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思 沈塘桥:“望病速好、难舍世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1:57:03
印祖文钞的启示
 
 发布:自性半居士 []   日期:2011-12-21 13:08:00   
 
以下是印光大师在《示华权师病中法语》中的开示,摘录下来供养各位同修:    

    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当此等苦事发现之时,唯有放下万缘,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若气促,则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除此一念外,心中不可再起一丝毫别种的想念。亦不可望病速好,亦不可另起求神求天保佑的想念。有此种想念,便与阿弥陀佛之心隔开了,因此便不能得佛慈加被之力。

    你要晓得,天地父母,均不能令你出生死轮回,唯有阿弥陀佛,能令你出生死轮回。你若肯放下一切,一心念佛,若世寿未尽,就会速好。若世寿已尽,即往生西方。然不可求病速愈,只可求速往生。求病愈,若寿尽,便不得往生。求往生,若寿未尽,则速得痊愈。往生西方,好处说不尽,较彼生到天上,做天帝天王,尚要高超过无数无量万万万万倍。你切不可痴心妄想怕死,有怕死的心,就不得往生了。

    我们在轮回的世间,犹如蛆在粪坑里,囚在监牢里,苦得了不得。往生西方,如出粪坑监牢,到清净安乐逍遥自在之家乡,何可怕死。若一有怕死的心,便永远在生死轮回中受苦,永无出苦的时期了。你若能出声念,则小声念。不能出声念,则心里默念。耳朵听别人念,心中亦如此念。又眼睛望著阿弥陀佛,(即室中所供的佛)心中想著阿弥陀佛。有别种念起,当自责曰,我要仗佛力生西方,何可起此种念头,坏我大事。

    你若肯依我所说的念,决定会往生西方,了生脱死,超凡入圣。永劫常受快乐,了无一丝一毫之苦事见闻,又何有此种之疾病苦恼乎。倘心中起烦恼时,要晓得这是宿世恶业所使,要坏我往生西方之道,要使我永远受生死轮回之苦。我而今晓得他是要害我的,我偏不随他转。除过念佛外,一事也不念他。那就能与佛心心相应,蒙佛接引,直下往生矣。好记我语,自可速得莫大之利益。   

    印祖都说了,此时唯有念佛求生西方,除此一念外,心中不可再起一丝毫别种的想念。亦不可望病速好。有此种想念,便与阿弥陀佛之心隔开了,因此便不能得佛慈加被之力。若一心念佛求往生,寿未尽,则病速好;寿已尽,则速往生。。。。。有“望病速好、难舍世间”的念头,然而寿尽却不舍世间,于此坏了生西大事!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2562.html)
---------------------------------------------------------------------------------------------------------------大安法师:知道自己的念头—念佛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1-12-21 13:45:00      
在东林寺我们常常会有百万佛号闭关出来谈体会,这一两年我只要在寺院,我都参加谈体会的这样的一个交流。在谈体会的时候,真的是:参加这种修行活动的人,他就直接体会到这种名号功德给他的一种自性的作用太大了,直接跟弥陀名号,跟弥陀光明,跟弥陀的所有的德能来照面来互动,马上我们众生所有的烦恼习气、我们的业障就会清清楚楚地现前。一方面有佛的果地上慈悲的加持力,另一方面我们因地的所有的病灶哇,病毒哇,业障啊,都现前。一个是药,一个是病,马上这个药倒下去就产生作用。这很神奇呀,比如说,我们平时散念念念佛,我们都不知道心里是什么念头,直接地,它有个什么?我们一念佛,特别清净念佛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心里在打什么念头。 知道自己打什么念头这很重要啊。我们原来学哲学,讲哲学的主体性——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实际上我们搞来搞去都是名相概念,自我是什么都搞不清楚,因为我们从来没有一念回光返照:我们有没有个自我,自我是什么构成的?最终这个自我归结要在念头上,你的念头你都不知道,你怎么去谈自我呢?那么我们佛法修行呢,修道就是修心,心就是念头。我们首先要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首先要知道我的念头是什么:你连念头都不知道,你认识不了自我;你连念头都不知道,就不知道自己多么罪恶;你连念头都不知道打什么妄想,你想要去修行,想要对治,就好像派兵要剿土匪,你连土匪藏在什么地方你都不知道,你怎么去剿土匪?所以先知道自己的念头是很重要的。 好,这个念佛,特别是闭关念佛,它首先直接地知道自己的念头。而且不仅知道当下的念头哇,我们就是从生到死的所有的做的坏事啊,都现前了,都照面了。原来我们做的一个坏事,或者无论是意识、不意识的,他都有一个想法把它隐藏起来的这种本能,所谓的隐私嘛,但是你在念佛当中都藏不起来,你最见不得人的事情都现前了,照得清清楚楚。你才知道我们今生乃至多生多劫我们是什么情况啊,这是在直面自己啊,你不能逃避的:这是你做的所有的行为,这是我们打的所有的念头,都在阿赖耶识里面储存了档案哪,这个档案是永不消失的,这个档案储存在那里面一定会结果的。所以我们今生的际遇、我们的命运,包括我们身体健康,都是阿赖耶识的念头决定的。 那么念佛直接就面对这个生命生存的念头来照面,它当然就有消业障的巨大的功德啊——消业障啊。我们常常听那些念佛的人说,哎呀,他看到满房间都是蛇:他只能自己看到蛇,别人看不到。他害怕自己被咬,他就想出关。我们接下来都会鼓励他:“你这是业障现前,你赶紧念佛,你出关干吗?出关了你还是回避不了这个所有的毒蛇,这个毒蛇就是你心里阿赖耶识的业力种子的现前嘛,你得要赶紧念佛。”他就惭愧心念佛,至心念佛,两天以后没有了——全房间的蛇都没有了。或者他在关房里面念佛,忽然全身地燥热,他身上出来一种非常难闻的味道,他也受不了。这时候他就反省,那种味道都好像是鱼的味道,他真的想起来了,他原来十几岁的时候曾经用那个毒药毒了很多池塘的鱼——毒死了,这个业障它也翻起来了,他至心念啊念,味道消失了。所以这个讲消业障,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讲:这个通途法门每个法门都有消业障的功能,或者有的法门、有的忏悔的方法可以消淫欲的罪业,有的可以消嗔恨的这个业力,有的可以消这个杀生的罪业,有的消这个嫉妒的罪业,但是对于诽谤大般若的罪业,这些方法都忏悔不了;唯有念佛三昧不仅能够消前面所有的罪业,而且能够消这个诽谤般若经典的罪业。所以念佛消业障的这种功德很大,我们是在这个念佛的体会当中,非常明显地体会出来。所以念佛三昧称为一切三昧当中之王,叫宝王三昧。 念佛就能够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念佛就能像后面说的“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念佛就具有着佛的这种气氛、这种信息、这种法身的功德、这种般若智慧光:念佛就跟阿弥陀佛产生非常亲密的关联。所以是这样一个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单刀直入:用我们恳切的能念的心,我们能念的心也是一真法界,也是实相,所念的佛号也是实相,也是一真法界。所以常常我们总是会比喻,这个念佛法门这种三昧就像以空印空、似水投水,是同时的,是能交融在一起的,是母光和子光光明能够融汇的。所以它直接地就在那种佛性的最核心的部分——无量光、无量契入嘛,阿弥陀佛是无量寿、无量光,无量寿、无量光就是实相,就是佛性,寂照不二,寂照一如,就在这里来把我们的佛性、因心——果觉因心把它交融在一起,这样就能有效地契入到三昧。三昧这个正受、正定——正忆念一种境界,刚才讲一心不乱,这个《阿弥陀经》讲,若一日到若七日念佛,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一心不乱从天台的教理来分,有事一心不乱,有理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是要断见、思惑,断见、思惑得事一心不乱,就能得到定。进一步地侵断尘沙惑——尘沙惑就是非常细微的,就是进入变易生死的这个过程,尘沙,“尘”就是微尘数,“沙”就是恒河沙,有这么多的那种惑。进一步侵断,侵断能够破一品无明才得到理一心不乱。这个理一心不乱呢,就能得慧——般若智慧。那么无论事一心还是理一心不乱,这实际上对我们现在五浊恶世的凡夫是很困难的,我们大多数众生都是带业往生到凡圣同居土的这种情况。得事一心不乱就往生极乐世界的方便有余土,得理一心不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实报庄严土,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大部分都是凡夫——不仅我们这些凡夫众生,智者大师和蕅益大师所示现的这种品位,也是生在凡圣同居土。 好,从中我们看到这个大势至菩萨他讲的“彼佛教我念佛三昧”,大势至菩萨是多么恭敬慎重地接纳,而且当下信受,依教奉行。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2569.html)---------------------------------------------------------------------------------------------------------------大安法师:念佛不能走极端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1-12-21 13:42:00     
 
