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大闹天宫主题曲:交流与理解 外交部副部长傅莹在挪威国际事务研究所的演讲并现场答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0:08:14
交流与理解 外交部副部长傅莹在挪威国际事务研究所的演讲http://www.dayoo.com/http://www.dayoo.com/ 2010-06-28 20:15来源: 外交部网站 网友评论 (0)

尊敬的艾格兰所长,
各位学者,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很高兴在我首次访问美丽的挪威时,就能应邀到国际知名的挪威国际问题研究所发表演讲。

在上世纪80年代,我在英国肯特大学读书时曾拜读过贵所发表的学术论文,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来这里演讲。

我的先生是位人类学家,经常来挪威参加学术研讨,当他得知我将来此演讲时,既惊讶又羡慕。

言归正传,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交流与理解。

来挪威之前,我从电视上看到一则有意思的新闻:中国河南省的农民李海波在海外当船员时,为了打发寂寞的情怀,投下一个装有“瓶中信”的漂流瓶,信中说“我希望和你成为朋友”,那是2005年的冬天。

经过5年上万公里的海上游,漂流瓶于今年5月在澳大利亚的洛恩海滨被劳伦斯父子捡到。他们不认识中文,就求助于中国留学生,热心的留学生们不仅帮助劳伦斯父子翻译了“瓶中信”,还通过互联网辗转找到了发信的中国农民李海波。最近,在热心人们的帮助下,劳伦斯父子来到中国,与已经回乡务农的李海波见面相认,创造了一段网络时代相隔千里两国民间交往的佳话。

看完这则消息,我很有感触。首先,我感到中国农民的受教育程度确实提高了,视野变宽广了,不仅走出了国门自食其力,而且还能想到用西式“漂流瓶”的方式结交朋友。其次,互联网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使我们身处的世界变得更平了,使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第三,这个故事也提醒着我们,中国正经历着变化。当中国的农民开始走出国门时,中国的变化是巨大的。

在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里,需要制作一段10分钟的影片推介中国。人们就如何将中国所经历的变化浓缩在10分钟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的方案是通过四代人的变迁来体现这个主题。

第一代人土生土长在山区,第二代人从山里奔出,在城市里打工,第三代人在城市出生,而第四代人则开始改变他们所生活的城市。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尽管正经历着快速的城市化,当前仍有约60%的人口,即8亿人是农民。其中,有2.5亿农民工离开田地进城打工,有1.5亿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他们为建设城市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葡萄牙驻华大使告诉我,他永远很难使中国人相信,1080万就是葡萄牙的全国人口总量。的确,这还不及北京市的人口数量。正如同中国的13亿人口也远远超出了西方人的想象。

中国的变化还体现在中国越来越国际化上,上海世博会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参观了世博会,但没能进挪威馆,因为那里排队的人特别多。听说挪威馆展示的是“大自然的赋予”这一主题,人们可以目睹挪威城市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和构想。

世博会也是一场教育的盛会。相信参观过上海世博会的欧洲朋友们都能感受到中国人对世界的兴趣和热情。对于中国老百姓而言,世博会是一扇打开的窗户,成千上万的中国人为了看一眼窗外的世界,不惜排上几个钟头的队。

我认为,中国现在处于国际化的关键阶段。如何以可持续的方式进行城市化,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中国今天仍有1000万绝对贫困人口,1.5亿人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只到2007年“户户通电”作为十大民生项目启动后,中国90%以上的村庄才通上了电。

中国农民有电后买的第一件电器是电视机,让孩子们能看到外面的世界。当这些孩子们从电视中看到伦敦,看到上海时,他们开始想,为什么我生活这里?为什么我不能像他们一样生活?

