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北野马河简介:重庆民间艺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09:05:37
    铜梁龙灯  重庆西部的铜梁是著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以龙灯艺术闻名四海。铜梁龙灯是重庆十大民间艺术之一。铜梁龙灯是具有铜梁地方特色的集造型、表演艺术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它的主要特点是:   1、铜梁龙灯品类丰富 铜梁龙灯可分为工艺制品和舞蹈表演两个方面。工艺制品:即以龙为题材的彩扎、彩绘、雕刻艺术品,其中装饰类有彩灯、圆灯笼、彩船、蚌姑、泥鳅吃汤圆、笑头等。工艺品有华表龙、麒麟、弯杆龙等数十个品种。舞蹈表演:即以彩扎造型的龙灯为主要道具的舞蹈节目,如:《二龙戏珠》、《竞技龙舞》、《龙凤呈祥》、《鱼跃龙门》、《火龙》、《荷花龙舞》、《板凳龙舞》、《竹梆龙舞》、《猪啃南瓜》、《稻草龙舞》、《三条参舞》、《亮狮舞》等。   2、铜梁龙灯风格独特 铜梁龙灯制品发展至今,始终保持民间彩扎手工工艺的传统,竹篾作架,丝绸裱糊,外施彩绘。龙灯造型奇巧,色彩艳丽,形象生动。如被称为“龙中之王”的大蠕龙,长达50米,24栋龙身浑圆壮实,代表24个农事节气,龙头飞鬃流彩,威严典雅,建国三十五周年游行被中央电视台誉为“铜梁人民奇特的想象力和高超技艺的杰作”。 铜梁龙灯舞蹈,艺术表现力强,乡土气息浓郁。蠕龙舞起伏迭宕,张驰互补,气势恢宏;竞技龙舞动作难度大,套路新颖,技巧性强,让人既紧张又兴奋,火龙舞在烟与火交织,龙与“花”共舞的激烈火爆中常常把人推向另一个境界。灯舞道具中的狮、鱼、虎、猪、牛等,通过对动物习性动作的提炼,玩舞起来妙趣横生,惹人喜爱。 铜梁龙灯舞蹈适应性强,在广场、街道、舞台都能作配合或专场表演。它的民族服饰、龙灯音乐等也别具巴渝地方特色。   3、铜梁龙灯全国驰名   80年代以来,经过发掘整理的龙灯制品和龙舞表演,艺术品位大为提高,从本乡本土走向市外国外。由自娱自乐,走上文艺舞台和体育竞技场,进而拓展了经营市场。   铜梁大蠕龙在建国三十五周年、毛泽东诞辰100周年、91四川国际电视节、22届世界跳伞锦标赛开幕式、中国舞三峡之夏、菲利蒲足协杯开幕式,98世界杯拳击赛开幕式,98国际旅游日重庆主会场,涪陵百周年榨菜文化节,98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式,99都市旅游节,99“美鱼铝业杯”全国龙狮精英赛开幕式龙舞专场,99市农运会开幕式,99年全国林业生态建设研讨会龙舞专场等国家国际级重大庆典和文艺活动中特邀表演且获主委会高度评价,建国五十周年华诞之际,铜梁龙灯九条大龙作为唯一支外省市表演方队,参加首都群众游行,呼吼着经过天安门时,江总书记感叹地说:“铜梁龙扎得活,舞得也精彩”,《人民日报》第二天刊登出了《中国龙,腾起来》;10月1日晚上,被海内外专家誉为“华夏第一凤”的两只铜梁金凤凰和两条巨龙在160朵牡丹的簇拥下起舞弄影,展示出了“龙凤呈祥”、“国泰民安”的祥和,被国庆晚会指挥部评为“五好表演队”;十月二日的《二龙戏珠》在16朵云彩的映衬下,充分展示了铜梁文化的深刻底蕴和蓬勃向上的现代气息被国庆游园指挥部授予“组织奖”。在中央电视台千禧年元旦晚会上,铜梁龙作为唯一支登上世纪坛表演的队伍,受到江总书记的赞扬。2001年参加澳门妈祖节,2002年又奔赴香港,均受到当地官员的一致好评。   铜梁龙灯应邀到市内外参加各种演赛100多次,并在市级以上获奖40次56个,其中蠕龙舞先后获重庆市首届民间广场舞特等奖,88北京国际旅游年舞龙大赛金杯,第二届沈阳国际秧歌节民间舞蹈大赛优胜奖(最高奖),文化部第二届群众文化艺术“群星奖”铜奖,97北京首届龙舞艺术节第一名等,铜梁龙舞艺术团分别代表四川省、重庆市和中国参加了94福州“佐海杯”全国舞龙邀请赛,95北京全国首届舞龙大赛,95广州增城国际龙狮大赛,99温州“龙港杯”全国龙舞大赛均获冠军,并在99济南“八喜杯”第三届全国舞龙锦标赛获冠军,被冠以“国家舞龙队”的称号,2000年、2002年取得绵阳举行的全国农民运动会两金一银的好成绩。   铜梁现有龙灯彩扎制品生产基地6个,1980年至今生产龙灯制品数十种,计万余件,销(赠)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法国、加拿大、日本等8个国家及台、港、澳地区,参加国内外各种灯会、艺术节、交易会、博览会等20余次,不少精品为国内外单位和个人收藏,仅中国美术馆就收藏40余件。铜梁蠕龙1984年获重庆市人民政府颁发的优质产品证书,铜梁竞技龙被指定为国家舞龙大赛规定套路的专用龙具。   国内先后有48种报纸、20种书刊(含5种外文报刊)对铜梁龙灯作了200次以上的专题报道和介绍,中央、省、市电视台(广播电台)摄制专题片10部,铜梁龙灯照片被邮电部门印作龙年明信片发行,还出版发行了《铜梁龙灯》专著,国内艺术家及法国、日本等国客人,美、英、俄、德、加拿大等国的留学生及海外华人,台、港、澳同胞,多次来铜梁参观考察龙灯,使铜梁龙灯的影响日益扩大,知名度不断提高。   铜梁龙灯这一束植根于巴渝沃土的民间艺术之花,正以崭新的姿态散发着泥土的芬芳。