我们念佛一定要有一种平实的心,不能去走极端。 我们对十天百万佛号闭关,只要求斋戒清净,守八关斋戒,过午不食,但不能不吃。不吃不睡不是尔我凡夫所堪能。走极端或许会出问题。我听同修说,有个老居士,七天闭关,不吃不睡打饿七,甚至水都不喝。等到七天过后,被人扶出,倒在地上一命呜呼了。所以这种苦行,是不许可的。 《梵网经》云:“灭寿取证者,亦非下种处。”所以你只要至诚恳切地念佛就好了,该吃你就吃,该睡你就睡,只不过是不要贪睡,不要贪吃就好。不能不吃不睡啊,修行要走中道嘛!所以佛为什么最后放弃苦行,是以身作则走中道。尤其念佛,是安乐法门,并不在乎苦行的。你再苦行,不吃不睡,然信愿未建立起来,也是往生不了,如果具足信愿,就是睡在黄金床上,也都可以往生。 宋代的莹珂法师是一个特例,由于他觉得自己烦恼很重嘛,他见到阿弥陀佛,尽管还有10年的寿命,他就想:这10年中自己烦恼太重,怕又往生不了,希望阿弥陀佛慈悲,干脆我现在就跟你走,反映他一种愿心,阿弥陀佛也就恒顺众生嘛,慈许3天以后再来接引,这是个特例呀!东晋的觉明妙行菩萨也是一个特例,我们只是学习他那种精神。东晋的时候,像觉明妙行菩萨这样的恳切的心,7天这样拼命下去,身体还能够接受得了。现在我们这样拼下去,首先体质跟古人都不能相比。所以现在就在我们凡夫的范围当中,可以苦一点修行,但是一定要适度,一定要自己能接受得了。就是适度的挑战。就像调琴弦,略微调紧一点,但不能绷得太紧,绷得太紧,就断了啊! 所以我们东林寺这个10天百万佛号闭关,这是适度的挑战,大家还能接受,甚至昼夜20小时念佛,这也适度。啊,你如果让他两日两夜、三日三夜、七天七夜,这都有点相当的挑战了。所以先从适度的精进开始比较好一点,根据我们身心的状况,只要安乐,只要这个念头能够安定在佛号当中,这是最好的修行,不在乎过度的苦行,现在有种很不正确的观点,认为越苦行好像就越有道心,越有道德。所以就有些人就利用这样的心理来兜售他的一些做法,蛊惑人心。我们要智慧拣别。平时老实念佛,绵绵密密即可。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2567.html)---------------------------------------------------------------------------------------------------------------大安法师:佛陀与孝顺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1-12-20 20:32:00       
 
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虽然他的终极关怀是出世间法,然而佛陀却是这样地关顾世间,要我们念佛行人从孝养父母开始。经典告诉我们,你能够孝养、恭敬父母就等于供养一生补处菩萨。高堂有两尊佛,你孝养父母就是在种福田,而且是无上的福田。佛陀在孝的问题上也是以身作则的,他的生母摩耶夫人在生下他七天之后就去世了,生到了忉利天。佛陀成道之后思念报答父母之恩,所以他在三个月结夏后即上升忉利天为母说法;他的父王净饭王去世,葬礼上,佛陀回去亲自抬父王的棺木。还有一个公案,有一年闹饥荒,佛陀住世的时候僧人是托钵的,自己不可以煮饮食,佛也跟大家一样托钵。因为闹饥荒老百姓连自己都没得吃了,哪有多余的供养沙门呢?所以佛托钵,第一天没有托到,第二天也没有托到,第三天还是没有托到,空钵而回,这样就面有饥色。当时有一个比丘看到这个情况就非常悲痛,佛是这样无上的福田,都没有托到饭。他就想怎么样能弄一钵饭来供养佛,但他自己也没有更多的财物,就把他自己比丘的三衣变卖了,卖了钱就换了一钵很好的米饭去供养佛陀。佛陀当然是有神通的,知道他的情况,就明知故问:“世间饥荒,乞食难得,你从哪个地方弄来这一钵好饭呢?”这个比丘也如实地说:“我看到佛三天没有托到饭,我不忍心,就把我的三衣变卖了供养佛陀。”佛陀这时说:“比丘三衣是佛教的幢相,是最神圣的,你以这样殷重的心,变卖三衣换一钵饭,我吃不消啊。我不能接受你的供养。”这个比丘说:“佛是无上福田,你都吃不消、不能接受,这世间上还有人能够吃得消这钵饭吗?”佛陀说:“有,你的父母。你的父母生养你,恩德最大,他能够受得了这钵饭。”佛再问:“你的父母信仰三宝否?”比丘说:“还不信仰。”佛说:“把这钵饭供养你的父母,你的父母就会信仰三宝,能信仰三宝,他们吃下去就能吃得消。”佛陀是这样慈悲地以身作则,教育学佛的人,甚至是比丘,你都要孝顺父母。在《地藏菩萨本愿经》里,你看地藏菩萨在因地,无论是做婆罗门女还是光目女时,他发出大愿最先的源头就是孝。为要救度他今身的父母,乃至于多生多劫的父母,才发出“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大愿。久经累劫在地狱里度众生,因为地狱所有的众生都是历劫以来的父母。救度一切父母,这就是孝的扩大。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2504.html)---------------------------------------------------------------------------------------------------------------
益西彭措堪布:居家过患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1-12-20 16:44:00   
 
