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思维导图图片:上兴趣班,听孩子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8:42:16

上“兴趣班”,听孩子的!
每到周末,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为了“兴趣”而忙着赶场。美术班、舞蹈班、钢琴班、武术班、轮滑班……可孩子真的有“兴趣”参加这些班吗?今天我们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选择兴趣时,要听孩子的!

兴趣,每个人都会有,也是人的一种好奇心及求知欲的表现。尤其是孩子,年龄越小,好奇心就越强,“兴趣”就越“广泛”。然而,兴趣不同于爱好。兴趣是暂时的一种关注或了解,爱好是长时间专注某一件事而形成的。
如何使自己孩子的兴趣成为“爱好”,如何通过兴趣激发孩子爱上学习,具备一技之长,这是每个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因此参加各种“兴趣班”就成了家长培养孩子兴趣的一种途径。
然而在孩子上兴趣班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孩子是坚持不下去的,还有不少孩子虽说每次课都来参加,但是兴趣并不高,就是“混”。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往往是家长并未根据孩子自身的兴趣及愿望参加兴趣班,这些“兴趣班”的选择权基本是在家长手中。爸爸妈妈认为自己的孩子应该学什么,就给孩子报什么班。
家长对兴趣班的看法又如何呢?有的家长认为可以培养特长,有的家长认为可以弥补自己曾经的缺失,有的家长认为参加兴趣班可以帮助孩子改变性格……因此,各个兴趣班就成了家长有目的培养孩子的一种手段。

添添家长说:孩子体弱,给他报了武术班,就是为了增强体质。
可添添每次上武术课都不愿意去。老师总是说他不够用力、动作不到位,孩子每次去都是在应付。
张泽洋家长说:孩子坐不住,给他报个画画班,让他学会控制自己,能坐得住。
可是,他总是给小朋友捣乱,不是在别的小朋友的画上涂几笔,就是把自己的画给撕了。
上面的两个例子说明家长是想通过参加兴趣班对孩子进行补短教育。所谓补短教育,就是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某些不足,想通过强化学习来帮助孩子达到期望值。但是这样的补短方式存在一定的不足,容易使孩子失去自信。因为在这样的兴趣班中,很多孩子是根据兴趣及能力来提高学习的,而自己的孩子总是落后于他人,没机会追赶上他人,这样孩子对自己的认可度就会降低,自信心建立不起来。

柔柔的妈妈喜欢钢琴,可自己从小没机会学,所以她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就给柔柔报了钢琴班。可柔柔学了一个月就坚持不下去了,一提去上课,孩子就哭。半学期的学费都交了,妈妈硬着头皮带孩子学了5个月,柔柔没兴趣,家长也放弃了。
东东妈妈给东东报了各种兴趣班:美术班、诵读班、围棋班、英语班、长笛班、武术班……东东妈妈的希望是让孩子多才多艺,培养广泛兴趣。所以她并不浪费一分一秒,把业余时间排得满满的,希望建立孩子学习的习惯。但是听到老师的“告状”后,东东妈妈就会训斥孩子,结果东东可不爱上兴趣班了,每次进教室都撅着嘴。
以上例子可见,兴趣班不根据孩子的兴趣出发,不是孩子自己的选择,即使上了兴趣班,孩子也不会如家长所愿,并不能达到家长期望的效果。

大人要做的是,及时发现和正确引导孩子的兴趣

在兴趣班的选择上也有不少成功的例子。
陈媛媛小朋友报了3个兴趣班,诵读、舞蹈、声乐。媛媛妈妈说,是她自己想报的,我们拿着兴趣班报名表给她念上面都有什么班,每个班是学什么的,需要具备什么条件等,让她自己选择喜欢上什么班。结果她自己选了这三个课程,我们也感觉,这个孩子好像很喜欢唱歌、跳舞,根据她兴趣就报了。而陈媛媛老师也反映,这孩子有灵气,表现欲极强,每次都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认可。
高然小朋友看到广场上许多哥哥、姐姐在玩轮滑,很有兴趣,就跟妈妈叫嚷着要学轮滑。妈妈借了一双鞋让他试试,结果发觉高然平衡能力不错,就给孩子报了轮滑班,现在高然是轮滑班的小领队,老师和小朋友都说高然是滑得最好的。
由此可见,兴趣不等于爱好,而爱好的培养是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之上,只有孩子内心想学,最基本的兴趣得到满足,孩子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情绪饱满地积极投入。
从以上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种教育方法:一种是扬长教育,一种是避短教育。
扬长教育就是根据孩子的自身优势、长处、特点来进行的教育,是符合孩子自身的发展需要而进行的教育。孩子只有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才能建立自信,儿童对得到表扬及赏识的行为会重复去做,易将兴趣转化为爱好,并在特长中提高对自我的认定。

小心,这些行为会扼杀孩子的兴趣
如何发现孩子的兴趣呢?有家长认为,自己孩子没任何兴趣和爱好,对什么都没感兴趣,对什么事都不能长久和专注。其实,这是家长对孩子兴趣了解不够。
兴趣分两种:一种是直接兴趣,一种是间接兴趣。直接兴趣就是孩子对事物本身感兴趣而产生的了解、观看、触摸。如孩子喜欢花,一定是总盯着看,或者用手去触摸,更有可能去摘下来占为已有。但一般家长不会关注孩子的兴趣点,而是对事情的结果过于关注,孩子摘花了,这是破坏行为,一定制止,而忽略了和孩子一起去了解花,观察花,并提供给孩子看其他花卉的环境,将兴趣慢慢转化成爱好。
间接兴趣就是对于某种事物本身并没有兴趣,而是对于这种事物未来的结果感到有兴趣。如:小孩子对明星很向往,但对学习唱歌跳舞没兴趣,但一想到如果自己努力学习唱歌、跳舞就可以成为明星,因此就能加强自己的意志力去学习。但如果家长认为唱歌、跳舞没出息,应该好好学课本上的知识,那么孩子的兴趣就得不到发现和发展。
兴趣又分三个阶段:兴趣——乐趣——志趣。
兴趣一般是即兴的,随机的,由直接兴趣产生,时间持续短暂。
乐趣一般是在兴趣的基础上发现了“好玩”、“有意思”的想法和想继续探索下去的愿望,持续时间较长。
志趣一般是指在乐趣的基础上,发展成自觉自愿、遇到挫折也不放弃。持续时间长久。
在即兴、随机的兴趣中,如果家长帮助孩子在其中找到乐趣,使孩子自发地坚持下去,就可能转化成志趣。孩子自己就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了。

我们建议各位家长,在兴趣班的选择上,还是听孩子的,先以自身兴趣为主,家长鼓励支持孩子学习,才能达到兴趣班真正起到培养兴趣爱好,建立良好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