中国现在所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以可持续的方式,使这些孩子们在长大后能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中国只有与世界合作,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参观过世博会开幕式的欧盟代表团感叹说,中国有如此强大的实力,你们将来要如何塑造世界?一些海外的报纸也评论说,中国不要争当世界第一,应该甘当世界第二。

这些看法和说法与中国人自己的看法差距很大,对中国人来说,当世界第一是天方夜谭,大部分人连对当世界第二都不愿接受。

2008年我还在担任驻英国大使时,曾对使馆外交官、中国记者和中资机构代表们做了这样一个民意测试,问到哪个国家是世界头号大国?所有人都认为是美国。那么哪个国家排名第二呢?在140人中,只有5位认为是中国,大部分人选择俄罗斯,只有一半的人认为中国可以勉强排第五位。

2年后,我在中国外交部欧洲司又做了同样的测试,这里一半以上的人年龄都在30岁以下。在100个人中,只有13个人认为中国排名第一。大部分人则认为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这正是中国人民的普遍共识。中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是巨大的,我们需要继续改革,实现结构调整,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要求。

那么,中国发展的目标是什么呢?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新理念,即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中国人对领导世界不感兴趣。在全球化时代,我们愿与世界各国平等合作。但合作并不意味着按照别国制定的规则行事。我们希望的合作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的。中国现在的年青人弄不懂,为什么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看法如此负面,为什么不能认真去了解中国?

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冷战,知道意识形态分歧的根源。但中国现在的年青人没有经历过冷战,他们感觉中国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西方需要开始思考如何在事实的基础上与中国建立平等的关系,而不是让残余的冷战思维继续影响我们。

中国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迄今全世界实现工业化的人口总数是5亿,而中国的人口就是这一数量的3倍。西方没有提供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实现工业化的经验。中国的改革与发展是经济与政治并进的,我们欢迎建设性的帮助,而不是负面的抵触。要知道,这13亿人也有感情,是由千千万万的家庭组成,他们同样需要世界的尊重。

中国在过去30年集中精力发展经济,通过对话学到了不少西方经验。我们成功的诀窍在于学习,把符合中国国情的东西借鉴过来,为我所用,而不是简单复制。这个学习的过程将不断持续下去。

中国政治改革取得的进步似乎不像经济发展那样广为外界所知,它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与保护人权密不可分。我们正努力建设一个更成熟的治理体制。

记得几年前,当我还是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时,我曾谈到,人权发展与经济发展是不可分割的,有人不同意我的观点,但我讲了这样一个事。

在上个世界80年代,我作为翻译陪同一个外国代表团去上海访问。当时团上一个人对我说,中国没有人权,因为像你这样的普通人不能选择去上海生活。我想了想,是啊,要去上海生活,我必须有钱买火车票,还要有当地的粮票才能生活。这两样我都没有。

现在,中国有1.5亿农民工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生活和工作,经济发展使迁徙和移居成为可能,这可能被看作是中国人权事业的巨大进步吧。

西方国家似乎对自己的过去比较健忘。我去过澳大利亚的阿瑟港,那里曾经环境恶劣,是殖民时期社会不公正待遇的标志。当时,某西方国家甚至把穷孩子送去流放,仅仅因为他们犯了偷面包等小罪。西方国家经历了曲折的过程走出困境,吸取了经验和教训。相比而言,中国学习的时间要短很多。

所以,现在的中国正争分夺秒,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我们希望,持不同意见的人能更加平静、耐心地对待中国,相信中国能找到符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对此,我们决心坚定。中国曾经错过了工业化的火车,几百年来饱受贫困和欺压。现在,我们终于迎来了繁荣发展的难得机会,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将牢牢把握这一发展机遇,彻底摆脱贫困和落后。谢谢。

问答:

艾格朗:感谢您关于中国发展的精彩和富有启发的演讲。的确,西方世界正在努力理解中国发展的未来方向。我们许多人都确实认为中国是世界第二大国。我的问题是,中国目前似乎总是对一些国际问题“照单点菜”,也就是说,只要涉及到气候变化、裁军、经济和安全等问题,中国认为是平等的利益攸关方。而一旦涉及到苏丹、津巴布韦和缅甸等问题,中国会说自己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不太理解中国到底是一个强国,还是想始终被视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傅莹:中国不寻求成为世界强国,因为中国还不是一个强国。我们所说的平等是指政治上的平等。但西方人通常的态度是,如果要与我合作,你就必须为我打工。西方处于优越地位的时间太长,以至于早已忘记被人强加观点的感觉,习惯性地认为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中国是一个后来者,对强加于人的作法非常敏感。

在国际问题上,如在苏丹,中国并非无动于衷。我们在苏丹有400多名维和人员,而欧盟承诺提供24架直升机却一直没到位。遇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在一些问题上,我们始终认为提供和平的发展环境,比简单的说教和制裁要更好。西方国家对缅甸和朝鲜制裁这么多年,情况仍然没有改善。就缅甸而言,Myanmar是联合国都承认的国名,为什么你们今天还在使用Burma这样一个具有殖民含义的名字?