        居家之人,富贵者有守护、维持、增上财富的辛苦,贫穷者有为生活而日夜追求的各种痛苦和艰辛,人们对本无究竟安乐妄执为安乐,应当知道这是恶业成熟的果报。    前辈上师们都这样说:如果耽著并无安乐的在家生活,就象猪狗欢喜粪便,唯是以前世恶业力成熟的果报。   比如,狗喜欢吃不净粪,对本来是臭秽的东西,执著是真正的美食,吃起来便不知满足。这是因以前世恶业成熟果报,导致心识颠倒,不由自主地这样执著。同样,轮回当中的欲尘“利小害大”,虽然有少许微乐,但没有究竟的安乐,在家人却将这没有究竟安乐、后患无穷的法,妄执为具有究竟安乐。之所以会产生这种以苦为乐的乐颠倒,就是因为前世恶业成熟的缘故。   《本生论》中说:世尊因地身为菩萨时,生在一个富有家庭中,成为众生仰赖的怙主。那时,他看到居家的种种过患,而且父母也相继去世,于是他对家产生了强烈的厌离心。菩萨将家中财物和无数珍宝全数布施之后,就独自走出家门,到幽静的森林中出家修行。在此期间,他父亲的一位亲友来看望他,对他说:“你现在变成乞丐一样,过这样缺衣少食的生活,很不合理。所以,你还是好好住在家里修习佛法。”当时,这位亲友说得很殷勤,菩萨因此对他宣说了以下居家的过患。   不论富有还是贫乏,居家本身就是大病。富者因为守护资财而烦恼,穷人也有为生活奔波的艰辛,所以贫富都没有真正的安乐。对这样的居家生活欢喜耽著,就是恶业果报成熟之相。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2497.html)---------------------------------------------------------------------------------------------------------------益西彭措堪布:思惟有情平等流转之苦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1-11-6 10:30:00  
        谓有一苦,依无差别流转之苦,一切有情无不皆堕流转苦故。   一苦,指有情平等流转生死之苦。  有人问:有情的相貌、寿命、受用等千差万别,岂能无差别?  答:譬如,水有咸、淡、香、臭等差别,但又同是湿性,所以差别中有平等,别相中有共相。同样,众生千差万别,但都在生死流转中。  蒙古王成吉思汗召集天下方士询问不死之法,答案是没有。帝释天临终五衰相现,眼见要堕入牛胎马腹,同样惊恐万分。所以,三有凡夫不论尊卑、贤劣都在生死铁网中,无一例外。  “结生相续”之所以是凡夫的共相,是因为其根源平等,都具有流转之因——我执。  凡夫执著五蕴是我,由我执起惑造业,感受果报;当受报时,又以我执起惑造业。如此循环不已,流转不息。  我们可以看到:芸芸众生不论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都不离我执,可谓人尽皆同。畜生以我执为抢一口食物,而互相撕咬;天人以我富足而志得意满;阿修罗由我执驱使与天人作战。凡夫众生都没有摆脱我执,因此同样具有流转之苦。  从心上看:众生的分别心刹那不停地转动,因上妄念一个接着一个转,果上自然流转不息。众生无不如此,故应平等悲悯救拔。  事实上,无量的生老病死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资具缺乏苦、竞争苦、失落苦、堕落苦,都是因为生死流转而有的。只要结生相续不停止,就会源源不断地产生痛苦。所以,流转苦中包含了所有轮回的苦恼。  如此看来,三界众生的命运哪个不悲惨呢?最初婴儿“哇哇”哭着降生人间,死亡时,被送进焚化炉,即便是位高权重的总统、富可敌国的富豪、光彩照人的明星,最后也化为一把灰,此流转相非常平等。从这一点看,谁不悲惨谁不需救拔呢?岂不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同是生死人!应如是思惟,对三界凡夫平等发起大悲心。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7009.html)---------------------------------------------------------------------------------------------------------------益西彭措堪布:大有情地狱之痛苦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1-10-24 8:51:00    
  
        从此金刚座向下经过三万二千由旬,有等活地狱。从等活地狱渐次相隔四千四千由旬,依次有其余七种大地狱。   如是八种大地狱中,第一等活地狱受苦情况:  彼地狱中,众多有情共聚一处,以业力增上之故,各种兵器次第显现,有情互相残害,被杀害而闷绝扑倒在地,此后空中发出声音:“愿汝等复活。”然后有情又忽然爬起,如前一般以兵器互相残害,如是万死万生,感受无量痛苦。  第二黑绳地狱受苦情况:  生于黑绳地狱之有情,多数当感受如是众苦,诸狱卒以黑绳在有情身上拼画,或划为四份,或划为八份,或划为种种不同图纹,后按所画图纹以刀斧砍劈或切割。如是切开后,随即粘合,反复感受切割之苦。  第三众合地狱受苦情况:  此地狱有情,一时展转而共集一处,尔时狱卒驱赶,逼迫彼等进入状如胡羊头之两铁山中,两山随即合逼,无有间隙,尔时有情感受剧烈压迫之苦,从其身体一切“门”(入口)中,血如泉涌,喷射而出。如是如羊头、马头、象头、狮头、虎头之两山合逼苦状,亦是如此。  又集会一处时,狱卒将彼等赶入一极大铁槽中,随即压迫全身,如压砸甘蔗,唯见鲜血汨汨流注。  又有情集会时,忽有巨大铁山从上空直堕,有情皆被压倒于铁地基上,或被砍劈,或被剖开,或被捣碎,或被砸裂,如是受刑时,鲜血喷涌而出。  第四号叫地狱受苦情况:  此地狱有情,急切寻求房屋,以此因缘趣入巨大铁屋之中,才入铁屋,火焰便猛烈腾起,众生由此被烈火燃烧,痛苦逼切,发出号叫之声。  第五大号叫地狱之情况,与号叫地狱大致相同,不同于号叫地狱之差别,即铁屋有上下两层。  第六烧热地狱受苦情况:  此地狱有情被诸狱卒置于量有众多由旬、极为炽热烧燃的大铁鏊中,有情于铁鏊中,身体被展转烧烤煎炒,犹如烤鱼般。  以炽燃之铁叉由下直贯而入,穿彻头顶而出,如是反复烧烤,以此因缘,从有情口、两眼、两鼻孔、两耳以及一切毛孔中,皆生起猛烈火焰。  又将有情置于炽燃广大铁地之上,或向上仰身,或向下覆卧,然后以炽燃、滚烫之铁椎击打或筑捣。  第七极热地狱受苦情况:  狱卒以三尖头火红铁丳由下直贯而入,铁丳左右尖锋分从二肩穿出,中间尖锋从头顶穿出,由此因缘,从口等门中喷出猛烈火焰。  又以炽燃炎热之铁片周遍裹住身体,极为痛苦。  又有如是受苦情形,即将有情身体倒转放入炽燃沸腾、充满灰水之大铁锅中,锅内汤水沸腾,有情随汤不断上下漂浮旋转。至有情皮肉血脉皆被销烂、唯剩一副骨琐,尔时从锅里捞出,置于铁地上,待有情皮肉血脉复生之后,再次抛入锅中。如是反复进行。其余受苦情形与烧热地狱相似。  第八无间地狱受苦情况:  从东方方圆数百由旬的大铁地上,一片烈火熊熊燃烧,从中火焰飞腾而来,如是渐渐烧坏有情皮肉筋骨,烧透骨髓,有情全身一切支分皆被烈火烧燃,烧如油脂。其余南西北三方情况,亦复如是。  如是四方烈火烧来,有情与火焰合杂,无有间隔,成为一体,不见有情形象,唯见团团烈火,且所受痛苦亦无刹那间断,唯以号哭叫苦之声,知是具有心识之有情。  又置于盛满炽燃铁炭的大铁簸箕中剪割颠摇。  [又]狱卒令有情先下热铁地,又逼彼等登上大铁山。如是反复上下,无有刹那感受安乐之机会。  又从有情口中拔出舌头,以数百铁钉,钉住而张开,使舌表面无有皱褶,如张牛皮一般。  又将有情置于铁地上,令其向上仰卧,以大铁钳撬开其口,再将炽燃铁丸放入其口,感受剧烈烧灼之苦。  又以洋铜灌入有情口腔,烧灼口及咽喉,穿彻所有腑脏,从下方流出。  其余痛苦情形如极烧热地狱。  此仅以略说方式粗略显示苦具,非无其余种种众多苦具,如是所住、住处形量以及种种痛苦等,皆按《瑜伽师地论·本地分》中所说而摘录。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9/94963.html)---------------------------------------------------------------------------------------------------------------净空法师:念佛不如念咒是否正确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1-12-21 8:51:00   
 