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为重庆十大民间艺术之一。

 

大足县始建于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以"大丰大足"而得名,位于重庆南部,西距成都240公里,东距重庆81公里,幅员面积1390平方公里,总人口110万。 大足县是驰名中外的"石刻之乡",全国首批旅游开入县,在这块神奇的土地,造就了毓秀钟灵的河山和悠久的历史文化,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石刻艺术星罗棋布,石刻造像不胜枚举,有晚唐至清代的石刻100余处,造像6万余尊。其中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2个,省级11个,市级8个。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石刻规模最宏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雕刻最精美,在公元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二日被列入<<世界文化名录>>,始于晚唐,历经五代,盛于南宋,是我国晚期石刻艺术代表作。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与云岗、龙门石窟鼎足而立,素有"北敦煌、南大足"之说,被中外游人誉为东方艺术的明珠、石刻观止。

 

宝顶山圣寿禅院  渝州古刹圣寿禅院,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城东北之宝顶。始创于南宋绍兴年间,以佛教石刻闻名于世。创始人赵智凤,生于大足,出家修行,得成就后在四川境内弘扬密宗,继而回宝顶山建圣寿寺并同期组织营造宝顶山石刻道场,势振朝野,为世罕有,誉为西南"佛国圣境"。因元宪宗南侵入川,寺院被毁。明、清高僧辈出,屡有修缮,清代改为禅宗道场属临济正宗馨山法派,故命名"圣寿禅院"。八十年代恢复宗教活动,禅寺法务兴隆,声播中外,每年来寺朝山礼佛,旅游观光者达百万之众。青山绿水,古寺梵刹,石刻造像,叹为观止。得"上朝峨眉,下朝宝顶"之称。

 

北山摩崖   造像近万尊,主要为世俗祈佛出资雕刻。造像题材51种,以佛教密宗为主,约占总数的二分之一以上。其次有三阶教、净土宗等。这些造像题材都是在当时民间极为流行的,是佛教世俗化的产物,异于中国前期石窟。北山造像以雕刻细腻、艺精技绝、精美典雅而著称于世,展示了公元9世纪末至12世纪中页(晚唐、五代、两宋)中国民间佛教信仰及石窟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

 

西山森林公园  西山森林公园位于大足县西南边陲,与龙水湖山水相连,园区总面积2392公顷,浓荫覆盖,古木参天,峰回路转,风景如画,既有国家重点保护的栱桐,桫椤等珍稀植物,又有溶洞、奇石、茶山,原始森林,野生动物有小灵猫 、白鹭、竹鸡、青羊等60余种飞禽走兽,道观、古寺若隐若现,晨钟暮鼓,响声悠远,或登临送月,看万山竞似飞云走马,令人心旷神怡。

 

美丽、璀灿的龙水湖  被中外游客誉为"大足西湖"的龙水湖位于县城东南部20公里处,延绵10余公里,占地2800多亩,蓄水1500多万方,湖水清澈犹如明镜,湖面碧波微泛涟漪,港汊纵横,大小参差,形成108个小岛,白鹤、野鸭、鸳鸯等20多种珍禽栖于岛上,嬉于水中,一派野趣盎然的天然风光,岛上巷松翠柏,绿树掩映,鸟语花香,仿佛山在水中,水在山上,使人留连忘返。