中国并不逃避国际责任。中国有着自己的原则。我相信,中国会有一天成为强国,但她会是一个维护和平、坚持原则、平等对待世界各国、尊重国际体系的强国。

艾格兰:你说中国还不是一个世界强国。但你们拥有的美国国债比任何国家都多。如果中国决定出售它们,美国经济将崩溃。中国还在非洲购入大量资源。但在一些问题,如缅甸问题上,合法民选出来的领袖昂山素季却仍被关押。中国和印度在这个问题上有影响力。当然还有朝鲜和其他一些人权状况不达标的国家的问题。我们希望中国在这些问题上能发挥负责任的作用。

傅莹:我们持有的美国国债事关中国的经济利益。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大部分亚洲国家增加了储备以增强防范风险的能力。这是一个特定时期独特的经济状况。中国与世界的贸易模式导致中国拥有较高的外汇储备,但我并不认为这些外汇储备可用来说明中国是强国。

艾格兰:我承认有时候我们的确容易给国家定性并说教。中国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同时也涌现出了上百万的中低收入阶级和很多的社会问题。您能否给我们解释一下,为什么一个共产党统治的国家会对百万富翁征税如此之低,而同时允许上海和内蒙古之间的收入差距如此之大?是不是经济发展过快了?

傅莹:首先,我要更正一下,内蒙古的GDP发展连续7年领先全国,平均增长高达17%。中国的新疆和贵州地区的确相对落后。贵州人均GDP仅为上海的10%,而且这种差距还在扩大。

我记得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中国的政策比较左倾,过分强调公平而忽视发展。当时有人甚至讲到,“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后来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因为他认识到贫困不是解决办法,应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实现先富带后富。

近十多年,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强,一些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突出起来。近年中国政府加大努力,改善那些位于社会发展低端群体的生活水平。2006年,中国取消了延续2000年的农业税。我很惊讶外界似乎对此没有给予多少关注,实际上这在中国历史上将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转折点,意味着中国这个农业大国进入了工业化的轨道。2006年,我们减免了义务教育的学杂费。随后,一种新型的社会医疗保险开始覆盖全国,个人每月投入30元,国家承担120元。总共20美元在你们看来可能算不上什么,但却给了6亿农民去医院看病的机会。中国政府一直努力帮助社会贫困人口,缩小贫富差距,实现东西部平衡发展。

艾格兰:我们总听中国政府说,人权应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但在世界上有很多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和拉美一些国家,可以拥有民选的政府,言论自由、法治和人权。为什么中国人民还要等待才能获得更多的政治和公民权利?

最近,中国国内对这样一个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一个曾被控谋杀罪而被判处死刑的人获释并得到赔偿,因为所谓的被害者出现了。许多人参与讨论如何更好地执法,避免误判。近来,中国新出台一项规定,即任何法院都不得使用利用酷刑得到的口供。

中国仍处在法制建设的过程中,这是改革的重要部分。也许西方很多人很难理解中国人对政治稳定为何如此敏感。因为我们有过文革的痛苦经历,知道社会动荡会阻碍经济发展。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虽然不是刀剑之争,但这样一场笔墨之争几乎摧毁了国家,使中国的发展陷入停滞。现在,中国人不希望出现不稳定影响发展。其实,欧洲国家也是一样,一旦自己的制度和价值观受到挑战时,也会很敏感。所以国与国之间应该学会互相理解和尊重。

提问四:您说中国现在还不是一个强国,但未来有一天会是,那你们将如何度过从非强国到强国的过渡阶段?历史上大国崛起都必然经历动荡和斗争的过程。中国将寻求何种发展道路?