问:有人说现前众生业障深重,念阿弥陀佛太慢,来不及帮助众生,念咒可以立即帮助众生,请问这个说法是否正确? 净空法师答:古大德讲:“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这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念咒不如念佛”,急难的时候愈简单愈好,咒比名号多,名号好念,只有“阿弥陀佛”四字,紧急关头时,“南无”二字都不要念了。莲池大师的《竹窗随笔》有记载,有人向他请教:“您老人家如何教人念佛?”大师说:“我教别人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他又问:“您老人家自己怎么念佛?”大师说:“我念“阿弥陀佛”四字。”他问:“为什么教人六字,自己念四字?”大师说:“别人未必这一生中求生极乐世界,加“南无”是皈依、礼敬,这是客气话。这一生决定要求生净土,客气话统统免了,就是这一句佛号。”《弥陀经》的“执持名号”,名号就是四字,多简单!愈简单愈有力量,六字不如四字,四字比六字更有力量!咒更长,愈长你的心力就愈散,愈不能集中;愈简单,你心的力量愈集中,才能产生力量。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念咒不如念佛”。念经不如念咒,因为经比咒长。念一部《阿弥陀经》,哪里能比得上念一遍“往生咒”简单?往生咒比《阿弥陀经》简单多了,佛号又比往生咒简单。记住!愈简单愈有力量,这个不能有疑惑,不能有误会。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2524.html)---------------------------------------------------------------------------------------------------------------佛说多淫相、嗔恚人相、愚痴人相。各人自我观察
 发布:欣求极乐 []   日期:2011-12-21 14:48:00    
 多淫相——《坐禅三昧经》 若多淫相,为人轻便。多畜妻妾,多语多信。颜色和悦,言语便易。
少于嗔恨,亦少愁忧。多能技术,好闻多识。爱著文颂,善能谈论。能察人情,多诸畏怖。心在房室,好着薄衣。渴欲女色,爱着卧具,服饰香华。心多柔软,能有怜愍。美于言语,好修福业。意乐生天,处众无难。别人好丑,信任妇女。欲火炽盛,心多悔变。喜自庄饰,好观彩画。悭惜己物,侥幸他财。好结亲友,不喜独处。乐着所止,随逐流俗。乍惊乍惧,志如猕猴。所见浅近,作事无虑。轻志所为,趣得适意。喜啼喜哭。身体细软,不堪寒苦。易阻易悦,不能忍事。少得大喜,少失大忧。自发伏匿。身温汗臭,薄肤细发。多皱多白,剪爪治须。白齿趣行,喜洁净衣。学不专一,好游林苑。多情多求,意着常见。附近有德,先意问讯。喜用他语,强颜耐辱。闻事速解,所为事业。分别好丑,愍伤苦厄。自大好胜,不受侵陵。喜行施惠,接引善人。得美饮食,与人共之。不存近细,志在远大。眼着色欲,事不究竟。无有远虑,知世方俗,观察颜色,逆探人心。美言辩慧,结友不固。头发稀疏,少于睡眠。坐卧行立,不失容仪。所有财物,能速救急。寻后悔惜,受义疾得。寻复喜忘,惜于举动。难自改变,难得离欲。作罪轻微。如是种种,是淫欲相。   嗔恚人相——《坐禅三昧经》 嗔恚人相。多于忧恼。卒暴怀忿,身口粗[麩-夫+黃],能忍众苦,触事不可。
多愁少欢,能作大恶,无怜愍心,喜为斗讼。颜貌毁悴,皱眉眄睐。难语难悦,难事难可。其心如疮,而宣人阙。义论强梁,不可折伏。难可倾动,难亲难沮。含毒难吐,受诵不失。多能多巧,心不懒堕。造事疾速,持望不语。意深难知,受恩能报。有能聚众,自伏事人。不可沮败,能究竟事。难可干乱,少所畏难。譬如师子,不可屈伏。一向不回,直造直进。忆念不忘,多虑思惟,诵习忆持。能多施与,小利不回。为师利根,离欲独处,少于淫欲。心常怀胜,爱着断见。眼常恶视,真实言语,说事分了。少于亲友,为事坚着。坚忆不忘,多于筋力。肩胸姝大,广额齐发。心坚难伏,疾得难忘。能自离欲,喜作重罪。如是种种,是嗔恚相。 
愚痴人相——《坐禅三昧经》 愚痴人相。多疑多悔,懒堕无见。自满难屈,憍慢难受,可信不信,
非信而信。不知恭敬,处处信向。多师轻躁,无羞搪突。作事无虑,反教浑戾。不择亲友,不自修饰。好师异道,不别善恶。难受易忘,钝根懈怠。诃谤行施,心无怜愍,破坏法桥,触事不了。嗔目不视,无有智巧。多求悕望,多疑少信。憎恶好人,破罪福报。不别善言,不能解过。不受诲喻,亲离憎怨。不知礼节,喜作恶口。须发爪长,齿衣多垢。为人驱役,畏处不畏。乐处而忧,忧处而喜。悲处反笑,笑处反悲。牵而后随,能忍苦事。不别诸味,难得离欲。为罪深重。如是种种,是愚痴相。   如何戒淫——《坐禅三昧经》 行菩萨道者,于三毒中,若淫欲偏多,先自观身,骨肉皮肤,筋脉流血,肝肺肠胃,屎尿涕唾。三十六物,九想不净。专心内观,不令外念。外念诸缘,摄之令还。如人执烛,入杂谷仓。种种分别,豆麦黍粟,无不识知。复次,观身六分。坚为地分。湿为水分。热为火分。动为风分。孔为空分。知为识分。亦如屠牛,分为六分。身首四支,各自异处。身有九孔,常流不净,革囊盛屎。常作是观,不令外念。外念诸缘,摄之令还。若得一心。意生厌患,求离此身。欲令速灭,早入涅槃。是时当发大慈大悲。以大功德,拔济众生兴前三愿。以诸众生不知不净,起诸罪垢。我当拔置于甘露地。复次,欲界众生,乐着不净如狗食粪。我当度脱至清净道。复次,我当学求诸法实相。不有常不无常。非净非不净。我当云何着此不净。观不净智,从因缘生。如我法者,当求实相。云何厌患身中不净而取涅槃。当如大象度驶流水,穷尽源底。得实法相,灭入涅槃。岂可如猕猴诸兔畏怖驶流,趣自度身。我今当学如菩萨法。行不净观除却淫欲。广化众生令离欲患。不为不净观所厌没。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2575.html)---------------------------------------------------------------------------------------------------------------净空法师法语:真学佛,对任何人都感恩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1-12-21 8:48:00     
1 譬如人家毁谤我、侮辱我、陷害我,不学佛的人说,这是我的冤家对头,我要报复他,他起这个念头。这个念头错误,这是不知道自他是一体。你这一报复,在六道轮回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苦不堪言,错了!2 觉悟的人怎么样?觉悟的人知道,我跟他是一体,他对我的毁谤、对我的羞辱、对我的伤害,是他迷而不觉,就原谅,痕迹都没有了,不要说原谅,没有原谅,痕迹都没有,欢欢喜喜还是对人,那个人是什么?菩萨。再从深处一想,他对我有利益,他是我恩人,他毁谤我,看看我起不起心动念,我不起心动念,我就提升了,他帮助我提升,这一关考试我通过了。他陷害我,我没有一点怨恨心。3 在大乘经上读到的,释迦牟尼佛修忍辱波罗蜜的时候,叫忍辱仙人,遇到歌利王割截身体,那是多么惨痛的一个事情。释迦菩萨一丝毫怨恨心都没有,而且告诉歌利王,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你,为什么?报你的恩。4 因为你这样子对我,考验我忍辱这个心够不够,我能忍,忍辱波罗蜜毕业了,最后一关,毕业了。5 禁得起考验,凡是来考验的人都是恩人。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执着它干什么?错了。统统放下,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你怎么不会生感恩的心!6 真学佛,对任何人感恩,他对我好,我感激他,他对我不好,也感激他,都是帮助提升。对你好,好里头没有贪恋,断什么?都是断烦恼,断贪恋、贪爱;对你不好,断瞋恚。7 在这个地方看看你贪瞋痴放下多少,真放下了,若无其事;你还有一点点怨恨,你没放下,顺境里还有一点欢喜,没放下。喜怒哀乐爱恶欲叫七情五欲,那是烦恼,必须在环境里头,人事环境、物质环境里去锻炼,炼到不生烦恼,心平气和,我们这个经本上经题,清净心现前了。8 他对你怎么不好?大恩大德!大恩大德的人你还要去报复他,你完了,你还继续搞六道轮回。9 什么时候能出头?什么时候遇到这些障难、遇到这些考试心平气和,你就能出头。所以修行人生活在哪里?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这个世界,没有一个人对你不起作用的,没有一个人对你不是在帮助你、在成就你的,就看你会不会、你认不认识。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2522.html)---------------------------------------------------------------------------------------------------------------净空法师:岳飞该如何做才是更有智慧的忠臣?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1-12-20 8:41:00   
摘自《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二十六)    问:第七个问题,在历史上岳飞是民族英雄,最后高宗九道金牌赐死,他安然接受。如果岳飞真明白皇帝的心意,为什么还要恢复北方?如果不听皇帝的话,他为什么不反抗金牌,继续复兴北方?到底应该如何做,才是更有智慧的忠臣?   答:他的做法就是最有智慧的忠臣,这我们要知道,这叫现身说法,表演给大家看,表演给社会大众看。虽然他没有成功,他死了,但是死后受到全国人民的尊敬,那这就是他的成功。今天他的庙在杭州,在西湖边上,他的坟墓也在那里,你说哪一个海内外的游客到那边观光旅游,不到那个地方向岳飞行三鞠躬礼?秦桧夫妇两个造成铁像跪在坟墓的面前,跪在那个地方。所以我说岳飞、秦桧都是我们的民族英雄。我们要用平等心来看待,都是教训我们的,岳飞教训我们要尽忠报国,秦桧教训我们不要做汉奸,做汉奸就是这样的下场。所以你到那里一看,应当做好人,不要做坏人,这个教育的意义就太深太深。如果当时他要是反抗,那他是叛逆,这不是他母亲教给他的。他母亲教给他的是在家要尽孝,在外,在国家要尽忠。这你要从中国传统教育里面去看,你才能够理解他为什么要接受。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2442.html)---------------------------------------------------------------------------------------------------------------净空法师法语:心里有点不高兴,这就是造业
 发布:明华居士 []   日期:2009-2-14    
  
