺这一千古之谜”。有论者指出,由于脱离了距今千百年的时代和悬棺葬民族的社会历史背景,有关古人采用与绞车、滑轮类似的提举技术的说法,其实是缺乏有力证据的,所以要说已经解开了这一千古之谜,实在难以令人信服。

如今,遗留在三峡各地的悬棺虽然仍是一个千古悬疑,但它作为一道旅游风景,却受到越来越多的游客青睐,已成为三峡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