傅莹:纵观人类历史,国家之间用战争形式争夺世界霸权的例子确实不少,但我相信中国走的是不同的道路。邓小平曾经说过,中国永远不称霸,否则世界将联合起来反对中国。那个时候我是个翻译,经常要翻译这句话,现在我终于能理解这句话。中国和其他国家不一样,她是通过制造袜子、玩具这些商品开始逐渐走向富裕。在座的各位如果去过义乌就能知道,那里的工人辛辛苦苦工作,换来的只是微薄的利润。中国从来没有强占过别国的一寸土地。作为世贸组织的成员,我们通过辛勤工作和平等贸易发展起来。我不认为中国会重蹈其他大国争夺霸权的覆辙。

第二,世界正在变化。如今,任何国家都不需要通过抢占土地的方式来获取市场。

第三,当今世界已不再容忍霸权。21世纪是合作的世纪,中国愿成为合作一方。如果一个国家想称霸,整个世界都会站起来反对。

提问五:现在人们经常提及G2。我想知道中国在民主和法治缺失的情况下如何形成更为成熟的政治体制?

傅莹:关于政治体制和价值观这个问题,我记得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曾在中共第十七大的报告中,61次提到“民主”。中国的民主注重的是结果,而不是形式。我们采用的是民主决策的方式。西方民选出来的政府也可能是一个极权政府,而民主决策却能确保民主自始至终地贯穿决策的过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头30年里,我们曾犯过不少错误,但在最近30年,由于民主决策机制不断完善,我们决策的正确率很高。

中国所有的法律和决定都要经过长时间的讨论才形成。例如最近通过的《物权法》就是经过了长达7年的激烈辩论。我们所有重大决策和法律都是通过透明的决策机制制订。我们的政治改革就是为了形成更科学和民主的决策过程,对全国人民负责。

提问六:我的问题是关于中国的外交政策。挪威是北约的成员国,我对中国与其邻国的关系非常感兴趣。您如何看待当前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局势?如果美国决定在2011年从阿富汗撤军,中国将在维护阿富汗安全和稳定中发挥何种作用?当然,印巴关系的因素也很重要。

傅莹:我曾于2002年,即美国入侵阿富汗不久后到访过阿富汗,我被当地人民渴望和平的精神所感动。在经过战争的摧残后,没有一座建筑是完整的,但老百姓已经在底层残余的建筑中开始经营、过日子。他们迫切渴望和平与经济发展。

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战争仍在继续。中国相信经济进步能创造就业,当地人有了工作才不会去寻求一些极端的方式。阿富汗有着长期的部族历史,我们外国人应尊重这些事实,允许当地人以自己的方式管理自己的国家。我个人觉得,认为西方撤军阿富汗就会崩溃的想法,似乎有些傲慢。重要的是要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艾格兰:您认为中国(对方在此将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说成Republic of China)大陆和台湾可能在10年后统一、台湾从而获得类似香港的地位吗?中国中央政府与达赖特使之间的和谈有何进展?

傅莹:首先,需要纠正您犯的一个政治性错误,您刚才应该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而不是中华民国(Republic of China)。中国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国家,我们都是一家人。我相信我们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我们同属于一个中国。我们有着共同的根。当前两岸交往出现一些积极的进展。大陆不少人到访过台湾,我羡慕他们,也希望有朝一日能去台湾看看。

关于西藏问题,中央政府与达赖对话的大门永远是打开的,我们的态度也是真诚的。我们希望看到西藏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并保护西藏文化。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不可能为了使少数民族成为活的博物馆而限制他们的发展。

不久前,我们举办了一个旨在促进西藏发展的工作会议,会议的重点是如何加大对西藏投资和帮助力度。现在西藏37%的土地都是自然保护区。我本人很喜欢西藏,正计划夏天去那儿度假。

艾格兰:下面,让我也来做一场民意测试。听众中有多少人认为中国是世界第二大国?(与会者都举了手)看到了吗,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认为中国是世界第二大国。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