 1 佛在经论里面,常常劝导我们发菩提心。发菩提心虽然很难,可是不发菩提心,就谈不上修行。 2 菩提心的反面是迷惑,迷惑的人纵然有修,成就是很有限的。一定要破迷开悟!修行的功夫,全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的毛病习气,自己一定要知道,知道是觉悟,不知道是迷惑。 3 就以日常生活来说,有一点小小的不如意、不自在、不痛快,我们在习惯当中,都觉得这个无所谓,都没有留意这些现象,哪里知道,这些现象就是造业! 4 这其中的道理,不读佛经的人不知道,未能深解义趣的人不知道。为什么不高兴?为什么不自在?还不是分别执着。你要没有分别执着,你哪里会有这种心态? 5 我们读《安世高传》,安世高的同学,出家人,明经好施,死了以后堕畜生道,作龙王去了。为什么一个修行人会堕到畜生道?人家供养的饭菜不合他胃口,他心里有点不高兴,就这么一点点不高兴,他堕落在畜生道。 6 我们想想,我们今天的德行比不上人家,我们的嗔恚心、分别心、嫉妒心、执着心,不知道比他重多少倍!他修的福报大,还能作龙王,想想我们将来会堕落到哪一道,这是值得我们深深警惕的。 7 要晓得,修行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就在起心动念之处,我们对人、对事、对物,还有没有爱好?还有没有嫌弃?顺自己意思的生欢喜心,不顺自己意思生嗔恚心,这就造业了。 8 我们还有分别执着,我们还没有放下,心里面还有计较,还有是非,还有得失,还有好恶,这是道道地地的六道凡夫,这怎么得了!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9968.html)--------------------------------------------------------------------------------------------------------------- 印光大师:念佛常有境界该怎么办?
 发布:欣求极乐 []   日期:2011-8-31 14:06:00   
 
所言常有境界,当是未曾真实摄心,但只做场面行持之所致。使真实摄心,则内无妄念,专注于一句佛号中,必能消除业障,增长福慧,何至常有境界之苦。修行切不可以躁妄心,求得圣境界现,及得种种神通。只期心佛相应而已。所谓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若能如是,譬如杲日当空,霜雪俱化。又何得有不如法之境界,为苦恼于身心乎。若不如是用心,平常专欲得见圣境,不知圣境之得,须到业尽情空地位。否则勿道所得者皆属魔境,即是圣境亦无所益,或有大损。以不知精进力修,反从此生大欢喜,未得谓得,则必至著魔发狂。楞严经谓,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者,此之谓也。况汝之境界,乃属俗染境界乎。但自提起正念,俾从前所有淫欲瞋恚等心不起。即或偶起,当即觉照,令其速灭。喻如贼至其家,若主人识得是贼,其贼即时便去。若当做家里人,则其家便被贼劫掠净尽矣。节录自:印光大师 复谛醒法师书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9/86067.html)--------------------------------------------------------------------------------------------------------------- 达真堪布:老修行的六个陷阱
 
 发布:清净乃空 []   日期:2011-12-21 12:59:00     
老修行的六个陷阱!龙钦巴大士著《六种危险》讲记开示:达真堪布   1.虽对佛法有信心,但未断名利之心,终有变回世间法的危险,故当谨慎。2.虽依止静处修行,但不具备出离心,终有散乱的危险,故当谨慎。3.虽生起了道验之相,但未断骄慢之心,终有魔障的危险,故当谨慎。4.虽集聚了众人,但不具备悲心,终有业际颠倒的危险,故当谨慎。5.虽有极高的见地,但未断贪执,终有成为佛油子的危险,故当谨慎。6.虽勤做利众之事,但被私欲所缚,终有成为骗子的危险,故当谨慎。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今天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下龙钦巴大士的《六种危险》,这都是我们要注意、要谨慎的地方。在修行的过程中,这些危险随时都会出现,所以我们应该明白,也应该有所准备。这样,我们才能在对境当中保持清净,才能坚持、才能成就。第一,虽对佛法有信心,但未断名利之心,终有变为世间法的危险,故当谨慎虽然对佛法有一点信心,但是,如果没有断除对名利的贪着,佛法最终会变成世间法。我们现在对佛法都有点信心,但是没有生起出离心,没有断掉对名利的贪着,即使修行再精进,也是世间法,还会六道轮回。这里讲的也是出离心的重要性。若是没有断掉对世间的贪念,时时都有危险,所以要注意。首先要修出离心,断除对名利的贪着。若是要断除对名利的贪着,就要了解六道轮回,知道轮回的过患。六道轮回只有痛苦,没有安乐,包括这些名闻利养也是痛苦的因,他们只会给我们带来烦恼和痛苦,不会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快乐和幸福。越有地位,越有权力,越有钱财,越有势力,心灵上的压力就会越大。名气也是如此,越有名气,人就会越不自在、不自由。我们现在都特别羡慕那些有名气的人,实际上那些名人、名星,他们是最痛苦的。这种名气对他们是一种束缚,因为有名气、是名人,人们都知道他们。哪怕是出一次家门,都会被人们注意;走到哪里,都会被人们注视。他们的言行举止都是不自在、不自由的。现在好多名星也在学佛、修行。连他们自己都说,越有名气越不自由,越有名气越不自在,越有名气越痛苦。这些只能给我们带来烦恼痛苦,不可能让我们解脱成就,不可能让我们轻松自在。所以这些名闻利养都要统统放下,统统断掉。若是在相续中有了出离心,不贪着名利,不贪着世间八法,为了众生,可以有这些名闻利养,也可以修这些名闻利养。这里讲“未断名利之心”。没有生起出离心之前,如果是为自己,就不能有名闻利养。因为它会束缚你,让你烦恼、让你痛苦。其实这些名闻利养本身不会束缚你,不会让你烦恼、痛苦。那么是谁在束缚我们,让我们烦恼、痛苦呢?是对名闻利养的执着。是对名闻利养的这种贪心束缚你,让你烦恼,让你痛苦。主要看自己的心态。若对世间法没有贪着,没有丝毫的贪恋,可以有名闻利养。在这里讲的是,如果对世间法还有贪念,对名利还有贪着,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再怎样修行,修行再精进,最终也会变成世间法,还会六道轮回,所以很危险,应当注意。现在我们虽然对佛对法有一点点的信心,想学想修,想解脱成就,但是没有生起出离心,没有断除对名利的贪着,无论你修什么法,不管是修大中观、大手印或者大圆满法,不管是修净土还是修禅宗,都会变成世间法。“我修的是出世间法,怎么能变回世间法呢?”法本身是出世间法,但因为你的心不是,所以法随你的心转。如果心不到位,你修的法再殊胜、再高深,也不管用。相续如何,法就是如何,最终这些法都会变成世间法。最终还会六道轮回,不能解脱,要继续感受六道中的这些痛苦。对一个修行人来说,对一个希求解脱的人来说,这是非常危险的。第二,虽依止静处修行,但不具备出离心,终有散乱的危险,故当谨慎虽然你现在依止寂静处,身处于在寂静处,但相续中没有具备出离心,终有散乱的危险。龙钦巴大士也特别强调出离心,在《三十忠告论》里句句都强调出离心,在这里也是这样。我们现在是身在寂静处,能够如法地修行,能够得到解脱。但如果没有生起出离心,心还会散乱。所以,我们的心要远离散乱,不是身要远离散乱。若是没有生起出离心,心是无法能够远离散乱的。散乱是非理作意,是烦恼。有烦恼就会造业,造业了就要流转轮回,还是解脱不了啊!所以出离心很重要。如果没有生起出离心,不管你身在何处,即使身在寂静处,也没有多大意义。我们现在在修加行,尤其要好好修四外加行。我们通过修四外加行,最终能够生起出离心。若是没有修好四外加行,对佛讲的这些最基本的道理没有甚深的体会,无法能够生起出离心。若是没有生起出离心,即使身在寂静处,在庙里,在山上,甚至在山洞里,也不能远离散乱。若是不能远离散乱,就不能远离烦恼,远离妄想分别。若是有妄想分别,就有烦恼。若是有烦恼就会造业,造业就会流转轮回。大家要把功夫下在出离心上,从基础入手,从加行学起。尤其是从四外加行学起,先把轮回和因果弄清楚。我们现在还没有深信六道轮回的存在,还没有深信三世因果的规律。我给大家讲过,不懂得六道轮回的人,不是学佛的人;不深信三世因果的人,不是修行人。我们现在也不是不信,也有点信,但不是深信。我们这种信念还不是坚定不移的信念。如果是坚定不移的信念,我们还敢造业吗?还敢懈怠懒惰吗?每一个起心动念都是六道轮回的因,每一个言行举止都是堕落恶趣的因。我们在轮回过患和因果不虚里讲的很清楚,若是我们六道轮回了,甚至堕落恶趣了,就要感受轮回的痛苦,要感受恶趣的痛苦!那是难以忍受的痛苦,我们怎么能忍受得了啊!大家若是真心想解脱成佛,就要从基础开始,先把最基本的道理弄清楚,然后再修其它的法。无论你是修净土宗、修禅宗,还是修密宗,都需要修加行,尤其是修四外加行。四外加行是共同四外加行,它是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共同的学处。若连这些道理都不精通,都没有生起定解,绝对不能成就。所以真的别再肓修瞎炼,好好地,如理如法地,一步一步地修学。第三,虽生起了道验之相,但未断傲慢之心,终有魔障的危险,故当谨慎我们学佛、修行了,虽然生起了道验之相,甚至有一些征相和觉受了,但未断傲慢之心,终有魔障的危险。不能生起傲慢之心!傲慢是一切成就的障碍,会阻碍一切功德。傲慢的铁球,沾不上功德水。尤其是懂得了一些道理,自己也有一些小小的成绩和成就,出现了修道上的一些征兆和觉受的时候,心里就会生起傲慢之心。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已经都懂了、可以了。我们也遇到过很多这样的人。有些人还说:“我已经有出离心了,有菩提心了,已经开悟了。”真正开悟的人,在没有意义的情况下,是不会说这些的,就是傲慢么。很多大德高僧,都特别谦虚。这几天我们学习了他们的很多教言,他们是非常谦卑、低调的。你懂的这些都是皮毛,不是真懂。真正要懂得佛法,领悟佛法,只有通过修行去积福、消业。业障小了,福报大了,最终通过上师的窍诀或者通过一些特殊的诀窍,才能领悟。我不止一次地给大家讲过那诺巴大师的故事。那诺巴已经精通了三藏,已经是“班智达”了。“班”是梵音,是“五明”的意思,“智达”是“精通”的意思,“班智达”就是“精通五明”是意思。他有很多世间的神通神变,跟那些无形的护法,随时可以沟通、交流,他还有成千上万的弟子。最终智慧空行母却告诉他:“你精通的是词句,不是真正的含义,你还要依止上师。”后来他通过消业、积福,通过苦修,最终以帝洛巴上师的窍诀,领悟了真正的佛理与真理。不要以为懂得一点皮毛就可以了,不要太骄傲、太傲慢了,这是很危险的。“终有魔障之危险,故当谨慎。”真正的魔不在别处,就在心中,心魔才是魔。这种傲慢,这种骄傲之心才是真正的魔!因为它会障碍你解脱成就,障碍你开悟证语,这才是真正的魔障!所以都要注意。我们现在很幸运,有一个从基础到最后完整的修持方法,应该一门深入,脚踏实地地修。不管是有感觉,还是没有感觉;不管是有进步,还是没有进步;不管是有觉受,还是没有觉受;不管是有征兆,还是没有征兆,都无所谓。主要是下定决心好好修。我们修行的过程就是磨炼的过程,修啊修啊,炼啊炼啊,磨炼磨炼,最后终有一天会开悟的。不要着急,不要执着相这些东西。在一切境界当中,无论是好还是坏,无论是顺还是逆,能够坚信,坚持到底,最终一定能成就。我们都会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但是,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目标与方向还坚持,那就完了,越坚持离解脱、离真理越远。我们现在不是这样,我们现在已经有佛法了,有路了,是历代祖师给我们铺好的,是一个正确的目标与方向,我们现在使劲往前迈步就可以了。因为我们的历代祖师、高僧大德都通过这种方法成就、解脱的,没有问题。我们现在修的是“净土与大圆满法”,净土法就是临终往生的方法,大圆满法就是即身成佛的方法,这两种方法非常正确,非常圆满。所以我们可以坚持到底,最终能够胜利。第四,虽积聚了众人,但不具备悲心,终有业际颠倒的危险,故当谨慎虽然手下有很多徒弟、弟子、眷属,但是不具备无伪的悲心,终有业际颠倒的危险。我们在《三十忠告论》里讲的都是这些。虽然在表面上建道场、接引众生、帮助众生,做的都是饶益众生、利他的事业,都是好事,都是菩萨的行为。但是没有生起真正的出离心、慈悲心,没有无伪的菩提心,业际颠倒,都会变成恶业、造业,将来要感受痛苦。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罪过,所以很危险。我们是要饶益众生,是要救度众生,但这个是有过程、有程序的。我们是要自觉觉他、自度度他,但是先要把自己修好。自己不觉悟怎么能让别人觉悟,自己没有得到救度怎么能救度别人?自己都没有到达彼岸,没有解脱,怎么去帮助别人?就像自己已经被水冲走了,自身都难保,还要去解救另外被水冲走的人,结果可想而知。我们现在所在的轮回就像苦海,要想到达彼岸,就要先救度自己,然后再去救度别人;先自己觉悟,然后再让别人觉悟。都要按程序、按次第来,不能盲目地去做这些事情!否则会造业,最后倒霉的是自己,最后损害的就是自己。第五,虽有极高的见地,但未断贪执,终有成为佛油子的危险,故当谨慎虽然有很高的见解,但这种见解肯定不是出世间的见解,而是世间的一些见解,或者理解为属于世间的一些清净的见解。此处也可以理解为,虽自认为有了极高的见地、见解,但没有断除对世间的贪着之心,最后有成为佛教油子的危险,所以应当谨慎。大家应当要注意!成为佛教的油子了,非常可怕。就是拿佛法,拿上师三宝来造业。这种恶业非常不可思议,将来要感受很多不可思议的痛苦!第六,虽勤做利众之事,但被私欲所缚,终有成为骗子的危险,故当谨慎虽然很勤奋地做一些利益众生的事情,但没有断除私欲,没有断除自私自利,最终会被私欲所束缚,终有成为骗子的危险。这种骗子,就是表里不一、言行不一。现在的骗子,有很多招术。众生也是非常迷茫,都是以盲引盲,真的非常危险啊!所以不要只看表面。因此我经常跟大家讲,不要轻易地相信别人,接触别人。首先要了解清楚,然后再去亲近,再去跟随也不晚。很危险哪!现在是末法时期,真正能够利益众生的人不是很受欢迎,而骗子却非常受欢迎。为什么呢?因为众生的福报不够。众生已经黑白颠倒了,真正有修有证,能够引你证道,令你开悟,让你解脱的人,不受欢迎,得不到信任。在众生的眼里,骗子所做一切的都是真的,真正有修有证、实实在在的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假的。现在这个社会太虚假了,社会上的人,认为虚假的东西才是真的,真实的东西不受欢迎。所以到末法时期利益众生非常难,真的非常难!希望大家不要盲目地信任别人,不要轻易地接触别人。如果受骗、上当,烦恼痛苦了,再怎么说长道短、说是说非也没有用。应该认命,这是自己的命,没办法。前世肯定欺骗过别人,今生反过来被别人欺骗。但是你可以提前准备,以正知正念把这样的缘了掉。我们现在学佛修行不是要逃避,而是要面对,但面对是有准备,有方法的。这样,所有的问题都能解决,所有的逆境都可以转为道用,所有的坏事都可以变成好事。我们今天简单地讲了一下《六种危险》里的具体内容,这些都很重要。虽然词句不多,但是意义非常深,内容非常多。我们今天没有太多的时间,所以不再仔细讲。就讲到这里。祝愿大家吉祥圆满,扎西德勒!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2556.html)---------------------------------------------------------------------------------------------------------------净空法师法语:转境界就叫消业障
 
 发布:念念弥陀 []   日期:2011-10-30 15:50:00     
 
1   我们六道凡夫,天天在造业。2   什么叫造业?给诸位说,起心动念就叫造业。3   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分别执着打妄想,这都叫造业。 4   业有染净,觉悟之后,造的业叫做净业;不觉,造的业叫染业。5   染业里面又有善恶,恶业果报在三恶道,善业果报在三善道,出不了轮回。6   为什么?统统是染业,染污我们的真心。 7   净业虽然有业,不染,所以能够超越三界。8   心动就造业,要赶快转业。9   把起心动念转成“阿弥陀佛”,把我们的染业转变为净业。10  你会转,这就是真正的修行。 11  修行容易,修心难。12  而念佛这个法门,对于修心来讲,是一服清凉剂。13  你有妄念,妄念息不掉,你把念头转。14  不起念则已,一起念就是“阿弥陀佛”。15  把一切妄念转变成一念,这个法子妙! 16  “阿弥陀佛”这一念,虽然还是妄念,这一念的功德无量无边!17  把所有的妄念,整理统一了,归到一个妄念,这是佛法修学的要领。18  所以古人教我们,“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 19  多念佛,诸位要晓得,就是消业障!20  学佛的人要能转境界,不要被境界所转。21  被境界所转的是凡夫! 22  念佛能转境界,转境界就叫消业障。23  我们这个佛号,如果声声佛号都能转境界,那就消业障了。24  如果这个佛号转不了境界,那就消不了业障。 25  念佛是最好的消业障的方法,问题是你会不会用?26  如果你真的会用,果报相当殊胜,句句都能消业障,这是一点也不假!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5638.html)--------------------------------------------------------------------------------------------------------------- 净空法师:修行的真实功夫是「知过」、「改过」
 
 发布:心源 []   日期:2009-4-8     
 无论出家在家,凡是佛弟子接受财供养,一定要以法供养回报。佛陀在世是用托钵的制度,当接受供养时,一定要给人说法,这就是报答施主之恩。我们在任何场合,接受人家供养,也要懂规矩,要为人说法。若没有人启请,那可以不说;有人启请就一定要说。说法最要紧的原则,就是要能指出现前大众所犯的通病,来帮助他们改正,这才是最有利益的。所以不必谈玄说妙,说那些没有利益的废话。佛门常讲「开悟」、「修行」,这个名词术语大家都晓得,可是对里面的含义,明白的人并不多。读经里头会有悟处,念佛里头会有悟处,其实在生活当中,待人接物也都是会有悟处的。「悟处」指的是什么?是发现错误。发现错误就是开悟,把错误改正过来就是修行。修行不是指每天念多少卷经,念多少佛号,拜多少佛;实在讲,那只是形式、样子而已。真实的功夫是「知过」、「改过」,能做到这四个字,你这一天就会过得很踏实,没有白过了。 不但修行人要严格的遵守,世间人我们看《了凡四训》里的赵阅道,他每一天都反省,每一天都检点,找出自己的过失来改正,不再重犯。可是现代的学佛人,嘴里头谈玄说妙,实际的功夫却完全没有,所以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出家人成就不如在家人。在家人学佛,确实有一些人他真的是一切都放下了;反而出家人学佛,口里讲的都是佛法,都是谈玄说妙,可是心里想的以及所作所为,都是六道轮回业。说的是破迷开悟,而实际上,自己做的完全是迷惑颠倒。真实的功夫要从检点过失做起,而这个标准,就是佛在经典里面的教诲。所以为什么要把经念熟?就是要把标准记住,若记不住这个标准,对于是非善恶就不能分辨,往往就会把错的当成对的,对的以为是错的,这就是佛讲的「颠倒错乱」。所以经一定要熟,要认真的去救自己。果能在这一生当中超越轮回,往生净土,那自己就真的得救了;要是不能往生净土,这一生就空过了,这一生所修的就都不管用了,因为敌不过这一生所造的恶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贪、瞋、痴、慢、嫉妒、障碍。诸位想想看,如果这个力量强,还是要到三途去的,想保住人天两道很不容易。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293.html)--------------------------------------------------------------------------------------------------------------- 黄念祖居士:关键是摄心,不是挑环境
 
 发布:念念弥陀 []   日期:2011-11-8 19:12:00      
您发坚固心,誓'依尊无他’,很好。我等都应在此生中讨个决断,不再拖泥带水,辗转六道。您欲退休,亦可。退休后,要摄心专修。关键是摄心,不是挑环境。既是娑婆,焉有清净之处。所谓修者,只是休歇此妄心。随时随地都应歇,都能歇。古云:'即今休去便休去,欲待了时无了时。’您若退休,便是初步休去,应即歇去,莫再等待。所谓休歇者,'万缘齐放,一念单提’也。我之《大乘无量寿经解》最近可印出两卷,盼细读。如能深入《大经》,信受奉行,决出娑婆。若念至一心,自得心开,则是带角虎也。有《净土资粮》与《大经解》时常展读,胜于晤面。有问题则写信来问。人在一起没有用,要心在一起才行。若能契心,则大事了毕。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7210.html)---------------------------------------------------------------------------------------------------------------印光大师:念佛极愿寂静,若不速改、后当发狂
 发布:念念弥陀 []   日期:2011-11-1 16:30:00     
 
念佛极愿寂静、颇不合宜。有此厌喧之病、现已发现病相、若仍如此、久后则无可救药矣。当静闹一如、在静亦不怕有闹来、在闹时我心仍静而不生憎恶、则无惊厌魔事发生。若不速改、后当发狂。念佛发悲痛、亦是善相。切不可常常如是。若常令如是、必著悲魔。悲魔既著、终日悲痛、或至痛死、此种皆由不善用心所致。顶门痛痒、皆提神过甚、心火上炎所致。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6748.html)---------------------------------------------------------------------------------------------------------------印光大师: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是失其扼要
 
 发布:念念弥陀 []   日期:2011-11-5 13:25:00    
 
净土法门,唯信为本。信得及,五逆十恶皆能往生。信不及,通宗通教,未曾断惑者,皆无其分。(增广文钞卷一书一第八五页'复周智茂居士书’)唯净土一法,专仗佛力,以故不论断证,唯恃信愿。信愿若具,虽罪大恶极,将堕阿鼻地狱之流,尚可以仗十念之力,径蒙佛慈,接引往生。噫,如来大慈普度,一物不遗,唯此一法,最为周挚。(增广文钞卷三序第六一页'净土释疑序’)然念佛一法,注重在信、愿、行、三法。只知念而不生信、发愿,纵得一心,也未必得住生。果具真信、切愿,虽未到一心不乱,亦可仗佛慈力往生。外行人,多多以求悟,求得种种境界,而不以决定求生为事,即所谓舍本逐末也。何以故。以悟到极处,若未断尽烦惑,仍然是六道轮回中人。倘得往生,比悟到极处,而未断尽烦惑者,其高下有若天渊悬殊。(文钞续编卷上复习怀辛居士书)念佛法门注重信愿,有信愿,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无信愿,亦不得往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是失其扼要。而复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则完全与真信切愿相反矣。此种想念,似乎是好想念。实则,由此而益加信愿,以致一心,则是好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则成坏想念矣。不可不知。(文钞续编卷上第一百七四页'复朱德大居士书’)又念佛一法,要紧在有真信切愿。有真信切愿,纵未到一心不乱,亦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若无信愿,纵能心无妄念,亦只是人天福报。以与佛不相应故。固当注重于信愿求生西方也。(文钞续编卷上第一百零一页'复又真师觉三居士书’)须知往生净土,全仗信、愿。有信愿,即未得三昧,未得一心不乱,亦可往生。且莫只以一心不乱及得念佛三昧为志事,不复以信愿、净念为事(都摄六根而念为净念。念佛时,常听自己念佛音声,即是都摄六根之下手处。切须注意)。或恐志大言大,未得实益,由不注重信愿,不能与佛感应道交,仍在此五浊恶世中,做苦众生耳。(文钞续编卷上第一百五六页'复郁智朗居士书’)念佛一法重在佛慈加被,虽属具足惑业之凡夫,亦可承佛慈力,带业往生。余一切法,则决无此义。(文钞三编卷三第六O五页'复温光熹居士书六’)信愿门中尤宜致力,庶可决定深得念佛之实益。若效他宗,专以功夫为事,弃信愿而不讲,则便成仗自力之法门,其失大矣。(文钞三编卷四第九九五页'复李觐丹居士书六’)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者,在仗佛力。其余法门,皆仗自力。自力何可与佛力并论乎。此修净土之最要一关也。(文钞续编卷上第二百零二页'复陈慧新居士书’)唯有念佛一法,是如来普应群机而说的,亦是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所成就的。无论上中下根,皆可修学。即烦恼惑业完全丝毫未断的凡夫,只要具足真信切愿实行念佛求生西方,亦可蒙佛接引,带业往生。一得往生,生死就可了脱了,所以说是最超胜的。(文钞三编卷四由上海回至灵岩开示法语)平生绝无信愿者,临终决定难仗佛力。既云善恶俱时顿现,且无论阿弥陀佛四字不现者,不得往生。即现,亦不得往生。何以故。以不愿生故,以不求佛,因不得蒙佛接引故。华严经云,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得容受。古德云,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坠。今善恶皆现,由无信愿,便不能奈恶业何矣。须知仗自力,则恶业有一丝毫,便不能出离生死,况多乎哉。念佛一法,乃仗佛力出三界,生净土耳。今既不发愿,亦岂有信。(有真信者,必有切愿)信愿全无,但念佛名,仍属自力。以无信愿,故不能与弥陀宏誓,感应道交。若见思惑尽,或可往生。若全未断,及断未净尽,则业根尚在。何能即出轮迥。五祖戒,草堂青等,即是确证。须知去却信愿念佛,与宗家之参究无异。若得往生,则因果不相符契矣。蕅益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乃铁案也。(增广文钞卷一复濮大凡居士书)又念佛一法,要紧在有真信、切愿。有真信、切愿,纵未到一心不乱,亦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若无信、愿,纵能心无妄念,亦只是人天福报。以与佛不相应故,固当注重于信愿求生西方也。(文钞续编卷上复又真师觉三居书)往生净土,固贵久修。然其所重,在乎决定不易之志愿耳。彼终身念佛,心常冀人天福报者,纵令精进,因其心愿尚恋此娑婆,何得有生极乐之望乎。固知信愿,实为吾人生西方大根据也。(文钞三编卷二复智圆居士书)至汝先说但求不堕恶道即已,此言千万不可萌于心,形于口与笔。若有此念,便不得往生。往生全仗决定信愿。存此念,即无决定求生之心,有决定不生之心,其害非小。净土宗旨已失,何能得净土真实利益。至于化三一心念佛,誓生极乐,能生不生,皆不作念,至不生亦善,即是远离疑虑之心,乃学宗教家之说大话。汝若是法身大士,则此语方为实义。然法身大士欲利益凡夫,亦不可说此话。若是博地凡夫,又求生西方,说此话,则是胡说巴道,自误误人,害岂有极。千万不可依从,依之则往生无分。凡夫往生,全仗至心切念。彼一切付之无念,则何能感应道交。其感应道交者,全由至诚恳切之决定念。证无念者,则可说此话。未证无念说此话,皆成东坡临终之误。可不哀哉,可不痛哉。(文钞三编卷二复周智茂居士书七)(附来书)鄙人信从净土,已决定奉行,而于愿行两字,尚须乞教,愿与行是否两种分运,抑须同运,一,若以两种而论,则念佛时先发愿求生,如慈云十念求生文然后再念,惟念佛时只存心外无佛佛外无心之旨,心口如一,历历而转,于念念中但存这么念,并亦无求生之愿,而依此念法往生均属上品,此是照彻悟禅师之语,二,若以愿行同运而论,则念佛时声声如婴儿堕水急呼母救,此杭州玉峰禅师之说,又若坚密大师云,六字洪名,念念之间,欣厌具足,与玉峰师说正同,惟以上两说,第一说所云,念佛时似少恳切之旨,蕅益大师曾云,求生净土,全赖信愿,若无信愿,则虽念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亦无得生之理,然则虽念到一心不乱,恐未能十足稳当,照第二说所云,虽念佛时愿行具足,而念念之间,心中多存一愿,则于一心不乱,似又嫌不纯,近时杭僧口口师亦以不能兼顾,不能不顾为虑,玉峰有用兵之喻,末学纯根未明究竟,想高贤必有确论以作后学津梁。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如鼎三足,缺一不可。阁下既已笃修净业,信之一字,谅已全体担荷,究竟无疑矣。至于愿行二法,似犹有彼此对待之执,不能融会贯通。致于圆融无碍法中,生起许多障碍。俾彻悟坚密澫益三大师之普照万汇圆满月光,祗因一丝当目,便成分隔矣。惜哉。今谓真念佛人,当念佛时,信愿行三,全体具足。如子忆母,其间断无狐疑不信,与不愿见母之念头可得。说甚同运分运,说甚愿存则一心不纯。原是一个,何得头上安头,以不能兼顾及不能不兼顾为虑。观阁下之所说,与某僧之论,皆实未能著实从事,乃于未发足前,先拟议到家景象。故于古人对治分别之法言,反生出种种分别。试问心外无佛,佛外无心,不恳切而能然乎,无信愿而能然乎。彻悟坚密二师之语虽有异,而意实相资而相成。认做分运同运,可谓无择法眼。至于澫益所说,乃是为一辈倚傍宗门,念自性弥陀,生唯心净土,及不依净土宗旨而修,但以念至一心不乱为究竟极则事者之法药也。何可引此净宗门外之事,以例信愿具足之真修,致门径混滥也。此上约理通说也。若约事别说,发愿当于朝暮念佛毕时,(晨朝十念,亦先念佛后发愿)或用小净土文。若身心有暇,宜用莲池大师新定净土文。此文词理周到,为古今冠。须知发愿读文,乃令依文发愿耳。非以读文一遍,即为发愿也。除朝暮发愿外,一切时但以至诚恳切念佛即已。(增广文钞卷一拟答某居士书(附某居士原书))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6950.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